收藏 分销(赏)

强制与善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诊断与改进.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22213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制与善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诊断与改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强制与善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诊断与改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强制与善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诊断与改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8 月第2 7 卷第4 期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Higher Education Study Edition)Aug.2023Vol.27 No.4强制与善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诊断与改进王石,李本飞(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 1 3 1 6 4)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达成度评价可以诊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效。从思政接受角度来看,学生普遍以情绪性指标来衡量思政课的满意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强制”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直至其出现心理上的“逆反”。教育者可以用“善诱”代替“强制”以化解受教者的心理逆反;通过内容

2、、手段和评价的改进,实现由“力服”到“心服”的转化。所有高校思政改革举措皆须由教师实施,其综合素质和“驾驭力”至关重要。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教学诊断;逆反心理基金项目:2 0 2 1 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高职新学生群体分众化思政课教学研究”(2 1 JDSZK015);2 0 2 2 年江苏省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示范点项目“基于SPOC模式赋能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的改革与实践”;2 0 2 1 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基于纪念性空间的党史教育在场性研究”(2 0 2 1 SJB0651)作者简介:王石,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3、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研究;李飞,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图分类号:G641文章编号:1 0 0 7-8 6 0 6(2 0 2 3)0 4-0 1 0 3-0 8 收稿日期:2 0 2 1-1 2-2 3DOI:10.19411/ki.1007-8606.2023.04.012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引发了人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应以效果为导向,以思想接受为目标,致力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提升思政理论课质量,前提是诊断

4、,关键在教师,主要靠创新。笔者通过对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对象的在线抽样调查,发现情绪类指标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中的影响力较大,学生表现出排斥说理性和指令性话语,倾向于接受建议性和情感性话语,“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与情绪、情感的正负具有一致性”1 。这与既往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研究相吻合。2 传统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普遍渗透了一定程度的强制,课堂柔性暴力容易导致学生的抗拒和逆反,该现象类似于“禁果效应”,强制的力量加剧逆反心理,这在相关研究中也可以得到验证。3 通过对高校思政理论课的诊断,课题组得出思政理论课的师生共鸣不足,化解思政教育的接受障碍需要变“强制”为“善诱”。目前高校思政课堂好比是师生

5、“同床异梦”,通过诊断改进可以达到“情投意合”,最后实现“志同道合”。1思政课评价指标的选择。这里的思政课评价,不是单纯对学生学习或者教师教学的评价,而是思政课达成度的评价。“达成度”是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 4 ,是教育效果的量化,文献标志码:A一、对高校思政理论课需求侧诊断104也有人称之为思政课的学生获得感,本文界定为需求侧诊断,即评价思政理论课与学生需求的吻合度。思政教育是动态的教育过程,要保证评价的信度和效度,需要多角度测量,选取合理的评价指标。根据行为的可观测与否,评价指标分为显性指标和隐性指标。显性指标(可观测行为)包括:抬头率、课堂互动率(分为教师发起和学生发起)、课堂无意义行为率

6、(不良状态率)、笔记率、讨论参与率、任务参与率、非学习行为率;隐性指标(不可观测行为)包括:集中度、认可度、满意度、愉悦感、抵触度、默认度、期待度、获得感、违和感、兴奋度、解惑率。为了提高调查的可分析性,可以增加思政课失败归因评价指标,包括:教学语言刻板、教学设计缺乏创新、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师能力欠缺、教材缺乏转化、学生的既有认知阻碍等。为了提高调查结果的实践指导性,应补充思政课理想形态评价指标,包括:宽松的教学环境、良好的课堂对话、清晰的评价标准、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手段先进、案例素材新颖等。2.一项关于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师生调查。课题组于2 0

7、 2 1 年5 月至6 月进行了覆盖6 所高校(3 所本科,3 所高职),共3 7 5 5 人(2 一3 年级在校生与部分思政课教师)参与的在线师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最可靠的思政教育效果指标排序(取前四,下同:期待度、愉悦感、兴奋度、解惑率;学生认为思政失效的原因排序:约束感、强迫感、被动学习、教学内容脱离实际。部分学生在调查中没有选择所给的选项,而是给出了偏向心理感受的其他原因。学生认为理想的思政课形态要素排序:愉悦的学习体验、宽松的教学环境、解答现实问题、获得一定知识。教师认为最可靠的思政教育效果指标排序:头率、非学习行为率、满意度、兴奋度;教师认为思政教育失效原因的排序:学生的

