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演进、机遇与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5462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演进、机遇与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演进、机遇与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演进、机遇与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7 月第2 7 卷第4期DOI:10.19411/ki.1007-7030.2023.04.008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Jul.2023Vol.27 No.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演进、机遇与路径颜旭(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北京1 0 0 0 9 1)摘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使命,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探索之中。当前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面临复杂挑战,也具有新的战略机遇,包括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十年伟大变革积累的坚实基础以及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等。在新征程上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底气和信心,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有效维护发展安全。关键词: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演变;战略机遇;路径指向中图分类号:D61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党的二十大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次大会在深刻阐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的同时,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和战略机遇,并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进行了战略壁画,明确了原则和要求。深刻把握全面建设社

3、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机遇与路径指向,对于我们准确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走好新征程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探索与璧画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反映的是人类从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所经历的历史巨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发展之路、矢志民族复兴,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一切奋斗之中。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0 0 7-7 0 3 0(2 0 2 3)0 4-0 0 9 0-1 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我国文化安全影响及对

4、策研究”(1 9 BKS191);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专项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JWZZ2022-01)作者简介:颜旭,法学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习近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求是2 0 2 2 年第1 7 期。90(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提出要建立一个有新政治、新经济、新文化的“新中国”,探索出通过“革命化”实现“现代化”的道路近代以来,中国曾多次陷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面对亡国灭族的现实危险,革命先辈们把睁眼看世界和追赶现代化提到历史使命的高度。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李鸿章的“洋务运

5、动”,再到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就是这种期盼的具体体现,但诸多努力最终都由于各种原因失败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国家主权独立问题。恩格斯曾指出,“一个大民族,只要还没有民族独立,历史地看,就甚至不能比较严肃地讨论任何内政问题”,“排除民族压迫是一切健康和自由的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国家主权的独立,再美好的现代化蓝图都只能是海市屋楼。毛泽东充分认识到了国家主权独立对现代化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不可能发展工业。”“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

6、新国家。”要建设“新国家”,就必须进行“政治革命”“经济革命”“文化革命”。可以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艰辛的探索,最终找到了一条通过“革命化”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即通过革命解决近代以来一直阻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国家主权问题。(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提出“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作出“两步走”战略安排,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从当时的发展指标看,我国仍处现代化的初始阶段,但从发展道路和前途命运看,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已经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如何将现代化与中华文明有机统一,将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时代课

7、题。1 9 5 4 年,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概念。1 9 6 4 年,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修订了“四个现代化”的内容,并作出了“两步走”战略安排: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这一战略安排勾勒了我国发展的美好前景,只是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没有按照这个战略安排走下去,留下了历史的遗憾。但不能否定的是,从新中国成立到1 9 7 8 年这段时间,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进程,但在现代化建设方面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中国已

8、经由一个以农业产值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一个以工业产值为主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反思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开始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历史地看,厚重的中苏历史渊源,形如水火的中西关系,使得新中国不仅在外交上采取了“一边倒”政策,在如何建设社会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5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1 年,第2 6 0 一2 6 1 页。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第1 0 8 0 页。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第6 6 3 页。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第4 3 9 页。91

9、义现代化问题上也“照抄”苏联的模式。“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能照抄苏联,特别是重工业方面,几乎一切都抄苏联,自已的创造很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照抄苏联模式造成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随着苏联和东欧现代化建设中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的暴露,毛泽东更是敏锐地察觉到“苏联经验并非十全十美”,并下定决心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1 9 5 6 年4 月,毛泽东在进行深人调研的基础上,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论十大关系不仅为中共八大的召开提供了理论准备,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所作出的努力。1 9 5 6 年9 月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坚持

10、“以苏为鉴”基础上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取得了初步成果。(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后半叶,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成为各国的当务之急。虽然这个时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对此,邓小平深刻指出:“我们从八十年代的第一年开始,就必须一天也不耽误,专心致志地、聚精会神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搞四个现代化建设这个总任务,我们是定下来了,决不允许再分散精力。”从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

