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的若干问题(1) 第一篇:关于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的若干问题(1)摘要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全球,置身于经济全球化之中的中国企业无法独善其身。许多企业在危机冲击下损失惨重,有的甚至破产倒闭。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这些企业在危机面前为何这样不堪一击。笔者认为长期的粗放式的经营管理,忽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使企业缺乏对风险的敏感和把控能力,经营中风险长期潜伏在企业中,并不断地积累下来,一旦环境变化便会暴发出来。 教训使我们警醒,让我们认识到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笔者从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入手,通过解读内部
2、控制体系,对内控制度建立、组织、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和改进内控制度建设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内部控制体系解读实施要点 第1页 关于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的若干问题 内部控制成为当下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热门词汇,但是许多企业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许多问题,诸如为什么要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谁来负责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等,下面就这些常见问题做些探讨: 一、为什么要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一方面,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的要求。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企业中的发展较晚,一些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忽视,对经营缺乏风险意识,对风险
3、处理不当,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特别是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全球,这场危机也给许多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有的甚至是灭顶之灾。究其根源,主要是这些企业普遍缺乏严格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能力,经营中过失与舞弊形成的累疾使企业在风险面前不堪一击。惨痛的教训,使我们痛定思痛,进一步唤起企业家们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视。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是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另一方面,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从内部控制制度本身功能和目标来说,内部控制是为合理保证单位经营管理
4、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单位实现发展战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不仅包括企业决策层用来授权与指挥经济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还包括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它是一个能够通过一系列方法、程序和制度实现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制约的系统。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企业对经营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并通过控制手段规避和降低风险,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对于企业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减少损失,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谁来负责建立企业内
5、部控制制度 长期以来,由于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重视,许多概念对于企业决策层和企业普通员工比较模糊。企业决策层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功能缺乏了解,不能科学、合理营造内部控制环境。有的企业领导者认为内部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事,将所有的控制活动都 第2页 放在财务部门执行,而财务部门实际上能够控制的环节只是整个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一部分,结果往往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企业的内部控制行为缺乏相应的系统化的支持。 那么究竟谁应该对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负责呢。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6、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这里明确提出董事会负责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就上市公司而言的,扩展和延伸一下,对所有企业来说就是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层。这样要求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从企业经营的目标出发来寻找答案。企业经营的目标是生存、获利、发展,以求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在当前两权分立的经营模式下,股东将企业的经营决策权赋予了董事会或类似决策层,企业决策层则就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向股东会负责,那么企业决策层对建立一套旨在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
7、持续发展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则责无旁贷。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由企业决策层负责,并不是意味着只有企业决策层参与。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使其有效实施,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光靠某个人或某个部门来单独完成是不可能的,需要由企业决策层、管理层,监督者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来完成。 三、如何认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前面我们对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和实施人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主要由内部控制基本目标、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监督和信息与沟通等要素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基本目标是总领,控制环境是基础
