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统计1-8章.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206678 上传时间:2024-12-2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1-8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统计1-8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只要增加例数就可以避免抽样误差。 A. + B. - B. 2.等级资料也可认为是一种计数资料。 A. + B. - A. 3.概率的取值一定在0~1范围内,频率的取值则不一定。 A. + B. - B. 4.客观事物中同质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 A. + B. - A 5.观察单位数不确定的总体称为有限总体。 A. + B. - B. 6.统计量针对于样本,参数针对于总体。 A. + B. - A. 7.统计描述就是用样本推断总体的统计过程。 A. + B. - B. 8.有序分类资料就是等级资料。 A. + B. - A 9.统计分析一般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A. + B. - A. 10.如果对全部研究对象都进行了调查或测定就没有抽样误差。 A. + B. - A 11.对于统计资料的描述可用统计指标和统计图表两种手段。 A. + B. - A. 12.有序变量也称连续型变量,变量值可取连续不断的实数。 A. + B. - B. 13.分类资料中的各类别必须互相排斥,不能相互包含。 A. + B. - A. 14.离散变量在数值很大时可以取小数值,可近似地看成连续型变量。 A. + B. - A. 15.统计指标是用来综合说明总体某一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个体某一特征的。A A. + B. - 16.若以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调查某地1000人中有多少个高血压患者, 这是__C___。 a.计量资料 b.还不能决定是计量资料还是计数资料 c.计数资料 d.既可作计量也可作计数资料 e.等级资料 17. 2.某医院用一种中草药治疗9名高血压病人,治疗前后的舒张压见下表。A 病人号1 2 3 4 5 6 7 8 9 治疗前115 110 129 110 116 109 109 102 104 治疗后116 90 108 92 90 110 87 120 91 欲比较治疗前后有无差异, 这是_________。 a.计量资料 b.还不能决定是计量资料还是计数资料 c.计数资料 d.既可作计量也可作计数资料 e.等级资料 18.一批病人的血球沉降率(%)是________。 A a.计量资料 b.还不能决定是计量资料还是计数资料 c.计数资料 d.既可作计量也可作计数资料 e.等级资料 19.统计一批肝炎病人的住院天数是________。 A a.计量资料 b.还不能决定是计量资料还是计数资料 c.计数资料 d.既可作计量也可作计数资料 e.等级资料 20.某项新手术方法的成功与失败例数是________。 C a.计量资料 b.还不能决定是计量资料还是计数资料 c.计数资料 d.既可作计量也可作计数资料 e.等级资料 21.一批按贫血儿童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的检查记录分类的资料是__E___。 a.计量资料 b.还不能决定是计量资料还是计数资料 c.计数资料 d.既可作计量也可作计数资料 e.等级资料 22.对某地区食品零售店的卫生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其个体是__D___。 a.该地区所有经营零售食品的商店 b.全部零售食品的卫生情况 c.某种零售食品的卫生情况 d.该地区每个经营零售食品的商店 e.该地区的部分零售食品店 23.要了解某班40名学生的卫生统计学成绩,则统计指标为____C____。 a.每个学生的成绩 b.部分学生的成绩 c.学生成绩的平均分 d.某一学生的成绩为85分 e.以上都对 24.调查某医院医生的工作状况,医生一天内上班的时间是____A____。 a.变量 b.总体 c.个体 d.变量值 e.统计指标 25.研究某厂职工的月收入(元)时得到如下资料:700、600、900等,这是指__C_ 。 a.变量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e.指标值 26.下面的变量中哪个是离散变量___A_____。 a.在校学生人数 b.粮食产量 c.身高 d.年龄 e.体重 27.下面的变量中哪个是连续变量___C_____。 a.在校学生人数 b.职工人数 c.身高 d.企业生产设备数 e.患病人数 28.下面的变量中哪个是分类变量__B______。 a.在校学生人数 b.学生性别 c.学生年龄 d.学生学习成绩 e.学生视力 29.治疗结果分为有效和无效的资料,严格说来属于____A____。 a.等级或计数均可 b.