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清代满语语法观念的产生与表述——以《清书指南》《字法举一歌》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6716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满语语法观念的产生与表述——以《清书指南》《字法举一歌》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清代满语语法观念的产生与表述——以《清书指南》《字法举一歌》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清代满语语法观念的产生与表述——以《清书指南》《字法举一歌》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7有清一代,尊满语为“清语”,奉满文为“清文”。从中央到地方,承办八旗、边疆民族、宫廷及陵寝事务的各级满蒙官员都用满文拟写公文。同时,国子监等官学及各地八旗教育机构也都设置满语文课程,在科举考试中特设翻译科,以鼓励旗人学习满语,培养满文应用人才。a由此,在旗人社会中形成了一个以师生、亲友关系为纽带的满语文研究群体。该群体主观上以应对翻译科举考试或参加文官拣选为目的,但客观上促进了满语语法的研究和探索,为后世研究当时的满语文真实面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资料。在现存清代满语语法资料中,清书指南成书时间最早,字法举一歌最为系统全面,这两份资料对于研究清代满语语法观念的形成与传承颇具参考价值。一、清书指

2、南与字法举一歌概说清书指南,全三卷,沈启亮著,卷尾附康熙二十一年(1682 年)作者撰写的自叙。卷首为文字音韵篇,著录满文字母表十二字头与四十段满语短文注义德喜乌朱。卷二为会话篇,著录满洲杂话。卷三为语法篇,著录翻清虚字讲约,概述六十七种“虚字”用法,每个语法条目由汉语释义和满语例句构成。b赵令志:清代满汉合璧字辞书及其作用探析,满语研究2009 年第 2 期,第 65 页。日竹越孝校注:翻字翻訳清書指南飜清虚字講約(合冊版),东京:古代文字资料馆,2005 年,第 2 页。清代满语语法观念的产生与表述*李彦朴(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北京 100086)摘要:终清一代,满洲统治者始终强调坚持

3、本民族的语言传统和尚武习俗,认为“满洲原以学习清语、专精骑射为要”,由此赋予满语文以崇高地位,同时以设科取士的方式引导八旗子弟积极学习。清朝前期,在“首崇满洲”与“国语骑射”政策影响下,满族文化强势进入汉族文化圈,使得不少汉人加入满语文的学习行列,形成“汉人并习清字、满军亦通汉书”的局面,充分体现了满汉之间语言的深度交融。在现存清代满语语法资料中,清书指南成书时间最早,字法举一歌最为系统全面,这两份资料对于研究清代满语语法观念的形成与传承颇具参考价值。本文以此二书为例,讨论清人尝试把汉语传统虚词理论和方法移植到对满语语法的研究中;以及清人在阐释满语语法时,基于黏着语特征的术语创新等问题。就本质

4、而言,此类文献是把满语当作一门外语,按照汉语母语者的认知思维,观察词的内部结构和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从中拆解出具有语法意义的形态标记虚字加以研究。关键词:清代;满语语法;满汉语言接触中图分类号:H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65X(2023)01-0067-10以清书指南字法举一歌为例2023 年 1 期(总第 150 期)No1,2023()Gereral150No.满族研究MANCHUMINORITYRESEARCH*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民委民族研究委托项目“晚清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项目编号:2022-GMI-085)阶段性成果。68字法举一歌,又名 满汉合璧字法

5、举一歌,全一卷,徐隆泰著,承荫、寿荣校对,卷首有序,卷尾有跋。该书是清末出版的一部较为重要的满汉合璧满语语法及满汉翻译理论著作,光绪十一年(1885 年)由京都文宝堂刊行,该书由序、目录、正文、跋四部分组成,其中正文涉及虚字用法、固定搭配、翻译理论、音变规则等内容。a二、汉语传统虚词理论的影响对母语是汉语的初学者来说,习惯于按照汉语的语言逻辑理解满语。因此,清人在编写满语语法教材时,将汉语传统虚词理论视作灵感来源。(一)效仿汉语虚字训释体例对一门语言来说,词法是语法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其基础在于划分词类。语句由若干词连缀而成,一个词在句中扮演何种角色,有一定的规范,这一规范就是词的潜在语法功能。

6、划分词类就是要确定每个词的这种潜在功能,把功能相同的词归入一类。中国古代的汉语文学者很早就对词类之学展开研究。他们将词或者训诂学中所说的“字”b,分为表示实在意义的“实词”和帮助实词表达意义、配合造句的“虚词”,认为“构文之道,不外虚实两字,实字其体骨,虚字其神情也。而经传中实字易训,虚字难释”c。古代研究文言虚词的专书不多,元代卢以纬的助语辞是最早的一部,开创了虚词研究的传统。该书第一次将虚词作为语言结构中的重要内容进行集中探讨,按照语义内容收录六十六组虚词或虚词词组,并按照语法功能进行分类,较为全面地建立起一个常用虚词的语法描写系统。在训释语言上,助语辞 本着“或亦笔耕时一助耳,若初学者不

