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提升高中生英语写作语篇衔接与连贯能力的行动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20612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高中生英语写作语篇衔接与连贯能力的行动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提升高中生英语写作语篇衔接与连贯能力的行动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提升高中生英语写作语篇衔接与连贯能力的行动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5 卷 第 3 期2023 年 6 月Vol.25,No.3,June,2023基础外语教育Basic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31提升高中生英语写作语篇衔接与连贯能力的行动研究*北京市育才学校 边业凝北京外国语大学 范厉杨摘 要:目前高中生英语写作中存在句子之间、段落之间语义不连贯,缺乏逻辑性的问题。本文在衔接与连贯理论以及二语习得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开展行动研究提升高中生英语写作语篇衔接与连贯能力,并通过收集、分析多种数据来探究行动方案的效果。研究发现,学生对英语写作语篇如何衔接与连贯有了清晰的认识,在写作实践中师生都有了明确的抓手。但学生较难掌握衔接与

2、连贯的各种手段,学生的运用意识仍有提升的空间。关键词:衔接与连贯;语篇;高中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36(2023)03003110*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1 年度一般课题“高中生英语写作语篇衔接与连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 CDDB2124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一、引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育部,2020)(以下简称高中新课标)指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其中,英语写作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输出形式,不仅能很好地反映语言学习者的语

3、言水平,还能折射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张明芳,2014)。王初明等(2000)认为,写作是用语言表达思想的一种书面交际形式,写作能力的提高能促使学生的听、说、读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高中新课标在高中生写作评价、写作测试的要点以及写作能力考核中都非常重视语篇的连贯性,并强调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有效地采用不同连接手段以达到层次清楚的目的。在北京高考英语的写作部分评分原则中,强调了上下文的连贯性,其中高分作文的要求之一是学生应有效地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强化语篇衔接与连贯意识尤为重要。二、问题的发现与确定(一)问题的发现与调查高中

4、新课标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现实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却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难以达到要求。目教学研究SJ00089942 基础外语教育2023年第3期 3校.indd 31SJ00089942 基础外语教育2023年第3期 3校.indd 312023/6/20 10:37:462023/6/20 10:37:4632前高中生英语写作水平整体质量不高,尤其在语篇衔接与连贯方面比较薄弱(王晓航,2014)。语篇衔接手段能使篇章更加通顺连贯,因此,它至关重要(尹艳艳,2015)。Halliday 和 Hasan(1976)系统讨论了英语的衔接机制及其运作方式,指出语篇的形成不是字、词、句

5、的简单堆砌,而是语义的连续性。语篇的构成依赖于语言成分的连续性,而语言成分之间又具有互相解释的功能(Halliday&Hasan,1976)。语言成分的连续性是语篇中通过某一手段把结构和意义上能互相解释的成分构成一体的连续网络。Halliday 和 Hasan(1976)视这种手段为衔接手段,衔接包含指称、照应、省略、替代及词汇衔接五种手段。连贯是一个多维概念,主要体现在语法层、语义层、语用层和文体层(Widdowson,1979)。连贯性可以建立在说话者共有的知识之上,也可以通过一段话中的各个句子都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来实现。要想实现语篇的连贯,作者就必须注意文章的主题、段落、篇章与语境、文体、

6、写作意图等之间的有机衔接和整合(Williams,2000)。语篇的衔接体现在句子的表层结构中,语篇的连贯体现在句子的深层结构中。语篇衔接与连贯在通常情况下是相互融合的。笔者收集了所教高一学生的60份月考作文试卷,试卷是在网络阅卷的机制下由教师流水完成的,成绩相对客观公正。通过对两个班学生作文的分析、分类和整理,发现与文章语篇衔接和连贯相关的错误类型在学生错误中占的比例较大(见表1)。表 1 学生写作语篇衔接与连贯主要错误类型归纳错误类型照应省略替代连接词误用词汇衔接主题不清数量331938363520通过学生的习作我们看到,学生在五种写作衔接手段(包括照应、省略、替代、连接词及词汇衔接)上出

