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壤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3003117 课程名称:土壤学(Soil Science) 学时学分:总学时64,其中实验学时18,总学分4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地学基础、微生物学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四年制本科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土壤学是农业科学、林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应用基础学科,它服务于环境生态建设、农业持续发展、区域治理、资源利用和保护等。是园林、生态、生物、土地资源、植保、农学和环境工程等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介绍土壤的组成、性质、环境过程、管理和保护。学习本课程不仅有利于学习资源与环境专业其它核心课程,而且所学知识可用于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环境质量监测
2、与评价。二、教学目标及要求: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收获:1.了解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的特性及其在人类农业和自然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土壤学科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2.了解土壤母质的形成,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土壤生物和土壤水及空气的物质组成和性质;3.了解土壤的环境过程,包括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土壤胶体化学和表面化学过程、土壤养分循环与平衡、土壤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过程等;4.了解土壤耕作和管理,土壤污染与防治和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等土壤管理和保护的理论和技术。5、掌握研究土壤肥力必要的实验手段。三、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序号项目名称实验目的与内容学时实验性质主要试材及仪器设备1土壤
3、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目的:掌握土壤采集、制备的方法 内容:土壤样品采集、处理2基础必修 土钻、小土铲、卷尺、布袋、广口瓶、天平、木盘2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目的: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了解土壤的耐肥性、保墒性、缓冲性、耕性、通气状况和土壤温度等; 内容: 重铬酸钾法2基础必修 硬质试管、油浴锅、温度计、分析天平、注射器、三角瓶3土壤容重的测定和孔隙度的计算目的:测定土壤容重,可以鉴定土壤颗粒间排列的紧实度,也是计算土壤孔隙度可空气含量的必要数据; 内容:环刀法。 2基础必修 环刀、削土刀、小铁铲、干燥器、烘箱、天平4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目的:了解田间土壤含水量的实际情况,保证作物正常生长总结丰产的水肥
4、条件;内容:烘干法 2基础必修 铝盒、烘箱、干燥箱、天平、土钻5土壤酸碱性的测定目的:测定土壤酸碱性,可以了解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转化和有效性;内容:电位测定法 2基础必修 PH酸度计、PH玻璃电极、甘汞电极6土壤速效氮、磷、钾的测定目的:观测土壤中水解性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变化规律,对于了解土壤肥力,指导施肥,有一定意义。内容:碱解扩散法、碳酸氢钠法、醋酸铵火焰光度计法6基础必修开氏瓶、分析天平、电炉、普通定氮蒸馏装置、扩散皿、恒温箱往复震荡机光电比色计、容量瓶、三角瓶7观看我国及西藏各主要土壤特性的幻灯片目的:了解全国各地主要土壤的特性内容:观看幻灯片2基础必修放映机、幻灯片 四、教学方式
5、及课程考核办法:本课程在学时分配上加大了实验学时,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在实验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考核办法:对于基础必修实验的考核以学生现场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为依据,根据不同的内容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 张红锋等选编.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西藏农牧学院教务处印,20012 浙江农业大学主编. 农业化学实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编. 土壤理化分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1980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3001055 课程名称:土壤农化分析(Soil Agricultural Chemistry Ana
6、lysis)学时学分:实验总学时24先修课程:无机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四年制本科.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土壤农化分析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 本课程主要介绍土壤、植物和肥料分析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通过对土壤、植物及肥料的理化分析,掌握土壤、植物及肥料中不同养分含量的分析方法、分析原理及操作步骤,学会使用常规分析仪器,使学生获得分析土壤、植物及肥料的实践技能,为将来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研究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土壤、植物及肥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2
7、.熟练掌握土壤、植物及肥料分析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3.熟练掌握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分析原理及操作技能;4.掌握植物养分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技能;5. 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维修和保养方法。三、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序号项目名称实验目的与内容学时实验性质主要试材及仪器设备1土壤和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目的:掌握土壤、植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方法;内容:土壤采样点的布设、采集;植物叶、茎、籽粒样品的采集;样品制备。2基础必修 土铲、土钻、剪刀、 样袋、研钵、鼓风干燥箱、样筛。2土壤水分的测定目的:了解田间土壤的含水状况;把各项分析结果统一用全干土重作计算基础;