8、既有认知阻碍、教材脱离实际、教师能力欠缺、教学手段落后;教师认为理想的思政课形态要素排序:较高的学生关注度、良好的课堂对话、清晰的评价标准、规范的课堂秩序。整体上来看,学生倾向于不可观测的心理感受,教师重视可观测的课堂教学指标。3学生接受角度的高校思政理论课诊断。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从学生接受角度来看,学生期待有温度的感化和有情怀的感染,而非迫不得已的听课。思政理论课焦点问题在于:学习过程的愉悦感低,体验的违和感高,从而易产生抵触心理。传统灌输式教学,使师生在思政课堂上达成“例行公事”的形式主义默契,即各自完成自已的表面上的任务。但教育者常常“以客体的身份进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场”5

9、,并没有将自已作为一个根植于现实的、具有个性的人,其在课堂上给学生形成的印象仅仅是“政治正确”,让受教者无法形成沟通欲望,师生都变成了无质疑批判的“单向度的人 6 。这种情形下,思政课就成了忽略质疑、讨论和个性话语的单向灌输行为。1思政教育中“强制”与“逆反”。所有集体性行为都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强制 7 1 9,教育过程中也难免存在一定的显性或隐形的强制。思政教育涉及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的塑造,更容易被贴上“强制”的标签。就像物理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成对出现一样,强制必然伴随着逆反。根据辞海的解释,“逆反”意为:(1)一种故意与他人看法相违背的心理状态。如对事情的反应与对方的意愿,或是与多

10、数人的反应完全相反。(2)因对某种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二、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心理情境分析第2 7 卷第4 期道理、说法、规定等反感而产生对抗、违背的情绪。8 1 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若存在带有强制意味的单向灌输和不真实的互动,以上两种形态的逆反心理都可能出现。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9 。因为高校学生已经成年且具备一定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在调整大学生思想认识的思政教育过程中,强制行为可能使他们的态度走向教育的反面。恩格斯曾说:“我们不知道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强制处在健康精神状态的每一个人接受某种思想。1 0 1 逆反心理在思政理论

11、课上的接受阻碍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化解阻碍的关键在于解决教育强制。诊断思政理论课的效果,不只是看课堂形式是否多样,教师讲课是否精彩,互动频率、抬头率是否高,更要看入心、人脑的比率,师生的默契度,观点的共鸣度。教育过程的和谐,主要取决于学生心理的感受,而非可观测的过程性指标和学生成绩。2强制的具体表现。第一,教学内容的强制。高校思政理论课是自上而下推行的引导大学生吸纳、认同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具有统一性、规定性。思政课程使用全国统一的版本教材、教学大纲、教学管理,甚至是统一的话语边界。“当代大学生群体的话语接受特点和系统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可以说,他们对于独白

12、式的、权威化、单一化、固定化等强势话语具有天然的抵触和反抗本能。”1 1 理想的思政理论课应该是,教育者在理解教材文本的基础上,灵活地吸收现实生活素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输出个性鲜明、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但在国家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念的语境下,教育者难以把握政治准则和自我个性之间的话语边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擅自表达个性话语,可能会将自己置于政治不正确的风险之中。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很多思政课教师放弃了对思政理论原本丰富生动内容的主动理解、评价和阐释,摒弃了自身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者、思考者和创造者的身份。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思政理论课变成了教材文本的发声器,脱离了教师的生活体验,远离了学生的

13、生活逻辑,成为师生不得不完成的规定动作。第二,教学过程的强制。首先,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必修课程,其学分能否取得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毕业,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程形成了功利化学习动机,加上学生在中学思政课被边缘化的学习体验,学生可能将高校思政课程理解为一种教学上的形式主义、获取学分的工具。其次,教学内容的强制加剧了过程的强制。教师规避风险的策略选择,使思政理论课沦为符号化的教学,它的目的只是完成一项政治任务,这促使师生在思政课堂上达成了共同完成表面意义上的教学流程的默契。最后,平时成绩的测量强化了过程的强制。在知识重现型的考试遭到诉病后,目前思政课程更加注重平时成绩,但平时成绩计量是一项长期繁复的工作

14、,教育者往往选择比较简单易取的观测点,比如出勤率和抬头率。出勤率可以让学生或者课堂APP代为完成,抬头率主要依靠教师的课堂手机管制和不良行为管制。出勤率和手机管制共同塑造出一种教学逼迫情境,学生感受到显性的强制。第三,教学评价的强制。这里的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和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目前存在的思政课程学习评价主要有:结果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和混合式考核。单纯以考试型的结果性考核,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应对的策略,他们只要在课程结束前完成知识记诵和重现,强迫性记忆也形成一种学习强制;过程性考核需要记录学生各种类型的行为,如出勤率、头率、平时作业、在线任务完成率、课堂讨论的参与率等,如果某些要求与

