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3高考总复习闯关密训语文卷专题16 古代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两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
四.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 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处飐,爱煞江南。
(1)试简要分析这首元曲在景物描写上“动静结合”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典诗歌的意境,分“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你认为此曲属哪一种?简要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江上烟波荡漾,山中雾气氤氲,动静相映,更显出烟水迷茫的韵致;画六. 阅读唐诗完成后面两题。
齐安郡晚秋①
杜 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颔联中诗人游山赏水,吟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颈联中雨夜人散,酒醒闻雁,诗人倍感孤独寂寞。
(2)对比 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遭人排挤,壮志难酬。
七.(2012·湖北版)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湮,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
十.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问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溪兴
杜荀鹤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
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
(1)两首诗都以溪居生活为题材,但主旨有异,请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着怎样共同的特点。请你结合《溪居即事》,尝试着对“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诗句中“疑”“急”的妙用作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溪居即事》主要表现水乡的宁静优美、溪居生活闲适;②《溪兴》主凄伤。
【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十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月下醉书雨岩石浪①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②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雨岩:地名,在江西永丰县西博山中。石浪:雨岩的一块巨石,长三十余丈,状甚怪;篇末“石龙”指此。②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屈原是投湖南汨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
(1)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在表达艺术上,成功地学习了屈原抒发政治感愤的手法,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本词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和知音难觅的幽怨感情。.
(2)作者以比兴、象征之法,用香草美人自喻,曲折有致地表达出满腹的忧愤。作者连用汀菲、兰佩、蛾眉等极富象征意义的意象,来表明自己虽有高尚的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长期闲置,无用武之地。“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二句,用芳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理想难以实现的可悲处境。(能结合词作作出恰当的分析即可)
十四。(2012·湖南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_____诗。
【答案】边塞
【解析】诗歌描写“破讷沙”“鸊鹈泉”等边塞风光和“铁衣”等军旅生活,属于边塞诗的范畴。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十五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赵令畤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①青门,今宵雨魄云魂②。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注】①紫陌:京城的道路,代指京城。②雨魄云魂:化用楚襄王梦神女事,此处表示伊人已逝,只能于梦中寻见。
(1)“搓得鹅儿黄欲就”中“搓”将柳树变化描写得生动有趣,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用拟人手法,生动描绘了春风吹拂、柳叶初生的情状。
(2)“去年”、“今宵”对比,表达物是人非之感;“一生憔悴”、“几个黄昏”对比,表现了诗人的相思之苦,突出情之摧人。
十六.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1)有人评价此词“诗中有画”,从词的上阕看,这一评价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诗人是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变化的?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诗人通过三句诗,描绘了一幅湖上春光图:湖中的桥上隆隆驶过绘着彩
9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