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4 邓小平爷爷植树
▶教学目标
1.认识“邓、坛”等14个生字,会写“邓、植”等8个字,正确读写“爷爷、植树”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默读第3自然段,能借助图片说出邓爷爷植树的情景。
3.积累“碧空如洗、万里无云”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图片说出邓爷爷植树的情景。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1)识字: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比较集中,因此可采取随文识字的方式。读音上,重点正音“邓、龄”后鼻音,“引”前鼻音。“握、挖、扶、移、填、选”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可利用形声字表意的特点,借助动作帮助学生识记。“休、息”可借助字理来识记。
(2)写字:本课8个要求会写的字中,有7个是左右结构,在书写时要注意左右两部分的比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左右宽窄、高低不同,先选一两个字范写,再迁移练写其他生字。
2.朗读课文
文中部分句子较长,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的意思正确停顿,读出重音,积累朗读经验。如课文第2自然段的朗读,可先指导学生读好“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引人注目”“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然后再指导句子的朗读。
3.理解运用
(1)词语积累。本课的四字词语较多,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词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可结合图片来理解;“引人注目”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兴致勃勃”可找近义词来理解,然后用这些词语联系实际说话。
(2)迁移运用。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末尾气泡框内的话(植树节的时候,我们也去植树吧),建议学生在植树节期间和爸爸妈妈一起参与植树活动,并鼓励学生用上本课所积累的词语,把自己植树的过程写下来,与老师和同学分享自己植树的经历和感受。
(3)提取信息。教学时可先让学生默读,再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画出描写邓小平爷爷植树动作的词语,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更加清楚邓小平爷爷的植树过程,体会邓小平爷爷认真的态度。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邓、坛、龄”等14个生字,会写“邓、植、格”等8个字。
2.积累“碧空如洗、万里无云”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听音乐,识人物,入新课
1.音乐导入,初识人物。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歌曲中所唱的老人是谁?
他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爷爷。
(2)出示图片,认识“邓小平”,指名读。读准后鼻音,齐读。
(3)你们还知道邓爷爷的哪些事迹?学生交流介绍。
(4)重点指导“邓”字。
①提示要点:“又”字捺笔变成点,耳朵挨着它来站。横撇弯钩一笔成,最后一竖直又长。
②学生练写,教师点评。
2.字词过渡,进入新课。
(1)(课件出示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说说邓爷爷在干什么。
(2)(课件出示词语“植树”)指名读。读准翘舌音,齐读,并板书“植树”。
(3)重点指导“植”字。
①识字“植”:“植”的右边是“直尺”的“直”,下方框里有三横。
②学生练写,教师点评。
(4)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背景故事的讲述为学生理解人物形象打下基础,重点生字的书写又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板块二 读课文,学生字,解词语
1.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完成任务。
①标出自然段序号。
②圈出要求会认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③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教师巡视指导。
(2)分组读,教师点评。
(3)认读检测。学生开火车读字词,教师点评。
课件出示:
挖 选 握 移 挥 填 茁 扶 天坛 高龄 格外 兴致勃勃
2.再读课文,解读字词。
(1)学习第1自然段。
①(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读。引导学生评价:他读得怎么样?
