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收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果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20769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收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果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收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果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收的作用机制与 影响效果研究 陈治国1,陈 俭2,范小倩1(1咸阳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2铜仁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摘 要:基于农户家庭微观调研数据,本研究在揭示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收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 PSM 估计法实证估计了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收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PSM 的近邻匹配法估计得出参与契约农业能显著促使农户家庭纯收入增加 3.125 万元,半径匹配法与核匹配法也均支持了该正向影响效果,且该估计结果通过了平衡性检验与共同支撑检验,由此表明参与契约农业可促进农户家庭增收。因此,本研究从作用机制揭

2、示与实证效应估计相结合的方式充分确证了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收的积极影响,并据此提出优化治理契约农业以实现农户家庭可持续增收的政策启示。关键词:契约农业;农户家庭增收;作用机制;影响效果;PSM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39(2023)04-0103-11 一、引言 契约农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生发出的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且可促使农业生产经营利润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的一种有效制度安排,具有能确保自身持续发展的内生机制,可被看作是垂直协调整合连续体的主要治理形式,符合较高层次管理协调的要求,提供了更精确地管理复杂生产过程的有效手段,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

3、业转变的有力支撑。20 世纪末,契约农业在西欧、美国和日本广泛存在,且现在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极为常见的组织形式。同时,因其受到高价值出口作物的高回报和新技术的影响,契约农业也在亚洲、拉丁 美洲和非洲迅速兴起。在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产品贸易市场拓展、食品安全标准化管理、消费者需求偏好升级以及互联网技术推广应用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下,契约农业在我国也实现了迅猛发展。根据契约合同生产或销售的农产品已从食用油、蔬菜等少量的当地专业产品发展为玉米、豆类、大米和小麦等大宗商品、手工制作品以及种类繁多的生鲜农产品,契约农业的地理分布也从沿海局部地区发展到遍及全国各地,契约合同生产的产品规模也增势强劲,同时契约合同

4、的数量和复杂性也是与日俱增1-2,使我国广大小农户和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生鲜超市、连锁餐饮店以及外资企业等契约参与主体建立 收稿日期:2022-09-1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城乡收入差距倒 U 型演变新趋势的影响研究”(20CJY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阶层主体性、家庭资产配置与优化路径研究”(19YJC790056)。作者简介:陈治国(1984-),男,陕西西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陈 俭(1985-),男,湖南邵阳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范小倩(2001-),女,陕西汉中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农业经

5、济。第25卷 第4期 铜 仁 学 院 学 报 Vol.25,No.4 2023 年 8 月 Journal of Tongren University Journal of Tongren University Aug.2023 起了契约合作关系,也为农户融入出口加工市场和现代经济提供了有效路径,是我国农业工业化的高效推进器。当前,契约农业已被看作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实现农户长效增收的主要驱动机制。据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51%签订了农产品契约合同的农户表示其收入略有增长,超过25%签订了农产品契约合同的农户认为其收入得到了大幅度增加。不过,现有研究成果中关于契约农业对我国农户

6、家庭增收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的研究较少,关于契约农业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户家庭福利仍不太清楚。鉴于此,本研究试图通过作用机制揭示与实证效应估计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审视契约农业的农户家庭增收效果,进而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优化治理契约农业以实现农户家庭可持续增收的针对性政策启示,以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全民共同富裕。二、文献综述 契约农业的形成与大力发展是现代农业深度推进的主要标志,是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户家庭增收的有效驱动力,为此已得到了政策界、学术界与实践界的高度重视。纵览既有研究文献,对契约农业的探究目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关于契约农业的优劣势 Porter&Phillips-How

7、ard 研究指出,尽管契约农业可创造更多经济收益,但也会迫使农户工作更长时间,甚至迫使家长利用家中孩子做廉价劳动力3;Kirsten&Sartorius 指出,尽管契约农业是小农最成功创收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外汇收入来源,但其却将决策权从农户转移到下游的处理商或分销商,从而将农户变成准雇员,因此具有剥削性质4;覃丽萍和刘懿萱研究认为,契约农业对农户投资回报率提升、农户参与市场交易风险规避有显著效果,但却导致农户无法拥有农业生产自主权与控制权5;Maertens 研究认为,尽管契约农业可有效驱动农业经济发展,但龙头企业多偏向于与农村大户建立契约关系,而小农户往往得不到签约

