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6∕T 796.3-2021 高速公路绿化技术规范 第3部分:养护(江西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71568 上传时间:2022-05-1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3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6∕T 796.3-2021 高速公路绿化技术规范 第3部分:养护(江西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DB36∕T 796.3-2021 高速公路绿化技术规范 第3部分:养护(江西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DB36∕T 796.3-2021 高速公路绿化技术规范 第3部分:养护(江西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DB36∕T 796.3-2021 高速公路绿化技术规范 第3部分:养护(江西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DB36∕T 796.3-2021 高速公路绿化技术规范 第3部分:养护(江西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93.080.01 CCS R 18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 T 796.32021 代替 DB36/T 7982014 高速公路绿化技术规范 第 3 部分:养护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xpressway greening Part 3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2021 - 12 - 14 发布 2022 - 06 - 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T 796.32021 I 目 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养

2、护与管理要求 .2 5 排灌水 .3 6 扩穴改土 .3 7 施肥 .3 8 松土除草 .4 9 整形修剪 .4 10 病虫害防治 .6 11 灾害的预防与治理 .6 12 补植更新 .7 13 管理要求 .7 14 档案管理 .7 DB36/T 796.3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DB36/T 796高速公路绿化技术规范的第3部分。 本文件代替DB36/T 7982014高速公路绿化养护技术规程。与DB36/T 7982014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删除了边坡绿地、区所绿化、中水

3、、整形修剪、施肥、萎蔫、绿化降噪的术语和定义(见 DB36/ T 7982014 的 3.23.6 和 3.83.10); b) 增加了绿化工程、中央分隔带、路堑、碎落台、护坡道、土球、胸径、冠幅、地径的术语和定义(见 3.1、3.33.10); c) 增加了养护与管理的一般要求和调查内容(见 4.1、4.2); d) 增加了扩穴改土的基质和客土类型以及扩穴改土的方法(见 6.16.3)。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交通运输部

4、公路科学研究院、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农人园林开发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董焕焕、左家文、王赵明、曹林辉、刘韬、郭乔明、许兵、韩根生、袁平成、温俊峰、彭成辉。 本文件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6/T 7982014。 DB36/T 796.32021 III 引 言 高速公路绿化技术规范规范了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施工、养护及质量验收评定技术,为高速公路绿化提供技术保障,可有效保护高速公路的生态环境,减少经济投入,产生一定的环境效益,同时增加江西省高速公路绿化的碳汇功能。高速公路绿化技术规范共分为四部分。 第1部分:设计。目的在于提出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互通立交区、附属设施、边坡

5、、路侧(碎落台、护坡道)、隧道洞口等地段的绿化设计规定。 第2部分:施工。目的在于提出高速公路绿化施工准备、施工要求、种植材料要求、施工技术要求、护坡施工要求、改扩建绿化要求等具体技术。 第3部分:养护。目的在于提出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互通立交区、附属设施、边坡、路侧(碎落台、护坡道)、隧道洞口等地段的绿化养护管理技术方法。 第4部分:质量验收评定。目的在于提出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互通立交区、附属设施、边坡、路侧(碎落台、护坡道)、隧道洞口等地段的绿化质量的检验验收评定。 本次修订可有效改善目前高速公路绿化稳定性差、养护管理难、二次裸露现象频发等缺点,有效指导并规范高速公路绿化养护技术, 对于

6、江西省高速公路绿色公路养护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可有效保护高速公路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产生一定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DB36/T 796.32021 1 高速公路绿化技术规范 第 3 部分:养护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互通立交区、附属设施、边坡、路侧(碎落台、护坡道)、隧道洞口等地段的绿化养护管理技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高速公路路域绿化养护管理,其他道路绿化养护管理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H1