②提问:读完后,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③学生说说对植树节的了解。
④齐读。
(2)学习第2自然段。
①1987年的这一天,天气怎么样?(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的第1句话)
a.指名读句子。出示相关天空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到了怎样的天空。
b.蓝色的天空明净得像洗过一样,这就叫——碧空如洗。(板书)
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这就是——万里无云。(板书)
c.读句子,边读边看边想画面。
②邓小平爷爷在哪儿植树呢?指名回答。(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的第2句话)
A.指名读句子。出示“天坛公园”图片。
B.交流识记:
a.“坛”。这是本次植树活动的地点,“坛”是古代为了举行重大活动,用土和石头筑的高台。
b.“龄”。点拨:一般含偏旁“令”的字大多读后鼻音,如“玲、零、岭”;含“今”的字大多读前鼻音,如“含、吟、琴、念”。
C.动画演示“天坛公园”,颜色变深放大。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点拨:词语的变化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用这句话中的词语来说,就是——引人注目。
D.说说“格外”的近义词。
E.用“引人注目”说一句话,指名说,教师点评。
课件出示:
操场上 格外引人注目。
引人注目。
③“引人注目”的邓小平爷爷在做什么呢?谁来接着读一读?(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的第3句话)
a.指名读。相机正音“树坑、不肯、休息”等词语。
b.邓爷爷此时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兴致勃勃)理解“兴致勃勃”。那我们应该怎么读这一句话呢?指名读,教师点评。
c.对比读。读一读,说一说,你觉得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课件出示:
·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满是汗珠,仍不肯休息。
·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有了汗珠,仍不肯休息。
相机理解“满”。(课件出示词语“满是汗珠”“满意”)一个“满”字让我们感受到83岁高龄的邓爷爷植树的辛苦。谁还能用“满”字组词?“额头已经满是汗珠”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满头大汗、挥汗如雨等)
d.指导“满”字的书写。引导学生观察“满”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示范书写,并强化要点:“满”是左右结构。左边第一点和右边的“艹”平齐;右边要写得紧凑,第一笔从竖中线左侧起笔,第六笔为横折钩。
e.学生练写,教师点评。
④齐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采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了解大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运用的过程中积累词语。
板块三 观字形,思方法,写生字
指导“格、引、注、休、息”的书写。
1.观察生字“格、引、注”的字形,发现结构异同点。
(1)学生交流。“引”左宽右窄;右边的竖要写得直。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跟着书空。
(3)学生练写,教师点评后学生再练写。
2.学习书写“休”“息”。
(1)“休”左窄右宽;“息”上窄下宽,“心”宽而扁,托住“自”。
(2)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3)教师点评后学生再练写。
【设计意图】写字前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特点,写完后对照观察再进行评价,在“看”和“写”的练习中提高书写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字词,正确读写“爷爷、植树、碧空如洗”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默读第3自然段,能借助图片说出邓爷爷植树的情景,体会邓爷爷植树时的认真,培养学生植树绿化和环保的意识。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玩游戏,习字词,梳脉络
▶板书设计
1.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们都认识了吗?出示生字组成的新词,开火车读,齐读词语。
课件出示:
植树 邓爷爷 格外 休息 高龄 移入 挖坑 茁壮 挥锹 填土
满意 天坛 挑选 扶正 碧空如洗 引人注目 兴致勃勃
2.听写词语。
课件出示:
姓邓 爷爷 植树 碧空如洗 万里无云 公园 格外 引人注目
汗珠 休息 树苗 小心 笔直 满意
3.同桌互评,教师点评。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课件出示:
时间:1987年4月5日 地点:北京天坛公园
人物:83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 事件:植树
点拨:课文讲述了1987年4月5日,83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植树,他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是依然兴致勃勃。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提问和听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巩固了字词,并回顾了所学内容,为继续学习课文做铺垫。
板块二 读课文,抓重点,知过程
1.精读课文,感知认真。
(1)邓小平爷爷是怎样植树的呢?自由读一读第3自然段,圈画出描写邓爷爷动作的词语。
(2)指名交流。
(3)你能把这些动词填到下面的句子中吗?指名完成任务。
课件出示:
站 挖 挥 挑选 移入 说 填 看看 走 扶
邓小平爷爷先( )好树坑,然后( )树苗,( )树坑,又( )锹( )了几锹土。接着,他( )到几步之外仔细( ),觉得不是很直,连声( ):“不行,不行!”他又( )上前把树苗( )正。
(4)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段话?
