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古代汉语课程.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173847 上传时间:2024-12-27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4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课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古代汉语课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课程 基 础 教 案 第一章 怎样查字典辞书 教学要求: 1.掌握各部工具书的作者、写作时间、体例及查阅方法。学会使用各类不同的工具书。 2.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主要指字典、词典、语言文字方面的专著以及有关的类书。 3.熟练使用工具书,可帮助我们解决阅读古书遇到的疑难。 吴晗《怎样学古文》:“有些人千里迢迢来找我求问,其实查《康熙字典》就有。学历史,不懂得查《辞源》、《辞海》、《历史人名辞典》、《历史地理辞典》、《历史年图》、《历史图表》、《历史地名》,在历史的路途上,就会寸步难行。” 王力在苏州语言学会上也谈到:《汉语史稿》写了北方叫“河”,南方叫“江”。有人写信质疑他,大渡河在南方。他一查工具书,大渡河古代叫“大渡水”。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工具书的种类 工具书(性质):字书、韵书、辞书。 (1)字書 字書是以字爲收錄的條目,專釋字的形、音、義的工具書。學習古代漢語常常要用到的字書有《說文解字》、《漢語大字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等。 (2)韻書 韻書是按韻編排,以便查找該字在古音中的聲、韻、調而編寫的工具書。隋·陸法言等人編寫的《切韻》是漢語史上的第一部韻書,可惜沒有足本保存下來。保存至今並完好無缺的是宋代陳彭年等奉詔撰定的《廣韻》,通過它我們能夠瞭解每一個漢字在中古音系中的地位——聲、韻、調。《廣韻》也有釋義,但主要功能是能憑藉它瞭解漢字在古代的實際讀音。 (3)辭書 辭書是以詞爲收錄的條目,說明每一個詞所指稱的東西,並逐一分析該詞在文獻中的使用義或語法功能的工具書。辭書有綜合性辭書與專門性詞書之分。最早的辭書當數秦漢之際成書的《爾雅》,它是按事類編排的一部辭書。三國時魏˙張揖編纂的《廣雅》亦屬同類性質的辭書。今天比較通行的辭書有《辭源》和《辭海》。還有爲專書編寫的辭書,比如,向熹《詩經詞典》,就是專釋《詩經》中的辭彙的。 除此之外还有类书。類書是分類輯錄古書上的材料、依照內容分門別類編排的工具書。其特點是分類纂集、資料翔實、內容廣泛。上至天文,下及地理,中涉人事。我國最早的類書:三國魏文帝曹丕主持編寫的《皇覽》。今存最早的類書是唐代的三大類書: 虞世南《北堂書鈔》、 歐陽詢《藝文類聚》、 徐堅《初學記》。宋代有兩大部類書:李昉等編纂《太平御覽》、王欽若等撰寫《冊府元龜》。明代解縉等奉明成祖之命編撰的《永樂大典》是我國歷史上最宏偉的一部類書。全書有22937卷,裝訂成11095冊,今中華書局730卷的影印本,僅占全書的百分之三。 清代四大類書:《古今圖書集成》(陳夢雷、蔣廷錫等)、《佩文韻府》(張玉書)、《駢字類編》(未祥)、《淵鑒類函》(張英等)。類書可利用它來考察各種事物的源流嬗變,比照今行古書的版本異同,校正錯訛衍脫,搜輯古籍佚文。工具書的檢字法是指按照工具書的編排體例、字詞條目的排列方法來檢索條目的方法。 2.常用的檢字法有:分類法、字順法、音序法。 (1)分類檢索的方法是依照某些辭書是按事類編排而進行的一種檢索詞條的方法。最早的辭書《爾雅》就是按釋詁、釋言、釋訓、釋親、釋宮、釋器、釋樂、釋天、釋地、釋丘、釋山、釋水、釋草、釋木、釋鳥、釋獸、釋蟲、釋魚、釋畜等十九個事類編纂的。三國時魏國的張揖的《廣雅》仿《爾雅》編纂,所分類別亦相同。劉熙的《釋名》將所收的1524個詞條分成二十七個類別。按類索檢是一種比較麻煩的檢字辦法,此法被字順法代替。 (2)字順檢字法是依照字書辭書有按字形筆順順序編排而進行的一種檢索字頭詞條的方法。又稱“形序法”。字形筆順包括部首和整字的字形筆順。主要是依據部首或整字的筆畫多少來編排的。檢字時,只要準確計算出部首和整字的筆畫,就能查到所要查尋的字頭和詞條。 按字形筆順編排的工具書有以下三種形式: ①部首检字法。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首创部首法,立540部。作者在自敍中說“分別部居,不相雜廁”,他將9353個小篆歸併爲540部,始一終亥,據形系聯,按照形體相近的程度來把540個部首串聯在一起。明梅膺祚《字汇》归并为214部。后《康熙字典》、《辞海》、《词源》沿袭214部。部首和所屬字按筆畫多少編排《說文解字》雖列540部,但部首的排列不是嚴格按筆畫多少來編排的,例如把“示”部放到“三”部之前,就能說明這一點。