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社区参与的内涵及概念界定.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7558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参与的内涵及概念界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社区参与的内涵及概念界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社区参与的内涵及概念界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6 月第2 期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Lianyungang Normal CollegeJune.2023No.2社区参与的内涵及概念界定吕涛,贾林祥(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 2 1 1 1 6)摘要:目前,学界对社区参与内涵的理解由早期的单一层次视角发展到多维度视角,但在社区参与内涵的界定上未能达成共识。学界对社区参与内涵的阐释经历了理性论、角色论和活动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对社区参与的界定差异较大、观点不一,却有四个共同之处,即社区参与的主体是社区居民,社区参与的客体是社区组织内的各种事务或者活动,社区参与的动机是公共参与精神及利益衡量,社

2、区参与的目标取向是社区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四个共同之处是社区参与的构成要素,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界定社区参与内涵的关键所在。关键词:社会参与;社区参与;概念界定中图分类号:C912.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9-7 7 4 0(2 0 2 3)0 2-0 1 0 3-0 6社区心理学诞生于1 9 6 5 年,当时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召开的斯万普斯科特会议上,心理学家对传统心理服务模式日益暴露的问题提出了严厉批评,呼吁开辟一种以预防为主的新的研究领域,即社区心理学。社区心理学家通常以“非典型心理学家”自居,主张“价值关涉”,他们将关注的方向由心理健康问题转向公民参与、社会公正等价值主题。

3、目前,社区参与研究已从早期的探索阶段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涉及旅游、医疗、教育、家庭、社区建设等领域。有关社区参与的研究成果逐年增多,有关心理健康、干预、教育模式等方面的社区参与研究不断深化,对社区参与内涵的理解由早期的单一层次视角发展到多维度视角。但是,学界对社区参与的内涵一直未能达成共识。厘清社区参与内涵是开展社区心理学相关研究的重要理论前提,本文拟从社区参与相关概念的内涵辨析着手,进而对社区参与这一概念做出界定,以期为开展社区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一、社区参与相关概念内涵辨析(一)参与参与(participation)具有多维性,这导致“参与 这一概念的内涵一直以来都不甚明确,但参与

4、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以及整体发展都很重要 2 。心理学词典中“参与”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积极参加一项运动、一个小组活动或一个实验过程;二是指由若干相互作用的成员的“参与而引起的复杂活动的动力特点 3 5 9。实际上,研究者对参与的理解远不止于此,比如,参与不仅指参加一项活动,也不仅是指一种由参与者的相互作用而引发的状态,还可以是对特定场景里生活事件的描述,如在学校、休闲场所、家庭以及社区中与其他成员共同生活都可以称作参与。卡多认为,参与是一种与个人因素、经济地位、社区环境相关的个体综合性活动 4。在社区中,参与者必然会从参与过程中获得收益,且每个人与他人所得收益必然存在多寡之分。这就意味着参与者必须

5、与他人进行合作并积极表现,以使其收益合理化 5 。参与是一种特殊活动,为了更好地理解参与这一概念,我们可以与社区心理学中另一个经常与之共同提起的概念“赋权”进行对比。赋权的核心关注点在人,它强调的是对个体或群体的赋权;而参与的核心关注点在事,它强调的是行动的重要性,而非行动者,这也是收稿日期:2 0 2 3-0 4-2 3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动作对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工作记忆促进作用研究”(项目编号:1 9 YJC190010)作者简介:吕涛(1 9 9 7-),男,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区心理学;贾林祥(1 9 6 6-),男,陕西铜川人,教授,博士,主要

6、从事社区心理学研究。诸多学者认为参与是一种特殊活动的原因。当然,并不是说只关注参与不关注人,事实上很多学者都很关注究竟是谁参与的问题。在社区中,居民由于年龄、性别、财富、地位、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形成分层,其参与的种类和性质也因此大有不同。参与是一种人投人其中的特殊活动,其本身并没有限定范围,这是参与与社会参与、社区参与的最大区别。(二)社会参与自2 0 世纪6 0 年代以来,人们就一直在讨论社会参与(social participation)问题。与参与这一概念面临的境遇相似,人们对社会参与这一概念的内涵也未达成共识。“社会参与”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巴伦提出的,他认为社会参与是关于受众权利的一种

