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工智能技术在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监测预警中的首次应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20442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智能技术在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监测预警中的首次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工智能技术在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监测预警中的首次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工智能技术在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监测预警中的首次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2020年在云南西双版纳构建了野生亚洲象(Elephas maximus)监测预警体系,大量布设红外相机采集亚洲象活动数据,通过移动网络传输至数据管理平台,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亚洲象影像,统计分析后借助移动网络将预警信息自动发布到当地村寨预警广播和手机APP、微信及短信,达到自动预警的目标。2021年16月,在景洪市、勐海县和勐腊县布设的 579 台红外相机通过移动网络自动传输数据 294 381条到数据管理平台,数据管理平台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共挑选出野生亚洲象照片及视频4 666条,其中,成功预警3 901条,有效预警率为83.60%;从预警发布效率来看,能在较短时间(04 min

2、)内发布的预警率为88.92%,其中,在02 min内发布的预警率为71.21%,表明该系统从数据自动采集、网络传输、人工智能识别亚洲象和预警信息自动发布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分析认为,以红外相机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为主构建的西双版纳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在缓解人象冲突及减轻亚洲象监测员工作强度方面优势明显。进一步完善该系统后,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可在今后野生亚洲象活动数据自动采集、自动传输、亚洲象影像人工智能识别和预警信息自动发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我国野生亚洲象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科学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稿件运行过程收稿日期:2022-10-12修回日期:2023-02-14关键词:人象冲突;人工

3、智能技术;亚洲象;监测;预警;西双版纳Key words:Human-elephant conflict;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Asian elephant(Elephas maximus);Monitoring;Warning;Xishuangbanna中图分类号:Q958.1;TP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310-1490(2023)-03-0477-09DOI:10.12375/ysdwxb.2023030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271592);云南省科技厅科技人才与平台计划项目(202205AM340038);国家林

4、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委托项目(护动函 2021 126号);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委托项目第一作者简介:王曼,女,26岁,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生态学研究。E-mail:#共同第一作者:王曼;刘铭宇*通信作者:郭贤明,E-mail:;杨云,E-mail:;陈明勇,E-mail:野 生 动 物 学 报第44卷The First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 Monitoring and Warning of Wild Asian Elephants in Xishuangbanna,Yunnan,Ch

5、inaWANG Man1,LIU Mingyu2,WANG Shihua3,TAN Xuji3,YAN Guang3,FU Weiyu1,RAO Wanqin1,GUO Xianming3*,YANG Yun3*,CHEN Mingyong1*(1.College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Yunnan University,Yunnan Field Scientif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 of Asian Elephant,Field Scientif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

6、on of Yunnan Asian Elephant,Ministry of Education,Kunming,650500,China;2.Yunnan Branch of Inspur Group,Kunming,650032,China;3.The Administration and Protection Bureau of Xishuangbann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Jinghong,666100,China)Abstract:From 2019 to 2020,a wild Asian elephant(Elephas maximus)monit

7、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was built in Xishuangbanna,Yunnan Province.A large number of infrared cameras were deployed to collect Asian elephant activity data,which were transmitted to data management platform through mobile networks.The system identified Asian elephant images through artificial

8、 intelligence technology,after statistical analysis,the warning informa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released to the local village warning broadcast and mobile APP,WeChat and mobile message through the mobile network to achieve the goal of automatic warning.From January to June 2021,579 infrared camera

9、s were set up in Jinghong City,Menghai County and Mengla County and then automatically transmitted 294,381 pieces of information to the data management platform through the mobile network.And the artificial inteligence recognition of the data management platform selected a total of 4,666 wild Asian

10、elephant photos and videos.There were 3,901 successful warnings,and the effective warning rate was 83.60%.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fficiency,88.92%and 71.21%of the early warning messages can be issued within 0-4 min and 0-2 min respectively,suggesting that the system has a good performance in automa

11、tic data collection,automatic transmission,imag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cognition,automatic release of early warning information and other aspects.The Asian elephant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of Xishuangbanna based on infrared camera techn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has

12、 obvious advantages in alleviating human-elephant conflict and reducing the work intensity of Asian elephant monitors.Afte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the Asian elephant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wild Asian elephant activity data collection,automatic t

