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翠屏区凉姜中心学校2011——2012学年度(下)学教案
三年级 语文学科 第三单元 学生姓名: 班级: 班
课题:9寓言两则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两课时
编制人:刘 昕 审核人:刘 昕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学习难点: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学习流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字注音。
窟( ) 窿( ) 叼( ) 圈( ) 劝( )
3、 认读下列词语。
寓言 亡羊补牢 羊圈 窟窿 叼走 街坊 后悔 劝告
3、亡羊补牢中“亡”在文中指的是( ),“牢”在文中指的是( )。
课中展示:
自测题展示
亮点探究
1、默读课文,思考:养羊人丢了( )次羊?
第一次丢羊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丢羊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后悔”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讨论:养羊人现在修羊圈晚不晚?为什么?
4、全班交流:在丢羊、修羊圈这些事中,养羊人做错了什么?又做对了什么?
做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对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当堂检测: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1、“羊圈”的“圈”是个多音字,在此处读音为________。它还有一个读音是_________,组词是____________。
2、他后悔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的行动是__________________,他的行动带来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寓言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我还能写出像这样的词:
结结实实: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课后拓展:
1、看拼音写词语。
Wáng yang bǔ láo kū long diāo zǒu
( ) ( ) ( )
jiē fǎng quàn gào
( ) ( )
2、比一比,组成词语。
寓( ) 叼( ) 悔( ) 狼( )
遇( ) 叨( ) 海( ) 狠( )
3、照样子写话。
放羊人的羊圈破了,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写出下列字的读音。
辕( ) 辙( ) 缠( ) 硬( )
2、 认读下列词语。
南辕北辙 把式 盘缠 硬要
3、自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中展示:
自测题展示
亮点探究
1、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朋友提醒了他( )次。
(1)、从第一次提醒中,你知道了什么?那个人是怎么回答的?
同桌交流:马跑得快就能快点到达楚国吗?不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个人的朋友第二次提醒他说了什么?那个人又是怎么回答的?
“ 好把式”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交流:车夫是好把式,就能到达楚国吗?不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个朋友接着又是怎样提醒他的?他是怎样回答的?
盘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班交流:盘缠带的多就能到楚国了吗?不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朋友几次提醒那个人,他都没有听,结果怎样呢?
"硬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文中哪些地方说明了这个词?
3、如果你看到那个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当堂检测:
《南辕北辙》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人要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___________,朋友提醒他,他说了三个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对那个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外拓展:
1、看拼音写词语
Nán yuán běi zhé pán chán bǎ shì yìng yào
( ) ( ) ( ) ( )
2、先解释字的意思,再解释词语的意思。
辕:______________。
辙:______________。
南辕北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句子改为陈述句。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硬要”造句。
硬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1、 “劝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句话中,如果把“再也”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用“再也”说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
从前,有一个财主,十分贪财。有一天,他遇见一个道士,道士拿一根草送给他,说:这是隐身草,手里拿着这根草,别人就看不见你。”
第二天,财主举着草到集市上,走进一家店铺,拿起店主的箱子就走。店主追上来抓住他就打。而那可怜的财主举着草,边躲边叫:“任你怎么打,就是看不见我!”
1、 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
2、 读了短文,你想对那个财主说点什么吗?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翠屏区凉姜中心学校2011——2012学年度(下)学教案
三年级 语文学科 第三单元 学生姓名: 班级: 班
课题:10惊弓之鸟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两课时
编制人:刘 昕 审核人:刘 昕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学习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意。
学习难点:
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学习流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字注音。
魏( ) 弦( ) 悲( ) 惨( ) 愈( ) 嘣( )
2、学生认读词语。
惊弓之鸟 魏国 射箭 打猎 大雁 拉弦 大吃一惊 本事 悲惨 愈合 孤单失群 裂开
3、联系课文说一说:“惊弓之鸟”四个字各是什么意思。
课中展示:
自测题展示
亮点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2、学生默读课文后讨论课文叙述的顺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讲更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讲更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第7—9自然段)讲更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学习第一部分
(1)、齐读第1—4自然段,故事开头交代了什么?
