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绪 论一、名词解释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备肥力,能生长植物未固结层。 土壤肥力:是土壤能供给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养分和水、空气、热能力。土壤肥力具备狭义和广义之分。 土壤肥力相对生态性:是指生态上不一样植物,要求土壤生态条件也是不一样,某种肥沃土壤或不肥沃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植物而言,而不是针对任何植物。 二、单项选择题 1、 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是有限自然资源。这里是指土壤资源()。 A相对不可再生性 B数量有限性 C质量可变性 D空间分布上固定性 2、 地球表面陆地面积相对固定,加
2、之土壤形成时间长;土地被占用面积逐步扩大及退化日趋严重特点表明了土壤资源()。 A相对不可再生性 B数量有限性 C质量可变性 D空间分布上固定性 3、 土壤肥力可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停取得发育和提升;但高强度、无休止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步下降和破坏特点是指土壤资源()。 A相对不可再生性 B数量有限性 C质量可变性 D空间分布上固定性 4、 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一样类型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正确固定性,在不一样生物气候带内分布着不一样地带性土壤特点是指土壤资源()。 A相对不可再生性 B数量有限性 C质量可变性 D空间分布上固定性 5、 通常把地球表层系统中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3、和土壤圈作为组成自然地理环境五大要素。其中()是它们连接纽带,组成了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络中心环境。 A大气圈 B生物圈 C岩石圈 D土壤圈五、简答题(回答关键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 土壤在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中作用 答案关键点:土壤是人类食物、居住、活动、生产等基础。土壤具备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整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备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及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养分和其它元素功效。 2、 土壤资源特点 答案关键点:土壤资源相对不可再生性。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是
4、有限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数量有限性。地球表面陆地面积相对固定,其影响原因主要是土壤形成时间长;土地被占用面积逐步扩大;土地退化日趋严重;人口剧增。 土壤资源质量可变性。土壤肥力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停取得发育和提升;高强度、无休止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步下降和破坏。 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固定性。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一样类型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正确固定性,在不一样生物气候带内分布着不一样地带性土壤。土壤资源空间分布还受区域性地质地形、母质、水文等条件影响。人类耕作活动也改变了土壤性状,从而影响土壤空间分布。 第二章 地学基础知识一、名词解释:矿物:是天然存在于地壳中,具备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