7、理论,又称参与权,指受传者有权参与大众传播活动,即他们不仅有权从大众传播媒介上获得有关信息,而且有权作为传播者而使用大众传播媒介 6 1 9 5-9 6。不同于早期把社会参与看成是象征大众知情权和传播权的观点,在社会学中,人们更多的把社会参与看作对群众政治参与、民主参与等的描述;而在社会心理学中,社会参与是个人参加与个人、家庭和社会有关的活动,并且人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参与来联结个人与社会,使个人和社会获得更好的发展。社会参与体现了对社会活动的介入。尤兹等人认为社会参与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正式的(参加会议、宗教活动和志愿者服务)和非正式的(电话联系、与朋友的社会互动)活动介人 7 ,这与将

8、参与认定是一种人投人其中的特殊活动有共通之处。里瓦萨等人将社会参与定义为:“一个人参与了社会中与他人互动的活动。”8 显然,里瓦萨把社会参与看成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是社会参与的重要环节。在佛格罗拉斯看来,社会参与就是个人和环境互动的结果 5 。法国学者雅克谢瓦利埃从另一个角度提出应按照参与的程度将社会参与分为三个阶段即知情、咨询和协商参与,凡是包含了这三个阶段的活动都是社会参与 9 ,而这三个阶段其实也是互动的一种体现。由于处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研究者对社会参与的理解是存在差异的,但这也正是社会参与受特定社会环境影响的表现。因此,社会参与,其实就是一种在特定社会环境下主体与客体的互

9、动。104(三)参与和社会参与内涵之比较总体而言,参与的概念显得宏大而驳杂。虽然就现实生活来说,参与往往表现出易于理解的日常化与通俗化特征,但其学术定义尚未有定论。尽管社会参与的内涵相对于参与而言具有一定的清晰性,但研究者对其所进行的界定仍然存在差异。社会参与是特定社会环境下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它对互动的范围做了限定,但这个范围相对于社区参与仍然非常宽泛。显然,参与和社会参与是不同的,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参与没有前置限定,参与就是一种人投人其中的特殊活动;由于研究者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他们对社会参与的理解有所不同,但对于“互动 这一参与的核心要义的看法是相同的,差别只

10、在于究竟是在哪个层面上互动或者究竟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进行互动。简言之,相对于参与,社会参与中因为有了“社会”一词的限定,其所凸显的是特定的社会环境,强调的是主客体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互动。其二,参与是一种客观现象,我们可以靠观察轻易地判定参与是否发生;社会参与的核心涵义是互动,这不是简单的人际互动或人境互动,还包含情感互动一共情体验、知识互动一思想共鸣等主观体验。显然,社会参与不仅是对客观现象的描述,也包含了主客体彼此的主观体验,其内涵更为丰富。二、社区参与的内涵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探索,社区参与(communityparticipation)已经被赋予了十分丰富的内涵,这导致研究者对它进行界定时越

11、发困难。社区心理学家虽然认为社区参与是社区发展的关键成分,但是在社区参与的涵义和构成方式上未能达成一致看法 1 0 1 3 2。中国百科全书中有“社区参与 词条,其内涵是社区居民自觉自愿地参加社区各种活动或事务的过程 1 1。社区参与是一种公众性参与,这意味着社区居民对社区责任的分担和成果的共享,每一个居民都有机会为谋取社区共同利益而施展和贡献自已的才能。社区参与是对各种决策及其贯彻执行的参与,是对社区的民主管理,它使每一个居民都有机会向社区组织表达意见,以维护自已的利益。由此可以看出,社区参与突出了社区居民的参与主动性和行动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社区参与理论的拓展,社区参与的内涵也有

12、了很大改变。我们只有在明确社区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去探究社区参与的内涵。社区和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心理学大辞典中把“社区”界定为基于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形成的社会单位,其成员形成了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并共享一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1 2 1 0 0。社区是具有某种关系的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在一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及活动区域 1 3 1 4。滕尼斯认为,社区是人们在共同的情感和价值观引导下,依据自己的自然意志,基于血缘、地缘或精神契合发展而成的共同体 1 4 。在这样一种特殊共同体中发生的社区参与,必然和参与、社会参与大不相同。(一)理性论阶段的社区参与正如中国