今天的字書和辭書,只要是按字順編排的,都是嚴格按筆畫多少來編排的,例如:《漢語大字典》,部首和部屬字的排列都是按筆畫多少來編排,筆畫少的在前,多的在後。在檢字時,先查部首的筆畫,找到該部首之後,把整字的筆畫減去部首的筆畫數,就知道該字在這一部首的多少畫裏。例如:“鉍”字,先到部首裏找到金部,再到金部裏查五畫。對於不好確定部首的字,《漢語大字典》在最後附了一個筆畫檢字表,可根據該字的總筆畫數直接查到這個字在該書中的頁碼位置。 ②按四角號碼編排。這是根據漢字呈方塊形狀的特徵創造的一種編排方式,每一個方塊漢字都有四角,例如: 左上角 右上角 濟 左下角 右下角 按四角的形狀歸爲0—9十個類,每一類用相應的番號代替,組成四位數的編號,再按四位數的大小排列。如“濟”的四角號碼3012。哈佛燕京學社編的各種引得就是按四角號碼編排的。《辭源》修訂本是按部首筆畫順序編排的,但在第四冊後面也附有“四角號碼檢字表” 。 四角号码口诀: 横一垂二三点捺, 叉四插五方框六, 七角八八九是小, 点下有横变零头 。 课堂训练: 查下列两字的四角号码:朝、端。 答案:朝—4742,在修订本《词源》第二册P1488第一栏。 端—0212,在附四角号码检字表的《新华字典》P101。 四角号码检字法的优点是掌握了笔形和号码的转换规则后查找便捷,缺点是笔形和号码的转换规则只能凭死记,如不常用,容易忘记。 (3)音序检字法:按照字音来排列汉字的顺序。 ①汉语拼音字母音序法: a.单纯的字母音序法:1958年2月,人大一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大陆工具书音序法多采用此。 b.音节、汉字、字母序列法:先按多音词的第一个字的音序排列,同音字汇集在一起,第一字同,再按第二字音序排列,依此类推。如《现代汉语词典》。 c.注音字母序列法:1918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公布了由读音统一委员会据章太炎等人制定的注音字母方案,计字母40个,采用笔画式的注音方案。 例:ㄅ(b) 古“包”字,象包裹。 ㄆ (p) 攴 古“扑”字,手持棍扑打。 ㄇ (m) 古“幂(mì)”字,象手巾掩盖。 ㄈ (f) 古“柜”字,象放物之柜。 d.声韵序列法:以《广韵》为代表的古代韵书,采用声韵序列法编排。先以中古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分字类,再按各字的不同韵部分为206韵,同韵部的字再依声母的不同排列先后。例: 《广韵》上平声:一东、二冬、三钟、四江……。入 声:三十三业、三十四乏。 按106韵排列的如《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平水韵》)。 音序检字法的优点是查字迅速方便,缺点是不明字音或读不准字音的字无法查找。 第二章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教学要求: (1)掌握六书的定义、能够熟练运用六书的原则分析常用汉字的结构,进而探求其本义。 (2) 识记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并能区分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一、汉字的形成和发展 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是完善的文字体系。任何事物,从它的形成到它的完善,总有一个过程,汉字从它的萌芽,形成到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考古材料为我们提供了汉字形成的大致的线索。已发现的可能跟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社会时代遗留下来的器物上所刻划、描画符号。例如: 大汶口文化(山东莒县,距今4500-5000年)陶器符号: (一)古文字 1.甲骨文(商朝,距今3300年左右,1899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 又称“卜辞”。 人 女 子 首 耳 目 口 自 止 鸟 2.金文(周朝,距今3000年左右)又称“钟鼎文”。 3.六国古文(春秋战国时期)。 4.大篆(战国时期秦国)又称“籀文” 5.小篆(秦朝) (二)今文字 1.隶书。有“秦隶”和“汉隶”两个发展阶段。 隶书的产生是汉字由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分水岭。 2.草书。 3.楷书 4.行书 汉字由古文字的最后一个阶段小篆体演变为今文字的第一个阶段隶书,就叫隶变。隶变如下特点: (1)彻底地线条化、符号化; (2)偏旁分化、混同,冲击了原来的结构系统; (3)结构简化; (4)篆书园转不断的线条大多被改为方折的断笔,从而使书写速度大大加快。 隶书横画常常写成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撇”、“捺”也要上挑出锋,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字体风格。 