13、ransmission,image recognition,automatic release of early warning information in the future,and promote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ina s wild Asian elephants and their habitats to a high level.亚洲象(Elephas maximus)属哺乳纲(Mammalia)长鼻目(Proboscidea)象科(Elephantidae)象属(Elephas)1,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 IUC

14、N 评估为濒危(EN)物种,被 CITES 列入附录,严格禁止国际贸易23。中国现存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约300头,仅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腊县和勐海县)、普洱市(思茅区、江城县、澜沧县、宁洱县和景谷县)和临沧市(沧源县)3个州市的9个县市区4。近年来,由于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人类活动范围迅速扩大、亚洲象适宜生境不断减少、栖息地被分割成孤立小块和食物匮乏等原因,使越来越多的亚洲象群走出自然保护地,到达人类生产生活区域活动,人象冲突问题日益严峻59。在人工种植的橡胶树林、茶树林以及农田区域经常能监测到野生亚洲象的活动痕迹9。亚洲象体型巨大,活动范围广,常常夜间出没,具有478王曼

15、等:人工智能技术在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监测预警中的首次应用第3期较强攻击性1011,对监测预警人员构成较大安全威胁。野生动物监测可以提供许多基本信息,为保护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掌握野生动物发展状况提供基础数据12。监测对象包括监测区域内的所有野生动物,也可根据具体目标选定某些类群重点监测。预警一般发生在监测之后,及时发布相关的预警信息有利于当地居民提前调整生产生活时间和形式,有效降低与野生动物直接相遇发生危险和事故的概率,长期动态监测可为及时预警提供基础依据13。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以信息科技为基础,以基于大数据的复杂算法为核心,以对人类智能的模拟、延

16、伸和超越为目标的高新科学技术,主要目的是通过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肉眼判读,利用电子计算机设定程序模仿人类思维,从而取代人工识别和判读,减少人力资源的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1415。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16、传媒17、医疗卫生18、病理学19、内分泌代谢20、胰胆疾病21、电力服务22和废物高效自我管理23等领域,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人工智能最大的特点是能够自动识别,目前,自动 识别系统在我国一些野生动物的识别方面已经有了初步应用,如模仿人脑神经结构网络构建的模 型对中国蛇类进行自动分辨识别24、应用 Cascade R-CNN 模型对雪豹(Panthera uncia)监测

17、图像自动筛选等25。红外相机能够24 h不间断工作,而且对环境的干扰程度小、劳动力成本低,特别是对获取大型兽类及隐蔽性较高的信息有一定帮助,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野生动物的相关调查研究中2627,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用于野生亚洲象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却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以红外相机监测数据为基础,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在人象冲突较为频繁的云南西双版纳境内建立一套智能化亚洲象监测预警系统,旨在通过数据自动采集、传输、亚洲象影像识别和预警信息发布,缓解人象冲突问题,同时减轻亚洲象监测员工作强度。与此同时,通过对采集、传输、智能识别、预警信息发布数据效率的测试及统计与分析,探讨该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有效预警率,

18、分析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1研究区概况西 双 版 纳 傣 族 自 治 州 位 于 云 南 省 最 南 端 (2182236 N,995610150 E),国土总面积19 582.45 km2,其中,山区面积占95%,河谷盆地面积仅占5%。西双版纳全州地势为周围高、中间低,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位于勐海县东北部的滑竹梁子,海拔2 429.5 m;最低点位于勐腊县良各脚西南的澜沧江河谷,海拔 470.0 m。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0,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丰富多样的气候和地貌形态,孕育了丰富的 生 物 多 样 性,成

19、为 中 国 珍 稀 动 植 物 的 聚 集地2830。全州辖景洪市、勐海县及勐腊县,共有 13种世居民族31。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州常住人口1 301 407人,其中景洪市人口为 642 737 人、勐海县人口为 353 720 人、勐腊县人口为 304 950 人;男性 684 765 人,占比52.62%,女性616 642人,占比47.38%;城镇人口为612 550 人,占比 47.07%,乡村人口为 688 857 人,占比52.93%。2研究方法2.1监测、预警设备及布设方法参考 野生动物多样性红外相机监测技术规范(http:/),结合长期以来掌握的野生亚