计数资料 c.计量资料 d.等级或计量均可 e.计数或计量均可 30.概率等于1的事件称为___B_____。 a.小概率事件 b.必然事件 c.不可能事件 d.或然事件 e.互斥事件 31.所谓对称分布是指集中位置在正中,左右两侧频数相等。 A A. + B. - 32.频数表的组距必须取等距。 B A. + B. - 33.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对一个资料描述必须同时考虑这两方面。 A A. + B. - 34.不论资料呈什么分布,用算术均数和中位数表示它们的平均水平都一样合理。 B A. + B. - 35.一组变量值,位于正中间的那一个数的数值,称为中位数。 B A. + B. - 36.不论资料呈什么分布,用算术均数和中位数表示它们的平均水平都一样合理。 B A. + B. - 37.百分位数适用于任何分布类型的资料,因此在选用描述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时,应首选百分位数。 B A. + B. - 38.分布末端无确定数据的资料,宜选用中位数来描述其平均水平。 A A. + B. - 39.标准差不会是负数。 A A. + B. - 40.比较同组人群的身高和体重变异度大小宜采用变异系数。 A A. + B. - 41.一组观察值,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后,位次居中的观察值,称为中位数。 A A. + B. - 42.因标准差能综合反映各观察值的变异程度,故在描述资料的变异度大小时,应首选标准差。 B A. + B. - 43.变异系数就是均数与方差的比值。 B A. + B. - 44.正态分布的标准差总是比均数小。 B A. + B. - 45.对于正态分布的资料,若同时计算算术均数和中位数,二者的值相等。 A. + B. - 46.正态曲线的位置由标准差决定。B A. + B. - 47.在制定参考值范围的研究中,正常人是指任何一点小病都没有的人。 B A. + B. - 48.正态分布资料中用均数加减1.96倍标准差制定出正常值范围后,不在这个范围内的人一定是病人。B A. + B. - 49.偏态分布的资料也可以用均数加减1.96倍标准差的方法来估计正常值范围。 B A. + B. - 50.若正常人与病人的某项指标重叠,制定正常值范围时,确定任何界值,其漏诊率和误诊率都是不可避免的。 A A. + B. - 51.平均数是表示一群性质相同变量值的____C____指标。 a.离散趋势 b.变化范围 c.集中趋势 d.频数分布 e.平均变化水平 52.标准差是表示一组性质相同的变量值的__A______指标。 a.离散趋势 b.变化范围 c.集中趋势 d.频数分布 e.观察值间相差的大小 53.为描述对称(或正态)分布资料的频数分布,应知道的指标是___D_____。 a.算术均数和中位数 b.算术均数和几何均数 c.算术均数、中位数和变异系数 d.算术均数和标准差 e.以上都不是 54.两组资料的标准差相等,则__C______。 a.它们的均数也相等 b.它们的均数必不等 c.它们的均数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 d.它们的均数互为倒数 e.它们的均数呈倍数关系 55.分布末端无确定数据的资料应计算________以表示其平均水平。 a.算术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均数 d.众数 e.调和均数 56.用频数表计算中位数时__C______。 a.要求组距相等 b.要求组距不等 c.组距相等或不相等都可以 d.组距呈倍数增加 e.组距呈倍数减少 . 57.一组观察值,如果每个值都增加或减少一个不为0的常数,则__C______。 a.均数改变,几何均数不变 b.均数改变,中位数不变 c.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都改变 d.均数不变,几何均数和中位数改变 e.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都不变 58.编制频数表,在确定组距时___D_____。 a.常取最大值的1/10取整作组距 b.常取最小值的1/10取整作组距 c.常取极差的1/10取整作组距 d.极差除以组数取整作组距 e.以上都不对 59.对样本含量为7的某资料,计算中位数时,其值为____D____。 a.位次为(n+1)/2的观察值 b.位次为n/2的观察值 c.位次为(n+1)/2与位次为n/2的观察值之和的一半 d.将观察值从小到大排列后,位次为(n+1)/2的观察值 e.以上都不对 60.某人算得资料的s=-3.4,可认为___C_____。 a.变量值都是负数 b.变量值负的比正的多 c.计算有错 d.变量值一个比一个小 e.变量值多数为0 61.关于变异系数,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___C_____。 a.变异系数的单位与原始数据的单位相同 b.变异系数的单位与原始数据的单位不同 c.变异系数没有单位 d.变异系数是均数与标准差的相对比 e.变异系数是标准差与中位数的相对比 62.标准正态分布是指 _A________ 正态分布。 a.μ=0 σ=1 b.