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社会认知语用学中情境化话语的理论建构功能剖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3337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认知语用学中情境化话语的理论建构功能剖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社会认知语用学中情境化话语的理论建构功能剖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社会认知语用学中情境化话语的理论建构功能剖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02No.4Vol.39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bimonthly)第3 9 卷第4期July,20232023年7 月外国语文(双月刊)社会认知语用学中情境化话语的理论建构功能部析周红辉朱卓卉(广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320)摘要:社会认知语用学(SCA)是近几年发展起来并有较大影响力的语用学理论。本文注意到在理论的启蒙、发展、成熟阶段及相关重要概念和议题的阐释与探讨中都大量地运用了“情境化话语”(SBUs),通过梳理研究发现:SBUs这种特殊的程式性话语不但能很好解析SCA理论中的合作一自我中心、凸显一关联、意图一注意、前语境-现实

2、情境语境等核心概念,也能较好阐释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ELF)和交又文化的语用现象,揭示了SBUs在SCA理论建构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SCA的理论内涵,也有益于拓展程式性话语的研究视野。关键词:情境化话语;社会一认知语用学;理论构建语用化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 7 4-6 414(2 0 2 3)0 4-0 10 2-100引言社会-认知语用学(Socio-cognitiveApproach toPragmatics,文后简称:SCA)是在2 1世纪初由美籍匈牙利学者伊斯特凡凯奇凯斯(IstvanKecskes)提出的一种新的语用研究理论(Kecskes

3、,2 0 0 8/2014/2019a)。近年来,该理论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在近几届世界语用学大会中都专门设立了相关议题,而由凯奇凯斯独著、分别由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出版的两部专著交叉文化语用学(In t e r c u l t u r a l Pr a g ma t i c s)(2 0 14)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EnglishasLinguaFranca)(2 0 19 a),标志着该理论进一步走向成熟。在SCA的理论启蒙、发展、成熟阶段及相关重要概念和议题的阐释与探讨中,“情境化话语”(Si t u a t i o n-b o u n d U t t e r a n c e s,文后简称

4、:SBUs)被大量运用(Kecskes,2 0 0 8/2 0 10/2 0 12/2 0 13/2 0 14/2019a)。可见,SBUs与SCA的关系非同一般。如果说SBUs是凯奇凯斯本人早于SCA提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语用成语(Kecskes,19 9 7),SBU s 的相关研究孕育了SCA思想,那么在后来的理论发展和相关议题讨论中大量运用SBUs体现了其个人偏好。然而,在众多的程式性话语中SBUs受到如此重视,其原因何在?此外,现存的SBUs相关研究大都是基于SCA理论的应用性探讨,主要体现为汉语SBUs特征及其英汉对比研究(Zhou,2 0 13)、SBU s 的习得与应用研究(Gon

5、getal.,2 0 17;K e c s k e s e t a l.,2 0 18)以收稿日期:2 0 2 3-0 3-1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情景化话语的粤港澳大湾区交叉文化语用问题研究”(2 0 BYY06)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周红辉,男,广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语用学研究。朱卓卉,女,广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语用学研究。引用格式:周红辉,朱卓卉.社会认知语用学中情境化话语的理论建构功能析J.外国语文,2 0 2 3(4):10 2-111.103周红辉朱卓卉社会认知语用语的理论建构功能部析及ELF相关教材中的SBUs研究(

6、Yeh,2 0 16;D i n g e t a l.,2 0 19)。有关SCA的理论评介(周红辉,2012;姜望琪,2 0 15)采取的都是“鸟瞰式”的整体评介,缺乏基于特定语言现象贯穿理论内部逻辑的剖析。为此,本文拟从SBUs视角,梳理其在SCA形成过程中重要的理论构建作用,重点揭示SBUs对相关核心概念的解释力。1何为SBUs?自情境化话语的认知语用研究(ACognitive-Pragmatic Approachto Situation-Bound Utterances)(K e c s k e s,2 0 0 0 b)一文发表后,SBUs研究逐渐受到了语用学者的重视。早期相关研究包括