7、0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 H30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化工程 landscape engineering 在公路用地范围内, 为保护生态环境、 改善行车条件并满足交通安全要求等目的而采取的植物种植工程。 3.2 绿化养护 green conservation 在绿化工程竣工验收之后,为使路域绿地整洁美观、植物生长正常等而采取的管理措施。 3.3 中央分隔带 medial strip 在道路中间设置的分隔车行道用的带状设施。 3.4 路堑 cutting 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 3.5 DB36/T 796.32021 2 碎落台 s

8、tage for heaping debris 在路堑边坡坡脚与边沟外缘之间,为防止碎落物落入边沟而设置的有一定宽度的纵向平台。 3.6 护坡道 berm 当路堤较高时, 为保证边坡稳定, 而在路基坡脚与取土坑内侧坡顶之间沿纵向保留或筑成有一定宽度的平台。 3.7 土球 soil ball 挖掘苗木时,按一定规格切断根系保留土壤呈球状,加以捆扎包装的苗木根部。 3.8 胸径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苗木主干离地面高度在1.3 m处的树干直径。 3.9 冠幅 crown diameter 又称“冠径” 或“蓬径”。 树冠展开后地面垂直投影直径,测东西、南北取平均值。

9、3.10 地径 ground diameter 苗干离地面 0.2m 处的直径。 3.11 病虫害防治 pest control 为了减轻或防止病原微生物和病虫危害植物,而人为地采取某些手段,称为病虫害防治。 4 养护与管理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1 高速公路绿化原则上应按季度调查,加强绿化养护质量的管理。 4.1.2 高速公路绿化补植和更新,成活率应在95%以上。 4.1.3 高速公路绿化不应遮挡标志、标牌,必须满足交通安全需要。 4.2 调查内容 4.2.1 绿化里程调查:公路总里程、可绿化里程、不可绿化里程、已绿化里程、路树更新里程等数据。 4.2.2 绿化数量调查:绿地面积、乔

10、灌木数量、草坪面积、立体绿化覆盖面积等数据。 4.2.3 绿化管护情况调查:应急处置、有害生物发生及防治相关数据。 DB36/T 796.32021 3 5 排灌水 5.1 新植树木应及时灌溉,土质保水力差或根系生长缓慢树种,可适当增加灌水次数。 5.2 夏季浇灌宜早晚进行,冬季浇灌宜中午进行。用水车浇灌树木时,应接软管,进行缓流浇灌,保证一次浇足浇透,严禁用高压水流灌水,防止泥浆污染路面。 5.3 不同区所浇水方法包括如下: 1)分隔带宜采取“多次慢浇”的方法; 2)服务区及道路两侧绿地宜先浇绿地树木及行道树树冠,再浇花灌木及地被植物,严禁快浇; 3)有条件的互通区可以挖塘、打井,机械抽水浇

11、苗。穴坑栽种和片栽的色块及地被植物,用皮管浇苗,第一遍浇过后,待水渗下去,再回浇一次; 4)平路基、碎落台、路堤坡脚、隔音墙下、岩质边坡、弱风化边坡及栽植池浇水时皮管朝上有一定角度,使水成抛物线,形成小雨点近距离落在苗木上,减小对地面的冲刷。 5.4 区所绿地或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采用喷灌或滴灌设施。 5.5 雨季或低洼地易造成积水,应通过增设排水沟、排水管、雨水口或改良土壤通透性等措施保证排水通畅,防止植物因涝至死。 5.6 大面积的绿地要做成2%3%的坡度,采用无痕迹的地表径流方式排水。 5.7 路堑边坡,在绿化前要开好坡顶天沟和级间护坡道上的排水沟,防止雨水冲刷塌坡。 6 扩穴改土