8、,风险评估是依据,控制活动是手段,信息与沟通是载体,内部监督是保证。 1、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基本目标总领整个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的原则方法程序都建立在这个目标之上,它是所有内部控制活动所要到达的终点。 2、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它是所有其他内部控制组成部 第3页 分的基础要素,也是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架构建设的第一步。它为其他要素提供约束和结构,为企业建立起风险管控的整
9、体框架。 3、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企业必须了解它所面临的风险,并加以控制。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通常开展的活动有:建立企业风险管理分析框架;梳理流程,识别和记录企业风险点;形成风险管理流程。风险评估的结果为控制活动的实施提供了关键节点和行动路线,搭建起整个控制活动的骨架。 4、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应对策略,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形式。常见的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在本
10、环节中企业需要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订立控制风险的政策及程序,以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并通过控制系统的建立将控制活动的管理贯穿于整个企业组织。企业控制活动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最核心和最直接的环节,其他环节都为之服务,故控制活动执行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结果。 5、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企业通过沟通机制,让内部控制的流程管理从管理层的推动到达终端的执行层。该机制让执行对象理解哪类信息是实现控制目标所需要的,以及以何种形式去交流信息可以帮助员工履行自己的职责。 6、内部监督。内部
11、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企业的风险点会随着时间变化。曾经有效的风险应对可能会变得不相关,控制活动可能会变得不太有效,或者不再被执行,新的风险可能会产生。面对这些变化,管理层需要确定企业风险管理的运行是否持续有效。所以,在内部控制与风险架构建设过程中,监督作为最后一步尤其重要。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内部监督机构来对风险管控的效果进行评估,并通过信息沟通及时反馈于其他各环节,以达到企业风险控制的目的。 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组织、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应切合实际,注意吸取成功经验。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过
12、程中,即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生搬硬套,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企业要结合所属行业环境、所有制形式、规模及管理水平等自身业务特点建立一套真正适合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 第4页 同时也应该充分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案例。 2、应注重人员培训。首先是与内部控制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内部控制制度涉及知识面非常广泛,包括财务会计、投资、金融、市场、营销、法律、材料、信息等多方面知识的融合,没有相应的知识支持,内部控制不可能完全到位。其次是对人员素质的培训,无论是企业的决策层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都是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参与者,他们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效果。同时内部控制主要是做人的工作,
13、矫正人的行为,需要有相应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能力,培训大批这样的“全才”,显然需要很长的过程。 3、应以变化的眼光发掘问题,以发展的眼光处理问题。随着时间的变化企业的风险点也在不断地变化着。通过监督和信息沟通,我们会发现内部控制过程中新的缺陷,这时我们应当分析缺陷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采取适当的形式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经理层报告。企业应当跟踪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并就内部监督中发现的重大缺陷,追究相关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的责任。 4、应充分利用好内部管理手册。企业内部管理手册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说明书”,是对企业内控体系的详细解读。企业应当精心组织全员参与编制内部管理手册,通
14、过内部管理手册,使全体员工掌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企业编制的内部管理手册应当内容严谨、语言通俗、可操作性强。 5、应选择合适的管理软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择一套合适的管理软件来帮助企业实施内部控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企业的信息化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专业软件开发商开发的通用管理软件,现在市场有许多优秀的基于企业管理的商业软件,这些软件是由开发商汇聚专业人士,紧扣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开发的,其优点是结构严谨、内容全面,技术比较成熟,运行稳定,还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数据初始化和二次开发。另一种是企业
15、根据自身业务流程自行开发或委托软件开发商开发的内部信息化管理平台。这种软件的优点是软件控制流程能够尽可能地贴近企业的实际情况,便于操作。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突破绩效瓶颈,优化资源、扩大企业掌控渠道,整合产业链。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信息化平台。 以上是本人在从事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实践中总结的一些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和实施过程中的体会,在此与大家做个分享,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第5页 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政部文告2008年第七期,发文号财会20087号2.阎达 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年第2期 3.王金丽,国有企业内
