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世界田联六步讲授法在中学田径接力项目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1433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田联六步讲授法在中学田径接力项目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世界田联六步讲授法在中学田径接力项目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世界田联六步讲授法在中学田径接力项目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体育教学/2023年第7期P56EXPLORATION&RENOVATION体育教学教学探蹊世界田联六步讲授法在中学田径接力项目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文/任 越 李建臣摘 要:世界田联(World Athletics)六步讲授法是世界田联教练员培训与认证系统中要求教练员掌握的教学与训练方法,接力项目的六步讲授法可以帮助我国中学生更好地掌握该项目,同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营造一种较为开放的学习氛围。六步讲授法在中学接力项目教学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效果,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比赛表现,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结合教学总结与思考,也有助于推动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本文将对世界田联接力跑项目的六步

2、讲授法进行剖析,结合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实际情况,为广大中学体育教师在接力项目的运用中提供相应的参考。关键词:六步讲授法;接力项目;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3)07-0056-03接力是田径项目中为数不多的团体小项之一,它是以队伍为单位,比赛过程中以固定的人数、规定的距离,并以接力棒为工具,以传递时间为评判方法的项目。由于接力项目结果的多变性,容易激发每一名队员为了集体荣誉而表现出顽强拼搏的精神,往往能够吸引大多数学生的目光,因此它也是深受中学生喜爱的项目之一。此外,接力项目符合青少年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可以提高学生全面的身体素质与团队协作

3、能力,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中学阶段,接力往往是教师重点介绍的项目之一。决定一支队伍接力项目最终成绩的是接力棒在特定距离内的移动时间,因此它既要求每一名队员有相对较强的个人能力,也强调交棒队员和接棒队员之间的配合能力。在中学的接力跑教学课中,针对教学目标,从启蒙到初步掌握技术,再到有效提高成绩,需要设计一套在项目规律基础上由简到繁、由初级到提高,同时强调趣味与配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逻辑自然掌握技能,并最终具备一定的竞赛能力。六步讲授法是世界田联教练员培训与认证系统中要求教练员掌握的教学与训练方法,它是针对几乎所有田径项目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在教练员的指导下,帮助青少年

4、入门每一个田径项目。六步讲授法可以帮助我国中学生更好学习田径项目,同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营造一种较为开放的学习氛围,因此世界田联六步讲授法适合在我国中学体育课堂中进行运用。六步讲授法在中学接力项目教学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效果,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比赛表现,有助于推动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本文将对世界田联接力跑项目的六步讲授法进行剖析,结合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实际情况,为广大中学体育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一、世界田联六步讲授法的特点六步讲授法是世界田联田径运动教学官方证实指导用书跑!跳!投!(RUN!JUMP!THROW!)项目教学介绍中选用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六个阶段的教学,指导教练员或教师

5、指导青少年从项目启蒙、入门到基本掌握某一个田径项目,它的作用是帮助即使没有从事过相关项目的教练员或教师,通过运用六步讲授法的教学逻辑和手段,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练习,从而掌握项目技巧。因此,六步讲授法同样适用于我国中学阶段田径项目的教学。(一)难度循序渐进世界田联六步讲授法教学逻辑围绕由简至繁的规律进行,它针对的是没有接触过某一个田径项目的青少年,因此第一步都是由基本的运动技能来引入的,比如标枪项目教学第一步的正面投掷,既强调头上投掷出枪,也强调了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当的持握方法。通过六个步骤和阶段的练习,难度循序渐进,最终接近项目完整技术。(二)启发式为主在世界田联记录六步讲授法的教练员指导用书跑

6、!跳!投!中,每一个项目的六个教学步骤文字数量不多,它并没有要求教师必须按照书上的内容进行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在EXPLORATION&RENOVATION体育教学教学探蹊体育教学/2023年第7期P57遵循项目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拓展,此外,每一个步骤都针对易错点或教学中容易忽略的点加入了小提示,帮助学生建立项目本体感受。比如在跳高项目的第五步“高抬腿助跑背越式跳跃”中,提示教师关注学生在起跳时摆动腿大腿快速摆动至水平姿势,并且“留住”。这就是帮助教师掌握教学细节和重点,启发教练员更好地掌握教学。(三)突出项目特点田径项目中每一个小项都有独特的项目特点,项目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世界田联六步讲

