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全球气候治理的伦理转向和体系革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6869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气候治理的伦理转向和体系革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球气候治理的伦理转向和体系革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球气候治理的伦理转向和体系革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环境治理的推进需要环境伦理的指引,离开环境伦理的指引,环境治理便会迷失方向。面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问题,环境伦理需要在更高的全球格局上去把握,如此需要一种全新环境理论的产生。推动气候治理的伦理转向是突破全球环境伦理的重要内容。论文从全球视野审视气候正义与环境伦理的演进,提出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全球环境伦理的转向,从而为全球环境伦理缺失的国际社会走出气候治理困境提供全新的革新路径。关键词:气候治理;伦理转向;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421(2023)03-0277-08 环境危机实质上是由于人类自身精神生态或价值观的扭曲或失衡从而引起的伦理危

2、机。伦理的缺失或失范迫切需要产生一种新的伦理观念,即环境伦理。对此,国内外学者已有广泛的共识。Purdy 认为,环境法治需要伦理,因为没有价值的指引,环境治理就会迷失方向1。杨继文认为,当代严峻的环境问题迫使人类对自身的环境行为与活动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伦理反思,这一反思的理论成果即环境伦理2。陈颖、李爱年认为,环境伦理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深刻反思由当代环境问题所引发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并从价值与伦理的层面把有关环境的观念、行为和制度纳入伦理审视的范畴的观念与规范之集合3。Lininger 认为,人们现在普遍认为环境保护是一个伦理道德的问题,保护我们的环境是一项紧迫的道

3、德义务和神圣的责任4。学界已普遍认识到环境伦理的重要性,但目前地球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地质时代 人类世。人类世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理解,它假设在这一全新的地质时代,人类物种是地球的主导力量。人类世的到来必然要求人类从更高的伦理视角去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是以更高的伦理视角审视全球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环境伦理是环境哲学的一部分,它要求伦理的界限从单纯的人类,拓展到非人类的世界5。因此,在人类世背景下,寻找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全球环境伦理显得尤为重要。但旧有的环境伦理通常只关注一国局部的环境治理,很少关注跨国乃至全球性的环境治理,难以适应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环境治理的需要。面对全球伦理缺失导致的国际气

4、候正义问题,国际社会需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更高的格局中推动环境伦理的转向,以全新的环境伦理视角为全球气候治理找寻全新的实践路径,从而为全球环境治理问题找到正确的方向。一、全球环境伦理缺失导致国际气候正义问题频发在国际环境正义特别是国际气候正义方面,由于全球环境伦理的缺失,国家之间先前只注重气候利益的分配甚至抢占,没有责任和收稿日期:2023-05-08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BKS054);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21672)。作者简介:许冬红(1965),女,福建莆田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陈建清(1980),男,福建莆田人,博士

5、,讲师,研究方向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 年 6 月 风险意识,结果导致全球气候问题严重恶化,气候正义问题频发。到了晚近人们开始注意到国际气候正义的其他分配维度,而与责任紧密相关的风险维度却被边缘化。全球正义的问题因此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断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关注6。就当前情况看,国际气候正义问题主要体现在碳排放分享不公、气候责任分配不公与气候风险分担不公等方面,这些问题使得全球气候治理的复杂程度不断加剧。(一)全球环境伦理缺失引发碳排放分享不公将应对气候变化与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在此基础上,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提出将碳排放权作为一种

6、发展权益来看待,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环境伦理的缺失,目前与地球碳汇有关的环境利益被发达国家长期抢占,其享用数量已经远远超过其应有的份额。当前,美国等一些工业化国家的人均排放量远超发展中国家,现在发展中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经超过工业化国家的排放总量,但与此同时,包括小岛屿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其年排放量在全球年总排放量中的占比却仍然微乎其微。碳排放权的公平分享是实现全球气候正义的基础,离开了它,发展中国家基于生存与发展的合理诉求便无从谈起,国际气候正义的实现也便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在国际气候正义视阈下,环境利益分配不公主要关注国家间碳排放分配不