12、扩穴改土适用于土质差、土层薄(重粘土、粘土、基建渣土及未风化土)、种植前未进行土壤改良的区域或地段。 6.1 扩穴改土的肥料 施肥量应根据苗木大小、肥料种类及土壤肥力状况而定。 6.2 扩穴改土的客土 原地为粘性土类的可掺入沙性壤土, 原地为沙性土类可适量掺入粘性红壤土, 重粘性土类还需适量掺入生物有机肥。 6.3 扩穴改土的方法 根据苗木大小,在原土球外围弧形开沟,施加客土及有机肥料,再将开沟土回填到沟里,并做成稍高出地面的围堰,扩穴改土后要浇一次封沟水沉降土壤。 7 施肥 7.1 施肥应根据绿地苗木生长需要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肥,平衡土壤中各种矿质元素,保持土壤肥力和合理结构。一般情况下

13、,区所绿化植物应每年追肥2次以上,中央分隔带、互通立交、路侧、边坡等绿化植物宜每年追肥12次,乔木树种宜每隔12年施一次肥。 7.2 施肥方法,分根部施肥和叶面施肥,宜根据季节、补植时间等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7.3 春夏季为植物追肥的主要时期,一般可选尿素或复合肥为施肥种类;冬季宜施有机肥;雨季少施肥,盛夏高温不施肥。 DB36/T 796.32021 4 7.4 树木休眠期以有机肥为主,有机物包括农家肥、菜枯饼肥和生物有机肥。其中农家肥(如人粪尿、家禽粪便)必须充分腐熟后使用;菜枯饼肥价廉物美,施用方便,肥效长,还可疏松土壤。 7.5 生长期追肥可与松土除草、浇水相结合,先松土锄草,后施肥,

14、再浇水,耙平场地,并盖草保湿。 7.6 中央分隔带、路堤边坡、路堑边坡等地段施肥困难,可通过如下方法进行施肥: 1)将复合肥或氮素按用量 10 g/m215g/m2或 5 g/m210g/m2均匀撒在坡面上,再用水将肥粒冲洗入土壤中; 2)将肥料按用量比例,事先放在浇水车内,待完全溶解后浇洒在坡上,再用清水冲洗一遍。 7.7 施肥选择树穴外围,防止烧苗损根。 7.8 树木补植补齐、干旱季节或不便土壤施肥等,宜采取叶面追肥,浓度一般为0.1%0.3%。 8 松土除草 8.1 除草应贯彻“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根据苗木大小、栽植密度、土质和气候条件确定时间和次数。 8.2 松土除草的重点是互通立交

15、区、隧道洞口、服务区、平路基两侧、碎落台等地段。 8.3 中央分隔带、路堤、路堑、边坡等区域,只松土不除草,目的是保护野生草坪,防止水土流失。 8.4 松土注意不能贴近苗蔸损伤苗木根系。 8.5 松土除草与培蔸相结合,乔木及花灌木树种栽植穴直径为1.2 m1.6m,培蔸是将锄松的土平堆在树穴上,做成圆形穴盘,穴盘外沿高出地面8cm10cm。 8.6 不提倡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 9 整形修剪 9.1 修剪时间 整形修剪时间应符合如下要求: 1)绿地树木在休眠期和生长期均可进行,但更新修剪必须在休眠期进行; 2)有严重伤流和易流胶的树种,应避开发芽和落叶期前后; 3)常绿树的修剪,应避开旺盛生长期

16、,抗寒性差的、易抽条的树种,宜于早春进行; 4)绿篱、色块等,可以四季修剪,但以生长期修剪为主。 9.2 修剪方法 9.2.1 乔木类 乔木类的修剪方法应符合如下要求: 1)主干明显树种,修剪时必须保护主梢;同一树龄和品种的绿地,分枝点高度基本一致,外缘树木分枝点稍低于林内的;银杏只能修枝,不宜短截,轮生枝可逐年疏除; 2)行道树的树型和分枝点高度,要基本一致; 景观树,要分树种培养其各具特色的自然树型,每年可剪去冠幅内的平行枝、交叉枝、病枯技及影响冠型的徒长枝; 3)具特殊功能的树木,如:服务区与主线间的隔离带,主要起隔音防尘作用,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通过修剪,培养成冠幅紧密、高大的树墙;