8、机会,因此会拉大农村贫富差距6;黄民礼认为,契约农业可减少契约双方交易费用、减少市场交易风险,但契约的不完全性会引致契约双方的交易矛盾7;马小勇和周博指出,契约农业能降低农户生产风险、降低交易费用以及克服“敲竹杠”问题,但受制于法律环境与信用环境的制约8;Oya 研究表明,虽然契约农业在市场失灵较为严重的早期发展阶段具有较大的经济效应,但随着农村因素和产品市场的发展,其重要性就会不断下降9;曹洪盛等研究指出,契约农业有利于规避农户的“跌价风险”,但在农产品市场价格上升时则会对农户产生不利影响10;Bellemare 研究指出,契约农业虽然可以改进农户家庭福利,但也给农户家庭带来了机会成本以及挤

9、出了农业的多元化经济活动11;毛慧等研究认为,契约农业有利于改善农户要素投入,但对农户风险偏好程度较高农户则并没有显著效果12;刘玉池指出,契约农业对农产品销售有积极作用,为此提升了农产品市场运转效率,但也在实践中存在着质量标准认定难、认定纠纷多与契约合同关系不稳定等弊端13。(二)关于契约农业的组织模式 周立群和曹利群将契约农业的组织模式主要划分为三类,分别是“龙头企业+生产大户+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龙头企业+经纪人+农户”组织模式14;何嗣江和滕添提出了“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与“公司+中介组织+农户+金融机构”且嵌入期货市场的契约农业组织模式15;胡文岭和张荣梅基于

10、农业供应链理论且以消费者订单为导向设计了“C2C 农产品供应链”的契约农业组织模式16;孙志红和王亚青为了提高“龙头企业+农户”订单农业传统组织模式的履约效率,提出了“期货+订单农业”的契约农业组织模式17;刘婷婷等将我国契约农业组织模式划分为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中介组织联动型模式、合作社一体化模式和农工商综合体模式四大类18;熊雪颖构建了“公司+农户”嵌入区块链的契约农业组织模式19;刘鲁浩等根据企业为农户提供生产性服务内容的不同,将“社会企 104 铜仁学院学报 2023 年 业+农户”的契约农业组织模式划分为松散式“社会企业+农户”模式、紧密式“社会企业+农户”模式与集中式“社会企业+农

11、户”模式三种类型20;罗重谱和高强创新订单农业传统组织模式,提出了主体多元、形式多样、风险集中的新型订单农业组织模式21。(三)关于契约农业的优化治理路径 胡丹婷指出,订单企业守信在先并设计预防、甄别、惩罚以及激励机制,是治理契约农业机会主义问题的有效路径22;生秀东指出,设置“快速”经济法庭、设立风险基金、培育发达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是治理契约农业违约的有效路径23;俞雅乖研究认为,增加契约参与主体的产品专用性投资、技术专用性投资以及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有利于维持契约农业的稳定性24;徐忠爱认为,设计信任机制是实现契约农业稳定性与高效率的有效优化治理路径25;张闯等研究指出,嵌入中间商与根植于农村

12、社会的人际关系是降低契约农业交易成本、强化契约关系稳定性的有效治理路径26;蔡文著和杨慧研究认为,设计以“心理契约”为基础的渠道关系治理机制有助于优化契约农业中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关系27;伏红勇和但斌研究指出,设计“天气期权+风险补偿+加盟金”的订单契约机制是契约农业应对天气冲击的有效治理路径28,且温焜和余星研究认为统一价收购农产品且以质量分级模式销售农产品也有助于契约农业应对天气冲击29;Otsuka et al.指出,通过加大政府信贷支持力度、实施契约合同产品的第三方质量认证以及设计合同交易的监管机制等优化路径有利于加快契约农业的发展与推广步伐30;刘建徽和张应良指出,构建复合型新