5、质和内部结构化合物或单质。 岩石:是一个或几个矿物集合体。自然界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原生矿物:是由地壳深处熔融状态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矿物称原生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等。 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组成和性质发生化学改变,形成新矿物称次生矿物,如方解石、高岭石等。 岩浆岩:是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岩石。分布很广有花岗岩和玄武岩。 沉积岩:是由地壳表面早期形成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压实、胶结硬化而形成岩石。 变质岩:是原来存在岩石在新地壳变动或岩浆活动产生高温、高压下,使岩石矿物重新结晶,重新排列,改变其结构、结构和化学成
6、份,而形成新岩石。 地质内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升降运动,地壳褶皱和断裂运动,火山喷发和地震等。 地质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总趋势是要削平大山和高原,而且将破坏它们所产生物质,搬到低地方堆积起来,以消弥地球表面高低崎岖地形。外力作用主要是经过流水、冰川、风和海流等作用进行。 二、单项选择题 1、 以下矿物中属于次生矿物是()。 A角闪石 B高岭石 C白云母 D斜长石 2、 以下矿物中属于原生矿物是()。 A方解石 B高岭石 C蒙脱石 D正长石 3、 以下岩石中属于岩浆岩岩石是()。 A花岗岩 B砾岩 C石英岩 D片麻岩 4、 以下岩石中属于沉积岩岩石是()。 A花岗岩 B砾岩 C石英岩 D
7、片麻岩 5、 以下岩石中属于变质岩岩石是()。 A花岗岩 B砾岩 C砂岩 D片麻岩五、简答题(回答关键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简述地质内外力对改变地貌作用和相互关系 答案关键点:地质作用依照地质营力起源不一样,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类,或称内、外营力。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升降运动,地壳褶皱和断裂运动,火山喷发和地震等。地质外力作用是向着与内力作用相反方向进行,各种外营力均在雕刻着地表,侵蚀着和破坏着地势高低基本形态和地壳结构。外力作用总趋势是要削平大山和高原,而且将破坏它们所产生物质,搬到低地方堆积起来,以消弥地球表面高低崎岖地形。外力作用主要是经过流水、冰川、风和海流等作用进行。 第
8、三章 岩石风化和风化产物一、名词解释: 风化作用:是地球表面或近地球表面岩石在大气圈各种营力作用下所产生物理化学改变。 物理风化:岩石发生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过程,只造成岩石结构、结构改变,通常不引发化学成份改变过程称为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岩石和矿物在大气,水及生物相互作用下发生化学成份和矿物组成改变,称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岩石和矿物在生物影响下发生物理和化学改变称生物风化。 同晶代换: 当硅氧四面体和铝水八面体中央硅离子或铝离子被其它离子取代后,其结晶结构就不稳定而易破坏。这种阳离子取代作用称为同晶代换。 成土母质:指岩石风化后形成疏松碎屑物,经过成土过程可发育为土壤。可分为残积母质和运
9、积母质。 残积母质:是指岩石风化后,基本上未经动力搬运而残留在原地风化物。 运积母质:是指在水、风、冰川和地心引力等作用下迁移到其余地域母质,如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湖积物、浅海沉积物、风积物、黄土及冰川沉积物等。 二、单项选择题 1、 以下矿物中按风化难易程度排列次序正确是()。 A石英 云母 角闪石 辉石 橄榄石 B 橄榄石辉石 角闪石云母 石英 C 角闪石云母 石英 辉石 橄榄石 D石英 辉石 角闪石云母 橄榄石 2、 以下成土母质中不属于运积母质是()。 A坡积物 B洪积物 C残积物 D风积物 3、 钙积阶段因为大部分Cl和S已淋失,Ca、Mg、K、Na等元素大部分保留下来,所以母质
10、往往呈() A中性反应 B中至碱性反应 C酸性反应 D强酸性反应 4、 铝硅阶段(硅铝化类型) 这一阶段母质中Ca、Mg、K、Na都受到淋失,同时硅酸盐和铝硅酸盐中硅酸也部分淋失,母质呈()。 A中性反应 B中至碱性反应 C酸性反应 D强酸性反应 5、 铝阶段(富铝化类型) 这一阶段母质中盐基和硅酸全部淋失,残留只是硅和铝氧化物,形成鲜明红色,母质呈()。 A中性反应 B中至碱性反应 C酸性反应 D强酸性反应五、简答题(回答关键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成土母质形成大致能够经过几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案关键点:成土母质指岩石风化后形成疏松碎屑物,经过成土过程可发育为土壤。成土母质形成大致
