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简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计算小数加、减法,能够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发展迁移类推的能力,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笔算下面各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5+98 98-87 91-29 56+23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笔算整数加、减法的注意事项。
2.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小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的加、
减法。在实际生活中,处处要用到小数加、减法的知识。(出示教材第 92 页例 4情境图)这是
李阿姨刚开张的早点店,这节课,让我们到她的早点店看一看吧!
二、交流共享
1.教学小数加法。
出示例 4主题图,提问:从价目表上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
(馒头 0.5 元,豆浆 0.7 元,馄饨 2.8 元,面条 3.4 元)
追问:你想选购李阿姨早点店里的哪些食物?
(1) 出示问题:买 1个馒头和 1杯豆浆一共要多少元?
让学生列式,指名回答,师板书:0.5+0.7。
提问:你能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进行适当的引导。
学生汇报:将 0.5 元看成 5角,将 0.7 元看成 7角,5角加 7角是 1元2角,也就是 1.2
元。
(2)谈话:刚才我们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转换成以角为单位的整数计算得出了结果,下
面我们探究如何列竖式计算。
引导:小数的整数部分用元,小数部分用角,想想竖式怎么列?
学生尝试列竖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元 角
0 . 5
+ 0 . 7
---------------------
1 . 2
小组讨论:加法的竖式要注意什么?计算小数加法时,为什么要把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
为什么得数中也要点上小数点?这个小数点应该点在什么位置?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明确:运用小数直接计算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的数位就会对齐,
计算时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3)归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异同点。
小结:共同点是数位对齐,低位算起,满十进一;不同点是要点上小数点。
2.教学小数减法。
(1)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知道了 1个馒头和 1杯豆浆一共要 1.2 元,那么 1碗面
条比 1碗馄饨贵多少元?
学生列式,师板书:3.4-2.8。
(2)提问:能不能也用竖式把你的思考过程表达出来?
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集体反馈。
元 角
3 . 4
- 2 . 8
----------------------------
0 . 6
引导学生讨论: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怎么办?
全班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数前面的 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计算小数减法和计
算整数减法有什么异同点?
3.归纳总结。
引导:观察小数加、减法的竖式,你觉得小数的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
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指名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将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按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计算,
再把小数点移下来,写上小数点,同时在加法中“满十进一”,减法中“退一作十”。
追问: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如何对准数位?
4.试一试。
除了刚才已经选择的早点外,你还喜欢哪两种食品,先求这两种食品价格的和,再求其价
格的差,并和同学交流。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 93 页“想想做做”第 1题。
请大家独立计算,在小组内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一位小数加、减法,对于学生来说较容易。但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强调小数点对齐,即
数位对齐。
2.完成教材第 93 页“想想做做”第 2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注意收集学生易错的题目,全班交流时引导学生进行辨析,总
结易错点。学生容易做错,教师要给予示范讲解,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完成教材第 93 页“想想做做”第 3题。
(1)请学生根据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允许遇到困难的学生与同桌交流想法。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组织交流,并指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