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美版四册教案.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195112 上传时间:2024-12-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美版四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美版四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添画   【教学目标】 l、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 2、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和添加。 3、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教学难点】 使内容与环境尽可能统一。 【课前准备】 风景图片一张(可以使用旧挂历)、剪刀、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整理好学习用具。 二、           讲授新课 1.  组织学生欣赏图片。分小组交流,介绍、分析、欣赏图片内容。 2.  教师讲解,出示课题---添画 3.  出示图片,组织同学分析画面情境,讨论问题: (1)   以这幅画为背景添画,你认为可以添加什么内容?说一说理由。 (2)   你认为根据画面情境添画,应该注意什么? 4.  看教材第2页、第3页,分析书中作品: (1)       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2)       说一说制作方法。 5.  组织师生共同演示:在前一张展示力片中完成添画内容。             6. 提作业要求:根据你自己选的图片内容进行添画练习,注意图片情境与添画内容的统一。 三、           学生完成作业 教师辅导要点: (1)       能否巧妙利用图片。 (2)       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是否统一。 (3)       添画构图是否美观。 (4)       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 四、           展示讲评作业 组织展示、讲评作业。学生自评,组内讲评,班内讲评相结合。 五、           小结 通过本课教学你学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板书设计:               【课后评析】                   2 绘画游戏   【教学目标】 l、了解本课绘画游戏的基本方法 2、会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形象,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3、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了解线条游戏的方法与内容,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教学重点】 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教学难点】 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课前准备】 图画纸、水彩笔、黑色水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准备上课,集中注意力,整理好学习用具。 二、讲授新课 1、  画线游戏。 规则:请你在一张纸上随意画一条线,要连贯画满画面。(可以闭上眼睛画。) 2、  请你看看这幅画好看吗?说说理由。 3、  教师利用学生作业演示。利用学生画面上的图形添加具象和抽象形象。 4、  想象练习 将学生作品上下左右翻转让学生联想像什么。 5、  看书第4页、第5页 讨论: (1)欣赏米罗的作品(色彩、线条、构图)都表现了什么? (2)线的排列,哪张疏密关系处理得好?             (3)你认为画面哪一部分添加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形状巧妙? 三、学生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 (1)       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疏密关系。 (2)       利用自己画好的或与别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2、教师辅导要点: (1)       随意形的疏密关系 (2)       添加内容是否生动 (3)       调整画面的整体感觉 四、讲评展示作业 学生自评、互评结合 按照作业要求评价作业。 分析创新表现内容 五、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发言。   板书设计:               【课后评析】                 3 纸盒变家具   【教学目标】 l、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初步接触和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在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变家具的活动中,感受材料的特性,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资源共享,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以发展。 【教学重点】 打开学习的思路和创作欲望,能从纸盒的造型中展开联想,动手设计和制作家具作品。 【教学难点】 家具作品的新颖、美观,造型多样。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大小商品的包装盒、彩色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整理好学习用具。 二、           教学新课 1、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家庭中有哪些家具。 小组合作,确定家中家具的种类。 2、由各组代表说出家具名称。 讲述家具的种类。 桌:餐桌、电脑桌、茶几。 椅:折叠椅、沙发。 柜:书柜、衣柜、电视柜、床头柜。 床:单人床、双人床。 3、结合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研究家具的多种款式设计。 