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5年湘潭县初中学业模拟考试 语 文 试题卷
班级: 姓名:
1.本试卷共五道大题,27道小题。试卷满分120 分,考试时量120 分钟。
2.本试卷所有答案均须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否则不予计分。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共 16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准确的一项是(2分) ( )
A.绯闻 fēi 粘贴 zhān 蛮横 hèng 垂涎三尺 yán
B.逮捕 dài 星宿xiù 洗涮 shuàn 泾渭分明 jīng
C.憎恨 zēng 卑鄙pǐ 弄堂 nòng 群雄角逐 jiǎo
D.蔚藉 jiè 挣脱 zhēng 骸骨 hái 下贱胚子 pī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
A.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远处青山叠障,绿水环绕,真是美不胜收。
B.一到中午,艳丽的牡丹就让太阳晒得无精打采,让人看着油然而生怜惜之情。
C.昨天,他在老同学家作客,受到了盛情款待。
D.从此,邓稼轩作为一个在国内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在公开场合便消声匿迹了。
3.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 )
A.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爱的赞歌。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诗歌主题。
B.《西游记》构造了一个幻想世界,塑造了一群神话人物,“三打白骨精”“误闯白虎堂”等情节读者也都耳熟能详。该书被《英国大百科全书》誉为“中国最珍贵的神奇小说”。
C.大唐是诗的国度,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王维, 高适则是边塞诗人。
D.《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4.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凡事感激,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意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
B.《文心雕龙》中说:“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这是古代文论中的形象思维论。
C.“我到底要行去何处?哪里是我的终点?不重要了,”徐霞客对自己说,“重要的是,我行走在天地之间。”
D.要我把对他的印象说出来,用什么词儿呢?是用“机灵”“伶俐”“很鬼”?还是用一般常说的“聪明”。
5.默写填空。 (8 分)
① ,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
② , ,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家书,蕴含着亲情的温暖,铭刻着战火的记忆,承载着华夏的文明。请写出与“家书”有关的古诗词(连续两句): , 。
④《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论语>十则》中也有与之相近的阐述: ,
。
⑤吊影分为千里雁, 。 ( 白居易《望月有感》)
二、综合性学习(共 16 分)
6.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
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4分)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春 节: , 。
端午节: , 。
7.阅读下面的图画,回答问题。(6分)
今年两会期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至此,“互联网+”已升至国家层面。“互联网+”已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1)根据上图内容解释“互联网+”的含义。(2分)
(2)读懂图表,在上图的1、2处填入合适的文字。(2分)
1处 2处
(3)如果要推荐一位名人来推广“互联网+”模式,你会推荐谁?请写出他(她)的名字并说明理由(2分
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清明节始于周代,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可谓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清明节适逢春天,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清明节有些地方又称寒食节,寒食节源于有关春秋晋文公和介子推惊心动魄的传说。清明节还有祭祖扫墓、踏青游春、蹴鞠、插柳等一系列的风俗。
材料二:谷雨节气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下而上也”,故此得名。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内容。(2分)
(2)材料二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知识?(2分)
(3)联系两则材料内容,使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写一句话,概括二十四节气和大自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2分)
三、阅读课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16 分)
(一)《范进中举》(选段) (6分)
①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②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③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④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⑤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⑥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⑦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⑧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⑨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⑩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9.选文中划线的词语“好了”的深层含义是(2 分)
10.从描写角度看,本段可分为两层:①~⑦为第一层,属于______描写,⑧~⑩为第二层,属_____描写。(2 分)
11.范进中举后,众人的表现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2 分)
(二)(6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朝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天下缟素:穿丧服 B.秦王色挠: 脸色
C.以头抢地耳:撞 D.徒以有先生也:徒然
1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14.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分)
(三)从军行 杨炯 (4分)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5. 表现军情紧急的句子是( ),表现战争环境恶劣的句子是( ) (2 分)
16. 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四、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22 分)
(一)人有鱼池(6 分)
人有鱼池,昔群鷧①窃啄食之。乃束草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慑之。群鷧初回翔不敢即下,已渐审视,下啄;久之,时飞止竿上,恬不为惊。人有见者,窃去刍人,自披蓑戴笠而立池中,鷧仍下啄、飞止如故。人随手执其足。鷧不能脱,奋翼声“假、假②”。人曰:“先故假,今亦假耶?”