20、洲象生活习性、迁移活动规律,以及它们对新鲜事物特别好奇,常常用鼻子取下红外相机玩耍,会对红外相机造成严重损坏等特点,将布设位点主要选在兽道、小路、硝塘和溪边等亚洲象经常活动的区域。红外相机安装时特别注意高度的选择,一般在亚洲象不易够到的大树树干或树杈上,高度为3.06.5 m。在红外相机安装完成后,安装和研究人员需要与监测预警系统管理估测人员联系,测试拍摄数据是否能正常传输至管理平台,在确认每台红外相机正常工作、自动拍摄的影像数据清晰,并能及时 上传到监测预警系统数据平台后方可离开。红外相机安装好后,由安装人员填写 红外相机安装记录表,在表格中记录相机位点经度、纬度、海拔、坡度、坡向、坡位、植

21、被类型、代表性植物、安装时间、安装人员姓名和电话及相机工作是否正常等信息。共安装579台红外相机,21台视频探头,设备种类及数量见表1。479野 生 动 物 学 报第44卷红外相机及配件布设在野外易受到湿热环境影响而损坏,也会受到野生亚洲象的破坏,以及人为损坏或偷盗影响正常工作,每台红外相机均安排1或2名护林员或亚洲象监测员进行巡查和维护,同时每天在亚洲象监测预警管理平台安排专人对数据传输进行核查,如果在后台管理中发现相机存在不工作、数据传输速度慢和图像不清晰等情况时,及时电话通知负责维护的护林员或亚洲象监测员前往检查和维修,确保红外相机正常工作。2.2亚洲象活动数据采集样线法:采用样线法对红

22、外相机安装位点周围野生亚洲象活动痕迹进行调查,在红外相机安装区域设置长度不低于1 km的调查样线,样线宽度为25 m,调查时行进速度为12 km/h3233。样圆法:以红外相机为中心,设置半径为 25 m的样圆,采集每个红外相机位点周围野生亚洲象活动痕迹信息,分析和评价红外相机安装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2.3人工智能计算方法亚洲象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包括样本采集、样本处理、模型训练、模型验证、算法修正、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智能识别(intelligent recognition,IR)。基于目标检测算法(YOLOv3)构建亚洲象识别模型进行训练、验证及测试。采集野外亚洲象图像数据作为数据集,通过系

23、统树(WordTree)划分数据集类别:第一层类别为亚洲象,第二层类别为色彩模式(RGB)表1监测中数据采集设备的基本信息Tab.1 Basic information on data collection equipment in the monitoring system设备名称Name of equipment红外相机Infrared camera无线网桥传输系统Wireless bridge transmission system太阳能Solar energy云平台资源建设Cloud platform resource construction云主机建设Cloud host const

24、ruction4G SIM卡4G SIM card100M互联网专线100M internet dedicated line监测预警平台Monitoring and warning platform亚洲象智能监测系统Asian elephant intelligent monitoring system亚洲象智能预警系统Asian elephant intelligent warning system综合资源管理平台Integrated resource management platform大数据计算存储中心Big data computing storage centerGIS地理信息系统

25、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设备型号/规格Equipment type/specificationMG984G-36MAP62512V80Ah/18V100W/36V30AMP设备托管虚拟主机4G物联网卡100M互联网专线定制定制定制定制定制定制生产厂商Manufacturer博立码杰大华耐普/泰明/汇能浪潮浪潮移动/联通/电信移动/联通/电信浪潮浪潮浪潮浪潮浪潮浪潮用途Purpose影像信息采集影像信息传输信息采集设备(红外相机等)供电影像信息存储中心影像信息存储中心影像信息无线通讯影像信息传输发布预警信息影像信息识别发布预警信息对前端设备进行实时的动态

26、监测影像信息识别分类采集影像信息所处地理信息位置布设数量Number of equipment5794142117771111111注:表中数据由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所提供Note:The data in this table are provided by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Xishuangbann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480王曼等:人工智能技术在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监测预警中的首次应用第3期亚洲象和红外模式亚洲象,第三层类别为RGB亚洲象的全目标、头部及臀部1个类别,以及红外模式亚洲象的全目标