11、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奋斗纲领、十三大制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十四大作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到十五大提出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再到十七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新的战略部署、十八大明确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始终是我们党谋划国家发展矢志不渝的目标追求。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新“三步走”发展战略,更是将改革开放大背景下我国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呈现在世人面前。在擎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党也进行了不懈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一方面,我们在反思传统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12、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正如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中所言:“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已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另一方面,我们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理论概括,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概念。“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些新概念的提出,充分彰显了这一时期我们党敢于创新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对此,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9 年,第3 0 5

13、页。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4 年,第2 4 1 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第2 一3 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第2 9 页。92邓小平曾自信地指出:“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而在这一时期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式的现代化”,不仅构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思想坐标,也构成了我们党战略规划社会主义现代化路线图的主轴,改革过程中改什么、坚持什么,对外开放中吸收借鉴什么、拒绝反对什么,都始终以其为标准和坐标。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

14、涵不断丰富,生命力不断增强,影响力不断扩大,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提出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作出“两个阶段”战略安排,成功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着眼于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完成,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明确提出到2 0 3 5 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 1 世纪中叶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了“两个阶段”战略安排,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建设、外交等八个方面对2035年我

15、国发展的总体目标进行了擎画。这八个方面,既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硬实力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加快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国家软实力方面的要求,既有“定性”要求,也有“定量”要求。比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 0 3 5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按照世界银行2 0 2 0 年的标准,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下限为2 万美元,这就意味着到2 0 3 5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要达到2 万美元。再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 0 3 5 年中等收人群体比重要明显提高。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发达国家有5 0%

16、一8 0%的人口属于中等收入群体。我国现有中等收人人口4 亿多,占总人口的3 0%。按照发达国家中等收人人群所占人口比重,到2 0 3 5 年我国中等收人人口要达到8 亿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所壁画的远景目标,既强调了中国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变化,也强调了人民幸福感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矢志国家富强的初心使命,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宗旨本色。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出了“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17、”“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概念,并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将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拓展为“十个明确”,特别是在第二个“明确”中增加了“以中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第5 4 页。93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表述。党的二十大继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在进一步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的同时,首次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并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

18、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进行了战略部署。这些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全面形成和完善,不仅为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贡献了中国智慧,更为新时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至此,一种顺应时代发展大势、符合中国具体国情、植根中华文化沃土,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全景式地展现在了世界面前。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战略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人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深刻认识

19、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对于增强贯彻落实新时代现代化战略部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积极意义。(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伴随着乌克兰危机的外溢,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美国、欧盟等陷人重重危机,保守主义、民粹主义盛行,社会分裂加剧,“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层出不穷,国家治理的难度前所未有。乌克兰危机的外溢效应不断凸显,不仅引发了苏东剧变以来最大范围的地缘政治变局,也对现有西方主导的国际格局产生了极大冲击。美西方国家一方面不断拱火乌克兰危机,另一方面又以冲突为由对俄罗斯施加了极限制裁,肆意没收俄罗斯国家和个人财产,不惜损害他国利益,这令许多发展中国家进一步看清

20、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自私与霸道。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拒绝随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而是独立自主决定自身对俄政策。如印度不顾美西方国家施压,不仅同俄罗斯保持正常贸易往来,还大量增购了俄罗斯原油;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明确表示不会对俄采取制裁措施;非洲联盟轮值主席、塞内加尔总统马基萨勒表示,非洲“不希望成为新冷战的滋生之地”。中国同俄罗斯2 0 2 2 年双边贸易额再创新高,达到1.2 8 万亿人民币。而美国在2 0 2 2 年连续七轮的加息,既彰显了美国的自私自利,也进一步透支了美国金融信用。包括俄罗斯、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在内的主要石油产国对石油交易结算货币的开放态度,则进一步削弱了美元的霸

21、权地位。加速演进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呈现的是“东升西降”的大趋势,总体上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有利于我国更好把握国际战略主动权。(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界格局演变背后的主要推动力是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调整。依托工业革命带来的现代化先发优势,西方国家不仅实现了自身发展的飞跃,更是走到了世界舞台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2 年,第2 6 页。94的中央,并实现了对世界的主导。但进入2 1 世纪以后,世界在多极化发展轨道上的速度明显加快,国际力量对比正由“一超”独大的局面朝着均

