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斯大林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任 虎(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浙江杭州 311121)摘 要:斯大林的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是 20世纪 30 年代苏联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自 1938 年底传入中国至 20 世纪 70 年代,先后产生了 7 种中译本以及各种翻印、节印本和辅助学习文本。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曾成为 20 世纪 30 年代末至 50 年代中共马列主义学习运动的主要学习内容之一,促进了党建理论体系、高等院校课程改革以及唯物史观思想改造。随着实践深入,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及时补充和更新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的理论内
2、容,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关键词:斯大林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 思想改造运动斯大林的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简称 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完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写出一本关于马列主义党的哲学之系统解释”的任务,被誉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21ECNU-HLYT041)阶段性研究成果,并获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重大项目资助。苏 米丁:论斯大林的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斯大林的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在马列主义哲学思想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杨献珍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0
3、,第 2 页。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发展中的新的最高阶段”,将历史科学提升到“更高的水平”的理论源泉。因此,主义 自 1938 年底传入中国,得到“以苏为师”的中国共产党高度认可。以往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在华传播的考察,多集中在 共产党宣言 资本论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国际歌等,而对 主义 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本文通过搜集、比对 主义 的十数种珍稀译本,结合大量档案文献资料,试图梳理其文本形成和在华传播过程。一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的成书过程20 世纪 20 年代中后期以来,联共(布)中央在取得对党内反对派斗争胜利,并通过一系列政治举措巩固领导权后,就试图整肃马克思主义理论领
4、域,建立新权威体系。1930 年 12 月,斯大林参加苏联红色教授学院党组织会议后,在苏联哲学界逐渐确立起为政治需要服务的工作方针。联共(布)中央宣传鼓动部部长明确宣布:“从现在起,要在各个领域包括哲学领域在内确立一个权威,这个权威就是我们的领袖斯大林。”841苏 马卡洛夫:论斯大林著 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潘舒心译,学习杂志社,1952,第 1 页。苏 西道洛夫:斯大林与苏联历史学,邱伯年译,中华书局,1951,第 40 页。参见李长林 恩格斯的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一书在中国的传播 纪念中译本首次出版八十周年,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 年第 6 期;徐洋、林芳芳资本论 在
5、中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18992017),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7 年第2 期;方红 共产党宣言 百年汉译出版及传播考释,出版发行研究 2020 年第5期;宋逸炜 “英特纳雄耐尔”的文本传布与象征意义 基于三十九份 国际歌 文本的考察,学术月刊 2021 年第 6 期;等等。本文主要探讨斯大林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中译本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其俄文本乃至中俄对照本虽也存在传播现象,但流传广度和深度均受到一定限制。以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的重要载体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俄文本为例,据何兆武回忆,他在西北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执教时,“上面”发现诸多教师阅读俄文本 联共(布)党史简
