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改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课改心得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面前高职教育课改形势的分析,阐述了所教课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课改经验,及学生主动性的培养。文章主要从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学生学习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课改 主动性 课程目标 教学资源
前言:我校城镇规划专业从2007年全面铺开教学改革以来,所有课程均已完成一轮课改实践。我们从事各课程教学的老师也从中获得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深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我将自己从事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课改的心得整理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些高职教育当前的状况。从事职业教育的老师都知道,目前高职教育被社会认可度并不高,我们的高职教育一直面临着地位不确定的尴尬局面。 “①低分学生进高职的现状,给高职以不利的竞争地位。②社会舆论将高职教育视作次等教育。加之传统的等级制度和身份观念使大众对高职低眼相看。③毕业生岗位待遇报酬偏低使家长和学生对高职望而怯步[1]”。但与之相反的是,目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社会需要大量能够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高技能人才。这势必会带动高职院校招生数量的增加,高职教育任务也会更重,现在国家政策正提倡大力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如何在当前的情况下抓住机遇,提高学校竞争力,确立高职院校的社会地位,答案也已明确。在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2010年的9月13日,教育部在浙江杭州召开的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中就提出,今后十年高职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提高教育质量最终将反映培养对象质量的提高,学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程度的提高。这就要求高职教育模式必须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就业导向模式转变。在这种形势下,课改也成了势在必行的事。
我们学校历来都是积极适应社会需求及时响应国家政策的。学校确立的课改核心目标即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在传授学生方面应该怎么做是实施课改的重点全校的课改在这样的形势下全面展开,专业课改首当其冲。
综上分析,我对课程改革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课程改革是我们学校的出路,也是我们的学生能受社会欢迎的途径。经过大量的资料阅读和学习,我清晰地认识到课改的成败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应该就是我们课改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我们都知道在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培养学生主动性为目标的课改中我将这两条原则贯彻始终。
一、课程标准的调整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是城镇规划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设计技能课程。主要对应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中,会进行小型园林绿地方案设计和成果绘制职业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学会基本的设计表现技能。
课改前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完成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园林绿地类型、指标、绿地规划原则、布局和园林物质要素、园林绿地规划基本原理、各类绿地规划设计的讲授学习,使学生能对公园和各种园林绿地进行规划设计。课程理论教学内容齐全,课时安排占了总教学课时的二分之一。课程体系结构安排如下:
1、 项目一: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40学时)。
2、 项目二:城市园林绿地参观实习(24学时)。
3、项目三: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28学时)。
课改后通过任务引领式的项目活动,以实际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目标为课程教学目标。在社会中园林岗位有:方案设计,施工管理,成型后的管理,档案归纳等。根据岗位目标设定重点培养学生的现场资料收集处理问题的能力;调查研究、分析方案的能力;具备完成城市小游园方案构思和编绘的能力;培养对城市园林的鉴赏能力。课程体系结构精简,具体安排如下:
1、 项目一:园林绿地方案设计学习(72学时)(分为设计基础、游园设计、快题设计,三个操作模块)。
2、 项目二:园林绿地的现场调研学习(20学时)。
通过改革原来以教师教授为主的项目模块被取消,理论的学习纳入到了具体的实践操作模块中。在这样的课程结构中对与学生与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对进行的教学项目的课前备课量增多了,教学素材也要及时更新补充,对学生课内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进行预见性的答案准备。学生在这种直面问题式的课程安排中,要更多地去主动思考一些问题如:“这是什么?需要做什么?怎么做?我可以从哪儿开始?”等。这样的安排课内的时间利用更加紧凑,课堂以学生为主,学生完成的学习成果数量增多。
二、教材、教学资源
在原来理论为主的教学中我们常常是一本教材从头用到尾,而且选定教材一般好几年不变。理论为主的专业可能还可以,对于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则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我们的设计领域理念一直在更新,从我国刚开始需要大量快速进行城市建设的标准化快速设计理念到现在的节约资源、绿色生态设计理念,我们的设计工作者一直都是先进理念的实践者。对于教材我们有更新的要求。另外,园林设计的内容、手法、类别很多,一本教材涵盖不了。为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我们必须先从“兴趣”入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最直接的的方法就是介绍优秀的案例作品、书籍等。很多学生在欣赏作品时都会产生一种向往“如果我也能做到就好了”。
