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月是故乡明教学目标1.会认“徘、徊、渺”等1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3.搜集一些思乡的古诗,和同学交流。教学重难点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教学策略1.识记生字指导学生借助拼音、结合语境读准生字字音,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篝火、澄澈、旖旎、无垠、点缀”等容易读错的词语。出示词串“燕京、燕园、燕山、姓燕”,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燕”。2.朗读教学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找出季羡林爷爷直接描写家乡月亮的句子进行品读,直接感受作者
2、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3.语言运用本文最大的语言特点就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找出文中的对比句品读感悟,仿照文中的对比句说一说。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 吟诵古诗,导入课文题目1.引导吟诵: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月亮。自古以来,月亮就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古人最爱用诗词吟诵月亮,你们想到了哪一首诗?2.学生吟诗。(课件出示吟诵月亮的诗句)3.导入课文题目:吟诵月亮的古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月是故乡明。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月是故乡明)4.简介作者。月是故乡明这篇散文是季羡林爷爷写的,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
3、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吧。(课件出示季羡林的资料)5.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羡林爷爷的内心世界。【设计意图】诗歌导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了解题目的出处,为感悟课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了解作者,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板块二 初读课文,感知往事和经历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1)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2)读准多音字“燕”。(课件出示词串)课件出示燕京 燕园 燕山 姓燕指名学生认读。3.学生自主阅读。(1)课件出示阅读提示。课件出示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
4、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抒发了哪些内心感受?(2)学生自主阅读。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在文中做批注。4.全班交流,感知往事和经历。(1)引导交流: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指名交流)(2)引导概括: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简要概括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吗?(板书: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做梦)【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老师相机指导。初读课文,感知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板块三 再读课文,感悟作者内心1.引导交流: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月亮?2.品读描写外国月亮的部分。课件出示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
5、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1)指名朗读,交流:你有什么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又是怎样的?(2)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描写外国月亮的语段,学生读“我”的内心感受。3.品读描写北京燕园月亮的部分。教师引导:北京燕园的月亮又是怎样的呢?谁来读一读?课件出示我现在年事已高,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
6、的窗外。引导交流: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作者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师生合作朗读。4.品读描写故乡月亮的部分。(1)默读课文: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季羡林爷爷心中故乡的小月亮又是怎样的呢?在文中找出描写故乡的月亮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2)指名学生朗读。(课件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指名学生读,评价,再齐读。5.教师小结:外国的月亮再美,北京的月亮再好,我永远忘不掉故乡的小月亮。对比之下,故乡的小月亮究竟好在哪里呢?(指名学生说)6.师生在配乐中朗诵课文。7.教师小结:季羡林爷爷走出了鲁西北那个小村庄,走出了国门,但没有走出那植根心底的爱国情结;他走进燕园,走
