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以上是韩国建筑在发展初期的设计,和其他东方国家一样接受外国文化,韩国有其特殊历史原因的特性,在设计中的第二阶段表现:
第二世代
1970-1992年
-军事独裁政权时代:强调民族自尊
-接受外国的先进文化
->矛盾和对立的时期
历史主义-继承韩国传统
文脉主义
形态主义
古典主义
第一阶段的历史主义时期主要表现在:
历史主义-继承韩国传统
1. 复古 古建筑形态
爱国主义与
盲目的样式主义结合
2. 采用材料,装饰,细部
3. 继承建筑设计原理-重视空间
福者纪念教堂-李喜太设计,(1967)年
三个立面:
底层平面
上层平面
远景效果:
檐口的细部
内部的肌理和取光:
外部的材料:
世宗文化会馆-严德文(1977)
明显我感觉是人民大会堂,同样吸收了罗马柱式:
几个立面的照片
总平面,和人民大会堂的很相似,也许东方人在接触到西方建筑,吸收的东西都很统一,不是抄袭,而是东方人有东方人的眼睛,东方人有东方人的心理
内部的装修与结构和人民大会堂同出一辙。甚至肌理。
外部的园林,和中国现在流行的大喷泉一致。但似乎中国的建筑落后了。
全州市政府厅-金基雄(1983)
正面
侧面
门的细部:
上部中空的细部:
内部庭院的空间构成:
平面图
国立现代美术馆-金泰洙(1986)
内部的材料和我们现在常用的面包石相同:
建筑中庭:
平面图:
主体建筑平面
立面图:
建筑内部的采光,装饰,细部:
独立纪念馆-金基雄(1987)
这是一座完全复古的建筑,据老师说,这样的建筑在当时受到了很多的批评。
在我看来,这里是钢筋混凝土的骨架,但古典的功能性的东西:斗拱、雀替、都是附属钢筋的装饰品(装饰即是罪恶-勒.克卜西埃),蒙昧的复古,只能是一种园林小品的设计,是一种点缀。大规模的古建筑群,实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和时间的倒退。
整个建筑群是轴对称图形。
夜景
主体建筑平常:
内部设计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很象:
比较成功的是建筑群的古建小品:现在中国的设计师也在总结中国的建筑的发展,如何小品做得有西方建筑的简洁,有东方建筑的儒雅
看看平面:
下面是中国湖北武汉的历史博物馆(在园林建设中,规划图是对称式):
同样成功的小品:
1988年金锡哲设计的艺术的展堂——音乐堂
(私下认为,台湾的,浙江的几个博物馆做得很象):
平面图:
随后出现的是文脉主义,我想大约是现在出现的表现城市、环境、生态之类的建筑,表现的不是古典建筑的一个细节,更多是一种古典的意境,这是文章的最高境界,同时是建筑要传达的一种理念和精神。
这一期间的韩国建筑,主要特点是:
1、考虑与周边建筑协调,
2、 考虑规划中城市发展的脉络。
主要代表建筑是:
(我看和规划联系得很紧,似乎建筑设计与园林设计同样开始进入现场,这一点,似乎现在有工程做成这样)
模型和原理,细部
阶梯形式的建筑出现。很生态的设计,包括通风和散热,其实我觉得在我们的设计中稍加考虑就可以达到生态的效果。很艳丽的色彩,象现在的建筑:在外墙涂料上做文章。
似乎韩国也兴起过大学城的热潮,下面是另一个大学:(成均馆大学)
最近解构主义建筑家摒弃现存的合理性采取了任意性的造型设计。这种建筑思想常常以歪曲的形态代替规整的几何形态,并为突出其形态特征常与正常形态对照出现(图3)。这样的手法也存在于韩国的古典建筑里。 屏山书院晚对楼的一层柱子使用了为加工的弯曲的天然木材但其二层用了规整的木柱(见图4)
<图3 Fred & Ginger 住宅 弗兰克·盖里>
<图4 屏山书院 晚对楼>
勒·克布西埃(Le Corbusier)喜欢在建筑中使用半圆筒形的屋顶排水口。韩国的佛国寺的台基部分也是类似的使用了半圆筒花岗石排水口,不仅起到了排水的功能并与粗糙的台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其形象。(见图5,6)
<图5 佛国寺台基>
<图6 Notre Dame du Haut>
克布西埃的建筑性走道(Architectural promenade)概念与韩国传统建筑里的连续空间概念相似。这是在运动的状态下观察体验空间的变换的方式。克布西埃使用独特的进入方式与韩国寺庙建筑的进入方式也很相似。(见图7,8)
<图7 Carpenter center 模型>
<图8 韩国 绍修书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