7、英语SBUs本体研究(Kecskes,2 0 0 0 b)、非母语者习得英语SBUs探讨(Kecskes,2 0 0 0 a)和从SBUs角度阐释相关语用理论研究(Kecskes,2 0 10 a),近期出现了对不同语言SBUs的讨论(Zhou,2 0 12;Kecskes,2 0 16;K u z a i,2 0 2 2)、非母语者习得英语SBUs的进一步探索(Gongetal.,2 0 17;K e c s k e s,2018)以及教材中SBUs调查(Yeh,2 0 16;D i n g e t a l.,2 0 19)。这说明SBUs研究本身成为热点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种独特的语用程

8、式作简要介绍。1.1 SBUs定义凯奇凯斯(Kecskes,19 9 7/2 0 0 0)将SBUs定义为:受具体交际语境制约,并具有高度规约性和预制性的语用单位,属于特殊的程式性话语。SBUs的相关研究,早已有之,如弗洛里安库马斯(Fl o r i a n Co u l ma s)(19 7 9)在关于社会语言学的常规话语(On the Sociolinguistic Relevance of RoutineFormulae)中提出了“会话套语”(routineformulae),弗朗茨基弗(FerencKiefer)(19 8 5/19 9 5)在他发表的两篇论文如何解析情境意义(How

9、to account for situational meaning?)和情境话语(Si t u a t i o n a l U t t e r a n c e s)提出了“情境意义”和“情境话语”两个概念。类似研究无疑对SBUs的提出起了重要作用。凯奇凯斯(Kecskes,2000a/2000b:6 0 7)对该类话语的命名进行了反复的考量,认为“routine formulae”的范畴太泛,而“SituationalUtterances”虽强调了情境的作用,但并非指向标准情境,且没有关照话语本身的独立性。因此,将该话语命名为SBUs,不仅集合了两者的优点,也展现了“语言意义规范(conve

10、ntions of language)以及语言使用规范(conventions of usage)的区别”(Searle,1979)。话语通常不会编码其语用功能,而SBUs负载着它们在使用时的情境(语言使用规范),这正是区别于自由表达之处。如:(1)Renting a carCLERK:Can I help you,sir.CUSTOMER:Yes.I have a reservation.CLERK:Your name,please.CUSTOMER:Ben Carlson.CLERK:May I see your drivers license,Mr.Carlson?(Kecskes,20

11、19a:54)(2)Bill and David are talking.BILL:If we want to be on time we will need to take a taxi.DAVID.OK(同上)Tono例(1)中斜体部分的话语都与特定的情境联系在一起,体现了语言使用规范,属于SBUs,而例(2)中斜体部分则是自由表达话语,与特定情境无关,只体现了语言意义规范。1042023年第4期外国语文1.2SBUs与其他程式的区别作为一种特殊的程式性话语,SBUs与习语(idioms)和会话套语(Coulmas,19 8 1)等程式也有明确的区分。习语已经完全脱离了特定语境,而“会话套

12、语和与SBUs属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K e c s k e s,2 0 0 3:6),即所有的SBUs都属于会话套语,反之则不然。为此,凯奇凯斯提出了区分SBUs的三准则:(1)SBUs与标准情境紧密相关;(2)SBUs具有一个以上的凸显义;(3)与其他惯用语相比,SBUs与情境的关联性更强。如:(3)Jane pulled Martas leg about her boyfriend.(Kecskes,2003:106)(4)Peter is pulling Jims leg about his bike.(Kecskes,2003:106)(5)Bob:Thank you for yo