二、汉字的结构—“六书”。分析汉字的结构,传统方法是“六书”。 六书:“六书”是前人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说源于战国,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说掌管教育的保氏教学生以“六艺”:礼、乐、射、驭(“御”异体)、六书、九数。清代小学家戴震将“六书”归为“四体二用”。他说:“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即认为前四者是造字法,后二者是用字法。被后世学者广泛接受。 《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教国子“以六艺:五礼、六乐、五射、五驭、六书、九数。” 班固 周礼·保氏注 象形 象事 象意 象声 转注 假借 郑众 周礼·保氏注 象形 会意 转注 处事 假借 谐声 许慎 说文解字·叙 指事 象形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许名班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象形:用描绘事物的轮廓或特征部分来造字的一种造字法。“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对“象形字”的理解有二: ①所谓“描绘”,是指以富有真实感的图象来表达词义。这是就方法而言。 L·R·帕默尔《语言学概论》:“汉字实际上是一种程式化了的,简化了的图画系统。” ②所谓“事物”,这是就对象而言,事物可照着画其轮廓或特征,可见它一般都是有形可象的具体名词。 文字分析要点:(1)指出造字法(六书);(2)指出形体构造;(3)指出本义。 2.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的是用纯粹符号成字,或者在象形字上加符号成字。如:上、下、本、末、朱。 本:指事字。《说文》:“木下曰本。从木,-在其下。”徐锴曰:“-记其处也,本、末、朱同义。” 亦:指事字,从大(人),两点指示两腋,同“腋”。 3.会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并把它们的意义会合成一个新义的造字法。“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说文》“步,从也。”象双脚一前一后行走。本义为步行。 象形,指事,会意三类造字法构成的字,都是不带任何表音成分的字,我们称之为纯粹的表意字。由于纯表意字不能记录词的物质外壳——语音,故不能适应词汇日益发展的需要。于是,一种带有表音成分的造字法便应运而生了 4.形声:用表示意思的字和表示读音的字组合成一个新字的造字法。“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如《说文解字》: 劈,破也,从刀,辟声。 饿,饥也,从食,我声。 裏,衣内也,从衣,里声。 梁,水桥也。从木,从水,刅(chuāng)声。 寶,珍也。从宀,从玉,从贝,缶声。 (1)形符和声符的组合方式 ①左形右声(占形声字的大多数) 江 河 溢 骑 桐 洗 秧 理 纹 灯 桃 论 姓(杨)馥 ②左声右形 鸠 锦 期 刊 飘 鸭 雅 (鸡)彩 欣 期(斤,其声) ③上形下声(艹、宀者多) 草 室 篇 窝 空 雾 楚(从林,疋声)崔(从山,隹声) ④上声下形。(从心者多) 想 烈 婆 袈 唇 背 肓 禁(从示,林声) ⑤外形内声 固 闺 團(团) 圍(围) 衛(卫)术 衝(冲) 裹 阔 衷 ⑥外声内形 闻 闷 问 闽 哀(从口,衣声) 衔(从金,行声) 辩(从言,辩声) 篡(从厶,算声)。 ⑦形占一角 勝(从力, 朕声) 腾 滕 栽 (从木,哉声) 荆(从艹,刑声) 聖(从耳,呈声) 修(从彡,攸yōu声) 颖(从禾,顷声) 雑(从衣,集声) 贼(从戈,则声) ⑧声占一角 徒(从辵,土声) 旗(从方人,其声) 寶(从宀,从玉,从贝,缶声) 碧(石之青美者。从玉.从石、白声) 病(从疒,丙声)栽 (从木,哉声)荆(从艹,刑声)聖(从耳,呈声)颖(从禾,顷声)雑(从衣,集声)修(从彡,攸yōu声)寶(从宀,从玉,从贝,缶声)碧(石之青美者。从玉、从石、白声) 形声是最能产的造字法。 形声是最能产的造字法。一切抽象的概念,语言中所产的一切语词,都能用形符和声符相结合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据统计,甲骨文时代,形声字占20%,汉朝时,形声字达80%(说文占82%),今天形声字达90%以上。现代,化学元素的字基本上用形声法造字。如氢、氧、铜、铀、钚、钾、钙、镁、钠……(氕、氘、氚,质量分别为1、2、3,这三个字有人称为“字妖”)宋·郑樵《六书通》:“六书也者,象形为本;形不可象,则属诸事;事不可指,则属诸意;意不可会,则属诸声,声则无不谐也。”这话很有道理。 5.