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戏曲之昆曲及京剧.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209472 上传时间:2024-12-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戏曲之昆曲及京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戏曲之昆曲及京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戏曲之昆曲及京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戏曲之昆曲及京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文化之我见 中国戏曲是一种蕴含极为丰富的文化现象。用当今流行的话来说,它是一个普遍联系的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多层次、多结构的整体结构。若干年来,戏曲理论界对戏曲本体的研究已经有许多创获。然而,毫无疑问我对中国戏曲文化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在此我只浅谈谈我对中国戏曲文化之京剧和昆曲的一些浅微的见识。 昆曲 前世,我走在江南水乡,带着淡淡的忧愁,浅唱低吟一场风花雪月的梦。倚窗而望,眼波流转,场景变幻,蓦然瞥见那淡雅如莲花的容颜,嫣然一笑,悄然退场,隐觅于繁华之外。 这是我最初开始接触昆曲时,内心中最大的感受,在我的心中,我总是认为昆曲是一种唯美的象征,是一种诗意的美,是一种动人心魄的美。我深深地

2、为之心醉、为之震撼。昆曲是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形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 由于昆班的广泛演出活动,万历末年,昆曲经扬州传入北京、湖南,跃居各腔之首, 成为传奇剧本的标准唱腔:“四方歌曲必宗吴门”。明末清初,昆曲又流传到四川、贵州和广东等地,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昆曲的演

3、唱本来是以苏州的吴语语音为载体的,但在传入各地之后,便与各地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衍变出众多的流派,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昆曲腔系,成为了具有全民族代表性的戏曲。至清朝乾隆年间,昆曲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从此昆曲开始独霸梨园,绵延至今六、七百年,成为现今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传统的戏曲形态。昆山腔开始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万历年间,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并逐渐流布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到了清代,由于康熙喜爱昆曲,更使之流行。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据学者研究称,“昆曲所代表的

4、美学趣味虽然明显是南方的,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但是其文化身份却并不属于一时一地,它凝聚了中国广大地区文人的美学追求以及艺术创 造。正是由于它是文人雅趣的典范,才具有极强的覆盖能力,有得到广泛传播的可能,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基本保持着它在美学上的内在的一致性。” 昆曲的舞台上一向以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老剧为主。古老艺术要推陈出新,除了复排传统剧目外,创作昆剧新戏已成为重点。作为中国昆曲艺术保护工程重点扶持的首个新创剧目,浙江昆剧团用十年时间创作了新编历史剧公孙子都。其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主题思想深刻,开拓了昆曲在正剧上的表现力。昆曲传统剧目中为观众所熟知的多为爱情剧,公孙子都则是一部心理戏

5、,讲述了春秋时期郑国讨伐许国一战中,副帅公孙子都争功心切,用暗箭射死主帅颍考叔后终日惊惶、最后身亡的故事。其以传统剧目伐子都为底本,跳出古人善恶相报的狭义是非观,着意写子都暗箭射人后的惶恐不安-避过法诛却难避心诛,以此鞭挞人类共有的心毒-嫉妒。主创人员表示:虽然故事发生在东周列国时期,但嫉妒是人类的原罪,这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以引起现代观众的共鸣。 二是表演上恢复昆曲的武戏传统,是现代昆曲阳刚戏的代表作。昆剧的武戏启蒙了京剧的武戏,但近代后,昆剧格局逐渐缩小变为小生、小旦、小花脸的三小戏。公孙子都的突出亮点是创编了一部多年来昆剧极为少见的整本武戏。戏曲评论家刘厚生说。扮演公孙子都的是浙江昆剧团团

6、长、梅花奖得主林为林,以长靠、短打武生戏见长,有江南一条腿之称。该剧结尾处,穿着厚底靴的公孙子都从高处反跃前扑而下,常引得满堂喝彩。 有人主张,昆曲应作为博物馆艺术,只求保存,不用发展,此说遭到昆曲工作者和有识之士的反对,也有悖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初衷保证这些杰出文化的生存,而不是遏制它们未来的发展。但是,昆曲确实面临着困境:人才的流失,使得胜任昆曲创作的人员寥寥无几;而要革新昆曲,又面临两难的境地不对昆曲作较大的改变,就无法缩小昆曲与时代的距离;倘若作大的改变,昆曲就失去特性而不成其为昆曲了。各国列入此次口头文化遗产的艺术,大都处境艰难,濒临绝灭,这说明全球都面临

7、着如何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对昆曲而言,要走出困境,绝非一蹴而就,除了靠昆曲自身的艺术力量及昆曲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和积极性外,还必须有相应的政策保证和切实可行的得力措施。为此,文化部今年6月召集了全国昆剧院团长及剧团所在地的领导会议,商讨发展昆曲大计,并正在制定保护和抢救昆曲十年规划。一些专家还呼吁,建立“保护振兴中国昆曲艺术专项资金”,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昆曲因其特性不可能在当今大红大紫,亦无法恢复往日的辉煌,但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作为世界遗产,我们有责任不让她自生自灭!斗转星移,戏剧在多元的娱乐形式中已经悄然落伍,昔日京剧的火红似乎也即将成为记忆,而昆曲更是如陈旧但却华丽的丝绸一般,虽然光艳

8、照人但却难以保存。习惯了快节奏生活和快餐文化的我们似乎再也静不下心来听这如春雨般缠绵细腻的江南艺术,以致曾经一度昆曲爱好者与从业者的人数持平。昆曲是一扇窗,透过它我们看到自己衣袂飘飞、情意缱绻的前世。倚窗而望,我们看到的是前世的今生。可我们的后人呢?若干年后他们是否能透过昆曲看到他们前世那一场淡雅如莲的梦呢?这就是我所了解的一点点昆曲,以前一直都认为昆曲好似天外的飞仙,只是远远望着,却看不明白。直到那天,也是旧人旧事旧的心情,陪着外婆听一出 惊梦 方才瞥见昆曲的一角衣袂。那悠远的水磨腔磨得人心里直痒痒,却又感觉到些许欣喜。因为在昆曲那酥人的腔调中分明嗅到了一丝江南微湿的味道。 然而京剧对于众多

9、人来说却要熟悉的很多,在这我也谈谈我对此的一些了解。京剧京剧,我们并不陌生。特别是在中央11台,基本上每天都可以看到。京剧给我的总体印象是:华美。有别于昆曲的唯美,京剧展示的是一种华丽的壮观之美。也许正是基于这种美,才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的国粹。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

10、后,于 嘉庆 、 道光 年间同来自 湖北 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发展。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

11、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 “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习称四功五法的四功,即指唱念做打四种技艺的功夫。 “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念”指的是音乐性念白。而“打”则指的是武功。 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

12、各种人物。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玩玩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京剧耐人寻味,韵味醇厚。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

13、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 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因而,它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

14、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20世纪的第一个50年,是中国京剧的鼎盛时期,著名的“四大名旦”、前后“四大须生”都产生于这个时期。2010年11月16日,经由正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4个成员国共同审议,北京市文化局代表全国京剧传承机构和流布地区申报的京剧成功入选2010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戏曲文化博大精深,而昆曲和京剧的美:唯美与华美,就如同中国文化一样,一柔一刚。正是这种刚柔并济的美才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美,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刻,由此我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