13、百科全书所言,社区参与最初的内驱力来自于社区成员对利益或民权的追求 。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可按照社会交换理论中的理性人假设予以解释。理性人假设是指在现有条件下,人们根据某个实践理性或者效用最大化的标准,遵循自已的信念和愿望来选择可用的最佳行动方案 1 5 1 2 7。起初,研究者更多依据理性人假设来界定社区参与的内涵,这一阶段可以称为社区参与的“理性论阶段”。在此阶段,研究者寻求的理论支撑主要来自社会交换理论。普瑞斯特拜等人依据社会交换理论,将社区参与理解为“个人根据参与行动的收益大小、失败的成本高低以及个人的主动努力程度来选择是否参与某种社区活动”1 6 。据此,社区参与是否发生,完全取决于自我

14、对预期收益的评估。也有研究者把社区参与看作人在考量参与成本与利益的基础上做出的一种理性决策,最典型的就是奥尔森的“搭便车理论”,其基本内容是指在一个群体中,每个人都想获得公共物品,却都不想付出代价,试图不付成本而坐享其利,或以相对低廉的参与成本来获得较为可观的收益 7 0 7。在理性论阶段,社区参与是人们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所做的决策行动。虽然这种观点遭到众多研究者的批判,但是确有可取之处。它在某种程度上量化了社区参与,为后继社区参与的量化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随着理性论的发展,社区参与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展。王刚将社区参与概括为社区成员秉持主动参与的精神积极投身到社区的各项事务中去,以此来满足个人的需

15、求,继而推动个人和社区的发展 1 7 。冯敏良等人基于理性人假设,认为社区参与是出于个人、组织或社区的利益诉求,社区的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共活动以实现社区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的过程1 8 。社区参与不只是社区成员个体的参与,也包括组织或社区的参与,这是冯敏良等人对社区参与内涵的拓展。秉持理性人假设的研究者更强调社区参与的心理动机,认为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不只是基于社区居民的主动参与精神,更是基于对个人利益或身心发展的考量而做出的决策行为。难道社区参与仅是一种以利益为唯一考量标准的决策活动吗?基于理性人假设的社区参与的内涵真的是准确和全面的吗?(二)角色论阶段的社区参与社会交换理论把人

16、看作是理性人的观点,显然是片面和绝对的。人不同于动物,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有学者提出,社区成员往往有其各自的身份和角色,比如父亲与母亲之间的角色差异,也足以导致他们对同一活动的参与程度存在巨大差异,更何况他们还具有其他身份角色。基于这种考虑,有研究者遂在角色理论的指导下,对社区参与开展了研究。角色理论试图从人的社会角色属性出发来理解社区参与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认为每个社会角色都是由个体所必须面对和履行的一套权利、义务和期望构成的1 9 1 0。每位社区居民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社会角色,这就导致他们的社区参与表现出巨大差异。有研究表明,社区参与水平与其性别角色有关,男性的性别角色通

17、常包括更多的能力品质要求,而女性的性别角色通常包括更多的生活品质要求 2 0 。这种性别角色差异,会使不同性别的社区居民在社区参与过程中按照自身性别角色来规范参与行为。不仅如此,在受到角色刻板印象影响的情况下,人们还会改变其行为,从而影响社区参与进程 2 1 。除此之外,角色理论还认为社会或者社区会基于个人的社会阶层,对个人的行为抱有强烈的期望,进而决定个人社区参与与否和参与程度的高低。105根据角色理论,社区参与是社区居民基于其角色要求,通过规范其参与过程中的行为并最终完成参与活动的过程。显然,秉持角色论观点的研究者对于社区参与内涵的解读有其独到之处。他们考量了社区居民的社会角色属性,把社区

18、参与看成是一种角色塑造过程,即社区居民通过社区参与来努力规范心理和行为以符合角色要求,这也意味着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水平会不自觉地受到其角色要求的影响,导致其社区参与水平高低不一、心境感受截然不同,其能力和心理发展水平也各异。显然,在角色论阶段,社区参与的内涵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依据角色论,社区参与是社区居民受其角色影响而产生的角色塑造活动。社区居民通过社区参与,实施符合其角色要求的行为,参与并完成符合其角色要求的活动。(三)活动论阶段的社区参与事实上,相当多的研究者发现,社区参与是基于参加社区活动来实现的。因此,研究者对社区参与的内涵进行了新的探索,活动论就是这种探索的结果。Hamzah及其

