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设计
江苏省句容市崇明小学 高月娥
[课题]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轮椅上的霍金》
[教材简解]:
本课讲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为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人肺腑。全文共12个自然段,分成三个部分来叙述,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叙述具体。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讲撰写《时间简史》的霍金被称为“宇宙之王”。第二部分3-7自然段具体叙述瘫痪40年的霍金在受到病魔的残酷折磨下依然顽强地进行科学探索的事迹。第三部分8-12自然段,讲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众。就一篇课文而言,存在的意义在哪里?我想一方面是它的文化意义,或者说主旨意义,一方面是它的文本意义。教材解读的过程中,我在反复阅读思考中扣问自己:这篇课文最大的语言特色是什么?最区别于其他课文的特色是什么?在教材的结构方面与别的文章最大的不同的是什么?从作者的角度思考:他是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谋篇布局的呢?逐渐深入地阅读,逐渐深入地思考。“自强不起”“不屈不挠”“生活强者”,应该是本文的文化意义所在,作者在为读者介绍霍金的同时,呼唤人们以霍金为榜样。然而,这样的定位正确却不够准确,有泛化之嫌。因为霍金不同于司马迁、谭迁、桑兰,他有共性的基础上特有的个性色彩,这是最需要关注的。为了写出霍金是具有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和生活强者,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对比”和“排比”的巧妙运用,是“过渡段”的巧妙运用。长长的课文在反复阅读之后,被薄薄地读成了几个词——留住了文本最精髓的东西。在这样的基础上,“教什么”逐渐明晰,课文的设计主线似乎也随之出现了。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从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两个造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了解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生活强者,教育学生学习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
[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了解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生活强者,教育学生学习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
[设计理念]:
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文本的信息,更是为了在解读文本中学会解读,在欣赏作品中学会欣赏,在感悟情感中学会感悟,在揣摩语言中学会揣摩。解读文本只是阅读的基础行为,学会阅读、获得综合的发展才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教学中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
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给足孩子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地对话,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创设一个平台,让老师、学生、作者、文本进行平等的语言交互、思想交互、情感交互。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敞开心扉,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从而走近历史,走进海伦,努力追求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质的双赢。
[设计思路]:
长文需短教。文章长了,不可能在一课中教学完所有的内容。确定执教本文后,我提醒自己:长文短教,切莫窄化了课文。我提醒自己:要立足于课文的整体结构,要关注课文的整体内容和言语特色。我更提醒自己:教学设计必须做到有选择,有重点,有层次地选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
学有收获,在听说读写上得到实实在在的训练,在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上得到实实在在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 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六年级了,那你幼儿园时的同学如果出现在你面前,你还能认出他吗?
2. 但是有一个人,我们虽然没有真正和他见过面,我相信只要看到他的照片,咱们班同学100%的会认出他。而且,三年后,三十年后依然可以清晰地叫出他的名字。他——是谁呢?课件出示霍金的图片。
3.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0 轮椅上的霍金 齐读课题。
二、词语唤醒,检查预习
1. 看到他,你的脑海里会自然地冒出哪些词语?学生回答。
2. 是的,看到他,这些词语自然地就会印入我们的脑海。
课件出示: 物理天才 宇宙之王 科学巨人 顶礼膜拜
长期禁锢 完全瘫痪 彻底变形 不无悲悯
生活强者 身残志坚 不屈不挠 深深敬仰
3.(指名读第一组)“顶礼膜拜”是本课中的一个新词?是什么意思?
4.(指名读第二组)“禁锢”和“长期禁锢”有什么不同?用这样的方法,说一说后面词语的意思。
理解了词语,感情色彩就能读出来了。再读一遍。
5. 这样特殊的身体,这样非凡的成就,我们自然感受到了霍金身上闪烁的精神品质。让我们一齐读一读第三组词语。
【霍金鲜明的外貌特点是让人看一眼就无法忘记的。“看到霍金的照片你会想到哪些词语?”外表的,品质的,称号的等等,在学生的头脑中被迅速唤醒。这些散落的记忆在老师的梳理下,构成了有意义的词串,词串架构了课文的脉络。因此,复习词语的过程既巩固了基础,又使得学生整体回顾了课文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感受命运的残酷
1.霍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人称“宇宙之王”。但他又是一个不幸的人!正当他21岁风华正茂的时候,他患上了卢伽雷氏症。这是一种怎样可怕的疾病啊!命运对他又是何等残酷!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读课文第三小节,从语言文字中去感受!
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命运的残酷?
(1)“21岁的时候就患上了卢伽雷氏症,不久就完全瘫痪,长期禁锢在轮椅上。”
“不久就完全瘫痪”“长期” “彻底剥夺说话的功能”中“彻底”一词。
“身体彻底变形”中“彻底”一词,说说身体各个部位的变形,重点指导读好这段文字(出示图片),再读 。
(2)更加残酷的是他在最好的年龄遭到了命运的打击,生病时的霍金还是剑桥大学的研究生,如果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你会想到哪个词?(风华正茂、才华横溢、年轻有为)现在的他是什么样子的?