7、公而导致的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权问题。伦理道德共识的困境是现时代人类面临的基本处境,其根源于现时代人类利益的冲突与博弈7。在缺失全球环境伦理的国际社会中,发展中国家由于长期碳排放分享不公而丧失了自身良性发展本应有的空间,其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因而受到严重限制,这是个严重的国际气候正义问题。西方发达国家过多地享用了碳排放为其带来的环境利益,由此挤占了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权,乃至影响到发展中国家最基本的生存排放权。生存排放权是相对于奢侈排放而言的,是维持最基本生存而进行的必要排放,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气候正义问题。(二)全球环境伦理缺失致使气候责任分配不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8、的国家间治理气候变化的分配原则。但在该原则之下,气候责任的分配显得力不从心,其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发达国家应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负主要的责任,承担有关全球环境保护的主要义务;二是发展中国家应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负次要的责任或不负责任,承担有关全球环境保护的次要义务。可以看出,现有的气候责任分配原则清晰表明了国际社会的良苦用心,即在发展中国家承担有关环境保护义务的相同责任之前,发达国家应给予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机会。从环境伦理视角看,发达国家的有区别责任是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全球减排努力的重要保证,这也是国际气候正义的要求。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由于全球层面环境伦理的缺失,发达国家更多强调共

9、同责任而忽略有区别的责任,这就使得气候治理的分配原则仅停留于表面,没有真正付诸实施。发达国家对造成气候问题的历史“贡献”及因此产生的相对财富优势,是其在气候治理问题上应负更多气候责任的原因。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模糊了气候责任公平分配的分界线,具体而言,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承担有差别的环境责任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之间基于发展水平的不同需要承担的有一定区别的气候责任。另外,发达国家之间国家大小不同、人口不一,造成气候变化的实际“贡献”迥异,发达国家之间也应承担不一致的气候责任,这就使得气候责任公平分配更趋复杂。(三)全球环境伦理缺失造成气候风险分担不公在当前的全球环境中,风险可

10、谓无处不在,臭氧层空洞、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的消失等都与气候风险有关,因此,气候风险872第 41 卷第 3 期许冬红,等:全球气候治理的伦理转向和体系革新是一种重要的风险类型。与传统的环境问题相比,气候风险更加具有不确定性,其产生的危害也更具潜伏性和不可逆转性,因而引发的后果特别具有严重性,有时甚至是灾难性和毁灭性的;其波及的范围具有广泛性,有时是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因此,气候风险的公平分担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正义问题。环境问题的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的人们越发明白,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不可避免地朝着变暖的趋势前进,并且将导致一系列人类生存的气候风险,包括气候异常、海平面上升、灾

11、害频繁、生态系统破坏、物种减少等,这些都对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带来了难以除去的风险和隐患。此外,传染病的大流行如今也越来越多地被认为与自然界的变化特别是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联系,也是一种常见的气候风险。由于全球环境伦理的缺失,虽然发达国家对导致气候变化的大部分温室气体排放负有责任,但其导致的风险和后果却往往由贫穷和脆弱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承担,这些地方既没有资源也没有技术来适应这些变化,这使得气候风险分担不公的问题显而易见。二、国际气候正义问题加剧全球气候治理难题(一)碳排放分享不公激化全球气候治理难题西方发达国家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异化为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8。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进程,过多地享有了碳

12、排放,也因此获得了环境利益,但也因此严重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权利,这明显是不公平的。正因为发达国家上百年的碳排放使得发达国家获得既得利益,这才从根本上造成了今天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既得排放得到充分满足,使得发达国家在经济等各个领域都大大超越发展中国家,而且发达国家至今人均碳排放量还明显超过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减排空间,这是由其历史和现实的碳排放不公决定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化了全球环境治理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气候正义问题使得发展中国家不愿就全球环境治理问题显示出更多的主动性。从某种程度上说,今天的全球气候问题更多是由发达国家造成的,发展中国家却要为主要由发达国家