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关于“转注”的内涵众说纷纭,如: 江 声:转注是指同一部首下的字义相同相近。 戴 震:转注就是互训。 朱骏声:转注就是引申。 段玉裁:转注就是互训。如《说文》中: 老者,考也。 考者,老也。 舟者,船也。 船者,舟也。 身者,躬也。 躬者,身也。 迎者,逆也。 逆者,迎也。 6.假借:借用原有的字形来表达另一个意义的方法。“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本无其字的假借:我、莫、焉、来。 (2)本有其字的假借:蚤(早)、寤(牾)、无(毋)。 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目的在于通过字形弄清本义。利用形符的作用,可有效地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文献语义。如: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取)《说文·又部》:“取,捕取也。从又从耳。《周礼》:‘获者取左耳。’ 《司马法》:‘载獻與聝。’” 《楚辞·九歌·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兵)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先轸)免胄入敌师,死焉。敌人归其元,面如生。(元) 现代简化汉字中又产生了一些新的“六书”原则的字:如尘、尖、孬、泵(pump音译)冇(mǎo,会意)。 有的字超出六书原则,如:旮旯、氕氘氚 凹凸 乒乓 甭 尜 掱 叵(可)。 三、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一)古今字:是古字和今字的合称。多义字的某些义项被后产生的字分担便形成古今字。原来的字称为古字,后产生的字称为今字。如: “辟”有以下几个义项: ①法度。②君主。 ③躲。 ④得宠的人。⑤打开。⑥比方,比喻。 其中⑥又作“譬”, ③又作“避”, ④又作“嬖”, ⑤又作“闢”。 (二)通假字。如《史记·项羽本纪》: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张良出,要项伯。 其中“早”、“邀”是内容,实质;而“蚤”、“要”是形式、现象。“早”是“蚤”的通假义,而“蚤”是“早”的通假字。 通假字也常牵涉到两个字的关系。中学语文课本注释中谈到:X、通X,就是通假字。谈到X,同X,一般情况下是古今字,有时也是异体字。 通假字使汉字形义结合遭到破坏,它跟古今字不同,古今字的“今字”产生后,使字的形义结合更加稳定。但我们在读古文时,不好弄清的并不是“今字”而是“古字”,“古字”也对我们形、义结合不利。这样,古今字和通假字都对我们的学习古文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困难,我们在读古书时,一定要拔开这一层迷雾,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通假字和古今字的界限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古今字两个字的关系是一先一后,古字在先,今字在后,而通假字两个字的关系是同一时代都存在,固而可以通用。有的同学说,凡字形有联系的,如“孰、熟”,就是古今字,字形上无联系的就是通假字,如“早、蚤”。这有一定道理的,但并不十分准确。 通假字同“六书”假借字的关系: “本无其字,依声说事”,是许慎给假借字下的定义,而通假实则是“本有其字,依声托事”,假借字是就一个字谈的,如“我、其”,通假字一定要牵涉到两个字。 通假字一定是语音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字。如 信-伸 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倍-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距-拒 距关,毋内诸侯。 (史记·项羽本纪) 无-毋 使天下无以古非今。(史记·李斯列侍) 矢-屎 每薄暮下管键,矢溺皆闭其中。(方苞《狱中杂记》 (三)异体字:只是形体不同,而读音与意义完全相同,可以任意替换的一组字,称为异体字。造成一字异体的原因主要有: 1.造字法不同:泪—淚 岳—嶽 岩—巖 2.意符不同: 咏—詠 唇—脣 嘆—歎 3.声符不同: 綫—線 烟—煙 蚓—螾 4.声符意符均不同:剩—賸(从貝,朕声) 5.偏旁的位置不同:峰—峯 和—咊 群—羣 非异体字的三种情况: 1.词义范围或义项多少不同,或读音曾经不同者,不是异体字。如置、寘;并、並(无“兼并”义;實、寔。 2.本义不同者,不是异体字。如雕、彫、凋。 3.通假字不是异体字。如、无; 游、遊;沽、酤。 (四)繁简字:繁体字和简体字合称为繁简字。 简化字的来源: 1.采用历代的简体字或异体字。如: 亂—乱 傑—杰 巖—岩 2.恢复古今字的古字。