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穷 人【教学目标】1.会写“汹、涌”等14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8个词语。2.能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3.能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4.能根据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教学重难点】1.能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2.能根据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学习单。【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汹、涌”等14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8个词语。2.能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
2、容。3.能抓住人物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的人物形象。【教学过程】板块一链接资料,导入新课1.了解作者。(1)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的画像,引导:猜猜他是谁?(2)出示课后资料袋,教师简介。2.揭示课文题目: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短篇小说穷人。(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3.引导质疑: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交流)板块二 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1.自读课文。要求: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段落多读几遍。2.学习生字新词。课件出示:寒风呼啸 汹涌澎湃 波涛轰鸣 潮湿阴冷心惊肉跳 忐忑不安 魁梧黧黑 蜷缩(1)指名认读。(2)引导发现
3、:这两行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的?预设:第一行词语描写环境,第二行词语描写人物。(3)指导书写“汹涌澎湃”。课件出示:汹 涌 澎 湃观察字形:这四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导书写:这四个字都是左窄右宽,“澎”“湃”右边的部分也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合体字,书写时注意要把右边写紧凑。学生练写。(4)读含有语气词的句子,指导书写“唉”“嘿”“嘛”三个字。课件出示: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嗯,揍我一顿也好!嘿,我回来啦,桑娜!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哦?什么时候?指名读。引导发现:这几个句子有什么特点?预设:含有表示语气的词语;描写人物语言或心理活动。指导写“唉”“嘿”“嘛”三个字。课件出示:唉
4、嘿 嘛a.教师点拨:“唉”“嘿”“嘛”三个字的“口”书写时要偏上一些,而且要窄一点,小一点。b.学生练写。3.理解主要内容。(1)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这篇小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合作:用关键词填写这篇小说的信息卡。课件出示:穷人信息卡环境:寒风呼啸的夜晚人物:桑娜、渔夫、西蒙情节:盼夫归来 探望西蒙,抱回孤儿 渔夫归来,收养孤儿(3)概括内容:请根据信息卡,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预设: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渔夫的妻子桑娜发现自己的邻居西蒙去世了,便抱回了邻居家的两个孤儿。她害怕被丈夫责骂,内心忐忑不安。渔夫回到家,得知西蒙去世了,便主动提出收养两个孤儿,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5、语文要素【设计意图】认读词语时将词语分成环境、人物两组,突显小说在环境、人物方面的描写,通过填写小说信息卡的形式,让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梳理小说脉络,把握小说主要内容,同时加深对小说三要素的了解。板块三 品读环境,感受人物形象1.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女生读描写屋里环境的句子,男生读描写大海上的句子。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随着朗读,将描写屋里环境的句子由黑色变成红色,描写大海上的句子由黑色变成蓝色。2.提问:你们发现这一段是什么描写?(板书:环境描写)3.引导:说到环境描写,我们并不陌生,你看,透过桥中的洪水,我们感受到了紧张氛围,看到了一个沉着冷静、不徇私情的老汉形象。那穷人这一课中的环境描写,
6、对刻画桑娜这个人物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课件出示:桥 洪水 渲染紧张气氛塑造人物形象穷人 ?4.勾画出环境描写的词语。(1)思考:我们看看第1自然段的描写,作者先写了什么地方,再写了什么地方?预设:课文先写了小屋里,再写了大海上,接着又写小屋里,然后又写大海上。(2)提问:小屋里、大海上到底是怎样的?请大家默读这段话,勾画出有关环境描写的词语。(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相机出示答案)课件出示:小屋里:火炉 破帆 小屋里:温暖舒适 干干净净 闪闪发亮大海上:寒风呼啸 汹涌澎湃 又黑又冷 大海上:波涛轰鸣 狂风怒吼5.探究人物心理。(1)思考:刚才我们读到了小屋里和大海上的景象。再看看这一段话,除了描写了环