6、明教程 的现象后,就“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学习 联共党史 不准看俄文本!”参见何兆武口述,文靖执笔 上班记,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22,第14 页。苏 伏尔科夫:复活斯大林是怎样成为伟大哲学家的,转引自马龙闪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及其历史教训,载李宗禹等 斯大林模式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第 309 页。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0 世纪 30 年代前中期,斯大林发起对人文科学领域尤其是哲学、历史学和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改革。一方面,苏联哲学领域在这一时期相继出版一批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命名的著作。其中产生较大影响的有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 辩证法唯物
7、论教程,米丁、拉里察维基等著 辩证法唯物论,米丁、拉祖莫夫斯基(又译拉佐摩夫斯基)主编 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它们都运用斯大林提出的“两条路线的斗争”理论。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是苏联“最近哲学大论战的总清算”后的早期代表,总结了辩证法唯物论的“伊里奇 列宁 阶段”,并强调斯大林对列宁主义的发展,使“内容更加丰富,更成就新的发展”。辩证法唯物论 介绍了苏联学界关于“史 斯大林 给辩证法唯物论的发展”,认为“史 斯大林”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发展了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 作为“苏联哲学园地内实行总清除以后第一部最完备的新哲学和新社会学底教科书”,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的“邬梁诺夫 列宁 阶段”,
8、并表达出“约塞夫 斯大林”理论的最新和权威性质。该书基本固化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二分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模式,对 主义 具有直接影响。另一方面,斯大林通过组织编写联共(布)党史,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联共(布)革命实践相结合,来揭示历史发展规律。1932 年 1 月,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在斯大林指导下通过“关于编写 联共(布)历史”的决定。但由于政治局势不稳定,编写进程直到 1937 年仍无较大进展。斯大林认为既有的党史论著存在历史分期问题,缺乏对过去党内路941米丁是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并于 1933 年在苏联红色教授学院主讲辩证唯物论
9、。米丁的中译名有米丁、米定、米汀等。本文正文一律采通用译名米丁,注释则保留实际译名。苏 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李达、雷仲坚译,笔耕堂,1935,“译者例言”第 1 页,第 224 页。苏 米定、拉里察维基等:新哲学大纲,艾思奇、郑易里译,北平国际文化社,1936,第 166 页。按,新哲学大纲 为 辩证法唯物论 的中译名。沈志远:序言,苏 米汀: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 上册,沈志远译,商务印书馆,1938,第 12 页。苏 米汀: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 上册,第 35 页。苏 罗伊梅德维杰夫:斯大林与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郑异凡译,俄罗斯学刊 2015 年第 2 期。史学理
10、论与史学史学刊线斗争作哲学层面的“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因此,他亲自制定联共(布)党史的写作指南和历史分期大纲,并亲自写作 主义。批评意见和主义 分别于 1937 年 5 月和 1938 年 9 月在苏联 布尔什维克 和 真理报 上登载。此后 主义 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在发行单行本的同时,也被收入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简称 联共党史)和 列宁主义问题 第 11 版。这三种类型的发行量巨大,被列为苏联共产党员和高校师生必读书。据统计,主义 单行本仅第一版就发行 300 万册,而 联共党史 从 1938 年至 2003 年共被翻译成 126 种文字,发行 4280 万部。主义 对以往马克思主义理
11、论体系作了一定突破。首先,在理论体系方面。斯大林延续米丁的二分法,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划分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而在 主义 中进一步分为辩证法、哲学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部分。他延续了恩格斯、列宁的“推广说”,将历史唯物主义定义为“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推广去研究社会生活,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应用于社会生活现象,应用于研究社会,应用于研究社会历史”。其次,在辩证法方面。斯大林在恩格斯辩证法思想的基础上作了一定变动,他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四个特征,分别是联系、发展、质变与量变,以及部分对立统一观点,而“抛弃”和“改正”了恩格斯强调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究其原因,斯大林根据苏联通过