注释:①鷧:鹭鸶 ②假:象声词
1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2 分)
(1)窃琢食之 ( ) (2)窃去刍人 ( )
1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 分) 译文:
19.文中鱼池主人“束草为人”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本文旨在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二)把持住良知的标尺(6分)
①有人说,生活是一片深不可测的大海,波涛汹涌,暗礁浮沉。人在其中飘飘荡荡,褪去铅华,洗尽浮尘,最后只剩早已白发的少年,静静的伫立在时间的尽头,望着那无法触及的彼岸。但我却相信,良知是能带人“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最好航针。端平这把标尺,它就会指引你在人生航线中问心无愧的驶向理想的彼岸。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武装抗元失败被俘后,在元朝劝他投降时写的一首诗。意在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坚贞不屈的决心。这首诗,也成为文大夫无法摧毁的精神支柱,让他在无数个无眠之夜里平静地忍受折磨,坚定地拒绝降元,最终用良知在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成就了他的凌云壮志,无愧于他的赤血丹心。
③孟子曾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那么钱财和忠义之间呢?和珅就毫不犹豫的将自己内心的标尺倾向了黄金。他依仗为皇帝所宠,利用职权受贿贪污,其私产堪比国库。自以为机关算尽,但终被嘉庆帝抓住了把柄,落得个人财两空的下场。他倾斜了良知的标尺,也终因此举误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成为历史的污点,为万世所诟。
④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人的智慧汇集于此,余音不绝,提醒与警示后人要以良知治世,诚义为人。然而,近年来,社会的风气却日渐下滑。
⑤有一句“笑话”如是说道:“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中国人喝牛奶,结石。”而但凡心存良知的人看到这句话想必都笑不出来。近年来,孔雀绿、苏丹红、落日黄等化工原料频频“走进”食品,而三鹿毒奶粉更是让国人心寒。再看看那些捡变质菜来卖的小商贩,那些说违心话的记者,那些不以正义而以利益为目的的律师……这些恶性事件足以表明,失去良知后的国家是何等冷漠,而这些人又怎能说自己不愧对于天、不愧对于人?
⑥天使的翅膀碎了,落到人间,成了我们的忧伤;良知的背囊丢了,散到人间,成了撒旦的魔掌。良知的标尺一旦倾斜,便必然坠落地狱,万劫不复;而良知的树一旦开花,也定
将连年富贵,万古流香。
⑦盈盈月光,我掬一抔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而漫漫人生,我要把持住那杆最真的——良知。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不超过10个字,2分)
21.指出第②、③小节的主要论证方法,并结合文章内容,阐述其表达作用。(2分)
22.作家王蒙新出版的《守住中国人的底线》一书是一剂唤醒国人良知的猛药。如果有一天,人们争相去扶摔倒的老人,对社会的丑恶现象深恶痛绝、嗤之以鼻,逐步回归人性的真、善、美,那么全社会时时处处就会充满春天的温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把持住良知的标尺。(50字左右,2分)
(三)最初的温暖 邹扶澜 (10分)
①男孩小时候家里很穷,甚至有时连上学的本子也买不起,常常用完了正面用反面。一天,班里来了位新生,是个漂亮的女孩,扎着鲜艳的蝴蝶结,背着一个让全班同学都眼红的书包。
②女孩跟他成了同桌。她的文具盒里装满了各种漂亮的笔和橡皮,她还有很多崭新的方格本,甚至有精装的笔记本。男孩偷眼看,心里既嫉妒又眼馋。