15、学生的王石,等:强制与善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诊断与改进105106意愿相违背,就可能被理解成一种约束和强制,继而产生抵触和逆反。因为“人们的态度系统具有自我防御倾向,当人们在面临态度改变的压力时,首先的反应是拒绝别人的影响 1 2 1。混合式考核是前两者的叠加,不妨碍知识重现的强制与过程性强制同时出现。3强制的心理效应。“驯服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7 1 1,却有可能走向教育目标的反面。心理学理论认为,“当我们用一定的准则和规范对人们进行诱导与控制,对偏离目标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纠正,力求使之回到正确目标的轨道时,人们往往会产生一种与常态属性相反的逆向反应或反向力量,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

16、举动”。这种心理学现象被称之为“逆反心理”,此类现象在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身上有更为突出的表现。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曾在其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前言中写道,请读者务必不要先阅读本书第八章的故事,结果大部分读者拿到书后首先阅读的恰恰是第八章,该事件也成为了典型的逆反心理案例。高校思政课由于存在(或被认为存在)各种形式的强制,教育者和受教者易产生逆反心理,传播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处于逆反心理情境中的人,会产生一种寻求支持与帮助的心理趋向”1 3 。教育者与受教者都采取了规避风险的“主动失语”的技术策略,让自己始终处于不作为的政治安全状态。大学生未曾想过让思政理论课的价值体系与自已的价值观念对接,甚至一开始

17、就将教育者的言说排除在自已的认知体系之外,也就没有做好与教育者进行对话质疑的准备,未经质询的价值观很难在大学生的心灵深处落地生根,这样的思政教育是失效的。1改“力服”为“心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下,塑造学生的思想、指导学生的行为的实践活动,很大程度上是说服人的教育。思政教育从方式上可分为直接说服和间接说服,前者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也叫“力服”,后者逐步达到自愿,也叫“心服”。在说服效果上,两者具有明显的差异,古人对此有论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赠也。1 4 1 2 6 5 要想别人接受你的观点,最好的方法是从理性和情感两个层面触动教育对象,而非依靠强制的力量让别人接受

18、,既在理性上让人感觉到逻辑的严密,无可辩驳;又在情感上让人亲近,产生愉悦的信息期待,我们称之为“善诱”。“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1 4 1 2 1“善诱”意为善于引导教育 1 5 ,借此我们可以化解思政教育中各种形式的强制,降低学生出现逆反心理的可能。教育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教育也是情绪唤醒、主体感受与体验的过程”1 6 。另外,实现“心服”还需要教育主体的参与,根据姚斯的接受理论,只有接受主体参与的内容才能被有效接受。1 7 除非经过讨论、质疑、批判,或者用实践来验证,其他方式教育都属于被动的、表象的、无效的接收。如果是依靠制度力量实现的接受,当学生完成知识再现(

19、考试)后,极有可能被接收主体所抛弃。思政教育应是致力于“心服”目标的循循善诱,而非简单粗暴的以力服人。2内容的善诱。思政理论课的教材内容是固定的理性文本,直接输出给受教者,难以达到实质意义上的接受,需要实现由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的转变。一种方法是教师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将理性文本转化为教学叙事,使理论与现实社会衔接;或者让浅显内容“陌生化”,这里的陌生化是“剥去这一事件或人物性格中的理所当然的、众所周知的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三、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改进策略第2 7 卷第4 期和显而易见的东西,从而制造出对它的惊愣和新奇感觉 1 8 ,以达到吸引学生的关注。另一种方法是让学生在了解理论

20、框架的基础上,自己进行教学议题选择,从而避免“教师话语的膨胀,矮化学生的主体身份和地位,弱化学生能动性作用的发挥,导致他们处于人微言轻或整体失语的边缘状态 1 9 。学生以自己的生活实践为背景,选择自己关注的话题、困惑的问题、认为有价值的议题,教学以此为线索推进。议题学习形成了教学内容的善诱,我们称之为议题式思政教学一一学生课前先完成在线开放课程的基础性学习,在课程平台上提出自己的疑问、质疑、有争议的问题或者是相关热点事件,教师收集、梳理并提炼学生的关注点,形成教学叙事的起点和教学议题的串联。议题式思政的教学实践中,面对“在线违规言论”,不宜采用简单的删除来解决,而是用降级、冲淡、延迟和转移的