12、三个五年计划“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论证了否定之否定规律并非完全正确。再次,在哲学唯物主义方面。斯大林归纳了哲学唯物主义的三个特征,主要包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有其规律;物质世界是意识以外而不依赖精神而存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世界及其规律是可认识的。最后,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斯大林通过批判“地理环境论”和“人口论”后,认为“社会底物质生活条件”是“人们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底谋得方式”。斯大林概括了生产的三个特点,并总结出社会历史发展的051苏 斯大林:论联共党史课本,译者不详,解放 第 1 卷第 13 期,1937 年 8 月 9 日。汉夫:书报介绍: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
13、杂志半月刊 第 4 卷第 4 号,1939年 5 月 1 日。转引自张树华、徐海燕 俄重新出版发行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红旗文稿2006 年第 1 期。苏 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任弼时译,解放社,1949,第 1 页。李圣悦:学习斯大林的历史学说(手稿),吴诗陶记录,1953 年 12 月 21 日,第 3、15页。按,该手稿由邬国义老师提供,谨致谢忱。苏 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第 1519 页。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法则,包括劳动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五种社会形态论、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等。早在 主义 未发表前,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加里
14、宁、莫洛托夫,以及 联共党史 主要编写者波斯别洛夫、雅罗斯拉夫斯基等人,就在阅读 主义 校样后作了高度肯定,认为其“理论内容之丰富让人震惊”,“把辩证唯物主义讲得更简单、明了和准确”,是“对党史研究者来说十分新鲜的内容”。主义 发表后,它的理论内容得到苏联学界广泛认可。米丁将 主义 标榜为联共(布)和苏维埃人民争取共产主义胜利斗争中的“一个强有力的思想武器”。马卡罗夫将其誉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中一切基本思想的百科全书”,扼要、系统地解决了马列主义哲学中的一切基本问题。苏联科学院马恩列学院更将其盛赞为“把辩证唯物主义提到了新的、更高的阶段,这真正是马列主义哲学思想底顶峰”。主义 通过简明扼要和
15、官方性质的文字叙述,统一了以往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分歧。因为 主义 的理论具有“异常的力量和不可反驳性”,因此在传入中国以后被中共树立为理论权威,成为马列主义学习运动的主要学习内容之一。二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的中译版本1938 年 9 月,主义 在苏联发表后,迅速得到在苏中共学者和国内马克思主义学者的高度重视,他们积极开展汉译和出版。1938 年底至 20世纪 80 年代,主要出现了 7 种译本。受 主义 俄文本影响,中译本的传播类型主要为章节载体和单行本两种。151苏 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第 2933、3551 页。转引自 苏 罗伊梅德维杰夫 斯大林与 联共(布)布
16、党史简明教程,郑异凡译,俄罗斯学刊 2015 年第 2 期。参见任虎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19191980),人文杂志 2021 年第 6 期。苏 米丁:论斯大林的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第 5152 页。苏 马卡罗夫:论斯大林著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第 3 页。苏 苏联马恩列学院编 斯大林传略,译者不详,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1946,第 94 页。苏 雅鲁斯拉夫斯基:斯大林同志与 联共(布)布党史简明教程,心清译,解放 第 128 期,1941 年 5 月 15 日。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在章节载体方面,主义 主要依托 联共党史 和 列宁主义问题
17、第 11 版的中译本传播。联共党史 作为“在中国流行最广的一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19391976 年,共有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版、重庆中国出版社版、延安解放社版、上海启明社版、真理社版、人民出版社版六种中译本及相关翻印、节印本。主义 在 联共党史 中的版本区别为:莫斯科版任弼时翻译 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939 年 1 月)、重庆版博古(秦邦宪)组织翻译 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1939 年 2、3 月)、上海版吴清友翻译 关于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1939 年 7 月)、真理社版 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945 年 12 月)、莫斯科新版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
18、物主义(1948年),以及人民出版社版由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组织翻译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975 年 7 月)六种。列宁主义问题 第 11 版的中译本也在 1940 年前后发行,主要为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版,1949 年以后也有多种版本,如东北书店版(1949 年)、人民出版社版(1950 年)、新华书店版(1950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版(1964 年)等。此外,主义 还被收录在中国学者编辑的各种书籍中,底本来源于以上各种。1940 年 1 月,艾思奇主编 哲学选辑,就将博古译本收录其中,认为 主义“对于辩证唯物论的几个根本要点有极深刻明了的