11、经过4个阶段: 1碎屑阶段 这是岩石风化最初阶段,物理风化占优势,化学风化不显著,只有氯和硫元素发生移动,母质中主要是碎屑物质,其成份基本上与母岩一致。 2钙积阶段 这一阶段大部分氯和硫已淋失,Ca、Mg、K、Na等元素大部分保留下来,有些钙游离出来,形成碳酸钙,往往沉积在碎屑孔隙内,母质呈中至碱性反应。黑钙土、栗钙土等土类发育就停留在这一阶段。 3酸性铝硅阶段(硅铝化类型) 这一阶段母质中Ca、Mg、K、Na都受到淋失,同时硅酸盐和铝硅酸盐中硅酸也部分淋失,母质呈酸性反应,颜色以棕或红棕色为主,黄棕壤及部分棕色成土母质发育至此阶段。 4铝阶段(富铝化类型) 这一阶段母质中盐基和硅酸全部淋失,
12、残留只是硅和铝氧化物,形成鲜明红色,母质呈酸性至强酸性。我国华南红壤、砖红壤成土母质发育至此阶段。 第四章 土壤生物一、名词解释: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最原始活有机体。它们作用是:分解有机质,合成腐殖质,转化土壤中难溶性矿质养分及固氮。 二、单项选择题 1、 在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中,最主要土壤生物是()。 A植物根系 B 土壤动物 C土壤微生物 D 土壤昆虫 2、 以下生物中在土壤中数量最大是()。 A 小动物 B 多细胞后生动物 C 原生动物 D 微生物 3、 适宜大多数细菌生长土壤酸碱性环境是()。 A 碱性 B中性 C 酸性 D 强酸性 五、简答题(回答关键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
13、 简述土壤微生物分布特点。 答案关键点:土壤微生物分布特点主要是:绝大多数微生物分布在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颗粒表面,附着或缠绕在土壤颗粒上,形成无机一有机一生物复合体或无机一有机一生物团聚体;根系周围土壤(根际土壤)比根外土壤更有利于微生物旺盛生长;表层土壤中微生物数量通常要比底层高;在分布上也有地域特点,即在不一样气候、植被、土壤类型下,微生物类群、数量都有很大不一样;土壤微生物类群和数量,随土壤熟化程度提升而增多; 2、 简述土壤微生物作用 答案关键点: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最原始活有机体。它们作用是:分解有机质,合成腐殖质,转化土壤中难溶性矿质养分及固氮。 第五章 土壤有机质一、名词解释: 有
14、机质矿质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酶氧化作用下,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能量和植物能够利用矿质养分过程。 有机质腐殖质化过程:是指土壤中各种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重新合成为成份和结构都更为复杂稳定有机化合物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 1、 在土壤中有利于土壤结构体形成物质是()。 A胡敏酸 B富里酸 C有机酸 D 无机酸 2、 在土壤中有利于土壤养分有效化物质是()。 A胡敏酸 B富里酸 C木质素 D 单宁 3、 有利于腐殖质积累,而不利于有机质分解土壤质地是( )。 A石砾土 B砂质土 C壤质土 D粘质土五、简答题(回答关键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 简述土壤有机质主要起源。 答
15、案关键点:土壤有机质主要起源于高等绿色植物枯枝、落叶、落果、根系等。其次是土壤中动物、微生物遗体。施用有机肥料是苗圃、园林绿化土壤及果园、耕地有机质主要起源。土壤中有机质大致可分新鲜有机质、有机残余物和简单有机化合物和土壤腐殖质为两大类。 2、 简述土壤有机质肥力意义。 答案关键点: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贡献主要有:提供植物需要养分;促进土壤养分有效化;提升土壤保肥性和对酸、碱缓冲性;减轻重金属和农药危害;改进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通气性。 3、 简述土壤腐殖质组分与性质。 六、阐述题 1、试述森林土壤有机质特点,可采取哪些营林方法进行调整? 答案关键点:森林土壤有机质特点主要表现在森林中绝大部
16、分有机残余物都累积在土壤表面且含有较多不易分解木素、树脂和单宁等物质,极易形成腐殖质,这就是森林植物对土壤生物自肥作用。 土壤有机质管理目标是在一定生态条件下,经过调整有机质矿化和腐殖质化相对强度,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维持在适宜水平。在森林土壤中能够经过增施有机肥;保持森林中凋谢物和经过营林方法调整有机质分解和积累过程来满足林木对养分需求。为改进森林土壤有机质分解条件,可行营林方法有: 1、 经过主伐、疏伐等营林伎俩,降低林分郁闭度,增加林内光照,提升地温,促进分解。 2、 改变林分树种组成,单纯林中,引进其它乔灌木树种,并考虑适当豆科种属,改进森林凋谢物组成份,以加速有机质分解。 3、 进行适
