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对外贸易理论篇
1.对外贸易的特点:对外贸易比国内贸易困难,复杂,风险大
2.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间的商品、技术与服务的交换活动。
3.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一国(地区)与别的国家(地区)的商品、技术与服务的 交换活动。 站的角度不同:全球,中国.
4.国际贸易的主要分
1)(按统计标准分)
以国境为标准:总贸易(General Trade)
凡进入本国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称总进口;凡离开本国国境的商品都列为出口,称总出口。
总贸易 = 总进口 + 总出口 (中、美、英、日、澳等 90 多个国家与 地区采用 )
以关境为标准: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
外国商品进入关境后才列为进口,称专门进口;凡离开本国关境的商品列为出口,称专门出口。
专门贸易 = 专门进口 + 专门出口(德、法、意、瑞士等80多国与地区采用)
5.总贸易体系
专门贸易体系
2)(按贸易形式分类)
一般贸易
一般贸易是指国境内企业单边进口或单边出口货物的交易形式,但投资设备、捐赠等除外。
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指国内企业从境外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包装物料等,经加工或装配后,将成品或半成品复出口的交易形式。该项业务主要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两种贸易方式。
3)(按商品流向不同分)
出口贸易 出口贸易又称输出贸易(Export Trade)是指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从国外输入的商品,未在本国消费,又未经本国加工而再次输出国外,称为复出口或再输出(Re-Export Trade)。
进口贸易 进口贸易又称输入贸易(Import Trade)是指将外国商品输入本国市场销售。输往国外的商品未经消费和加工又输入本国,称为复进口或再输入(Re-Import Trade)。
过境贸易 过境贸易又称通过贸易,某种商品从甲国经乙国输往丙国销售,该商品的输入和输出对乙国而言即为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这种贸易对乙国来说,既不是进口,也不是出口,仅仅是商品过境而已。
4)(按贸易有无第三国参加) 直接贸易、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
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是指货物生产国将货物直接出口到消费国,消费国直接进口生产国的货物时两国之间发生的贸易,即由进出口两国直接完成的贸易。
间接贸易 是指商品生产国不直接向消费国出口,商品消费国也不直接从生产国进口,而经由第三国商人来完成贸易,这种形式的国际贸易称为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
转口贸易 商品生产国和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而言就是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转口贸易又可分为两种:一为直接转口贸易,商品还是从生产国直接运往消费国,但转口商人参与商品的交易过程,分别与生产国的出口商和消费国的进口商订立买、卖合同;一为间接转口贸易,商品由生产国输入转口国,再由转口国商人负责向消费国输出。
5)按清偿工具分类:
自由结汇贸易 是指以货币作为清偿工具的国际贸易,又称现汇贸易(Cash- Liquidation Trade),但作为清偿工具的货币必须是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
易货贸易 是指不以货币为媒介,直接以货物相交换的国际贸易。
自由结汇贸易(Free-liquidation Trade) 以国际通用货币作为清偿工具的国际贸易。
易货贸易(Barter Trade) 以经过计价的商品作为清偿工具的国际贸易。
6)(按经济发展水平分类)
水平贸易
水平贸易(Horizontal Trade),是指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国家之间开展的贸易活动。例如,发达国家之间展开的贸易或者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所展开的贸易活动。
垂直贸易
垂直贸易(Vertical Trade),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之间开展的贸易活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大多属于这种类型。
6. 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重要性不断增加
商品结构呈高档化、智能化
贸易集团化趋势明显加强
发展不平衡
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扩大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保护主义更加隐蔽化、管理化
管理体制规范化
7.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T) 以货币表示的,反映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规模的指标。
包括进口贸易额与出口贸易额。一般用本币表示,国际上通行以美元表示
国际贸易额(Value of IT) 专指世界各国与地区出口贸易额的总和。 以F.O.B.价计算
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是以金额表示的一国的对外贸易,又称“对外贸易值”,用以说明一国对外贸易的总规模。
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从国外进口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两者相加即为进出口总额--对外贸易额。
国际贸易额=世界各国的出口总额之和
8. 国际贸易差额(Balance of IT)
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额与进口贸易额的相差数。
>0: 贸易顺差(赢余,出超)
=0: 贸易平衡
<0: 贸易逆差(赤字,入超)
9.对外贸易依存度(DDFT)Degree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
一国对外贸易额占其GNP or GDP的百分比。
资料:GNP和GDP的区别.
GDP (made in china)是国内生产总值.
GNP (made by china)是国民生产总值.