19、阐明,可以当作全辑的序论看,读者不妨读它一遍,然后再阅全书”。同年,徐懋庸、何干之等以“中共延安社会科学研究会”名义增订再版 社会科学概论,“特载”主义,以解决 1938 年旧版没有关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章节的“美中不足”的问题。1949 年以后,主义 还被收入或节选入各种文集、丛书中,如 斯大林文选(19341952)斯大林选集 斯大林全集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经典著作介绍 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主席哲学著作选读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选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251杨松:关于
20、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一书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底宣传,解放 第128 期,1941 年 5 月 15 日。艾思奇编 哲学选辑,解放社,1940,“编前”第 1 页。徐懋庸、何干之等集体编著 社会科学概论,辽东建国书社,1946,“增订再版序言”第 34 页。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选编 等。在单行本方面,主义 主要单行本有四种,分别是博古翻译 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重庆中国出版社,1938 年 12 月)、蓝火编译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上海世界文化出版社,1949 年 6 月)、胡敏翻译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两广书店,1949 年 11 月),莫斯科版也发
21、行了单行本,常见有 1946、1949、1950 年三版。主义 各译本的出版地涵盖西(重庆)、北(延安、莫斯科)、东(上海)、南(广州、香港)等地,各地翻印本更如星罗棋布般充盈大江南北,充分说明 主义 在中国的流行。在 主义 各译本中,流行最广的是重庆版单行本和莫斯科版 联共党史,前者在早期影响较大。主义 的章节载体和单行本在数十年间的发行数量虽难以统计,但其影响之广泛与深远是毋庸置疑的。以下介绍几种主要译本。博古译本。博古译本是 主义 在国内的最早中译本。1938 年 9 月主义 在 真理报 刊载后,博古就认识到它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巨大意义,认为它是“近年来苏联的历史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底重
22、大收获。他对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给了最正确而又简单的叙述。实为研究新哲学不可多得的佳作”。因此,他根据 真理报 原文组织翻译,12 月初以 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 名称在重庆中国出版社出版,次年2 月在上海发行再版。博古译本共 57 页,没有制定目录,定价“国币一角五分”,由生活书店代售。与其他译本的最大区别在于使用“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名称,这是受到 20 世纪 30 年代国内学界广泛流行的“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概念的影响,尤其是沈志远译自米丁的 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1936、1938)。而自莫斯科版 主义 传入中国以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开始取代“辩证唯物论与历
23、史唯物论”,逐渐被学界采用,但课程体系则仍以“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作主要名称(见后文)。任弼时译本。联共党史 在 1938 年 9 月发表并正式出版后,共产国际在 11 月就作出要将它译为中、英、法、德等国语言的决定,并通过莫斯351博古:前言,苏 斯大林: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博古译,中国出版社,1939,第 1 页。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发行。联共党史 的翻译活动由中文部谢唯真组织,主义 部分则由中共驻莫斯科代表任弼时具体担任翻译和校订工作。因莫斯科版 联共党史 在 1948 年发行新版,所以任弼时译本有1939 和 1948 年两个版本。比较而言,首先,名称发生了改
24、变,分别为“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939)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1948);其次,框架上没有变化,均在总体上划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块,并将前者细分为“辩证法”和“哲学唯物主义”;再次,或因版次原因,初版34 页,新版33 页,体量大致相当;最后,新版改进了许多不合理或过时的译法,尤其是将“玄学”改为“形而上学”。蓝火译本。蓝火译本初版于 1949 年 6 月,由上海世界文化出版社印行,陈独举发行,共 61 页,定价“国币二元五角”。该版虽早已在“四月排印”完毕,但由于上海白色恐怖,直到5 月28 日上海完全解放后才正式出版。在内容上,该版参考莫斯
25、科 1948 年新版的痕迹较明显,但在细节上有较多调整,因此作者署名为“蓝火编译”。该版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根据 主义 具体内容,新设目录,概括出斯大林的主要观点,使读者仅通过目录便能一窥全貌;第二,在文字论述中,因为斯大林惯用排比手法和多用逗号断句,这造成读者不能正确分辨原文各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蓝火遂增加了许多介词、连词以增加文字可读性。例如,“其所以叫作辩证唯物主义,是因为它对自然界现象的看法,和它研究并认识自然界现象的方法,是辩证的,而它对自然界现象的解释,和了解,和它的理论,是唯物主义的”。今人乍读此句中的“和”,或觉其冗余,然而在语法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并不普及的时代,在一定程度