7、现的错误较多,在段落连贯的主题清晰方面也存在着问题,这反映出学生写作的语篇衔接与连贯亟须提高。笔者从所教的两个班的学生中,以中考成绩为依据,邀请优(A层)、中(B层)、差(C层)各三名学生,分别对其进行访谈。经分析得出:第一,学生整体对语篇衔接与连贯了解不足,如学生不了解语篇衔接与连贯的概念和策略,无法区分这两个概念;第二,在写作中,中等以上的受访学生能有意识地运用衔接与连贯,但不够充分,而英语程度较差的学生缺乏语篇衔接与连贯的意识;第三,在提高写作质量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认识到衔接与连贯的重要性;第四,学生普遍认为教师没有足够重视他们的写作问题,给予的针对性训练较少。(二)确认问题通过对学生

8、日志、访谈和习作进行更细致的分析,笔者发现,学生英语写作的句子之间、段落之间语义不连贯,缺乏条理性,读起来令人费解的原因之一是学生缺乏衔接与连贯的意识与手段,而且大多数学生知道语篇衔接与连贯的重要性,但本身运用衔接与连贯的意识薄弱,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通过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教师意识到自己在写作教学上确实存在着不足。如何提高学生写作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是笔者亟须研究与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将语篇衔接与连贯应用到教学中,通过分析学生作文文本以及对学生的访谈情况,试图回答下面这个问题:如何通过语篇衔接与连贯的相关教学活动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的衔接与连贯能力?三、制定行动研究计划(一)行动研究方案明确研究

9、问题之后,笔者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初步拟定行动研究计划,并在每一轮行动研究中通过数SJ00089942 基础外语教育2023年第3期 3校.indd 32SJ00089942 基础外语教育2023年第3期 3校.indd 322023/6/20 10:37:462023/6/20 10:37:4633据收集、分析来反思、调整,然后进行下一轮研究,最终达到对研究问题的回答与反馈(文秋芳、韩少杰,2011)。具体将从五个方面对学生的语篇衔接与连贯性进行训练:句子衔接、段内连贯、段落衔接、结构完整、篇章连贯,如图1所示。?图 1 行动研究计划及语篇衔接与连贯性训练示意图三轮行动研

10、究的整体研究计划、内容与各阶段具体目标如图1所示。在全面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有针对性地从句间衔接、段内衔接、段间衔接,再到篇章结构完整及连贯,最后扩展到不同体裁篇章的连贯,来全面、系统指导学生提高英语写作的衔接与连贯性。(二)数据收集本研究从2017年9月到2018年7月收集了调查问卷、学生成绩、学生作品、深度访谈、课堂实录及学生日志等数据,并采用多元互证方式分析数据。收集数据的间隔为每一个半月一次,以确保数据收集的连贯性与系统性。四、行动方案的实施与反思(一)第一阶段行动研究的教学措施第一阶段侧重读写结合: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关注衔接手段,构建词汇、句式,且树立篇章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S

11、J00089942 基础外语教育2023年第3期 3校.indd 33SJ00089942 基础外语教育2023年第3期 3校.indd 332023/6/20 10:37:462023/6/20 10:37:46341.以读知写引导学生提取文中连接词及功能句第一阶段通过提取连接词活动,带领学生学习并梳理不同类连接词所适用的逻辑关系。通过阅读文章,引导学生形成归纳的习惯,每次阅读后对文中的连接词进行逻辑上的归纳,并填写表格(如表2),来达到对文中衔接手段的关注。表 2 读后连接词统计表ReasonAdditionSequenceContrastConclusionMore此外,句式的积累是写作

12、连贯性的另一前提。要想提高写作的连贯性,积累丰富、多样化的句型是完成读写结合任务的关键。在对文本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课文主题意义为主,挖掘材料中的重点句型(如表3),并关注句型结构中隐性衔接的作用和意义,为学生写作的连贯奠定基础。表 3 读后重点功能句统计表FunctionSentence pattern如在自我介绍的个人技能部分,学生以结对的形式,通过阅读提炼出了 I think I would be a good.due to.;In addition,I am also good at.,which might be useful for.;I think I am compet