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对世界经济的依赖程度。
DDFT过高,国内经济发展易于受国外经济影响或冲击;DDFT太低,就没有充分利用国际分工的利益。
10. 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各类商品进出口贸易在一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构成,通过计算各类商品的进出口贸易额在一国对外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用各类商品的贸易额在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构成可以反映出一国或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对外贸易服务构成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世界服务进出口中各类服务的构成。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IT by Commodities) 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国际贸易商品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 1924个基本项目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FT by Commodities)
一般而言,一国出口中工业制成品比重越大,该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优势地位越明显。
一国出口商品构成越是多样化,就越能适应国际市场需求,该国在国际贸易的地位就相对有利。
11.国际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IT) 世界贸易额的洲别地区分布、国别构成与商品流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FT) 一国出口商品流向与进口商品来源
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是指从一国对外贸易角度而言的对外贸易额的地区分布和国别分布状况,即指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出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经济贸易的关联程度。
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s),是指从国际贸易角度而言的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各个国家或地区,各个国家集团,世界各大洲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地位,即世界贸易的国别分布和洲别分布状况。计算方法既可以算各国(地区)的进、出口额在世界进、出口额中的比重,也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有何异同?
贸易差额?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对一国对外贸易发展有何影响?
DDFT?作为一个统计数据,它有何作用?一国DDFT高达150%,是否有可能?为什么?
12.开展国际贸易应具备的条件:养成良好的商业信誉,具备完备的专业知识
1.外语;2.法律;3.营销;4.金融;
5.保险;6.财务知识;7.商品知识;8.运输知识;
掌握准确的商业情报
拥有雄厚的资金来源
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尊重各国的风俗习惯
国际分工
• 一、国际分工?(必考)
•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将原来一个国家在生产活动中所包含的不同职能的操作分开进行。
• 二、国际分工的形式:
• (一)垂直型。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与大多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就属此种形式的分工,前者向后者出口制成品,从后者进口原材料,在这种形式的分工中,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前者得益多于后者。
• (二)水平型。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其中既有产业部门之间的分工,也有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生产专业化与协作)。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之间的分工多是水平型形式的。
• (三)混合型。是指垂直型与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分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少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多属此种形式。
三、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 四、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 代表人物: Adam Smith,1723--1790
• 代表作: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1776)(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 基本政策主张:国内实行经济上的自由放任政策; 对外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 开山鼻祖亚当斯密: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 经济学它的诞生起源于哲学和数学.
• 国富论,这本书是在一百年前我们中国的严复先生第一次把它引进过来的,所以这本书出版的时间1776年就标志着经济学这个学科的诞生.
• 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所谓绝对优势是指,如果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的效率,则称该国在这一产品上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可以通过劳动生产率来度量,如果一国生产某单位产品所需投入的劳动更少,或者投入单位劳动所获得的产出更多,则表明该国在生产这一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因此,绝对优势产生于国家间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每个国家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条件不同,都会在某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如果每一个国家都把自己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都集中到自己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上来,然后通过国际贸易,用自己产品的一部分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其他商品,则各国资源都能被最为有效地利用,每一个国家都能从中获利。
• 基本思想:各国的对外贸易利益取决于各该国生产商品的绝对成本优势;一国出口的应是本国生产效率高的商品,进口的应是国外生产效率高的商品。这样,交易的双方都可从IT中获利。
• 绝对优势理论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它只能解释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之间的贸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贸易伙伴相比处于绝对优势。
•
• 五、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 代表人物:David Ricardo
• 代表作: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
• 核心论点: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利益或绝对成本,而是比较利益或比较成本
• “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 基本论点:
• 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如果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该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也就是中国古训所云:“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两国将分别集中力量生产本国的比较优势商品;并在此基础上实行完全的国际分工,就能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果,节约劳动,增加使用价值数量。
• 在国际贸易中,两国分别出口自己的比较优势商品,进口自己的比较劣势商品,就能从中获利。
• 进步性: 较圆满地解释了开展国际贸易的一般原理:国际贸易的产生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
• * 重要的现实意义:指出不管一国处于什么发展阶段……都能确定自己的相对优势。
国际贸易理论(有很大出入)
一、从古典贸易理论到现代贸易理论的过渡
• 代表人物:凯恩斯
• 理论内容:有效需求,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 投资需求-政府投资-推动生产资料
• 消费需求-政府退税-增加消费资料
• 增加的国民的收入总量会等于原增加投资的若干倍,称为乘数理论.凯恩斯的追随者提出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顺差有收益,逆差有害.由此提出拉动一国GDP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出口.