(3)出示“头只能朝右边倾斜……龇牙咧嘴的样子。”
①指读。
②读完这段文字,你想说什么?
③出示霍金照片:这就是轮椅上的霍金,因为身患卢伽雷氏症,导致全身只有三根手指会动,这已经成了他的标志性形象。命运对他真是太残酷了。
再读这段文字,记住霍金的形象。
3.是啊!命运对霍金真是太残酷了!命运让霍金双腿瘫痪、剥夺了他的说话功能、让他身体彻底变形,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出示:绿草如茵的球场,运动员活动的场景;人们登山郊游的情景;校园里孩子们琅琅的书声;音乐厅里的大合唱……)
接着出示两组句式,学生练习说话。
句式一:命运让霍金双腿瘫痪,他不能________,不能_________……
句式二:命运让霍金失去说话的功能,他不能__________,不能_________……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点点滴滴我们都能感受到这种不幸。让我们捧起书本读读课文第三节。
4.朗读课文第三节
面对霍金这样的外貌、这样的经历,你想说什么?(废人、丑陋、活着很艰难)
5.了解他的经历、看到他的外貌,他有魅力吗?作者这样写不是更加消减他的魅力吗?为什么要把这一节写得这么具体?(板书:衬托)
【学生的目光一般关注在课文的表面上,不能深入到字词当中,常常导致思维的肤浅,这是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提高的路径在哪里呢?就在每天朴素的课堂上,就是师生的对话交流之中。当学生对句子大谈整体感受的时候,教师要在尊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句中的关键词语,并引发思考:从关键词语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些词语?等等。在这样的对话中,学生的思维被进一步激活。学生抓住了“只能”等词语,感受到了霍金的传奇色彩——得意;品味到了对比形成震撼的表达方式的巧妙——得言;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领会了读书的方法——得法。】
四、学习课文4-8自然段,感受成就之伟大
1.霍金身患绝症时,医生曾诊断他只能活两年,面对残酷的命运,如果霍金软弱一下,说,算了吧,反正一共只有两年了!那么,就有可能痛苦的活着,平庸的消失。但是,霍金却对命运说:“反正就是一死,你的能耐再大,也不过如此。随你的便吧!”结果,两年过去了,许多个两年过去了,轮椅上的霍金不仅艰难而又顽强地活了下来,还被人们称为了什么?(请同学们迅速浏览全文)
2.交流,板书:宇宙之王 科学巨人 物理天才
3.将这些称号与这样一个不能走、不能动、不能说话、全身仅有三个手指可以活动的残缺之躯联系在一起,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
4.那么,霍金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自读4-6自然段,来解开心中的疑惑吧!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可以用笔勾勾划划,圈圈点点,俗话说:不懂笔墨不读书嘛。读完以后,与你的同桌讨论交流一下。
(学生读书,讨论交流。巡视)
5. 交流:
(1)“虽然他的身体一点儿也没有离开过……神秘莫测的黑洞。”
①出示,指读。
②句中的三个“飞出了”让你想到了什么?“飞出了、飞出了、飞出了、飞到了、飞向了”这些词写出了霍金虽然身体不能动,但他的思维却非常活跃,在飞扬,在宇宙中翱翔,
③指导读好读好排比句,一句比一句高昂、响亮。
④他的思维越飞越远,引读“飞到了——飞向了——”,飞到了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地方。这和“他的身体一点儿也没有离开过轮椅”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呀!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⑤指读、齐读。
(2)他的思维在科学王国中自由的驰骋,读:“他在大脑中想象着,论证着-------宇宙模型。” (感受他的想法在当时都是非常领先的)
(3)“最年轻的英国皇家会员------教授。” (感受他取得的伟大成就)
6.出示材料,比较阅读。
(1)出示配读材料:"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与课文朗读比较。
(2)交流感受。
同样是介绍霍金的科学研究及其业绩,课文以丰富的想象,“再现”了霍金进行科学探索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
过渡:其实,病魔阻止不了的不只是他的思维,更阻止不了的是霍金对科学的热爱,对科学的孜孜不倦的探索与研究。课文还写了一件具体的事例呢!
7. 指读第五自然段到第七自然段,哪儿让你感受到这一点?
交流:
(1)“顶礼膜拜”(双手合掌,高举过顶,然后跪下,用头顶住受礼人的脚,指的是佛教徒对佛最虔诚的礼仪,这里写出了人们对霍金的无限崇拜。)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呀,可霍金却宁愿一个人静静的思考宇宙的命运,还撒了一个善意的谎。
(2)“好几个小时”对常人都不容易做到,更何况是一个身患绝症的病人呢?
