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苏省“十一五”船舶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151235 上传时间:2024-12-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十一五”船舶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十一五”船舶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十一五”船舶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十一五”船舶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十一五”船舶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十一五”船舶工业发展规划纲要船舶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性产业,具有技术先导性强、产业关联度大、资本与劳动结合密集等特点。加快船舶工业发展,是提升我省装备制造业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优势支柱产业作用的重要举措。为明确“十一五”期间江苏船舶工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发展措施,特制订本规划纲要。一、发展现状我省地处东部沿海、沿江和长三角腹地,是全国造船业比较集中的主要地区之一。我省地方造船业起步早、发展快,目前在全国船舶制造、修理、配套领域已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成为我国船舶工业的重要力量。“十五”以来,我省启动实施船舶工业“双倍增”计划,加大有效投入,

2、增强自主创新,鼓励集约发展,促进差异竞争,扩大产业规模,船舶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船舶修造业发展迅速。全省船舶工业目前共有1000多家造修船企业,600多家船用设备生产厂家。2005年,我省共完工钢质机动船78艘,累计199.8万载重吨,占全国的16.5%;新承接订单88艘,累计250万载重吨,占全国的14.7%;手持订单246艘,累计829万载重吨,占全国的23.5%;船舶出口交货值142亿元,占全国的29.7%,占全省完工船舶总产值的90%以上,具有较高的外向度。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内河船舶制造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50亿元以上,完工船舶7220艘,总计248万总吨。在我省区域内航行的内河

3、船舶有27万余艘,2.05亿载重吨,发送货物1.1亿吨,成为我省煤炭、油料等主要生产资料的重要运输方式。全省远洋船舶制造能力超过200万载重吨,起重设备总能力达5500吨,最大起重设备能力达600吨。(二)造船总量快速提高。2000年我省造船产量为40万载重吨,2005年达200万载重吨,五年造船总量翻两番,年均增速35%以上高于全国年均增速12个百分点。“十五”期间,我省远洋船舶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约700亿元,出口交货值410亿元,造船产量达到700万载重吨,造船总量连续五年居于全国前位。目前全省造船企业手持订单1123万载重吨,占全国总量1/5以上。(三)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我省与国外合

4、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7.34万吨油轮已成为国际品牌,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品种上取得新的突破,先后建造3艘30万吨VLCC超大型油轮和2艘5000PCC汽车滚装船,以及化学品船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并已获得10000TEU集装箱船订单,10002000TEU的集装箱船已实现系列化、规模化生产,工程船、海上平台运输船等特种船已形成批量生产优势。(四)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产业集中度大幅度提高,规模经济初步显现。南通、泰州两市造船总量约占全省65%以上,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的造船完工

5、量占全省60%以上。主要骨干企业以市场为引导,以10万吨以下三大主流船型产品为重点,发挥自身优势,准确把握市场定位,填补国家两大船舶集团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缺位,既避免国内造船市场产品同构,又形成独特的产品竞争优势。(五)造船效率质量明显改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学习“数字造船”等先进理念,大力推广“造船总装化、管理精细化、信息集成化”的现代造船模式,初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系列化造船体系。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平均船坞(台)周期在34个月,部分企业已达到2个多月,骨干企业主要船型建造周期接近日韩水平。集约化发展成效显著,经济运行质量长期保持领先。2005年,我省船舶工业实现销

6、售收入位居全国第二,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64%,占全国28%,位居全国第一。有4家以上造船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名列全国前10位。(六)船舶配套能力增强。目前全省各类船舶配套企业600多家,经济总量约占全国35%以上,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有15家以上产值超亿元的骨干船舶配套企业,包括南京中船绿洲有限公司、镇江中船柴油机有限公司、江苏亚星锚链有限公司、南通中远船舶钢结构有限公司等,产品覆盖了全国各大造船厂及主要配套设备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我省锚链(系泊链)生产总量居世界第一,创立了国际知名品牌;中速柴油机在国内发电机市场份额中占60%以上;克林吊机占国内市场份额50%以上;螺旋浆、泵系

7、列产品、油水分离器、船用救生设备、舾装件、船用锅炉等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七)内河船舶制造业发展快速。我省内河船舶制造业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位居全国第一。以市场为引导,优先发展江海联运、干支直达船型,已形成散货船、顶推船、特种船、化学品船、油船等主导产品,造船规模不断提高,由百吨级向千吨级跃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正研究开发新型内河客船和内河集装箱、散货多用途船。(八)产业活力不断增强。江苏造船企业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经过不同的过程来稳步推进企业的改制和产权优化,走出了一条“因企而宜,各展所长”的改革道路,形成国有、民营、中外合资等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局面。目前,这些企业运行已经进入或正在进入一