21、互联网管理方法,以避免形成新的教育强制。3手段的善诱。首先,把握信息技术运用的时机。教育的信息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但要实现信息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育者需要把握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的角度、程度、力度与切入点。教育者可以“利用学生对未知现象、场景的好奇心理进行叙事推进与过程染,有效促进信息量的流动和传递 2 0 1,在教学手段升级过程中提高学生关注。比如,学生处于理论学习疲倦时,用视频案例放松学习压力;教学到达认知跃升的节点时,用在线测试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断点;当学生处于信与不信的矛盾时期,用互动功能释放学生的疑虑。其次,注重教学话语方式转换。思政课主要靠话语呈现,话语方式应根据教学需要转

22、换与综合,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教材理性文本,用故事性的结构传达思想主题,用逻辑性的叙事强化理论力量,用青年的话语达成价值共鸣。再次,读字与读图结合使用。文字有理性的力量,图片有感性的力量。随着互联网介人青年生活的程度加大,大学生对读图的偏好越来越大。图片有时能传达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有时会带给读者心理的冲击与震撼,特别是读图比读字更加放松,使得学生不会短时间进人学习疲劳。最后,营造诗意课堂。德育与美育相结合,变说教为感悟,让艺术作品进人教学资源视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文化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有机融合。4评价的善诱。强制性评价会加剧学生的学习压迫感,促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功利

23、化,催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形式主义,还可能形成抵触心理。学生迫于学业要求学习思政理论课,一旦完成考核,他们便抛弃所有知识、观点和立场,甚至开始反对曾经强加给自已的观点。评价的强制转化为评价的善诱,旨在建立师生信任关系,变刚性评价为柔性评价。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教师采纳学生的判断能力,相信学生的公正心理,让学生评价学生和学生自我评价组成课程柔性评价,包括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学习态度的评价。让柔性评价成为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与考试评价的客观性结合,最大限度降低学生的强制感和逆反心理。评价的善诱催生受教者自我驱动和自我激励的热情和激情,“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 2 1,有效评

24、价是有效教育的尺度。1“六项功夫”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教育工作者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明确了思政教育从业者基本要求。第一,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理想信念教育不是一般的宣传和灌输能奏效的,它需要长期的理想人格和信念魅力感染,教育者只有自王石,等:强制与善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诊断与改进四、高校思政理论课改进的落实者107108已的理想信念足够坚定才可能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第二,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爱国主义是教育目标,也是教师塑造自我的道德底线。只有将自已在教育事业上的奋斗放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的背景上,这种奋斗才更纯粹、更去功利、更具备持久的动力。第三,要在加强

25、品德修养上下功夫。一方面学生的品德修养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塑造,教师在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教师的品德修养是其职业合法性的要求,思政教育者既要具备作为职业基础的师德,更要掌握塑造他人品德的技巧。第四,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师一方面让学生增长见识,丰富学识,同时自身也要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践行教学相长。教师的学识本身就是催人奋进的榜样。第五,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身教优于言教,推动学生奋斗的最好办法是自已以奋斗的精神示人。把学习任务强加给学生,不如用自已的坚忍不拔的意志来善诱学生,使之从行动他律到行动自律。第六,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学生素质包含

26、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创新素质、社会适应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和道德素质等,思政教育首先关注和培养道德素质,但也不限于此。思政教育者可以拓宽视野,协同创新,与其他课程一起同向同行,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各类素质,巩固各种素质在学生身上的附着力,降低素质培养过程中的强制感。2“六个要求”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思政课教师的“六个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要求”是评价思政课教师的六个维度,每个维度都涉及自我提高和工作改进,每个维度都蕴含着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用自己的政治信仰来影响学生的政治立场,这里没有强迫;教师

27、用自己的家国情怀来感染学生的家国意识,这里没有胁迫;教师用自己的哲学思维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里没有任务;教师用自已的知识视野推动学生的大局视野,这里没有勉强;教师用自己的言行一致塑造学生的自律自觉,这里没有逼迫;教师用自己的为学为人来感化学生的人格品行,这里没有强制。“六个要求”不是孤立于教学实践之外的抽象的教师标准,而是可以被有机地融合到思政教学过程的要素,这些要素应该被柔性释放,而不是强制推动。3“驾驭力”是立足点。所有理想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最终都要落实在实践中,才能产生教学效果,理性教学和良性教学都立足于“驾驭力”,教师的“驾驭力”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思想体系的驾驭力。思想体

