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7* 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1.认识“喻、瘾”等13个生字,读准“差、奔”2个多音字。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体会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体会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导入:《论语》中提到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朱熹告诉我们“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冰心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给我们以启示。今天我们要走进另一位作家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她与书籍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2.简介作者。
3.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1)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文题目。
(2)引导质疑:读了课文题目以后,你想问什么?
预设:“长生果”是什么?叶文玲的“长生果”具体指什么呢?作者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
(3)点拨: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希望同学们运用平时学到的阅读方法自己读懂课文。(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用学生学过的课文内容引出课文题目,同时又复习旧知,既巩固了之前所学,又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读题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生字,重点指导。
“馈、磁、酵”三个字虽然都是形声字,但是读音却和右半部分不同。“瘾、沥”可以按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鉴”可通过与熟字“签”比较识记。
(2)出示多音字,重点指导。
①“差”在本课中读chāi,可结合词语“美差、出差”来区分识记。
②引导学生借助字典了解“奔”的两个读音分别对应的意思:读一声时,是“急走,跑”的意思,可以组词为“奔跑、奔驰”等;读四声时,有“直接向具体的目的地走去”的意思,可以组词为“直奔、投奔”等。
语文要素
3.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读了哪些类型的书?作者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找到相关的语句用横线画下来,完成表格。
读的书
悟出的道理
“香烟人”的小画片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儿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真正的连环画:《七色花》《血泪仇》《刘胡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
文艺书籍
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4.作者以时间为顺序,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描述了读书类型的变化:小时候从读印着“水浒”“三国”故事的小画片,到读《七色花》《血泪仇》等连环画;上学时从读文艺书籍,到读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
(1)引导交流:课文没有明确说出文艺书籍和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的书名,只提到了巴金先生的《家》,作者可能会读哪些书籍?用了什么方法读了这么多书?(引导学生结合上节课所探讨的读书方法自由发表意见)
(2)引导体会:为什么这些书若干年后还让作者记忆犹新呢?请同学们去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朗读体会。
课件出示:
一位爱好美术的小学教师,他有几套连环画,我看得如醉如痴:《七色花》引得我浮想联翩,《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后来,哥哥的朋友们送了我几册小书:《刘胡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忘了吃,忘了睡。
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
(3)大家是用什么方法理清作者的读书经历的?
预设:借助文中的过渡句。如:“开始我看得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就感到不过瘾了。”“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已不能使我满足了。”“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
小结:借助过渡句是理清作者读书经历的好方法。
(4)引导:文中作者列举了自己哪两次作文的事例?
预设:列举了两次印象深刻的写命题作文的事例:“秋天来了”和“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设计意图】在识记本课生字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引导学生梳理出本课的几个过渡句,把相关信息说清楚,在交流讨论中自主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块三 细读体会,感受情感
1.引导思考: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从文中梳理出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预设一:阅读扩展了想象力,做读书笔记锻炼了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
预设二:作文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要与众不同,还要写出真情实感;可以借鉴、模仿,更要创造。(相机板书)
2.小组讨论:作者列举的两次写作文的经历,能不能前后调换位置?可以不写两次作文的事例吗?说说你的理解。
小组交流汇报。
3.体会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课文第7自然段重点写阅读扩展了作者的想象力,作者对着石墙会“待上半天,构想种种神话传说”;作者列举的作文《秋天来了》得了“甲优”,主要是作者发挥了想象力,“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并由此悟到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的道理。在这里,阅读与写作之间连接的关键词是“想象力”。
4.指导朗读课文第11、14自然段。
引导:作者借助自己两次作文的事例,讲述了阅读与作文的关系,你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说一说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最后全班展示交流。
预设:阅读使我们的想象力变丰富,而丰富的想象力能让作文显得新颖、别致;做阅读笔记使我们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增强,为作文时能准确借鉴、模仿和创造打下基础。
5.引导思考。
(1)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呢?