17、当土壤改良方法,如挖设排水沟,排除过剩水分,去除部分凋谢物,施用石灰或硫磺以调整土壤反应,耕松土壤等;都是行之有效方法。 第六章 土壤物理性质一、名词解释: 土粒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含孔隙)质量(多以重量代替,gcm3)叫土粒密度(土壤比重)。 土壤容重:指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含孔隙)土壤烘干土重。 土壤孔隙度:是单位土壤总容积中孔隙容积,可表示土壤孔隙情况。 土壤结构性:土壤中结构体类型、数量和排列情况,以及结构体内外孔隙分布情况等叫做土壤结构性。 土壤质地:指土壤中土粒大小及其数量组成情况。 当量孔隙:是指土壤中相当于一定水势范围内土壤孔隙。 土壤粘结性:是使土壤有抵抗外力破坏能
18、力,是造成耕作阻力主要原因。 极限容重:是指土体坚实以致妨碍根系生长土壤容重最大值。 土壤耕性:指土壤轻易耕作程度。土壤耕性好坏以耕作难易程度,耕作质量好坏,宜耕期长短来衡量。 二、单项选择题 1、 总孔隙度大,但其中主要是毛管孔隙和无效孔隙,大孔隙少土壤质地类型是()。 A石砾土 B砂土 C壤土 D 粘土 2、 大孔隙多,但毛管孔隙少,保肥保水性能差土壤质地类型是()。 A石砾土 B砂土 C壤土 D 粘土 3、 通气透水性好,保肥保水能力也好土壤质地类型是()。 A石砾土 B砂土 C壤土 D 粘土 4、 土壤矿物质是组成土壤主体物质,它占土壤固相物质重量()。 A 80%以下 B85% C9
19、0% D95以上 5、 土体坚实以致妨碍根系生长土壤容重最大值是( )。 A 土壤容重 B极限容重 C适宜容重 D不宜容重 6、 土壤容重指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含孔隙)土壤()。 A烘干土重 B风干土重 C湿土重 D自然土重 7、 土壤结构体是指土壤中单粒相互胶结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土块或土团。理想土壤结构体是指()。 A粒状 B团粒状 C块状 D片状 五、简答题(回答关键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 砂土、粘土和壤土有何不一样肥力特点? 答案关键点:粘土肥力特点有:水分有效性低,不耐旱、不耐涝;空气含量低,轻易污浊;升温降温都慢;养分含量高,转化慢,肥劲慢而持久;耕性差。砂土类性质与粘土
20、类恰好相反。壤质土集中了粘土与砂土优点,适合种植绝大多数植物。 2、 土壤结构体有哪几个?怎样识别? 答案关键点:土壤结构体是指土壤中单粒相互胶结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土块或土团。常见土壤结构体有:块状和核状、棱柱状和柱状、片状、团粒状和微团粒状。依照自然状态下外观判别。 3、 生产中常采取哪些方法培育团聚体? 答案关键点:(1)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料 在深耕过程中结合施用有机肥使“土肥相融”,有机胶体与矿质胶体紧密结合,并依照不一样土壤特征适当施用石灰、石膏、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以补充钙离子,增加高价离子数量,调整土壤中阳离子组成。 (2) 种植绿肥 种植绿肥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有效方
21、法。既能增加植物需要养分物质,又能够形成大量腐殖质,有利于团聚体形成。 (3) 合理耕作 在耕作时要掌握水分情况,不宜过干或过湿,耕地次数要适当。另外,还能够进行中耕、晒垡、冻垡等方法,来改良土壤结构。 (4) 施用上壤结构改良剂 六、阐述题 1、为何说团聚体是肥沃土壤标志之一? 答案关键点:(1) 团粒结构土壤大、小孔隙度协调:团粒结构是经过数次复合,每一次复合或团聚,都产生对应直径孔隙,初级复合孔径小,数次复合孔径大。所以,团粒结构土壤不但总孔隙度大,而且具备35个直径级别孔隙,即大小孔隙百分比协调。团粒结构土壤多孔性和多级孔性使土壤具备良好物理耕作性质,以及对水、肥、气、热良好协调性。
22、(2) 团粒结构土壤中水汽协调:在团粒结构土壤中,团粒之间主要是非毛管孔隙,能够透水通气,团粒内部主要是毛管孔隙,能够蓄水,大小孔隙共存使土壤水分和空气协调兼蓄并存。 (3) 团粒结构土壤供肥与保肥相协调:因为团粒结构土壤大、小孔隙协调兼备、水汽协调兼容,因而好气性空间和厌气性空间也协调存在,好气性微生物和厌气性微生物能共存,使土壤养分分解与合成共存,即供肥与保肥相协调。 (4) 团粒结构土壤具备良好耕性:团粒体比表面积小,团粒之间接触面也小,土壤粘结性、粘着性和塑性等都小,因而耕作阻力小,宜耕期长,耕作质量好。 (5) 团粒结构土壤具备上松下实土层结构:团粒体主要存在于土壤耕层,下层由其余结