8、 内容:烘干法测定风干土样的含水量 2基础必修 天平、电热恒温干燥箱、铝盒、干燥器3土壤pH的测定目的:土壤pH与很多项目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有密切的联系 内容:电位法测定土样的pH值1基础必修 酸度计、pH玻璃电极、饱和甘汞电极、搅拌器(附搅棒) 4土壤有机质的测定目的:土壤有机质的高低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内容: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 1基础必修 可控温电炉、硬质试管、磷酸浴、温度计(300)、滴定管、移液管5土壤全氮的测定目的:可代表土壤总的供氮水平,是评价土壤基本肥力的指标之一内容:半微量开氏法 2基础必修 开氏瓶、电炉、漏斗、半微量蒸馏装置、滴定管 6土壤全磷的测定目的:土壤全磷
9、量说明了土壤中磷的总贮量。内容:NaOH分解-钼锑抗比色法 2基础必修 镍坩埚、高温电炉、容量瓶、分光光度计 7土壤全钾的测定目的:土壤中钾素的总贮量内容:NaOH分解-火焰光度计测定 1基础必修 火焰光度计 8土壤碱解氮的测定目的:可作为土壤有效氮的指标 内容:1mol/LNaOH碱解-扩散法2基础必修 扩散皿、恒温箱、酸式滴定管、小玻棒 9土壤有效磷的测定目的:土壤供磷能力的相对指标内容:双酸法 2 基础必修 天平、具塞瓶、 振荡机、漏斗、容量瓶、分光光度计10土壤速效钾的测定目的:评价钾的供应水平内容:1mol/L NH4Ac浸提-火焰光度计 1基础必修 三角瓶、塞子、振荡机、漏斗、火焰
10、光度计11植株中全氮、磷、钾测定目的:测定植株中氮、磷钾的含量内容:H2SO4-H2O2法消煮样品;半微量蒸馏法测定全氮;钒鉬黄分光光度法测定全磷;火焰光度法测定全钾4 基础必修 电炉、消煮管、容量瓶、半微量蒸馏装置、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 12肥料的测定 目的:了解肥料中养分的含量内容:有机肥、无机肥 2基础必修 参考以上有关项目测定所使用的仪器四、实习内容:(无)五、教学方式及课程考核办法:本课程在学时分配上加大了实验学时,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在实验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考核办法:对于基础必修实验的考核以学生现场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根据不同的内容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
11、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实验教材:土壤农化分析,鲍士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参考教材:1 土壤农化分析手册,劳家柽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2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中国土壤学会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土壤理化分析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03001017课程名称:土壤理化分析(Soil Agricultural Chemistry Analysis)学时学分:实验总学时30先修课程:无机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化学、土壤学适用专业:林学专业四年制本科.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土壤理化分析是林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 本课程主要介
12、绍土壤、植物和肥料分析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通过对土壤、植物及肥料的理化分析,掌握土壤、植物及肥料中不同养分含量的分析方法、分析原理及操作步骤,学会使用常规分析仪器,使学生获得分析土壤、植物及肥料的实践技能,为将来从事林学领域的研究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土壤、植物及肥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2.熟练掌握土壤、植物及肥料分析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3.熟练掌握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分析原理及操作技能;4.掌握植物养分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技能;5. 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维修和保养方法。三、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序号项目名称
13、实验目的与内容学时实验性质主要试材及仪器设备1土壤和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目的:掌握土壤、植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方法;内容:土壤采样点的布设、采集;植物叶、茎、籽粒样品的采集;样品制备。2基础必修 土铲、土钻、剪刀、 样袋、研钵、鼓风干燥箱、样筛。2土壤水分的测定目的:了解田间土壤的含水状况;把各项分析结果统一用全干土重作计算基础; 内容:烘干法测定风干土样的含水量 2基础必修 天平、电热恒温干燥箱、铝盒、干燥器3土壤pH的测定目的:土壤pH与很多项目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有密切的联系 内容:电位法测定土样的pH值1基础必修 酸度计、pH玻璃电极、饱和甘汞电极、搅拌器(附搅棒) 4土壤有机质的测定目的
14、:土壤有机质的高低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内容: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 1基础必修 可控温电炉、硬质试管、磷酸浴、温度计(300)、滴定管、移液管5土壤全氮的测定目的:可代表土壤总的供氮水平,是评价土壤基本肥力的指标之一内容:半微量开氏法 2基础必修 开氏瓶、电炉、漏斗、半微量蒸馏装置、滴定管 6土壤全磷的测定目的:土壤全磷量说明了土壤中磷的总贮量。内容:NaOH分解-钼锑抗比色法 2基础必修 镍坩埚、高温电炉、容量瓶、分光光度计 7土壤全钾的测定目的:土壤中钾素的总贮量内容:NaOH分解-火焰光度计测定 2基础必修 火焰光度计 8土壤碱解氮的测定目的:可作为土壤有效氮的指标 内容:1mol
15、/LNaOH碱解-扩散法2基础必修 扩散皿、恒温箱、酸式滴定管、小玻棒 9土壤有效磷的测定目的:土壤供磷能力的相对指标内容:双酸法 2 基础必修 天平、具塞瓶、 振荡机、漏斗、容量瓶、分光光度计10土壤速效钾的测定目的:评价钾的供应水平内容:1mol/L NH4Ac浸提-火焰光度计 2.5基础必修 三角瓶、塞子、振荡机、漏斗、火焰光度计11土壤缓效钾的测定目的:评价土壤钾的供应潜力内容:1.0HNO3-火焰光度计 2基础必修 电热板、容量瓶、三角瓶、过滤装置、火焰光度计12植物水分测定目的:测定植株中的含水量内容:烘干法3基础必修 天平、烘箱、干燥皿13植株中全氮、磷、钾测定目的:测定植株中氮