•
二、从古典贸易理论到现代贸易理论的过渡
• 他的理论是市场是不完善的,市场是带有罪恶的,光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不完全的,还必须要有政府这只看得见的脚所以凯恩斯的理论当时在西方世界的一片争议声中被采用了.
• 经济学的巨著叫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理论政策的核心就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借此刺激有效需求,即刺激消费和投资。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阻碍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政府的钱是从哪来呢,是靠举债大量的内债和外债所以凯恩斯理论最大的问题,第一个就是形成了大量的财政赤字,凯恩斯的问题第二个问题他肯定要引起通货膨胀, ,第三凯恩斯他的追随者在谈出口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的主张是奖出限入,要奖励出口更多的出口限制进口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非常容易遭到对方的报复.
三、现代贸易理论
• 要素禀赋理论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瑞典经济学家埃里·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伯尔特尔·俄林提出的,因此这一理论常常称之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或简写成H-O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每个国家应该利用它的相对丰富的生产诸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从事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利用它的相对稀少的生产诸要素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因此,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该生产和输出要素禀赋丰裕的商品,输入要素禀赋稀缺的商品。因为要素丰裕就意味着这种要素供应量大,价格比较低,密集使用这种要素才能做到产品成本低,在国际贸易中才能获利,相反,要素稀缺,供应量小,价格就比较高,成本高因此需要进口。
• (2)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和直接基础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间或国家间商品的价格不同。
• (3)不同商品生产中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而各国生产要素的储备比例是不同的,产品生产的相对成本不仅可以由劳动生产率决定,也可以由要素比例和要素稀缺程度的不同而决定,因此,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生产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 (4)商品贸易的趋势是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别,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四、H.0理论在中国的借鉴意义在什么地方?(重点)
(一)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二)按照赫克歇尔俄林的观点国际贸易所以发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于国与国之间他的生产要素的多少不同,所以我们把他的理论也叫要素禀赋理论,生产要素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我们的生产和经营是要具备三类要素,就是土地,资本和劳动力,所以土地的价格叫地租,劳动力的价格叫工资,资本的价格叫利息,我们所说的生产要素的禀赋就是生产要素的多寡.
(三)他们的理论的结论是什么,国与国之间在开展国际分工的时候每个国家都应该生产自己在生产要素中多的那部分并且用来出口,他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真实原因是价格的差别也主要是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别,中国劳动力丰裕所以劳动力的价格就便宜我们所以把劳动密集型产品作为主打的出口产品.
(四)H-O理论它在中国的借鉴意义
• 世界上两类农产品生产的国家:新大陆国家和传统农业国家
• 种植业-土地密集型-中国没有优势
• 养殖业-劳动密集型-中国大有优势
• H-O理论,它实际上非常重要的是表现在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释了国际贸易所以发生,所以它这个理论应该说是非常人借鉴意义的.
五、H-O-S理论?(了解)
• 他的理论我们叫它要素价格均衡化理论,萨缪尔森的的提法就是长期进行国际贸易的两个国家,虽然生产要素不可以移动,但是这种要素密集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可以移动的,最后的结果虽然生产要素不能移动但是用这种要素密集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格最后会取得一致,也就是说资本会取得同样的利息,土地会取得同样的地租,劳动力会取得同样的工资他说这不是一个趋势,而是一个必然,
六、里昂惕夫理论?
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恰恰相反,这就是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
七、新贸易理论?
• 产业内贸易理论
• 代表人物:格鲁贝尔
• 理论内容: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的贸易
产业内贸易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同种产品的异质性.
二战后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1.第三次产业革命发生在发达国家.2.战后跨国公司的广泛发展3.交通运输和通讯产业.
八、规模经济?
是以企业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世界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为基础,解释战后增长迅速的工业国之间的和相同产业之间的贸易理论。该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
九、需求偏好相似理论?(掌握)
代表人物:林德
理论内容:1)企业生产的决定因素不是成本而是需求和市场,2)出口市场的形成是因为与国内市场相似:3)人均收入水平决定需求偏好和需求结构,进而决定贸易.
• 4)从分配的角度入手同时分析生产和贸易.市场=购买力+购买欲望
十、新贸易理论(掌握)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代表人物:威尔士和弗农
理论内容:运用市场营销理论来分析国际贸易发生的可能.