13、ur time.Clerk:No problem.(Kecskes,2003:107)(6)Bill fell into a large hole.His friend,Ben,is passing by and notices that Bill is in trouble.Helooks down into the hole.Bill says:BILL:Give me a hand.I must get out of here.BEN:I do not think I can reach you.I need a rope.(Kecskes,2014:145-146)(7)Larry K

14、ing:We have to take a break now.Dont go away.(Kecskes,2003:109)根据准则(1),例(3)和例(4)中的 pull onesleg是习语,虽然与SUBs一样凸显语用义,但它与标准情境关联较低,可以用在任何情境中,且其凸显义不因情境而改变。例(5)中的“No problem则是SBU,因为该话语与“表达感谢”这一标准情境联系更加紧密。根据准则(2),SBUs具有一个以上的核心意义(coresense),如例(6)中的“give me a hand”,该SBU不但凸显语用义“帮忙”,同时也保留字面义“给我一只手”。在雨天登山语境下,前面的

15、人想拉你一把说“give me a hand”所指的就是后者。根据准则(3),SBUs与情境关联性更强,这是相对于习语和自由表达而言的。如kick thebucket”“pull ones leg等习语,已经高度语用化了,其意义在所有情境中保持不变;而例(7)中的“Dontgo away”与“节目中场休息”这一特定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属于SBU;自由表达则既不受特定情境制约,也始终保持语义的透明性。1.3SBUs的分类SBUs作为一种特殊惯用语,具有词语一样的功用,即具有和词汇一样的具体程式语用特征(f o r mu l a-s p e c i f i c p r a g ma t i c p

16、 r o p e r t i e s)(K e c s k e s,2 0 0 3:115)。根据特征强弱,凯奇凯斯将SBUs分为普通(plain)SBU s、填充(charged)SBUs和负载(loaded)SBU s。普通SBUs体现明显的结构特征和语义透明性,与自由表达类似;相反,负载SBUs更像习语,其语用化程度较高;填充SBUs则处于两者之间。普通SBUs与命题义(propositional meaning)只有细微的差别,可由其组合结构推断出来。(8)MARY:Do you have a minute?BILL:Yes,what can I do for you?(Kecskes

17、,2014:126)例(8)中“Do you have a minute?”不是真的问对方“是否有一分钟”,而是想询问对方是否有空,其语用义与命题义的差别不大,属于普通SBU。而负载SBUs则与习语非常相像,不再具有语义透明性,其语用功能更重要,语用义与情境具有强关联性,如“Nicemeeting you”“Helpyourself”“Notmycup of tea等。填充SBUs处于两者之间,表现出某种语用模糊性。如“Seeyou soon”,人们既可根据原意来理解,即说话人不久之后会见到听话人”,也可根据其标准语境来理解,即“结束语(一种道别方105周红辉朱卓卉社会认知语用学竞化话语的理论

18、建构功能部析式)”。由此可见,所谓“填充”是指听者根据语境来选择合适的意义,该类话语往往同时凸显字面义和与语用义。通过对SBUs定义、特征、分类的梳理,不难发现,SBUs确实是一种特殊的语用成语,有其自身的研究价值。不但如此,SBUs的“既具有语义透明性又负载社会文化”(Kecskes,2 0 14:134)的特征,为语用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角度。可以说,SBUs的相关研究为SCA的提出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2SBUs与SCA的核心概念如何把语言交际中的社会、认知因素整合起来是当前语用学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凯奇凯斯的社会认知语用学应时而生,值得肯定(姜望琪,2 0 19)。该理论主张个体与社会、语

19、用与认知之间的动态融合,提倡传统语用学“自上而下”和认知研究中“自下而上”研究方法的整合,为言语交际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周红辉等,2 0 12)。不仅如此,SCA还对如何融合言语交际中的“合作”与“自我中心性”提出了一系列比较完整的解析机制。一方面,凯奇凯斯(2 0 10 a:58)提出了语境、意图(intention)、共同背景(commonground)等的涌现性(emergence)特征,以及意义形成的动态构建模型(Dynamic MeaningModel,简称:DMM);另一方面又巧妙地提取认知科学与传统语用学中的关键议题形成比对组,探讨其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如前语境(prior

