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下册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东买里乡中学语文教研组 曹 学 梅2011年4月3日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巩留县东买里乡中学 曹学梅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极其散文“小叙事”的创作特点【能力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情感目标】:感受传统节日中的民俗文化【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和情感。【教学难点】:解读文本,品味语言。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思路:说风俗听文本谈内容读情感品语言写民俗教学手段
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前学生预习: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并自读课文。教学时间:2011年4月6日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人新课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构成文化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咱们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的话题就从中国的传统节日说起。说到节日,你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播放课件:春节中的放爆竹、吃饺子等画面+背景音乐)这是什么节日?有谁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风俗习惯?教师明确:放爆竹是为了趋赶年兽,吃饺子则是寄托人们的美好祝愿(播放课件:闹元宵、猜灯谜的画面+背景音乐)这又是什么节日?在这个节日中有怎样的习俗?(播放课件:小孩吃粽子的画面+背景音乐)在咱们新余,端午节上会有怎样的习俗?家家户
3、户吃粽子,到孔目江赛龙舟等。可是,我觉得很奇怪,端午和鸭蛋会有什么样的联系呢?今天,就跟随老师到江苏的高邮去看看。 二、简介作者: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no)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作品特色:多表现“凡人小事”之美,平淡质朴,娓娓道来。教师明确:着重解释“凡人小事”的特点。三 、听课文,整体感知.(播放课件:本篇文章的朗读以及动画.)1:要求:请同学们把握文意,说说你同意以下那种观点?并说明理由。(1)、(播放课件:有人说:“这是一篇写端午风俗的文章;有人说:“这是一篇写鸭蛋的文章;还有人说:“这是一篇写 的文章。)教师明确
4、:文章开头写了端午的风俗,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可能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放黄烟子”;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吃十二红”。所以可以说这是一篇写端午风俗的文章。接着,文章写了高邮鸭蛋的有名,写了当地“挂鸭蛋絡子”的习俗,以及孩子把弄鸭蛋和囊萤映雪的故事。而这一切都和鸭蛋有关,所以也可以说这也是一篇写鸭蛋的文章。(2)、为什么作者会由端午的风俗写到高邮的鸭蛋呢?教师明确:文章写到端午的风俗中有“吃十二红”,鸭蛋就是其中的一种。而高邮的鸭蛋又是最为出名的。所以,由端午的风俗写到高邮的鸭蛋就水到渠成了。(3)、想想咱们曾经学过的背影,我的第一本书
5、,你能再补充说说这还是一篇写什么内容的文章?教师明确:这还是一篇表达作者对故乡热爱与怀恋的文章。四:(播放课件:1:读文章,请找出能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热爱的句子?)(学生讨论查找,在教师指导下朗读并分析)(1)、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2)、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3)、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教师明确: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这些句子。可以看到,在一句中这“不大高兴”是最能表现出作者的爱乡之情,而二三句中的实在和什么也都有这样的效果。其实,文章中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这些句子都能让读者品出作者浓浓的家乡情。
6、下面,咱们再读文章,来品品语言的味道.2:二读文章,请同学们细细品味下面的句子。(小组合作,在教师指导下朗读并分析)(1)、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2)、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3)、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教师明确:从这三句话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用词准确的语言魅力。五:作者把端午的鸭蛋写得如此淋漓尽致,那么我们也用民俗的方式来书写民俗吧!写对联,用对联来书写各地传统节日习俗!上联:赏中秋喝马洪谷酒故土难离下联:话端午品高邮鸭蛋乡情意深横批:普天同庆六:总结课文:端午的鸭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成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闲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构思的严谨与和谐。七、作业设计: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巩留县东买里乡中学 曹 学 梅 2011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