16、、磷钾的含量内容:H2SO4-H2O2法消煮样品;半微量蒸馏法测定全氮;钒鉬黄分光光度法测定全磷;火焰光度法测定全钾4 基础必修 电炉、消煮管、容量瓶、半微量蒸馏装置、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 14肥料的测定 目的:了解肥料中养分的含量内容:有机肥、无机肥 1.5基础必修 参考以上有关项目测定所使用的仪器四、实习内容:(无)五、教学方式及课程考核办法:本课程在学时分配上加大了实验学时,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在实验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考核办法:对于基础必修实验的考核以学生现场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根据不同的内容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实验教材:土壤农化分析
17、,鲍士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参考教材:1 土壤农化分析手册,劳家柽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2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中国土壤学会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22101课程名称:土壤肥料学学时学分:总学时64,其中实验学时10,总学分4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土壤学、微生物学适用专业:草业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主要介绍土壤的组成、性质及培肥技术,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肥料性质与施肥技术。学习本课程为以后学习农学、林学、草学和园艺专业课程做好准备。二、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土壤的物质组成、性质及影响这些性质的因素;2、了解
18、土壤的类型及其发生演变和我国及西藏主要土类的地理分布;3、掌握土壤管理和保护的途径及理论依据;4、掌握植物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吸收养分的基本原理;5、掌握各类无机肥料在土壤中的转化规律及有效施用技术;6、掌握主要有机肥料的特点及有效施用技术;7、掌握有关植物分析、土壤分析、肥料分析的实验手段。三、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序号项目名称实验目的与内容学时实验性质主要试材及仪器设备1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目的:掌握土壤采集、制备的方法 内容:土壤样品采集、处理2基础必修 土钻、小土铲、卷尺、布袋、广口瓶、天平、木盘2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目的: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了解土壤的耐肥性、保墒性、缓冲性
19、、耕性、通气状况和土壤温度等; 内容: 重铬酸钾法2基础必修 硬质试管、油浴锅、温度计、分析天平、注射器、三角瓶4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目的:了解田间土壤含水量的实际情况,保证作物正常生长总结丰产的水肥条件;内容:烘干法 2基础必修 铝盒、烘箱、干燥箱、天平、土钻5土壤酸碱性的测定目的:测定土壤酸碱性,可以了解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转化和有效性;内容:电位测定法 2基础必修 PH酸度计、PH玻璃电极、甘汞电极6土壤速效养分的测定目的:观测土壤中水解性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变化规律,对于了解土壤肥力,指导施肥,有一定意义;内容:碱解扩散法。6基础必修开氏瓶、分析天平、电炉、普通定氮蒸馏装置、扩散皿四、教学
20、方式及课程考核办法:本课程在学时分配上加大了实验学时,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在实验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考核办法:对于基础必修实验的考核以学生现场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为依据,根据不同的内容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 张红锋等选编.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西藏农牧学院教务处印,20012 浙江农业大学主编. 农业化学实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编. 土壤理化分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1980土壤侵蚀原理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313149课程名称:土壤侵蚀原理(Elements of Soil Erosion)学时学分:课
21、程总学时48,实验总学时18,课程总学分3先修课程:土壤学、水力学、水文学、工程力学、土力学。适用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土壤侵蚀原理实验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土壤侵蚀原理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以及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 通过实验环节,使学生了解雨滴的形状、大小和分布,掌握雨滴中数直径的测定方法,掌握土壤水稳性团粒测定方法。了解人工模拟降雨机的工作原理,掌握降雨导致的土壤侵蚀作用、降雨侵蚀的发生过程、影响降雨侵蚀量的主要因素等。二、教学目标及要求本课程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土壤侵蚀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验技能,
22、努力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总体目标。 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和任课教师介绍的方法完成课内各项实验内容,客观认真地将实验数据填入实验报告,对不合理的实验结果需重测或补测。每次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前,实验报告须交实验指导教师审核、签名。实验数据应及时整理,并交任课教师批改,以便进行考核和评分。三、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1基础必修实验序号项目名称实验目的与内容学时实验性质主要试材及仪器设备1雨滴中数直径观测目的:使学生了解雨滴的形状、大小和分布,掌握雨滴中数直径的测定方法。内容:1、雨滴直径大小的率定;2、绘制雨滴体积、直径分布图,求算中数直径。2基础