17、 4)服务区停车场的乔木,应采用行道树的修剪方法,使其扩大遮荫面积; 5)落叶树,修剪时一般不留桩;针叶树,可留1cm2cm的桩; DB36/T 796.32021 5 6)通过修剪,调整树木与架空线路等的矛盾,交通路口30m范围内,树冠不能遮挡交通信号;高压线下的树木,其树稍与线应保持5m6m的垂直距离。 9.2.2 灌木类 灌木类的修剪方法应符合如下要求: 1)单株栽种的灌木,修剪造型应内高外低,形成自然丰满的圆形或半圆形树冠; 2)绿篱、色块及地被,生长季节均可修剪,主要是控制高度,按其用途功能整形; 3)中分带防眩树种修剪,要求随路面起伏线平行,植物侧面不得超出护栏; 4)丛生灌木应回

18、缩更新老枝,疏剪内膛密生枝,培育新枝,每次修剪比前一次剪痕提高1cm; 5)多品种的灌木色带,要突出主栽品种,并留出适当生长空间; 6)造型的灌木,修剪应保持外型轮廓清楚,外缘枝叶茂密; 7)草坪的修剪中剪掉部分不得超过原草坪高度的三分之一。 9.2.3 花灌木类 花灌木类的修剪方法应符合如下要求: 1)当年生枝条开花的,休眠期修剪,对其生长健壮枝条,在保留 35 个芽处短截,促发新枝; 2)一年数次开花的,花落后及时剪除残花,促使当年再次开花; 3)隔年生枝条上开花的,休眠期适当整形修剪,生长季节花落后半个月,将开花枝条进行中、短截,疏剪过密枝,以利来年促发新枝; 4)多年生枝条上开花的,应

19、注意培育和保护老枝,剪除干扰树形影响通风透光的过密枝、弱枝、病枯枝; 5)先花后叶的,在开花后剪去老枝,保持理想树形; 6)拱型枝条,可将老枝重剪,以促发新枝; 7)中分带的夹花灌木要及时将外斜枝、超高徒长枝,回缩至原有冠幅内; 8)观叶观枝的可在冬春季重剪,以后轻剪,使其多发枝叶更美观; 9)萌芽力强的,生长几年后,可在冬季从地面割掉,促其多发枝叶,萌芽力弱的在丛生枝中留一根粗枝,逐年培养成小乔木状花灌木。 9.2.4 藤本类 藤本类的修剪方法应符合如下要求: 1)吸附型:在生长季节,剪去吸附墙体而下垂的枝条,未完全覆盖的,应短截空隙周围枝条,以便发生副梢填补空缺; 2)勾刺型:可疏枝,如长

20、势衰弱,进行回缩,促发新枝; 3)边坡、隔音墙、桥柱、锥坡上的藤类,落叶后应疏剪过密枝条,清除枯、死枝,并向边坡、护面墙或棚架进行人为牵引,避免缠绕其他植株,使枝条均匀分布,增加遮盖面; 4)成年和老年藤类,常疏剪并适当进行回缩。 9.2.5 草坪 草坪的修剪方法应符合如下要求: 1)高度应按照草坪草的特性、立地条件、季节和草坪草生长状况决定; 2)每次草坪修剪量不应超过茎叶组织纵向总高度的1/3; 3)区所、互通等处的草坪每年宜修剪2次以上,以保持草坪低矮、整齐; DB36/T 796.32021 6 4)路肩、碎落台、地表排水设施、交叉口视野范围和弯道内侧等处的植物必须通过修剪保持一定的设

21、计高度,以符合安全需要。 9.3 修剪注意事项如下: 1)刀刃锋利,剪口平滑; 2)剪口的位置:一是大枝离分枝点高2cm3cm处,二是小枝斜剪,剪口上端离芽眼1cm2cm处; 3)剪口芽的方向,应按树冠整形需要及一、二、三级枝开张角度要求来确定,一般留外芽; 4)生长期采用抹芽、摘梢、摘叶、疏花、疏果,休眠期采用短截、疏枝和截干; 5)剪口直径在3cm以上的,要涂抹防腐剂; 6)修剪下的树枝应集中处理。 10 病虫害防治 10.1 病虫害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和“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综合应用营林、生物、物理、化学防治的方法以及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有害生物控制在不足危害