第一阶段:产品的创新阶段-人才-美国-知识密集型
第二阶段:产品的成长,成熟阶段-资本-其它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日本,德国)
第三阶段:标准化阶段-价格-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中国)
第四阶段:产品衰退阶段.标准化,技术扩散.周期结束.
国际服务贸易
一、 服务?国际服务?
服务:是提供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某种需要并索取报酬的活动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跨越国界进行服务贸易的商业活动.
二、世贸组织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对各种服务贸易的方式下的定义为:(记熟名称)
• 1.过镜交付(Cross-border Supply)。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它成员境内提供服务。
• 2.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它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
• 3.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一成员的服务者在任何其它成员境内通过商业存在提供服务。
• 4.自然人流动(Movement of Personnel)。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它成员境内通过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
三、WTO对服务贸易的定义?
- 11 -
• 1.过境交付:国际长途
• 2.境外消费:旅游
• 3.商业存在:银行业
• 4.自然人流动:商业咨询
四、国际服务贸易:1.商业性服务2.通讯服务3.建筑服务4.销售服务 5特许经营
6教育服务 7环境服务 8金融服务 9健康和社会 10旅游服务 11文化 12交通运输服务
13其它服务
五、战后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特点 ?(???????)
• 1.国际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国际商品贸易增长速度。在二战以后到90年代后期表现明显,进入21世纪以后更加突出。
• 2.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二战后的很长时期服务贸易的比较缓慢,但是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经济的复苏,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上升很快。
• 3.发达国家间双向对流的服务贸易发展大大快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单向移动的服务贸易。
• 4.由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型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远快于传统形式的服务贸易项目。如,通讯服务中传统电话、电报服务与传真、光导纤维的信息快速传递服务。又如,集装箱与传统船舶运输服务。
• 5.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贸易增长较快,而发展中国家劳务贸易发展较快。发达国家的金融服务、通讯、知识产权贸易等发展迅速,而发展中国家建筑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发展迅速。
•
• 六、技术?三个内容?
技术:是人们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运用的经验,知识,技能和物资手段相结合的系统.
技术主要是指三项内容:
• 1.产品的制造方法,即采用的工艺或提供的服务或技能2.技术情报,又称信息技术3.设计,安装,开办,维修或管理工厂或工商业的专门知识或服务等
七、技术的特点?
• 1.技术是无形的知识,即技术是精神的产物,它可以以文字,语言,图表,公式,数据,配方等有形的形态表现出来,也可以表现为实际生产经验,个人专门技能或头脑中的观念等无形形态.
• 2.技术是一种系统知识,他包括原理,设计,生产,操作,安装,维修,服务,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一整套知识.技术知识是可以传授的,不依附于个人的生理特点.
• 3.技术有商品的属性,它即可供发明者使用,也可以通过转让等方式供其他人使用,并取得报酬,因此技术是一种具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的商品.
八、国际技术贸易?
是指不同国家的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之间,按一般商业条件转让技术使用权的贸易行为,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织部分。
九、国际技术贸易的主要形式?(????)
• 许可贸易(license trade):独占许可,排它许可,普通许可,交叉许可.(专利许可,商标许可和专有技术许可)
• 技术咨询
• 合作生产,工程承包:BOT
• 与投资,设备相结合的技术贸易
• 计算机交钥匙合同
• 技术服务
十、契约式进入战略的两种常见类型是许可贸易和特许经营。
十一、许可贸易?(必考)
许可贸易是指知识产权所有者授权另一企业在特定时期内使该其知识产权以换取特许权使用费或其他补偿的一种贸易安排。
十二、许可贸易的分类
• 1 独占许可 指在规定的有效期限和地域内,被许可方对合同中规定的转让技术拥有独占使用权,许可方和任何第三方均不能使用这项技术。专利和专有技术的所有权属于许可方。
• 2 排他许可又称独家许可,指在规定的有效期限和地域内,被许可方对合同中规定的转让技术拥有使用权,许可方可使用这项技术,但不得转让给任何第三方。排他许可实际上排除了第三方在合同期限及区域内使用被转让技术的可能,但不限制许可方自己使用这项技术。
• 3 普通许可是指规定的有效期限和地域内,许可方允许被许可方使用合同中规定的转让技术,同时自己保留继续使用这项技术以及将这项技术转让给第三方的权利。
• 4 交叉许可,指合同双方在互利的基础上各自相互交换拥有的专利或商标或专有技术的使用权。
十三、许可贸易的优缺点?