22、衡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趋势集中表现在国际力量的“一降一升”上,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整体实力地位的相对下降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大国的实力地位相对上升。据IMF数据显示,自金砖国家成立以来,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 0%,而以金砖五国为核心的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7 0%,远高于G7。而在这之中,中国的成绩单无疑是最耀眼的。2 0 2 2 年的中国不仅以超过1 2 0 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更是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超过3 0%的贡献率。大变局带来大挑战,也带来大机遇。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国际战略格局的调整,不仅有力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也有力地拓

23、展了我国利益边界和国际战略的回旋空间,对于我国更深度地参与全球治理,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更好地塑造有利的国际发展环境,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发于2 0 世纪的科技革命仍在加速推进,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国际竞争的新制高点,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加速发展,纳米技术、临近空间技术、高超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新能源技术加速发展引发全球能源变革。科技革命必然引发产业变革。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孕育出了规模惊人的数字产业,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各项产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则

24、极大地带动了服务贸易产业和平台企业的发展。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同时也为各国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一个国家如果能抓住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就可能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加快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明显提高,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新能源、新材料快速发展,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

25、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对于我国来说,这一轮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仅为我国生产力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了新天地,也为我国弯道超车、加快推进现代化提供了历史机遇。(四)十年伟大变革积累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飞跃都离不开前期的积累。新时代1 0 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转向高质量发展的10年。从发展基础看,我国目前经济规模已突破1 2 0 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1 6 年,第3

26、1 页。95二;人均GDP也突破1.2 7 万美元,达到世界银行划定的高收人国家门槛。从人口潜力看,我国拥有8.8 亿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年龄3 8.8 岁,人口红利依然存在。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 8 亿,人才红利正在加快形成和释放。从发展环境看,我国仍是世界上最有价值投资热土之一。1 0 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为我们攻坚克难、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还要看到,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今天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自信自强成为最厚重的颜色。特别是近年来,党和政府在应对美国战略打

27、压、遏制香港暴乱、抗击新冠疫情等问题上的卓越表现,不仅使人民群众看清了美西方国家的面目,更是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面对未来之路,虽然任重道远,但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大势不会变,万众一心、自信自强的精气神不会变,只要我们坚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善于借力、用力、发力,变压力为动力,变危机为机遇,就一定能够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间表、路线图稳步推进。(五)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这就是著名的“亨廷顿悖论”,即实现现代化需要稳定的环境,但现代化却往往滋生着动乱。“亨廷顿悖论”一度犹如一个“魔咒”,将很多发展

28、中国家的现代化之梦击碎在征程之上。纵览世界现代化历史,一些国家之所以长期在现代化的门外甚至继倒在现代化的门槛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治动荡、社会不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一切改革发展都无从谈起,再好的规划和方案都难以实现,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对于我国来说,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离不开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的社会长期稳定的环境。对外,我国没有主动发动过一场战争,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对内,我国则经受住了来自各领域的风险挑战,社会始终保持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十年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不仅与军事政变频仍的非洲地区、战火不断的中东地区形成鲜明对比,也与民粹

29、主义盛行、社会对立严重、党派斗争不断的欧美国家形成鲜明对比。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我们在“百年变局”“世纪乱局”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提供了重要条件。三、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战略机遇预示着新征程未来可期,但也要看到新征程道阻且长。面对不断变化的战略机遇和绕不开、躲不过的风险挑战,党的二十大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以王昌林、郭丽岩:我国有条件有能力保持宏观经济大盘稳定,人民日报2 0 2 2 年4 月2 9 日,第9 版。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第3

30、 8 页。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1 7 年,第1 4 6 页。96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要求,这不仅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也明确了新时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路径指向。(一)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领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要求。回顾中华民族追求现代化的百年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1、。美国学者熊在大国复兴:中国道路为什么如此成功中列举了中国成功的七个因素,包括廉价劳动力优势、“后发者”优势、稳定的国家环境、“韬光养嗨”战略、高储蓄率、出口导向型经济,以及“有效的政府干预,包括远见卓识的领导、健全的制度构架”。可以说,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辟拓展,就没有人民至上价值追求的坚持,就没有独立自主原则的坚守,就没有开拓创新动力的激发,就没有胸怀天下世界眼光的形成,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成就。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不仅将社会主义