19、同事着眼于社区参与的外部,将社区参与定义为一种实现社区共同目标的集体行动,这种集体行动包括在正式或非正式团体中与他人共同开展的一切活动 2 2 。社区如果凝聚力、吸引力强,就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度 2 3 。持活动论的研究者更强调社区集体行动的重要性以及社区组织的作用,有的更为关注社区参与的内在含义,如ChangFH等人从参与的对象即“活动”本身出发,认为社区参与是一种社区居民在实质上积极参加了的社区活动。这种参与要么发生在家庭之外,要么是非家庭角色的一部分 2 4 。这一观点强调了参与者与社区的联系,但并不一定要求参与者实际出现在社区活动中,如社区居民在家中制作社区福利宣传文件或承担社

20、区交给的其他任务,也是一种社区参与。所谓“非家庭角色”是指那些不属于家庭角色的或一般不作为典型家庭角色的身份,包括个体作为工人、朋友、邻居或其他社区成员的角色。有些社区参与虽然发生在家里,但是属于非家庭角色行为,比如打电话给社区管委会、举办一106个聚会或给朋友写信等,这虽然“缺乏活动,但并不意味着缺乏对应的参与”2 。也就是说,除了社区居民现场的参与以外,其他通过思想、情感、社交等而产生了实质参与的互动活动都属于社区参与。因此,研究社区参与除了关注个人因素以外,对参与者的家庭背景、经济地位、社交范围、学识思想等其他因素同步进行调查就显得格外重要 2 5 。秉持活动论观点的研究者更多突出了社区

21、的价值以及实质参与活动的意义。随着社区参与在社区发展和社会福祉中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人们也越发关注社区参与的内涵、类型和形式。三、总结社区参与概念的发展经历了理性论、角色论到活动论三个阶段,学者们对社区参与内涵的理解经历了从理性居民社区参与的动机到社区居民社区角色的塑造,再到社区居民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和实际参与的发展变化。可以说,国内外学者对社区参与开展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目前在社区参与定义方面尚未形成共识。秉持理性论观点的研究者认为,社区参与是受益人影响活动实施及方向的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这种影响旨在提高个人收益、改善个人生活1 6 。也有研究者认为,社区参与是社区居民出于公民主动参与的精神,

22、积极投身社区公共事务 1 7 ,以满足个人需求和社区发展需要的活动 1 8 。秉持角色论观点的研究者对社区参与的理解是基于社区居民以自我角色塑造为目标,认为每个参与的居民都有其相应的社区角色,都是社区参与的主体,共同分担社区责任、分享社区成果,即社区参与是社区居民自觉自愿参与社区各种活动及事务 2 0 1,以使其有机会在推动社区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个人才能 2 。秉持活动论观点的研究者则关注社区参与的客体,认为社区参与是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或公共活动的积极参与,强调活动本身以及实质参与的重要性。部分学者如冯敏良等认为社区参与是整个社区建设和发展中的所有参与行为和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社区的更好发展,社区

23、参与研究不应只关注社区居民的参与及作用,更应该关注社区环境以及社区组织 1 8 。我们通过上述梳理发现,尽管学界对社区参与的界定差异较大、观点不一,却有四个方面的共同之处,即社区参与的主体是社区居民、社区参与的客体是社区组织内的各种事务或者活动、社区参与的动机是公共参与精神及利益衡量、社区参与的目标取向是社区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四个方面是社区参与的构成要素,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界定社区参与内涵的关键所在。参考文献:1贾林祥,社区心理学及其研究转向 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1 5(4):1 4 7-1 5 2.2Barbara Piskur,Ramon Daniels,Ma

24、rian J Jongmans,et al.Participation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Are They Dis-tinct Concepts?JJ.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14(3):211-220.3ReberAS.心理学词典 M.李伯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6.4JCardol M,De Jong BA,Ward CD.On Autonomy and Partici-pation in RehabilitationJ.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2002(18):970-97

25、4.5Jukka Vetoniemi,Eija Karna.Being Included-experi-ences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of Pupils with Spec-ial Education Needs in Mainstream SchoolsJ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clusive Education,2021(10):1190-1204.6彭克宏,马国泉,陈有进,等.社会科学大词典 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 9 8 9.7Utz R L,Carr D,Nesse R,et al.The Effect of