μ=1 σ=0 c.μ=0 σ任意 d.μ任意 σ=1 e. 以上都不对 64.在正态分布资料中, 95%的双侧正常值范围常用__A_____表示。 a. b.P2.5~P97.5 c. d.P5~∞ e.P5~P95 65.资料呈正态分布, 则95%单侧正常值范围上限为_____C____。 a. b.P95 c. d.P5 e.P2.5~P97.5 66.用百分位数法确定正常值范围, 适用于___E_____资料。 a.分布不对称或不知分布 b.正态分布 c.大样本资料 d.小样本资料 e.以上都对 67.资料呈偏态分布, 90%双侧正常值范围为 _____D______。 a. b. c.P2.5~P97.5 d.P5~P95 e.0~P90 68.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中间90% 的面积所对应的横轴尺度z的范围是___A____。   a.-1.645到+1.645 b.-∞到+1.645 c.-∞到+2.282 d.-1.282到+1.282 e.-1.96到 +1.96 69.一组数据呈正态分布,其中小于的变量值有____A____。 a.2.5% b.95% c.97.5% d.100% e.5% 70.对于偏态分布资料且过高才有临床意义, 95%单侧正常值范围宜用__C__表示。 a.P5~∞ b.-∞~P5 c.-∞~P95 d.P95~∞ e. P5~P95 71.某病病人的某项指标高于正常人,但有部分重叠,为控制漏诊率应当考虑 ___B_____。 a.提高参考值上限值 b.降低参考值上限值 c.提高参考值下限值 d.降低参考值下限值 e.以上都不对 72.某区一年内死亡200人,其中16人因癌症死亡,癌症死亡率为8% 。 B A. + B. - 73.调查显示某地省级医院的肺癌病死率高于基层医院,因此可认为省级医院的医疗水平不如基层医院。 B A. + B. - 74.调查100名“皮痒”病人,发现他们中98%常用XX牌蚊香,可能这种蚊香是引起“皮痒”的原因。 B A. + B. - 75.某人用某种新药治疗5例胃溃疡患者,其中有4例好转,1例无效,该新药的有效率为80% 。 B A. + B. - 76.算A县1950年全年天花发病率:1950年天花新发病人数/1950年A县平均人口数。 B A. + B. - 77.某地某人群1981年及1982年12月为1,000人,35岁以上者进行血压普查,1981年发现高血压者50人,1982年为54人,其中42人为在1981年亦系高血压患者,该资料可计算发病率为12/1000。 A A. + B. - 78.总和生育率是指每个妇女一生生育的子女数。 B A. + B. - 79.病死率高的疾病死亡率一定也高。 B A. + B. - 80.随机抽取两样本,可以凭率或构成比的大小直接下结论。 B A. + B. - 81.生育率与人口性别构成无关,与年龄构成也无关。 B A.+ B. - 82.相对比是对比的最简单形式,两个指标的性质必须相同。 B A. + B. - 83.医学人口统计的资料来源于人口普查。 B A. + B. - 84.在计算某病分年龄段的发病率时,某一年龄段发病率的改变会引起其他年龄段的发病率发生相应改变。 B A. + B. - 85.死因顺位下降的疾病,死亡率也可以是升高的。 A A. + B. - 86.据下表资料,哪一种说法正确__A__ 。 年龄(岁) 〈=20 21~ 31~ 41~ 51~ 合计 例数 3 7 23 57 10 100 a.100例肺癌病人中以41~50岁所占比重最大 b.41~50岁易发肺癌 c.小于20岁的人不易患肺癌 d.资料不具可比性,无法作比较 e.以上都不是 87. __D__ ,可以用死亡率估计发病率。 a.发病率较高的疾病 b.死亡率较高的疾病 c.病死率较高的疾病 d.病死率接近1的疾病 e.患病率较高的疾病 88.某厂全厂职工不同年龄组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如下表,据此可认为__D _。 年龄(岁) 人数 发病数 发病率(%) 35~ 67 8 10.9 45~ 53 11 20.7 合计 120 19 15.8 a.年龄越大呼吸系统发病率越高 b.两组来自不同的年龄,不具可比性 c.进行假设检验后再下结论 d.该厂工人呼吸系统发病率45岁组高于35岁组 e.以上都不对 89.患病率不可能__C___。 a.=100% b.<100% c.>100% d.=0% e.>0% 90.抽样调查某地5~15岁儿童肺炎的发病率,现求得男、女童肺炎发病率分别为21.2%和19.1%,可认为__D___。 a.男童的肺炎发病率高于女童 b.调查有误 c.资料不具可比性,不能直接作比 d.应进行假设检验后再下结论 e.以上都不对 91.相对比是A,B两个有关指标之比,两个指标要求__C___。 a.性质必须相同 b.性质必须不同 c.性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d.性质最好相同 e.以上都不对 92.某医院的资料,计算了各种疾病所占的比例,该指标为__B___。 a.发病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动态数列 e.患病率 . 93.某地某年的总和生育率反映该地 D 。 a.平均每千现有妇女的生育总数 b.育龄妇女实际的生育率水平 c.平均每千育龄妇女的已生育数 d.