13、型农业经营体系、建立农业生产基地是促使契约主体纵向协作的优化治理路径31;顾如意认为,强化外在管制与确定合理的契约价格有助于规避契约农业风险32;孙军娜等认为,加大契约农业推广、加强疫情及生产等信息的宣传以及加快本地生产生活恢复等措施是确保后疫情时期契约农业有序运行的优化治理路径33;王静静和曹洪华研究指出设计政府介入订单合作的动力机制有利于破解契约农业的融资难题34。综上所述,学者们主要围绕契约农业的优劣势、组织模式以及优化治理路径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研究,为更好地改进契约农业这种准垂直一体化组织形式提供了有益指引。然而,既有研究并未系统探析契约农业的农户家庭增收效果,考察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

14、收的作用机制时仅是从单一角度进行揭示,且估计契约农业的增收效应时不是从宏观定性层面进行分析就是选用未能消除样本自选择问题的实证模型进行估计,以至于难以全面准确把脉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收的作用效果。鉴于此,本研究在深入揭示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收的作用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基于农户家庭微观调研数据,选用能消除样本自选择偏误的 PSM 估计法实证估计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收的影响效应,进而根据作用机制揭示与实证效应估计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审视契约农业的农户家庭增收效果,据此提出优化治理契约农业政策以实现农户家庭可持续增收。三、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收的作用机制(一)契约农业有助于农产品销售且可实现农产品较高价销

15、售 农户参与契约协议的交易行为可确保农产品按照契约合同的内容达成交易,从而有利于农户的农产品销售,很好地解决了农产品难卖问题。而与农户建立契约关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生鲜超市、连锁餐饮店等组织主体为了保证农产品供应的质量标准与稳定性,契约设定的农产品交易价格一般较高,基本能够满足农户的价格诉求,从而农户能以较高价格向对方供应农产品,尤其随着农产品出口订单的日益增多,农户则会从高价订单交易中获得更多收益。因此,农户通过契约农业不仅可确保农产品销售顺利且能以较高价格销售农产品,对其家庭增收无疑发挥了积极作用。(二)契约农业可强化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与规模化 第 4 期 陈治国,陈 俭,范小倩:契约农业对

16、农户家庭增收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果研究 105 订单企业与农户建立契约关系,为了确保农产品品质与交易规模,一方面,订单企业在品种选优、技术指导、农业机械服务等方面会给予农户帮助,能有效协调农户生产行为,从而可实现农户生产的先进性与专业化;另一方面,与大片区的诸多农户同时签订契约合同,解决了农户“单打独斗”的生产经营决策安排,可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而规模化经营可降低单位农户的经营成本,有利于经营相同农作物的农户交流沟通与互助学习,由此可提升农户的生产经营效率。因此,契约农业促使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与规模化可提升农户生产经营效益,为其家庭增收提供了有效动力。此外,与农户建立契约关系的龙头企业能因地制宜

17、,充分发挥农村区域资源优势,引导农户生产契合本地资源禀赋的农作物,可对当地农业生产安排产生长期可持续的正向影响,能为农户家庭增收发挥持久的促进效应。(三)契约农业可减少农户生产经营风险 契约农业在农户与订单企业等契约主体之间构建了一种风险共担机制,该机制其不仅能够确保订单企业等契约主体得到农产品的稳定供应,并且极为有效地降低了农户生产经营的风险。当农户面临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农产品市场需求萎缩、农产品配送渠道、农产品安全事件冲击等风险时,农户按照契约合同内容仍然能够以理想的价格将农产品销售给订单企业,从而可有效降低农户生产经营风险。且契约合同的风险分散机制也可让农户不盲目惧怕风险,从而能够有序