16、部控制的特殊问题与相关建议j会计之友,2008年第7期 4.辛茂荀主编,内部会计控制实务,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第6页 第二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 众所周知,红极一时的亚细亚集团曾因其在经营和管理上的创新创造了一个平凡而奇特的现象“亚细亚现象”。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的近200个大中城市的党政领导、商界要员来到亚细亚参观。并且亚细亚商场自1989年5月开业以来,仅7个月就实现销售9000万元,1990年达1.86亿元,实现税利1315万元,一年就跨入全国50家大型商场行列,到1995年,销售额一直呈增长趋势,1995年达4.8亿元。然而,199
17、8年8月15日,郑亚商场悄然关门。面对这残酷的事实,人们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导致亚细亚倒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内部控制的极端薄弱是促成其倒闭的主要原因之 一。下面我们对亚细亚内部控制进行系统,从而引发在我国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 (一)控制环境失败 控制环境是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的各种因素,具体包括企业的董事会,企业管理人员的品行、操守、价值观、素质与能力,管理人员的管理与经营观念,企业文化,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信息沟通体系等。企业控制环境决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是企
18、业内部控制的核心。据悉,在郑亚集团内部,董事会一直处于瘫痪状态,注册于1993年10月的郑亚集团公司直到1995年6月才最后确定董事会。在近两年时间内,集团公司决策层一直处于不断演变的状态之中,没有按章程规范运作,董事会从未召集董事们就重大决策进行过表决,凡事都由总经理一人拍板。在人事政策上,以貌取人、随意用人、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现象屡见不鲜。过于乐观、自信、想当然的管理层一手遮天,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控制,使郑亚集团的经营隐患重重。 (二)风险意识不强 我们来看看原郑亚集团总经理王某在谈到对风险的认识时是怎么说的,“对市场认识不足,对形势认识不足”。“在我们前进的过程中,不但遇到了国内商业同行
19、的压力,而且国外零售业的大举进入也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导致我们认为较先进的经营模式一下子就被冲得体无完肤。”“面对零售业艰难的状况,我们的应变能力差,整个经营进入死胡同,最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抗风险能力差,一遇事阵脚就乱了。”不难看出,在郑亚集团管理层的思想中缺乏风险概念,没有设置风险管理机制,因此,抗险能力极低。 (三)缺乏适当的控制活动 郑亚集团运作中几乎不存在控制活动,或者即使存在所谓的政策和程序,也是名存实亡。且看一组数据:亚细亚一年一度的场庆花费都超过70万元;集团某股东从郑亚商场借出800万元,连借条也没有,后来归还300万元,剩余500万元商场账面和收据显示是工程款。郑
20、亚集团的控制活动若此,何以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实现。 (四)信息沟通不顺畅 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在郑亚集团内部,信息沟通几乎不存在。据称,集团内部一不需要成本信息,二不投资回收期及投资回报率,三不收集市场方面的信息。信息系统由管理层随意控制,资金被大量挪用,却不知去向何方。在郑亚集团,信息系统已经不再是一个管理和控制的工具,而是上层管理者的话筒,信息随其意愿而变。 (五)内部监督缺乏 在亚细亚,自开业以来,没有进行过一次全面彻底的审计。偶尔的局部的内部审计中曾发现几笔几百万元资金被转移出去的事,后来也不了了之。任何事情都是总经理说了算,属下当然包括内部审计人
21、员在内,全无发言权,可见内部控制极度缺乏是既成事实。 在亚细亚,内部控制的各要素皆存在,最终必然走向倒闭。在知识环境下,如何建立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下面从内部控制的方式入手来谈谈如何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 (一)实施内部控制的方式 通常情况下,一个单位要实行内部控制,重点应当在组织结构及职责分工、授权批准、会计记录、资产保护、职工素质、预算管理和报告制度等主要环节组织实施,同时还要通过强化外部会计监督对企业施加压力,从而使内部控制最有效地发挥作用。 1.组织结构控制 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单位的经济
22、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五个步骤,即: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一般情况下,如果上述每一步骤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郑亚集团内部组织结构混乱,总经理一手遮天,董事会形同虚设,最高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几乎瘫痪,决定了其走向没落的命运,而公司制企业应该如何改进和完善组织机构控制呢。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 2.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处理经
23、济业务时,必须经授权批准以进行控制。在公司制企业中,一般由股东会授权给董事会,然后再由董事会授予企业的总经理和有关管理人员。企业每一层的管理人员既是上级管理人员的授权客体,又是对下级管理人员授权的主体。因为企业的经济业务既涉及企业与外单位之间资产与劳务的交换,也包括企业内部资产和劳务的转移和使用。因此,每笔经济业务都有一系列内部相互联系的授权批准程 序。案例中,郑亚集团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实行总经理“一支笔”审批的做法。许多理应经董事会讨论通过的事项,如冠名权,却只要总经理签字同意,别人就可以建个“亚细亚”。实践证明,权利要受到制约,失去制约的权利极易导致腐败。因此,各项工作人员必须在获得批准和
24、授权后,方能执行或处理,绝不能超越权限去处理不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比如非出纳人员不能收付货币资金,非采购人员不能办理采购业务等。 3.会计记录控制 会计记录控制的要求是保证会计信息反映及时、完整、准确、合法。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遵照会计制度要求,从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开始,对会计人员进行的分工,使之相互分离和制约;并对会计凭证进行编号,防止经济业务的遗漏、重复,并可根据连续编号的凭证是否缺号,揭示某些弊端和问题;记账方式要采取复式记账并进行科学的凭证传递程序,每一笔经济业务不仅要记入总账,而且要记入相关的明细账,实行平行登记。这种方式要求对每种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和手续制定出标准化模式,形成