22、的水平。 10.2 防治措施 病虫害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1)准确做好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工作。通过提前预报、综合治理,及时控制有害生物,保证绿化植物的正常生长; 2)严格执行国家植物检疫法律法规规定的检疫对象,防止危险性病虫害的传入,不得从疫区调运苗木、接穗、果实和种子; 3)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种植适合的苗木,提升苗木的长势,可以减少和抵御病虫害的发生; 4)改地适树,针对土地贫脊、盐碱和积涝等不利苗木生长的区域,通过施肥、压碱和排涝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使土地适合树木正常生长,从而减少病虫害侵染; 5)改善林地的通风、采光等外部环境和卫生状况,减少病虫害的滋生条件; 6)开展生物防

23、治,保护利用天敌可以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和降低虫口密度; 7)允许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天敌杀伤力低的药剂及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尽量使用性引诱剂;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和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农药;限制使用中等毒性以上的药剂,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11 灾害的预防与治理 11.1 夏季遇到高温预警时,应做好防护工作,对当年新栽植的苗木进行重点养护,除及时浇灌外,对一些易受日灼危害的树种可适当采取枝叶喷水、包干、遮阴等措施。 11.2 对于区所绿地中部分易受寒害或冻害的植物,可根据树种差异进行树干涂白、根际培土或覆草、主干包扎、设立

24、防风障等防寒措施,怕冻绿篱用塑料薄膜扣盖。用于植物防寒的包扎或覆盖物,应在次年3月底前撤除完毕。冬季过后受冻害的枝条进行轻度修剪。 11.3 连续暴雨或久雨受涝,应及时开沟排水,并根据损毁程度采取培土、修枝、补植等措施。 11.4 当年新栽植的植物、根系分布浅、树冠庞大、枝叶过密的树木,在强风来临前可分别采取疏枝、立柱、绑扎、培土等防御措施。风灾后及时修剪树木枝叶,扶正、支撑、培土加固树木,并对伤口涂抹石硫合剂或封口蜡。 DB36/T 796.32021 7 12 补植更新 12.1 补植苗木前应科学分析苗木缺失的原因,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及“不随意改变原设计树种”的原则,进行绿化补植或

25、更新,并保证成活率。 12.2 绿化树木缺株、断带时应及时补植。补植的植物宜选用相同或相近品种,要求规格、形态接近。 12.3 绿化草坪应保证覆盖度和密度,连续空白面积较大影响景观效果时,应及时补植。 12.4 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补植或更新树种时,宜使用无纺布营养袋苗。 12.5 落叶树木补植时间宜在秋末冬初或树木休眠期进行; 常绿树木宜在早春萌芽前或树木生长相对缓慢的秋末进行;对不耐寒的树种尽量安排春季补植。 13 管理要求 13.1 绿化养护施工应严格按照JTG H30、JTG H10的要求执行,特别是对于主线中央分隔带的绿化养护施工,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摆放施工标志。 13.2 规模化施工或截除较大树枝、砍伐枯死树木时,应预先进行专项设计或指定施工方案,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14 档案管理 14.1 绿化养护单位应建立完整的绿化养护技术档案, 并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 整理、 鉴定与归档工作。 14.2 绿化养护技术档案的内容包括: 1)路域绿地建设历史及其发展状况; 2)路域绿地气候、水分、土质、地形等自然条件及变化资料; 3)植物种类及日常养护措施记录; 4)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成果的单项技术资料; 5)各类统计报表和调查总结报告等。 14.3 技术档案应设有专人或兼职人员具体管理。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公路桥梁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