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3∕T 2320-2021 工业集聚区社区化管理和服务规范.pdf

上传人:din****188 文档编号:71363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5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T 2320-2021 工业集聚区社区化管理和服务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DB33∕T 2320-2021 工业集聚区社区化管理和服务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DB33∕T 2320-2021 工业集聚区社区化管理和服务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DB33∕T 2320-2021 工业集聚区社区化管理和服务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DB33∕T 2320-2021 工业集聚区社区化管理和服务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03.080 CCS A 12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 23202021 工业集聚区社区化管理和服务规范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pecification for community-based search in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2021 - 03 - 08 发布 2021 - 04 - 08 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3/T 23202021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提出并归口

2、。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共宁波市北仑区委组织部、宁波市北仑区经济和信息化局、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办事处、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管理服务中心、北仑灵峰工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北仑灵峰模具智能制造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安伟、江智灵、王君斐、葛琳、俞宏侃、柯儿波、史孟艳、沃毅惠、林文都、吴璐璐。 DB33/T 23202021 1 工业集聚区社区化管理和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集聚区社区化管理和服务的基本要求、社区服务中心、服务机制、园区治理、企业服务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集聚区社区化管理和服务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

3、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20647.3 社区服务指南 第3部分:文化、教育、体育服务 GB/T 20647.9 社区服务指南 第9部分:物业服务 DB33/T 2036.2 政务办事“最多跑一次”工作规范 第2部分: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DB33/T 2036.4 政务办事“最多跑一次”工作规范 第4部分:服务大厅现场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工业集聚区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以工业为主体、空间

4、相对连片、有一定规模、产业特色较为明显的各类工业集中发展区块。 注:工业集聚区包括工业园区、小微园区、开发区等地区工业重要发展平台,简称为“园区”。 3.2 工业集聚区社区化 community-based search in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运用社区治理和服务居民的理念,在工业集聚区内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发挥其整合社会资源、联结政府部门的平台作用,实现党建引领,企业、职能部门、群团组织、社会力量等共同参与园区建设与管理,服务企业生产生活的一种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4 基本要求 4.1 建立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协同的工业集聚区社区化服务模式。 4.2

5、 建立并完善基层党建、企业服务、园区治理等各项管理制度和服务机制。 4.3 建立并完善基层党建、企业服务、园区治理等服务体系和服务清单。 4.4 配置并整合各类组织、人员、设施设备、技术等服务资源。 DB33/T 23202021 2 4.5 做好园区社区化管理职责权限、管理人员、服务事项等信息公开,接受园区企业和社会的监督。 5 社区服务中心 5.1 场所建设 5.1.1 根据区域经济条件、人口规模、区位特点、服务半径等要素,开展社区服务中心布局和建设。 5.1.2 社区服务中心应设在园区内,具备固定的办公场地和服务场所,配备查询终端、服务手册等服务设施设备及用品。 5.1.3 设置开放式服

6、务大厅以及相应的服务窗口,配置政务服务、信息咨询、业务指导、协商议事、人才推介、员工维权、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服务功能区。 5.1.4 宜整合园区学校、场馆等场所及设施资源,配置图书阅览、爱心超市、交友联谊、文体活动等生活性服务功能区。 5.1.5 应在社区服务中心醒目位置明示社区服务中心名称、标志、引导标识等信息,服务大厅现场管理应符合 DB33/T 2036.4 的要求。 5.2 组织建设 5.2.1 依托园区区域性党组织,培育园区及企业群团组织,发挥引领思想、服务发展的作用。 5.2.2 培育和引进各类专业型、公益型、文体型社会组织,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园区管理和服务。 5.3 人员配置 5.3

7、.1 配置与园区规模、企业和员工数量相适应的专兼职人员,每 20 家40 家企业宜配备 1 名以上专职人员。 5.3.2 专兼职人员一般通过聘用社区工作者,同时可通过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生产性服务组织等专业人才,社区工作者纳入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统一管理。 5.3.3 专兼职人员应具备与从事工作相适应的业务水平、工作技能和沟通协调能力,熟悉园区相关法律法规、扶持政策以及业务办理程序。 5.3.4 定期组织开展管理和服务知识、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工作人员服务能力。 5.4 制度建设 5.4.1 建立现场管理、人员管理、设施设备管理、第三方机构准入、社会组织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 5.4.

8、2 建立服务事项管理制度,明确服务准入、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等管理要求。 5.4.3 建立首问负责、即时办理、承诺办理、上报办理、补办告知、退回答复、全程代理等服务制度和服务流程,符合 DB33/T 2036.2 的要求。 5.5 信息化建设 5.5.1 利用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公众平台等信息平台,定期发布涉企政策、园区管理和服务动态等信息。 5.5.2 建立园区企业信息动态数据库,定期采集园区企业、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等基本信息和情况。 5.5.3 借助各部门数据平台,开展企业信息数据分析和应用。 5.5.4 宜建立园区智慧化服务平台,实现园区企业信息共享、资源互联。 6 服务机制 DB33/