分析不同设计的特点,了解家具的相关结构。 4讨论小组同学带来的纸盒适合做什么家具。 集体研究,确定分工合作方案。 三、           布置作业: 提出纸盒变家具的创作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美观、新颖,有创造性。 四、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及时发现有创意的作品,交流,展示,讲评。   板书设计:   【课后评析】               4 和妈妈在一起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样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各种材料特性,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样子。 2、情感目标:体会母子亲情;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 3、能力目标:通过探索用各种媒材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欣赏、感知、探索、理解自然界及艺术作品中的动物的形、色、动态之美,引发喜爱动物之情和环保意识,探索用各种媒材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和综合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 [教具准备]:录象带、图片。 [教学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表演猜谜:你知道哪些的动物的动做?你能把它模仿出来让其他小朋友去猜一猜吗?(部分学生台前模仿某一种动物进行表演,台下学生猜迷) 2、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体、颜色、花纹等基本特征和这种动物有什么生活习性?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里?他们和妈妈在一起常会作些什么?妈妈会教给他们什么本领? 二、新授: 1、播放各种动物和妈妈在一起活动的录象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 2、浏览各类动物活动场面的视频及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赏析比较动物的颜色、外形、斑纹、动态等,认识动物之美和可爱之处,并体会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时的快乐。 3、学生分组讨论及汇报: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知道哪种动物母子的故事呢? 4、赏析艺术家表现母子亲情的美术作品,了解不同的美术表现方式和美的多样性。(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后发表:你看了这些画有什么感受,说说你和妈妈在一起的事情。) 三、作业: 1、引导赏析学生制作的动物作品的美感(从形、色、花纹、动态方面引导),探索如何巧妙的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动物的方法(用了哪些材料?)。 2、师生总结制作“动物母子”的方法: (1)根据材料来决定要制作的“动物母子”。 (2)根据想好的“动物母子”来选择制作材料。 3、围绕重难点有目的地进行讨论: (1)本组要制作一组什么动物母子? (2)用什么材料? (3)如何分工合作? (4)想为这组动物母子起个什么名编一个什么故事呢?(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4 、提出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制作一对自己喜欢的动物母子。 5、小组分工合作,开始进行制作“动物母子”的活动。 四、作业展评: 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动物母子的故事”童话剧表演。 2、思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体会母子亲情,进行亲情教育,说说如何对待你的妈妈? 4、针对各小组的学习、创作、表演情况进行小组自评互评。(评价引导:形似、色美、花纹是否生动,是否有创意?本课自己和同学的学习、表现怎样?)   板书设计:               【课后评析】         5 茂密的花 教学目的: 通过画生长茂密的花,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学习用并列的形式描绘形象。 教学重点:用并列的形式组织画面,练习用线造型。 教学难点:并列的花有疏有密,有高有矮,形态自然。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用具:教材、范画、示范用具、多媒体、水彩笔或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 二、复习、导入: 生动、形象、有趣的激发学生产生求知的极大兴趣。 欣赏课件:三幅画中的花有什么不同?一支花。一排花。一片花。提问:这花一棵挨着一棵,长得很旺盛,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谁来形容一下? 出示课题:茂密的花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记忆花的形色,用并列的形式表现高矮不同 三、新课: (突出美术特色,体现创新精神及个人风格,渗透德育,体现教法。) 1、  欣赏奇形怪状的花。 提问:他们的种类、形状、颜色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回答:种类繁多、颜色鲜艳、形态各异。 2、联想公园里的花,他们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叶茂盛、千姿百态,向着阳光盛开的花朵像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好比我们少年儿童幸福的成长。 3、欣赏动画,了解每支花是由几部分构成的?   花头、花茎、花叶 4、茂密的花朵和叶子形状多样,都有什么形状的?有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方形、三角形、梯形、任意形等等。 5、教师示范多种漂亮的花头。 6、画画的安排: 定位:画一排曲直自然、随意、高矮、疏密有别的线,充满画面。 勾线描绘具体形象:选择单色彩笔,有力流畅地在定位线上添画各种形态的花朵、花蕊、枝、叶。 装饰:上色,任意选择各种颜色平涂在花和叶上,使画面颜色丰富多彩。 