18、推进生产并持续追加农业投资,有效确保了农户家庭增收。(四)契约农业有利于优化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契约农业不仅可以实现农户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契约合作关系,并且能促使农户与品牌性的知名企业、农产品生物科技企业、农村休闲旅游开发企业、生态农业开发企业与生态农业园等契约主体建立契约合作关系,从而创新品牌农业、科技农业、休闲旅游农业、生态农业等农业生产经营新模式。同时,还可充分嵌入村庄集体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商平台与网络直播平台,利用村庄自组织力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互助合作功能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新模式的内生治理水平以及降低模式运行所需的交易费用,进而通过契约农业催生收益率较高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19、使农户能够分享到更多收益,由此有效强化了其家庭增收动力。(五)契约农业为农户扩大再生产提供了资金支持 为了满足订单企业的农产品规模化收购需求,在订立契约过程中,订单企业会提前给予农户资金支持,用以确保农户扩大再生产顺利推进以及规避农户不按期交货或故意违反合同的违约风险。在契约实施过程中,为了满足其临时增加的需求或调整经营业务的新需求,以及维持与农户的友好契约合作关系,订单企业也会向农户提供农业生产信息服务,以及不断追加生产经营资金,甚至给予农户数额较大的投资补助和达标奖励。此外,资金充裕的订单企业为了加快农户的契约执行效率亦会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赊账服务和生产资金信贷服务。由此,农户从契约农业中

20、得到了扩大再生产的信息服务与资金支持,交易费用的节约与资金难题的破解有效支撑了农户的扩大再生产行为,为农户家庭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六)契约农业有效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 农产品加工企业将农户供应的农产品经过精深加工与品牌包装可使初级农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农副商品,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尤其与生物制药企业、生物燃料生产企业、工艺品企业等涉农新型企业组织订立契约合同,农产品作为生物制药、生物燃料、农作物工艺品等制成品的原材料,其附加值得到了明显提升,且随着企业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农产品的价值会得到持续不断提升。因此,通过与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契约关系,农户的农产品附加值得到了显著而持续地提高,

21、为此充分保障了农产品的需求、支撑了农产品价格,使农户可以得到更多的农产品溢价收益,为农户家庭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106 铜仁学院学报 2023 年 (七)契约农业提供了农户与订单企业的谈判机制 订单企业与农户不仅可以直接就契约合同条款进行谈判,而且当村庄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社、农户自发形成的小团体以及订单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中介组织等嵌入进契约关系中也可以代表农户与订单企业进行谈判沟通,相较于完全竞争农业交易市场上农户被动接受市场价格与市场需求的不利境况,以及农户与订单企业之间简单直接的谈判机制,通过嵌入各类主体所形成的谈判机制则明显增强了农户的谈判势力,使农户能够在契约合同中就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交

22、易量、农产品配送等方面形成谈判优势,进而有效保障了农户利益,由此可实现农户家庭增收。四、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收的影响效果估计(一)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为了实证估计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福利的影响效果,本研究选用农户家庭年均纯收入测度农户家庭福利水平作为实证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并将农户家庭是否与订单企业、生鲜超市、连锁餐饮店等契约主体存在农产品契约关系作为测度农户是否参与契约农业的代理变量,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并选取影响农户家庭福利水平的其他主要变量作为模型的协变量,协变量主要包括户主个体特征、农户家庭特征以及契约特征等三类特征变量,且三类特征变量具体设定如下:一是户主个体特征变量,主要有户主年龄和户

23、主受教育程度,其中受教育程度由未上学至大学以上学历划分为 5 个递增等级;二是农户家庭特征变量,主要有家庭人口规模、农业劳动力数、种植业收入占比、非农收入占比、是否有机械农具、种植经验等,其中种植经验由少至多划分为 3 个递增等级;三是契约特征变量,主要有契约签约方式、是否存在契约违约情况。契约签约方式可划分为口头契约、书面契约、第三方担保签约三类,并将契约签约方式指标设定为置信承诺逐步升级的三个递增等级。本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陕西农户家庭微观调研数据,该数据通过实地调研发放问卷与电子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获得,最终选取有效样本 218 份,样本地点涵盖陕北、陕南以及关中三地的农村地区,其中陕北主要选

24、取延安地区的农户家庭样本,陕南主要选取汉中地区的农户家庭样本,关中主要选取咸阳地区的农户家庭样本。延安、汉中、咸阳能分别反映三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与契约实施现状,此三地的契约农业发展已处于较高水平,契约关系遍及国内外,且涵盖诸多行业和品种。因此,所选样本具有代表性,能够实现研究目的。模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特征具体见表 1。(二)模型设置 为了消除非随机性选择样本引致的样本自选择偏误问题,本研究选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估计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收的影响效应。PSM 主要依据协变量的观测值将样本划分为处理组与对照组,通过对两组样本在协变量观测值处的平均差异进行估计来获得平均因果效应,并进一步加权处