25、各环节之间步步核查、环环监督的格局,以便及时发现差错和弊端,加以处理。 4.资产保护控制 广义的资产保护控制可以包括对实物的采购、保管、发货及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而狭义的资产保护控制主要包括接近控制、定期盘点控制等,案例中,郑亚集团由于缺乏适当的控制措施,集团股东从商场借钱,无人催要,当账面余额不平时,便巧立名目,人为抹平,导致资产严重流失。在实际工作中,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和存货等变现能力较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直接接触,货币资金的收支管理只能限于特定的出纳员,支票等重要票据的签发,必须是单位指定的负责人,存货的实物保护可以有专职的仓库保管员控制,对一些特殊的存货还应
26、采取一些必要的其他保护措施,达到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的目的。 5.职工素质控制 职工素质控制包括单位在招聘、使用、培养、奖惩等方面对职工素质进行控制。招聘是保证单位的职工应有素质的重要环节,单位的人事部门和用人部门应共同对应聘人员的素质、水平、能力等有关情况进行全面的测试、调查、使用,以确保受聘人员能够适应工作的要求。同时注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推行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还要实行良好的管理方式,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使充满生机和活力。郑亚集团任人唯亲,排除异己,不尊重作为人力资源载体的职工的心理需求,令不行禁不止,也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6.预算控制 预
27、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可以涵盖单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诸多方面。也可以就某些方面实行预算控制。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编制不论采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式,其决策权都应落在内部管理最高层,由这一权威层次进行决策、指挥与协调。预算的执行层由各预算单 位组织实施,并辅之以对等的权、责、利关系。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各单位要通过预算的编制和实施,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对内部各单位未完成预算的原因进行比较,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改进措施。 7.风险控制 风险一般是指某一行动的结果具有变动性。风险控制就是尽可能地防止和避免出现不利的结果。
28、风险分为来自生产经营方面的经营风险和举债带来的财务风险。由于原材料供应地的情况变动,运输路线改变,原材料价格变动,新材料、新设备的出现等因素带来的供应方面的风险,以及由于产品生产方向不对头,产品更新时期掌握不好,生产质量不合格,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试验不成功等因素带来的风险是经营风险,所有这些生产经营方面的不确定性,都会引起企业的利润或利润率的高低变化,从而给企业带来风险。企业息税前资金利润率和借入资金利息率的差额具有不确定性,从而引起自有资金利润率的高低变化,这种风险即为财务风险。单位要牢牢树立风险意识,对市场和形势谨慎估计,并能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形势的变化转换经营方式和理念,设置风险管理机
29、制,比如,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关键是要保证有一个合理的资金结构,维持适当的负债水平,既要充分利用举债经营这一手段获取财务杠杆收益,提高自有资金盈利能力,同时要注意防止过度举债而引起财务风险的加大,避免陷入财务困境。 (二)强化内部控制的宏观政策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关键在于管理者是否有动力和压力。从内部来说,是经营管理者有搞好监督的内在需求,从外部来说,通过强化外部会计监督对企业施加压力。促使内部控制最有效的发挥作用。 1.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建立产权清晰、代理关系明确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效力,使所有者监督到位。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为适当的履行
30、职责,避免被解聘,客观上需要依据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进行决策而不是主观臆断,需要依赖会计采取有效的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协调、监督,这样就能使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的内部需求,自发行动。 2.加大会计法的执法力度。新修订的会计法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责任主体,要切实履行赋予的职责,不断提高执行财经法纪法规的自觉性,带头执法,维护国家财经纪律,切实加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的领导,完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负责人应当支持、保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保障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在单位内部为会计人员实行有效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和执法监督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完善与会计
31、法相配套的有关法规制度建设,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 3.协调运作国家监督方式,使其形成监督合力。我国国家监督的方式很多,包括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督等,但监督效果却不理想,原因是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加之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因此,新会计法规定上述监督检查部门在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依法实施 监督检查后,应当出具检查结论。有关监督检查部门已经做出的检查结论能够满足其他监察部门履行职责需要的,其他监察部门应当加以利用,避免重复查账,从而提高外部监督的质量,节约资源。 4.加强社会监督
32、,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质量。注册会计师在整顿会计工作秩序、规范和加强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要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促使单位加强内部控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做好“经济警察”的监督作用。 5.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会计部门是企业的内部管理机构,会计人员应当回归企业。应当建立一种会计资源社会管理,企业聘用会计的管理体制。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已通过会计证由政府部门进行了认定。另外,还应成立类似会计行业协会的自律性组织,由行业协会进行全社会会计资源管理,利用机建立全国会计人员档案信息库,实行全社会会计人员档案的统一管理,这样,就形成了一