13、制造的气候问题而限制自身的碳排放,进而限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这种因碳排放不公引发的国际气候正义问题,正在不断激化着全球环境治理的矛盾。(二)气候责任分配不公加重全球气候治理难题“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气候责任区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的一个“全球契约”,其中发达国家的有区别责任是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全球减排努力的重要保证。气候责任的差别化需要承认发展中国家的不同需要和实际情况,促进实现国家间的实质平等,促进国家间的伙伴关系与合作,以及促进协议的有效执行。但在一成不变的责任划分界线下,发展中国家以承担“共同责任”换取发达国家承担“有区别责任”,“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实为“共同换有区别的

14、责任”原则,结果该原则的生机与活力受到极大制约。故而,现实的情况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并未真正使得气候责任的分配体现出它应有的公平。因为在该原则下,国家之间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治理方面相互观望,谁都不大愿意先行一步。因此可以看出,现有的气候责任分配制度和原则未能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实现这种实质性的公平,它实际上也未能在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实现某种程度上的公平分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全球气候治理的困境,从而成为国际气候正义视域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三)气候风险分担不公加深全球气候治理难度气候变化或生态环境系统的改变正在走向不利的方向,但国际社会对正义观念与制度设

15、计往往只停留于低风险的假定之中,甚至停留于风险预防的假定之中。这种错误的思想越走越远,从而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导致一些小岛屿国家海平面不断上升,承受着“下沉国”的风险。全球气候变化还使得非洲干旱国家不972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 年 6 月 断面临土地荒漠化的风险,气候变化甚至与一些欠发达国家传染病疾病的暴发与传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面对气候变化,一些岛国的土著人民特别是岛国中贫穷地区的人民最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因为他们所居住的环境决定了他们最有可能遭受“下沉国”的风险。此外,非洲等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因为气候变化而承受着土地荒漠化的风险。面对土地荒漠化和农作物歉收的困境,非洲欠发达国家和地区

16、的人们为了生存甚至不得不进行迁徙。很显然,在气候风险分担方面,发展中国家承受着更多难以预测的风险。从国际正义的角度看,这种风险的公平分担才是解决国际气候风险的有益途径,但目前这样的气候正义问题正在不断加深着全球气候治理的难度,全球环境治理举步维艰。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气候治理困境提供伦理支撑当前全球环境为何持续恶化,特别是全球气候系统为何持续变化?究其原因,国际气候正义背后的环境伦理没有得到充分张扬、发展和实现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从而导致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不完善。经济的全球化与环境保护的全球化发展不平衡,全球化与负全球化(全球化的副产品如传染病的国际传播、犯罪的跨国化、金融危机的全球化

17、)问题不断凸显。经济的全球化与环境保护的全球化要平衡发展,公共卫生要全球化,全球公共产品供需矛盾要解决,否则,就会发生危机,如传染病的全球大流行。如果国际社会能真正从全人类长远利益出发考虑问题,解决争端、制定规则,一个走向共同繁荣、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可以实现的9。在当前非常形势下,世界各国尤其需要在有着厚重环境伦理成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才有望走出全球环境治理的困境。(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全新的环境伦理理念在进入由人类主导的人类世的今天,人类是地球变化的支配性力量,社会系统的危机外溢到生态系统,制造气候变化等环境危机。人类如今在同一条船上,因而有责任消除或是缓

18、解有关危机;而且,人类大体上也有能力这样做。因此,人类就更有责任去建立一个理想的命运共同体,因为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造成的,人类有过错,但也有能力改正过错,过错和能力都决定了国家负有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注入了全新的环境伦理观。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正是因为人类整体的历史合力而不断突破痼障的10。因此,为了实现国家之间的生态安全和生命安全,人类在人类世自然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人类世这一全新的地质时代,国际社会正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特别是气候治理不同步等问题,这就需要全新环境伦理的跟进。但是,全球环境治理问题十分复杂:一方面,国际社会在气候变化治理问题上长期存在严重分歧,各国

