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析徽州三雕的审美艺术取向——以馆藏《玉堂富贵》等作品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9444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徽州三雕的审美艺术取向——以馆藏《玉堂富贵》等作品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徽州三雕的审美艺术取向——以馆藏《玉堂富贵》等作品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徽州三雕的审美艺术取向——以馆藏《玉堂富贵》等作品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文物鉴定与鉴赏0引言国画大师黄宾虹认为“徽州多奇杰异能之士”。尤其是明代以降,徽州先贤以黄山、白岳为代表的山水造化为师,以本土与历次中原移民文化相融合的深厚积淀为基石,在傲立中国商界300年的徽商经济加持下,形成文人荟萃、名人辈出,诗人、学者、篆刻家、收藏家不胜枚举的盛景。如程嘉燧、弘仁、程邃、戴本孝、孙逸、丁云鹏等,他们或旅或居于此,备受明山秀水的熏陶启发,创作出佳作无数。加之,彼时的文人名士也多有游历、访友、讲学徽州的经历,留有众多鸿篇巨制、名词美赋以及描绘盛景胜迹的佳作。而且徽州素有“贾而好

2、儒”的传统,崇儒兴文的徽商也通过其财富和收藏,支持着文人不断精进其艺术造诣。放怀丘壑的士人才子,或参与儒商组织的雅集唱和,或依于临摹徽州望族金石古画的典藏,提高了徽商的鉴藏水准,增强了精神共鸣,为徽州社会整体在明清时期形成趋文、兴儒、向雅的氛围夯实了基础。在这一氛围的浸润和影响下,彼时的工艺美术也多具时代特征,譬如在中国建筑艺术宝库乃至工艺美术宝库中极具地位和影响力的徽州三雕。在大量文人的参与下,徽州三雕不仅线条清晰流畅,雕刻素雅古朴,而且人文气息浓厚,画面醇厚深沉,意境深远,凝聚了古徽州人的才能和智慧,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1馆藏三雕的审美艺术文人参与的布稿是平面作品、二维空间,而雕者进行

3、的二次创作是要让作品呈现立体的效果,哪怕是浅浮雕,在二维转化为三维的过程当中,智慧地运用大量师承的、传承的雕刻语言来表达,无论是砖雕、石雕还是木雕,匠人都有自己特有的技艺。营造法式对雕作制度亦有详细记载和要求,“雕混作之制有八品,雕插写生华之制有五品”,对雕刻技法有详细说明,细致到每一种花型、每一片叶子上雕成几卷都有详细的等次之分。匠人和士人,从文化底蕴到艺术修养确有差距,三雕作品受造型、格调、表现手法等诸多影响,加之一代代匠人师徒相承,精进雕刻技艺,成就徽州三雕今日的辉煌,属实不易。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以下简称“徽博”)馆藏一幅玉堂富贵砖雕影壁(180厘米117.5【作者简介】方晔,女,

4、汉族,本科,馆员,工作于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研究方向:文物与博物馆、徽州三雕、文创研发。【基金项目】2022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徽州三雕数字化采集、整理、研究和展示项目。浅析徽州三雕的审美艺术取向以馆藏玉堂富贵等作品为例摘要:明清两朝是徽州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徽商的崛起为徽州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徽州儒教兴盛、文人游览、画家创作、寺院兴建,商业繁荣兴盛。士商互动在一定程度上为重文重教之风锦上添花,巨贾重臣衣锦还乡后建馆扩祠、热衷收藏,风雅贤士纷沓而至。贾与儒密切联结促进了徽州故地的儒学繁荣,滋养徽州文化的兴盛,为书画艺术的繁荣奠定了丰厚的基础。新安画派的很多画家也曾为徽州三

5、雕绘稿,文人笔下的水墨新安、田园徽州同匠人精绝的雕刻技艺相得益彰,推动徽州三雕发展至巅峰。关键词:徽州三雕;文人布稿;二次创作;构图;审美艺术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3.13.032方晔(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安徽黄山245000)134Vol.256【学术研究】Academic Research厘米)。影壁一般是设在院落大门内或外的屏障,面对大门,起到阻隔视线、藏风聚气的作用。该影壁由18块青灰砖雕拼成,浮雕玉兰树、牡丹、玲珑石图案。左浮雕行书刘春池赋白牡丹联句“神仙队里风流易,富贵场中本色难”和“癸酉仲春巽高写”。花卉枝叶立体感强,玉兰花朵呼之