23、构体组成,土壤孔隙呈上层大、下层小特点,这种上松下实土层结构有利于接纳和保蓄水分,有利于早春土温升高、养分释放和根系发育、伸展,也易于耕作。 七、计算题 1、某土壤土粒密度为2.64,土壤密度为1.32。 求:(1)土壤孔隙度。(2)1hm2地20cm土层土壤质量。 解:100000.21.322640(t) (3)若使020cm土层水分由12增加到20,1hm2地需灌水多少吨(理论值)?土壤孔隙度()(1土壤密度/土粒密度)100(11.32/2.64)10050 灌水理论值:100000.20.5(2012)80(t)第七章 土壤化学性质一、名词解释活性酸度:是指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造成土
24、壤酸度,以cmol/kg表示。 潜性酸度:是指土壤中交换性氢离子、铝离子、羟基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后引发酸度,以cmol/kg表示。 盐置换性酸度:指土壤中可为中性盐置换进入溶液氢、铝离子数量。 水解性酸度:用碱性缓冲盐(如乙酸钠)浸提土壤所测得酸是水解性酸。 土壤碱度:由碳酸盐和重碳酸盐造成土壤碱性程度称土壤碱度。 阳离子交换量:是指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阳离子总量,用coml(+)/kg表示。 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百分数,它反应土壤保蓄植物所需要主要阳离子百分率。 二、单项选择题 1、 通常认为保肥、供肥力高土壤阳离子代换量范围在( D ) A 510cmol(+)kg
25、 B 1015cmol(+)kg C 1520cmol(+)kg D 20cmol(+)kg 2、 离子交换能力是指一个阳离子将他种阳离子从土壤胶粒表面代换下来能力,下例交换能力大小次序排列正确是( A )。 A Fe3Ca2K B KCa2Fe3 C Fe3KCa2 D Ca2Fe3K 3、 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盐基离子能够被代换到土壤溶液中供植物吸收利用。下例正确代换方式是(A)。 A等离子价代换 B等离子代换 C正负电荷代换 D不对等代换 4、 土壤胶体专性吸附阳离子对阳离子有效性影响是( B )。 A提升 B降低 C无关 D关系不固定 5、 酸性土和碱性土淹水后,土壤酸碱性改变规律是( D
26、 )。 A酸土更酸,碱土更碱 B均无改变 C均向酸方向发展 D均向中性发展 6、 就山茶花对土壤酸碱性要求来说,在( D )性土壤上生长好。 A强碱 B碱 C中 D酸 五、简答题(回答关键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 土壤胶体分哪几类?都带什么电荷?它们电荷各是怎样产生? 答案关键点:(1)矿质胶体 矿质胶体指土壤矿物中细分散颗粒,比表面大,并带电荷,具备胶体特征。主要为极细微粘土矿物,包含成份简单含水氧化物和成份复杂各种次生层状铝硅酸盐类等。含水氧化物主要包含水化程度不等铁、铝、硅氧化物。粘土矿物胶体主要有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还有蛭石、绿泥石、水铝英石等。土壤胶体微粒带电主要原因是因为
27、微粒表面分子本身解离所致。 (2) 有机胶体 土壤有机胶体指土壤中腐殖质、多糖等高分子化合物细分散状态,具胶体特征。有机胶体主要是腐殖质,带负电荷,主要由各种官能团产生。 (3) 有机矿质复合体 有机胶体与矿质胶体经过表面分子缩合、阳离子桥接及氢键合等作用连结在一起复合体,称有机矿质复合体。因复合体具备高度吸收性能故又称为吸收性复合体,它是土壤中胶体存在主要形式。 2、 什么是阳离子交换作用,影响阳离子交换作用原因有哪些? 答案关键点:土壤胶体电荷包含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它们使土壤具备交换性吸附阳离子能力,土壤胶体表面所吸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阳离子相互交换过程称为阳离子交换过程。对这种能相互交
28、换阳离子叫做交换性阳离子,而把发生在土壤胶体表面交换反应称之为阳离子交换作用。影响阳离子交换作用原因有离子交换能力、阳离子相对浓度及交换生成物性质。 3、 什么是阳离子交换量?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原因有哪些? 答案关键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是指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阳离子总量,用 coml(+)/kg表示。)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原因有胶体数量、胶体种类、矿质胶体中交换量大小和电荷数量。 4、 什么是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盐基饱和度和土壤pH值有什么关系? 答案关键点: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百分数,它反应土壤保蓄植物所需要主要阳离子百分率。盐基饱和度大土壤,通常为中性、碱性
