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梅花魂教学目标1.会认“葬、腮、虬、玷”等13个生字。2.默读课文。通过课文写的外祖父的几件事,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3.读懂课文题目,了解梅花的品格。教学重点默读课文。通过课文写的外祖父的几件事,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教学难点读懂课文题目,了解梅花的品格。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读的13个生字中,“玷、秉、飕”容易读错,要提醒学生结合词语具体语境识字。2.朗读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引导学生自读感知,以读代讲。默读后思考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便更好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3.语言运用引导
2、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外祖父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迁移运用,学会仿写。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 古诗导入,初识梅花1.谈话导入,引出梅花。(1)教师导语:“梅兰竹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梅居首位。元代王冕写了一首关于梅花的诗,大家想读吗?(想)(课件出示墨梅)(2)教师示范读,学生齐读。思考:你心目中的梅花是怎样的?2.出示寒梅傲雪图,引出课文题目。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赞美梅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梅花魂)【设计意图】古诗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3、。出示寒梅傲雪图,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梅花不惧寒冷的特点。开门见山,直接引出课文题目。板块二 初读感知,理清结构 1.请同学们带着下面两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件出示阅读提示)课件出示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再和同学你对题目的理解。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课件出示葬身 腮边 玷污 郑重 秉性 凉飕飕 码头 撩乱 手绢 华侨 眷恋指名学生读,正音,再齐读。3.全班交流汇报: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4.指导学生写小标题。能不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如第2自然段可以概括为“读诗词落泪”。5.引导学生概括小标题。
4、指名学生说,相机出示课件。6.课文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外祖父喜爱梅花,深深地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7.通过情境引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1)让时光倒流,让我们一起回顾往昔,追忆外祖父往日的情怀。你瞧,那梨花木大交椅上,外祖父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用横线画出外祖父教“我”读的诗词。(2)指名学生读画线的诗句。课件出示l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l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l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3)这三句诗是写什么的诗?(写思乡的诗)每当读到这类诗词,外祖父总会泪雨纷纷,这是为什么?(外祖父非常思念家乡)8.探寻落泪缘由,感受浓浓乡
5、愁。(1)诗句里不绝的乡思、无边的愁绪,勾起外祖父满腔的乡愁,怎能不潸然泪下呢?课文中共三次写到了外祖父的眼泪,另外两次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落泪的呢?请同学们找出来并画上波浪线。(2)指名学生读画波浪线的句子。课件出示l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椅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l 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3)外祖父三次落泪,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9.教师小结:外祖父三次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所谓叶落归根,年纪越大,情
6、感越浓,从眼泪中我们感受到,不能回国已成为外祖父心中刻骨铭心的痛。于是,外祖父在异国他乡将浓浓的思乡情寄托在梅花上,爱梅花超过了一切,我们从哪件事上可以看出外祖父分外喜爱梅花呢?(1)在文中找到外祖父分外喜爱梅花的句子或段落。(课件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2)找出描写外祖父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外祖父爱惜墨梅图,并不是墨梅图价值连城,而是在外祖父眼里,这不仅是一幅画,更是祖国的象征。每当思念祖国时,这墨梅图能慰藉外祖父的心。(3)请仿照这段话来描述你熟悉的一个人,要抓住这个人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来说。(学生自由进行语言训练)(4)指名学生上台口头描述自己熟悉的