9、T 23202021 3 6.1 网格联企机制 6.1.1 根据园区地理位置、空间布局、企业规模和数量、发展需求、工作难度等情况,划定工业集聚区网格,合理配置社区工作者人数,明确社区工作者联系服务范围、工作要求,实现园区企业网格化服务全覆盖。 6.1.2 安排社区工作者定期走访企业,收集园区内企业、员工诉求,及时掌握、记录、预处理、上报、分析和反馈。 6.2 协商议事机制 6.2.1 建立并完善园区党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企业等主体的区域协商议事组织。 6.2.2 搭建区域协商沟通平台,动员各方共同参与园区治理、企业服务等活动。 6.3 社会参与机制 6.3.1 发挥园区区域性党组织牵头作

10、用,推动跨园区、跨街道、跨行业间的各类社会主体互联互动。 6.3.2 推动驻地单位、高等院校、检测机构、金融机构等与园区建立共建联盟,建立联盟成员联席会议制度和服务企业常态化机制,定期协调解决企业服务过程中的问题。 6.3.3 面向政府部门、企业、党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开展志愿者招募和发展,组建园区志愿者组织,提供法务、检验检测、商务、金融、保险等专业性公益服务。 6.4 服务支撑机制 6.4.1 邀请企业服务相关部门干部,下沉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助企服务。 6.4.2 组建企业服务联盟,跨部门联动解决社区服务中心反映的问题。 6.5 绩效评价机制 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将服务企业成效、企业满意

11、度测评结果作为涉企部门民主评议、下沉干部业绩考核以及包片社区工作者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7 园区治理 7.1 安全治理 7.1.1 组建园区安全生产互助组织,协助企业做好安全巡查、隐患排查等工作。 7.1.2 建立园区安全宣传教育机制,及时发布园区治安情况和预警信息。 7.1.3 建立园区日常安全管理机制,制定各类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各类安全应急技能培训和现场演练。 7.2 环境治理 7.2.1 协助做好园区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建设与管理,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日常巡查。 7.2.2 配合开展园区企业大气污染物、固体废弃物、污水、噪声排放等监督检查、督促整改。 7.2.3 协助开展面向企业的环境卫

12、生宣传教育培训活动。 7.2.4 策划开展各类环境创优活动,优化园区整体环境。 7.3 秩序治理 7.3.1 协助开展园区公共区域秩序维护,加强重点区域巡查引导。 DB33/T 23202021 4 7.3.2 协助优化园区交通秩序,规范园区停车通行。 7.3.3 可根据区位条件和园区规模向相关部门建议设置便民服务点,优化便民服务设施。 8 企业服务 8.1 生产性服务 8.1.1 政策资源对接 8.1.1.1 收集并向政府部门传达企业需求,协助企业对接政府部门资源,及时回应企业需求。 8.1.1.2 邀请政府相关部门对园区企业开展政策宣讲、政策解读以及疑难解答。 8.1.1.3 协助企业及员

13、工申请落实税收优惠、人才引进、项目引进、技术引进及改造、招商引资等专项政策。 8.1.2 人力资源发展 组织引导企业开展专项技术培训、劳动技能督导、业务技能比拼和展示,组织或协助企业举办管理能力类培训。 8.1.3 技术平台搭建 搭建创新技术合作平台,协助企业成立技术互助组织、技术专家团等,建立与高校、科研机构、外部企业的技术合作关系。 8.1.4 专业服务链接 建立与法律、金融、评估认证、知识产权、财税、人力资源等第三方服务机构联系机制,建立服务机构信息备忘录,链接专业化、市场化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支持性服务。 8.1.5 创业孵化支持 利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14、为新兴创业型企业提供注册咨询、共享服务空间和经营场地供给、政策指导、资金支持、战略规划咨询、创新研发、产业发展、运营管理、项目申请、人才培训、企业推广等多种创业服务。 8.1.6 经营要素互通 8.1.6.1 宜通过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链接园区企业生产资源、货物销售渠道,对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助企业调配生产物资、货物销售、物流信息共享、产业对接。 8.1.6.2 宜统筹园区部门、第三方服务机构、原材料、物流、人力资源、场地等各类资源,制定资源要素共享计划,推动各类生产经营要素在区域、行业、企业间跨界流动。 8.2 生活性服务 8.2.1 社会保障服务 8.2.1.1 提供社会保险、劳动合同签

15、订、工伤处理等政策咨询,协助各类事项办理。 8.2.1.2 为园区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员工子女等特殊群体提供救助和支持服务。 8.2.2 职业服务 DB33/T 23202021 5 8.2.2.1 开展劳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解读、咨询服务。 8.2.2.2 搭建人力资源服务交流平台,为园区待业人员提供就业创业服务。 8.2.2.3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促进企业员工职业发展。 8.2.3 文化服务 8.2.3.1 组织开展园区文化活动,丰富企业员工休闲娱乐生活,园区文化活动开展按照 GB/T 20647.3的要求执行。 8.2.3.2 开展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劳动者文化、公益慈善文化等宣传教育。 8.2.4 生活服务 8.2.4.1 可开展园区企业员工亲子、婚恋、社交、团建等集体性活动,满足员工日常社交需求。 8.2.4.2 设置节假日留守儿童学习场所,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安全看管、生活照料等服务。 8.2.4.3 协调社会服务商户驻点为企业员工提供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日常基本生活服务。 8.2.4.4 引进物业服务企业,为企业员工宿舍、公寓提供维修、水电费收缴、秩序维护、卫生管理、绿化养护、安保等服务,物业服务按照 GB/T 20647.9 的要求执行。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工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