27、、头部及臀部3个类别,按照划分的类别通过系统树对每张亚洲象图片进行标注,将标注后的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及测试集,通过训练集、验证集及测试集分别对亚洲象识别模型进行训练、验证及测试,利用亚洲象识别模型系统对亚洲象进行识别。2.4数据处理将红外相机拍摄到的照片、视频通过移动网络自动无线传输到云平台设备,然后在大数据计算存储中心由计算机自动对这些照片及视频作出智能识别和分类,及时通过亚洲象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将预警信息(包括亚洲象的数量、距村寨的距离、发现时间、来的方向和可能去往的方向等)向当地居民发布,村寨中有预警广播自动播报预警信息,村民还可以在手机APP上看到预警信息。使用Excel对数据进

28、行录入、统计和分析;使用Origin 2019b制图。3结果3.1监测设备安装西双版纳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共选择579个位点,每个位点布设1台红外相机,布设范围涵盖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亚洲象分布的主要区域:(1)在景洪市布设458台红外相机,主要分布在勐养镇、普文镇、大渡岗乡、景纳乡和勐旺乡5个乡镇,以及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的江边站、关坪站、大渡岗片、跳坝河片、大荒坝片、普文片、野象谷景区内及周边地区。(2)在勐腊县布设82台红外相机,主要分布在勐腊镇、磨憨镇、勐满镇、勐伴镇和瑶区乡,以及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子保护区、尚勇子保护区及周边亚洲象活动频繁的区域。(3)在

29、勐海县境内布设39台红外相机,主要在勐阿镇和勐往乡(图1)。图1研究区域及红外相机安装位点布局Fig.1 The study area and infrared camera installation site layout注:基础数据引自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 basic data from the national catalogue service fo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生 动 物 学 报第44卷2020年3月监测预警系统正式启动,对西双版纳境内亚洲象主要活动区域进行24 h不间断自动化监测,通过人工智能识别出亚洲象影像,及时向当地村寨和村民发布

30、亚洲象预警信息。3.2红外相机安装位点周围亚洲象活动轨迹及分布采用样线法在红外相机位点附近对亚洲象活动轨迹及痕迹进行调查,共布设调查样线115条,样线总长434.35 km,其中在67条样线上发现有亚洲象痕迹,占样线总数的58.26%。采用样圆法对红外相机位点周围亚洲象活动痕迹开展调查,结果显示有125个相机位点周边发现有亚洲象(象群或独象)痕迹,其中痕迹位置与红外相机镜头朝向一致的位点有103个,占总位点数的82.40%。样线法和样圆法调查结果显示,所选择的579个红外相机监测位点大多位于野生亚洲象活动范围之内,许多位点及附近都发现了亚洲象活动痕迹,并且安装的红外相机镜头朝向与亚洲象痕迹方向

31、的一致性较好,将这些位点作为亚洲象监测点符合科学性和合理性原则,红外相机在这些位点可以有效地自动捕获到亚洲象(象群或独象)的活动影像,上传数据平台后通过人工智能识别出亚洲象,部分影像还可以得到亚洲象(象群或独象)的形态特征数据,经系统自动统计、分析后得到监测结果,由预警系统及时向当地村寨和村民发出野生亚洲象活动的监测预警信息。3.3人工智能技术在亚洲象监测及预警系统中的有效预警率2021年16月,红外相机拍摄并自动上传的影像数据(包括照片及视频)共294 381条,其中系统自动识别出野生亚洲象的影像数据4 666条(1.59%)、人类活动影像数据27 057条(9.19%)、交通工具(汽车、拖

32、拉机、三轮车等)影像数据46 357条(15.75%)、其他野生动物(野猪Sus scrofa、赤麂Muntiacus muntjak和原鸡Gallus gallus等)影像数据1 205条(0.41%)、家畜(黄牛、水牛、狗和猪等)影像数据 5 430 条(1.84%)及空拍影像数据209 666条(71.22%)。在获得的4 666条亚洲象照片及视频中,系统自动预警数据 3 901条,未预警数据 752条,误报数据 13条。西双版纳亚洲象监测预警系统在这一期间的有效预警率为 83.60%,未预警率为 16.12%,误报率为0.28%。在已预警的3 901条数据中,时长为02 min的数据