20、context)一现实情境语境(actual situationalcontext)、凸显(salience)一关联(relevance)、意图(intention)一注意(attention)等。其相互关系为:个人因素(前语境一凸显义自我中心注意)和社会因素(现实情境经验一关联合作意图)(Kecskes,2 0 13:7 4)。在SCA看来,交际过程充满了这两类因素的互相作用,“前语境导致凸显度,凸显度导致驱动注意力的自我中心性特征,意向表达受合作原则的指导,取决于实际情境语境的关联性”(Kecskes,2 0 14:47)。其中,SBUs在解析这些核心概念时扮演了重要角色2.1SBUs与合

21、作一自我中心性合作与自我中心性的对立源于认知科学(Giora,2 0 0 3),是对传统语用学交际观的挑战,认为交际并非如格莱斯所期待的那样合作,而是自我中心性的。SCA则认为两者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交际中两个对立统一的侧面。其中,SCA的“自我中心性”不等同于发展心理学的自我中心思想,不包含情感和个性的贬义色彩,是“对言语行为特征或思维机制属性的一种客观描述”(周红辉等,2012:6),是一种以凸显义为尺度、以注意为导向的交际特征”(Kecskes,2 0 19 a:52)。具体而言,指的是交际者趋向于采用凸显度高的信息来产出和理解话语。SBUs作为一种具有“语言经济性”(speecheco

22、nomy)(H y me s,19 7 2)的程式,反映了某一语言群体的言语偏好和思维组织方式(Kecskes,2 0 14:114)。人们对程式性话语的偏爱是因为在交际中希望以小的加工努力换取大的认知效果。SBUs话语恰恰能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因为它们是预制语块,不再需要说话人花费精力来组合成句,其凸显义往往容易获得,加之同一言语社区的交际者对SBUs的交际情境、语用功能和所蕴含的文化意象都十分了解,因此,交际的合作度和流畅度都很高。可见,SBUs不但能很好地解析“自我中心性”思维的经济性,也能很好地阐释“合作”一一言语社区的交际和文化规约。可是,在群际互动尤其是英语作为通用语(ELF语境下

23、SBUs的使用则不一样,体现出明显的“自我中心性”特征。如:1062023年第4期外国语文(9)The excerpt from the movie Coogans Bluf.A man and a young woman are sitting in a restaurantafter meal.The woman stands up abruptly and reaches for her purse.W:I have to be going.M seeing that she reaches for her purse:-What are you doing?W:Dutch.M:You

24、are a girl,arent you?W:There have been rumors to that effect.M:Sit back and act like one.W:Oh,is that the way girls act in Arizona?(Kecskes,2019a:61)例(9)中,虽然双方都知道“Dutch”有“平摊账单”之意,但是从话语“Is that thewaygirls act inArizona”可以看出他们来自不同地方,其中该女人的地域文化认为男女平摊账单是正常的,而对该男人来说则不然。因此,即使双方都理解该SBU,且男人不断暗示不希望女人去结账,女人还

25、是误解了男人的意图。这说明尽管会话双方都愿意合作,但由于受到“自我中心性”思维运作方式的影响,难免出现误解。2.2SBUs与凸显一关联SCA中的“关联”指语用关联,而非关联理论中的“认知关联”(Sperberetal.,19 9 5),表示“信息与意图之间的关系”(Kecskes,2 0 10 b:59),在交际中与意图相关的信息才被视为具有关联性,类似于格莱斯理论中的关系准则。相对而言,“凸显”则是一个心理认知概念,源自瑞秋乔拉(RachelGiora)(2 0 0 3)提出的“等级凸显义假设”(Graded SalienceHypothesis,简称:GSH),但在SCA中有所创新,进一步