(2)、更羸打猎时看到了( ),听到了( ),文中是怎么描述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
(3)、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了什么?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4)、指导朗读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上拼音。
( )( )( ) ( ) ( ) ( ) ( )
更 羸 魏 国 射 箭 打 猎 大 雁 拉 弦
( ) ( )( )( ) ( ) ( )( )
“嘣”的一声 大吃一惊 悲 惨 愈 合 作 痛 拼 命
2、我会选。
(1)、“惊弓之鸟”中“惊”的意思是( )
A惊奇 B害怕 C惊动
(2)、“能手”中“能”的意思是( )
A手段 B亲手 C擅长某种技能的人
课后拓展:
1.拼一拼,写一写。
lā ɡōnɡ shè jiàn dà yàn bēi cǎn
( ) ( ) ( ) ( )
yù hé wèi ɡuó ɡū dān pīn mìnɡ
( ) ( ) ( ) ( )
2.比一比,组成词语。
惨( ) 愈( ) 拼( )
渗( ) 愉( ) 瓶( )
魏( ) 箭( ) 裂( )
巍( ) 煎( ) 列( )
3、快乐连一连。
形容非常吃惊的样子。 能手
在某方面有才干的人。 大吃一惊
离开了群体,单身无依靠。 惊弓之鸟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动静就特别害怕。 孤单失群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听写词语。
3、齐读第1—4自然段,指名学生说段意。
课中展示:
自测题展示
亮点探究
1、指名读第5—6自然段
(1)思考: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
(2)、更羸是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后怎样?
(3)、魏王看到这一切表现得怎样?在书中画出表示魏王吃惊程度的词。
2、指名朗读第7—9自然段
(1)、思考:更羸是怎样解释不用箭射下大雁这件事的?
(2)、为什么那只大雁只听到弦响就掉了下来?
(3)、更羸是怎么知道那只大雁受过箭伤、孤单失群?
3、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从这个成语中得到什么启发?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当堂检测:
更羸发现那只大雁飞得慢,就猜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见它叫声凄惨,就想到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雁一听到弦响就掉了下来,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拓展:
1、先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 )( )之鸟 ( )羊( )牢 ( )耳( )铃
( )辕( )辙 ( )久( )长 争( )恐( )
( )上( )下 ( )颜( )色 ( )长( )短
2、读一读,照样子填空。
大雁
一
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
就
拼命往高处飞。
妈妈
有空,
3、按要求完成句子。
(1)、大雁飞来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不用箭,拉一下弓,这只大雁能掉下来。(用上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内 阅 读
“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1、“它”指的是 。
2、因为它 ,所以飞得慢;因为它 , 所以叫得悲惨;因为它听到弦响,心里害怕,所以就 ;因为它使劲往高处飞,伤口又裂开了,所以 。
3、从更羸说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
课 外 阅 读
纪昌学射
甘蝇是古时候一名射箭能手。只要他弓一拉开,野兽就翻到在地,飞鸟就会掉下来。他有个徒弟叫飞卫,跟他学习射箭,本领却超过了他。
有个名叫纪昌的人,又跟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应该先学会不眨眼,然后才谈得上射箭。”
纪昌回到家里,仰面躺在妻子的织布机底下,眼睛紧紧地盯着脚踏板。这样苦练了两年以后,即使用锥子刺到他的眼眶,他的眼睛也不眨一眨。纪昌把学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怎么行啊?还必须锻炼眼力才行。练到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得很大,把不明显的东西看得很清楚再来见我。”
纪昌回到家里,就用一根牦牛尾的毛栓了一只虱子,吊在窗户上。每天朝着南面,目不转睛地望着。不到十天功夫,便把虱子看得渐渐大了。三年以后,再看那虱子竟大得好像车轮一般。一箭就穿过了虱子的中心,而那根牛尾毛却没有断。他把这件事告诉飞卫,飞卫听了,高兴得跳了起来,拍着纪昌的肩说:“你已经把射箭的技巧学到手了。”
2、 第1自然段有______句话。第一句讲__________________;第2句讲__________________;第3句讲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是飞卫的师傅;飞卫是_________的师傅。
4、 把“这怎么行啊?”换个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在短文的夸张句下面画“——”。
6、 纪昌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先让他做什么?又让他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翠屏区凉姜中心学校2011——2012学年度(下)学教案
三年级 语文学科 第三单元 学生姓名: 班级: 班
课题: 11画杨桃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两课时
编制人: 刘 昕 审核人:刘 昕 使用时间: 2012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前排、靠边、准确、审视、讲台、神情、严肃、半晌、轮流、和颜悦色、熟悉、角度、相似、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
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学习流程:
课前预习:
1、我会读。
叮嘱 审视 严肃 半晌 和颜悦色 教诲
熟悉 靠边 一幅画 靠边 想当然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仔细地看。 ( )
(2)、凭主观推断,认为事情大概是这样或应该是这样。 ( )
(3)、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 )
(4)、半天或好大一阵子功夫。 ( )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课中展示:
自测题展示
亮点探究
1、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1)、“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
(2)、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得怎样?态度是怎样的?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3)、老师说的那段话是什么意思?她和父亲说过哪些相似的话?这些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情绪变化。
3、练习背诵老师说的那段话。
说说本堂课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当堂检测:
1、请找出文中和下面这句话前后呼应的句子。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的第一句话是________说的。第二句话是________说的。他们说的意思都是相同的,告诉了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的句子并填空,体会标点符号的神奇作用。