8、个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制约、自我完善的良性状态,呈现良好的运行活力,有力地推进了江苏船舶工业快速发展。二、存在问题(一)规模化程度不够。现有大型造船基础设施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更新改造速度缓慢,信息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新的造船形势发展要求。(二)行业融资担保难。船舶工业尚没有建立融资担保的主渠道,企业投融资能力受到明显的制约。(三)抗风险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对钢材涨价、汇率变化的预测估计不足、大型配套设备受制于人、市场预测能力差等方面没有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及预防方法。(四)产品研发能力不足。科研投入较少,研发队伍不强,设计能力薄弱,产品开发能力较差,缺少技术储备。(五)综合管理水平较低。

9、主要是造船模式落后,造船企业除中远川崎外,基本还是粗放式管理模式,造船手段、工艺水平落后,与国内先进造船企业及日本、韩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六)船舶配套业滞后于船舶造修业。船舶配套业生产装备落后,中低端产品居多,生产规模偏小,没有建立全球销售服务网络,造成高技术船舶国产设备的实际装船率不足40%,严重削弱了造船企业的船价竞争力和实际创汇能力。甚至出现了关键零部件国外采购受到限制,影响造船速度和承接新订单。三、发展环境(一)“十一五”期间船舶市场总体上保持兴旺。据预测,今后五年世界市场将保持年均6000万载重吨左右的需求量,大大高于“九五”期间3900万载重吨的市场需求量,总体上世界市场需求处于

10、高位。随着我国航运业和海洋开发事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十年国内船舶市场和海洋工程装备需求旺盛,年均新船需求700万载重吨左右。国家拟于2007年之前实现京航运河船型标准化,禁止挂桨机船进入京航运河航道,进一步规范内河航运市场,内河船舶需求也十分旺盛。 (二)世界造船中心正加速向中国转移。在世界造船业继续调整中,欧洲继续萎缩,日本处于守势,韩国已经处于成熟期后期,中国造船业则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我省沿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所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人文环境良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较高,造船基础雄厚,是我国承接世界造船中心转移最有前景的地区之一。 (三)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持续向好。党中央、国务院对船舶工业的

11、发展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不仅要努力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还应树雄心,立壮志,使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强国。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作出了壮大船舶工业实力的战略部署。我国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已经出台,将长江口地区列入重点支持、优先发展的地区之一,给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升级带来了机遇。(四)江苏实施沿江开发与建设国际制造业基地的机遇。实施沿江开发,建设国际制造业基地将成为我省船舶工业实现第二次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沿江开发规划中已将船舶工业列入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最有希望实现双倍增扩张。苏中地区具有传统的造船历史,基础条件好,资源丰富,船舶工业完全有希望成为苏中经济崛起的重要载体。四、战略重点(一)

12、指导思想。依托区位与资源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坚持走开放竞争和自主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船舶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努力形成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船舶工业体系,实现由造船大省向造船强省的跨越。(二)发展原则。坚持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多种所有制在体制上的优势,做优做强国有资本,大力引进外资,充分启动民资,加强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让各路资本在改制和优化中实现多赢。坚持远洋船舶与内河船舶并举。远洋船舶制造立足于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三大主力船型,实现规模化、标准化

13、、系列化,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内河船舶制造要适应长江航运规划网建设发展需要,以实施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为契机,加快内河船舶结构调整,提高内河船舶产品档次。坚持船舶制造与配套产业协调发展。造船与修船相结合,以船舶带配套,以配套促发展,鼓励船舶配套企业走引进、消化、吸收的道路,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群,多种形式建立国际销售服务网络。坚持增量投入和存量调整相结合。一方面,紧紧抓住国际造船业不断东移的新机遇,以大企业、大项目为重点,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加快造船业资产重组,充分挖掘潜力,整合优势,提高造船业综合水平。(三)发展目标。1总量目标。至2010年,形成造船能力7

14、00万载重吨,造船产量达600万载重吨,约占全国造船总量的30%以上,世界造船总量的10%;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三大主力船型分别形成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品牌,加大推出自主知识产权品牌船型,不断提高船舶技术含量。2区域布局目标。(1)重点培育2个远洋船建造基地。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公司分别新建1个海洋石油平台用基础设施和1个50万吨级船坞,形成南通、泰州2个造船基地;其他骨干企业建设一批10万吨级以内的船坞及相关配套设施,走专业化、系列化、批量化的发展道路,提高岸线资源综合利用率。(2)整合内河船舶制造业。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以内河“十一五”发展规划为导向