预设: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2)结合重点词句品析,明白作者酷爱读书的这种情感贯穿始终。
如,看“香烟人”的小画片时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不求甚解,读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时如痴如醉。
(3)追问:现在,你又是如何理解“书是我的‘长生果’”的?(书是作者的精神食粮)
(4)提问:书为什么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呢?
书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长久不衰的营养品。
(5)教师小结:《我的“长生果”》一文有着情真意切、真实可感的特点。作者开篇便说:“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在对具体读书生活的回忆中,作者对自己的阅读及其感受描写得极为生动传神。
6.拓展:你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试着说一说。(学生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梳理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结合相关语句感受作者对书籍无比喜爱的感情,再结合自己的经历说一说,体会阅读与作文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思考。
【板书设计】
27* 我的“长生果”
小画片
连环画 扩展想象力——别出心裁,与众不同
书 文艺书籍 要写真情实感
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锻炼记忆力,增强理解力
借鉴、模仿、创造
【教学反思】
1.自读自悟,以读为本。
这是篇略读课文,应该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习得的方法,自读自悟,以读为本,读中思考,读中领悟,在文本中读出自己的理解来。教师不能讲得过于透彻,不用去过多地解释词语,要引导学生先主动联系上下文自己去理解,板书也应该少而精。
2.阅读重点段落,感悟体会。
引导学生结合重点段落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把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这是作者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作者在回首少年读书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3.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只有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时,他们才能主动地学习,自觉地学习,才不甘落后,才会在课堂上热烈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学习就成了他们的需要,成了他们体验成功的活动,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下载
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一、 看拼音,写词语。
zòng héng yí tài sī róng chuāng lián
zhē yǎn shū huǎn qiáo liáng bǎo mǔ
二、 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我们把买来的种(zhǒng zhòng)子种(zhǒng zhòng)在地里,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2.花生的价格便(pián biàn)宜,买起来也很方便(pián biàn)。
3.我们谈到深夜才散(sǎn sàn),桌上只剩些零散(sǎn sàn)的花生壳。
三、 形近字组词。
挨(_______)郎(_______)嫂(_______)瞌(_______)俭(_______)
埃(_______)朗(_______)艘(_______)磕(_______)捡(_______)
四、 将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自(____)妙(____) 喜不(____)(____) 自(____)(____)语
(____)造(____)设 (____)(____)挠腮 一饮(____)(____)
(____)机(____)算 (____)男挈(____) (____)倦(____)疲
1.画波浪线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猴王出世》中,与画横线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五、 认真读下面的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宣告 B.宣布 C.宣读 D.宣传
(1)我们要向低年级的同学(__________)毛泽东同志的事迹。
(2)老师在班会上(__________)了关于表扬李文同学的决定。
(3)老师(__________):学雷锋活动现在开始。
(4)毛主席的(__________)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了大江南北。
六、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改为“因为……所以……”的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回顾课文内容。
1.绿遍山原白满川,__________《乡村四月》
2.《梅花魂》运用了______的写作手法,表露出一位华侨老人___________之心?