25、理该平均因果效应,最终得到总体因果效应,得到无自选择偏误的农户家庭参与契约农业的福利效应。对于农户家庭福利水平,在此选用农户家庭纯收入来表示,从而可将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具体设定为:将两个潜在的农户家庭纯收入分别用1iY和0iY表示,其中1iY表示参与契约农业时的农户家庭纯收入,0iY表示未参与契约农业时的农户家庭纯收入。由于现实中不能同时观测参与契约农业与未参与契约农业两种情况下的农户家庭纯收入,只能将其中一种情况的家庭纯收入观测到。因此,本研究引入虚拟变量)1,0(iD,虚拟变量的 1、0 取值分别表示参与契约农业与未参与契约农业。同时用iY表示可观测到的农户家庭纯收入,进而建立如下分段函数:

26、1iiiYDY=)(if 1=iD 0iiiYDY=)(if 0=iD 此 分 段 函 数 亦 可 使 用 关 系 式iiiiiiiiiDYYYYDYDY)()(010101+=+=表示,其中iiiDYY)(01为农户家庭有契约农业的处 iY=第 4 期 陈治国,陈 俭,范小倩: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收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果研究 107 表 1 模型所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特征 变量类型 变量符号 变量名称 说明 均值 标准差 最小值 最大值 农户家庭福利 PHW 家庭年均纯收入 单位:万元 6.064 3.181 0.800 17.400 契约农业 CYQ 是否参与契约农业 1 是 0 否 0.47

27、7 0.501 0 1 户主个体特征 AGE 年龄 单位:周岁 48.486 9.802 29 69 EDU 受教育程度 5 个递增等级 2.780 1.410 1 5 农户家庭特征 PSI 家庭人口规模 单位:人 4.220 1.262 2 7 LAB 农业劳动力数 单位:人 2.541 1.048 1 5 CFI 种植业收入占比 单位:%51.070 22.100 8.000 94.000 NFI 非农收入占比 单位:%40.498 20.103 2.000 90.000 MFT 是否有机械农具 1 是 0 否 0.495 0.501 0 1 PEX 种植经验 3 个递增等级 1.881

28、0.800 1 3 契约特征 CSM 契约签约方式 3 个递增等级 1.477 0.687 1 3 DEF 契约是否违约 1 是 0 否 0.239 0.427 0 1 理效应,进而利用该关系式可得到农户家庭参与契约农业时的平均处理效应(ATE)、处理组的平均处理效应(ATT)以及对照组的平均处理效应(ATC)。其中,ATE 表示参与契约农业时和未参与契约农业时所有样本农户家庭纯收入之间的差异,ATE 表达式为:)(XYYEATE01=,其中 X 为协变量,主要包含户主个体特征变量、农户家庭特征变量与契约特征变量;ATT 表示参与契约农业时农户家庭的 平 均 处 理 效 应,ATT表 达 式

29、为:)(1,01=DXYYEATT;ATC 表示未参与契约农业时农户家庭的平均处理效应,ATC 表达式为:)(0,01=DXYYEATC,为了消除精确倾向得分匹配造成的“维度诅咒”问题,因而在此使用非精确倾向得分匹配法对 ATE、ATT 与 ATC 进行估计,具体用给定协变量 X 条件下农户家庭参与契约农业的条件概率表示倾向得分估计值,即)()()(iiiiiXDEXDXP=1Pr进 而 可 将ATE、ATT 与 ATC 用条件概率表达式进一步分别表示为:)(XPYYEATE01=)(1,01=DXPYYEATT)(0,01=DXPYYEATC 最后,运用近邻匹配法对农户家庭参与契约农业时的平

30、均处理效应、处理组的平均处理效应以及对照组的平均处理效应进行有效估计,进而通过所得的 ATT 探析出参与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收的福利效应。五、参与契约农业的福利效果分析(一)实证估计结果与经验分析 对 PSM 执行 Logit 模型,采用近邻匹配法实施200 次自举法抽样对 ATE、ATT 与 ATC 进行估计,结果见表 2。由表 2 报告的 ATT 估计结果可知,处理组样本农户家庭的纯收入受到了契约农业的影响。契约农业在 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农户家庭纯收入有正向影响效果,且具体在契约农业影响下,处 108 铜仁学院学报 2023 年 理组样本的农户家庭纯收入平均增加了 3.125 万元,从而