描线,用点、直线、曲线、折线、圆等纹理填画在花和叶中。 教学意图茂密生长着的花。通过描绘锻炼学生用线造型及熟练地赋色的能力。增长学生的知识,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懂得珍惜自然和爱护自然。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辅导要点:因材施教、照顾全体、灵活多变。定位勾线描绘具体形象装饰 五、小结:概括出本节课知识的要点,作业讲评。展示学生作业,学生将评。公园里花开了,有红的、有黄的、有粉的,花儿好看怎么样?(我不摘)为什么?(公园里的花是给大家看的 板书设计:                 【课后评析】                   6 吊饰    【教学目标】 l、知道吊饰与生活的关系,了解吊饰的结构和基本制作方法 2、学习吊饰的装饰方法,能利用纸材制作平面或立体的吊饰 3、在制作吊饰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记忆生活中吊饰的种类,了解吊饰的结构,掌握制作方法设计吊饰。 【教学难点】 造型的新颖美观 【课前准备】 彩色纸、剪刀、刻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师出示吊饰范作 2.  组织学生观察吊饰作品。 二、讲授新课 1.  出示课题,讲授新课。 问题: (1)       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到过吊饰? (2)       说一说吊饰的样子 (3)       为什么叫吊饰? 以一个吊饰为例子分析: 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主体部分思考:可以设计什么形状?你有什么创新设计? 装饰部分思考:在什么部位装饰效果最好?说说装饰内容和怎样装饰。 说说装饰内容和怎样装饰。悬挂部分思考:你能设计几种悬挂方法? 2.  看教材第12、13页。 3.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展品。有目的地观看作品。 4.  播放课件或相关资料。               三、学生完成作业 1、  确定制作方案。 2、  教师辅导要点:主体形象设计新颖美观;装饰部分特点突出;创新使用材料。 四、展示作品: 集体布置教室:请各小组将作品悬挂起来展示。   板书设计:                 【课后评析】                       7 节节虫 【教学目标】 l、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知道节节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 2、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3、让学生了解利用废旧物进行再设计的方法,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节肢动物的知识,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特制作节节虫。 【教学难点】 创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课前准备】 彩色纸、广告纸、各种废旧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出示课题节节虫 书中作品为什么叫节节虫? 自然界中有哪些昆虫类似书中的节节虫? 二、讲授新课: 看相关资料 教学课件、昆虫图片、昆虫标本等。 讨论内容: 1.  结合资料谈谈节节虫的制作要点:有几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 2.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废旧物可以用来制作节节虫吗? 组织学生欣赏作品: 1.  作品利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  哪些地方有创新表现? 提作业要求: 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和制作一个富有想像力的节节虫, 采取合作或个人完成的形式。 完成作业:教师辅导要点: 设计构思新颖;灵活巧妙使用材料;制作精美细致。               三、展示作业评价:组织展示作品、参观作品,讲评作品 板书设计:                     【课后评析】                 8 出壳了   【教学目标】 l、探索生命开始的奥秘,展开回忆与想象,大胆自由地表现出一种自己喜欢的生物出壳时的情景。通过观察、幻想、体验与交流,感受生命的不屈与独特的美丽,进行想象与构思,追求表现的新颖与生动。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生命奥秘的激情和关爱生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良好品质,提高观察、想象、探究、联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回忆与联想动物出壳的生动情景,利用多种方法打开学生思路,鼓励创新,表现出生动的画面 【教学难点】 表现的自由性和不同种动物的特点,通过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彩笔、彩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寻找有关卵生动物的图片、画刊或音像等资料。 二、  感知启示 课上以分组形式向学生展示共同收集的资料,并选择性地向全班同学演示。 三、  探讨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音像、图片资料,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并在交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构图。 四、  共同创作 创作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可以个体创作为主,也可以集体创作为主,形成一个壮观奇妙的大场面。               构图形式: 1.  采用漫画、连环画形式表现过程。 2.  采用剪贴的方式,利用捻、撕、粘、画等多种形式,表现一组半立体的小动物破壳页出的场面。 3.  想一想,会不会有什么外星动物在你不了解地场面里破壳而出呢? 五、           评价交流 1.  向大家说一说绘画的经过。 2.  遇到什么困难,是否也像小动物出壳一样脑中的思维受到“壳”的束缚?怎么克服? 3.  找一找有意思的画 4.  请别人为自己的画出出主意。 5.  为别人的画出出主意。 6.  