13、ent in.;I am good at communicating with people;I am fluent in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等多种表达方法。通过阅读来引导学生关注连接词和功能句,为学生今后写作的衔接与连贯提供语料。2.以读悟写引导学生提炼篇章结构,培养框架意识利用教材中每个单元的Communication Workshop这个写作系列板块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框架及段落的连贯性。通过对这个板块中文章的阅读,引导学生掌握写作不同题材的结构框架,进而关注文章段落间的连接词、主题句和支持句应该怎样去搭配,怎样才能突出作文的主题,并做仿

14、写练习。仿写分两步走:第一步,关注段落功能,仿写文章的首尾段;第二步,关注句与句之间的衔接,然后再引导学生关注篇章结构,来加深他们对衔接与连贯的理解。如北师大版英语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的Communication Workshop板块,是以引导学生读一篇私人信件,来提炼一种简单的私人书信的写作结构,即:Para.1 GreetingPara.2 Questions about lifePara.3 Changes Para.4 Reasons to stop然后,再引导学生重复上面的步骤去关注语言,进而关注句式,再运用这个写作结构进行仿写训练,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篇章中的衔接与连贯。3.读写融

15、合引导学生由仿写、润写到拓展性写作 笔者在语篇分析理论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材料的话题知识、重点句型、篇章结构等,灵活地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写作中去。随后,笔者再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仿写、润写,再到拓展性写作任务,实现阅读到写作的有效延伸。学生完成仿写后,同伴互评,依据教师给的评价标准,对同伴的作文进行润写,以加强衔接与连贯手段为主,再还给对方,促进互相学习。拓展性写作是在词、句、篇章的基础上,设计开放性SJ00089942 基础外语教育2023年第3期 3校.indd 34SJ00089942 基础外语教育2023年第3期 3校.indd 342023/6/20 10:37:462023/

16、6/20 10:37:4635写作,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二)第一轮行动研究发现与反思期中考试后,笔者收集了学生的习作并进行分析。从表4中可看出,与上学期期末相比,学生在主题意识、语篇结构、句子显性衔接这几个方面的运用意识有所提高,其中在主题句、结构完整、显性衔接方面,三个组的学生与前测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段间衔接及段内主题句与细节支撑上,B层和C层学生几乎没有变化,依然是33%和0%。这反映出教师设计较多的环节,学生进步明显;暂时没有设计或设计幅度不大的领域,学生的变化则微乎其微;反之,也可看出教师设计与指导的重要性。表 4 学生衔接与连贯手段运用意识前测与中测对比情况表连贯类型主

17、题句语篇结构完整 段落之间衔接句子之间显性衔接段内主题句与细节支撑衔接A层(前测统计)50%67%50%67%67%B层(前测统计)33%33%33%50%33%C层(前测统计)17%0%0%17%0%A层(中测统计)67%83%67%83%67%B层(中测统计)50%50%33%67%33%C层(中测统计)33%33%0%50%0%结合问卷调查、学生访谈、学生日志、课堂实录、学生成绩的分析,笔者发现,第一,学生整体衔接与连贯意识增强。学生在第一轮行动研究结束时的写作与之前相比,主动运用衔接手段的意识明显提高,且能够正确运用一些衔接手段使得文章连贯,尤其是在显性衔接的逻辑连接部分掌握较好。第二

18、,学生整体的文章框架结构意识及主题意识增强:通过读写结合训练,与之前相比,学生对于文章框架结构的完整性及主题意识有明显提高。学生的日志反映出B、C层的学生学会了一些连接词,能够在写作中去运用,但连接词运用种类比较单一,难以记住较难的连接词并去运用;对于A层的学生来说,他们感到不知道下一句写什么、怎么和连接词搭配,从逻辑上拿捏不准。整体来看,第一轮行动研究手段是有效的,有待加强的地方是学生的运用问题。衔接的语法手段、隐性衔接、段内主题句与细节的衔接以及段间的衔接与连贯都是学生较薄弱的地方,需要在下一轮行动研究中来加强。同时,也可看出,学生在写作中虽能运用连接词,但不够熟练,说明教师在衔接手段方面