33、2 778条,时长24 min 的数据 691 条,时 长46 min 的数据 129 条,时长68 min 的数据 35条,时长810 min的数据40条,时长1012 min的数据 17 条,时长1214 min 的数据 16 条,时长14 min的数据195条。在已预警的3 901条数据中,能够在02 min内发布预警的数据所占比例最高,为71.21%;其次是24 min内发布的预警,所占比例为17.71%(图2)。统计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数据自动采集、自动传输、亚洲象影像自动识别和预警信息自动发布方面成效显著。4讨论4.1人工智能技术在开展亚洲象监测及预警中的优越性样线法、痕迹追踪调查法

34、和粪便分析法等传统野生动物调查与监测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许多野生动物在夜间活动,人工调查和监测具有诸多安全隐患,给调查监测人员带来危险。日益成熟的红外相机技术为野生动物,尤其是大型地栖野生动物的调查和监测带来了诸多便利,也使调查监测人员避免了许多危险,极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投入,并且红外相机24 h不间断工作,使获得海量监测数据成为可能。但是,许多科研团队都发现,红外相机获取的大量数据对于后期处理是一个十分图2亚洲象智能监测及预警系统收集-发布预警信息时间间隔Fig.2 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the collection and release of

35、 warning information by the Asian elephant intelligent monitoring and warning system482王曼等:人工智能技术在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监测预警中的首次应用第3期繁重的工作,尤其亚洲象这种与人类之间有冲突的野生动物,如何能在海量监测数据中准确识别出野生亚洲象,分析和判断其是否会对当地居民构成安全隐患,并将预警信息及时传输给当地居民,使居民根据预警信息及时调整作息时间,降低与野生亚洲象相遇的概率,这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以大数据精准算法为基础的人工智能识别代替人脑快速完成对动物物种识别、数据监测等复杂工作,具有较明显的

36、优势27,34。本研究首次将红外相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运用到野生亚洲象监测预警工作中,采用红外相机和视频探头24 h不间断采集亚洲象影像数据,使用移动通讯网络将数据自动传输至系统数据管理平台,由系统自动进行大数据计算和分析,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出亚洲象影像(包括照片和视频),生成形态特征数据及预警信息,再通过移动通讯网络自动发布预警信息到当地村寨广播和居民手机APP、微信群及短信等数据终端,村民收到后可以及时了解亚洲象活动范围,主动回避与野生亚洲象相遇,可有效地缓解人象冲突问题,应逐步科学建立并完善“中国野生亚洲象智能化监测预警管理平台”,进一步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在亚洲象监测预警和保护

37、管理中的应用,在保护好我国野生亚洲象种群及栖息地同时,最大程度减少人象冲突事件的发生,促进人象和谐发展。4.2人工智能技术在开展亚洲象监测及预警中的问题和不足(1)红外相机影像(照片及视频)通过移动网络通讯上传到监测预警系统,但由于一些山区移动通讯网络信号较弱,存在一定的盲区,致使一些照片或视频上传时间会有延迟,导致人工智能预警系统时效性降低,如在已预警的3 901条数据中,网络信号较弱是造成监测预警信息“14 min”发布的主要因素。(2)红外相机属于电子产品,具有易损坏、易潮湿和易被蚁酸腐蚀等特征35,调查结果显示,579台红外相机在工作6个月后,损坏或被盗相机达43台,另有44台工作不正

38、常(待机),因此,数据管理平台的监控,亚洲象监测员、护林员对红外相机的巡查和维护是这些前端数据采集设备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为了确保亚洲象监测及预警系统能够更好的工作,需要当地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多与当地居民沟通,劝导不要盗取、毁坏相机,确保红外相机正常工作。(3)野生亚洲象监测预警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和预警对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要求较高,需要建立健全亚洲象监测预警系统管理制度,并有针对性地对各个环节的从业人员开展业务和技能培训,增加管理人员待遇,全面提高系统、数据维护和管理水平。致谢:感谢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浪

39、潮集团云南分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感谢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杨云局长在项目、资金和人员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景洪市林业和草原局查伟副局长、勐海县林业和草原局苏锐站长对该项目野外调查的帮助!感谢护林员牛建成、岩温坎、胡文学等在野外调查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感谢给予本项目帮助与支持的所有人!参考文献:1 陈明勇,洪国政,李正玲,等.中国人象冲突研究 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3.CHEN M Y,HONG G Z,LI Z L,et al.Studies of conflict between elephant and human in China M.