如: 舍—捨—舍 辟—闢—辟 网—網—网 3.采用古代的通假字。如: 薦—荐 4.用同音或音近字代替。如: 丑—醜 后—後 征—徵 斗—鬬 适—適 简体字与繁体字的对应关系: 1.一对一。如: 爱:愛;罢:罷;达:達;籴:糴。 2.一对多: 干:幹、乾、榦;当—當、噹;台—臺、檯、颱 简体字与繁体字意义之间的关系: A、意义相关,范围不同: 征——征、徵。 (1:2) 未简化前,“征”、“徵”原是两字,只在“徵税”一义上可通。而“征”之“远行、征伐、赋税”等义,“徵”之“徵召、追究、验证、追求、争取”等义,互不通用。简化后,简体“征”包括了上述所有诸义,但:“宫、商、角、徵、羽”之“徵”(zhǐ)仍不能写为“征”。简化字总表在“征[徵]”字下说明:“‘宫、商、角、徵、羽’的‘徵’读zhǐ(止),不简化。 B、意义无关,同音归并: 干——干、乾、榦、幹。 干(ɡān):盾、触犯、干涉、天干。 乾(ɡān):干燥、枯竭、八卦之一乾(qián)卦。 榦(ɡàn):树榦,筑土墙时,两旁竖立的木版。 幹(ɡàn):身躯、脅(xié 胁异体,腋下到胁骨尽处部分)骨、才干、干部 。 简化后,只用“干”字兼表诸义,但在表“榦”、“幹”二字之义时变读ɡàn。乾坤、乾隆,不简化。《简化字总表》说明:“乾坤、乾隆”的“乾”读qián,不简化。 斗-鬥:鬥争,斗(容量单位、星名) 面-麫:麫(麫粉),面(脸) 谷-榖:榖(五榖、稻榖),谷(山谷) 才-纔 :才能,刚纔 只-祇-隻:只(语气词),祇有,隻(量词) 发-發-髮:發(發扬,發展),髮(头髮) 后-後:后(帝后,君后),後(後来) 余-馀:余(代词),馀(剩余) 里-里:(里程、乡里),裏(裏外、口袋裏) 丑-醜:美醜 ,丑(地支名) 征-徵:征(远行、征伐),徵(徵召、徵兆、验证) 几-幾:几(茶几),幾(幾何、所剩无幾、幾乎) 曆-歷:曆(曆史),歷(经歷) 作业:分析下列汉字形义(指出造字法、形体构造和本义): 刃、从、叔、聿、疆、自、益、末、馬、擧(举) 参考书: 1.许慎《说文解字》 2.古敬恒、刘利《新编说文解字》 3.文业芬、李崇明《常用字形浅析》 4.王延林《常用古文字字典》 5.《古代汉语常用字字源字典》 第三章 古今词义的异同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决定着古今词义之间有差别;语言的发展又是有继续性的,这又决定着古今词义之间有联系。 那么,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词汇,就要善于抓住古今词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我们从词汇意义及感情色彩两个方面来看。  一、词汇意义不同。 从词义范围看,有以下三种情况 全同:古今词义基本未变 迥异:古今词义完全不同,也可看成词义的转移 微殊:古今词义有细微差别 (一)全同(古今词义基本未变) 这是汉语基本词汇,基本词汇是语言中最本质的东西,具有核心作用,具有稳固性和全民性。   天、地、父、母、大、小、马、牛、羊、山、水 (二)迥异(古今词义完全不同),也可看成词义的转移。 绸,古义:缠绕;今义:丝织品。 《尔雅·释天》:“素锦绸杠。”郭璞注:“以白地锦韬旗之杆。”(韬:缠裹,套住。用白底子的锦把旗杆裹起来。)   豆,古义:祭器、量器。今义:一种食用植物。《诗·大雅·生民》:“卬盛于豆”。  《论语·卫灵公》: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赏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谅,诚实(先秦)《离骚》:“唯此党人之不谅兮”。不谅:不诚实。《论语》子曰:“友直友谅友多闻”,友谅: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不是专挑能原谅自己的人交朋友,那样朋友会永远吃亏的。现代“谅”指“原谅”,这个意义,宋代已经有了,欧阳修《与刁景纯学士书》:“未必谅此心也。”   该,古义:完备。今义:应该。楚辞《招魂》(宋玉):“招具该备,永啸呼些(suò)。” 王逸注:“该,亦备也。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今有成语“言简意赅”。   抢:《庄子·逍遥游》:“我決起而飞,抢榆枋”。(抢,突过。)《战国策·魏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抢,碰撞) 今常用义是抢劫。   另外,还有“封建”、“经济”、“交通”、“书记”等词,古今意义迥别,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阅读古书时,要勤查工具书,否则误解文意会闹出笑话。   牺牲: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行李:外交使节或外国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三)微殊(古今词义有细微差别) 王力先生指出:学习古代汉语词汇,难在异而不在同;难在微殊而不在迥别。