7、无小补耳”之初衷,注重运用口语、俗语串讲较为艰深的虚词含义。例如:【故曰】乃是在先曾有此语,今举而说之,俗语“所以说到”。d 在编排体例上,助语辞 把虚词置于“句”或“读”中,描写其在句读中所流露的“神情声气”,以求清晰展示虚词的句法功能。例如:【哉】句绝而有嗟叹之意。又有如尚书:“禹曰:俞哉!”左氏传:“公曰:诺哉”却是口以为然,心不以为然之意。在句中,如“贤哉,回也!”“君子哉,若人!”直是叹其人之果贤、果君子。更有“矣哉”“乎哉”“者哉”之类,文各有旨,宜随所指而味之。e 有清一代,训诂学取得长足进展,张文炳的虚字注解、刘淇的助字辨略、王引之的经传释词、袁仁林的 虚字说、俞樾的 虚字注解

8、备考 等虚词研究著作更相迭出。他们基本秉承 助语辞的训释体例,分类释义,以类系联,并间之以比较分析,同时对虚词所传递的“声情口吻”,也进行了更为细致传神的描摹。受汉语传统虚字理论的影响,清人习惯于用“清文虚字”“清文助语”等字样为满语语法教材命名,在编排体例上也尽量模仿汉语虚词著作。譬如清书指南对满语句末语气词 kai 作如下解释:【kai】“哉”字,又作“也”字意。又咏叹之致,赞美之词也。亦已然之词,凡决断其如此之意。如“可行也”,即云:yabuci ombikai。f 清嵩洛峰、徐隆泰编著,王硕满文校注,刘云、罗菲菲汉文校注:清文接字字法举一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年,第 18

9、5-188 页。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清马建忠:马氏文通,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年,第 15 页。元卢以纬著,王克仲集注:助语辞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8 年,第 21 页。元卢以纬著,王克仲集注:助语辞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8 年,第 16 页。清沈启亮清书指南卷三,康熙二十一年(1682)刻本,第 10b 页。69总体而言,满语虚字的训释体例采用三段式。首先,以“字”表示满语虚字在汉语中的相应译名。比如“哉”“也”等字,表示满语虚字 kai 应翻译成汉语的“哉”“也”。其次

10、,用“之词”“之语”“之意”“字眼”“口吻”“语气”等形而上学的概念,阐释满语虚字的语法意义a。如“又咏叹之致,赞美之词也。亦已然之词。凡决断其如此之意”等语,揭示了 kai 所蕴含的咏叹、赞美之类的语态神情。最后,附以若干满文例句,旁书汉义,以释明“用虚字眼之法”“假借”“谐声”“和律”等应用情形。(二)引入汉语“虚实体用论”词类活用是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甲类词在特定条件下,出于修辞上的需要,临时变通用作乙类词,从而具备乙类词的语法特点。例如史记刺客列传载:“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目”字本为名词,当活用为动词时,义为“注视”b。因此,在训诂学家看来,实词与虚词的地位都是相对的,而虚

11、实相对的关键在于“体”和“用”,由此产生“虚实体用论”。这一理论后来被吸纳到清代满语语法教材和翻译著述中。“体”与“用”本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对范畴。“体”指本体、形体、本质,“用”指作用、功能、属性。c唐代崔憬周易探元卷下载:“凡天地万物,皆有形质。就形质之中,有体有用。体者,即形质也。用者,即形质上之妙用也。”d显然,“体”是独立、实在、第一位的,“用”则是“体”所固有的属性、状态、数量、关系等,是从属性的。既然体是第一位的,那么体为实,用为虚,体与用的对立统一,就是实与虚的对立统一。e训诂学家将这一思维模式移植于词类研究中,在“实字”与“虚字”的基础上,拓展出“体用”“死活”“动静”等范

12、畴。清代袁仁林虚字说载:实字虚用,死字活用,此等用法,虽字书不能遍释凡实皆可虚,凡死皆可活,但有用不用之时耳。从其体之静者,随分写之,则为实为死;从其用之动者,以意遣之,则为虚为活。用字之新奇简练,此亦一法。然其虚用活用,必亦由上下文知之。若单字独出,则无从定见矣。f 汉语传统虚字理论中的“虚实体用论”,对清代满语语法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字法举一歌之“翻法论整破字”中即套用此类术语,并以例句加注解的形式进行剖析g:翻译先从用字学,虚实体用要明白。整字为骨实体死,破字为筋虚用活。irgen(民)gosin(仁)此二字,整字也,实字也,死字也,为骨,为体。h ujimbi(养)yabumbi(行)