6、欲出,栩栩如生,姿态生动,线条脉络清晰流畅,刀法娴熟,雕刻细致精美。匠人讲究刀法技法为先,此作品首先值得肯定的是雕工和技艺,而从书画的角度看,其落款被雕刻的花枝分隔而开,画者在构图的时候会把花枝往下压低,留住上面空白用来落款,或者花枝往上提,留左下方空白处落款,分隔而开的题诗显然不是画者本意,这幅图在匠人雕刻前二次创作过,或许是因为篇幅受限,也或许是其他原因。中国画应用的是散点透视,浮雕区别于绘画,具有一定的空间效果,虽需遵循法则,但在取舍安排上不强求面面俱到。此件砖雕作品从画面看稍显平铺直叙,三雕的构图表现的是平面加立体而非仅仅是平面,匠人对实物形体比例等问题按照传袭的手法进行处理,原则就是

7、要达到形式美的效果,可能不按透视的原理,可能不拘泥于比例,以便符合雕刻的特性。在此件玉堂富贵砖雕作品中,匠人似乎把所有的妙手都表现在了一簇又一簇的花枝摇曳上,花瓣灵巧生动,朵朵静雅,宁静地绽放,不媚世俗,是一树树的玉兰纯洁又朴实无华的本色,营造出清幽素雅的意境感,仿佛那年的徽州春寒正料峭,玉兰花期盛。徽州三雕的构图类似绘画,讲究明暗、透视的变化,构图的安排,如主次、疏密、对比、呼应、留白以及题跋、款识等,直接关系到画面内容的表现。有主题才得以传达思想,有疏有密,有张有弛,画面才有对比变化而不平淡,有概括取舍作品才精准到位,有呼应才不会彼此孤立,有时为突出主题,也常开门见山。徽博受捐赠的清十六应

8、真图(郑千里摹画、鲍承勋刻)刻石的画者和雕者就深谙此道。十六应真是宋元和明清时佛释道人物绘画的常见题材,李公麟、石涛、仇英和丁云鹏等名家皆见有此类作品存世。该十六应真图石刻以明末清初徽州画家郑重所作十六应真渡海图为摹本,别开生面地以歙石为载体,延请名手鲍承勋镌刻而成,题记和序跋均保存完整。是图以线刻技法忠实地再现了原本精妙,罗汉形神俱佳,宝像庄严,栩栩如生,运刀纯熟自如,举止和服饰刻画入微,在其纹线上可以看出雕刻线条刚柔轻重的技巧。此妙工是徽州匠人鲍承勋对郑重画作的完美理解,已臻于心手一致,得其神采,这赖于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对镌石孜孜不懈的追求。鲍承勋因擅长雕刻人物而闻名,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木刻

9、家、版画家,顺治末年,其奉召进京镌刻御像,名重一时。郑重,字千里,善写佛像,其莲花峰图被称为稀世杰作,文徵明、丁云鹏、董其昌等亦曾作过黄山图,尤以丁云鹏黄山总图为著。2徽州版画、新安画派之于徽州三雕审美艺术的影响彼时,蔚为兴盛的新安画派除却描绘黄山外,多致力于各种志书的插图,如雪庄绘刻本黄山志图、吴逸绘徽州府志、丁云鹏绘齐云山志等。而最早为版画绘制图稿的著名画家就是丁云鹏,其生于明嘉靖年间,恰逢徽州雕版和制墨业发达的时候,又工诗书,善画道释人物,绘方氏墨谱程氏墨苑等,于版画艺术用力最勤。晚明著名学者吴元满是徽派竹雕的代表人物,家世豪富,藏书数千卷,精通书法,擅长篆刻,其一些著作也多由丁云鹏绘图

10、。大量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画家的参与,为版画艺术的提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优秀的刻工队伍也在成长,徽州不少刻工因有精美的插图而享有盛名。刻板、刻模与雕刻相通,徽州木刻版画的线条造型艺术及雕刻技法,直接影响着徽州木雕及其他雕刻的创作。工匠们艺术修养的提升、审美意识的觉醒,丰富了雕刻艺术的表现手段。徽州版画、新安画派为徽州木雕乃至三雕的兴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胡国宾是徽墨墨模雕刻大师,精木雕,通书画,童年即在胡开文墨店从师学刻墨模,因刻模有机会接触到书画名家,如胡公寿、高邕、任伯年、钱慧安、吴昌硕、曹肖石等,深受海派艺术感染,共同的兴趣爱好开启了匠人与画家的艺术合作道路。其代表作是雕刻于清光绪