19、对此很难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气候问题的全球化又使得各国不得不进入一个命运休戚与共的新时代。人类世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不断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特别是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实现气候正义中扎实推进全球气候之治。(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把握人类世下生态-生命-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使各国真切地认识到:人类已是一个命运休戚相关的共同体。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逐渐认识到,人类与整个生态系统里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等万千物种形成了一个生态-生命-命运共同体的世界。人与自然是一个生态-生命-命运共同体,这体现了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微妙关系。人与自然的发展实际上应是

20、一种和谐的发展,必须实现两者的统一,而不应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为了建设一个普遍安全和清洁美丽的世界,实现国际气候正义应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不断向前推进,并反过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全球环境伦理的演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精神实质深刻把握生态-生命-命运共同体的世界,体现了全球082第 41 卷第 3 期许冬红,等:全球气候治理的伦理转向和体系革新环境伦理的精髓。生态环境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先进的生态环境理念应上升为人类共同的生存理念和行为准则,成为一种全新的世界观、价值观,从而使每个人都清醒地意识到他和他所栖居的大自然是一个休戚与共的整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世背

21、景下环境伦理演进的需要,是在全球高度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必将为人类解决包括气候变化问题在内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提供中国智慧11。从整个人类理性的角度看,以及就环境治理而言,无论是气候变化还是病毒肆虐,都会以生态危机的形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重大影响12。人类世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实际上正在把全球环境治理的伦理提升到了“生态-生命-命运共同体”的理论高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深刻把握了这个生态-生命-命运共同体的世界。(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突破西方“囚徒困境”话语的一把钥匙全球气候治理中所呈现的价值分歧和治理困境集中展示了人类达成价值共识的艰难性13。“囚徒困境”是西方社会描述个体

22、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的典型例子,是全球气候治理困境的一个形象表达。“囚徒困境”下的囚徒,由于隔绝两位囚徒之间的那堵“墙”而缺乏沟通与信任,所以不敢也不会做出集体意义上的“最优选择”。“囚徒困境”的“僵局”需要打破,它需要结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去向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社会解释这种困境的破解办法,从而消除猜疑,建立互信,拆掉堵在两者之间的那堵阻断相互信任窗体的“墙”。在当前形势下,要走出气候治理的伦理困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突破西方“囚徒困境”语境下的可行之路。只有这样,全球气候问题的有效解决才能真正奏效。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14。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世界,全球气候治理反映的是一种一荣

23、俱荣、一损俱损、和谐共处的内在生态关系。在全球气候治理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僵局”的出现。全球气候治理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也绝非一国的事情,需要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全人类应结成一个命运休戚与共的共同体,共同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各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能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促进国家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国家间的信任,是全球气候治理打破“僵局”、摆脱“囚徒困境”的有力武器,同时也是中国对于全球治理特别是气候治理的一个巨大贡献。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革新路径当今世界,人类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在人类世,人类是地球变化的支配性力量,但

24、这种支配性理论却可能把人类及世界万物带向毁灭的边缘。如今的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使得人类在同一条船上,需要各个国家共同应对。在此情况下,人类世呼唤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环境伦理以应对人类世下越发严峻的全球气候问题。正因为这个时代的人类社会越来越构成一个命运依存的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有其不断发展的现实土壤,它是这个生态-生命-命运共同体世界的思想基础,也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然成为当前全球环境危机背景下人类社会直面各种风险挑战的基本指南,它也必然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着其必不可少的伦理指引,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伦理转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应对全球气候