13、此二字,破字也,虚字也,活字也,为筋,为用。满语单词 irgen 和 gosin 均为体词,前者义为“民”,后者义为“仁”;满语单词 ujimbi和 yabumbi 俱为动词,前者义为养育之“养”,后者义为行走之“行”。在清人看来,irgen、gosin 之类的体词属于“整字”“实字”“死字”,在句中起到“体”和“骨”的作用,ujimbi、yabumbi 之类的动词属于“破字”“虚字”“活字”,在句中起到“筋”和“用”的作用。字法举一歌中提到五组涉及满语词类划分的概念,即“整破”“骨筋”“虚实”“死活”“体用”。抛开前两组概念不谈,“虚实”“死活”“体用”显然是受汉语“虚实体用论”的影响。三、

14、基于黏着语特征的术语创新按照形态学分类法,汉语属于分析语。分析语又称“词根语”“孤立语”,其主要特征有:一、日竹越孝:中国人怎样学习外国语语法以清代满语语法教材为例,KOTONOHA第 139 号,2014 年 6 月,第 4 页。刘景农著:汉语文言语法,北京:中华书局,1994 年,第 7 页。张岱年主编:中国哲学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年,第 34 页。清李道平著,王承弼整理:周易集解纂疏,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年,第 461-462 页。申小龙著: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年,第 319 页。清袁仁林著:虚字说,北京:中华书局,1985

15、年,第 46 页。清徐隆泰著:字法举一歌,京都文宝堂,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第 62b 页()内之汉文系原书所附汉语释义,内之汉文系原书以小字所注案语。70词序严格。由于分析语缺乏词形变化,一个词在句子中属于什么成分没有形态上的标志,完全是根据词序来确定,因此词序就显得非常重要。二、虚词十分重要。分析语中词与词的关系,常常通过虚词这一重要的语法手段来体现。三、复合词多,派生词少。大部分合成词是由词根和词根构成的复合词,这些词不带表示各种语法关系的前缀、后缀和词尾,词的结构比较简单,往往是一个孤立的词干。与此相对,满语属于黏着语。黏着语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外部屈折手段a即在词根或词干之后按一定

16、顺序衔接变词词素(附加成分)来构造新词或表达各种语法功能。黏着语的词根或词干一般不发生变化,通过在词根之后衔接构词附加成分派生新词,在词干之后衔接语法附加成分表达语法意义b。汉满两种语言的形态学差异,同样为清人所感知:“汉文法在空处传神,使人会意,故虽略而不嫌欠。满文法在空处补神,使人豁目,故虽增而不嫌多。”c汉语之法在于“传神”,其语法关系的表达需要借助语序和虚词等“使人会意”的分析语手段,在语感上“虽略而不嫌欠”。满语之法在于“补神”,其语法关系的体现需要通过词形变化等“使人豁目”的黏着语手段,在语感上“虽增而不嫌多”。因此,清人在阐释满语语法时,仅照搬汉语虚字理论是不够的,必须针对满语所

17、显现的黏着语特征,创造一些特定术语和概念。下面选取几对有代表性的术语加以分析。(一)“整字”与“破字”在现代语言学中,词类一般可划分为虚词和实词。虚词只表示语法意义而没有词汇意义,其基本特点是不依附于句中的某个词,语法意义并不由虚词本身体现,而是通过与句中其他词的关系体现。d与此相对,实词不仅具有语法意义,能够独立充当句子成分,而且具有词汇意义。就满语而言,根据有无词汇意义及词形变化,可将词类划分为虚词和实词。虚词附属于实词,没有独立的词汇意义,在表达语法意义时也无词形变化,故又称作“附属词”。满语的附属词包括副词、连词、后置词、助词、摹拟词、语气词e。至于实词,根据是否通过改变自身词形来表达

18、语法意义,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体词和动词。体词包括名词、代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于表示人和事物现象、时间地点、性质特征、数量等。体词具有性(Gender)、数(Number)、格(Case)等语法范畴的形态变化,但这种形态变化通常借由附属词完成,体词自身的词形一般比较固定。例如:(1)amban bi gingguleme wesimbuhe(臣谨具奏)(2)amban be h lafi dere acambi(召见大臣)(3)abka amban nimanggi nimarambi(天降大雪)体词 amban 在例句(1)中为名词(义为“大臣”),作为 bi(义为“我”)的同位语共同充当句子

19、的主语;在例句(2)中为名词(义为“大臣”),充当动词 h lafi(义为“宣召”)的宾语,以附属词 be 为宾格标记;在例句(3)中为形容词(义为“大”),充当名词 nimanggi(义为“雪”)的定语。在以上三个例句中,虽然体词 amban 的词性及用法各异,但共同点都是 amban 自身的词形并不随语法功能的不同而改变。在语言形态学中,语法关系有时不是依靠词序而是依靠词形变化来实现,这种词形变化被称作“屈折变化”(inflection)。屈折变化可分为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内部屈折是通过改变词根或词干中的辅音、元音、声调、重音等音质或非音质语音要素来表示不同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例如在英语中