7、境,还描写了什么?(2)引导发现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关系。课件出示: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预设:这里不仅写了环境波涛轰鸣和狂风怒吼,还写了桑娜的心理心惊肉跳。(3)思考:那桑娜面对其他环境时,她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出示学习单)(4)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单。(5)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学习单环境内心小屋里火炉 破帆温暖大海上寒风呼啸 汹涌澎湃 又黑又冷焦急、担心、害怕小屋里温暖舒适 干干净净 闪闪发亮有一丝安慰大海上波涛轰鸣 狂风怒吼心惊肉跳(6)思考:都是在写大海上的环境,为什么桑娜第一次的内心是焦急、忐忑不安的,而第二次的内心却是心惊肉跳的呢?(7)小结:我们可
8、以通过比较词语的细微差别,感受桑娜内心的变化。6.感受人物形象。(1)提问:读着环境描写,揣摩着桑娜的内心,我们心中那个桑娜的形象渐渐清晰了,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桑娜呢?(2)学生交流。(3)教师小结:通过第1自然段的环境描写,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桑娜爱丈夫,爱孩子,爱生活,勤劳能干。【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桥这一课环境描写的作用来引出对穷人这一课环境描写作用的思考,接着梳理出文本是按照“小屋里大海上小屋里大海上”的顺序来写环境的,最后通过环境描写感受人物的内心,感受桑娜这一人物形象。板块四 引导发现,探究表达奥妙1.引导发现:对照学习单,关注环境描写和桑娜的内心,分别进行横向和纵向观察,说说你的发
9、现。(1)引导交流:纵向看学习单中的环境描写,你有什么发现?预设:作者在交替对比着写环境。(2)引导发现:再纵向看看学习单中桑娜的内心,想一想:你又有什么发现?预设:当桑娜看到小屋里面的温暖和舒适,她的内心也是温暖的;可看到屋外的环境,她又表现出对丈夫的关心和担忧。由此可见,她的内心是跌宕起伏的。(3)引导交流:我们再把环境和内心联系起来横着看,你还能发现什么?预设:不一样的环境可以给人的内心带来不一样的感受。2.教师小结:环境描写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桑娜起伏变化的内心。这说明环境描写可以映照人物的内心,塑造人物形象。(板书:映照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课件出示:桥 洪水 渲染紧张气氛,塑造人
10、物形象穷人 小屋里 大海上 映照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3.合作朗读:女生读“小屋里”的句子,男生读“大海上”的句子。4.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品读环境描写,走进桑娜的内心,感受人物的形象,这是读小说的一种方法,小说还可以怎样读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穷人,走进穷人所处的时代。【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习单,引导学生横着看、竖着看,发现环境描写的作用,揣摩出人物的内心,引导学生在对比、思考中去发现,在主动发现中获得阅读经验。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2.根据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教学过程】板块一 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11、1.听写词语:汹涌澎湃、风暴、狂风怒吼、温暖舒适、波涛轰鸣、心惊肉跳。2.回顾: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小说营造的环境,并谈谈通过这样的环境,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桑娜。语文要素3.过渡:这篇小说还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通过这样的描写,我们又会看到一个怎样的桑娜和渔夫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板块二 品读心理,感受人物形象1.创设情境:桑娜的内心,系着海浪中的丈夫,系着熟睡中的孩子,还系着邻居西蒙。她去探望生病的西蒙,却发现西蒙已经去世了。她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抱回孩子后,桑娜的内心感受又是怎样的呢?2.自读课文: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的第
12、811自然段,写出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板书:心理描写)3.引导交流。(1)思考:抱回孩子后,桑娜的内心又有哪些感受呢?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这段话。课件出示: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2)学生交流: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桑娜怎样的内心世界?预设:从“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桑娜内心的矛盾。从“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些句子
13、中感受到了桑娜的坚定。4.引导探究:桑娜为什么会矛盾,又为什么会坚定呢?我们还是通过小组合作来探究。学习提示想一想:桑娜为什么会矛盾,又为什么会坚定呢?读一读:带着你的理解,试着把桑娜的这段心理描写读给同桌听。(1)小组按学习提示要求,合作学习。(2)汇报交流。预设:体会桑娜的矛盾。a.矛盾原因之一贫穷。引导发现:文章当中没有一个字写“穷”,你从哪里看出他们确实很穷呢?学生交流文中描写“穷”的句子,感受穷人生活的艰辛、不易。b.矛盾原因之二两个孩子太小,不能同死人待在一起,她又害怕自己的丈夫不会同意,因为自己已经有五个孩子,再加上两个,无异于雪上加霜。c.矛盾原因之三桑娜非常爱自己的丈夫,她担
14、心丈夫会为此不顾惜身体,从早到晚出去打鱼。预设:体会桑娜的坚定。a.提问:既然桑娜的家那么穷,孩子又很多,丈夫每天都很辛苦,那又是什么原因让桑娜坚定去收养这两个孩子呢?b.学生交流。c.小结:通过这些心理描写,我们知道了这位母亲就是如此的善良、高尚、无私、伟大,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这说明心理描写可以直击人物内心。(板书:直击人物内心)5.指导朗读:我们来读一读这一段心理活动,读出桑娜的矛盾,读出桑娜的坚定。教师范读,指名读。语文要素【设计意图】桑娜的心理活动真实而又细腻。本环节抓住桑娜的心理描写进行品读,体会桑娜矛盾和坚定的内心,读懂内心独白后的精神世界,充分感受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形