25、治理的伦理之需,进而找到全球环境治理的实践路径,需要从根本上对全球环境治理体系进行改革。(一)从以主权国家为本位的治理到以生态-生命-命运共同体为本位的治理 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国家主权遇到日益强烈的挑战15。特别是随着人类世的到来,严峻的全球环境问题越来越倒逼环境治理走出传统的以主权国家为本位的治理模式。当前全球环境治理是以主权国家为本位的治理,存在182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 年 6 月 严重缺陷。因为,在主权国家为本位的治理中,普遍存在环境利益抢占、环境责任推卸、环境风险转移,这就难以充分实现国际气候正义。全球气候治理应当实现从主权国家为本位的治理走向以生态-生命-命运共同体为本位

26、的治理,因为各国都有共同保护地球气候系统的责任。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今天,国家间气候治理的负担在某些情况下已无法完全分割开来,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都负起责任,这已是国家间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需要。在许多情况下,仅仅坚持自己的权利是不合适的。各国越来越被视为一个相互依存的、脆弱的整体,一国境内重大环境事件和活动的影响几乎很难仅局限于其领土之内。各国的环境脆弱性很容易地对他国环境造成影响,全球环境治理因此必然要从强调国家作为主权主体转变为以生态-生命-命运共同体为本位的责任主体。换言之,大国应当主动地承担更多责任。人类世的许多变化 包括气候变化 是数以亿计的人类共同行动的结果。人类世将对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27、产生重大影响,从而使得国家行为对世界的影响处于一种谨慎的平衡状态。正是由于破坏全球环境的人类活动接近一种普遍的规模,人类世将对气候治理体系提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要求,因为以主权国家为本位的治理与气候问题的全球性特征及其应有的治理模式不相符。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让我们看到,生命健康权是最首要的人权,各个国家的生命健康权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因此,在人类世时代,人类天生形成了一个生命-命运共同体,并与大自然万物共同形成了一个生态-生命-命运共同体。以生态-生命-命运共同体为本位的治理因而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治理高度和格局。(二)从制度之治到以伦理为基础的技术与制度并行之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核

28、心,是当前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秩序建设的历史性方案,也是人类破解时代难题的必然选择16。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环境治理特别是全球气候治理只注重制度层面的建设,却忽略了伦理的教化作用和科学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环境法治的发展并没有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和有效应对环境危机的今天,应重新审视当前环境法治的伦理基础是否牢固,审视环境法治是否与环境伦理高度融合,需要更新环境伦理为环境法治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同时给科学技术和人们的行为指明方向。因为只有通过伦理的教化,人类的生态良心才能够形成,对自然的关爱才会形成行为上的自觉,科技的运用、法律的实施和经济方面的调控也才会获得足够的人文支持17

29、。在人类世时代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环境正义乃至生态正义,国际气候正义必须在环境伦理的支撑下,才能从理念性正义走向原则性正义,从模糊的正义走向明确的正义,从抽象的正义走向具体的正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础的环境伦理不仅有利于指引国际环境法治的具体定位,也将对具体制度的设计和执行产生根本性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等环境责任问题需要制度化,这种制度化需要充分体现国际气候正义以满足新时代全球环境治理的需要。因此,以制度之治为依托,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环境伦理的基本指引,突破原有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有关主体界限,最终按照国际气候正义基本伦理规范来制定未来与气候变化政策等有关的国际环境可持续发

30、展的法律,是可行的,也将会是适时的。国际气候法治的制度设计,不仅应显示人类对于自身、自然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也应代表着人类对世界至善至美的真切感受与实际践行。在伦理和制度的双重作用下,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提高,关键还在于技术的提高、应用和共享。在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发挥新时期环境伦理的作282第 41 卷第 3 期许冬红,等:全球气候治理的伦理转向和体系革新用,正在合乎时宜地与当代科学技术紧紧相连,为国际气候正义的实现设计制度,提供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价值引领和技术牵引。围绕国际气候正义中的治理之困,人们在价值观上必须达成一个大体的