20、,可以通过元音 o 和元音 e 之间的语音交替,使单数名词 foot 转化为复数名词 feet,动词一般现在时 take 转化为动词一般过去时 took。外部屈折则是指通过一个词的词尾变化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例如在英语中,单数名词 book 可通过衔接附加词尾-s 转化为复数名词 books,动词一般现在时 work 可通过衔接附加词尾-ed 转化为动词一般过去时worked。王鸿滨著:语言学通论,北京:北京广播影视出版社,2016 年,第 322 页。前揭清徐隆泰著:字法举一歌,第 58b 页。王远新著:语言学教程(第 3 版),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7 年,第 208 页。爱新

21、觉罗乌拉熙春编著:满语语法,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 年,第 269-388 页。71与此相对,动词用于表示状态、行为动作的发展变化,其时(Tense)、体(Aspect)、态(Voice)、式(Mood)等语法范畴的表达一般是通过在词根或词干之后黏附相应的变词词素(词缀)来实现,因此动词的整体词形经常发生改变。例如:(1)geneci=gene-+-ci(若去、倘去、如果去)(2)genecibe=gene-+-cibe(虽去、即使去)(3)geneki=gene-+-ki(欲去、想去、愿去)(4)genehe=gene-+-he(已去、去过、去了)动词 genembi 本义为离

22、去之“去”,通过在词干 gene-之后黏附表示条件假设的词缀-ci、表示让步转折的词缀-cibe、表示主观愿望的词缀-ki、表示过去时态的词缀-he,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因此其词形是不断变化的。清人早已注意到这一语言现象,他们用“整语”“整字”和“活动字”“破字”之类的术语描述此现象。“整字”“整语”等字样最早见载于清书指南:【-mbi】是汉文未然之词、结煞语。如上文系整语,则用 ombi 字接之。如“忠”曰:tondo ombi。此乃整语不可竟连-mbi,故添一“o”字也。如“孝”曰:hiyooulambi。因此字非整语,故以-mbi 连写之也。a 关于“整字”与“活动字”的定义,清书指

23、南作者沈启亮在另一部大型满汉辞书大清全书中有所提及:清字之尾,有一定不可移者,如 bayan、wesihun 之类,名之曰“整字”也。有用虚字接脚者,名曰“活动字”。而活动之字,较之整字有数十倍之多,此乃运笔时,看上下文理若何,及已然未然者,活动而用之也。凡遇活动字,则略以一二虚字,并写于字脚,如 genembi(-fi、-re)之类,余者可类而观之矣。然活动字居多,接脚虚字,亦不悉书,惟翻书者,运用之可耳。学者宜先知清书指南中之虚字讲约,方得了然。b 沈氏按照字尾是否发生变化,将“清字”分为“活动字”和“整字”。“活动字”即hiyooulambi、genembi 之类的动词,在表达“上下文理

24、”等句法关系和“已然未然”等时态关系时,需要在词干之后“用虚字接脚”。这里的“虚字”即-mbi、-fi、-re 之类的语法附加成分。“整字”即 tondo、bayan、wesihun 之类的体词,因字尾乃“一定不可移者”,故需要借助 ombi 之类的“活动字”表达语法意义。继沈氏之后,徐隆泰以“筋骨”和“织衣”作比喻,进一步阐释对“整字”“活动字(破字)”及“虚字”的理解。字法举一歌之“翻法论整破字”条目载:破接整字筋连骨,整字接破骨连著。气长骨密如璎珞,次第节节串贯说。大者周身小一处,骨硬筋绵任曲折。身之俯仰屈伸,筋骨之用也,用而不当,致气滞血凝,则成废疾矣。筋者 i、ni、-ra、-re、

25、-ro,-ka、-ha、-ke、-he、-ko 与-ho,de、be、ci、-fi、-me 是也,十六个字用时多。此十六字,俱是接上连下紧要字眼,无处不有,无话不用。将无数清语联缀成文,赖有此耳。故前辈云:“骨非筋不立,筋非骨不连。”比之为筋,至为切当。或云针线成衣物,直杀无他缝不合。或云:“翻文如成衣,单话如布帛。”十六字如线索,去破字之-mbi 而以此连之,如针贯线矣。其直幅、杀缝,有不联缀成衣者乎?此比尤易明白。倘de、be、i、ci 字上,遇整字而单用者,义同。c 徐氏认为,“清语”犹如人之身躯,“整字”为骨节,“破字”作筋脉,通过在“接上连下紧要字眼处”插入“破筋”,将无数“整骨”联