33、个全国统一的会计市场,用人单位和会计人员可进行双向选择,如此,将会促进会计人员提高整体专业技术水平和遵守道德规范,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6.充分运用现代化高手段。指纹识别、密码校验是诸单位实施各岗位授权批准控制的新,重大的筹资行为、投资决策、大额资金收付等业务人员均要经过授权批准,方可进行处理。实施网络内部控制是我国许多单位普遍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方式。在货币资金的收付、存货保管、购销等业务实施各岗位间横向与纵向的相互牵制,从而预防发生错误和舞弊。 第三篇: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摘要。中小企业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一些中小企业由于没有建立和
34、完善内部控制制 度,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风险 当今,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发 展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着内部管理薄弱、经济效益较 差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致 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 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负责人内部控制观念淡薄 很多中小企业负责人轻视内部控制,习惯于行政指挥, 家长式管理、内部人控
35、制现象严重。现阶段由于企业外部监 督比较薄弱,一些中小企业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 不足或者说不愿意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他们认为自己足可 以保证财产的安全,制定内部控制就是对管理经营权的干 预。因此,往往不愿去关心,更不愿带头执行。中小企业家 长式的管理特点,使得负责人任人唯亲,为自己谋取利益带 来更大的方便。可见,有些企业是不愿对自己进行控制的, 其对内部控制的理解是对下不对上。管理者对自我控制的 排斥使得内部控制无法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环境,从而 也影响了企业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执行。 (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基础薄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 1.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设置不符合会计规范,
36、会计人员 综合素质偏低。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员工较少,有 的企业干脆不设会计机构,有的即使设置但也是层次不清, 分工不明确,有的企业会计兼任出纳或保管员。在会计人员 的任用上,有的会计人员无证上岗,有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 老化、专业水平较低,使得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与会 计技术无法实施。中小企业常见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亲属, 完全依领导的意愿做帐; 2.财产清查没有形成制度,清查期限不明确,清查程序 不规范,企业资产长期不对账,不盘点,既造成了会计信息失 真,又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 3.部分中小企业内部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出来。会 计的日常控制依赖于会计的日常监督,内部会计
37、监督要求会 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但是一些企 业的管理者经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到管理者干预或 利益的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办事,使会计的监督职能 无法履行。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失或不完善 目前中小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尤其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因此,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虽有几项制度,实际工作却从未实行内部控制,个别企业甚至没有书面的内控制度。他们认为,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组织简单,一个人往往要做多项工作,不需要内部控制,或也不宜有完善的内控制度。这些片面的观念使得他们不重视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
38、善,即使建立了内部控制,有的也只是流于形式。远远达不到会计法及财政部颁发的示范性文件提出的系统化、规范化的要求,致使企业不能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给企业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 (四)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地分离制约 现阶段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运作仍沿用过去的传统管理方式,一人说了算,存在“重大”无标准,“决策”无民主的领导独断专行的现象,由于权利高度集中,排斥了集体领导决策的优势,加大了企业经营决策的风险。当今社会大凡出现重大舞弊行为的企业,基本上均是授权不当、权力过大且控制不力引起的,给企业长期发展埋下了隐患。 (五)风险意识差,内部压力不足 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
39、,企 业经营风险不断加大,然而从我国中小企业现状来看,其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中第20卷第5期 2007年10月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journalofjiangxifinancecollege vol.20no. 5oct.2007 没有经营风险的概念,更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因此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 以上种种问题使得中小企业资信度较差、经营能力低 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缺乏。因此,中小企业为了迎接新经济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为了自身的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原则 随着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各级政府