19、的专项强化训练程度不够,也提示教师在下一轮行动研究中予以加强。(三)第二阶段行动研究的教学措施1.侧重多种衔接手段的专项训练第一阶段中反映出学生虽有衔接意识,但使用衔接手段不够熟练。第二阶段进行衔接手段的强化训练:第一个层面是语义层教学,主要是逻辑连接词的训练,训练学生理解并记忆各种逻辑意义的连接手段。第二个层面是语法层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使用句法衔接的能力。句法衔接主要包括照应、省略、替代三方面。教师只有通过训练引导学生学习句法衔接的作用,学生才能重视句法衔接在写作中的重要性。第三个层面是句子的衔接训练,主要是针对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展开。第四个层面是提高学生使用词汇衔接的能力,开展词汇链教

20、学。词汇链教学SJ00089942 基础外语教育2023年第3期 3校.indd 35SJ00089942 基础外语教育2023年第3期 3校.indd 352023/6/20 10:37:462023/6/20 10:37:4636主要体现在每个词汇的近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固定搭配上,在词汇教学时可综合学生所学知识将某些词汇进行扩展,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避免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用词单一的现象。2.段内主题与细节的连贯训练从第一轮行动研究的结果来看,B层和C层的学生在段内主题与细节的连贯方面几乎没有进步。因此,笔者设计了强化细节训练、主题句训练,并利用教学评价引导学生关注语篇衔接和树立学生隐性

21、衔接意识。例如,在主题句训练中,笔者在学习“城市与乡村(City and country)”一课时,引导学生找出各段的主题句和细节,然后分析主题句与细节之间的关系,再引导学生依据所学仿写主题句并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对主题句与细节之间关系的进一步理解。在“城市和乡村”这一课,笔者设计了如下的练习(见图2):仿写主题句并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阅读主题句阅读支撑主题句的细节信息Advantages of living in the city and in the countryWhere to liveIn the cityIn the countrysideAdvantages1.2.3.1.

22、2.3.图 2 主题句练习通过类似的训练,学生对于段内的衔接有了明确的认识。段落应由主题句、支持句及总结句构成。支持句的内容是为主题句服务的,要与主题句相关联。因此,要运用连接词去写段落的细节(支持句),使得段落从内容上和逻辑上衔接紧密,从而提高段内的连贯性。笔者在写作课“如何运用连接词来写段落细节”的小组展示阶段中,运用教学评价表引导学生关注语篇衔接。笔者在课件中提供互评表格(见表5)引导学生关注连接词的使用频率及对段落的发展作用。学生担任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双重角色,不仅能看到他人作文中的语篇衔接问题,也能认识到自己常出现的语篇衔接问题,从而增强写作的连贯意识。SJ00089942 基础外语

23、教育2023年第3期 3校.indd 36SJ00089942 基础外语教育2023年第3期 3校.indd 362023/6/20 10:37:462023/6/20 10:37:4637表 5 衔接与连贯互评表Contents Level1.Do they include plenty of details to support the topic sentences?best better good ordinary 2.Do they include any details irrelevant to the topic sentence?none a few more most3.H

24、ow many linking words are used in each paragraph?less than 4 4 more than 44.Do the sentences flow smoothly?best better good ordinary隐性衔接主要借助蕴涵在语篇显性表述之内的含意来实现。这类衔接体现的正是语言学家 Brown和Yule(1983)所说的潜在的语义关系。语篇中各句之间不会在表面得以衔接,而是以语篇语义保持连贯。以下面内容为例,教师引领学生对段中隐性衔接进行分析,帮助他们树立隐性衔接意识。在语言应用中,有时语篇中没有表层衔接纽带出现,但在语义层上存在着隐