15、,通过实施标准化船型,培育重点企业,淘汰一批小、散、乱滩涂造船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切实提高内河航运营运安全,保护运河水资源,改善运河周边城市环境,实现内河船舶可持续发展,提高京航运河通航运输能力。(3)重点发展船舶配套业。建立完善与造船业发展相适应的船舶配套产业链,突破体制性障碍,大力推广本土化生产,打破行业限制,按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进行组合,组建跨行业、跨地区的高端设备专业化生产企业,实现专业化和规模化相结合。船用锚链(系泊链)发展成为世界制造基地,船用舾装件、船用空调等中低端设备向系统集成方向发展,引导有能力的配套企业向分段制造方向发展,形成切割、加工、运输等专业化服务,降低造船成本。最

16、终形成23个具有相当规模,服务江苏,辐射全国甚至世界的船用主(辅)机、柴油发电机组、电子电控设备、雷达、通讯导航系统、甲板机械等船舶配套基地。3产品发展目标。(1)远洋船着力发展一批主力船型和拳头产品。以市场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优化油船、集装箱船、散货船三大主力船型,增强竞争力,提高性能和生产效率,实现批量生产。重点开发超大型油船、海上石油平台、海上生产储油轮(FPSO)、5000TEU及以上的集装箱船、高附加值的化学品船、滚装船等船型。兼顾发展工程船、新型游艇、玻璃钢船、体育竞技船等附加值较高的小型特种船型。(2)内河船舶大力发展标准化船型。以促进内河船舶技术进步和内河航运结构调整为

17、主线,以推广使用标准化船型为主要措施,以内河干线航道网发展规划为契机,在增加运输能力的同时达到安全、环保、经济、美观相统一,先进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大力发展江海联运型、江河联运型和三峡联运型船舶。(3)船舶配套依托现有基础,实施“名牌”战略,突出抓好“三个一批”。一是重点抓好一批已有一定优势和市场占有率而且是国家急需发展的配套产品,主要有船用主(辅)机、甲板机械、冷藏空调、电缆及主配电板等;二是着力提升一批已有一定基础但亟需提高档次的配套产品,船用舾装设备和器材、船舶仓室机械等;三是选择引进一批高附加值、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配套产品,实现本土化生产,如船用通讯导航设备、船用电气仪表等,填补国内船舶

18、配套领域空白。五、对策措施 (一)积极营造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 ,努力建设全省船舶工业发展支持保障系统。紧紧抓住船舶工业发展的有利时机,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切实加强服务与协调工作,形成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社会机构参与,法律部门保障,公共信息平台引导的支持保障系统,落实船舶工业发展规划,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营造有利于船舶工业发展的大环境,为江苏船舶工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各级政府要加强资金扶持力度,整合岸线资源,满足船舶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外资和民资的力量,以资本为纽带,引导各类投资者共同参与船舶工业发展。 (二)加快推进船舶企业技术进步,提升船舶工业综合竞争

19、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省内外船舶研究所、高校和企业的技术优势,鼓励产、学、研联合,支持具有一定实力的科研院所与造船企业组建科技型企业;支持大型船舶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强化企业主体创新能力,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设计、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与国外设计公司合资合作,组建合资设计公司,提升产品开发能力和制造工艺水平;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加快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科技投入,积极争取国家高科技船舶研发资金,省市政府加大力度扶持船舶工业科技发展,重点支持面向船舶工业的共性及关键技术平台,加快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推进现代造船模式,引导推进数字造船技术的

20、研发和应用,大力推行造船总装化、管理精细化、信息集成化,切实把低劳动成本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提高船舶工业综合竞争力。 (三)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培育大型企业集团,推进船舶工业规模化。通过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积极实施大集团战略,支持骨干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对重点项目加快基础设施投入,增强发展后劲。通过存量资产调整,实施低成本扩张,提高造船产业集中度。重点培育和形成2个技术实力雄厚、主业突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鼓励中小企业走民营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道路。 (四)加强部门协调,切实解决好在建船舶抵押贷款和开保函难的问题。研究制订规

21、范、便捷、具有操作性的在建船舶抵押贷款实施办法,以缓解造船企业的资金瓶颈。支持造船企业更多地使用中国进出口银行船舶贷款。积极探讨利用中小企业担保资金解决江苏船舶工业“保函难开”的困难,大力解决担保问题。 (五)加大船舶配套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快发展船舶配套产业,坚持走引进、消化、吸收道路,建立船舶配套工业园,鼓励世界知名船舶配套企业到江苏合资、合作、甚至独资建厂,或引进生产许可证方式及建立加工基地,发展成套产品,多种方式实现本土化生产,在此基础上,提高自主开发的能力。在船舶配套业较集中的区域发展产品贸易市场,建立船用产品配送服务物流系统。完善国内服务网络,巩固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逐步建立船舶配套产品全球服务网络,开拓国外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