7、一个人。(5)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写人的文章中,可以加入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课文中词语的识记及理解的程度。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提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对文本的归纳能力。本环节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在循序渐进的启发式教学引导下,使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外祖父的思乡、爱国之情,从而自然顺畅地过渡到外祖父教育“我”要有梅花品格的这一重点段落的阅读。板块三 质疑课文题目,感悟爱国之心1.回归课文题目,引导质疑。师:看到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生:魂是什么意思?梅花有魂吗?梅花的魂是什么呢?2.细读课文,释疑“梅花魂”。(1)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这很好
8、,但是真正会学习的人不仅能提出问题,还会自己解决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的关键点就在于题目中的一个字“魂”,那么“梅花魂”到底是指什么呢?浏览课文,找到课文中能解释“梅花魂”的句子。(课件出示课文第13自然段)(2)师引导:原来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秉性,梅花的秉性是什么?(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3)教师小结:此刻让我想到了古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原来,外祖父喜欢梅花,就是喜欢梅花的秉性,梅花的魂。大家现在知道梅花的魂是什么了吗?(梅花不怕寒冷、不怕风欺雪压的精神)3.由物及人,领悟精神。(1)难道梅花魂仅仅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吗?多媒体课件播
9、放歌曲红梅赞。(2)教师介绍:这首歌是电影江姐的主题曲,影片中江姐为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毫不动摇,大义凛然,最后含笑走上刑场,倒在一片梅花灿烂的地方。歌曲唱的是梅花,实是赞美江姐。在你的记忆中像江姐这样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还有谁呢?(方志敏、王二小、董存瑞、邱少云 )4.品读重点段落。(1)那些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就像这昂首怒放的梅花一样,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13自然段。(2)梅花魂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板书:民族魂)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到底是什么?(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
10、,不肯低头折节)5.感悟表达。这篇课文借梅花赞美了具有梅花精神的人,这是什么表达方法?(借物喻人)第13自然段解释了题目的意思,在习作中这叫什么手法?(点明主题)6.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外祖父不但赞美梅花,他更希望莺儿做一个有梅花品格的人。文中是怎么写的?(指名读“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7.教师小结:其实,这句话不仅仅是外祖父对莺儿说的,更是他老人家自己的心灵独白。他漂泊海外,作为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板书:爱国心)【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绕开旁枝,直奔重点段落,对外祖父的话展开研读,这样使
11、整节课的教学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整个过程紧扣一个“魂”字,引导学生通过对“魂”的解读展开个性化阅读,感悟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和点明主题的手法。板块四 拓展延伸,情感升华1.师生配乐齐唱我的中国心。2.教师总结:学了这篇课文,老师希望你们也做一个有梅花精神的人,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都要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设计意图】在扣人心弦的背景音乐和我的中国心的歌声中,对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情感熏陶,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吟咏梅花,诗化入题。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所以我有意识
12、地选取了王冕的墨梅,这首诗赞扬了墨梅的高风亮节。边看墨梅图边朗诵古诗,学生一下子被梅花的俏丽所吸引。2.个性阅读,诗化语言。文中“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等句子都是需要让学生带着感受来读的,也只有这种低缓、深情的句子才能让学生在诗意的朗读中感受到外祖父的一颗赤子之心。资料袋3.歌曲拓展,感受爱国情。随着我的中国心这首动情的音乐,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牵挂、眷恋之情。我想,此时此刻,牵挂着祖国、爱着祖国的已经不仅仅是文章中的老人了。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