找一张与众不同的作品。   板书设计:                 【课后评析】                   9 头饰设计 【教学目标】 l、头饰的设计依据头饰的用途来确定,同时要按戴头饰人的头部来确定大小 2、按预定的设计用彩色纸剪贴、加工制作头饰。 3、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用简单的材料美化生活,初步培养事先预想和计划行为的习惯,进一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用途确定头饰的设计,并完成头饰的制作 【教学难点】 巧妙利用材料及创新表现。 【课前准备】 彩纸、彩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 2. 导入新课 (1)       看一段录像:观察人们头上带的饰物有什么特点? (2)   出示课题:头饰设计 3. 讲授新课 (1)       观察分析(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提供资料) .你知道古代人们戴什么样的头饰吗? .说一说这些少数民族的头饰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回族、维吾尔族等) .说一说戏剧中的头饰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 .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头饰? (2)       组内研究讨论(每组发3到4件制作好的头饰作品) .从外形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不同? .从图案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特点? .从颜色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特点? .从表现手法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不同? (3)       分析研究 .每组挑选一件你们认为最有特点的头饰介绍给大家。 .研究这些头饰是怎么做的?可以动手拆开来进行研究。                 4. 学生制作 (1)       想一想你将用什么材料来进行制作? (2)想一想你将做一个什么样子的头饰? (3)动手进行制作。 5. 教师辅导 在造型上、材料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制作出更新奇的头饰。 6. 展示作品 想一想你的头饰可以有几种戴法? 7. 表演节目 戴上自己的头饰,小组内编个节目表演给大家看看 8.  课后拓展 想一想还能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头饰? 板书设计:               【课后评析】                 10、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教学目标】 l、学习描述不同形式的作品,能抓住作品在色彩、造型、材质上的特征,正确表达自己喜欢作品的原因。 2、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艺术的丰富性,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通过对民间文化的接触,培养学生珍视民间文化艺术的情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美术表现形式,能从色彩、造型、材质、呈现方式方面进行描述,了解艺术作品中经常运用的夸张、变形手法。初步了解动物在民间艺术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体会不同艺术形式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美感,并将此感受加以描述。 【课前准备】 有关动物的图片,以动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上节课的动物头饰作业。 【教学过程】 一、           设计情境 看录像:马、牛、狮、虎四种动物的生活片断 出示课件:“今天我从动物园请来了四位好朋友,你们想和它们做朋友吗?” 提问: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组的这位动物朋友?(提示:除了它的样子外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二、  欣赏书中作品 师:我也带来了有关这四种动物的艺术品,看一看艺术家是怎样表现它们的。 出示课件展示:铜奔马(马踏飞燕)、浅塘渡牛图、铜狮 小结: 提出要求:以组为单位回答本组中出现的问题,同学之间可互相帮助。 三、  欣赏课外著名艺术品 提问:谁能介绍艺术作品中的动物给大家认识? 艺术家虽然采用不同的物质材料,选择不同的表现技法,但作品中都抓住了动物的什么特点? 出示课件:1、李苦禅《鹰》 2、吴作人《熊猫》 3、原始壁画《受伤的狮子》 提问:你喜爱哪幅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  学生表现 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你打算用什么方式去表现它?(泥塑、绘画、布贴画等方式) 五、  展评与小结:在抓住动物体态、神态的基础上表现出自己对动物独特的感受。   板书设计:               【课后评析】               11 我的收藏卡   【教学目标】 l、通过欣赏、交流与制作,了解收藏卡的布局与类型 2、自己制作或合作完成一张或一册大小合适、设计合理的收藏卡,能进行美化与装饰 3、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培养他们热爱艺术品的情感。 4、通过选材、布局归类、折剪贴画,培养对艺术鉴赏活动的兴趣,体验设计的快乐 【教学重点】 收藏卡的整体设计与美化,使学生设计出分类新颖、装饰性与体验性为一体的作品。 【教学难点】 选材与布局的设计 【课前准备】 收藏品、绘画用具、剪刀、胶水、尺、设计用稿纸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收集 1.  你听说或见过哪些人喜欢收藏哪些物品? 2.  在你的私人用品中,哪样物品你最喜欢或最珍贵? 3.  你有收集某种物品的习惯吗? 二、组织教学: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 三、交流借鉴 1、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见到各式各样的卡片,请大家介绍一下你找到的卡片。 