(5)指名模仿动作。谁能学学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样子呢?学生表演动作,教师点评。
(6)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动作可不一般呢!请大家默读第2、3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填空。指名完成后齐读。
课件出示:
( )地挖着树坑 ( )地挑选 ( )的柏树苗
( )地移入树坑 ( )看看 ( )说
(7)从所填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8)指名读、齐读第3自然段。谁能把邓小平爷爷认真植树的态度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引导学生关注邓小平爷爷的动作,如“精心地挑选”“小心地移入”“仔细看看”等,重读这些短语。“不行,不行!”要读得紧凑。
2.研读课文,启发思考。
(1)终于,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这棵栽好的小柏树是什么样的?请默读第4自然段,指名说,感受小柏树的生机勃勃。
(2)指导朗读,引导评价。
①指名读,分组读。
②齐读。(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3)小结:邓小平爷爷看着亲手栽下的小柏树,想到它将来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为天坛公园和人们的生活增添一份绿意,心里该有多高兴啊!
(4)邓小平爷爷的心愿实现了吗?指名说。(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
①出示天坛公园小柏树和参天大树的对比图片。
②几十年过去了,小柏树已经长成了一棵大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这“美丽的风景”离不开邓爷爷付出的劳动。让我们再来看看插图,再来说说邓爷爷植树的故事吧!
【设计意图】找关键动作,多层次细读课文,启发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
板块三 看插图,述情景,谈认知
1.再看插图,练习复述。
(1)“美丽的风景”是由美丽的人创造的。
(2)假如你就是邓小平爷爷身边的这个小女孩,你的心情怎样?
(3)课件出示关键词,自由练习复述。
课件出示:
·兴致勃勃 满是汗珠 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挖着树坑 精心地挑选树苗 小心地移入树坑 挥锹填土 仔细看看 扶正
(4)分组交流,推荐展示,教师点评。
2.感悟文本,提升认知。
(1)为什么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柏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讨论交流。
(2)后来,人们把这棵树叫作“小平树”。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小平树”前,你想说些什么呢?
(3)同桌交流,指名说。
(4)其实,邓小平爷爷不只在天坛公园植树了,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他洒下的辛勤的汗水,有他栽种的苍松翠柏,他用自己的行动建设着美丽的祖国。
3.读写结合,鼓励行动。
邓小平爷爷曾经说过:“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20年,坚持100年,坚持1000年,要一代一代永远干下去。”植树节来了,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植树吧,把自己植树的过程写下来,用上本课所积累的词语,和老师、同学分享自己植树的经历和感受。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读写结合,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丰富他们对邓小平爷爷的认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随文识字,把识字与感知课文融为一体。
课文的生字主要集中在第2、3自然段,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把识字与了解课文大意融为一体。如出示天坛图片,让学生明确这是本次植树的地点。教学时,我还通过让学生对照插图说植树的过程,将巩固生字与感知课文联系起来。
2.读思结合,把朗读与理解文本融会贯通。
边读边思,边读边悟,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时,我出示晴空万里、春光明媚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课文,再通过朗读加深体会,这样的读悟结合,可以达到有效积累的目的。
3.拓展延伸,把课堂与生活实践无缝连接。
增强植树绿化意识,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学时,我紧扣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对“美丽的风景”的理解,结合泡泡框中的提示语,渗透植树绿化教育,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2023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可打印】
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得分
一、 读拼音,写词语。
yóu xì yuàn yì yán rè xiào hā hā
xiāng yù lián yè sēn lín jiǎ gǔ wén
二、 比一比,组词语。
惊(_________) 论(_________) 旁(_________) 经(_________)
凉(_________) 轮(_________) 傍(_________) 轻(_________)
三、 按要求填空。
1.“甘”的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共__________笔,第三笔是__________。
3.“匹”的最后一笔是__________,组词__________。
4.“弯”是___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____。
5.“背”在“背着”一词中读__________,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___可组词为__________。
四、 看图,连一连。
雷雨 禁止烟火
晴 禁止鸣笛
小雨 安全用电
多云 安全出口
五、 花落谁家。
即使 既然
1.狐狸怎么也说不出口,(_______)说了,恐怕鸡们也不相信。
2.(______)他已经认识到了错误,就不要再责怪他了。
凶狠 凶猛
3.狐狸装出一幅(________)的模样,希望小鸡害怕。
4.丛林里有(_______)的野兽,你一个人千万不要离开大路。
奇异 奇怪
5.于是,山坡前的草地上出现了这样一番(______)的景象。
6.真(_______),我明明已经看见他了,怎么突然又不见了呢?