11、丁酉仲秋年间,胡适故居的十二块徽派木雕兰花饰板,雕刻精湛,兰草清雅,图文并茂,豪放浪漫,十二幅兰花图气韵生动、刀法遒劲,尽展山1352023.7(上)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文物鉴定与鉴赏涧幽兰的千姿百态、神韵盎然,尽显徽州匠人的绝技神艺。亦有不少书画家自己就是高明的雕者。奚冈是清代篆刻家、书画家,原籍徽州,寄情诗画,山水得董其昌法,以布衣终。徽博馆藏清奚冈款山水人物纹笔筒,底径18.4厘米,口径18.9厘米,高18.9厘米,由整块红木掏空制成,口及底沿刻一圈回纹,主体阳刻松枝山水人物,落款阴刻“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

12、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奚冈”。笔筒浅浮雕、平雕、线雕并用,并不一味聚焦技艺的细微精巧,青山碧水浑成中见散逸,松枝人物茂密处见通透,茅舍三两间,草亭枯树,一江两岸,旷远苍茫,如画作般清秀润泽,优雅超逸,刀法流畅,具有线条的美感,恍若刻刀作画,游刃有余。3徽派建筑及园林的三雕审美艺术诚然,徽州三雕广泛用于徽州民居、宗祠、庙宇和园林等建筑装饰。歙县志载:“宗族观念极强的徽商,将大量的商业利润带回故土,置田地,建祠堂,营造园亭,构筑广厦。”徽商极为重视营建宅第,光宗耀祖,彰显财富与风雅,促进了徽派建筑的兴盛和发展。明史舆服志载臣庶室屋制度:“百官第宅:明初,禁官民房屋不许雕刻古帝后、圣贤人物及日月、龙凤、狻

13、猊、麒麟、犀象之形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饰彩色。”从皇家到庶民的建筑装饰,均有严格划分。明清两代的徽商腰缠万贯,但彼时“士农工商”,绝大多数商人仍缺乏优越的政治地位,即便财力充足,也不会在建筑的规制方面逾越礼制,朝廷的典章、徽州的民俗、营造的逻辑以及主家的雅趣,成就了宅邸的精致、清新淡雅,建筑的内部构建上极尽雕饰的徽派建筑。徽州能工巧匠之多,营造技艺之精,文人布稿之妙,推动徽州民居三雕艺术日渐兴盛。徽州三雕逐渐成为具有鲜明儒家文化特色的艺术流派,其特色是人文气息浓厚,雕工素雅古朴有“老气”,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开面秀雅圆润,顾盼生辉。绩溪龙川胡氏宗祠始建于宋代

14、,明嘉靖年间胡宗宪倡导捐资扩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大修。祠堂正厅两侧共20扇杨木浅浮雕隔扇门裙板荷趣图,刻于清光绪年间,作品出自一个绰号“歪脖子”的匠人之手,其技艺之精,有目共睹。千姿百态、亭亭玉立的荷莲与螃蟹、河鱼、河虾、鹭鸶、鸳鸯相映成趣,妙趣横生,浑然天成,写实写意并举,不由让人想到明代画家徐渭绘制的大写意荷花,水墨酣畅,一挥而就,作品豪放泼辣。徐渭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在文学、书画、戏曲、军事上均有很深的造诣,幕客五年,受到极度礼遇,二人交情非同一般,徐渭一直替胡宗宪起草往来书函,视胡宗宪为生命历程中的伯乐,徐渭在其幕抄小序曾言:“予从少保胡公典文章,凡五载,记文可百篇,今存者半耳

15、”有交情,有佳作,主家赏识,匠人以其画作为摹本二次创作的机会很多。黄山区焦村翠微寺存有观音菩萨画像石(吴道子画像碑),画像石原是和平凤凰山古庙之物,高180厘米,宽80厘米,青石质,正面阴雕立佛观音像,人物造型清秀,刀工雄伟刚劲,在手法上采用剔地浅刻法,雕刻细腻,线条流畅。画像石左上额刻有铭文,从铭文可知,此画像原为唐画家吴道子所画,清邑人苏松寿雕刻。徽州的匠人似对临摹雕刻名家的画作有深深的向往,特别徽商所藏丰厚,晚清诗人、歙乡名士许承尧在歙事闲谭中说:“吾歙丰溪吴用卿太学廷,所藏字画,入清后半归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甚多”“大抵吴人滥觞,而徽人导之。”明后期崇儒兴文的士商主导了鉴藏时尚,也间接

16、影响了徽州三雕的审美意趣,同时更有可能为匠人的二次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摹本。明清文人开始理论性、知识性地涉猎匠艺世界,他们试图让匠人在作品上体现文人的精神世界,以实现文人舒适、雅致的生活环境。遍观文震亨的长物志室庐,目之所及皆是在居所实现文人舒适、雅致的生活,其文人情怀、巧心妙手由此展开。同样在计成的园冶立基中,“立楼阁之基”首先需要考量的除了制式外,更有文人的审美体验,尝试以文人雅趣代入匠人的技艺,在文人眼中,匠人的经验固然有其价值,但只有经过阐释和提升,其审美高度才能凸显。西溪南是“歙邑首富”,是明清时期徽州文化的重镇。歙县志载西溪南的果园为“明嘉靖间吴天行建,相传设计者为祝枝山、唐寅”。