3.《田忌赛马》从田忌两次赛马一输一赢的对比中,体会到孙膑_________的道理。
4.古往今来儿童的世界总是那么天真烂漫,你瞧有宋代杨万里带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孩子剜冰的样子;有范成大描写的乡村儿童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的优美诗句,“________,_______”;有田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牧童。更有九岁就_____的杨氏之子。
5.在这学期,我们了解到威尼斯是____的一座古城,在这里,____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还感受到了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的_____,在绿色的草原上有数不清的牛羊,所以也称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君子与小人的价值指向不同。
八、 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 )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 )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鸟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 下至唐 宋 元 明 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到文中的括号里。
①热闹街市 ②玲珑剔透 ③田园风光 ④金碧辉煌
2.这两段话从两个方面介绍圆明园: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画线的句子加标点。从这句话表示时间的词语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4.照样子写一句话,用上加点的词。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苏七块
冯骥才
①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②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儿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③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色①。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④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⑤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地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⑥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⑦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⑧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选自《俗世奇人》)
注①各色:方言。意思是特殊,与众不同。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这句话说明苏七块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声音响亮。
B.“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这两句话运用传神的动词和比喻的手法,表现了苏七块精湛的医术。
C.三轮车夫张四摔伤,因无七块银元,苏七块坚决不给他治伤,当看到张四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苏七块“这下比按铃还快”,马上给张四治伤,可见苏七块是一个贪财势利、毫无同情心的人。
D.小说富含浓厚的“津味”,小说中出现了很多具有天津卫方言特色的词语,如“嘛”“赛”,将人物表现得活灵活现。
2.苏七块一直不给车夫张四看病,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他不愿意给张四这样身份低下的车夫看病。
B.因为张四拿不出七块银元,苏七块给他看病挣不到钱。
C.因为苏七块不想破坏自己定下的规矩。
D.因为苏七块看准了华大夫心善,他想等华大夫替张四付钱。
3.下列对苏七块的人物特点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医术高明但唯利是图。 B.医术高明且坚持原则。
C.唯利是图但心地善良。 D.心地善良且坚持原则。
4.文中画“ ”的部分主要是对人物的( )描写。
A.语言 B.动作 C.心理 D.神态
5.苏七块是小说《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请结合本文分析苏七块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们为什么称苏大夫为“苏七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作文
在五年的小学生活中,学校和老师组织你们参加过许多活动,如:参观访问、春游、科技活动、文体活动、阳光体育活动等,请你把感受最深的一次活动记叙下来。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题目自拟,4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纵横 仪态 丝绒 窗帘 遮掩 舒缓 桥梁 保姆
2、1. zhǒng zhòng 2. pián biàn 3. sàn sǎn
3、挨着 郎中 姑嫂 瞌睡 节俭 尘埃 明朗 一艘船 磕头 捡起
4、有 用 自 胜 言 自 天 地 抓 耳 而 尽 神 妙 拖 女 力 神 自然形成而合乎理想 唤弟呼兄 瞑目蹲身
5、D C B A
6、蔺相如说,秦王现在离他只有五步远,如果秦王不答应,他就跟秦王同归于尽。 我们不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 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所以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
7、子规声里雨如烟。 首尾呼应 眷恋祖国的赤子 足智多谋,根据情况进行科学分析,扬长避短。 稚子金盘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铮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机智风趣 意大利 小艇 荷兰 牧场之国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8、
1.④②①③
2. 圆明园建筑宏伟。 圆明园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
3., 、 、 、 、 。 圆明园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
4.小红不仅学习好,还多才多艺。
9、
1.C
2.C
3.B
4.B
5.苏七块医术出众,技艺高超,原本已在“奇人”之列,但他又立下了严格的“行医规矩”,更是奇崛之极。
6.因为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
10、范文:
记秋季运动会
10月20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们全校师生在北京体育馆田径场,举行了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
运动会开始了。首先是运动员入场式。同学们都穿着整齐的衣服,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整齐的步子,喊着口号,个个精神饱满。走在最前面的是仪仗队,这是由几十位同学组成的,那一面面红旗迎风飘扬,好像为同学们鼓劲。紧跟在后面的是一年级小同学组成的花束队。她们天真活泼,手举鲜花,欢快地跑过主席台。我们班的队伍走过来了,张艳同学高举班牌,挺胸抬头,真像奥运会的“引导员”。
比赛开始了,第一项是负重接力。参加比赛的同学个个努力,台上的同学使劲儿加油。这项比赛,我们班取得了第一。
“呼!”的一声枪响,男子百米赛开始了。我们班的肖鹏跑得真快,第一个冲过终点,同学们都欢呼起来。
最激动人心的比赛是4×100米接力。我们班参赛的是程瑶、于浩翔、韩然和肖鹏。他们都拼力向前,最后肖鹏超过其他班十几米,冲过了终点。我们班又取得了第一。
运动会结束了,我们班获得全校团体总分第一名,共获得七项冠军。我非常高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