26、缀成文,以表达文章的俯仰屈伸与起承转合。他还前揭清沈启亮著:清书指南卷三,第 5a 页。清沈启亮辑:大清全书凡例,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影印本,2008 年,第 1b-2b 页。前揭清徐隆泰著:字法举一歌,第 62b-63b 页72举出十六个在句中“无处不有”“无话不用”的虚字。这十六个虚字中,既有如 i、ni、de、be、ci 等“遇整字而单用者”,也有如-fi、-me、-ra、-re、-ro、-ka、-ha、-ke、-he、-ko、-ho 等“去破字之-mbi 而以此连之”者。按照现代满语语法解释,前者是表达体词“格”范畴的助词a,后者是表达动词各项语法功能的屈折词缀。综合沈、徐二人对“整字

27、”和“破字”现象的描述,清人已尝试从近似现代语言形态学视角,分析词和句子的构造、词中间各个词素的相互关系b。在清人眼中,满语有“实字”和“虚字”之别。“实字”可分为“整字”和“破字”。相应地,“虚字”也可分成两类,一类“遇整字而单用”,另一类“去破字之-mbi 而以此连之”。那么,这里的“单用”和“连之”又代表什么意思呢?(二)“单字”与“连字”语言符号是文化符号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括声音符号(语言)和书写符号(文字)。在一个文字体系中,反复出现且表达一定的音或意的最小文字单位,称之为“字素”;由若干字素组成的用于表示音节的集群,称之为“表音节字素群”;由若干字素组成的用于表意的集群,称

28、之为“表意字素群”c。满文作为一种记录满语的表音文字,其书写系统由点、横、竖、撇、捺、圈、弧等七种笔画要素构成d,字素的排列方式采用“直线前进式”,而同一个字素又依据其在单词中所处不同位置,存在词首形、词中形、词尾形和独立形等四种书写变体。字素与字素在分写与连写时呈现不同形态,这是满文的主要特征。清人使用“单字”“连(联)字”“单用”“连(联)用”之类的术语描述这一现象。沈启亮在清书指南中,将字素的分写形态称作“单字”,将合写形态称作“连字”:生平好笔墨,于清书向往尤笃。丁巳春,适馆于厢黄旗,通问于满洲诸先生。始读十二字头,以识单字。继读德喜乌朱,以识连字。既识连字,则诸书可窥矣。e 在清人的

29、语法观念中,单字与连(联)字不仅揭示了字素书写形态的不同,而且与语法范畴上的“整字”与“破字”紧密相关:“联上串下,非破字不可。如遇整字无联写之法,宜加o字,与破字联写无异。”f“破字”之所以“破”,在于它可以和不同“虚字”“联写”在一起,起到“联上串下”的作用。“整字”之所以“整”,在于“整字无联写之法”,需要借助“ombi”这种特殊的“破字”,方可做到“与破字联写无异”。(三)“插腰字”在语言学中,词素(Lexeme)是不可再被切分的音义结合体,是表达语义或语法功能的最小单位,一个单词通常由一至多个词素构成。满语的词素可分为两大类:自由词素(FreeMorpheme)和黏着词素(Bound

30、Morpheme)。自由词素是指本身具有完整词义、能够独立存在的词素,主要功能是在构词中充当词干。黏着词素是指本身没有词义或者没有完整词义、不能独立存在,必须黏附于其他形式上的词素,主要功能是在构词上充当词缀。在前文所举满语动词 genembi 的例子中,词干 gene-被视为自由词素,总是稳定不变,而词缀-mbi、-ci、-cibe、-ki、-he 等被视为黏着词素,可以随时替换。在满语中,替换词缀不仅在语法范畴中,“格”(Case)用来表示体词(名词、代词、数词等指称人或事物的词类)在句法结构中同其他词类或成分的关系。它一般通过词的内部屈折或外部屈折(词尾变化)实现。在阿尔泰语系诸语言中,

31、体词性屈折变化(Declension)一般通过外部屈折实现,即在体词后附加相应的格助词。在满语中,常见的格有主格(NominativeCase)、属格(GenitiveCase)、宾格(AccusativeCase)、与格(DativeCase)、位格(LocativeCase)、夺格(AblativeCase)、工具格(InstrumentalCase),相应格助词则有(无标记)、i、ni、be、de、ci、deri 等。日津曲敏郎著:満洲語入門 20 講,大学书林,2002 年,第 25-26 页。日吉池孝一:关于契丹小字的字素排列法,KOTONOHA第 127 号,2013 年 6 月,

32、第 1-4 页;日吉池孝一:字素排列法关于汉字、西藏文字、契丹小字和训民正音,KOTONOHA第 130 号,2013 年 9 月,第 1-8 页。于鹏翔著:满语语音学感知传播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7 年,第 11 页。前揭清沈启亮著:清书指南自叙,第 2a 页。前揭清徐隆泰著:字法举一歌,第 70b 页73能改变动词的语法功能,有时甚至能改变动词的语义和词性。由此,可进一步将满语词缀分为两类,改变语法功能的称作“屈折词缀”(InflectionalAffix),改变词义或词性的称作“派生词缀”(DerivationalAffix)。按照是否在词根之后接派生词缀,满语动词的构造形式