23、必修 可滴出不同大小的针头(带针管)滴管、称量瓶、计数器、滑石粉、曙红、滤纸毛刷、双对数纸 2风速梯度及地表粗糙度测定目的:了解风沙流的结构内容:1、绘制不同下垫面的风速廓线图。2、分别用图解法和公式法求地表粗糙度Z0、摩阻流速V*和剪切力。2基础必修风速仪、钢卷尺、铝盒等3风沙土机械组成分析(比重计法)目的:土壤机械组成与侵蚀的关系内容:通过实验掌握简易比重计法测定沙土机械组成。2基础必修甲种比重计、土壤筛、温度计、干燥器、烘箱等4雨滴击溅侵蚀量测定 目的:雨滴的击溅侵蚀是引起土壤侵蚀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测定雨滴击溅侵蚀量是研究土壤侵蚀的一个重要内容内容:利用模拟降雨装置和击溅杯测定不同降
24、雨强度和土壤的溅蚀量。2基础必修 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击溅杯、烘箱、扭力天平、雨量筒、洗瓶等5土壤水稳性团粒组成测定目的:水稳性团粒是衡量土壤物理性质及抵抗侵蚀能力的重要指标。内容:1、土壤样品的采取和处理;2、土壤水稳性团粒组成的测定2基础必修 土壤筛、天平、称量瓶、团粒分析仪、铝盒、干燥器、喷水壶、电热板、烘箱等 6土壤渗透系数的测定 目的:土壤渗透性是土壤重要的特性之一,其大小直接影响土壤侵蚀的难易程度内容:1.室外测定;2.室内测定2基础必修 室外测定仪器:渗透桶、量筒、温度计、秒表、小刀、斧头、直尺等室内测定仪器:环刀、烧杯、量筒、搪瓷托盘、石蜡、瓷漏斗、漏斗架、秒表7不同粒径沙粒休止
25、角测定目的:探讨组成坡面物质的休止角与坡面稳定之间的关系内容:不同粒径的沙粒的休止角的测定2基础必修 平板玻璃、试管架、玻璃漏斗、量筒、烧杯、卷尺、记录及计算用具(计算器、记录纸)等 8人工模拟降雨侵蚀实验目的:了解人工降雨模拟降雨机的工作原理,掌握降雨导致土壤侵蚀作用、降雨侵蚀的发生过程、影响降雨侵蚀量的主要因素等内容:1、土壤侵蚀与坡度的关系2、降雨强度与侵蚀的关系4基础必修 人工模拟降雨机、土壤侵蚀槽、适量土壤、量筒、塑料桶、滤纸、烘箱、天平等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有关实验,也可以根据结合实际,设计其他有关实验。2综合性实验项目)序号项目名称实验目的与内容学时实验性质主要试材及仪器设备
26、1学生自选2学生自选学生自选注:学生至少选 项。3设计性实验项目序号项目名称实验目的与内容学时实验性质主要试材及仪器设备1学生自选2学生自选学生自选注:学生可根据本大纲选择设计性实验项目也可另行设计实验项目,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四、实习内容:1.校内实习占实习总成绩的20% 要求:要求学生按小组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进行处理,以备实验使用。2.校外实习占实习总成绩的80%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土壤样品的采集20分(2)土壤渗透系数的室外测定 40分(3)调查林芝地区(以八一镇为主)土壤侵蚀情况 40分五、教学方式及课程考核办法本实验课的教学方式在组织及安排
27、上采用教学和实验相结合的模式,首先学生获得土壤侵蚀的感性认识,了解土壤侵蚀的基本理论,然后通过实验方式,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实验(试验)能力,加深对土壤侵蚀现象的认识以及研究土壤侵蚀的规律方法和手段,为将来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考核办法如下:1考核内容与评分细则实验表现:态度端正,遵守实验规章制度。任务完成情况:独立、认真完成实验内容。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强、有独特观点。2评分标准为了准确客观地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根据学生的表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报告的质量按五个等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刘秉正,吴发启主编.土壤侵蚀 . 西安:
28、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2张洪江主编.土壤侵蚀原理(面相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3 吴发启主编. 水土保持学概论.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4 张广军主编. 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监测与评价.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环境化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03001014课程名称:环境化学(environmental chemistry)学时学分:实验总学时12先修课程:无机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监测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四年制本科。一、课程性质和任务环境化学实验包括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污染化学和污染控制化学三部分内容,重点是环境污染化学部分,着重探讨污染物
29、来源及其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形态、浓度水平和迁移、转化与降解等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等。二、教学目标及要求目标:通过环境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深化环境化学课程讲授的基本知识,促进对环境化学领域研究动态及前沿的理解,掌握研究环境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提高实验数据科学分析能力和实验技能,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独立科研能力。要求:通过该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练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了解环境化学领域当前国际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三、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序号项目名称实验目的与内容学时实验性质主要试材及仪器设备1土壤阳离子交换容量目的:深刻理解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内涵及其环境化学意义;掌握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30、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内容:磷的测定;2基础必修 1)离心机;(2)离心管;(3)锥形瓶;(4)量筒;(5)移液管;(6)碱式滴定管。2水体自净程度的指标-“三氮”的测定目的:掌握测定三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测定三氮对环境化学研究的作用和意义。内容:水样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的测定;硝酸盐氮的测定4基础必修 (1) 玻璃蒸馏装置;(2) pH 计;(3) 恒温水浴;(4) 分光光度计;(5) 电炉;(6) 比色管;(7) 陶瓷蒸发皿;(8) 移液管;(9)容量瓶3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中的迁移转化目的:了解土壤-植物体系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内容: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及粮食中Pb、Zn、Cu、Cd的含