40、Kunming:Yun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013.2 张立.中国亚洲象现状及研究进展 J.生物学通报,2006,41(11):1-3;64.ZHANG L.Current statu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Asian elephants in ChinaJ.Bulletin of Biology,2006,41(11):1-3;64.3 赵宇,金崑.亚洲象分布、数量、栖息地状况及种群管理 J.世界林业研究,2018,31(2):25-30.ZHAO Y,JIN K.Distribution,population,ha

41、bitat status and population management of Asian elephant J.World Forestry Research,2018,31(2):25-30.4 王智红,陈飞,杨子诚,等.中国亚洲象研究现状与展望 J.林业建设,2021,39(1):6-11.WANG Z H,CHEN F,YANG Z C,et al.Research status and prospect of Asian elephant J.Forestry Construction,2021,39(1):6-11.5 张立,王宁,王宇宁,等.云南思茅亚洲象对栖息地的选择与利用

42、 J.兽类学报,2003,23(3):185-192.ZHANG L,WANG N,WANG Y N,et al.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habitat and behaviors of Asian elephant(Elephas maximus)in Simao,Yunnan,China J.Acta Theriologica Sinica,2003,23(3):185-192.6 何謦成.近50年西双版纳人象关系演变研究 D.昆明:云南大学,2013.HE Q C.A study on progrssion of human-elephant relatio

43、ns in the last 50 years in XishuangbannaD.Kunming:Yunnan Univer483野 生 动 物 学 报第44卷sity,2013.7 陈明勇,杨士剑,刘林云,等.中国亚洲象与人类关系 J.林业调查规划,2006,31(4):114-117.CHEN M Y,YANG S J,LIU L Y,et al.Relationship of Elephas maximus L.in China and mankind J.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2006,31(4):114-117.8 魏杜娟.西双版纳人象冲突区域

44、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 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20.WEI D J.Optimization of layout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Xishuangbanna human-elephant conflict area D.Kunming: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20.9 ZHANG L,MA L C,FENG L M.New challenges facing traditional nature reserves:Asian elephant(Elephas maximus)conservati

45、on in China J.Integrative Zoology,2006,1(4):179-187.10 肖洒.普洱地区亚洲象肇事特点及损失情况分析 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5.XIAO S.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and loss of damages caused by Asian elephants in human-elephant conflict of Pu er D.Beijing: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2015.11 陈明勇,吴兆录,董永华,等.中国亚洲象研究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98-99

46、.CHEN M Y,WU Z L,DONG Y H,et al.Asian elephant research in China M.Beijing:Science Press,2006:98-99.12 张德新.野生动物监测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 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8.ZHANG D X.Study and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wildlife monitoring data D.Beijing: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2018.13 钟镇涛,张鸿辉,刘耿,等.面向国

47、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的监测评估预警模型体系研究 J.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1):2946-2960.ZHONG Z T,ZHANG H H,LIU G,et al.Research on model system of monitoring-evaluation-warning for implementation supervision of territory spatial planning J.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2022,37(11):2946-2960.14 郭磊.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运用 J.科技风,2021,34(

48、7):73-74.GUO L.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n the era of big dataJ.Technology Wind,2021,34(7):73-74.15 孙伟平.人工智能与人的“新异化”J.中国社会科学,2020,41(12):119-137;202-203.SUN W P.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new alienation”of human beings 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49、2020,41(12):119-137;202-203.16 韩雨,葛悦涛.2020年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发展综述 J.飞航导弹,2021(4):1-6;53.HAN Y,GE Y T.An overview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2020 J.Aerodynamic Missile Journal,2021(4):1-6;53.17 任瑞娟,王保超,赵雅倩.演进与动向:人工智能在传媒领域的应用 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1,74(2):26-35.REN R J,WANG B C,ZHAO Y Q.Evolu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