15、象的作用。板块三 品读对话,走进人物内心1.引导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等着丈夫回家,渔夫回来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同桌分角色读第1227自然段,体会他们的内心想法。2.引导交流:渔夫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学生交流)点拨:渔夫的态度变化是“严肃担忧愿意把孩子抱回来担心桑娜不愿意”。3.抓关键句子,揣摩人物形象。课件出示: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1)引导:从渔夫的神态、动作中你体会到渔夫的内心是怎样的?预设:“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
16、题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这件事。(2)思考:“熬”是什么意思呢?通过这个“熬”,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点拨:“熬”说明了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3)指导朗读:要读出渔夫既觉得这件事难办,但又毫不犹豫地要帮助西蒙孩子的复杂心理过程。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仔细体会渔夫的内心变化。4.揣摩桑娜心理,尝试练笔。(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渔夫和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男生是渔夫,女生是桑娜,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1227自然段。(2)思考:桑娜和渔夫对话的过程中,出现了两次沉默,想一想:桑娜为什么会
17、沉默?(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体会桑娜的敏感与担忧,体会桑娜回复丈夫话时的“心不在焉”。(4)在这两次沉默中她会想些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一处,把桑娜的想法写下来。课件出示:“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两个人沉默了一阵。沉默中,桑娜不断地想:今天什么收获都没有,反而我还给他增添了负担,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了。但我不得不这么做,我要试着说服他。“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她想:西蒙的两个孩子实在是太可怜了,就算被丈夫揍一顿,我也要坚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留下来。
18、可是该怎么说呢?(5)学生交流。引导评价:有没有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的想象;是否写出了生活的艰难,以及内心的矛盾与坚定;是否写出了桑娜的紧张和欲言又止。【设计意图】从渔夫回家开始,小说的情节逐渐进入高潮,文中用大段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本环节抓住人物对话,先让学生关注渔夫的语言,抓住关键词,读懂渔夫内心的变化,体会人物形象;接下来,利用练笔,补白桑娜矛盾内心,丰富了对桑娜这一形象的理解。板块四 总结升华,推荐阅读1.思考:课文学到这里,你认为桑娜和渔夫还是穷人吗?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他们不穷,他们有着可贵、动人的品质,有着善良纯洁的人性之美。2.回读关于“小屋里”的环境描写。(1)教师引
19、读:这个充满温情的故事就发生在一个普通的渔家小屋里,屋外,狂风怒吼,波涛轰鸣;可是课件出示: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2)思考:听了渔夫和桑娜的故事,再读这“温暖而舒适”的小屋,你又有什么不同的体会?(3)引导发现:因为人情的温暖和心灵的高贵,困窘的生活不再是煎熬,反而充满了希望,所以简陋的小屋才会这样的“温暖而舒适”。3.总结:今天,我们读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穷人,通过品读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到了桑娜和渔夫的热心、善良。4.推荐课外阅读。高尔基曾说:“不认识托
20、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人物的善良后,再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再次深化、丰富对本课环境描写的认识,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板书设计】13 穷 人【教学反思】1.关注文体特点,聚焦文本的核心价值。整节课,教师充分关注小说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和人物对话,感受桑娜起伏变化的内心,自主发现环境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2.关注阅读经验,巧妙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从回顾桥这一课的环境描写入手,引发学生对本课环境描写的思考;通过研
21、读环境描写,揣摩出人物的内心;引导研读心理描写,探究人物起伏而变化的内心;通过研读人物对话,补白想象,感受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形象;最后又回扣环境描写,深化学生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呈现了螺旋形上升的学习过程。3.巧妙运用学习单,还课堂于学生。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学习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自学中发现,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走进人物的内心,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习方式上尝试着大胆放手,同时又在学习方法和阅读策略上巧妙指导,让学生阅读文本,在对比、思考中获得经验。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通用】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