六、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争艳 花(_______)柳(_______)
(_______)(_______)叮咚 (_______)物复(_______)
(_______)(_______)满园 含苞(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争鸣 (_______)回(_______)地
(_______)(_______)融化
上面的词语都是描写________季的,从描写这个季节的四字词语中选择一个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
七、 照样子,仿写句子。
1.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脾气可怪了,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一边说,一边拿着笔在纸上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金色的秋
夏姑娘刚刚离去,秋姑娘就穿着盛装到来了。她将红色送给苹果,她将彩色撒给菊花。
看!柿子像灯笼一样挂在树上,石榴绽开了笑脸,高粱涨红了脸蛋,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
秋姑娘让秋风把小鸟送到了南方。大雁也纷纷结对飞向南方。这时,流水叮咚叮咚唱着悦耳的丰收之歌,菊花妹妹向我们招手……
秋天就是一支丰收的舞蹈。这样的秋天不仅美丽而且充满童趣。
大家都赞美春天,而我却觉得秋天是更美好的。让我们一起感受秋天的快乐吧!
1.全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描写的是______季的美丽景色。
2.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画“〇”,是拟人句的画“△”,两者都不是的打“×”。
(1)柿子像灯笼一样挂在树上。(______)
(2)流水叮咚叮咚唱着悦耳的丰收之歌。(______)
(3)这样的秋天不仅美丽而且充满童趣。(______)
(4)高粱涨红了脸蛋。(______)
(5)让我们一起感受秋天的快乐吧!(______)
3.用“……好像……”说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造例子,写一个拟人句。
例:菊花妹妹向我们招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看图写话。
看看图上画的是在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然后写几句连贯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游戏 愿意 炎热 笑哈哈 相遇 莲叶 森林 甲骨文
2、吃惊 议论 旁边 已经 凉快 四轮 傍晚 轻重
3、 七 、 一匹 上下 弓 bēi bèi 后背
4、
5、即使 既然 凶狠 凶猛 奇异 奇怪
6、百 花 红 绿 泉 水 万 苏 春 色 欲 放 百 鸟 春 大 冰 雪 春 春天到了,花园里百花争艳。
7、火红的太阳好像小女孩的脸蛋。 妈妈有时候很温柔,有时候很严厉。 我一边写作业,一边听音乐。 这块玻璃到底是谁打碎的呢?
8、
1. 5 秋
2. 〇 △ × △ ×
3.小姑娘的脸红彤彤的,好像一个熟透的苹果。
4.太阳公公正冲我笑呢!
9、示例:
秋天到了,看,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小朋友们拿着篮子,来到百果园里摘苹果。孩子们走到苹果树下,看着树上一个个红灯笼似的苹果,脸度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他们开始摘苹果了,男孩子像猴子一样爬到树上,采下一个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小心翼翼地放进篮子里。一个个空空的篮子很快就被装满了。专大家看着满满的一筐筐苹果,开心地笑了。虽然大家干得满头大汗,但是很快活。瞧,蓝蓝的天空似乎在夸奖孩子们的能干,一团团棉花似的白云好属像在祝福小朋友的收获。 太阳公公 也露出了笑脸,仿佛在说:“秋天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时候,飞来了两只小鸟,它们也赶来庆祝大家的苹果丰收。
1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