31、量。4基础必修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有机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目的:掌握有机物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测定方法;学习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内容:采用振荡法使对二甲苯在正辛醇相和水相中达到平衡后进行离心,测定水相中对二甲苯的浓度,由此求得分配系数。2基础必修(1) 紫外分光光度计;(2) 恒温振荡器;(3)离心机;(4) 具塞比色管;(5) 微量注射器;(6) 容量瓶。五、教学方式及课程考核办法本课程在学时分配上加大了实验学时,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在实验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考核办法:对于基础必修实验的考核以学生现场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根据不同的内容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六、教材及
32、主要参考书目:实验教材:环境化学实验. 董德明,朱利中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参考书:1 环境化学实验. 康春莉,徐自力和冯小凡主编.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2 环境化学实验. 孔令仁主编.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3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国家环保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写组编.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4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 国家环保局水与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5 农药残留量实用检测方法手册(第二卷). 全国农药残留实验研究协作组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6 环境化学实践
33、指南. 南开大学环境化学教研室、杭州大学环境化学教研室编. 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86.7 环境化学实验讲义. 西北师范大学环境化学教研室编. 2003.8 蒋展鹏等编环境工程监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9 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10 奚旦立等编环境工程手册环境监测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03001016课程名称: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quality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学时学分:实验总学时8先修课程:无机分析化学、有机
34、化学适用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一、课程性质和任务环境监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 本课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环境科学的其它所有分支学科都需要在了解、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各项研究和制定有关的法规。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必须掌握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知识,在今后的专业工作中经常运用,其中的许多知识为其它专业课程(如环境质量评价等)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监测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环境监测必须具备的相关技术,确保监测数据如实地反映环境质量,并对环境质量做出确切的评价
35、。二、教学目标及要求: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实验技能,加深对理论课的了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操作技能、观察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数据处理能力。要求:掌握废水中主要污染物质的测定原理、熟悉测定方法,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掌握实验室质量保证和数据的记录、整理及处理方法。三、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序号项目名称实验目的与内容学时实验性质主要试材及仪器设备1废水悬浮固体和浊度的测定目的:掌握用重量法测定废水中的悬浮固体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正确的比色管的使用、标准液的配制、目视比浊的技术要领。内容:废水样品的采集;悬浮固体的测定;浊度的测定2基础必修 分析天平、烘箱、比色管2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
36、钾法)目的:掌握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内容:回流装置的使用;滴定的技术要领和颜色的把握;掌握重铬酸钾法测定COD的测定。2基础必修 天平、全玻璃回流装置、电炉、滴定管3氨氮的测定目的:掌握废水水样预处理操作步骤、特别是浓缩法的水样预处理;熟悉分光光度计、pH计的使用;掌握标准曲线的绘制。 内容:纳氏比色法和蒸馏酸滴定法测定水样的氨氮。2基础必修 酸度计、pH玻璃电极、饱和甘汞电极、定氮装置、分光光度计、4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中的氟化物目的:握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离子的原理;握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离子的基本操作。内容: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中的氟离子含量。2基础必修