2、  节日贺卡设计精美,有漂亮的图案;数据记录卡,采用表格形式简单清晰;服装品牌卡颜色鲜艳,设计大方。 这些各式各样的卡片有不同的用途,它们都在帮助我们更好地工作、生活和学习。 四、欣赏感受: 向大家介绍一种收藏爱好者使用的卡片——收藏卡。收藏卡是一种记录藏品信息的卡片,收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想法自己设计制作。 五、设计应用 组织学生分析: 你想设计一种什么形式的收藏卡? 收藏卡的基本布局? 收藏卡上记录哪些内容? 你想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制作? 你觉得你收集的卡片上的哪一点可以借鉴?(设计时可以借鉴课前我们收集的卡片,并要有所创新)收藏卡上地藏品形象使用绘画、拓印,还是照片的方式体现?             六、展示交流: 游戏:组织同学将收藏卡与藏品的顺序打乱,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件藏品和一张卡,但不一定是配套的。 七、扩展成果: 1、  你对自己制作的收藏卡满意吗?有什么改进意见? 2、  你喜欢认制作的收藏卡?为什么? 3、  你觉得收藏活动有趣吗?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4、  你今后还想继续进行收藏活动吗? 板书设计:                 【课后评析】                 12 假如我是巨人 一、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二、教学重点 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 三、 教学难点 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四、 学习用具 学生:水彩笔或腊笔 教师:教学资料——有关巨人的童话故事片及课件 小型模形(如飞机、汽车、洋娃娃等) 五、 教学设计 (一)情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朋友,他的名字叫做格列佛,他曾经到过一个很神奇的地方,你们想知道他到了什么地方吗? 播放《小人国》图片(边播放图片边讲故事) (二)根据片断提问:  “格列佛来到了小人国,他成了______人?”(巨人) 假如你也是个巨人,你会怎么样呢? (出示课题——假如我是巨人) (三)提问:看,我们来到了小人国,我比什么大?我比什么高呢? 出示图片展示出大与小(你也可以拿出你的玩具说一说)。 (四)创设情景,启发思维 你们可真历害,小人国的朋友们遇到了一些困难,你们一定能帮上忙,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录音:“小人国的朋友们到一个新的地方旅行,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险境?假如你是巨人,你会怎么帮助他们?” 小组讨论、表演。(出示作品提示小结)  “愉快的节日里,假如你是巨人,你会和小人国的朋友们一起做些什么呢?” 自由回答。(出示作品提示小结) (五)引导创作 你能把你刚才所想的故事画下来吗? 简单演示构图。                 提出作业要求:把你编的故事画成一幅画,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自己画成巨人,注意与周围的人和物作对比。 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六)评价 请学生把作品拿出来,把故事讲给大家听。 1、 根据自己的画面讲故事作评价; 2、 互相评价画面的构图; 3、 小组互评。 注意:在创作故事的同时,注意环保教育和品德教育。   板书设计:               【课后评析】               13拓印树叶真有趣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拓印的原理,掌握简易的拓印方法,并能用树叶拓印出美丽的装饰版画。 【教学重点】: 利用树叶的叶纹,制作出美丽树叶拓印版画。 【教学难点】: 叶子纹样的排列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在课外搜集好看的树叶。要叶子结实,脉纹清晰,叶面平展。     2、准备好毛笔、墨水、颜色、纸张等必需的拓印用品。 作业要求: 用树叶(两种或两种以上)作规则和不规则的排列,进行拓印,制成一幅树叶的拓印版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上学期,我们学习用树叶的形象作画,谁还记得是怎样作的?(……) 今天,老师又带同学们利用树叶的形状制作一种不同的“画”。板书课题——树叶的拓印(实物版画) 二、讲授新课 1、让学生观察自己带回来的树叶,看看叶子上有些什么?(线条……) 2、教师小结:叶子上这些好看的线条我们称它为“叶纹”。 3、激趣:选出叶纹清楚好看的叶子,在叶子上涂上颜色,反复地印在纸上,就会成为一幅非常好看的拓印版画。 4、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有关文字说明和图例。 5、教师小结: 图1:同学们在做“树叶拓印”的情况。 图2:同学们采到的各种树叶。 图3:树叶拓印方法的四个步骤。 图4:学生的作品。作品印上的树叶有不同的图案排列:有整齐规则的二方连续,也有交错重叠的图案,效果非常好看。 6、教师演示树叶拓印的全过程。 7、讲述拓印的颜色和树叶排列纹样。 (1)拓印的颜色可根据自己画面的需要进行配色。 (2)树叶的排列纹样,要根据自己已有的树叶,要印成一个什么样的画面进行构思。 三、布置作业,出示作业要求。 四、作业讲评 辅导学生拓印的方法和画面的组成。 五、讲评: 学生先自评,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评析】             14 做笔筒 【教学目标】: 1.  和文房四宝一样,笔筒中蕴含着历史和变化,应引起同学们的关注。 2.  利用塑料瓶做笔筒,提醒师生共同关注塑料瓶的多种造型及如何利用彩色纸对瓶筒进行美化装饰。 3.  学会用彩色纸剪贴的方法装饰筒形。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废旧塑料瓶制作、装饰实用的笔筒。 【教学难点】: 装饰设计的美感与创新 【课前准备】: 塑料瓶、彩色纸、双面胶、剪刀、即时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游戏导入) 猜一猜这里面藏着一件什么宝物? 三、           讲授新课:做笔筒 a)         请把你们带来的笔筒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可以看出生活中的笔筒种类很多,各有各的特点。你最想要了解生活中笔筒的什么特征? b)        分析研究:(图片和课件同时出现) 1.  分成五个小组研究生活中的笔筒都有哪些特点?