33、有以下两种a:(1)单一词干(=词根)+屈折词缀(2)复合词干(=词根+派生词缀)+屈折词缀以一组同源动词 afambi(攻击)、afanjimbi(来攻击)、afanambi(去攻击)、afandumbi(互相攻击)为例:afambi 由表示“攻击”词义的词根 afa-和表示语法功能的屈折词缀-mbi 组成。通过在原词根 afa-之后插入派生词缀-nji-、-na-、-ndu-,合成了新词根 afanji-、afana-、afandu-,同时也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添加了“来”“去”“互相”等新词义。清人也注意到这一语言现象。由于在构词过程中,派生词缀总是介于词根和屈折词缀之间,便把这类特殊的“

34、虚字”命名为“插腰字”。字法举一歌专门归纳了“插腰字”的各种用法b:(1)ji-字翻“来”有五法,“插腰”“上”“下”“破”“单”著。(2)“去”字插腰-na-、-ne-、-no-,“生成”“结”“长”亦-na-、-ne-。(3)“大家”“彼此”“一齐”说,插腰-ndu-、-nu-、-ca-、-ce-、-co-。(4)-a-、-e-、-ta-、-da-、-te-与-de-,-to-、-do-、-la-、-le-、-lo-、-mi-、-je-。-ra-、-re-、-ro-、-niye-、-kiya-、-giya-、-hiya-,-kiye-、-hiye-插腰待用格。破了本体要加-mbi,自为体用

35、字虚活。(5)-a-、-o-、-ce-、-ja-、-je-、-jo-,“略微”“频频”“不定”格。(6)-ja-、-je-、-jo-是“自损坏”,与前人力不同科。(7)又有叠插三二者,神情口气始包罗。(四)“已然”与“未然”前已叙及,满语的黏着词素分为派生词缀和屈折词缀。派生词缀通常会改变它所依附的词或词素的词法范畴,使词义和词性发生变化,从而派生出新词。与派生词缀不同,屈折词缀是为表达词在句子构建中与其他词的各种句法关系而附加的词缀,用于揭示词的语法意义。满语的屈折变化分为体词性屈折变化(Declension)和动词性屈折变化(Conjugation),后者显然才是清人关注的重点。在清代满语

36、语法资料中,由于体词性屈折词缀的用法比较单一,故此类“虚字”的释义主要集中在语义层面,即它被译成汉语时是何种意思。以词汇 be 为例,它在语法书清书指南及关联辞书大清全书中的释义分别为:【be】虚字解,即汉文“将”字、“把”字。实字解,“我等”“雀食”“饵”“軏”。c【be】“把”字、“将”字、“云”字意、“等”字、“以”字。“我们”“鸟食”“车輗”“鱼饵”。d be 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有虚实两种用法。当 be 用作“虚字”,即表示体词屈折变化的格标记时e,有“把”“将”“云”“等”“以”等汉语义项。当 be 用作“实字”,即具有实际意义的体词时,日上原久著:満文満洲実錄研究,不昧堂,1960

37、年,第 258 页。前揭清徐隆泰著:字法举一歌,第 50a-52b 页前揭清沈启亮著:清书指南卷二,第 8b 页。前揭清沈启亮辑:大清全书卷五,第 33a 页。关于满语的体词有无屈折变化以及格标记的归类问题,学界存在不同看法。有学者认为,满语的名词没有屈折变化,格标记实际上是一种独立存在的附属词,即小品词(Particle)或后置词(Postposition)。也有学者认为,满语的名词同样存在屈折变化,其格标记应属于词尾(Ending)或词缀(Suffix)。另有学者认为,满语的名词的格标记属于附属词,而人称代名词的格标记属于词缀。参见日早田辉洋:満洲語格標識附属語接辞,载于日寺村政男等编:語

38、学教育第 16 号,大东文化大学语学教育研究所,2008 年 10 月,第 1-10 页。74有“我们”“我等”“鸟食”“雀食”“鱼饵”“輗軏”a等汉语义项。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作者分别罗列了 be 作“虚字”和“实字”时的各种汉语义项,但为了加以区别,特意将前者标注成“字”格式,借此强调这种语义层面的等值互译是抽象性的、语法性的。与此相对的是,动词性屈折词缀涉及的语法范畴十分广泛,因而需要从语义和句法两方面加以描述。例如:【-ka etc.】(1)-ka、-ha、-ke、-he、-ko、-ho,此六字皆已然之词,汉文“矣”字、“也”字。b(2)-ka、-ha、-ke、-he、-ko 与-ho,