31、表明契约农业有效提高了农户家庭纯收入,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纯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同时表 2 也报告了半径匹配法与核匹配法的估计结果,两类匹配法所得的 ATT 与近邻匹配估计结果的方向一致,即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纯收入均呈现出正向影响,且半径匹配法与核匹配法所得契约农业的福利效果比近邻匹配更为明显。从而由此表明,倾向得分匹配法估计可知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收呈现出较强的福利效应。为此,本研究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从实证层面有效揭示了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收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因为相较于未参与契约农业的农户家庭,在契约农业影响下,农户的农产品销售难题可得到有效解决且往往能高于市场价的收购价向订单企业提供农产

32、品;在与其建立契约的龙头企业的指导下,农户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得以提升、规模经济也能得以实现;契约合同的风险分散机制可确保农产品交易价格稳定,且可使农户不惧风险冲击能有序开展生产并追加农业投资;通过优化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是农户能分享到更多收益;订单企业多种形式的资金支持能解决农户生产经营资金难题;契约农业通过将初级农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商品使农户可以得到更多的农产品溢价收益;相较于完全竞争的农业交易市场上农户地位,契约农业所生成的农户与订单企业的谈判机制提供了农户在农产品价格与交易量的主导权,且凭此农户能从契约关系中得到更多收益。因此,通过以上一系列作用机制的影响,参与契约农业的农户,其家庭收入

33、得到了显著增长,进而实证分析有效验证了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收的正向促进效应。表 2 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收的 PSM 估计结果 匹配方法 变量名 ATE ATT ATC 近邻匹配 PHW 3.254*(3.60)3.125*(3.36)3.281*(3.17)半径匹配 PHW 3.754*(4.17)3.924*(4.34)3.716*(3.66)核匹配 PHW 3.618*(4.44)3.399*(4.22)3.664*(4.12)注:注:括号中为 Z 值;*、*、*分别表示显著性水平为 10%、5%和 1%。(二)平衡性检验 为了验证近邻匹配估计结果的可靠性,在此对PSM 模型实施平衡性检

34、验,表 3 展示了平衡性检验结果。由表 3 可见,平均偏误由匹配前的 12.3%明显下降到匹配后的 9.5%,平均偏误下降明显,且匹配后卡方值对应的 P 值为 0.976,P 值显然大于 0.10,说明匹配后协变量的平均差异较小且统计水平上不显著,由此表明匹配后的协变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系统性差异,协变量之间的平衡性良好,进而说明样本匹配通过了平衡性检验,表明设定的协变量可实现近邻匹配估计结果的可靠性。表 3 平衡性检验结果 匹配类型 卡方值 Pchi2 平均偏误(%)匹配前 3.87 0.920 12.3 匹配后 2.69 0.976 9.5 第 4 期 陈治国,陈 俭,范小倩:契约农业对农户家

35、庭增收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果研究 109 (三)共同支撑检验 为了充分确保近邻匹配法估计结果的有效性,在此继续利用核密度分析对近邻匹配估计结果实施共同支撑检验,该检验旨在通过比较匹配前后核密度图中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倾向得分值的共同取值范围是否得到了明显提升来判断分析结果的估计偏差。图 1 的左栏与右栏分别为匹配前与匹配后的核密度图,比较两图直观上可知,相较于匹配前,匹配后核密度图中处理组与对照组密度曲线有较多的重合部分,两组密度曲线趋近水平提升显著,即匹配后处理组与控制组的倾向得分值拥有较多共同取值范围,说明匹配后两组样本的共同支撑集范围明显增多,样本量损失在匹配后明显减少,进而表示倾向得分匹配质