③男孩自尊心很强,怕女孩笑话,本子用完便不再用反面,也就不记笔记,只靠脑子记。女孩感到很奇怪,有一天问他,他说:“会了,不用记了。”女孩好像明白了什么,主动拿出两个本子给他,男孩拒绝了,女孩羞红了脸,几天不和他说话。有一次,班里组织看电影,每人交5分钱,男孩没有钱,就没有报名。女孩高兴地跑到他跟前,说:“明天下午看电影,我替你把钱交了。”男孩气恼地说:“我不去,用不着你给我交……”女孩委屈地哭了,说:“你以后还给我还不行吗?”男孩没有再说话,勉强答应了她。
④第二年,女孩的家要搬了,男孩不知道要搬到哪儿,只觉得有一种留恋的感觉,仿佛丢了东西似的。知道她走的日期后,那一天他没有去上学,早早地候在一个十字路口----县城开往外地的车辆都要经过这。终于,一辆大货车开了过来,女孩和她的哥哥站在车厢里。女孩看见了他,高兴地向他挥,男孩想跟她说点什么可没有说出来,车速很快,一溜烟从眼前过去了。
⑤第二天上学,班里一个女同学给男孩送来一个沉甸甸的牛皮纸包,说是同桌留给他的。男孩打开,是厚厚一摞没用过的各式作业本,还有她用过的漂亮文具盒,里面装满了铅笔,还有一支能抽水的钢笔。笔中间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给我最好的同桌。”
⑥男孩哭了,他突然觉得,从那天起,他的心知道了什么叫疼痛。
⑦那个文具盒,他一直保存着,有时候拿出来看看,眼前会晃动着一对鲜艳的蝴蝶结,一跳,一跳……
⑧几十年过去了,男孩读完大学,又读了博士,打拼多年后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阅尽沧桑后,他越来越怀念那个当年跟他同桌的小女孩,于是在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寻找那个叫王丽晨的女孩。
⑨电视台的记者闻讯后,邀请他做了一次访谈,面对现场的许多观众,他把藏在心底的那段往事说了出来,说到动情处,他几次哽咽,说如果能见一见当年同桌的女孩,此生也就无憾了。
⑩主持人问他:“为什么非要见她呢?相见不如怀念,保留最初的那份美好,为她祝福,不是很好吗?”
⑪他摇了摇头。
⑫主持人又说:“丽晨现在已经步入中年,也许已经发福,也许过得很不如意,如果是这样,你还会执意见她吗?”
⑬他说:“是的,我想当面对她说声谢谢。另外,如果她有什么难处的话,我想尽自己所能帮她一把。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着她,甚至没有一天忘记过她,小时候,因为贫穷,我看过太多的冷眼,但她给了我最初的温暖,这成了我生命的动力……”他已经泪光莹莹,“我想看见她还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沭浴着温暖的阳光……”
⑭几天后,他收到一封信:“亲爱的刘同学,不瞒你说,那天我就坐在观众席上。之所以不见你,并不是因为你太富有,或者我已经老了,而是有些美只适合放在心里,就像一坛陈酒,—旦打开味道就淡了。感谢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活在你心里,如果你对我心存感激,那就在心里保存那份最初的美好并把它传递下去吧。”
⑮信是那位主持人写的,王丽晨是他的妹妹。她已于三年前病逝。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有删改)
23.文章以“最初的温暖”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个标题的妙处。(3分)
24.第⑥段的横线处写男孩“他的心知道了什么叫疼痛”,请你据此补写一段这个时候男孩心理活动的话,要求用第一人称,不少于50字。(3分)
25.第④段写到了女孩的哥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这一人物的出现在文中的具体作用。(2分)
26. 结合文章主题,说说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启示?(2分)
五、(50 分)
27. 按要求作文。 题目: 那一次,我很
提示: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然后作文。 ②不少于600 字。 ③要求书写工整,标点、格式规范。 ④避免在文中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或地名。
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