25、性粘连,整个语篇依然连贯。交际双方通过逻辑推理而得到含意,实现语篇的语义连贯。如:A:What on earth has happened to the roast beef?B:The dog is looking very happy.该对话中的B似乎是在答非所问,但经过推理可知这一对话的语义连贯性。此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持续引导学生根据语境与文化背景,关注相关隐性衔接的内容与方式。(四)第二阶段研究发现与反思第二轮行动研究结束后,学校进行了12月月考。笔者收集了学生的习作,并与中测1进行了比较。表 6 学生衔接与连贯手段运用意识中测 1 与中测 2 对比情况表连贯类型主题句语篇结构完整

26、 段落之间衔接句子之间显性衔接段内主题句与细节支撑衔接A层(中测1统计)67%83%67%83%67%B层(中测1统计)50%50%33%67%33%C层(中测1统计)33%33%0%50%0%A层(中测2统计)83%100%83%100%67%B层(中测2统计)50%67%33%83%50%C层(中测2统计)33%50%10%50%17%如表6所示,与期中考试相比,学生在语篇结构的完整性及显性衔接、段内细节支持的衔接意识上,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A层学生在语篇结构完整及显性衔接手段上的运用意识达到100%,而C层学生在这两项的运用意识上也达到50%,这说明第二轮的专项训练是

27、有效的。不同层次学生的衔接与连贯意识都有所加强。但也可看出,本阶段没有进行强化训练的项目,如段间的衔接等,基础薄弱的C层学生运用意识较弱;而B层与其中测1相比,没有显著提高,这也提示着下一阶段笔者的研究 方向。第二阶段行动研究解决了一些第一阶段SJ00089942 基础外语教育2023年第3期 3校.indd 37SJ00089942 基础外语教育2023年第3期 3校.indd 372023/6/20 10:37:462023/6/20 10:37:4638行动研究中所遗留的问题,如对显性衔接手段进行系统的训练与强化的问题。行动研究的内容也从第一阶段偏重句子的衔接过渡到段落的衔接与连贯问题,

28、同时让学生体验并练习如何运用隐性衔接。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对于段落的衔接,比如如何用连接词写细节、如何以主题句为中心来安排段内各个支持句的衔接与连贯等有了清晰的认识,并能在实际情况中有意识地去使用,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过反思,笔者发现第二阶段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例如,对于A、B层的学生来讲,衔接手段强化不够,使得学生在使用时不够到位且信心不足;在写段落细节时,学生的中译英写作基础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问题以及未完成的段落间的衔接和篇章的连贯训练等问题,都需要在第三轮行动研究中加以落实。(五)第三阶段行动研究的教学措施依据两轮行动研究反映出的问题,笔者分别采取各

29、项具体措施对学生语言能力及衔接与连贯能力进行训练。1.串点成篇微表达,促主题意义下句间衔接性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写作语言功底,改善学生在写细节时出现的语言质量问题,笔者设计了串点成篇微表达的衔接训练。具体来说,笔者在每个单元的阅读课后,挑出重点短语,编成小段落,让学生进行翻译写作。在第三轮行动研究中,学生先后进行了关于榜样人物、学习态度、生活问题等微表达的训练。学生在读完课文后能够将所学重要短语内化,写成句子,并运用连接词使段内句间连贯,既训练了语言能力,又突出了段落的连贯,一举两得。2.从关注段落的结构衔接,促篇章的连贯性在前两轮行动研究中,对于显性衔接的几种手段进行了练习,学生取得了一定的进

30、步。但在无连接词的情况下,段落的各句间也存在着意义上的关联,这种衔接方式对于中英文的差异及文章的连贯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本轮行动研究中,笔者重点引领学生去关注段落衔接的另一种方式通过意义的关联,达到结构上的衔接。3.从段内衔接过渡到段间的衔接,来达到篇章的初步连贯在前两轮行动研究中,侧重句与句及段内各句间的衔接与连贯。在本轮行动研究中,从段内衔接过渡到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为整个篇章的连贯做好铺垫。为此,笔者进行了引导学生写段间过渡句的训练,例如:In the picture,some pedestrians(行人)cross the road,ignoring the red traffic