39、“过了”“了的”已然格。c【-ra etc.】.(1)-ra、-re、-ro,此三字用于字末,皆承上接下、将然未然之语如用于字末作结句者,比-mbi 字稍活动些。d(2)未然“之”“的”-ra、-re、-ro,串下虚文断不得。有时亦可煞尾用,ume 无他使不得。e 以上分别是清书指南和字法举一歌对-kaetc.和-raetc.这两类动词词缀的语法释义。从语义上讲,-kaetc.表示“某一动作在过去发生了”,-raetc.表示“某一动作将在发话之后相当切实地发生”f。可以看出,若以说话者发话瞬间为时间原点,-kaetc.处于已发生状态,而-raetc.处于由现在向未来过渡的未发生状态。于是,清人

40、提出“已然”和“未然”这一组概念,用以形容这种时间意义上的“过去”与“非过去”的对立关系。(五)“结煞语”与“过文接脉字眼”除“已然”和“未然”外,释义中还有一些语句也颇值得玩味。在上述释义中,作者还提到了-raetc.的两类用法:一类是作为“串下虚文”用于“字末”,起“承上接下”作用而“断不得”,另一类是“用于字末作结句”,起“煞尾”作用。类似的语法表述也可在其他动词词缀的释义中见到:【-me】(1)-me 乃承上接下、连一事而急转之词又如汉文平叙口吻,如“着”字之虚字眼。乃一句中之过文接脉字眼也凡句法相似者,数句连用不妨,但不可煞尾用。g(2)-fi 字翻“了”-me 翻“着”,句内承接断

41、不得。-fi 是站不住的“了”,-me 是站不住的“着”。h【-mbi】(1)-mbi 是汉文未然之词。结煞语。i(2)破字无-mbi 不成格,用煞章句属虚活。j 满语是一种遵循“主宾谓”语序的语言,因此动词需要置于句子末尾充当谓语,而当有句中有不止一个动词时,动词也可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部。同一个动词出现在句中或句尾,揭示了句法上的连续或终止关系,反映在形态变化上就是需要黏附不同的词缀。在语义上,-mbi 表示“在发所谓“輗軏”,是指插在车辕与衡轭联结处的销子。区别而言,輗用于大车(牛车),軏用于小车(马车)。论语为政载:“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前揭清沈启亮著:清书指南卷三,第 3

42、a 页。前揭清徐隆泰著:字法举一歌,第 23b 页。前揭清沈启亮著:清书指南卷三,第 2b 页。前揭清徐隆泰著:字法举一歌,第 19b 页。日山本谦吾:満洲語文語形態論,载于日市河三郎、服部四郎合编:世界言語概說(下巻),研究社出版株式会社,1955 年,第 497 页,第 500 页。前揭清沈启亮著:清书指南卷三,第 3a-3b 页。前揭清徐隆泰著:字法举一歌,第 17b 页。前揭清沈启亮著:清书指南卷三,第 5b 页。前揭清徐隆泰著:字法举一歌,第 16a 页。75话瞬间前后切实地进行某一动作”,-me 表示“某一动作与另一动作同时进行”a。二者的区别在于:-mbi 只关心某一动作本身的瞬

43、时状态,并不涉及它与接下来一个动作的关系,因而在语感上是孤立的、间断的;-me 则描述了前一个动作与后一个动作之间的某种关系,因而在语感上是联系的、持续的。因此,清人基于对句子“断”与“续”的观察,将动词词缀区分为如-mbi 这样在句尾起到结句收束作用的“结煞语”,以及如-me 这样“句内承接断不得”的“过文接脉字眼”。四、余论终清一代,满洲统治者始终强调坚持本民族的语言传统和尚武习俗,认为“满洲原以学习清语、专精骑射为要”b,由此赋予满语文以崇高地位,同时以设科取士的方式引导八旗子弟积极学习。满族文化强势进入汉族文化圈,使得不少汉人加入满语文的学习行列,形成“汉人并习清字、满军亦通汉书”c的

44、局面。清书指南作者沈启亮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沈氏祖籍“江左娄东”,祖父为前明四川华阳县令,父亲随清朝征南大将军博洛平定福建,授先锋副将。作为一名汉语母语者,沈氏这样回顾自己接触满语文的契机:“予汉人也,且生平笃好清书。昔尝荷戈浙闽,效命不遑。既而奉汰归里,是以得游学京师,业馆于厢黄旗下,幸就教于满洲诸儒。于兹数载,粗识其义。”d由此可知,在地方“清语”教育体系尚不完备的清初,汉人学习满语的主要途径是,在北京这一满汉文化交流中枢,以私塾授业的形式求教于“满洲诸儒”即满语母语者。具体学习步骤为:“始读十二字头e,以识单字。继读德喜乌朱,以识连字。既识连字,则诸书从可窥矣。”f也就是说,首先识读“十

