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标及学习要求】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
2、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1、了解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影响
2、体会爱国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在民族危机中所表现出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基于中共一大、二大的召开,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重难点】
1、五四风雷;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2、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自主学习】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
2、5月4日北京大学生高呼“ ”,“ ”,“ ”等口号,要求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
3、五四运动的性质: 。
4、1921年 月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秘密召开。中共一大确立党的奋斗目标:
中心工作 。
5、1926年,国民党决定北伐,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 , 三派势力。
6、大革命失败的标志:
7、完成《历史填图册1》
【问题探究】
1、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名称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前途
革命范畴
任务
性质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精致讲解】
知识结构:
一. 五四风雷
1.五四运动的背景
(1)国际
①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中国人民反帝情绪高涨。 ②十月革命胜利为中国人民解放指出了解放道路。
(2)国内
①政治方面: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爆发的根本原因)
②阶级方面: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运动发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③思想方面: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一批先进分子所接受,为运动提供了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使先进分子和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活动。
(3)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19年初,一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政府向和会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可是,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2.运动的爆发和经过
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形式
第一阶段
1919年5月4日~6月初
北京
青年学生
学生集会游行、罢课
第二阶段
6月初一6月底
上海
工人阶级
学生、工人、商人的“三罢”斗争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表现为:(1)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2)罢免了曹、章、陆的职务;(3)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意义: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难点突破:
1.如何理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从反帝方面看:运动的兴起是为了反抗巴黎和会对中国山东权益的宰割,斗争口号中也明确提出“外争国权”“废除二十一条”,不承认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最终迫使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从反封建方面看:学生斗争口号中要求“内除国贼”,工人参加后,斗争进一步指向北洋政府。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并惩办了三个卖国贼。
因此整个运动体现出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不妥协的革命斗争精神。
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名称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前途
革命范畴
任务
性质
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
资本主义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化的一部分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成立的三大历史条件
(1)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马克思主义者出现。
五四运动以后,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中起了主要作用。《新青年》逐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李达等先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1920年在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的帮助下,陈独秀和李大钊相继在上海、北京建立共产党组织。此后, 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欧洲和日本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组织。这些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共的成立准备了组织基础。
(4)国际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
2.成立概况:中共一大的召开
(1)召开:1921年7月23日,上海。
(2)主要内容:①通过党纲: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联合第三 国际。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③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3.诞生的意义: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1.国共合作
(1) 原因:①中共领导工人运动的体会:认识到敌人的强大,要想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统一战线。
②1923年中共三大根据共产国际指示,通过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2)国民党一大——实现合作
时间、地点: 1924年1月,广州
意义: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2.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1)兴起: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成立;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2)高潮:北伐战争
①北伐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②开始时间:1926年7月。
③打击目标: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④主要成果:歼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失败
(1) 标志:①四一二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并于4月18日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标志着大革命局部失败。②七一五政变: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在武汉发动政变,以后又宁汉合流,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
(2)原因:
①帝国主义干涉破坏,扶植代理人。
②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③中共推行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的过程中,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等坚持右倾机会上义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3)教训: 中共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秉承“五四”精神,努力报效中华的道德情操;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巩固练习】
D1、下列最能够突出说明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论据是
A.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 B.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C.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A2、孙中山之所以能够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实现伟大的转变,最根本的原因是
A.具有坚定的民主革命精神 B.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
C.共产国际的帮助 D.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B 3、 “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保路运动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
C4.(2007山东聊城11月)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D5. (2008广东汕头一中11月)新三民主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下列四种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致
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纲领
D.新三民主义就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