17、明弘治戊午(1498)祝枝山为村中八景作丰溪八景诗,唐寅136Vol.256【学术研究】Academic Research题跋,后由王稚登诸名流题跋,吴与桥延请名匠镌碑帖,今存歙县新安碑园。康熙三十九年(1700),吴南高以宋罗纹纸请画僧石涛作画,石涛依祝允明丰溪八景诗作丰溪八景,现藏上海博物馆。其画作清淡平和、安闲轩畅,萧疏高简、伟峻沉厚,以天真幽淡为宗,正合丰溪。书、画珠联璧合,璀璨夺目,被当世人称为“延陵世宝”。除祝枝山、石涛外,还有唐伯虎、董其昌、渐江、陈继儒、黄钺等书画大家均到过徽州并留下佳作无数。徽州三雕以黄山、白岳至奇至险之景,歙县、绩溪的“十景”和休宁、黟县、祁门、婺源四县各自

18、拥有的“八景”,如黄山的无石不松、无松不石、状如虬龙、苍翠奇特、群山环抱、山水相连为题材,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4当代三雕作品的艺术魅力徽博馆藏当代砖雕徽州古村落(191厘米388厘米),是徽博建馆之时,由一级美术师王焘画稿、徽州砖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方新中二次创作并主雕的。画作选取徽州村落的经典样式,小桥流水人家,民居、廊桥、古塔、牌坊、祠堂等诸多徽州元素分布在山水之间与自然完美和谐,画面有意表现了渔樵耕读的生活场景,让古村落充满了田园诗意。画作远景山高水长、薄雾缭绕,中前景的水口林、水口亭在树影婆娑的掩映下错落有致,粉墙黛瓦挨挨挤挤,牧童短笛,渔舟唱晚,生动质朴的徽州诗画家园之意跃然纸上

19、。考虑到砖雕的制作,在表现语言上采用了传统的线描手法,通过线条疏密曲折长短来描绘主题,画面古雅丰富,清新自然。砖雕作品为浮雕结合透雕和线雕,作品主图由28块青砖拼接,刀法流畅自然,传承人在二次创作的时候对画面布局考虑全面,徽州的风物了然于胸,充分理解画作并根据砖雕作品需要填补画面:其一,为方便雕刻体现,使用了适合勾线的勾云法巧妙地勾勒云彩,对山脚下的留白处进行合理补充,凭借精湛的雕刻技艺和对画作的理解,处理精准到位,雕刻得深浅等分、影调层次均匀,多借助于线条,巧妙利用长短、粗细、横竖、曲直之别的线形特点,充分展示雕刻的精致及刀法的精湛,使雕件的构图更加生动。其二,作品边框的雕刻完美统一了整件作

20、品,雕刻“瓜瓞绵绵”,诗经大雅有“绵绵瓜瓞,民之初生”之句,这是对徽州古村落的美好期许。此件砖雕作品,画面疏落有致,技艺游刃有余,反映这个时代文人布稿、雕者二次创作是精益求精的,有一定书画理论、文学素养和审美高度。5结论文人名士的参与,为徽州三雕艺术的审美定下格调。新安画派的作品得山水性情、直抒胸臆,笔墨清简冷逸,勾画明快秀丽,画作虚静空灵。且新安画派名人众多,画者留名,刻工留名,而历代三雕匠人佚名者甚多,仅黄鼎、朱云亮、余香、胡国宾、汪聚等寥寥数人留下了名字,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作品熠熠生辉。从画作到雕作,极其考验工匠个人的艺术审美水平,非苦修可成,却离不开苦修。不仅如此,砖、石、木三种不同材

21、质对物象表达的效果也有让人惊喜的呈现。这些刀触刚劲有力,线条流畅自如,刚柔相济,造型更是生动完美,经过精致的雕镂工艺而形成的装饰艺术形式,既能具象写实,又有意象发挥,使徽州三雕艺术独具特色、精湛隽永,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和勃勃生机。注释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刘华伟.木与刀的艺术:徽州传统木雕浅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4(10):80-83.歙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歙县志M.合肥:黄山书社,2010.许承尧.歙事闲谭M.合肥:黄山书社,2001.歙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歙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5.洪振秋.远山近水漫溢情:徽州古园林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1372023.7(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