26、上有助于读者理解斯大林原意。451朱宝强: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在中国的翻译、出版与传播,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2 年第 4 期。章学新:任弼时(传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综合研究组编 任弼时研究文集,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第 184 页。苏 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任弼时译,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编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唯真编译,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1949,第 135 页。苏 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蓝火编译,上海世界文化出版社,1949,书末版权页。苏 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蓝火编译,第 1 页。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
27、中国的传播胡敏译本。胡敏译本的发行与东南地区解放战争的形势相关,1949年 10 月 14 日广州解放后,该书即于 11 月出版,由两广书店出版,广州的光明书局、国光新书店、华南书店,厦门的长风书店和香港的百新书店发售。1950 年 1 月,该版还在香港同志书店出版,由诚泰印务局发行。就内容而言,该版同蓝火译本相似,参考了莫斯科 1948 年新版。该版增设了目录,并对部分文字和语言结构作了修改,使阅读性得到提升。自 主义 各译本出版后,各地多有翻印单行本或节印 联共党史中 主义 部分的现象,如 1948 年解放社版、西南人民革命大学版、华中新华书店版、大连大众书店版,1949 年人民出版社版、
28、华北人民革命大学版、冀鲁豫新华书店版,19501951 年川北日报社版,19501952 年的南方大学版,1955 年人民出版社版等。各地为进行思想改造和理论学习而翻印、节印的现象更无法统计。20 世纪 50 年代,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组织重新翻译 主义,因政治环境影响而未发行单行本,直到 1975 年 7 月,人民出版社将其作为 联共党史 的章节正式出版。此外,为辅助学习 主义,学界还从苏联引入多种辅助文本。主要有罗森塔尔与犹琴编 简明哲学辞典、博古与高烈编译 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基本问题 4 分册、米丁主编 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研究提纲、米丁 论斯大林的 辩证
29、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卡洛夫论斯大林著 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西道洛夫 斯大林与苏联历史学、斯杰潘宁 约维斯大林的天才著作 论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 解释 等。551“胡敏”疑为胡明的同音名。胡明精通俄语,曾翻译多部苏联社会科学著作,如 新兴哲学体系 政治经济学基础教程 最新哲学辞典 苏联历史教程 向斯大林学习等。他是上海光华书店创办人,该出版社以发行苏联社会科学著作为主。1949 年以后,胡明曾在北京师范大学讲授“政治经济学”,50 年代中后期在北京市某区担任“人民陪审员”。参见贾植芳 迟到的悼念 纪念一位值得纪念的朋友卢扬(克绪)先生(1993 年 8 月),历史的背面 贾植芳自选集
30、,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第 180 页;顾明远教授在从教六十周年庆典暨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王英杰、曲恒昌编 教育人生明志致远 顾明远教授从教六十周年庆贺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第 30页;文化部召开哲学、社会科学作家座谈会纪要(1957 年 5 月 21 日、23 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中央档案馆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料 第 9 卷,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第 171 页。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三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在中国的传播 主义 发行后,中共领导人认识到它对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意义,积极推动 主义 传播。毛泽东尚未接触 主义 时已高度认可斯大林理论
31、,他在1938 年10 月强调:“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 放之四海而皆准 的理论。”年底,博古版 主义 出版后,毛泽东就“系统”阅读重庆版并作详细批注。1941 年 9 月,毛泽东强调:“报纸上要多登文章,奖励辩证唯物论的文章研究马、恩、列、斯的思想方法论,以 联共党史 为学习的中心。”1953 年,斯大林逝世后,毛泽东把以 主义 为核心的斯大林理论体系提升到顶峰,他说:“斯大林同志全面地划时代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毛泽东在反复阅读 主义 后,已经对内容相当熟悉,并在 20 世纪 60 年代明确要求中国学者将 主义 作为参考和突破