26、区分了集体凸显与个体凸显(周红辉等,2 0 12)。在SCA中,GSH是交际自我中心特征的思维解析机制,即在处理词义时,常规的、熟悉的和高频的词义会优先凸显,即使与语境不符也依然如此,且往往以潜意识的状态呈现。SBUs恰恰具有如上所述的常规性、熟习性和典型性特征,而且与标准情境高度关联,只要看到或听到该SBU,群内言语交际者就能自动联想起某种特定语境。如:(10)JIM: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BOB:What.?Is something wrong.(Kecskes,2014:92)例(10)中的“Letmetell you something通常与消极情境联系在

27、一起,当人们听到该SBU时,往往会自动联想到将有不好的事情发生,Bob的话语就透露出其高度紧张的情绪。值得注意的是,SBUs具有不止一个的核心意义(coresense)凸显,“其凸显度对于言语群体中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K e c s k e s,2 0 0 3:7 3),例如“howare youdoing?语用义凸显时表“日常招呼”,相当于“你好!字面义凸显时表询问对方的身体状况。此外,“话语的凸显度在人们的认知中是具有等级之分的”(K e c s k e s,2 0 0 3:7 4),而这种等级排列也因人而异。如蒙古人对马的分类、爱斯基摩人对雪的认知体现了地域差异;就“bank”一词而言

28、,金融从业者凸显“银行”义,而航运从业者凸显“河岸”义。词汇意义的认知过程是一个“私有化”(privatized)的过程,必然会导致个体对个别词汇意义的凸显等级差异,从而诱导交际中发生误解。如:(11)BOB:Are you OK?MARY:I am fine.107周红辉朱卓卉社会认知语用论建构功能剖析BOB:I know you are fine,but are you OK?(Kecskes,2019a:128)例(11)中,Bob的本意是询问Mary的健康状况,“询问他人健康”是一个语用模因(pragmeme)(M e y,2 0 0 6),该模因所涵盖的其他语用行为(Practs)包

29、括“Are youfine?”“Is everything all right?”等。Bob采用了SBU“Are youOK?”可能由于“OK”在会话双方认知中的凸显度不一样,使言语交际产生了误解。不但如此,在跨文化交际中,SBUs的凸显义往往体现出交际者的文化差异。如SBU“Pleasehelp yoursel”,其认知机制体现为“因为我不知道你需要多少食物,所以你自已决定想拿多少”(K e c s k e s,2 0 0 3:7 5),与中文的“自便”类似,但尽管日本人了解该SBU的正确意义,却依然认为此话语不够礼貌,蕴含了对客人漠不关心的负面情感。2.3SBUs与注意一意图“意图”和“注

30、意”分别是传统语用学和心理语言学的核心概念。在SCA看来,“合作是以关联为尺度、以意图为导向,自我中心性则以凸显义为尺度、以注意为导向”(Kecskes,2 0 10 b:58),因此,这两者结合不但进一步体现了认知(个体因素)与语用(社会因素)的融合,也是等级凸显理论的延续和深化(周红辉等,2 0 12:8)。SCA的意图观不仅体现了意图的直接性和意向性(Searle,1983),也强调意图的动态性和涌现性,即交际互动中可能涌现新意图。据此,进一步区分原意图(p r i o r i i n t e n t i o n)和涌现意图(emergent intention),认为它们是意图的不同侧