31、 lights.In the meantime,the drivers have to stop the car,which will easily cause traffic jam and even accidents.In a word,jay-walking has a bad effect on the society and leads to great damages.In order to change this phenomenon,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event jay-walking.For one thing,pedestrian

32、s shouldFor another,the media(媒体)shouldMore importantly,people themselves should通过此类训练,让学生在所给横线上写出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连贯,为今后在不同文体篇章的写作中实现连贯打下基础。4.从段落间的衔接过渡到段落的推进,提高篇章的连贯性在英语写作中,学生经常不知道如何推进段落,写作充满随意性,缺乏整体框架与布局谋篇的策略,其结果往往是造成了段落缺乏连贯性。因此,笔者依据学情重点进行段落推进方式的训练,包括对比推进、因果推进、描述推进等。SJ00089942 基础外语教育202

33、3年第3期 3校.indd 38SJ00089942 基础外语教育2023年第3期 3校.indd 382023/6/20 10:37:472023/6/20 10:37:47395.从段落推进过渡到篇章,结构定景,引导学生关注篇章的完整性谋篇布局是文章写作的重要环节,文章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其交际效果。定景是指文章情景的分工:一部分情景作为导入铺垫、说明解释或事实陈述,一部分情景作为概括或总结。如果文字缺乏概括性,篇章结构就会显得不完整。Lily gets up at 5:30 every morning to practice her oral English.Then sh

34、e has four lessons in the morning.In the afternoon,she usually goes to the library to read English novels.After supper,she studies in the classroom until midnight.上述片段只是陈述,并没有清晰的主题与目的。这段话作为一个篇章而言是不完整的,但如果加一个表示概括或总结的句子“How hard-working she is!”,这段话就是一个篇章。定景包括归纳结构(inductive pattern,将概括性的句子放在结尾)、演绎结构(d

35、eductive pattern,将概括性的句子放在篇首)等。总之,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篇章连贯这一特性,要使学生了解篇章结构的构成,注重文章的整体性,使文章有头有尾,前后呼应。(六)第三阶段研究发现与反思为了研究学生对于衔接与连贯的学习效果,笔者在期末考试后,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表 7 学生衔接与连贯手段运用意识中测 2 与后测对比情况表连贯类型主题句语篇结构完整段落之间衔接句子之间显性衔接段内主题句与细节支撑衔接A层(中测2统计)83%100%83%100%67%B层(中测2统计)50%67%33%83%50%C层(中测2统计)33%50%10%50%17%A层(后

36、测统计)100%100%100%100%80%B层(后测统计)100%95%88%100%76%C层(后测统计)80%85%50%66%50%从表7中可看出,与12月月考(中测2)相比,学生在语篇连贯的各个维度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A层学生进步最快,在主题句、语篇结构完整、段间衔接、显性衔接手段上运用意识均达到100%,主题句与细节的关联也上升到80%,与12月月考相比上升了13%;B层学生主题句及显性衔接的运用意识也上升到100%,其他各项也均有增幅;C层学生各项均未达到100%,但在主题句、段间衔接及主题句与细节的关联上也达到33%或以上的增幅。这反映出教师所进行的专项训练是有效的,

37、不同层次学生的衔接与连贯意识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强。但也可看出,在衔接与连贯手段中,较为难掌握的部分,如段内主题句与细节的关联、段间衔接等维度,学生的运用意识仍有提升的空间。笔者通过第三轮系统强化和训练,解决了第二阶段行动研究中所遗留的一些问题,如学生写作语言基础的加强、段间逻辑衔接、篇章结构的完整性及整个篇章如何连贯的问题。研究的内容也从第二阶段偏重段内的衔接与连贯,过渡到段间,再到篇章的整体连贯,达到了对篇章连贯性各个维度的整体教学。从以上各项数据分析来看,学生对于句子、段落及篇章的衔接与连贯方法有了清晰的认识,且在实际写作中的使用熟练度SJ00089942 基础外语教育2023年第3期 3校