32、对象。因此,主义 传入国内后,迅速得到中共马列主义学习运动的推动,成为党建理论体系、高等院校课程改革以及唯物史观思想改造的主要学习内容之一。在党建理论体系中,中共在各地的党校、干部教育中,将 主义 列为马列主义理论学习的必读书目。例如,1940 年 1 月,中共中央发布 中央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强调将“历史唯物论与辩证唯物论”列入全党651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 第 2 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 533 页。田松年:对几本哲学书籍的批注,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编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第 66 页。毛泽东: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毛泽东
33、文集 第 2 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374 页。毛泽东:最伟大的友谊,人民出版社,1953,第 23 页。按,具有典型意义的是,1965 年毛泽东在阅读李达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内部讨论稿)上册后,就强调书中部分文字“不必抄斯大林”。这说明毛泽东对斯大林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的内容相当熟悉,他对李达所著 大纲 的既定要求也是以突破 主义 为目标。转引自胡为雄 毛泽东与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的编写,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6 年第 4 期。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干部学习的高级必修课程。610 月,中宣部为配合学习运动,“组织专人”在延安宣讲 主义。19
34、48 年 9 月,中共中央发布 中共中央关于党校教学材料的规定,规定各地党校要开设“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课程,并将 主义 列为六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书之一。在延安,1939 年 8 月 5 日,延安中共机关刊物 解放 第 79 期就用逾一半版面登载两篇关于学习斯大林理论和 主义 的文章。一篇强调中共六中全会后,干部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学说,重点关注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马列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特别是联共党史”。另一篇则是由徐冰翻译自联共(布)中央的决议 关于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出版后党底宣传的决议 联共(布)中央决议。决议也强调要将“辩证的历史的唯物论与列宁主义
35、”结合成一个整体,并与“党的政策联系起来”。同月 30 日,艾思奇在 解放 第 82 期发表 怎样研究辩证法唯物论。他在论及如何具体“把握辩证法唯物论的步骤”时,建议初学者读完一两本入门书以后,应进一步阅读“联共党史(特别是第四章第二节)即 主义 ”等书,来“把握辩证法唯物论本身的基本观点”。1946 年,陈伯达在将马克思主义者的宇宙观与孙中山的宇宙观作比较时,以 主义 对英雄史观的批判文字作为理论依据。1949 年,哲学研究社增订 新哲学研究纲要,不仅在书中附录 主义,在各章中大量引用主义,将其列为参考书目之一;而且在第 6 章专论“斯大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更进一步的发展”,呼吁研究“斯
36、大林同志 辩证唯物论与751中央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1940 年 1 月 3 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381943),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第 168 页。万树玉:茅盾年谱,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第 266 页。中共中央关于党校教学材料的规定(1948 年 9 月 15 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 25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第474 页。罗迈:我们要学习什么?怎样学习?,解放 第 79 期,1939 年 8 月 5 日。苏 联共(布)中央:关于 联共(布)党史简
37、明教程 出版后党底宣传的决议 联共(布)中央决议,徐冰译,解放 第 79 期,1939 年 8 月 5 日。艾思奇:怎样研究辩证法唯物论,解放 第 82 期,1939 年 8 月 30 日。陈伯达:论共产主义者对于三民主义关系的几个问题,论三民主义,胶东新华书店,1946,第 5658 页。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历史唯物论 一书,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更往前发展中的意义”。在重庆,1939 年 3 月,读书月报 编辑部在回答读者关于“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的练习问题”时,就将重庆版 主义 列为初步学习书籍。1940 年 1 月,沈志远发表 唯物辩证法家的斯大林 纪念斯大林先生六十寿辰,系统介绍了
38、主义。10 月,向林冰认为 主义“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新质态、新规律问题”,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斯大林阶段”。10 月底,侯外庐将主义 作为理论武器,“根据斯大林所指示 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完全适应于生产力 的理论”来批判范同敏关于“剥削关系”和“生产方法”的观点。该年,邓初民在 社会史简明教程 中也大量采用 主义 来作为“唯物论”理论依据,这在第 6 编第 3 章第 3 节“社会主义社会的哲学”中最为明显。1946 年,侯外庐、罗克汀合著 新哲学教程 不仅大量引用 主义,而且强调斯大林是列宁哲学的“光辉的继承人”。新哲学教程 突出 主义 的价值在于:“一