育龄妇女标化了的生育水平 e.平均每千妇女实际生育数 94.总生育率是指__C___。 a.活产数对总人口数之比 b.活产数对总妇女数之比 c.活产数对育龄妇女数之比 d.活产数对已婚育龄妇女数之比 e.活产数对已出生婴儿数 95.成年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0倍,该指标为__A___。 a.相对比   b.构成比   c.流行率   d.发病率 e.以上都不对 96.老年人口系数增加,可使__B___。 a.粗死亡率下降 b.粗死亡率增加 c.婴儿死亡率下降 d.婴儿死亡率增加 e.以上都不对 97.一个地区某病死因顺位提前则说明__C_ 。 a.该病死亡数增多 b.该病死亡率增高 c.该病死因构成比增大 d.该病患病率增高 e.以上都不对 98.某地1982年平均人口数为100,000,该地防疫站收到1982 年发病的菌痢传报卡323张,剔除重复,实际报告的菌痢病人为260人,在此260人中有3人发病2次,则该地菌痢的报告发病率为__D___。 a.323/10万 b.260/10万 c.326/10万 d.263/10万 e.257/10万 99.统计表可分为简单表和组合表。 A A. + B. - 100.每张统计表都应该有标题、标目、线条、数字、文字说明和备注。 B A. + B. - 101.制作统计表,线条不宜过多,但必要时也可以有竖线及斜线。 B A. + B. - 102.一张好的统计表能够说明多个中心内容,这是因为它能代替冗长的文字叙述,有很高的表达效率。 B A. + B. - 103.统计表中,有时纵标目或横标目之上可以有总标目。 A A. + B. - 104.有时为了统计图的美观,条图的纵横尺度可以不从0开始。 B A. + B. - 105.线图、半对数线图、直方图均可用于连续性资料。 A A. + B. - 107.直方图横轴上的组距不等时必须将其化为等距。 A A. + B. - 108.散点图只适用于有相关关系的资料。 B A. + B. - 109.统计表的标题一般写在表的下方,统计图的标题一般写在图的上方。 B A. + B. - 110.构成比资料可以画圆图。 A A. + B. - 111.表示某中学高三年级10个班学生近视比例的比较,应画线图。 B A. + B. - 112.半对数线图可以描述和比较事物的发展变化的相对速度。 A A. + B. - 113.描述300人肺活量与身高关系可画散点图。 A A. + B. - 114.用统计图比较某医院8年来流行性乙脑及肺结核两种传染病的住院病人死亡的变化趋势宜选___C____。 a.条图 b.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e.散点图 115.欲比较人体血汞与发汞含量的关系宜选用___E____。 a.条图 b.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e.散点图 116.纵坐标必须从0开始,并标明0点的是___A____。 a.条图 b.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e.散点图 117.欲描述某县五岁以下儿童近三年来各年的死亡人数,可绘制____A___。 a.条图 b.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e.散点图 118. 要看某地近十年来婴儿死亡率的变化情况,最好绘制____C___。 a.条图 b.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e.散点图 119.要表示体重与体表面积之间的相关关系,可绘制___E____。 a.条图 b.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e.散点图 120.欲比较甲乙两县2006年的婴儿死亡率,最好选择绘制___A____。 a.条图 b.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e.散点图 121.某医院欲描述其病人的病种构成情况,宜绘制___B____。 a.条图 b.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e.散点图 122.统计表中资料暂缺时,其空缺处用___B____表示。 a.“--” b.“…” c.“0” d.“?” e.什么也不写 123.统计表中的数字一律用阿拉伯字表示,同一指标___C____要对齐。 a.最后一位数字 b.最前一位数字 c.小数点 d.中间一位数字 e.倒数第三位数字 124.条图适用于___C____。 a.构成比资料 b.连续性资料 c.相互独立的资料 d.双变量资料 e.地区性资料 125.线图适用于___B____。 a.构成比资料 b.连续性资料 c.相互独立的资料 d.双变量资料 e.地区性资料 126.圆图适用于___A____。 a.构成比资料 b.连续性资料 c.相互独立的资料 d.双变量资料 e.地区性资料 127.散点图适用于___D____。 a.构成比资料 b.连续性资料 c.相互独立的资料 d.双变量资料 e.地区性资料 128.直方图适用于___E____。 a.构成比资料 b.连续性资料 c.相互独立的资料 d.双变量资料 e.数值变量的频数表资料 129.