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坚持安全发展 打造和谐秭归
姚 平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进一步阐明安全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矛盾凸显期和事故易发期。一方面经济粗放式高速增长给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高危行业带来空前压力,成为各类安全事故诱发的动因;另一方面经济转轨、社会转型造成失业人口增多、收入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给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带来负面影响。2006年,秭归人均GDP达到840美元,已接近1000美元。同时,秭归作为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大县,已提前进入了经济社会的巨大转型时期。因此,如何坚持安全发展、打造和谐秭归,已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安全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在和平时代,更需要重视“内忧”,如技术风险(生产安全、信息安全)、自然风险(灾害、卫生事件)、社会风险(邪教、恐怖事件)、人为风险(治安与食品安全)等。安全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仅要看经济指标,更需要用社会安全水平和生产、生活安全标准来体现。安全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将安全发展纳入优先发展的战略,协调好安全发展与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安全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对于社会,安全发展能够吸引人才和资源;对于企业,安全发展能扩大商誉、保障效率、促进效益、减少损失。安全发展是生活质量的体现。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一是生理的,二是安全的。在满足温饱基础上,安全必将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安全发展对社会经济的综合贡献率大约是2.4%。安全发展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国家应将安全发展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体系中,将安全与人口、资源、环境并列而成为国家“第四大国策”。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近几年来,全县安全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目前在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监管力度、投入保障、科技支撑、社会文化、全民意识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安全发展保障水平低。2006年,秭归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不到8700万元,属“吃饭型”财政,政府在安全监管人员配备和安全发展投入上“有心而力不足”,加之秭归GDP的贡献以第二产业为主,生产领域本身安全条件差(生产工艺安全性能低、安全设施和装置标准低、安全检测和监控技术水平低),安全管理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二是群众安全意识差,安全观念落后。西方人重视生命,认为生命高于一切;中国人重视信仰,认为“事业”、“主义”胜过生命。少数领导安全认识不到位,企业经营者安全意识差,从事安全工作的专业人员素质与生产安全业务要求不相适应,从业人员安全知识及技能水平低等,政府官员、企业经营者、企业员工、社会大众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都亟待提高。三是现行安全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安全的执法、监督、监察、管理手段有待加强。政府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安全监察力量薄弱,社会监督作用较小;安全监察缺乏有效的技术保障手段,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不合理;全社会安全生产法制观念有待加强,安全执法能力弱,安全执法环境有待改善。四是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在经济转轨和社会换型时期,下岗失业人员增加、贫富差距扩大、失地农民增多、环境污染严重、传染病流行、移民生活困难等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集中显现,各种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群体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它对社会秩序造成的冲击和给经济带来的打击是有目共睹的。据统计,2006年,秭归累计发生交通事故319起,比上年增长3.24%;直接经济损失达到53万元,比上年增长70.97%。发生火灾30起,比上年增长650%;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4万元,比上年增长250%。全年交通事故、工矿企业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达到15人。民事案件发生数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6年达到800余起,比上年增长5.2%。同时,随着三峡工程的通航发电,全县地质灾害也进入了一个频发多发时期。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的原则中,强调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牢固树立 “安全第一、环保优先、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一是树牢经济建设与安全发展同步抓的思想。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安全发展的基础上。要在安全状况持续改善、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上,做到安全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同步规划、整体推进。二是树牢人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的思想。“以人为本”必须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生命安全权益是最大的权益,必须始终把立足点放在预防事故和治理隐患上,不能损害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权益。三是树牢安全效益为最大效益的思想。安全发展从根本上说是要确保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确保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社会与自然安全和谐,这个目的就是安全发展所追求的效益。在招商引资、兴办工业时,首先考虑的是应该是安全和环保等民生问题,既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注重安全效益。四是树牢抓安全发展也是政绩的思想。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抓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安全生产也是政绩。凡是有利于推动经济建设、凡是有利于国家和人民利益、凡是有利于社会安定和谐,要竭力去做;凡是不利于经济建设甚至危害长远发展、损害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暂时利益再大也不能干。树立这样的政绩观,才是真正坚持安全发展。
——加大安全发展的治本力度,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的体制和机制。金钱有价,生命无价,安全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不断研究和实施安全发展的治本之策,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认真解决制约和影响安全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要采取多种形式,诸如开展“安全生产年(月)”活动、举办安全知识电视竞赛等,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把安全纳入就业技能培训,特别是要提高重点行业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力求做到持证上岗;要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中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发展理念、遵章守法的管理理念、安全操作的工作理念,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让“生命高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深入人心;要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把提高生产设备安全技术装备水平作为夯实安全基础的重要举措,对于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设备、设施、工程要坚决淘汰和限期整改;要全方位加强安全监管工作,坚决消除安全隐患;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信息通畅、反应灵敏、处置迅速、救治及时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各种安全风险;公安、消防、工商、安监、卫生、交通等各个部门要积极配合,通力协作,重点抓好应急信息平台、应急救援队伍、应急预案和法律法规建设,对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进行预防、监测、预警和救治,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安全事故(件)。从根本上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让人民安居乐业,才能够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构建安全发展网络体系,营造良好的安全发展环境。安全的发展环境就是生产力,而良好的安全发展环境要有安全发展网络作保证,如消防安全网络、生产安全网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交通安全网络、卫生防疫网络、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及检测网络、信访诉求网络等等。这些安全发展网络体系必须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原则,充分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家庭、个人在网络中的积极作用,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安全工作,实行标本兼治、群防群治,营造良好的安全发展环境,努力建设安全秭归、和谐秭归。各个单位、村庄、社区、企业都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从上至下要层层签订安全发展目标责任书,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各个法人首先要检查安全发展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检查各项安全发展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以确保政府承担起安全监管主体的职责,确保企业承担起安全责任主体的职责,确保安全监管部门承担起安全监管的职责,推动政府执法、监督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把安全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抓好重点行业或重点领域的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秭归地处坝上库首,旅游业十分发达,安全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加强地质灾害、自然灾害的预警、监测和化解、整治工作。二是要加强道路安全的投入和检查,对事故多发路段以及车况进行了专项治理,搞好公路的维护和车辆检查,对于车辆密集,尤其是摩托车密集的交通要道要重点整治。三是对危险化学品、人员密集场所、建筑施工场地和采矿、食品卫生、电力、教育、旅游等高危行业和劳动密集性行业要集中开展专项防治,强化车站、码头、商场、市场、影剧院、宾馆饭店、网吧、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公共聚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的安全设施和安全保障措施,坚决纠正违反安全生产的行为,对不符合安全发展要求的企业要坚决停产整顿,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四是要加大安全执法力度。要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提高执法权威和执法效率,加大安全监管监察力度,认真查处安全事故,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五是在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庆时期,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都要限期整改,确保事故隐患的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六是要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分子和犯罪行为,严肃惩处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短期行为,认真做好城镇垃圾、污水的清运及处理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