22、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 认真拼一拼,把字写漂亮。zhng zhng ch fng zhn mo lng l dng yng chng b cho xn zhu rn cu zng shu xu 二、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曝晒(p bo) 劲挺(jng jn) 瞟了一眼(pio pio)东奔西窜(cun cun) 叉腿(ch ch) 戛然而止(g ji)入场券(jun qun) 追悼(do dio) 叱咤(ch zh)驰骋(chng chng)三、 辨字组词。蹦(_) 缝(_) 梁(_) 遮(_) 颜(_) 崩(_) 篷(_) 粱(_) 蔗(_) 谚(_) 四、
2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自(_)自(_) (_)天(_)接 微波(_)(_)波涛(_)(_) 约定(_)(_) 无(_)无(_)一望(_)(_) 饱经(_)(_) 张(_)李(_)(_)七(_)八 (_)精(_)神五、 选词填空。平静 安静 宁静1.房间里非常(_),只听见钟表的嘀哒声。2.几只小船飘荡在(_)的湖面上。3.夜晚,(_)的乡间小路上连一个人影都没有。六、 按要求写句子。1.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仿写句子)我是一条幸福的蚯蚓,_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_3.在困难面前,我们必须迎难而上。(改为反问句)_七、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虽与之俱学
24、,_。为是其智_?曰:_。2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_乎?”3本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如_的李大钊,_的张思德等;还从匆匆一文中明白了_;知道了科学家们用自己的实践探索告诉我们的道理:真理_。八、 阅读理解。月光曲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25、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功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1文中画“”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2选文第一自然段中,作者在描写盲姑娘的语言时,运用了两个“!”和两个“您”表现了人物难以言表的激动
26、心情。其中第一个“您”表示_;第二个“您”表示_。3贝多芬为什么愿意为盲姑娘再弹奏一曲呢?_4请根据第四自然段,写出月光曲的曲调变化。_5选文最后一自然段中,“陶醉”体现了_,“飞奔”表明了_。九、 以下两题,任选其一,写一篇习作。(1)生活中,有无数美好的人、事、物颗美好的心灵,一份美好的情感,一个美好的梦想,一段美好的往事,一处美好的风景这一切,就在我们身边。请以“感受美好”为话题,写一篇习作。要求:有真情实感;自选角度,题目自拟。(2)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陪伴。是谁陪伴你左右?是什么陪伴你至今请以“陪伴”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表达真实情感,题目自拟。_参考答案1、郑重 厨房 毡帽
27、伶俐 荡漾 澄碧 潮汛 骤然 错综 瘦削2、 p jng pio cun ch ji qun do zh chng3、蹦床 缝隙 栋梁 遮盖 颜色 崩塌 帐篷 高粱 甘蔗 谚语4、作 受 水 相 粼 粼 汹 涌 俗 成 边 际 无 际 风 霜 冠 戴 横 竖 聚 会5、安静 平静 宁静6、1.从地面钻入湿润的泥土中。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他那儿报名。 3.在困难面前,我们怎么能不迎难而上呢?7、弗若之矣 弗若与 非然也 为汝多知 坚贞不屈 为人民服务 不能虚度年华,要珍惜时间 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8、1表示解释说明2猜想 肯定或兴奋 3盲姑娘的话使贝多芬十分激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
28、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贝多芬为遇到这样的知音而激动,于是产生了要为她再弹一首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油然而生。4月亮刚升起时,音乐清幽,舒缓;月亮越升越高时,音乐明快,气势逐渐增强;浪花涌过来时,强音乐骤然响起,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5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 贝多芬想记录下自己刚才弹的曲子的急迫心情9、范文:感受美好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美好的,重要的不是缺少美好,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好的眼睛。早上的带着露珠的小草、上午万里无云的天空、下午灿烂的晚霞、夜晚那满天的星斗美好无处不在。记得妈妈常常和我在院子里乘凉,看着那一颗颗像钻石永恒般的星星,总会引起我的许多问号。讲得最多的还是牛郎织女的故事。那时
29、,我总会仰望天空,看着那牛郎织女星,心想他们是否知道我们在看着他们呢?妈妈便说了起来:“在很久很久以前玉帝的小女儿织女偷下凡间,和一个放牛的人,人都叫他牛郎的人,相爱并且结为夫妇生有一对儿女,他们幸福的生活着。后来,玉帝知道了织女偷下凡间,便把他带回了天庭,家中的老黄牛是被贬下凡间有灵性的牛,并且开口对牛郎说:等我死后披上我的皮,可以上天找织女的的。王母被牛郎的所打动,每年允许他们在八月八日那一天相见。”我对妈妈说“他们一年只见一次岂不是很惨呀。”妈妈笑着对我说:“虽然一天时间很短,但对他们来说是幸福的。”对他们来说这样的生活就很满足了就已经很美好了。我明白了,对呀!就像现在我和妈妈在一起无忧无虑的,就是很幸福,很美好的了呀!我还奢望什么?其实要想感受美好很容易,那就是用心去体会身边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