28、系不等于知识体系,思政教师应该具备思政理论课从宏观到微观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经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宏观实践和教师自身的生活实践,形成实践基础上的思政课教学思想体系,即对思政课教学的系统理解和整体把握。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正视热点问题和社会敏感问题,用有力实证和严格逻辑解决学生的关注和质疑,让学生感受到真理的力量,使其注意力重返课堂。第二,教学方法的驾驭力。教育部提出的“五大攻坚”包含“教法攻坚”。目前,思政课程不缺乏教学资源,缺乏的是合适的教学方法,更缺乏将教学方法与教学情境灵活匹配的能力。实践中,教学方法可以围绕知识点的特点、学生的特性、教师的特长来

29、设计,也可以根据教学阶段来设计。所有教法设计都要服务于“学生接受”。第三,教学情境的驾驭力。友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战胜课堂中的非教学因素,如学生手机、课外书籍、学生间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第2 7 卷第4 期非学习型交流等,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思政教育方能实质性展开。课堂的实质性还依赖于从“伪对话”走向“真对话”,判断“真对话”的标准是“教师有能力及时调控和收敛因对话而产生的局部混沌现象,并抓住时机促使师生重新达成一致”2 2 1。教师可以用生活化的话语、符合生活逻辑的案例,营造和谐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情境,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现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内容从感性上接受到理性上认可。

30、教师也要能化解突发的“风险”,面对学生出格的言论、极端的问题、尖锐的挑战,敏锐地把握学生心理,化解学生认知矛盾,用“善诱”取代“强制”,用“心服”置换“力服”。改进高校思政理论课质量,提高思政理论课实效,改革的维度有很多,本文主要从学生接受心理角度来诊断改进。由于受到认知和环境的限制,学生真实参与课堂的可能性与情绪状态密切相关,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程度与情感正向关联。现有的思政理论课存在的强制与准强制的现象导致学生情绪异化,产生逆反心理,它成为思政理论课教育接受的主要障碍。思政教育者应预测学生情绪,分析学生心理,换位学生立场,考虑学生处境,实施有效“善诱”,减少共情鸿沟。通过思政理论课的柔化改进

31、,让受教育者从被动接受改为主动吸收,从口是心非到心悦诚服。这种改进目前从理论落实到实践主要依靠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思政课改革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观念是基础,激发教师的动力是关键。参考文献:1 高中建:情绪情感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组织功能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 0 1 6(1 0):2 1 1 一2 1 4.2 刘丽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9.3 董金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沦丧现象再探索J中国青年研究,2 0 1 4(5):7 3 一7 6.4 王英国,杨东杰,胡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定量指标评价研究J北京教育,2 0 1 9(2):91-96.5蒋茵遗忘

32、与追寻:关于教育话语权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 0 1 3(1 4):1 2.6 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 0 0 6:2.7 伊曼努尔康德论教育学M赵鹏,何兆武,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5.8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1 0:1 3 7 2.9 朱志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8 9:4 8 9.1 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5:4 2 6 一4 2 7.11曹峰“正向话语”讲述与“逆向话语”诱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学生政治认同

33、J当代青年研究,2 0 1 7(9):2 3 2 8.1 2 刘应君运用“五结合”策略规避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逆反心理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1 1(5):1 3 7 1 4 0.1 3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1 0:1 7 9.14四书译注M乌恩溥,注译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 9 9 0.1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7 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1 6:1494.1 6 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南京出版社,2 0 0 5:2 6.17王锺陵论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J江苏社会科学,2 0 1 2(3:1 7 4 一1

34、8 2.1 8 张黎布莱希特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4:2 0 4.王石,等:强制与善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诊断与改进10911019师曼从矛盾疏离到和谐共生: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之人本向度J毛泽东思想研究,2 0 1 7(7):148-152.2 0 换晓明,於天禄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接受规律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 0 1 8(6 上):3 0 一33.2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8 6:1 6 9.22 BUSH G.“Pseudo dialogu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

35、n Chinese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phenomenon and attribution-also on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true dialogue”J.Curriculumteaching research,2 0 1 5(2):1 2-1 3.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第2 7 卷Mandatory Requirement and Skillful Guidance: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of University Courseof Ideological and Poli

36、tical TheoriesWANG Shi,LI Fei(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Changzhou 213164,Jiangsu,China)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hievement evaluation can diagnos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university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From the perspectiveof

37、 acceptability,students generally take emotional indicators in evaluating their satisfactionwith this course.In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re is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 of being mandatory and students satisfaction.Extremely,reversalmind may be formed among

38、college students.Educators may adopt skillful guidance to re-solve students reversal mind.With the improvement in teaching content,methods and as-sessment,forced acceptance may change into sincere acceptance.Teachers are the actors ofevery teaching reform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and“power of control are crucial.Key words: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teaching evaluation;teaching diag-nosis;reversal mind(责任编辑冯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