7、授法紧扣项目发展特点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逐渐掌握项目技术,教学效率较高,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更快地提高学生运动表现,适合我国中学生教学环境。二、世界田联六步讲授法在接力项目中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和任务明确本次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以及学生应掌握的技能和能力。(二)教学内容及步骤对于接力项目来说,世界田联六步讲授法同样具备循序渐进、启发教学为主和紧扣项目特点的教学逻辑,可以有效辅助教师教学,指导学生掌握接力项目,由于接力项目是团队项目,人数相对较多,技术较为复杂,需要教师反复进行教学研究,但由于书中文字比较简练,因此需要较为详细的剖析与分析,才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

8、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1.步骤一:介绍目视传接棒接力项目的第一个教学步骤为介绍目视传接棒,要求在自然随意方向跑动的基础之上,在固定大小的区域内,学生每两个人用一只接力棒,在交接接力棒的时候强调视线随着接力棒的方向移动,让学生随意在身体前、侧、后面进行交接(图1)。这一个步骤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接力棒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比如尺寸、重量和握持手感等方面,初步建立器材感觉和专项认知,此外还可以提高自身的空间意识、协调性以及两人之间的默契程度。图1 目视传接棒2.步骤二:介绍非目视传接棒接力项目的第二个教学步骤为介绍非目视传接棒。这个步骤要求学生在传递接力棒的过程中,传棒队员与接棒队员的行进方向一致,

9、在交接棒的过程中接棒队员保持目视前方,不允许回头(图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介绍接力棒传递的上挑式与直推式,也可根据我国教学与训练中的特点与习惯,增加介绍下压式传接棒技术,重点介绍交接棒的手法和交接棒方向手的确定。随后进行传递棒口令的教学,世界田联推荐学生喊出“手(hand)”口令,在我国中学实际教学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教授其他口令,如“接”。行进速度方面要从自然走的速度开始掌握,掌握之后,逐渐提升速度到慢跑,最后到常速跑、快速跑,不断提高两名队员之间的默契程度。两人配合熟练后,逐渐增加联系人数到四人一组,并培养每名学生的左右手传递棒能力。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在第一步目视传递的基础上培养接棒学

10、生不看接力棒顺利接棒的能力,由于为了保证传递的成功性,回头接棒是人的下意识反应,但是也会大幅度降低行进速度影响成绩,因此,在此步骤教学的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学生不回头的接棒能力,这样既减少速度损失,又提高了学生的空间运动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提高传接棒的成功率,教师需要在介绍传接棒技术时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如“虎口打开”“四指紧闭”“大臂夹紧躯干”等。图2 非目视传接棒3.步骤三:提高速度进行非目视传接棒接力项目的第三个步骤为提高速度进行非目视传接棒。在这个步骤中,要求学生每两人一组,在已经熟练掌握步骤二的基础之上,两人行进速度逐渐由中速提高至高速,在5070米的直线距离内运用直推

11、、下压和上挑式传接棒技术进行23次传接。在这一教学步骤中,教师应该要求交棒学生在交棒前至少三步发出接棒口令,接棒学生目视前方,并在接棒以后紧握接力棒,避免随意握取。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控制好两名同学的相对速度,提高两人之间的默契,同一个学生的两手都要进行练习,这样更有利于确定传接棒有利手,为日后确定棒次打下基础(图3)。图3 提高速度进行非目视传接棒4.步骤四:检查起动标志位置和掌握起跑姿势接力项目的第四个步骤是检查起动标志位置和掌握起跑姿势,如图4所示,这个步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掌握最佳的起动时机、准备姿势以及进一步提高两人默契,提高交接棒技术。起动标志位置是在测量出接棒学生起动让距的基