36、量较高,因此表明近邻匹配估计偏差较小,近邻匹配估计结果有效性较强。由此可见,参与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收有显著的提升效果,充分表明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具有稳定可靠的正向福利效应。图 1 匹配前后的核密度图(左栏为匹配前、右栏为匹配后)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基于农户家庭微观调研数据,本研究在揭示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收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 PSM 估计法实证估计了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收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发现:PSM 的近邻匹配法估计得出参与契约农业能显著促使农户家庭纯收入增加 3.125 万元,半径匹配法与核匹配法的估计结果与近邻匹配法估计结果方向上一致且影响效果更为明显,从而有力地支持了

37、近邻匹配法的正向影响效果,且该估计结果通过了平衡性检验与共同支撑检验,由此表明参与契约农业可促进农户家庭增收。因此,本研究从作用机制揭示与实证效应估计相结合的方式充分确证了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收的积极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为了有效强化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收的作用效果,本研究有如下政策启示:一是要竭力优化创新契约农业组织模式。将契约关系嵌入不断延伸的农业全产业链条之中,以实现契约农业组织模式的系统化与一体化,同时大力培育能生成农业契约关系的专业化中介服务组织,并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组织、物流企业以及内置金融合 02468kdensity _pscore.1

38、.2.3.4.5PscoreTreatControl0246kdensity _pscore.1.2.3.4.5PscoreTreatControl110 铜仁学院学报 2023 年 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内生组织有机嵌入进契约农业组织模式。同时,也要逐步引入国内外优质投资者,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契约合作机制,以实现对契约农业组织模式的优化创新,并通过不断吸取其他发展中国家契约农业曲折发展道路上的经验教训以对我国契约农业组织模式进行持续性的优化创新。二是发挥龙头企业驱动契约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乡村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的价值链优势,可使与龙头企业建立契约合作关系的农

39、户能够得到可观的合作收益,由此可吸引更多农户主动与龙头企业建立契约关系,进而以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契约关系为主导,利用龙头企业发挥契约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调动村庄农户参与契约农业的积极性。三是构建强化契约农业各主体履约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为了维持契约关系的有效性与持久性,要确保契约各主体能够积极履行契约合同维护各方利益,则不仅要构建违约惩罚、恶意违约劝退、履约奖励的内部治理机制,并共同推举专业化的第三方主体实施契约交易的监督机制,以及内嵌农业保险、天气期权、期货合约等风险规避机制以降低契约各方的履约风险,同时也要优化农业法律环境并强化政府对契约农业的法律服务与契约监督机制,以及规范契约交易

40、质量的认定标准、强化契约参与主体的资产专用性投资力度,从而从内部与外部相结合方式强化契约农业各主体的履约意识与履约积极性。四是通过营销平台建设与品牌打造来加快契约农业快速发展。网购时代,农户不仅可直接与电商平台与网络直播平台建立契约合作关系,借平台实现与消费者的直接对接,将鲜活农产品配送到消费者手中;订单企业也要与电商平台与网络直播平台建立长期的契约合作关系,以构建农产品加工品的营销推广渠道,从而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网络直播平台等新型媒介打造初级农产品与农产品加工品的营销平台。与此同时,要加大本地农产品品牌建设,利用品牌优势诱使更多优质企业下乡与农户签订契约合同,以此形成高质量的契约合作关系,为

41、农户家庭争取更多契约合作收益。五是加大政府对契约农业的财税支持力度。对于为农户创造契约合作收益的契约主体,政府应给予其一定的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尤其对于积极创新农产品加工新工艺、农产品加工新产品且给农户让利较多的订单企业,政府部门应给予其创新资金支持,并在水电、通讯、物流、员工住宿与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为其提供所需的软硬件配套服务。提供订单农业的专业化人才培育基金,还应出台并落实更多针对订单企业的强农惠农政策。此外,也要给予订单企业强有力的金融信贷支持,进而通过订单企业的政策传导效应将强农惠农政策的福利效应更有效地传递给农户,以驱动农户家庭增收。六是建立契约农业跨国跨区域的合作模式。依托移动互联

42、技术打破契约农业的地域限制,利用村庄自组织力量构建起农户与本地以外订单企业的契约合作关系,并凭借跨国性专业化服务组织与跨境电商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及政府打造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合作平台,建立起农户与国外订单企业的契约合作关系,进而利用所构建起的跨国跨区域的契约农业组织合作模式提升农产品溢价,以实现农户家庭增收。参考文献:1 Guo H.D,Jolly R.W,Zhu J.H.Contract farming in China:Perspectives of farm households and agribusiness firmsJ.Comparative Economic Studies,20