31、面,而非简单的二分(Kecskes,2014:50)。在SCA中,“注意”指交际者能够获得的所有认知资源(cognitive resources),其动因是个体因素。意图与注意之间的互动贯穿整个交际过程,并影响话语理解(Kecskes,2 0 10 a:59),一般来说,当原意图形成之后注意就起到关键作用,交际者的前知识(前语境)会引导人们去关注那些受注意或被感知的事物特征,并进行关联选择。比如对同一幢建筑物的特征,建筑师、工程师和拾荒者存在不同的前语境(前知识)和注意视角,于是会出现一定的认知差异(周红辉等,2 0 12:8)。正常交际状态下,SBUs的使用不但能清晰地传递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32、也能最大限度上节约交际双方的注意力资源。SBUs如“Howdy”“Help yourself”虽具有凸显的语用义、标准的交际语境和清晰的语用功能,是维持言语社团日常人际交往的工具之一,但在非群内交际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中,则不能保证交际意图准确传达,听话人对该SBU理解的注意力资源分配也不尽相同。如:(12a)L1 speakersTOM:Are you coming to the Quincy Jones concert?SALLY:Its not my cup of tea.TOM:OK,I understand.Not everyone likes his music.(Kecskes,20

33、19a:177)(12b)ELF speakers(Russian and Chinese)SASHA:Are you coming to the Quincy Jones concert?XIAO:lts not my cup of tea.SASHA:What does tea have to do with the concert?XIAO:OK,I just do not like Quincys music.(同上)例(12 a)中,Ll交际者能很好地理解“Itsnotmy cupof tea”的语用义,该SBU类似如汉语的“不是我的菜”,投入少的注意力资源并成功地传递了交际意图,但

34、L2交际者往往对该SBU的语用108外国语文2023年第4期义熟悉度不够,其注意资源更多地分配到字面义的理解上,导致不但不能正确地识解其语用义,也不能正确理解说话人的意图。2.4SBUs与前语境一现实情境语境语境一直是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争议不断的话题。大体上,语境观可简单分为两类:外部语境观(e x t e r n a l i s t p e r s p e c t i v e)和内部语境观(internalist perspective)。在前者看来,语外语境和语内语境是对词汇的一种修饰,而后者将词汇单位看成语境的创造者。凯奇凯斯(2 0 0 3:57)集合两种观点认为,在语言使用中词汇可以创

35、造语境,而具体语境使词汇意义具体化,并进一步提出“前语境”和“现实情境语境”之分。前语境又分为“集体前语境”和“个体前语境”,前者体现为一种标准语境,后者则体现了交际的个性化特征。SCA的语境观“将交际中的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K e c s k e s,2 0 14:133),不但强调了认知的个体性,也为交际中出现的凸显义和自我中心性提供了认知解析机制(周红辉等,2 0 12:6)。可见,交际的自我中心特征、凸显机制运作及注意力资源的调配都与前语境经验有直接关联。SBUs的使用往往能使交际者联想到标准语境,体现了话语创造语境的运作机制,这无疑是内部语境观的有力证明,如“You are

36、 all set”“Be my guest”“What canIdo for you?等SBUs。正如约翰甘柏兹(JohnGumperz,19 8 2)所言:“这些话语负载着它们自身的语境。”此外,SBUs也能很好地解释在意义构建和理解时,实际情境语境和前语境是如何相互作用产生意义的。如:(13)SAM:Coming for a drink?ANDY:Sorry,I cant.My doctor wont let me.SAM:Whats wrong with you?(Kecskes,2014:134)(14)Sam:Coming for a drink?ANDY:Sorry,I cant.

37、My mother-in-law(my wife)wont let me.SAM:Whatswrong with you?(同上)上面两例中的用词、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例(13)中的“Mydoctor”和例(14)中的“Mymother-in-law”,这可以看做是现实情境语境的差异,导致了同一个SBU“Whatswrongwithyou?的会话含义有所不同。“My mother-in-law”导致了“你是怎么了?还要听你丈母娘的话?”的含义,而“My doctor则导致了“身体不适”的含义,体现了前语境对意义构建带来的影响,即两种语境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共识意义的动态关系。3为何是SBUs?S