31、共识,才能发挥其积极的影响。因为,错误的价值观,其力量也是巨大的,造成的毁灭性破坏将不可想象。科学技术的应用对气候治理是不可或缺的,但应该在其正确的轨道上发挥着其积极的作用,如此才能应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中的治理之困,从而使得伦理道德、技术和制度在有益结合的层面上向前推进。(三)从国家行为主体到国家行为主体与非国家行为主体的全面纳入全球环境治理和国际气候正义应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支撑下走出以国家为中心,把非国家行为主体包括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甚至个人都纳入实现国际气候正义的范畴。国际气候正义,从国家间的正义走向全球正义,国家、企业、个人和国际组织等都担负促进国际气候正义的义务,因

32、为它们都影响环境,同时依赖环境,而且有能力保护环境。人类与地球上的万千物种此刻都站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非国家行为主体必须以尊重自然、寻求正义为自身的规范基础。如果各非国家行为主体可以忽视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全球严重环境退化问题,那么人类也终将发现自己面临一场重大的全球气候危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国家与国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国家、企业、个人和国际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主体也是命运与共的共同体。国际气候正义,必须从环境正义走向生态正义,人类应当在更高格局中担负起对其他物种的责任,如此才能真正地对自己负责。五、结语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环境伦理必须发挥其在环境治理中的传统作用。然而,面对全球环境治理之困

33、,环境伦理必须注入新的内涵,必须在全球视野中把握环境伦理的转向。在当前非常形势下,世界各国尤其需要在有着厚重环境伦理成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以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在更高的格局中把握当前全球环境治理的困境。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全球环境伦理作为国际环境治理的全新表达,必须为全球环境治理的推进找寻其有别于以往的政策路径。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框架下,国家未能跳出以国家为中心的环境治理模式。通过对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导向的全球环境伦理的阐释,以期在环境伦理的指引下探索出全球环境法治的全新路径,从而推进全球环境特别是气候治理体系改革,最终推动在全球环境保护领域建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34、。参考文献:1PURDY J.Our place in the world:a new relationship for environmental ethics and lawJ.Duke Law Jour-nal,2013,62(4):857-931.2杨继文.环境、伦理与诉讼:从技术到制度的环境司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102.3陈颖,李爱年.论环境伦理视域下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J.伦理学研究,2015(4):110-115.4LININGER T.Green ethics for lawyersJ.Boston Col-lege Law Review,2016

35、,57(1):61-116.5敖颖锟.浅论国际环境法对现代国际法的发展J.延边党校学报,2023(2):17-20.6蒯正明,齐敬席.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和推动全球正义的中国方案J.思想教育研究,2023(3):58-65.7潘一坡.道德共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建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11-18.8彭璞.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环境伦理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3(2):27-40.9张倩.国际法与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72-81.10于洪波,宓有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

36、念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1-9.11陈文珍,黄志锋.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论382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 年 6 月 的哲学思考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1):7-13.12方世南.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生态-生命一体化安全研究J.理论与改革,2020(5):12-22.13陈俊.平等主义视野中全球气候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J.学海,2023(2):207-216.14樊建武,高诗梦.国际话语权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3(3):27-30.15秦天宝.浅论国际环境法对现代国际

37、法的发展J.东方法学,2008(5):68-74.16方帆,段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对话“世界社会”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69-81.17李培超.伦理拓展主义的颠覆:西方环境伦理思潮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4.The Ethical Turn and System Innovation of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XU Donghong,CHEN Jianqing(Meizhouw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Putian,Fujian 351119,China

38、)Abstract:The promotion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requires the guidance of environmental ethics,and without the guidance of environmental ethics,th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will lose its direction.In the face of the global issue of climate change,environmental ethics needs to be understood in a h

39、igher global context,thus the emergence of a completely new environmental theory is needed.Promoting an ethical turn in climate governa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reaking through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ethics.The paper examines the evolution of climate justice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 from a glob

40、al perspective and proposes to promote the turn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ethics by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so as to provide a new innovative path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at lacks global envi-ronmental ethics to get away from the dilemma of climate governance.Key words:climate governance;ethical turn;the path of practice(责任编辑:林茂兹)4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