26、 Widowhoodon Older Adults Social Participation:An Evaluati-on of Activity,Disengagement,and Continuity Theor-iesJ.Gerontologist,2002(4):522-533.8Levasseur M,Desrosiers J,Noreau L.Is Social Partic-ipation Associated with Quality of Life of Older Ad-ults with Physical Disabilities?JJ.Disability andReh

27、abilitation,2004(20):1206-1213.9刘红岩.国内外社会参与程度与参与形式研究述评 J.中国行政管理,2 0 1 2(7):1 2 1-1 2 5.10JMansuri G,Rao V.Localizing Development:Does Partic-ipation Work?M.Washington DC:World Bank,2013.11陈社英.社区参与 EB/0L.2023-05-29.https:/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 0 0 4.13刘视湘.社区心理学 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8.14营立成,刘迟.社区研究的两种取向及其反思:以斐迪

28、南滕尼斯为起点 J.城市发展研究,2 0 1 6(2):7 1-7 7.15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M.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 0 1 1.16Prestby J E.Benefits,Costs,Incentive Management andParticipation in Voluntary Organizations:A means toUnderstanding and Promoting EmpowermentJJ.American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90(1):117-149.17王刚,汪丽萍.社会参与简论

29、J.城市研究,1 9 9 8(5):5 3-55.18冯敏良.“社区参与”的内生逻辑与现实路径:基于参与一回报理论的分析 J.社会科学辑刊,2 0 1 4(1):5 7-6 2.19韩慧慧.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志愿者服务意识培育的实践研究 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 0 2 2.20Haines E L,Deaux K,Lofaro N.The Times TheyAre A-cha-ngingor Are They not?A Comparison of Gender Stere-otypes,1983-2014J.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2016(3):35

30、3-363.21Lodi-Smith J,Roberts B W.Getting to Know Me:Soc-ial Role Experiences and Age Differences in Self-concept Clarity During Adulthood J.Journal ofPersonality,2010(5):1383-1410.22Hamzah A.Community Engagement in Malaysia:A Hist-torical Outline and Contemporary TrendsJ.AsianSocial Science,2016(12)

31、:33-43.23Kulig J C,Andrews M E,Stewart N J.Community Engageme-ntin Rural and Remote Northern Canadian Commu nities:Identifying Priorities for Health Resear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18(12):27-66.24Chang F H,Coster W J,Helfrich C A.Community Partic-ipati

32、on Measures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A Sy-stematic Review of Content from an 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PerspectiveJl.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Rehabilitation,2013(4):771-781.25Schmidt A K,Van Gorp M,Van Wely L,al.Autonomy in pa-rticipation in cerebral

33、 palsy from childhood to ad-ulthoodJJ.Dev Med Child Neurol,2020(3):363-371.107LYU Tao,JIA LinxiangThe Connotation and Conceptual Definition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221116,China)Abstract:At present,the academic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

34、notation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has developed fromthe early single-level perspective to a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but no consensus has been reached on thedefini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Academ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communityparticipation of the rat

35、ional theory,role and activity theory three stages,the three stages have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different views,but they have four things in common,namely the subject of communityparticipation is the community residents,the object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s the commun

36、ity organization affairsor activities,community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is public participation spirit and interests,community participationin the goal orientation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people.These four commonfeatures are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community pa

37、rticipation,and in a certain sense,they are also the key todefine the connotation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Key words:participation;social participation;community participation(上接第8 4 页)The Internal Logic and Practical Path of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Education in Law Major Courses in

38、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ONG Ting(Department of Law,Shanghai Sanda University,Pudong 200122,China)Abstract: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educational policy of the party and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legal talentswith both moral and law.But i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however,there are some

39、 problems,such as the failureof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to fit with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the lack of teachers comprehensiveability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and the lack of enough flexibility in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40、and politic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Course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tort liability law,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goal,IDEA and training plan ofprofessional legal education,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vel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teachers,and

41、 to enhance the flexibility and diversity of the course of“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tort lawso as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and resonance of knowledge imparting and value leading,we should fully explore thehumanistic spirit and value concern contained in the law of tort liability and try our best to train outstanding legaltalents in line with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Key words:curriculum ideology;major in law;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1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