比如:《荀子·劝学》的“劝”不是劝告、奉劝之义,而是勉励、鼓励。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 《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穆公访诸蹇叔。” 《孟子·告子上》:“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庄子·盗跖》:“案剑瞋目,声如乳虎。” 《荀子·荣辱》:“乳彘触虎,乳狗不远游。” 古今词义的变化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 1.词义扩大。举例: 江:(古义)长江;(今义)所有水道。 河:(古义)黄河;(今义)所有水道。 诗:(古义)诗经;(今义)所有可以歌咏朗诵的韵文。 菜 《说文》:“草之可食者。”《鹤林玉露》:仇泰然曰:“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公为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 皮:古代指“兽皮”是带着毛的。去掉毛的称“革”。人的表皮,称“肤”。《诗·卫风·硕人》:“肤如凝脂(皮肤白而滑润,像凝结了的脂油一般。)现在“皮”的词义范围扩大了,兽皮了毛的也称“皮”,“皮”与“革”无别,如“牛皮鞋”、“西装革履”。人的皮肤也称“皮”,如“皮包骨”、皮诊、皮试、皮炎、皮下出血。 脸:本指人面部中的一部分,颧骨部分,后泛指整个面部。古人“脸、面”有别、面是整体,脸是部分。晏殊《破阵子》:“笑从双脸生”。如果不知道“脸、面”有别,就弄不清楚一个人怎么会有“双脸”,难道是“两面”人,这是词所指的实际范围扩大。 匠:《说文》:“木工也。从匚fānɡ从斤。斤所以作器也。”《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匠石,一个姓石的木匠。匠,本义为木匠。古代工匠各有专称,陶匠称陶、铁匠称冶,玉匠称工。后来,匠的使用范围扩大,一切手工业工人均可称“匠”。 醒:本义“酒醒”,喝醉了酒然后醒过来。“从酉、星声。”《楚辞·渔父》“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后来词义扩大,除指酒醒外,主要用从睡眠中醒来,还指从昏迷状态中苏醒过来。 引:本义为拉弓、开弓。《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后扩大为一切拉的动作,可指延长、伸长、带领、后退等,都是拉弓的扩大引申。《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则引兵渡河”(带领),“引颈而望”(伸长)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延长) 《战国策·赵策》“秦军引而去”(后退)。“引退”一词即此。现代汉语“引导”仍用“带领”义。这是使用范围的扩大。 睡:打瞌睡。《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战国策·秦策》:“(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狂:本义是狗发疯。《晋书·五行志》:“早岁,犬多狂死。”引申为人发疯、人疯癫。《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也指人失却常态,放荡不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再扩大指其它事物失却常态,不正常。韩愈《进学解》“回狂澜(喻社会潮流)于既倒。”成语“狂风暴雨”。狂的词义,由狗→人→一切事物,应用范围扩大了。 2.词义缩小。 宫:上古泛指房屋。《墨子·号令》“父母妻子,皆同其宫。”《墨子·节用中》:“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堀(kū)穴而处焉。”后来专指皇帝的住所、皇宫、宫殿、故宫、阿房宫。也指寺庙,如雍和宫。 金:先秦泛指一切金属。《说文》:“银,白金也”,“铜,赤金”,“铁,黑金”。可见金不单指黄金,铜、铁、银都是“金”。《左传·僖公十八年》“郑伯始朝楚。楚子赐之金,既而悔之,与之盟曰:‘无以铸兵’,故以铸钟。”这里的“金”指铜。今天我们称甲骨文、“金文”,金文就是铸刻在各种铜器上的文字。《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后来专指黄金,与铜、铁、锡、银并列。今语的“五金商店”、“金属”、“金工”等复合词中作为词素,“金”还保留着古义。 臭:从犬、从自。自,鼻也,象形。本义为嗅,引申为嗅到的气味。上古当“气味”讲。可指香味,也可指臭味。 《周易·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香味)《国语·晋语》:“惠公即位,出共(ɡōnɡ)世子而改葬之,臭达于外。”