7、上了大学的讲台,但没有走出那融入生命的乡土情结;他走上了社会的高层,步入了人生的辉煌,但没有走出那刻骨铭心的平民情结。季羡林爷爷即使功成名就,即使身在他乡,依然对自己的故乡念念不忘。【设计意图】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把外国的月亮、北京的月亮和故乡的月亮进行对比,领悟作者对比的写作手法。板块四 回读课文,感悟表达 1.感悟写法。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情感的亲疏深浅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凸显出来,故乡的小月亮为什么那么美,除了亲切而温馨的回忆外,作者还通过与其他场景进行对比来表现:从济南到北京,一直说到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见过的月亮都美妙绝伦,但在作者看来,哪一处的月都不及故乡的,月始终是故乡的明。但是
8、,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1)仿照这句话写一个对比句。(学生练习写对比句,老师相机指导)(2)展示台上展示写得好的对比句。2.季羡林爷爷已经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对那个小山村念念不忘呢?(因为那里有季羡林爷爷童年的快乐和美好的回忆,那里是他的故乡)3.作者只记得那些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吗?除了记得在故乡发生的事,他还记得故乡的什么?(他还记得故乡的景色,比如故乡的水)4.在作者心中故乡的水又是怎样的呢?(指名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里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
9、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指名读,再齐读。(板书:景月、水)5.作者写故乡的月亮是为了表达思乡之情,他为何要写故乡的水呢?(指名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总有什么东西给月亮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6.教师小结:原来故乡的水是给故乡的月亮当陪衬的。作者写家乡的月也好,水也好,都是为了借物抒情。借故乡的月亮,借故乡的水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故乡的一切都是他无法割舍、无法忘掉的。自古以来,月亮就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季羡林爷爷心中的那个小月亮,寄托了多少他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啊!(
10、板书:情思乡)【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写对比句,重视语言表达的训练。引导学生回读课文,感悟衬托和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板块五 布置作业,搜集诗文 1.回扣课文题目,出示杜甫的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一句诗。(课件出示月夜忆舍弟) (1)指名学生读这首诗。(2)老师简单介绍:这首诗写了杜甫兄弟几人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的月亮,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2.布置作业。请大家课下再搜集一些思乡的其他古诗,和同学交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扣课文题目,交流杜甫所写的思乡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1、加深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借助读前提示,自主阅读。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学。出示阅读提示,学生自读自悟,老师相机指导,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文本,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把外国的月亮、北京的月亮和故乡的月亮进行对比,领悟作者对比的写作手法。训练学生写对比句,重视语言表达的训练。2.运用习得的学法,自主阅读。通过质疑“故乡的月亮好在哪儿”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加深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会。3.链接相关资料,自主阅读。链接相关资料是理
12、解课文内容的需要。本文有些地方是教学时的重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光靠老师讲和学生读,是不能让学生完全明白的,我们可以链接一些相关资料辅助一下,这样对学生的自主阅读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1份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 看拼音写词语。du cng nu y pi hui zhng rng kng x tn x lu l xun zhun hn j lng l fng zhun m y nin dao bn do t ling 二、 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晃动(hung hung) 拨弄
13、(nng lng) 翻箱倒柜(do do)缥缈(sh mio) 急遽(ji j) 消逝(sh sh)三、 辨字组词。茵(_) 券(_) 腊(_) 屡(_) 菌(_) 卷(_) 蜡(_) 缕(_) 吨(_) 谱(_) 盲(_) 醒(_) 纯(_) 普(_) 育(_) 醉(_) 四、 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心(_)气(_) 聚精(_)(_) 得意(_)(_)(_)(_)非福 (_)头(_)气 (_)晕(_)眩1.与词语的结构一致的词语还有:_、_。2.含身体部位的词语还有:_、_。3.词语的近义词是_。用词语写句子。_五、 选词填空。迅速 快速1汽车驶进了(_)通道。2夏天是万物(_)生长的
14、季节。希望 愿望3考上理想的大学一直是我的(_)。4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_)。六、 按要求完成句子。1.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地都给翻起。(改成反问句)_2.地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很渺小。(改为比喻句)_3.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同学们关切的话语。(修改病句)_4.例:昨天是花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仿写句子)昨天是_,今天是_,明天是_5.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用加点词语造句)_6.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把句意写在下面)_七、 回忆课文内容填空。1.学弈文中_教二人下棋,两个学生“其一人_,惟_。一人