29、反应;盐基离子中若以Ca2为主,土壤呈中性或微碱性;以Na为主时呈强碱性;盐基饱和度过小则呈强酸性。通常认为盐基饱和度(以 Ca2、Mg2为主)不低于 70为理想。 5、 以硅酸(H2SiO4)为例画图说明土壤胶体结构?答案关键点:(1)微粒核(H2SiO4)微粒核是土壤胶体微粒关键部分,由它组成胶体微粒基本物质分子群。(2)扩散双电层 扩散双电层是胶体表面电荷吸引反号电荷离子,在固相界面正负电荷分别排成两层,在电解质溶液中部分反号离子呈扩散状态分布。扩散双电层分以下两层。决定电位离子层(内离子层或双电层内层),带负电荷。它决定着吸附阳离子种类和数量,它是土壤胶体吸附离子态养分决定性原因。赔偿
30、离子层。(图) 6、土壤具备缓冲性能原因是什么? 答案关键点:(1)土壤具备交换作用 当酸碱物质进入土壤后,可与交换性阳离子进行交换,生成水和中性盐。(2)土壤中存有弱酸及其盐 土壤中含有多个弱酸如碳酸、硅酸、醋酸及其与强碱形成盐,组成了缓冲系统,它们对酸、碱都有一定缓冲作用。(3)土壤中有两性物质,如土壤中蛋白质、氨基酸、胡敏酸等都是两性物质,它们同时含有羧基和氨基,对酸、碱都有缓冲作用。 7、 土壤酸碱性对苗木生长及土壤肥力有哪些影响? 答案关键点:植物比较适应起源地土壤酸碱性与氧化还原情况。土壤pH值和Eh值经过影响微生物活性、离子可溶性、毒性物质含量和土壤物理性质等,影响养分转化与有效
31、性等肥力原因。 8、 举例说明对过酸、过碱土壤改良方法?答案关键点:中性土壤适合绝大多数植物生长,惯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土壤交换性酸是石灰用量依照。惯用石膏等碱性物质改良碱性土,洗盐是改良盐碱土有效方法。 9、 土壤胶体有哪些特征? 答案关键点:(1)巨大表面能:土壤胶体微粒很细小,而且层状粘土矿物还有巨大内表面,所以表面能很大,所以凡富含胶体物质土壤,表面能就大,蓄水保肥能力也强。(2)带电性:土壤胶体微粒都带有一定电荷,在多数情况下带负电荷,但也有带正电荷,还有因环境条件不一样而带不一样电荷两性胶体。包含含水二氧化硅(H2SiO3)带电、腐殖质胶体带电、粘土矿物胶体带电和两性胶体带电 (3)
32、土壤胶体分散性和凝聚性第八章 土壤水、气、热情况一、名词解释吸湿水:指干土从空气中吸着水汽所保持水。 田间持水量:指田间水饱和后,在预防蒸发条件下23天内自由水排除至可忽略不计时含水量。 土壤凋萎系数:植物因缺水凋萎并不能复原时土壤含水量,称萎蔫含水量,或凋萎系数。土壤贮水量水深:指将一定厚度、面积土壤内所含水分换算成相同面积水层厚度,计算方法以下:贮水量水深(mm)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层厚度(mm) 土壤通气性:是指土壤空气在土体内扩散,以及与大气交换性能。 土壤氧气扩散率:单位时间经过单位土壤截面氧质量。 土壤导热率:导热率又称导热系数,是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经过土壤截面热量(卡/厘米秒度)
33、。 二、单项选择题 1、 以下土壤中吸湿量最大土壤是( D )。A砂土 B石砾土 C壤土 D粘土 2、 膜状水达成最大时土壤含水量叫做( B )。 A最大吸湿量 B最大分子持水量 C田间持水量 D凋萎系数 3、 小麦凋萎系数在以下土壤中最大是( D )。A砂土 B壤砂土 C壤土 D粘壤土 4、 土壤中水分能够分为多个形态,其中对植物生长影响最大水分形态是(D)。 A气态水 B固态水 C膜状水 D毛管水 5、 土壤速效水范围在( A )。 A凋萎系数至田间持水量 B最大分子持水量至田间持水量 C田间持水量至毛管持水量 D毛管断裂含水量至毛管持水量 6、 有效水含量范围最大土壤是( C )。A 石
34、砾土 B砂土 C壤土 D粘土 7、 土壤空气组成特点是氧气少、二氧化碳( A)和水气饱和。A多 B少 C较少 D最少 8、 土壤空气与大气交换主要方式是( B)中气体扩散作用。 A毛管孔隙 B非毛管孔隙 C小孔隙 D土壤表面五、简答题(回答关键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什么是毛管水?有几个类型,为何说毛管水是土壤中最宝贵水分? 答案关键点: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毛细管中水分叫毛管水。分为悬着毛管水和支持毛管水。毛管水特点是:数量大,能溶解溶质,移动快,轻易被植物吸收,是土壤中最主要水分形态。 2、 什么是土壤“夜潮”现象? 答案关键点:在春秋季节,轻质土壤夜间表土温度低于心上,从而使水汽由心土
35、向表土方向扩散,并凝结成液态水,使上层土壤湿度增大,这种土壤夜间反潮回润现象,就是夜潮土形成原因。夜潮土通常分布在地形较低,地下水位较高(152om)地方。土壤夜间回潮,能增加土壤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对苗圃、花圃幼苗生长十分有利。 3、 分析土壤水分有效性。 答案关键点:土壤有效水有效程度不一样,在凋萎系数以下水分属无效水,在凋萎系数至毛管断裂含水量之间水分,移动迟缓,量也小,难以满足作物需水量,属于弱有效水(难效水);毛管断裂含水量至田间(或毛管)持水量之间毛管水,移动快,数量大,能及时满足作物需求,属于速效水,田间持水量以上水分属多出水。 4、 土壤空气对植物生长有哪些影响? 答案关键点:
36、(1)土壤空气影响根系发育 在通气良好条件下,植物根系长,色浅而新鲜发达;缺氧时,根系短粗,色暗,根毛稀少。通常土壤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910,根系发育就受到影响;低于5时,绝大部分根系停顿发育。(2)土壤空气影响种子萌发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水分、热量和氧气。在缺氧条件下会影响种子内部物质转化,试验证实,假如土壤通气不良,CO2浓度达成17时,便会抑制种子萌发。(3)土壤空气影响养分情况 土壤通气良好时,好气性微生物有效地分解土壤有机质,提供速效养分;假如通气不良,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不利于有机质分解、养分释放。(4)土壤空气影响植物病害发生率 土壤通气不良时,土壤中会产生还原性气体,如H2
37、S、CH4等,使植物轻易产生病害,尤其是H2S含铁酶抑制剂,降低了根细胞内原生质活动,使根发霉腐烂。 5、 土壤空气与大气在组成上有何不一样?为何会产生这些不一样? 答案关键点:土壤空气中CO2含量高于大气,而O2含量低于大气。原因主要是土壤中动植物和微生物呼吸作用消耗 O2 而放出 CO2;土壤微生物,尤其是好气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时,消耗O2而放出CO2;土壤中含有碳酸盐(CaCO3)等与有机酸或无机酸作用放出CO2。 土壤中水汽含量通常都高于大气。当土壤含水量超出最大吸湿量时,土壤空气就靠近水汽饱和状态。 土壤空气中含有还原性气体,如 CH4、H2S、H2等,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渍水、表土严重板
38、结和有机质嫌气分解土壤中。 6、 土壤通气性和Eh关系怎样?答案关键点:土壤通气性好,Eh高,土壤通气性差,Eh低六、阐述题 1、分析土壤水、气、热三者之间关系,叙述土壤水、气、热情况调整方法。 答案关键点:土壤水、气、热三者相互联络,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存在于土壤中。通常情况下,水往往起主导作用,水分含量改变,会造成土壤气、热条件改变。 土壤水气热调整主要有:耕作和施肥、浇灌和排水、地面覆盖、应用土面增温剂等。 七、计算题(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1、已知某土壤容重是 1.2gcm3,取一定体积该田间土壤称重为 84g,烘干后重量为70g,问该土壤容积含水量是多少? 解:土壤含水量()(8
39、470/70)100=8.57%,土壤总容积701.258.3 cm3 土壤水容积847014 cm3, 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壤水容积/土壤总容积)100 (14/58.3)10024 2、已知某土壤密度是2.65gcm3、容重是1.3gcm3,该土壤最大毛管含水率20(质量百分数),问该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是多少? 解:土壤孔隙度(1土壤容重/土壤密度)100 (11.30/2.65)10050.94 非毛管孔隙度50.942030.94 第九章 土壤形成和土壤剖面一、名词解释地质大循环:岩石经风化后成为疏松、多孔散碎体,即母质,释放出大量矿质元素,包含一些可溶性盐基物质。这些物质随水流入江河
40、,湖泊和海洋,经胶结和硬化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在地壳上升过程中,岩石露于地表,又重新进行风化,淋溶,流进海洋重复进行过程。 生物小循环:岩石风化形成母质,给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养分、空气等条件。当植物死后,经微生物分解又释放出无机物质,一部分进入地质大循环,另一部分又重新被植物吸收利用过程。 有机质聚积过程:在各种植被条件下,土体表层以腐殖化、斑毡化和泥炭化等形式进行有机质聚积过程。 粘化过程:在温带,暖温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土体内部通常(2050 cm)发生原生矿物分解和次生粘土矿物形成过程。 脱硅富铝化过程:在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并有一定干湿季节条件下,铝硅酸盐类发生强烈分解,释放出大量盐
41、基物质,风化液呈中性或碱性反应,硅和盐基离子大量淋失,铁铝沉积(溶解度小),滞于原土层而相对富积,使土体展现鲜红色,甚至形成铁盘过程。 土壤剖面:是一个详细土壤垂直断面,包含土壤形成过程中所产生发生学层次和母质层。 新生体和侵入体:土壤新生体是成土过程中土壤物质经淋移、转化和聚积形成新产物。土壤侵入体是指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产生,而是侵入土壤物体。 二、单项选择题 1、 在森林土壤形成过程中,有机质聚积过程可发生在( D )条件下。 A草原植被 B森林植被 C荒漠植被 D各种植被 2、 在森林土壤形成过程中,脱硅富铝化过程可发生在( C )条件下。 A高温少雨 B低温多雨 C高温多雨 D低温少雨