(3)“立即给一个咧嘴笑容”这是一个细节描写。看出霍金对学生能提出不同意见表示赞许,可见他是多么谦虚。(板书:不断探索)
(4)小结:瞧,作者用了一个典型的事例,就使我们对霍金有了如此深切的感受,我们以后写文章时,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那就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这个感人的事例,再一次感受霍金对科学的不断探索的精神。
8. 但霍金的魅力还不止于此。
出示: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在于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朗读这句话,霍金的魅力到底表现在哪里?书上的句子很长,你把关键的信息抽出来就可以了。(物理天才、生活强者)
9. 思考这一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节)(板书:过渡节)
【对比和排比是作者表现霍金具有传奇色彩的最主要的表达手段。本段教学中,老师着力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意文兼得,是语文学习最理想的诉求。但是如何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呢?此处的教学,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了对比和排比手法的运用。通过词语间的联系,突出了对比写法带来的震撼;通过换词,理解用词的准确和表达的效果;通过换序,让学生推敲出排比句如射线般的放射性特点;通过想象,将排比句的内涵展现,突出了霍金的研究过程和生活状态。这里再一次将“得意”“得言”“得法”巧妙地融合。】
五、学习课文9-12自然段,领略精神非凡
又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霍金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学生默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画一画,并写下自己的批注。
1. 学生自读。
2. 读完后组内交流。
3. 组内推荐一名组员汇报。
4. 我们来看看记者的提问,出示:“霍金先生,病魔已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您失去太多了吗?”
(1)指读。
(2)“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什么意思?
(3)在女记者、一般的人眼里,他们认为霍金失去了什么?(健康的身体、正常的生活、读书、写字的能力、生活的乐趣等等)
(4)想到这些,我们心中不由得对霍金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女记者也同样如此,所以她问话时的语气是——不无怜悯。理解“不无怜悯”,“不无悲悯”双重否定词。加强悲悯的程度,其实就是非常悲悯
(5)让我们带着非常悲悯的语气来读一读。
(6)女记者的这个问题别人是不是也想问,那为什么不问呢? 我们来猜测一下,被问到的如果是一个身体残疾的人,因为心态不同,可能会有什么反应?(愤怒抱怨 、自卑自怜、无奈接受 \乐观自信 )
5.但是面对女记者如此唐突而又尖锐的问题,霍金是怎样表现的?
(1)出示:“霍金的脸上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
霍金回答时充满“恬静的微笑”中,你感受到什么(很平静,无所谓,自豪,坦然,平和)
(2)同学们,霍金不能说话,但是我们同学能说,让我们饱含激情的读读霍金那震撼人心的话语。齐读。出示课件,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从霍金的回答中你能听懂什么?(霍金觉得自己还拥有很多)霍金还会觉得自己拥有什么呢?这让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霍金?
(3)同学们感受得都很深刻,在我们平常人看来的巨大不幸,霍金却怀着一颗乐观感恩的心去看待自己的命运和生活,怎能不让人折服呢?
(4)同学们,霍金的话让我们心灵震颤。命运带他如此不幸,他却在这不幸中他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他不愧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让我们再次齐读。
6. 同学们,霍金的精神与人格让我们深深地感动了,感动他的不断求索,感动他的辉煌成就,感动他的勇敢顽强,感动他的乐观感恩,我们真的想称赞一声,他真不愧是一个非凡的科学家。齐读最后一小节。同学们,如果你是台下的一位听众,你又会对轮椅上的霍金表达怎样的敬意呢?
7.为什么题目不用“非凡的霍金”,而要用“轮椅上的霍金”呢?
8.同学们,今后,当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遇到挫折、遇到不幸时,记住这样一位生活强者,他就是——(指板书)。学习他,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奇迹。
【平易的文字包含着真情。语言太平实,往往难以感染学生。教学是需要技术的。教师的真功夫在于让学生去关注言语,走进人物的内心。语文学习中情感激发不是靠外界因素的塞入,而是源自词语的感悟,是“精神主体”参与体验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能”和“有”,与“不能”和“没有”进行对比,继而读懂霍金的乐观和感恩。然后再深入地走进内心世界,通过资料的补充,丰富了理解,更有助于对霍金这段独白的深切感悟。在读中,在品中,霍金的语言学生熟记于心,霍金的形象学生了然于胸。】
六、总结课文
是啊!霍金在科学上不断求索,成为物理天才;在生活上乐观感恩,成为生活强者。正如课文最后所说,霍金真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啊! 让他的这种不断求索、乐观感恩的精神也激励着我们勇往向前吧!
七、深化认知,巧妙练笔
1.课件出示: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众。
2.同学们,如果说以前我们认为仅仅长相帅,扮相酷就是有魅力的话,那么今天,你觉得真正的魅力应该是什么? (不断求索的精神,一种品德,一种人格,一颗美丽的心灵……)
3.在咱们学校、或者咱们班你认为谁最有魅力呢?
请同学们以“______________的魅力不仅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过渡段,写一篇习作,介绍我们班或你熟悉的一个你佩服的人。
【关注文本的表达,需要在点滴上做足功夫,其实更不要忘记了对文本整体构思的关注。本文篇幅虽长,但是过渡段的运用,使得文本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而这些同样是写人的文章需要学生领悟和借鉴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最后的习作安排有效地关照了全文,学生再一次领悟文本含义的同时,领悟了文本如此表达的妙处。】
板书:
命运 宇宙之王
轮椅上的霍金 成就 非凡 科学巨人
精神 物理天才
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