因此,对于教材的选择需要很用心。我会在网络上搜索近期出版的各种教材仔细比对,采纳最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最新的教材。现在我的这门课用的教材是由黄河水利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的规划教材。该教材按理论体系和项目操作体系两个板块编制,内容体系齐全、案例较新与本课程标准基本吻合,能满足项目驱动教学要求。我按项目操作体系教学,教材中的理论部分要求学生主动性学习,通过运用反映在设计实践上。
在教学中教材和教师主要起引领和“抛砖引玉”的作用,学习任务的完成还要借用其他更多的资源。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内容主要通过老师课堂的传授完成。教学资源一般由老师掌握,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收集到的资源也不多,学生很少会主动去看教材以外的学习资料。而且,以前可用的其他学习资源也不是很多。现在学习中可以利用的资源却非常丰富,如果学生的自主性比较好的话,通过教师的引领借用各种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完全可以高水平掌握专业技能,精通专业业务知识。
在我的课堂中就采用了非常多的教学资源。除了教材还有课件、网络、专业书籍、往届学生作品、优秀的实地景观等。在这些资源中往届学生作品对学生的吸引力和鼓励激发效果最好,同样的学习经历和能力能帮助学生快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专业书籍则是激发学生专业向往和兴趣的主要手段,好的作品让人赏心悦目同时也会调动我们的积极性。这些资源并不是靠我一个人来提供给大家的,而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和我一起,通过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去查找。获取资源之后,大家资源共享使我们拥有一个庞大的学习资源库。一届届的学生作品水平也在提高,良性循环形成了不断增长的资源库。
三、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现代教学中可用的教学方法较多,在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以任务单为驱动的学导式教学法。我的任务单有两种:一种是完成一个实训项目的完整的任务书,主要由老师拟定;另一种是由学生和老师按学习计划商量并完成的每次课上的岗工作任务单。每次上课时由老师分析本阶段的任务,介绍当天要学习的内容以及需要完成的任务,并对必要的理论知识点进行阐述,和学生共同商定当天的任务指出完成任务的关键点。任务的进行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运用师生交谈法、范例模仿法、启发法、示范法完成。
在这过程中我认为以下几点比较重要。
1、实训项目任务的选择,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并能引发学生的好胜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由传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转换到专业的学习,除了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转变外,还有最重要学习心理的转变。要将原来的要我学心理变成我要学心理,而且学习中要有为他人服务意识,因为我们的职业类学习今后的工作就是要服务与社会服务与他人的。刚开始直接接触实际项目,一般人都会感到手足无措的茫然,甚至是一种惧怕的压力。作为练习的项目我们要从我们熟悉的经常接触的类型或场地着手,让学生有据可依有效仿的对象,消除陌生与恐惧。项目的大小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千年不变,要让学生觉得有一定的难度,完成了会有成就感,从而想去尝试自信心增强了。因为我也有过选择项目不合适,学生要么得不到锻炼要么自信心受到挫败的教训。
2、在采用启发示范法时,不要将问题一一规避,也不要直接讲答案,而是告诉学生可能会有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试着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主动性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教师要尽量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环境密切相关的知识,通过熟悉的知识和技能开始学习,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更多要做的是帮学生解开心理的障碍,扔掉“不想做、太难了、我做不好、我没他做的好等”思想包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本身最有力的原动力主动意识“我想做,我能做,我也做的好”。使我们的课堂真正培养出能主动行动的职业人,使我们的学生真正具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潜能。
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的学习不是原来的被灌输式的,也不是一个人学。我的训练大多以小组的模式进行学习,学生不再是孤军奋战,大家会感到相互间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组合,可以相互促进和补足。我要求学生每次课后完成工作进程单,列出每天完成的任务、存在的问题解决途径,工作收获。通过这种单位工作单模式,对学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自我学习方式。学习不以完成某个成果为结束,成果只是学习的一个阶段,成果的总结和后续的内化运用举一反三才是学生真正的收获。在课堂上学生真正学到的不仅仅是某些知识某一项技能,而是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习惯,以及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这些能力避开了我们这个层次学生某些基础薄弱的缺陷,很容易获得学生认同建立起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的欲望。
以上粗粗几点就是我在课改中的心得,我的课程教学实践获得了学生与同事的认同,仅作此文与大家交流。愿我们的课改越来越成功,学生越来越受欢迎。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高职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