40、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必须依据政府法令、会计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根据单位所处的经济背景、单位管理的需要,以及内部控制的要求与处理方法等进行设计。内控制度的设 计前提和基础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内控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企业的根本利益和理财目标。基于以上要求,中小企业内控制度设计应当考虑以下原则: (一)遵循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切合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的原则 企业内控制度设计要遵循国家统一的规定,以要充分考 虑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要求,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凡是可由企业自主选择的财务事项,企业应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规模、经营方
41、式、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规定。有的中小企业业务量较小,会计核算只能采用集中核算方式,即会计机构统一办理。在职责划分上应注意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如出纳与稽核的分离,出纳与总帐、明细帐的分离。 (二)岗位责任原则 内部控制的设立是与企业管理模式紧密联系的,企业按 照其推行的管理模式设立岗位。因此,体现这一原则首先将经营管理活动划分为若干具体的工作岗位,并根据岗位相应赋予工作任务和职责权限,规定操作规程和处理程序,明确纪律、规则和检查标准,以使责、权、利相结合,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以此来增强每个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原则性和灵活
42、性协调配合 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时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 策,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企业运转特点,即企业人、财、物、信息各种因素,产、供、销各个过程,筹资、投资、收入与分配各个环节,都要综合发挥作用。协调配合原则是指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各部门或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各岗位和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各项业务程序需要紧密衔接,从而避免相互扯皮和脱节现象,以保证经济管理活动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因此,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不仅要有原则性,而且还应根据其目标、任务、环境、人员素质的高低等因素的变动而具有灵活性。 (四)讲究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是体现企业成果和竞争力的主要目标,内部控 制设计目的就是要规范企业经济行为
43、,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贯彻成本效益原则,即要求企业必须科学地进行经营管理,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只有在其提供特定数量与质量的会计信息所带来的效益大于其提供会计信息的耗费的情况下,才是有必要的。因此,在设计内部控制时要考虑其设计和运行成本与效益的关系,才能实现成本与效益的最佳组合。对重要经济业务活动要进行重点控制,对一项经济业务活动的关键环节实行重点 控制。选择关键控制点是实现少花费而高效率控制的重要途径。 三、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效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有效的内部控制关键是对人的控制 “权力
44、制衡,以人为本”,要想把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 企业就要着重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因此健全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必须要从“人”这一要素入手。 1.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关注观念的变革与创新。对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进行内部控制的法制宣传和学习,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防止高度集权,僵化的经营运作,增强自我约束力,提高自觉执行内控制度的意识,并创造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保证内部控度的有效执行。 2.激发员工参与内部控制的热情。内部控制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本质上讲,企业员工既是内部控制的主体也是内部控制的客体,他们的理解和参与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和执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企业内
45、部控制的基础。要让员工热爱企业,企业的成败与他们息息相关,这样他们才有参与企业管理的热情,才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 (二)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其基本目标 是查错防弊,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会计控制构成了内部控制的关键和核心,会计控制在内部控制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具有独立的、不可替代的功能。 1.适合中小企业的岗位特点。由于中小企业业务量较少,会计核算宜采用集中核算的方式,即由会计机构统一办理,一般可由会计主管兼总帐会计,明细帐会计兼稽核。在职责划分上应注意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财会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的
46、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2.抓原始凭证,从源头上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在经济活动中,如会计人员依据不真实的原始凭证进行核算,会导致一系列的会计信息失真,因此,企业的每一笔经济业务,必须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并送交财务部门,会计人员按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进行审核,以保证每项经济业务入帐的正确性及合法性。 3.加强日常的核对制度,包括帐证核对,帐帐核对,帐表 核对,帐实核对等,日常核对制度对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完75第5期刘海明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整、正确,保证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会计人员的素质状况和 积极性调动如何,直接影响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机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制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并进行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三)加强对关键点的控制 中小企业由于人员较少,机构设置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