5、 “好——笑”中的“——”表示声音的拖长,表现了这几个同学________的神态。
6、 “不……像。”“像……五……五角星。”这里的三个“……”刻画了“有的同学”知道自己错了后________的神态。
课后拓展:
1、读一读,写一写。
dīng zhǔ shěn shì duān zhèng yán sù
( ) ( ) ( ) ( )
Shǎng wǔ hé yán yuè sè jiào huì shú xī
( ) ( ) ( ) ( )
2、辨一辨,填空。
册 侧 测
( )面 ( )量 练习( )
幅 福 富
幸( ) 一( )画 ( )有
做 作 坐 座
( )业 ( )位 ( )文 合( )( )工
3、选择正确的词语。
严肃 严格
1. 彭老师一向对我们( )要求。
2.小强做错了事,妈妈( )地批评了他。
教育 教诲
3.山村的孩子渴望受到良好的( )。
4.虽然我离开母校多年了,可是老师们的( ),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熟练 熟悉
5.妈妈是我最( )的人。
6.姐姐在电脑上打字很( )。
课内阅读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1、 用“和颜悦色”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的话讲了三层意思,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老师的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小河与大海
秋天,河水上涨,河面变得宽阔了。小河觉得天底下只有自己最大了。他得意洋洋地流向大海,想和大海比一比谁大。
小河这样一边得意地想着,一边走着,别提多高兴了。一路上,他仰着头,挺着胸,兴奋地翻着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到了大海,只见一片汪洋,往远处看,天连着海,海连着天,小河用尽全身力气,抬起脚跟,怎么也看不到对岸。他懊丧地自言自语说:“我以为自己很大,原来海比我大得多。”
大海听了,笑着说:“不错,我是比你大得多,可是如果没有无数江河流到我这里,我也不会有这么大呀。”
小河听了,更佩服大海了。
1、“懊丧”的“懊”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字母____,再查音节______。
2、用“—”在文中划出过渡句。
3、概括第一自然段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最后写“小河听了,更加佩服大海”了。请你想一想小河佩服大海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翠屏区凉姜中心学校2011——2012学年度(下)学教案
三年级 语文学科 第三单元 学生姓名: 班级: 班
课题:12想别人没想到的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两课时
编制人: 刘 昕 审核人:刘 昕 使用时间: 2012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学习难点:
领会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学习流程:
课前预习: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
召(zhào)集 骆(luò) 驼(tuo) 连绵(mián)
起伏(fú) 若(ruò)隐若现 恰(qià)好
2、写出与意思相对的词语。
一下子明白过来。 ( )
好像消失,又好像出现,形容似有似无,不真切。( )
通知人们聚集起来。 ( )
接连不断,一起一落。 ( )
有多又密(多指小的东西) ( )
3、 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故事的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中展示:
自测题展示
亮点探究
1、 大徒弟画的什么?要读出多应强调哪些字词?
2、 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些字词看出多?猜想:二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7、 三徒弟是怎样画的?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画中那只若隐若现的骆驼有什么作用?
4、小组讨论、交流: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更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点头称赞?你还有什么好办法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当堂检测:
《想别人没想到的》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徒弟画的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小徒弟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画师认为____________画的最多。通过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作业设计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召集(zhāo zhào) 起伏(fú fǔ) 骆驼(tuó tuo)
恰好(qià shí) 连绵不断(mián nián) 若隐若现(nùo rùo )
3、 选词填空。
竟然 果然
(1)、二徒弟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结果他画的( )比大徒弟多。
(2)、小徒弟只画了两只骆驼,( )得到画师的称赞。
满意 得意
(3)、大徒弟画完以后,很( ),他以为自己画得最多。
(4)、画师看了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没有露出( )的神情。
3、句式变换。
(1)、画师看了他俩的话,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画师说:“你们看这幅画,画上_______只有两只骆驼,_______他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二、 在“______ ”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若隐若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你同意画师的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蚂蚁的趣闻
蚂蚁经常到离巢很远的地方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liǎo le),
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bēn bèn )向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或者把食物分成小块,各自衔一块带回去,或是同心协力把食物运回巢去.
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的那对触(chǔ chù)角,它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传递信号。如果食物又大又合胃口,触角就摆动得(de dé děi)特别猛烈。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的景物辨别方向。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面留下一种气味,回来的时候就根据这种气味确定路线。
1、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 经常 ( ) 特别 ( )
反义词: 经常 ( ) 特别 ( )
3、 第三自然段是围绕第( )句来写的。
4、短文分别从( )、( )和( )三方面介绍了蚂蚁的趣闻。
翠屏区凉姜中心学校2011——2012学年度(下)学教案
三年级 语文学科 第三单元 学生姓名: 班级: 班
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