38、.indd 39SJ00089942 基础外语教育2023年第3期 3校.indd 392023/6/20 10:37:472023/6/20 10:37:4740上与之前相比明显加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三阶段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问题。例如,A、B层学生在段内结构安排及段落的推进等细节处理上,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C层学生在连贯的各个维度上,仍需细化。教师需要找出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手段,在今后的研究中帮助他们进一步 提升。五、结论与反思通过三轮行动研究的实施与不断改进,学生对于英语写作语篇如何衔接与连贯有了清晰的认识,在写作实践中师生都有了明确的抓手。学生对于句子、段落及篇章的衔接与

39、连贯方法有了清晰的认识,且在实际写作中的使用熟练度上与行动研究之前相比明显加强。在学习衔接与连贯手段时,学生较难掌握段内主题句与细节的关联以及段间衔接,运用意识仍有提升的空间。本研究是教师为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语篇衔接与连贯能力而开展的行动研究,对学生、教师和教师所在的教研组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首先,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尤其是写作能力。通过本研究的实施,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书面表达的连贯性,增强了篇章的连贯意识,丰富了连贯手段,因而提升了作文质量。另外,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得到了显著发展,具体体现于学生在选词抉择、段落细节安排、段落推进及谋篇布局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识别、确认、理解、

40、分析、推断和应用。其次,教师的教学自主性和理论水平有了一定提升。教师从原先的依赖教科书和集体教研到主动研究学情,积极学习文献,与专家沟通,制定行动研究方案,持续收集并分析数据。在对书面表达连贯性的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教研能力得到了提升。最后,该研究对教师所在的教研组产生了积极的辐射作用。教研组的其他教师积极参与到本研究的教学活动设计和效果评估中来,与笔者一起不断反思、改进、总结,提升了研究意识与能力。参考文献:Brown,G.&G.Yule.1983.Discourse Analysis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Halliday,M.A.K.

41、&R.Hasan.1976.Cohesion in English M.London:Longman.Widdowson,H.1979.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Williams,J.M.2000.Style:Ten Lessons in Clarity and Grace M.New York:Longman.王初明,牛瑞英,郑小湘.2000.以写促学一项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实验 J.外语教学与研究,32(3):207212王晓航.2014.语篇衔接与连贯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D

42、.长春:长春理工大学.文秋芳,韩少杰.2011.英语教学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尹艳艳.2015.语篇衔接手段在综合英语语篇分析中的运用 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31(10):4445张明芳.2014.2014 年全国高考英语写作题型分析及启示 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2):555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关静瑞SJ00089942 基础外语教育2023年第3期 3校.indd 40SJ00089942 基础外语教育2023年第3期 3校.indd 402023/6/20 1

43、0:37:472023/6/20 10:37:47109An Action Research on Enhanci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of Cohesive and Coherent Writing Bian Yening&Fan Liyang.31Due to the semantic incoherence and illogic between sentences and paragraphs i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this study carries out

44、 action research to improv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extual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English writ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hesion and coherence theory and related theorie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d explores the effect of action plans by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multiple sources of da

45、ta.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udents have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of English writing texts,and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ve a clear grasp in writing practice and criteria to refer to.Still,in learning the means of cohesion and coherence,students have difficulty in m

46、astering the different kinds of cohesive devices.There is still room for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awareness of application.Research on TKT-Based Training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Challenges and Coping Strategies WANG Xiaojing&FANG Fan.41In Chinas primary education,continuous professional

47、development(CPD)programmes among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focuses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English educational development.The qualifications for primary English teachers in China are changing continuously.Along with this change,in-service teacher training,covering con

48、tent knowledge(CK)and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PCK),has become one of the key ways to improve teachers professional capacity.The Cambridge Teaching Knowledge Test(TKT)is based on testing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CK and PCK.The current study is conducted to explore Chinese primary English teach

49、ers difficulties and their coping strategies when taking part in such TKT-based CPD programme.The participants were a group of Chinese primary English teachers from a local district in Beijing.Th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en teachers micro-narrative inquiry.Th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50、the causes of the challenges these teachers encountered and their attempted solutions.At the end,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On Short Video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Modal Teaching Model XI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