32、现代化事业的成败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联系起来,更是从中心任务的高度赋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责任。但我们也要看到,同几十年前的现代化建设环境相比,我们今天面临的环境更为复杂,任务更加艰巨。我们正在经历的“变局”是百年未有之变局,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涉及1 4 亿多人口的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国防和军队等全面的高水平现代化,涉及面之广,任务之繁重,在世界现代化历史上是少见的。开展如此规模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矢志不渝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一是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经济工作从来都不是抽象的、孤立的,而是具体的、联系的。必须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

33、治的视角分析经济问题,善于洞察经济活动的政治后果,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那些试图操控舆论、影响政治的行为必须高度警惕。二是强化战略思维和全局观念。回顾历史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我们党善于从全局的高度、战略的高度谋划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是一个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伟大的事业,“领导干部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今天,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比任何时候都要复杂严峻,中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34、2 2 年,第6 3 页。美熊:大国复兴:中国道路为什么如此成功,李芳译,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 0 1 6 年,第1 3 3页。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2 年,第2 1 页。习近平: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求是2 0 2 2 年第1 3 期。97国的问题会成为世界的问题,世界的问题也会演化为中国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局面,如果缺乏战略思维、全局观念,是无法有效应对的。三是提高专业化水平。当今世界科技革命不断加速,经济社会活动复杂性全面上升,如果对科技变化趋势

35、不掌握,对新兴领域情况不了解,处于盲人摸象的状态,是无法驾驭好经济工作的,更无法领导现代化建设。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既需要加强学习以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知识,也需要开拓视野,善于借助“外脑”特别是专业智库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底气和信心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幅美好蓝图,是一条发展道路,也是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发展道路,其科学性、正确性、合理性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中已经得到了充分印证。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式现代化,以社会主义为本质规定,以服务人民为价值指向,以和平发展为基本路径,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不仅引

36、领中华文明重新焕发强大生机活力,更是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局限,为2 1 世纪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坐标。历史地看,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资本主义的本质规定使其始终无法突破自身的限制,而建立在战争、殖民、掠夺之上的西方现代化更是无法承担起引领2 1 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虽然西方国家一再以“文明”的身份推销“普世价值”,并试图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打造成落后国家通向现代化的唯一通道,但在动荡不安的非洲、战火不绝的中东等残酷现实面前,这些企图和行动只能显得苍白无力。而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不仅深刻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更是改变了人类文明的世界格局,让“向东看”“学

37、习中国”成为一种世界潮流,这对于一向自翊为世界文明中心的西方国家来说是不能忍受的。遇制中国发展、抹黑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挑起发展道路之争,也就成了西方国家的“政治正确”。面对美西方国家挑起的发展道路之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定道路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已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是立足基本国情,克服“大”的难处(1 4 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用好“大”的好处(如规模经济的优势、超大消费市场的优势、创新应用场景的优势等),利用“大”的影响(如政治大国、经济大

38、国、文化大国地位等),建设好迄今为止世界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二是着眼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要求,克服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的制度困境,坚持把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三是克服西方现代化单向度的历史局限,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为当代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也为后代人的发展留下空间。四是顺应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2 年,第2 7 页。98时代发展潮流,坚决摒弃西方强权霸权和对外侵略扩张的现代

39、化道路,坚持和平发展、和谐发展,将中国的现代化建立在自身的发展基础之上,并以自身的发展带动世界的发展,以世界的发展推动自身的发展。(三)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纵览世界发展史可以看出,现代化及现代化的标准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2 0 0年前、1 0 0 年前、4 0 年前和今天的现代化实际上是有着不同标准要求的。1 9 7 9 年1 2月,邓小平在会见时任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就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是很低的。”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现代化的标准不