15、虽听之,一心以为有_,思援_。”2.为人民服务的作者是_。文中引用了古时候的文学家_说过的话“人固有一死,_,_。”3.石灰吟的作者是_朝诗人_。诗句“_浑不怕,要留清白_。”写出了诗人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誓言。八、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冬夜里的野玫瑰维也纳的冬天,从阿尔卑斯山上袭来的寒风锋利如刀舒伯特很穷,家里没有钢琴,只好每天到学校练琴。那一个夜晚,他从学校里练完钢琴回家,走在寂静的路上,只听到风响,只看见路灯闪烁,夜色笼罩的街上显得有些凄清。路过一家旧货店的时候,舒伯特忽然看见一个小男孩。舒伯特认识这个小男孩,也跟自己学过音乐,和自己一样,是个穷孩子,甚至比自己还要一贫如洗。夜这么深了,
16、小男孩没有回家,还站在寒冷的街头干什么?舒伯特一眼看见了小男孩手里拿着的东西,那是一本书和一件旧衣服。舒伯特立刻明白了,小男孩是要卖这两样东西,可是谁会买一本没什么用的旧书和一件破旧的衣服呢?童年的舒伯特也有这样的经历和心境,他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滋味。舒伯特望着这个小男孩,小男孩正抬起头,那双充满忧郁和无奈的目光和他的目光相撞,他看见孩子的眼睛里噙满泪水。舒伯特弯腰将自己的衣兜掏了个遍,把所有的钱都掏了出来。可惜他没有多少钱。舒伯特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将那些钱交给小男孩说:“那本书卖给老师吧!舒伯特随手翻看看那本旧书。忽然,他看到书中的一首诗,立刻被吸引住了,禁不住站在路灯下仔细读起来,最后居然情
17、不自禁地朗出了声:少年看见红玫瑰,原野上的红玫瑰这是歌德的诗野玫瑰。不知怎么搞的,蓦然之间,寒冷的风,漆黑的夜都不存在了,连周围的世界都不存在了,舒伯特的眼前只有那盛开的野玫瑰,鲜红如火。他似乎闻到了野玫瑰扑鼻的芳香,看到了顽皮孩子的身影一段清新而亲切的旋律,就这样,从浓重的夜色中,从寒冷的夜风中飘来,他飞也似的跑回家,把这段美妙的旋律记了下来,这就是舒伯特一直传唱至今的歌曲野玫瑰。现在,这首歌曲的手稿已经价值连城了。1本文作者肖复兴,在小学阶段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文章_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一贫如洗:_价值连城:_3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_4用点标出文中两处描写舒伯特很穷的句子,然后说说为什么
18、如此贫穷的他,还坚持买小男孩的旧书。 5用“”画出第段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6用“ ”画出第段中运用联想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舒伯特 九、 习作。你有过追悔莫及的感受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题目自拟,字数450字。_参考答案1、躲藏 挪移 徘徊 蒸融 空虚 叹息 裸露 旋转 痕迹 伶俐 方砖 蚂蚁 念叨 绊倒 体谅2、hung nng do mio j sh3、绿茵茵 入场券 腊月 屡次 细菌 试卷 蜡烛 一缕 一吨 谱写 盲人 提醒 单纯 普通 养育 喝醉4、平 和 会 神 扬 扬 焉 知 垂 丧 头 目 议论纷纷 忧心忡忡 目瞪口呆 口干
19、舌燥 全神贯注 她聚精会神地读一本故事书。5、快速 迅速 愿望 希望6、1.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难道有一寸土地没给翻起吗? 2.地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如一叶扁舟般渺小。 3.我的耳边又响起同学们关切的话语。 4.小学生 中学生 高中生 5.越往前走,树木越发稠密,道路也越发难走。 6.四周黑洞洞的,容易碰壁。7、弈秋 专心致志 奕秋之为听 鸿鹄将至 弓缴而射之。 毛泽东 司马迁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明 于谦 粉身碎骨 在人间8、1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形容穷得一无所有 形容非常值钱,能卖很高的价钱。 3贫穷的音乐家舒伯特在一个寒冷的夜晚遇见了比他更贫穷的学生,因善心,他买下了男孩的旧书,旧书带
20、给他创作灵感,并因此写出会唱至今的名作野玫瑰。4舒伯特很穷,家里没有钢琴,只好每天到学校练琴。舒伯特弯腰将自己的衣兜掏了个遍,把所有的钱都掏了出来。可惜他没有多少钱。因为他心地善良,同情穷孩子。5寂静的路上,只听到风响,只看见路灯闪烁,夜色笼罩的街上显得有些凄清。渲染了环境,突出了当时的寒冷,更能表现出舒伯特的善良和他看见歌德优美的诗歌时那种投入、忘我的情态。6舒伯特的眼前只有那盛开的野玫瑰,鲜红如火。他似乎闻到了野玫瑰扑鼻的芳香,看到了顽皮孩子的身影已经被歌德写的优美生动的野玫瑰深深陶醉了。9、范文:唉,我真后悔人的一生总是会犯许许多多的错误,在我从小到大的“犯错记录本”上,有些错误过了就过
21、了,经过时间的洗礼也就淡忘了。而那一次,那一次让我后悔的犯错历程,却让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候,我们班不知道是谁又带领起了一股“扑克牌热”,一向喜欢“跟随潮流”的我和几个朋友,也加入了这股热潮。那天在一个比较长的课间里,我和兄弟们又围坐在一起玩一个叫“争上游”的扑克牌游戏,刚开始玩的时候,我们还小心翼翼,出一张牌便四周望望有没有老师的踪影。可玩到后来,兴致来了,就没管什么老师了,都尽情投入在扑克牌的欢乐海洋当中。“扑克牌给我收了!”随着一个愤怒的声音望去,不用说,我们现在最不想看到的老师来了!于是,刚刚还笑面如花的我们,立刻都表情僵硬,等待着老师的审判。“这是违反学校纪律的事,你们自己去找老师看着办吧!”老师气气忽忽的说,于是在那个课间,你便能看见一个壮观景象,一拨六年级的大男生,傻忽忽地来到大队部找老师,却没找人,知道失落的又上到三楼。那时我心里乱糟糟的,觉得自己特别倒霉,我们班那么多人都在玩扑克牌,怎么就偏偏把我们逮住了。“没关系拉!我们知错就改拉,等选举结束再去给老师认错不就得了吗?”是啊,认错不就OK了吗?下课后,我们来到老师的办公室,向他认错,老师只是轻轻地说了我们两句,但泪水却依然模糊了我的双眼,那泪水不是伤心,不是难过,而是后悔,对这次差点付出代价的错误而后悔。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