37、电位计、氟离子选择电极四、实习内容:(无)五、教学方式及课程考核办法:本课程在学时分配上加大了实验学时,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在实验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考核办法:对于基础必修实验的考核以学生现场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根据不同的内容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实验教材:奚旦立等编环境监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修订版),全国高校环境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参考书:1 蒋展鹏等编环境工程监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2 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3 奚旦立等编环境
38、工程手册环境监测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03001026课程名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environmental quality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学时学分:实验总学时14先修课程:无机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四年制本科.一、课程性质和任务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 本课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环境科学的其它所有分支学科都需要在了解、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各项研究和制定有关的法规
39、。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必须掌握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知识,在今后的专业工作中经常运用,其中的许多知识为其它专业课程(如环境质量评价等)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监测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环境监测必须具备的相关技术,确保监测数据如实地反映环境质量,并对环境质量做出确切的评价。二、教学目标及要求: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实验技能,加深对理论课的了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操作技能、观察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数据处理能力。要求:掌握废水中主要污染物质的测定原理、熟悉测定方法,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掌握实验室质量保证和数据的记录、整理及处理方法。三、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40、:序号项目名称实验目的与内容学时实验性质主要试材及仪器设备1废水悬浮固体和浊度的测定目的:掌握用重量法测定废水中的悬浮固体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正确的比色管的使用、标准液的配制、目视比浊的技术要领。内容:废水样品的采集;悬浮固体的测定;浊度的测定4基础必修 分析天平、烘箱、比色管2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目的:掌握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内容:回流装置的使用;滴定的技术要领和颜色的把握;掌握重铬酸钾法测定COD的测定。2基础必修 天平、全玻璃回流装置、电炉、滴定管3氨氮的测定目的:掌握废水水样预处理操作步骤、特别是浓缩法的水样预处理;熟悉分光光度计、pH计的使用;掌握
41、标准曲线的绘制。 内容:纳氏比色法和蒸馏酸滴定法测定水样的氨氮。2基础必修 酸度计、pH玻璃电极、饱和甘汞电极、定氮装置、分光光度计、4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中的氟化物目的:握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离子的原理;握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离子的基本操作。内容: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中的氟离子含量。2基础必修 电位计、氟离子选择电极5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镉的含量目的: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测定原理、结构;握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土壤中镉的操作方法。内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土壤中镉的含量。 4基础必修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四、实习内容:(无)五、教学方式及课程考核办法:本课程在学时分配上加大了实验学时
42、,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在实验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考核办法:对于基础必修实验的考核以学生现场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根据不同的内容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实验教材:奚旦立等编环境监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修订版),全国高校环境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参考书目:1 蒋展鹏等编环境工程监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2 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3 奚旦立等编环境工程手册环境监测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343115课程名称:荒漠化防治工程(Desertification Combating Engineering)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64,实验总学时24,课程总学分4先修课程:植物学、生态学、气象学、地貌学、风沙物理学、土壤侵蚀原理等适用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实验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荒漠化防治工程学理论课所学的知识,掌握从事荒漠化防治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能正确识别常见昆虫,了解昆虫的一般构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