39、、具体地将辩证法分成四个要点;二、指出了理论和政治的实际联系;三、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法则。”在高等院校课程改革中。随着 1949 年后唯物史观被确立为指导思想,“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被列为全国各高校重要必修、选修课程。1949年 10 月,华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颁布 华北专科以上学校一九四九年度公共必修课过渡时期实施暂行办法(1949 年 9 月 29 日),规定各院校第一学期必修“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包括社会发展史)”。北京高校积极响应,争相开展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史为主851哲学研究社编著 新哲学研究纲要(增订版),实践出版社,1949,第 173 页。
40、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的练习问题(答汪纯鑫),读书月报 第 1 卷第 2 期,1939年 3 月 1 日。沈志远:唯物辩证法家的斯大林 纪念斯大林先生六十寿辰,理论与现实 第 1 卷第 4 期,1940 年 2 月 15 日。向林冰:苏联三个五年计划中的理论斗争,中苏文化“苏联十月革命 23 周年纪念特刊”,1940 年 11 月 7 日。按,该文落款为“一九四十十五”。侯外庐:历史阶段的了解,读书月报 第 2 卷第 9 期,1940 年 12 月 1 日。按,该文落款为“十月三十一日”。邓初民:社会史简明教程,生活书店,1945,第 260262 页。侯外庐、罗克汀:新哲学教程,上海新知书店
41、,1946,第 6466 页。华北专科以上学校一九四九年度公共必修课过渡时期实施暂行办法(1949 年 9 月 29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编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第 23 页。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要内容的马列主义学习活动。北京大学在当年就将“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列为各年级必修课程,艾思奇在全校动员大会上呼吁加强对该课程的学习,有教授还特别在该课程的讨论会中将 主义 列为学习第一位。1950 年 2 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强调课程改革要“开设和加强革命的政治课(包括社会发展史、辩证唯物论与历史
42、唯物论、政治经济学、新民主主义论等)”。1951 年,教育部专门指示华北地区各高校要在1951 年度上学期开展“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 等课”的教学工作,并将“社会发展史”课程改为“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1952 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在年底制订的文科统一教学计划中,规定将“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设为 4 门政治理论课之一,课时量为 480 学时。1955 年 9 月,高等教育部发布新教学计划,仍规定综合大学将“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列入必修政治理论课程,且将课时量提升为 500600 学时。1954 年,中央高等教育部发布 1954 年度留学研究生专业考试科目,要求历史专业留苏学生需
43、要考试“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据现有资料可知,“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课程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是 主义。1950 年,马特与侯外庐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开设“马列主义历史名著选读”,就将 主义 列为重点内容,马特还根据教学体会在次年发表 学习斯大林的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950年南方大学成立,由副校长陈唯实专门讲授“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和“斯大林对辩证法的新发展”。他在讲授 主义 第 2 章“马克思主义951白胡:政治课在北大,新建设 1949 年第 5 期。钱副部长在学联执委扩大会议报告改革旧教育建设新教育,人民日报 1950 年 2 月26 日,第 3 版。教育部关于华北区
44、各高等学校 1951 年度上学期进行“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课教学工作的指示(1951 年 9 月 10 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编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第 910 页。中国教育年鉴 编辑部编 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第 251252 页。中央高等教育部:1954 年度留学研究生专业考试科目,四川大学学生工作部档案:高教部、教育部、西南行委高教局、省府办公厅、人事厅等关于选拔留苏研究生的来信,档案号:1954-6。参见北京师范大学档案馆教务处档案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一九五零年度第一学期课程表,一九五零年各系班级课程