38、BUs对SCA的核心概念有较强的解释力,在理论构建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为何是SBUs而不是其他程式话语?对此,下面从SBUs在语用化中的地位和SCA相关议题的特征两方面进行讨论。3.1SBUs与语用化在言语互动中存在着大量的程式性话语,如固定搭配(collocation)、死隐喻(frozen metaphor)、动词词组(phrasal verbs)、习语(idioms)、SBU s 等。此类话语体现了“语言的偏好性”(Preferred ways ofsayingthings)(K e c s k e s,2 0 14:19/2 0 19 a:32),也隐含了其独特的文化思维习惯

39、,具有彰显群内集体身份、“维系和加强人际关系”(Kadar,2 0 13)的功能。程式性话语的形成大都内涵了一个长期的规109周红辉社会认知语用活语的理论建构功能部析朱卓卉约化和语用化的过程,具有某种历史性(historicality),而SBUs在众多的程式性话语和语用化序列中占有特殊地位。如上所述(见2.2),语用化程度越高的程式,其语义的透明性越差,如成语“kickthebucket”,反之则越强,如自由表达。科维西斯(ZoltanKovecses,2000:17 1)曾提到一个有趣的例子。当他分析wet blanket时,将其与“extinguish the last sparks”关

40、联来阐释该程式语的意义转变过程:end of fire一endof state/event。英语母语者表示,他们不再将“wetblanket”与“fire”这一隐喻相联系。该例子表明,随着语言的发展惯用语与其字面义会逐渐分离甚至失去关联,于是该惯用语便失去了其“心理现实性”(Kecskes,2 0 0 3:10 1)。为了清楚地展示不同程式语的内在关联,凯奇凯斯(2 0 0 3:9 9/2014:110)提出了“程式语连续统”(formulaiccontinuum),其中程式语字面义与语用义的关联度越向左越弱,越向右则越强。SBUs所处的位置比较敏感,处于字面义与语用义交替转化的状态,语义上呈

41、现心理现实的半透明性。可以说,SBUs是考察语用化过程和机制的一个绝佳窗口。一方面,SBUs与其他程式话语一样,能清楚地体现其认知范式,即它们大多数都是由隐喻、转喻和规约知识组成(Gibbs,19 9 0/19 9 4;K o v e c s e s,2 0 0 1);另一方面,SBUs的优势在于能较清楚地追溯其语用化过程。SBUs的规约化程度还比较低,辨识其起源相对比较容易,如“Please help yourself”,虽然不能追溯到具体的起源情境,但也能清楚地解析其社会心理起源和发展过程。又如,“welcome aboard”的隐喻是“ship is job”,这与英国的航海历史有关,很

42、多工作都与船运有关,因此当新船员登船时,一般会对他们说“welcomeaboard”。随着时间推移,其字面义逐渐消失从而被语用义代替,该SBU就开始常用在欢迎公司新人的语境中。又如,当提到“piece of cake”时,该SBU凸显的往往是其语用义“小菜一碟”,而不会使人联想其字面义“一块蛋糕”。因此,语用化就是一个去字面义的过程可见,SBUs处于自由表达向程式化表达演化的结合点,其意义的动态性充分阐释了规约化的认知机制、社会心理和演化进程,是观察语用化的绝佳窗口,这也是SBUs在SCA理论构建中起到如此重要作用的根本原因之所在。3.2SBUs与SCA相关议题SCA作为一种新语用学理论,被广

43、泛用于误解、二语习得、交叉文化语用、英语作为通用语研究等领域。在凯奇凯斯出版两部重要著作,即交叉文化语用学(2 0 14)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2 0 19 a)中都使用了SBUs作为例证,据此,我们认为与SBUs有关的SCA议题大体上呈现跨语言和跨文化特征。SCA之于交叉文化语用研究主要有四大议题:交叉语用交际的本质、共同背景研究、社会实践与信仰研究、以及语言学习研究(Kecskes,2 0 19 b:7 4)。其中,在交叉文化语用学一书中,凯奇凯斯主要采用SBUs说明交叉文化交际中母语和非母语者的误解情况,并结合SCA的核心概念进行解析,不但完美诠释了SCA的核心概念,还对交叉文化中的不礼