增加样本含量可以减少抽样误差,所以样本含量越大越好。 B A. + B. - 130.无论资料呈什么分布,总体均数的95%的可信区间为 B A. + B. - 131.评价某人的某项指标是否正常,所用的范围是 B A. + B. - 132. 的意义为100个总体均数中有95个落在此范围。 B A. + B. - 133. t检验时,当t<t0.05(v),P>0.05,就证明两总体均数相同。 B A. + B. - 134. 假设检验中,II型错误的定义为“接受无效假设时所犯的错误”。 B A. + B. - 135.拒绝H0时,P值越小越好,接受H0时,P值越大越好。 A A. + B. - 136.同一资料作假设检验,单侧更易得到有差别的结论,所以应选用单侧检验。 B A. + B. - 137. t检验可用于同一批对象的身高和体重均数差异的比较。 B A. + B. - 138.对两样本均数的差别作统计检验,两组数据具有方差齐性,但与正态分布相比略有偏离,样本含量都较大,因此仍可作t检验。 A A. + B. - 139. 在配对t检验中,用药前数据减用药后数据与用药后数据减用药前数据,所得到的结论相同。 A A. + B. - 140. 在t检验中,两样本差别有意义时,统计上认为它们分别代表的两总体均数不同。 A A. + B. - 141. 因为有两类错误的存在,所以不能凭假设检验的结果下结论。 B A. + B. - 142. 作两样本均数差别的比较,当P<0.01时,统计上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此时推断错误的可能性小于0.01。 A A. + B. - 143. 配对资料也可以用成组t检验处理,但这样做降低了统计效率。 A A. + B. - 144.关于t分布和z分布的关系,以下哪个是错误的? C 。 a.t分布和z分布都是单峰对称分布 b.t分布和z分布的均数都为零 c.t分布和z分布曲线下的面积(或t和z的界值)都与自由度有关 d.当样本含量较大时,t分布趋于z分布 e.z分布是一条与自由度无关的曲线,而t分布是一簇与自由度有关的曲线 145.当α相同时,t值和z值的关系是 B 。 a.| t |≤| z | b.| t |≥| z | c.| t |=| z | d.| t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z | e.t和z没有关系 146.为调查某地成年男子RBC数,随机抽取100名成年男子,其均数为4.8×1012/L,标准差为0.42×1012/L,则该地95%成年男子RBC数落在的范围是 A 。 a.4.8±1.96×0.42 b.c.4.8±1.645×0.42 d.4.8±1.96×0.42 e. 147.为调查某地成年男子RBC数,随机抽取100名成年男子,其均数为4.8×1012/L,标准差为0.42×1012/L,则该地95%成年男子RBC均数落在的范围是 B 。 a.4.8±1.96×0.42 b.4.78±2×1.6 c.4.8±1.645×0.42 d.4.8±1.96×0.42 e. 148.某地100名健康人某生理指标的95%可信区间为4.62~4.94,那么其95%正常值范围近似为z均取2) A 。 a.4.78±2×0.8 b.4.78±2×1.6 c.4.78±2×0.08 d.4.78±2×0.16 e.以上都不是 149.作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当差别有统计意义时,t值越大则 C 。 a.两样本均数差异越大 b.两总体均数差异越大 c.越有理由说两总体均数不同 d.越有理由说两样本均数不同 e.以上都不对 150. t检验中,t>t0.05(v),P<0.05,拒绝检验假设,其依据是 B 。 a.原假设本身是人为的,应该拒绝 b.若认为原假设成立,正确的可能性很小 c.原假设成立是完全荒谬的 d.计算结果证明原假设是错误的 e.原假设不可能成立 151.比较两药疗效时,若 C ,可作单侧检验。 a.已知A药与B药均有效 b.不知A药好还是B药好 c.已知A药不会优于B药 d.已知A药与B药差不多好 e.不知A药和B药是否有效 152.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 B 。 a.要求两组均数相近 b.要求两组方差齐性 c.对均数和方差没有要求 d.要求均数和方差相近   e.对资料没有要求 153.甲地正常成年男子Hb均数为14.5克%,标准差为1.20克%,从该地随机抽取10名正常成年男子,其Hb均数为12.8克%,标准差为2.25克%。又从乙地随机抽取15名正常成年男子,其Hb均数为16.8克%,标准差为1.85克%。推断16.8克%与14.5克%代表的总体有无差别,选用的方法是 A 。 a.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 b.配对t检验 c.成组t检验 d.z检验    e.无法比较 154. 甲地正常成年男子Hb均数为14.5克%,标准差为1.20克%,从该地随机抽取10名正常成年男子,其Hb均数为12.8克%,标准差为2.25克%。又从乙地随机抽取15名正常成年男子,其Hb均数为16.8克%,标准差为1.85克%。推断断16.8克%与12.8克%代表的总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