40、仅表现在水平低上,也表现在不全面上。我们虽然提出了“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但在现实中却出现了贫富差距问题;虽然提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但在现实中却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虽然提出了集约型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在现实中却是“GDP中心主义”、粗放式发展大行其道,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破坏。可以说,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透支群众”“透支精神”“透支自然”为代价的。今天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无论在层次上还是领域要求上,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都将高质量作为发展的基本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

41、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在于提高发展的质效。历史已经证明,过去那种依靠资源等要素投人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不仅质效不高,更不具有可持续性。提高发展质效,根本在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关键在于推动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党的二十大首次把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一起统筹部署、一体安排,就是为了强化创新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地位。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一个生存问题,必须狠抓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尽快摆脱“卡脖子”的制约。其次,要保持量的合理增长。“没有坚

42、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还要在不断提高发展质效的基础上,保持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实现合理的经济增长、充分的就业、稳定的物价和基本平衡的国际收支,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还要看到,“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4 年,第2 3 7 页。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2 年,第2 8 页。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

43、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2 年,第2 8 页。99方方面面的总要求”。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政策的根本要求,融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引领和带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四)积极维护和塑造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安全环境安全与发展是国家的两件大事,发展是安全的目的,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安全战略与发展战略都是国家的顶层战略,必须统筹安全与发展两大战略。在改革开放初期,虽然当时世界也有纷争甚至是局

44、部战争,但和平与发展始终是时代的主题。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当时并不处在世界主要矛盾的中心,有时甚至是美西方国家需要依托和借助的力量,因此可以“一心一意谋发展”而不用过多考虑国家安全因素。今天,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也逐渐走到世界矛盾的聚光灯下,并成为美西方国家关注的主要战略对手。而“百年变局”和“世界乱局”衍生出来的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也随时可能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再试图“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谋发展”已经难以实现。面对安全领域的各种风险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浪的重大考验。”一是增强忧患

45、意识,摒弃“安全淡漠症”,及时将经济发展成果转化为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所谓“安全淡漠症”,就是一些同志不关心国家安全,只关心经济的发展,有的甚至将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认为将国家资源投向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会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福。“安全淡漠症”的直接后果就是国家安全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导致国家安全能力提升的速度滞后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国家安全压力不断增大,国家利益不能得到有效维护。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将国家经济实力转化为国家安全能力,实现富国安民与强军备战的统一、国家发展与安全稳定的统一。二是坚持底线思维,着力提高国家安全能力特别是军事能力。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各种手段中,军事手段是保底

46、手段。谋略只能解决战术问题,实力才能解决战略问题。在“变局”“乱局”叠加的当今世界,我们在维护国家安全问题上绝不能忽视军事的作用。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做后盾,无论是世界经济、政治的博奔,还是国家文化、外交软实力的竞争,都将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我们必须以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为牵引,着力推动我军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军事安全保障。三是强化塑造思维,打好维护国家安全的主动仗。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统筹习近平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补,人民日报2 0 2 1 年3 月8 日,第1 版。习近平:

4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2 年,第2 6 页。:100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国家安全领域的斗争,既是挑战与应对之争,也是塑造与反塑造之争。相对于维护,塑造更具战略性、前瞻性、主动性,是更高层次的维护。既要学会运用国际规则维护国家发展权益,善于同打着“规则”旗号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作斗争,也要用好我国经济的“体量优势”,把多年快速增长获得的硬实力转化为改善国际不合理规则的有力杠杆,推动构建以公平合理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体系,努力营造对我国发展有利的外部安全环境。Building a

48、Socialist Modern Country in All Respects:Evolution,Opportunity and PathYAN Xu(National Security Academy,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of PLA,Beijing 100091,China)Abstract:Building a socialist modern country is the mission of the CPC,which runs through allher struggles and explorations.At present,the c

49、omprehensive modernization is facing complexchallenges and new strategic opportunities,including the accelerated evolution of the worlds un-precedented changes in a century,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a new rou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reform,the profound adjustme

50、nt of the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power,the solid foundation of the accumulation of ten years of great changes,and the long-termstable social environment.In the new journey,to promot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nation with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we must uphold and strengthen the Par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