13、册期末考试卷(加答案)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 读拼音,写词语。y wn hu p qi yn lng gn qng cu ch ln wi kng b li 二、 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读音,画“”。语调(tio dio) 别出心裁(ci zi) 帐篷(png pn) 暴露无遗(y wi) 参差(ch c) 斩钉截铁(ji ji)三、 比一比,再组词。诗(_) 膜(_) 沙(_) 何(_) 青(_) 持(_) 漠(_) 炒(_) 河(_) 请(_) 四、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_)(_)心肠(_)(_)功劳 (_)(_)狂澜无(_)无束
14、 (_)天(_)地 迫不(_)待欢呼(_)跃 惊(_)骇(_) (_)(_)称赞五、 选词填空。宽敞 宽阔 宽广1看见了(_)的密西西比河在那儿滚滚地流着。2首都机场候机大厅好像水晶宫,灯火辉煌,(_)明亮。3友情是大海,多一滴它未必(_),少一滴它同样浩瀚。六、 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_2新中国成立了,全国人民怎么不激动万分呢?(改为陈述句)_3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她哭泣着说:“_。”(此时此刻,她会对丈夫和儿子说些什么呢?)4历史伟人之所以让后人铭记的原因,在于其思想和人格的不朽,而不是无证可考的坊间情事。(修改病句)_
15、七、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北京的春节作者是_,原名_,字_,满洲人,被授予_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剧本_等。2.北京的春节是描述北京风俗民情的_(体裁),描述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_,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_,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_之情。八、 阅读理解。群众也在淋雨1965年夏季的一天,三千多名手持鲜花的群众聚集在上海机场,他们是来欢送一位外国元首的。这时,周总理陪同外宾健步走来,人群中立即响起了一片欢呼声。总理不时抬起那负过伤的右臂,向欢呼的人群招手致意。那慈祥的目光,那亲切的微笑,那文明的举止,使人难以忘怀。突然,乌云蔽日,雷声隆隆,刚刚还是晴朗的天空霎时变了脸
16、。客人刚刚登机,大雨就倾盆而下,人群出现了小小的骚动。“看,我们的总理!”突然,有人喊了起来。显然是由于激动,声音有些发颤(chn zhn)。人们不由得把目光投向周总理。只见他还是彬彬有礼地站在原地,向飞机上的外宾招手致意。群众看见了,也很有礼貌地站在原地。工作人员怕把总理淋病了,为总理撑起了雨伞。周总理轻轻地摆摆手,谢绝了。又一位工作人员再次上前为总理撑起了雨伞,并恳求道:“总理,您就挡挡雨吧!”周总理转过头:“你看,群众也在淋雨,我怎么不能呢?”外宾的专机起飞后,周总理浑身都湿透了,雨水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淌。工作人员又心疼,又着(zhu zho)急,忙递上一条毛巾:“总理,您擦把脸吧!”周
17、总理接过毛巾,却没有忙着擦脸上的雨水,而是对工作人员说:“赶紧告诉有关同志,动员机场和附近单位的食堂烧些姜汤,给挨雨淋的群众驱驱寒,暖暖身子。”1在括号里正确的读音上面打“”。2照样子,写词语。雷声隆隆:_ _彬彬有礼:_ _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_4第2自然段写雨中送行的场面,既关注了送行的群体,又关注了送行的个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5“群众也在淋雨”是谁说的话?用这句话作为文章题目,有什么作用?_九、 习作。请你以“_给我带来快乐”为题,写一篇短文。提示:“给我带来快乐”可以是“读书、奋斗、旅游、舞蹈、音乐”等等。事件叙述要完整,层次要清楚,按照一定
18、的写作顺序来组织材料。(350字左右)_参考答案1、疑问 花圃 蚯蚓 灵感 清脆 齿轮 唯恐 玻璃2、dio ci png y c ji3、诗人 薄膜 沙土 何尝 青山 主持 沙漠 炒饭 河水 请客4、铁 石 汗 马 力 挽 拘 顶 立 及 雀 涛 浪 拍 手5、宽阔 宽敞 宽广6、1.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他那儿报名。 2.新中国成立了,全国人民激动万分。 3.老伴啊,乡亲们和我来看你了他们都很好,你放心吧!儿子,不要怨你爹,他是党员啊!必须给乡亲们做出榜样,你一定会理解你爹的,是不是? 4.历史伟人之所以让后人铭记,在于其思想和人格的不朽,而不是无证可考的坊间情事。7、1.老舍 舒庆春
19、 舍予 人民艺术家 骆驼样子 四世同堂 龙须沟 茶馆 2.散文 隆重和热闹 温馨和祥和 喜爱8、1chn zho2风尘仆仆 小心翼翼 井井有条 津津有味 3强调“负过伤”,说明周总理右手不便,而他不时抬起的恰恰是他“负过伤的右臂”,表现了周总理对人民群众的礼遇与尊重。4第2自然段既写了送行的群众,又写了送行群众的个人,尤其写了周总理。不仅说明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更说明了周总理以其迷人的人格魅力和举动,影响着周围的群众。5“群众也在淋雨”是周恩来总理说的话。用他的话作为文章题目,表现了周总理时刻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和执爱人民的优秀品质。9、示例:书给我带来快乐我喜欢书淡淡的清香,喜欢书洋洋洒洒的文字
20、,喜欢书教我的做人道理。我把心寄于芬芳的书香中,陶冶、熏陶,书伴我成长,书让我快乐经过一天的学习,我拖着疲累的身子,上床准备睡觉。看着外面的点点繁星,月亮如水一般的清明,我疲累得无法入睡,满脑子都是题目。这时我拿起冰心的繁星,看着里面的:“星星只能白了青年人的发,不能白了青年人的心。”又再看着外面的繁星,心中感到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一点点的思绪随着字里行间飘洒出去了。不断地看下去,身子不再觉得疲累,有充实、愉悦的满足感。书能洗涤我们的心灵,扫走烦恼,书给我带来快乐。许多人都认为雨天是苦闷的一天,我却一直认为雨天是看书的最好时期。听着窗外清脆的雨声,看着书中令人激昂的故事情节,即使是苦闷的雨天,有了书和雨声,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快乐起来。你看,阅读草房子,感受着草房子里的画面美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