43、07,49(2):285312.2 侯晶,应瑞瑶,周力契约农业能有效提高农户的收入吗?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3):122-132 3 Porter G.,Phillips-Howard K.Comparing contracts:An evaluation of contract farming schemes in AfricaJ.World Development,1997,25(2):227238.4 Kirsten J,Sartorius K.Linking agribusiness and small-scale farmers in developin

44、g countries:Is there a new role for contract farming?J.Development Southern Africa,2002,17(4):503-529.第 4 期 陈治国,陈 俭,范小倩: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收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果研究 111 5 覃丽萍,刘懿萱订单农业对农户的影响分析J南方农机,2022,53(2):30-32 6 Maertens M.Trade,food standards and poverty:The case of highvalue vegetable exports from SenegalC.Poster p

45、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nomists Conference,Gold Coast,Australia,2006:12-18.7 黄民礼订单农业:一个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J江苏商论,2007(8):44-146 8 马小勇,周博 小规模农户背景下的契约农业及其对中国农业发展的意义J贵州社会科学,2011(2):61-65 9 Oya C.Contract farming in Sub-Saharan Africa:A survey of approaches,debates and i

46、ssuesJ.Journal of Agrarian Change,2012,12(1):133.10 曹洪盛,应瑞瑶,刘馨月市场风险、契约动态与包容性增长J财贸研究,2018,29(3):40-54 11 Bellemare M.F.Contract farming:Opportunity cost and trad-offsJ.Agricultural Economics,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nomists,2018,49(3):279-288 12 毛慧,周力,应瑞瑶契约农业能改善农户的要素投入吗?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47、(社会科学版),2019,19(4):147-155 13 刘玉池订单农业的优缺点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4):75-76 14 周立群,曹利群 农村经济组织形态的演变与创新J 经济研究,2001(1):69-75 15 何嗣江,滕添订单农业风险管理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新J浙江社会科学,2007(6):46-51 16 胡文岭,张荣梅一种农户到消费者的订单农业运作模式探讨J湖北农业科学,2013(4):978-981 17 孙志红,王亚青农产品期货、涉农主体与订单农业违约风险的规避J世界农业,2016(7):50-56 18 刘婷婷,周力,唐淑芬中国契约农业产生背景、历史演进与现行

48、模式J世界农业,2020(2):25-32 19 熊雪颖基于区块链与农业物联网技术的订单农业供应链运营决策J北方水稻,2021(2):59-64 20 刘鲁浩,谢家平,梁玲,等基于品种和土地改良的“社会企业+农户”契约农业合作机制及定价决策研究J管理评论,2021(8):29-40 21 罗重谱,高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订单农业的运作模式及其高质量发展路径J 宏观经济研究,2022(5):94-103 22 胡丹婷订单农业中机会主义的治理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9-24 23 生秀东订单农业的契约困境和组织形式的演进J中国农村经济,2007(12):35-39 2

49、4 俞雅乖农业产业化契约类型及稳定性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8(2):99-105 25 徐忠爱公司和农户缔结的超市场契约及其治理的信任机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1-57 26 张闯,周洋,田敏订单农业中的交易成本与关系稳定性:中间商的作用J学习与实践,2010(1):30-37 27 蔡文著,杨慧龙头企业与农户渠道关系治理机制创新J江西社会科学,2014(1):215-221 28 伏红勇,但斌基于天气期权的“公司+农户”型订单契约机制研究J 系统工程学报,2015,30(6):768-778 29 温焜,余星天气影响产出下订单农业质量分级模式协调机制研究J运

50、筹与管理,2022,31(6):176-181 30 Otsuka K,Nakano Y,Takahashi K.Contract farming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J.Annual Review of Resource Economics,2016,8(1):353-376.31 刘建徽,张应良订单农业模式中主体纵向协作选择行为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7(11):104-114 32 顾如意基于不完全合约理论对农业产业化契约风险规避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23):290-291 33 孙军娜,雷宏振,睢博,等后疫情时期契约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