(臭味) 《左传·僖公四年》“一熏一莸,十年尚犹有臭。”(熏、香草。莸、臭草。臭、气味。)后词义缩小,专指臭味,读音则因区别名词、动词而破读,作动词时读作xiù,后加“口”为形符,作“嗅”。作形容词时读chòu。作名词讲时读xiù。(郭本P121) 亲戚:古代意义极宽,包括父母妻子兄弟姐妹以及直系亲属和舅姨等。《大载礼记·曾子疾病》:“亲戚既没,虽欲孝,孝谁?”(父母亡故了,即使还想尽孝,向谁尽孝呢?)《国策·秦策一》:“富贵则亲戚畏惧。”这里指苏秦封赵相后荣归故里,他的妻子侧目而视,他的嫂嫂跪在地上向他请罪(因嫂过去怠慢过他)。这里的“亲戚”指妻子和嫂子。今义范围缩小,今天讹诈要是再把父母、妻子叫亲戚,那就让人笑话了。当然80年代初期的大学生中,有父母从乡下来看望儿子,儿子却对同学称他们是亲戚。 兄弟:古代可兼指姐妹,《孟子·万章上》“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古代书信用“砚兄”“砚兄”称同窗,也可指女同窗。 丈夫:古代泛指成年男子,《战国策·赵策·触龙说赵太后》:“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丈人、老子:在古代,丈人、老子都泛指老年人。如《论语·微子》:“子路从而过,遇丈人,以杖荷蓧 。”马中锡《中山狼传》“遥望老子杖藜而来。”现在词义范围缩小,专指妻子的父亲了。 检讨:古代指检查、整理、清理。白居易《与元九书》:“仆数月来,检讨囊祑中,得新旧诗各以类分。”现在专指检查、清理缺点、错误。台湾与大陆,“检讨”一词含义就不一样。台湾用义比大陆的宽,与古义同。 床:古代既是卧具又指坐具,现在的床,只是卧具。[或许“沙发床”是在复古。]  3.词义转移。 词义的转移是指词义所指的对象发生了变化,词义由表示甲转移到表示乙。词义的扩大、缩小是概念外延的大小变化,词义的转移则是概念内涵的变化。 走:《说文》:“走,趋也。”《释名·释姿容》:“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 树:《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管子·权修》:“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走:跑也。《释名·释姿容》:“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战国策·楚策》:“兽见之皆走。”《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成语 “走马观花”。 汤:本义是热水。《孟子·告子上》:“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后来指菜汤、米汤。唐·王建《新嫁娘》:“昨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作为“热水”义在普通话中没有了,只有成语“赴汤蹈火”、“金城汤池”中作为语素还保留古义。 云南安宁温泉题“天下第一汤”。 坟:大的土堆或河堤。《楚辞·九章·哀郢》:“登大坟以无望兮。”(高土堆)《诗经·周南·汝坟》:“遵彼汝坟”。(坟:汝水的大堤)远古之人死后挖坑而埋,并不堆土。《礼记·檀弓》“古者墓而不坟”。《史记·文帝纪》:“不治坟,欲为省。”后来在墓上堆土,形成大土堆,这样“坟”就专指坟墓了。 穷:古代多指不通达、不得志、困厄,与“尽”为同义词,与“通”、“达”成反义关系。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王勃《滕王阁序》:“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现在“穷”指贫困,缺乏衣食钱财,此义在古代用“贫”表示。 今还有贫农、扶贫、贫困等词语。“贫”的反义词是“富”,“穷”的反义词不是“富”而是“通、达”。今语有“富农”、“贫家”之说都没有“穷农”。成语“无穷无尽”、“日暮途穷”、“理屈辞穷”中作为词素,“穷”还保留着古义。《庄子·德充符》:“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连举四对反义词,很有说服力。 涕:眼泪。《诗经·陈风·泽陂》:“寤寐无为,涕泗滂沱。”毛传:“自目曰涕,自鼻曰泗。”后来转移指“鼻涕”。古代“鼻涕”义用“泗”。今成语“破涕为笑”、“痛哭流涕”中的“涕”保留了古义 闻:从耳门声。古代是听见、听说之义,今义转移为嗅。《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卒闻汉军楚歌。”(四面楚歌)。《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公闻其期。”今成语“充耳不闻”中保留古义。 寺:原指官署。《风俗通》:“寺、司也,诸官府所止皆曰寺。”如太常寺、大理寺。《汉书·刘般传》“官显职闲而府寺宽敞。”东汉,西域僧人来华住在鸿胪寺,后来以“寺”专指佛教寺庙。 青春:古代指春天、春季。