(结合图片和自己带来的笔筒进行研究) 第一组研究笔筒的外形。 第二组研究笔筒的内部构造 第三组研究笔筒的颜色。 第四组研究笔筒的图案。 第五组研究笔筒的用途。 2.  研究用废旧材料制作出来的笔筒。 (1)       看一看桌上摆放的这些笔筒是用什么做的? (2)       想一想用废旧材料制作出来的笔筒有什么好处? (3)       小组研究一下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笔筒有什么特点?怎么做的?最后每组挑选一个你们认为最有特点、最有新意的笔筒介绍给大家。 (4)       拿出一个大个的笔筒,让学生进行研究: 想一想怎么使剪刀、胶水、尺子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笔,摆放在里面不会很乱,拿起来还很方便? 3.            拿出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想一想用你手中的这个废旧材料能做成什么样子的笔筒?           四、           布置作业: 1.  可以做一个很有特点的笔筒,也可以做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笔筒。 2.  可以几个人合作完成,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五、           展示作品 介绍一下你的作品或你们的作品。 六、           拓展 1.  了解一些古代笔筒的文化。 通过课件演示来了解古代的笔筒或通过学生课下查找的资料来了解笔筒的文化。 2.想一想用废旧材料还能做成什么来美化、装饰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课后评析】                   15 画夜景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能选用合适的颜色画出家乡的夜景。   2、在描绘家乡夜景中,培养学生绘画的技能和技巧,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3、画画家乡的夜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夜景的特点并能用画笔来描绘夜间的景色,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难点】:   让学生知道用什么方法选择合适的颜色来表现夜景。 【课前准备】:   1、课件。   2、教师范画用的材料。   3、学生课前观察家乡的夜景。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通过课件中的夜景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辨别白天跟夜晚的景色区别。   三、教师小结。   四、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范画。   五、发动学生观察研究范画中夜景的表现方法并进行讨论,教师加以指点。   六、教师讲授夜景的表现方法,并作画演示。   七、提示学生如何表现宁静或热闹的夜景。    1、夜景区分。    2、小结色调区别。   八、学生自由确定绘画题材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                 【课后评析】                     16画影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能选用合适的颜色和方法画影子。   2、培养学生绘画的技能和技巧,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绘画的技能和技巧,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知道用什么方法选择合适的颜色和方法表现影子。 【课前准备】:   1、课件。   2、教师范画用的材料。   3、学生课前观察家乡的夜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 检查课前准备 二、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世界艺术大师——马蒂斯。(一)欣赏他那独具风格的剪纸作品。    马蒂斯他用剪刀创造的植物世界,色彩鮮艷,造型简单、有趣,充满动感,使人感受到他对生命充滿乐观的精神。 本來馬蒂斯只用油彩画画,后来他发现了色紙。他先用色纸做出布局,再开始画。剪刀能剪出千变万化的图案,线条简单有力、色彩鲜艳明亮。 马蒂斯真正剪纸是在年纪较大时。有一次开刀,身体复原期间,只能做一些不吃力的工作,像画素描或剪紙,才发現剪紙比绘画更有趣味性。马蒂斯的剪紙看起来很简单,变化却很多。红色、橘色、蓝色的树页,果实、美人鱼、鹦鹉,像是一首大自然的组合曲;同样简单的线条,也可以变化充满旋涡动感的海洋。 他说,在剪纸的过程里,并不知道要剪出什么,只是完全信赖他的手,当他剪出一只鹦鹉时,他觉得自己就变成那只鹦鹉了。剪紙使他重新找到了自己。   在大自然光的造化下,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请同学们把你观察到的奇妙景象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一下,老师看看谁最勇敢? (二)发展阶段 1、再现影子——可以通过投影仪描画影子,也可以通过太阳照射描画影子。 2、再造影子——通过对物体的旋转、观察由此而产生不同的影子变化。了解物体外形结构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3、创作影子——学生在太阳光下做出各种姿态互相描画。创作出美丽的影子。 4、美化影子——在描画影子的画中进行联想和添加,使它成为一张完整的创作画。               (三)欣赏书中图例,并谈谈感受。 三、布置作业 画有趣的影子 作业要求:1、合理的构图,使影子作为主体鲜明而饱满的画出来。           2、描画的影子清晰,造型基本准确。           3、在影子造型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大胆添加和美化。 四、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 六、小结    每个小朋友画的都非常有自己想法,老师很高兴。希望你们继续做一个有自己思想,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七、课后拓展 1、向大师学画,运用色彩组合和变化。完成具有装饰意味的影子画。 2、试着做做你熟悉的故事中的形象把它做成皮影戏。   板书设计:               【课后评析】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