44、貌现象进行了阐释(Kecskes,2014)。如:(15)A:Melody,I have received the travel grant.M:Nooou,get out of here!A:You should not be rude.I did get it.M:OK,I was not rude,just happy for you.(Kecskes,2014:214)例(15)是一位美国学生和一位日本学生的对话,其中“get outof here这一SBU的意义类似汉例(15)是一位美国学生和一位日本学生的对话,其中“get out of here这一SBU的意义类似汉语的“扯淡,谁

45、信你”,并没有不礼貌的情感色彩。日本学生的理解囿于字面义,误会了美国学生,认1102023年第4期外国语文为他是不礼貌的,尽管美国学生的语气以及说话的态度都没有表达不礼貌的意图。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ELF)研究是SCA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SBUs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体现为SBUs的习得与应用研究(Gongetal.,2 0 17;K e c s k e s e t a l.,2 0 18)和ELF相关的教材中的SBUs研究(Yeh,2 0 16;D i n g e t a l.,2 0 19)。其中,凯奇凯斯提出判断一个说话者是不是本地人,除了口音外还有两个标准,即词语的选择与SBUs的使

46、用;宫志起和姜晖(2 0 17)发现即使中国学习者具有较高的语言能力却不一定会有较高的熟语运用能力,即便对普通SBUs的运用也是如此。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一书中,凯奇凯斯结合SBUs对会话含义做了阐释,认为SBUs蕴含着概念知识,当非母语者对概念不熟悉时,无法领悟到其话语含义,最终将导致交际失败。如:(16)JIM:You look exhausted.ANDY:Tell me about it.I have been on the road for 22 hours.JIM:You better take a rest.(Kecskes,2019a:173)例(16)中ANDY对SBU“Te

47、ll meabout it”进行了补充说明,解释了疲惫的原因,让听话人更加清晰该SBU的含义,相当于“可不是嘛”,避免了听话者做字面义解读,使交际顺利完成。可见,会话双方的前语境和实际情境语境会对会话含义的解读产生影响,与非母语者交谈时,对SBUs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有助于非母语者了解其含义。总之,SBUs在语用化进程中占有特殊地位,在SCA相关研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展示了跨文化言语互动研究本质和特点,既体现了两者的完美结合,又进一步解析和凸显了SBUs在SCA理论构建中的重要性。4结语本文围绕这两个问题对SCA中的SBUs展开了梳理研究,包括简要介绍了SBUs的定义、特征和分类,分析了SB

48、Us对于SCA核心概念的解析力,探讨了SBUs在语用化进程中的特殊地位及在交叉文化和ELF研究中的特征。研究发现,SBUs对SCA的合作一自我中心、前语境一现实情境语境、凸显一关联、意图一注意等核心概念都具有良好的解析力,在SCA相关议题尤其是在交叉文化语用学和ELF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凸显跨文化特性。其原因为,SBUs是一种特殊语用程式,其语言形式的偏好性、语义的半透明性和文化规约性使其在程式话语连续统中占有特殊地位,是展示初始语用化的活化石。参考文献:Coulmas,F.1979.On the Sociolinguistic Relevance of Routine FormulaeJ.J

49、ournal of Pragmatics(3-4):239-266.Coulmas,F.1981.Conversational Routine:Explorations in Standardized Communicative Situations and Prepatterned Speech M.The Hague:Mouton.Daniel Z.Kadar.2013.Relational Rituals and Communication:Ritual Interaction in Groups M.Palgrave Macmillan.Ding,S&J.Chen.2019.Formu

50、laic Languag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A Case Study of Situation-Bound Uterances inChinas EFL Textbooks R.2019 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Science and Development.Giora,R.2003.On Our Mind:Salience context and figurative language 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Gong,Z.&J.Hui.2017.Si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