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题: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第 2 课时)
主备人: 第 7 个教案 总第 7 个教案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原理,学会牛顿第一定律实验的探究方法;
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理解并掌握惯性的定义,会用惯性解释有关问题;
教学思考
如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现象
解决问题
通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过大量生活实例,理解和掌握惯性
情感态度
形成从实际现象中分析并获得物理规律的推理意识。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难点
用惯性解释有关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书本、铅笔、毛巾、木板、光滑玻璃扣子,卡片,瓶子,小铁球,强磁铁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活动一. 复习提问
提问:什么是合力与分力?
提问: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怎么求合力 ?
提问: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怎么求合力?
活动二牛顿第一定律
提出问题:一个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物体将会怎样运动呢?
如图9-2-3所示安置的两个光滑的斜面,当球从左边一个斜面的顶端滚下后,通过光滑的平面BC,会沿对面的斜面上滚,观察表明,小球几乎能上滚到原来的高度。
逐步减少右边斜面的斜度,球仍差不多到达原来高度。
若把右边的斜面放平,斜面像冰面那样光滑,并有足够长度,小球会滚多远呢?
在水平桌面上把书本一端垫高,形成一个斜面,让圆柱形的铅笔从顶部沿斜面滚下底端,分别在水平桌面上铺上毛巾、木板、光滑玻璃,比较铅笔经过这些面上的运动情况。
推理与讨论
铅笔在______面上运动距离最长 , 在______面上运动距离最短 , 如果用比玻璃更光滑的平面取代水平面 , 铅笔在这个面上运动的距离将比在玻璃面上运动的距离更______。 铅笔在水平面上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
设想如果用一个没有摩擦的面取代水平面 , 铅笔在这个面上运动的距离将会怎样?
结论
铅笔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在没有摩擦的水平面,受的合力为零,因此铅笔在水平面上将一直运动下去。
伽利略从自己的实验中,进行推理得到的结论是: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或合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只要在平衡力(合外力为零)作用下,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活动三.惯性
如课本图9-2-4。
(1) 手停了下来,纸飞机向前飞了出去,这是为什么?
(2) 星际探测仪,一经脱离地球引力范围,为什么不需要发动机就可以保持飞行?
(3) 汽车突然启动,为什么乘客向后倾
(一)惯性定义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门把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
一切物体不管它是否受力,也不管它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都具有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它的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
(二)惯性的利用
1.乘车要系安全带;
2.套紧锤头;
3.跳远助跑。
回答问题
学生猜想:小球会不停地运动下去。
学生动手操作,带着问题做实验。
回答:光滑玻璃;毛巾;
回答:远;水平面有摩擦力。
答:手停了,但纸飞机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飞了出去
答:由于惯性,它要保持原来的速度飞行,因为阻力几乎为零,所以不需要发动机。
答:由于惯性,乘客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而乘客的脚受到汽车向前的摩擦力跟着汽车向前移动了,所以人的身体要向后倾。
请学生分析其中一些例子的物理道理。惯性的利用
课堂作业: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2.踢出去的足球为什么能滑一段距离?
板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1) 猜想:
(2) 制定方案:
(3) 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或合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4)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5)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6) 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家庭作业:同步练习册上本节练习
课后反思:
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