45、二字头”以掌握满文字母,尔后识读“德喜乌朱”之类的配有汉文翻译的满文句子,以掌握满文字母拼写成单词时的书写变化。但是,学会满文字母乃至熟练拼读满文句子,距离真正通晓满语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沈氏自己曾感慨道:“虽然犹未也,翻译旁通诸奥,尚隔数十层。亮尝误听人言:清书易学,可下两三月而成。斯时信以为真。及期,虽诸书果能识矣,至问对茫然,且下笔时更无从落笔。唯求讲一句,止知一句之义,所谓触类旁通者何在乎?”g事实上,作为一种表音文字,满文十二字头的主要作用在于帮助那些在口头上已能够用满语“问对”的人学会如何在纸面上用满文“下笔”,其预设前提是学习者已经掌握了满语这一门语言。因此,非满语母语者学习的最大

46、障碍并非文字书写,而是词汇和语法。在词汇方面,彼时“清字十二字头,久有梓布坊间。然十二字头,止为清字之母,无连字成语。其连字虽有成书,而言语广大,散布前后,无分门别类之可稽”h。换言之,当时清朝官方虽然颁布了“清字十二字头”即满文字母表,却未曾颁布相应的“连字成语”即满语词汇表,因此在官修满汉对译辞典尚未问世的年代,满语初学者只能通过向满洲诸儒“求讲一句”而“止知一句之义”前揭日山本谦吾:満洲語文語形態論,第 493 页,第 503 页。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五五七,北京:中华书局 2008 年版,第 15741 页。前揭清沈启亮辑:大清全书序,第 1b 页。前揭清沈启亮辑:大清全书序,第 4

47、a-4b 页。清代凡初学满文者,需从识读满文字母组合表十二字头开始。十二字头的字母组合顺序是:第一字头,系满文元音 a、e、i、o、u、以及辅音与元音相结合所构成的一系列音节。第二字头以下,分别是第一字头内的各个音节与不同字母再结合所构成的音节,这些字母分别是-i、-r、-n、-ng、-k、-s、-t、-b、-o、-l、-m 等十一字头,合计十二字头。如果用英文单词 Consonant 和 Vowel的首字母表示辅音和元音,那么十二字头的音节构造形式可分为 V、CV、VC、CVC。前揭清沈启亮著:清书指南自叙,第 2a 页。前揭清沈启亮著:清书指南自叙,第 2a-2b 页。前揭清沈启亮辑:大清

48、全书序,第 2b-3a 页。76的间接方式学习词汇。鉴于“汉书中之字汇一书,展卷即知,则万绪千端,总不出其范围”a,沈启亮决心效仿汉文字汇体例,编纂一部满汉对译辞书:“予今照字汇之法,编集诸清字,汇成一书,名曰 大清全书,梓行于世。俾学者既能识连字,即可自问于 全书。”b其具体方法为,以“言语广大”的满文成书典籍作为语料库,将“散布前后”的“连字”逐一翻检,结合满文语境和相应汉语译文,将这些“连字”分门别类。在比较归纳过程中,沈氏形成了区分词类的意识。他将“清字”分为无词形变化的“整字”、有词形变化的“活动字”和除此以外的“虚字”。“整字”指名词和形容词,其词尾乃“一定不可移者”;“活动字”指

49、动词,其词尾需“用虚字接脚”;“虚字”范畴较广,副词、后置词和动词词缀皆在此列。此种词类区分标准,若以今天的眼光审视,显然存在诸多缺陷和不科学之处,但在当时却极大方便了初学者认识和理解满语的语言形态。在解决词汇问题后,沈启亮继续对语法展开研究,他见“汉书中有之乎者也等虚字,连贯得法,斯为章句通儒”,认为“清书中亦有如之乎者也等虚字”c,遂尝试把汉语传统虚词理论和方法移植到对满语语法的研究中。此前在分析满语词的构成形式时,他已发现“活动之字较之整字有数十倍之多”,并意识到“此乃运笔时,看上下文理若何,及已然未然者,活动而用之”d。换言之,满语语法功能需要借助各类“虚字”(语法附加成分)实现,“整

50、字”(名词和形容词)的用法较为固定,故“字脚添不得虚字”,但“活动字”(动词)用法多样,需要根据“上下文理若何”等句法关系和“已然未然”等时态关系灵活运用不同的“接脚虚字”,从而产生“较之整字有数十倍之多”的词形变化。鉴于“虚字”在满语语言构成中的重要作用,沈先生“苦心搜索,成书三卷统之为清书指南谨付之梓”e,其中卷三翻清虚字讲约即为讲解各类高频“清文虚字”的语法专篇。在翻清虚字讲约中,沈氏一方面借鉴既有的汉语传统虚词理论和训释体例,另一方面基于满语的黏着语特征,发明诸如“单字连字”“已然未然”“结煞语”等新概念。自清书指南问世起,各类讲解“清文虚字”的著述层出不穷,徐隆泰的字法举一歌便是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