42、 3、 在森林土壤形成过程中,SiO2在土体亚表层残留过程是( B )。 A粘化过程 B灰化过程 C钙化过程 D白浆化过程 4、 土体内盐基大量流失,铁铝相对富积过程称为( C )。 A粘化过程 B灰化过程 C富铝化过程 D钙化过程 5、 富含有机质土层是( A )。A A层 B B层 C C层 D D层 6、 在自然土壤中,不可能出现土壤剖面形态持征是( B ) A新生体 B侵入体 C结构体 D石灰反应五、简答题(回答关键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简述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关系。 答案关键点:土壤形成实质是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矛盾与统一。其关系为 这两种过程方向相反,相互矛盾。地质大循
43、环使矿质营养元素不停流失,生物小循环不停累积营养元素。相互依存,而又统一在土壤体。生物小循环是地质大循环一部分, 并在地质大循环轨道上进行。 从理论上讲,这两种过程应有严格区分。不过在自然界中,这两种过程几乎是同时进行。 这两种过程不是简单封闭式循环,而是螺旋式逐步扩大、上升(先是着生低等植物,后是高等植物,生物作用于母质影响逐步扩大和加深)。从一个周期到另一个周期在地壳里积累着不可逆改变。人类活动意义就是加强生物累积过程,降低地质大循环养分淋溶损失,不停提升土壤肥力。反之,土壤愈益贫瘠。 2、简述人类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具独特作用。 答案关键点:人类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具独特作用,与其余五个
44、原因有本质区分, 人类活动对土壤影响是有意识、有目标、定向。人类活动是社会性,它受着社会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影响,在不一样社会制度和不一样生产力水平下,人类活动对土壤影响及其效果有很大差异。 人类活动影响可经过改变各自然原因而起作用,并可分为有利和有害两个方面。人类对土壤影响也具备两重性。利用合理,有利于土壤肥力提升;利用不妥,就会破坏土壤。比如我国不一样地域土壤退化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壤造成。 第十章 土壤分布与分类一、名词解释土壤水平地带性:在水平方向上,土壤随气候、生物带改变而分布规律叫土壤水平地带性。 土壤垂直地带性:伴随山体高度增加、温度下降、湿度增大、植物和生物类型改变,土
45、壤也呈有规律排列现象,叫土壤垂直地带性。 地域性土壤:指在水平或垂直地带性分布基础上,因为母质、水文、中小地形或人为原因影响,土壤出现地域性分布。比如,石灰土、紫色土、盐碱土、潮土和风沙土等。 土壤分类:依照一定标准和标准,将土壤进行归类和排队叫做土壤分类。 二、单项选择题 1、 在我国东部地域由南到北土壤带谱排列正确是(A) A砖红壤、红壤和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 B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和黄壤、砖红壤 C砖红壤、红壤和黄壤、暗棕壤、棕壤、黄棕壤、棕色针叶林土 D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砖红壤、红壤和黄壤 2、 在北亚热带土壤垂直带谱中排列正确
46、是( D )。 A山地棕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 B棕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 C草甸土、山地棕壤、山地黄棕壤 D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草甸土 3、 土壤与大气候、生物条件相适应分布规律叫做( A )。 A地带性分布 B非地带性分布 C隐地带性分布 D地域性分布 4、 以下土壤种类中,属于地域性分布土壤是( C )。 A棕色针叶林土 B红壤土 C紫色土 D黄壤 五、简答题(回答关键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 我国东部海洋型带谱由南到北是怎样排列? 答案关键点:我国东部海洋型带谱由南到北排列是:砖红壤(热带) 赤红壤(南亚热带) 红壤和黄壤(中亚热带)黄棕壤(北亚热带) 棕壤(暖温带) 暗棕壤(温带) 棕色针叶林土(寒温带)。 2、 试分析形成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垂直地带性分布和地域性分布主要原因。 答案关键点:土壤是各种成土原因综合作用产物。因为生物原因、气候原因存在一定地理分布规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