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本节的作用和地位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在生产及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需要处理,像银行中的往来帐目、电话费的收取、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中学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处理。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如何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函数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二)本节主要内容介绍本节课所用教
2、材是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的信息技术(八年级下)第4单元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是Excel课程中重要的知识点,具体包含内容有:使用公式计算数据,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该单元教学需用三课时,本节是进行第二课时: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材通过实例讲解了EXCEL电子表格中求和函数、求平均值函数的使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例的讲解、演示、练习,能够独立地完成简单表格的数据计算。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其学习基础较好,学习能力、好奇心较强,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决能力还很欠缺,对同类问题解决方法的概括也相对薄弱。由于“使用函数计算和
3、统计数据”这部分的操作较复杂,他们会感到难度大一些,因此我采用讲练结合及分层任务的方法并且将成绩优秀和落后的学生安排在一个组,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使其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有所获。三、教学目标(原)1、知识技能: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电子表格软件中求和函数、求平均值函数、求最大值函数、求最小值函数以及统计函数的操作。2、能力目标: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引导,在教师、同学及网络的帮助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掌握并巩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的素养。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
4、自己动手实践,让他们明白“要知此事须躬行”的人生哲理。三、教学目标(改进后)(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Excel中函数的一般表达式;2、能熟练运用常见函数对数据进行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探索函数的使用方法;2、通过统计学生成绩,了解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让学生体会到运用函数进行统计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EXCEL中函数计算的操作方法;教学难点: EXCEL中函数的选择;五、教学方法(一)采用讲授法、问题驱动、案例分析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二)
5、采用“任务驱动”和“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导入语:月考考试已经结束了,我们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大家也更期待着更好的成绩,而我们班总体成绩怎么样,各学科的平均成绩以及各学科的达到优秀的总人数是多少呢。那么就让我们用数字来说话吧,让我们通过具体的数字来看一下我们的优势学科和薄弱学科,希望大家继续保持优势,加强薄弱。我们教务处老师已通过Excel软件将相关数据汇总录入,大家观察“八年级期中考试成绩汇总.xls”表,那我们有什么方法能帮助老师来准确、快速计算每位同学的总得分以及班级平均得分呢?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回答解决问题方法(用excel公式、自动求和,口算,笔算)师
6、生活动:共同探讨,形成共识。同学们采用的方法都能得出结果,但口算笔算等方法易出错,而且速度慢!用自动求和、求平均值的方法计算数据错误。用公式求和、求平均值要输入的内容太多,影响计算速度,怎么办呢?同学们知道Excel软件是一个强大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工具,具有很强的计算功能,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Excel软件的强大计算功能函数。(二)讲授新课: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传授新知】(1)函数概念:Excel中所提的函数其实是一些预定义的公式,它们使用一些称为参数的特定数值按特定的顺序或结构进行计算。用户可以直接用它们对某个区域内的数值进行一系列运算,如分析和处理日期值和时间值、确定单元格中的数据类型
7、、计算平均值、排序显示和运算文本数据等等。例如,SUM 函数对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进行加法运算。(2)函数格式:在学习Excel函数之前,我们需要对于函数的结构做以必要的了解。如图1所示,函数的结构以函数名称开始,后面是左圆括号、以逗号分隔的参数和右圆括号。如果函数以公式的形式出现,请在函数名称前面键入等号(=)。图1 函数的结构(3)演示讲解“SUM”函数的使用步骤:步骤:1、选择目标单元格;2、通过“”按钮下拉菜单选择常用函数;3、确定函数取值区域;4、回车完成函数应用。【自主探知,完成任务SUM求和】布置任务:按照课本62页“做一做”的要求,使用“自动求和”按钮,计算每个学生所有学科成绩的
8、总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使用函数的高效性,对学生的成绩予以肯定,同时指出操作中个别学生在参数定义时,将不同类型的数据一起求和,如文本型数据和数值型数据,这样做是不对的。【讨论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请同学们思考后回答:1、调用所需的函数可以通过哪些途径?2、如果在使用函数时,用于计算的数据范围不正确,可以通过哪两种途径修改?主要让学生来回答,教师进行引导补充,一方面鼓励学生观察,另一方面增加学生见闻,拓展学生认知。1、其它函数的调用方法:通过“插入”菜单的“函数”命令;通过“fx”按钮;通过常用工具栏的“自动求和”下拉菜单中的“其它函数”命令;自己输入(在编辑框中或单元格中)。2、如何修改用于计算
9、的数据范围:在公式编辑栏中直接修改;通过“fx”按钮;拖动鼠标的方法,重新选择需要计算的区域。【任务二AVERAGE求平均】提问:有了这么方便的求和函数,那么接下来各学科的平均分,又怎么求出呢?学生反馈:1、先用求和函数算出总分,再除以考生人数;2、会不会有求平均分的函数?布置任务:按照课本63页“做一做”的要求,使用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计算全班各学科的平均分。【任务三:条件统计函数“countif”练习】在实际情况中,我们经常要找出符合一定条件的数据个数,比如:优秀人数、不及格人数等等,这时就需要用到条件统计函数countif。老师演示其函数参数对话框,简要介绍各参数的含义:Count
10、if函数能对指定区域中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计数。Range 为需要计算其中满足条件的单元格数目的单元格区域,即(范围)。 Criteria kraitiri为确定哪些单元格将被计算在内的条件,其形式可以为数字、表达式或文本,即(条件)。 例如:条件可以表示为 32、32、32 或 apples。1、教师布置练习:请同学们参照课本P66页“做一做”, 上机完成操作步骤。2、先做完的同学可下坐位交流经验,给其他同学爱心帮助。3、请任务完成人数多的小组选一名小组代表,上台演示操作步骤。4、集体评价,老师补充,掌声鼓励,老师奖励,并总结补充。【知识归纳】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问题包括:这节课我
11、知道了(知识点)?这节课我学会了(操作方法和技能)?这节课我体会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和自我评价。【教师小结】通过学习Excel中函数的使用,这节课我们学会用SUM函数求和、用AVERAGE函数求平均值,用countif函数对指定区域中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计数。同学们计算了自己的学习情况,也了解了自己的学习情况,体会到了数据统计人员的艰辛。希望大家学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努力保持优势,加强薄弱。(三)综合练习大家课下下载伦敦奥运央视转播时刻表,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赛事,用函数统计央视转播次数,和平均转播次数。(四)课堂总结: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三个常用的函数:sum、aver
12、age、countif。2、选择数据时对于连续数据用到shift键,对于不连续数据用到ctrl键3、根据本节课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调动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素。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内容是EXCEL知识中学生掌握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难以独立完成。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教师特别注重师生、生生的互助性学习,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的学习指导者和帮助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初中生来说,学习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主导动因。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在本节课提供的月考考试成绩原始数据里,给出的是学生真实的考试成绩。学生迫切地想要得知自己在班级上的考试总分、平均分和排名等信息,而面对大量数据,如何快速地求出这些内容,就形成一个认知冲突,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学习。3、通过教师对使用函数计算数据方法的讲解,学生实践完成“做一做”任务,以及由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等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操作技巧的掌握,巩固了函数处理数据的方法,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积极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