《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今语“青春”转移指青年时期。 二、感情色彩不同 (一)褒贬不同 古代是褒义词,现在变为贬义词了。如: 复辟:石亨、徐有贞等奉献英宗复辟。(明史·王骥传) 爪牙: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 将军者,国之爪牙。(汉书·李广传)   谤:今义贬,如诽谤罪,毁谤。“谤”不但是贬义,而且宪法规定有意诋毁,诽谤别人是犯罪,要追究刑事责任。可是在古代,不含贬义。在上古它是批评、给别人提意见,议论。如:   近臣谏,远臣谤。(国语·楚策)   庶人谤于道,商旅议于市,然后君得闻其过失也。(贾山·至言)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代是贬义词,现在变为褒义词。 锻炼:古代是贬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  则锻炼而周纳之。(汉书·路温舒传)  锻炼之吏,持心近薄。(后汉书·韦彪传)注:“锻炼,犹言成熟也。言深文之吏,入人之罪,犹工冶与铸陶,锻炼使之成熟也。”   现汉中,锻炼为褒义,“劳动锻炼,思想锻炼”、“锻炼身体”。 后来居上:原义为资格浅的反而超过了资格老的,为贬义,《史记·汲黯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今义指后起之秀,胜过前人,褒义,这也是社会进步所致。  (二)古今意义轻重不同 诛:古义“责备” 。如《论语公冶长》:“于予与何诛。”成语:口诛笔伐。今义为杀戮,意义加重。 卑鄙:古代指低下的地位,浅陋的见识,多用于谦词,不指人品格的低下。诸蔼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今义指人的品行不道德,恶劣的人口。词义明显加重。 感激:古义“愤激”,可至死。如《异苑》卷五:“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韩愈《张中丞传后叙》:“皆感激为云泣下。”“感激”而至于死,至于“泣下”,古义重,今义只有“感谢”义较轻。  辨析古今词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三、辨析古今词义应注意的问题 (一)重在微殊而不在迥异。因为微殊容易发生误解。不要被先入之见所蔽。  粪: ①“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荀子·强国) ②“多粪肥田”。(荀子·富国)  ③“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论语·公冶长) 粪,今义常指“粪便”。古汉语中,粪的常用义却是“扫除、打扫”(本义)《说文》:“ 弃除也,从双,推 粪采也。”例①用本义。古代汉语中,还有一个常用义“给禾苗除草,培土和加肥料”例②用此义。这两种意义是动词。它还可作名词,指被扫除的东西(秽土、脏土、垃圾)。例③用此义。后来“粪”指粪便,显然是由“秽土(垃圾)”义引申来的。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谓除秽曰粪,今人直谓秽曰粪。此古义今义之别也。” 售:今义是“卖”,售货员。古义则是“把东西卖出去。”今义只指行为,古义指行为的结果。如:唐·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货而不售”。《广韵》:“售,卖物出手。” 现代汉语“销售量”中作为词素还存古义。 购:今义“购、买”连用,说明“购、买”无大差别,古义却差异较大。“购”是“悬赏征求”义,购的对象即可是敌人、罪犯,也可是对自己有用的人。如: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史记·项羽本纪)敌人   有能生得者购千金。(史记·淮阴侯列传)“罪犯”   高祖购求布千金。(汉书·季布传)有用之人才 访:今义“探望,拜访”。古义“咨询”即征求意见。古义“访”的对象不是人而是事。如: 王访于箕子。(尚书·洪范)——周武王向箕子征询关于“天道”的意见。  穆公访诸蹇叔。(左·僖32)——秦穆公向蹇叔咨询关于袭郑的意见。   第四章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由于词的不断发展,大多数词都不止一个意义,一个词往往有很多意义。这些意义并非杂乱无章的,而是互相之间有一定联系,其联系的枢纽或基础是词的本义。多义词总有本义和引申义的区别。 一、什么叫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反映在字形上,体现原始造字意图的字义,叫做字的本义。本义是多义词的某一个义项,或是某一义项在个别事物上的具体化。例如“本”,本义是“树根”。《晋语》:“伐木不自其本”,“树根”义是“本”这个词的一个义项。 “齐”,以三枝齐头的麦穗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