12、础上确定的,其意义是在为了让交棒学生速度递减、接棒学生速度激增并同步跑进的过程中合理地完成传接棒技术,保证接力棒位移速度损失最小,具体的起动让距应根据学生的相对速度与能力来确定。在设置好起动标志后,接棒学生应采取各种起动姿势来进行起跑,先从站立式起跑开始逐渐过渡为三点支撑式起跑,不仅指导学生掌握直道起动,还应指导学生弯道起动。此外教师还应要求交棒学生保持最大速度进行交棒,以进一步提高交接棒水平。在日常练习的过程中,先指导交棒学生到达标志物瞬间发出起动指令和接棒指令进行教学,在掌握后的练习中,指导接棒学生观察,当交棒学生跑至起动标志物时,迅速回头起跑,并等待交棒学生的接棒口令,这样是针对学生在大

13、型的比赛环境中,若现场声音嘈杂,无法听到交棒学生的起动口令所设计的。但无论哪种起动方体育教学/2023年第7期P58EXPLORATION&RENOVATION体育教学教学探蹊式,在教学时,时刻提醒接棒学生快速启动,大胆加速,避免回头。图4 检查起动标志位置和掌握起跑姿势5.步骤五:测验和比赛接力项目的第五个教学步骤是测验和比赛。这个步骤是单独拿出一片接力区,培养学生在适应比赛速度条件下的交接棒技术,先进性测验,再进行比赛。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教师应告知两名交接棒的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无论旁边的跑道是否有其他组的学生,都时刻保证在自己的跑道中,避免在比赛中因影响其他道次学生而被判犯规。此外教师

14、还应强调交接棒的技术要点,如最大行进速度进行交接棒,避免回头等。测试时,每两人一队,每一支队伍单独进行测试,教师主要测量30米接力区内接力棒的位移时间,来确定每支队伍的速度情况。在确定每支队伍的速度后,进行弯道交接棒比赛,比赛选取一段为100米长的弯道,起点线、终点线与场地纵轴线平行,并确定30米的接力区(图5)。在测试中速度较快的组在外道,速度较慢的组在内道,比赛时要求每组学生全力以赴,教师进行鼓励。图5 测验和比赛6.步骤六:完整技术传接棒接力项目的最后一个教学步骤是完整的交接棒技术(图6)。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各种条件下进行交接棒的技术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先辅助学生根据不同的能力和技术特征进

15、行四人分组,并在不同分道中进行练习,先选取比步骤五更短的距离,如450米至475米之间的场地,之后设置不同的环境进行交接棒干扰,如噪音、障碍物等,然后再设置不同的对手进行模拟比赛,提升学生的专注度与专业度,遇到技术问题,教师要及时纠正提醒。(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技术训练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基本技术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包括短跑、接力棒传递、起跑和交接等方面的训练。可以采用分组竞赛的方式来进行技术练习,让学生在竞争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2.团队合作在教学中,需要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完成接力比赛。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

16、作能力。3.模拟比赛在教学中,需要模拟接力比赛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比赛的紧张气氛和操作难度,让学生能够逐渐适应比赛环境,提高比赛技巧和心理素质。4.视频分析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视频分析的方式来让学生观看优秀选手的比赛录像,分析比赛中的技术和策略,让学生在分析中汲取经验,提高自己的比赛水平。5.赛事参与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接力比赛,让学生在真实比赛中实践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增强比赛经验和竞技心理。同时,赛事参与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四)教学评价和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思考、分析和总结,并从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过程。通过教学反

17、思,教师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纠正错误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中学生田径接力项目的教学评价与反思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1.教学目标与实施效果的评价和反思评价:在进行田径接力项目的教学时,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比如提高学生的接力技能、协作能力等。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可以通过考试成绩、学生的表现、自我评价等方式来评价。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清晰地传达了教学目标?是否采用了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及时的反馈和指导?2.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评价和反思评价: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

18、关键因素。在田径接力项目的教学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注重实践操作。同时,还需要注意学生的体能、技能水平等方面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反思: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是否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在教学中关注到学生的体能、技能差异,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评价和反思,可以更好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提高,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三、结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案和方法,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和学生表现。相信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应用世界田联提出的六步讲授法来设计中学接力项目的教学方案,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比赛表现,有助于推动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图6 完整技术传接棒(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100191)(E-mail:)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