45、表,档案号:1950-15;马特 学习斯大林的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新建设 1951 年 1 期。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的哲学唯物论”时,“联系实际讲得好,使同学们思想上有很大提高”。此外,费孝通也在这一阶段的清华大学担任“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课程的教职。19491950 年,王燕生、薛星奎、张遂五担任四川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课程的教职。1952 年,华中大学师范学院制订教学计划,也要求开设“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包括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作为公共必修科目。在唯物史观思想改造方面。新中国学界从 1949 年以来,掀起了以主义 作为重要内容的思想改造运动。据
46、蒋大椿回忆说,在新中国初期的思想改造运动中“尤其是斯大林的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当时的人们的思想影响最深”。1949 年暑假,北平辅仁大学成立 170 人左右的教职员暑期学习会,就专门系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1950 年 6 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呼吁“教育和改造”全国知识分子,学习“社会发展史、历史唯物论等几门课程”。1951 年、1954 年,学界先后开展对 武训传 唯心史观和以胡适、俞平伯等代表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批判,运动特别强调要研读斯大林在“哲学方面的著作”,积极“研读和复习”苏联关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论著,并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举行演
47、讲。其中苏联专家弗然克列专门作“关于斯大林的著作 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与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中的历史唯物论问题”的演讲,以说明 主义 在批判唯心论者、庸俗化者、反马克思主义者过程中的积极意义。061何锦州:我就读于中共中央委员叶剑英同志创办的南方大学,江门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江门文史 第 32 辑,江门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96,第 6 页。费孝通:知识份子与政治学习,费孝通等 旧人物的改造,通俗文化出版社,1950,第 2 页。四川大学教务处档案:学校 1950 年度第一学期课程表,档案号:1950-103。师范学院教学计划(草案)总说明(1952 年 7 月),华中师
48、范大学教务处档案:一九五二年教学计划、课程表,档案号:1952-1-1。蒋大椿:近五十年来的史学理论研究,安徽大学学报 1999 年第 6 期。辅大教职员的暑期学习,人民日报 1949 年 8 月 6 日,第 5 版。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毛泽东文集 第 6 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 74 页。广泛宣传辩证唯物主义,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教学与研究 1955 年第 3 期。苏 弗然克列:关于斯大林的著作 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与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中的历史唯物论问题,中国人民大学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教研室资料室整理,教学与研究 1955 年第 5 期。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
49、唯物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53 年 3 月至 1954 年 9 月,山东大学组织全校师生学习社会发展史、斯大林 主义 和 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 等,校长华岗还多次在全校演讲关于 主义 的内容和价值。通过学习,山东大学师生“树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能够“初步运用了辩证唯物观点,打下了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掌握辩证唯物观点来改进业务,提高教学质量和工作质量”,“获得了辩证唯物论的基本知识为今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打下了基础”。历史系主任杨向奎通过学习,开始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与中国古代历史分期问题相结合。历史系教师童书业甚至可以“背诵 联共(布)党史 四章二节”。1953
50、 年 12 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由李平心作“学习斯大林的历史学说”讲座,强调开展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就不得不学习斯大林的历史学说”,要在历史研究中结合主义 的辩证法和哲学唯物主义理论。综上可知,主义 自传入中国以来,就从政治和学术两方面被确立为马列主义的“中心文本”,对中共党建理论建设、高校课程体系改革、唯物史观思想改造和历史研究影响巨大。甚至在中苏关系紧张阶段,主义 仍是学界获取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主要来源之一。结 语与马克思 共产党宣言、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等在 20 世纪 20 年代已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相比,当 主义 在20 世纪 30 年代末传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