• 优点:许可人无需在国外市场投资或建立市场结构
• 能够通过现有知识产权创造收入
• 适用于进入风险较大的国家的市场
• 当贸易壁垒降低了出口的可行性或当地政府限制外资进入,对企业有帮助
• 有助于采取对外直接投资进入之前的国外市场测试
• 有助于作为一种先发制人的战略,抢在竞争对手之前打入一个市场。
• 缺点:创造的收入通常少于其他进入策略
• 难于维持对授权资产被使用方面的控制
• 存在重要知识产权的控制权丧失或落入竞争对手的风险
• 被许可人可能侵犯许可人的知识产权,成为一个竞争对手。
• 未必能够成为未来市场扩张的基础
• 争端解决过程十分复杂而且可能无法产生满意的结果。
• 由于许可贸易要求与其他的企业分享知识产权,因而培养一个未来的竞争对手的风险很大。竞争对手可以继续利用许可人的知识产权打入第三国市场,也可以创造出于许可协议规定略有不同的产品。被许可人通过利用授权专有技术,可以成为一个强大的对手。
十四、BOT:在建设-经营-转让
十五、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是指公民或法人对其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发明,成果和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也就是人们对自己通过脑力活动创造出来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权利。
十六、商标?
商标是指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在自己生产或经营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上标明的特定的标记,以表示与其他人生产和经营的同类商品的区别。
十七、商标权的特点?1 独占性。2 时间性。3 地域性。
十八、知识产权四大公约?
<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罗马公约><集成电路知识产权华盛顿公约>
对外贸易政策
一、什么是对外贸易政策?(必考)
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内容:对外贸易政策是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是各国总的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是为各国经济基础和对外政策服务的。
二、 外贸易的三个政策:
第一,对外贸易总政策。它是一国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实行的政策。该政策是对外贸易发展的总原则。
第二,进出口商品政策。它是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生产发展状况、国内市场状况等而制定的商品进出口的原则和规定。
第三,对外贸易国别政策。它是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对外经济和政治关系的需要而对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制定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
三、 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是对外开放政策最主要的内容.
四、对外贸易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适当展开,大题!)
(一)对外贸易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对国际贸易秩序的影响。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逐渐向规范化、法律化发展,同时贸易政策也有国际化倾向。这种致力于共同约束的体制,是国际贸易秩序化的重要保障。
2.对国际贸易规模的影响。保护主义盛行势必抑制国际贸易的发展,而自由化贸易的政策则必然推动整个世界贸易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减税协议以及非关税壁垒的削弱,有助于贸易增长,而“贸易战”则会限制各国的贸易量。
3.对国际贸易流向的影响。国际贸易政策会对一国的贸易流向产生直接的影响。特点是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贸易政策一体化,对于国际贸易流向的影响是很显著的
(二)对外贸易政策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1.对外贸易政策是调节国民经济平衡的重要工具。
2.贸易政策是调节一国以国际收支为主要内容的外部经济平衡的主要手段。
3.贸易政策是实现经济目标的工具。
五、各人物对重商的态度?(保护或自由)
• 李斯特、凯恩斯保护贸易理论
• 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自由贸理论
关税
一、 关税?
关税是指一国海关对通过本国关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税收.
二、海关的职责:货运监管,查稽走私,征收关税,统计进出口(选择)
四、 关税的四大特点? (间接税 强制性 无偿性 预定性)
四、关税的作用
(一)是一国执行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二)增加财政收入
(三)调节进出口贸易
(四)关税调节生产领域的发展方向
四、关税的分类?
a) 按商品的流向::进口税 出口税 过境税。
b) 按税率的低到高::普通税、最惠国税、普惠税、特惠税。
五、最惠国税?(案例)
最惠国税率适用于与该国签订有最惠国待遇条款的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所进口的商品
六、按照征税方法分类,关税可分为从价税、从量税、混合税和选择税。
七、海关税则:
• 海关税则分为单一税则和复式税则。
单一税则是一个税目只有一个税率,又称一栏税则,适用于来自任何国家的商品,没有差别待遇。
复式税则是一个税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税率,又称多栏税则,对不同国家的产品,适用不同的税率。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放弃单式税则而改为复式税则。
对外贸易政策(思路)
一、保护贸易的好处?(多选)
1. 保护工人就业
2. 保卫国家安全
3. 有助于幼稚产业
4. 防止不公平竞争
5. 保证社会稳定
6.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二、自由贸易的好处?(多选)
1. 社会财富总量增加
2. 增加商品的多样性
3. 规模经济可以降低成本
4. 增加竞争
5. 有利于技术扩善
6. 加强思想和文化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