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实践论和认识论视域下的赛珍珠《水浒传》中酒文化翻译之“体”“认”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7991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8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践论和认识论视域下的赛珍珠《水浒传》中酒文化翻译之“体”“认”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实践论和认识论视域下的赛珍珠《水浒传》中酒文化翻译之“体”“认”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实践论和认识论视域下的赛珍珠《水浒传》中酒文化翻译之“体”“认”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3 月Mar.2023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第 30 卷第 2 期Vol.30 No.218实践论和认识论视域下的赛珍珠水浒传中酒文化翻译之“体”“认”分析孔令翠(四川外国语大学 翻译学院)摘要:有关赛珍珠译水浒传的翻译研究成果丰硕,但目前还没有关于书中酒文化的翻译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认识论指导下,文章运用王寅教授提出的本土化翻译理论体认翻译学的核心要素“体”和“认”探究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赛珍珠译水浒传中酒文化元素的翻译,发现凡是“体”和“认”结合紧密之处,译文就能在忠实、准确、通顺等方

2、面与原文最大限度地保持一致,否则就可能扭曲、背离或偏离原文。译者只有在“体”上无限接近,在“认”上既充分发挥“体”的影响,同时又受其制约,在译者能动性与受动性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才能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实现“仿”与“创”的有机统一。关键词:水浒传;酒文化;体认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65X(2023)2-0018-101引言:中国古代体认观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认识论引言:中国古代体认观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认识论“体认”中的“体”最早见于战国金文,作为名词本义指身体,作为动词指体验、体会等。体验有三层含义:亲身经历与实地领

3、会,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以及通过查核、考察与研究获得间接经验。其作用在于让我们感知客观现实,并在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农学典籍英译与传播研究”(SC19B112);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川酒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课题“中国典籍中的酒文化英译文献整理及翻译与传播研究”(CJCB2020-01)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孔令翠,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典籍翻译、译家译史研究、体认翻译学、翻译教学实践论和认识论视域下的赛珍珠水浒传中酒文化翻译之“体”“认”分析19大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体会的意思是体验与领会。“体认”中的“认”出自 诗经 大雅抑,本义为分辨与识别,

4、引申义为同意与接受。“体认”出自朱子语类,指通过体验、观察去认识,强调身体力行与知行合一。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提出了“致良知”的哲学命题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论,以促进理论与实践以及主体与客体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上,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改造世界)。认识来自实践,又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与中国古代体认观有相通之处,完全可以从实践论与认识论角度去进一步深入理解、正确运用和发展完善新兴的体认翻译学。2从认知语言学到体认翻

5、译学从认知语言学到体认翻译学2.1认知语言学与认知翻译学认知语言学与认知翻译学语言的认知研究始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文旭,1999:34)。认知科学的主流理论是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前者主要基于经验主义哲学观,但也有学者认为索氏的哲学基础为分析哲学(王寅,2001:7)。后者认为语言仅与人的心智和大脑的内部状态有关,而与客观世界的其他事物无关(牛保义,2021:27)。Lakoff 和 Johnson 先后合作出版的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980)和体验哲学基于身体的心智及其对西方思想的挑战(1999)在严厉批判索氏和乔氏传统哲学观的基础上建立了体验哲学。体

6、验哲学是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强调认知和理解都来自体验,而不同的体验具有差异性和创造性。语言的意义不限于语言内部,而是植根于人与客观世界互动的认知,植根于使用者对世界的理解和信念(赵艳芳,2000:24)。21 世纪初,认知科学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和研究方法与翻译研究结合起来建构了认知翻译学。认知翻译学认为,翻译既是一种认知活动,也适用于解释翻译的过程(王寅,2017:5)。2.2体认语言学与体认翻译学的本土化创新体认语言学与体认翻译学的本土化创新尽管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和心智源于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但其学科名称却只体现了“认”而忽略了“体”。为了克服其不足,王寅等学者在继承中国古代体认观的基

7、础上借鉴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认识论、后现代哲学、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等,将认知语言学修补为体认语言学(Embodied-Cognitive Linguistics,ECL),且将其核心原则归纳为现实认知语言(王寅,2014,2021b,2022;廖光蓉,2019;雷卿,2019),即语言来自对现实世界的“体(互动体验)”和“认(认知加工)”。现实指我们的身体和自然世界,包含了“体”的主体与客体,认识现实即理解与解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3 年第 2 期20释当前的语境。“体”是人类认知自我和世界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指人们与客观世界的互动,凸显人类的思想、语言、意义具有体验性。“认”即认知,指人们

8、对客观世界的解释与看法,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本精神,只有经过人的认知才能转化成语言。最近王寅教授(2022:1)还针对概念整合论(CBT)未能强调唯物主义和实践观基础性的缺陷将其修补为体认整合论(ECB)。体认语言学揭示了语言的体验性和认知性,强调了认知主体在认知世界时体验和认知的互动关系(赵永峰,2019:8)。在认知翻译学与体认语言学的基础上,王寅教授以实践论和认识论为指导,指出翻译是一种涉及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的体认活动,提出了体认翻译学(Embodied-Cognitive Translatology,ECT)。翻译过程中语言是经过“体”(对现实的互动体验)和“认”(基于体验的认知加工

9、)两个环节而形成的(王寅,2021b:1)。王寅教授用“体”凸显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强调语言的客观性与实践性,即语言是基于对现实世界的互动体验形成的,并借此解释翻译中的同和模仿;用“认”彰显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译者的认知加工和主观能动性,强调译者的认识体会、心理状态和切身体验,并以此解释翻译中的异和创造。王寅教授(2020:37)还认为,体认翻译学对当今诸多翻译理论、策略、方法和语言现象具有强大的解释力。体认翻译学是对我国古代认知观的继承,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与认识论指导下的产物,是王寅教授及其团队认知翻译学研究本土化创新的成果,有利于促进我国译学理论建设实现从照着讲、跟着讲到跟我讲、听我讲的转变

10、。3“体体”“认认”视域下若干翻译问题审视视域下若干翻译问题审视3.1“体体”“认认”与翻译之可能性和挑战性与翻译之可能性和挑战性由于人们与相同或相似的自然世界和现实世界打交道,因而形成了相当程度的实践经验和认知体会的共通共享,从而决定了全世界各民族的语言和思想必有共同之处。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译者与原文作者对客观世界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感知,译者会认真体验原作者表达的意义和情感,尽力去反映原文的主旨和原意,这为跨语言和跨文化互译提供了可能性。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看,暂时不能翻译的等将来条件成熟了也是可以翻译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为“体”与“认”是一个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无限深化与上升的过程,这就为

11、译者通过不断的体认活动去解决翻译中的各种困难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很多暂时不能解决的困难终究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所处的社会与自然世界有所不同,其实践与认识就会有相异之处。从认识论角度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因而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在认识世界、理解世界与表达世界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实践论和认识论视域下的赛珍珠水浒传中酒文化翻译之“体”“认”分析21这就决定了译者对原著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不断从“体”到“认”,再从“认”到“体”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给跨语言和跨文化互译带来了挑战,造成了暂时难以准确翻译的困难。3.2时空分离的时空分离的“体体”“认认”与翻译

12、与翻译还原“体”以保证理解的客观性。由于实践与认识之间存在不同步性,认识往往滞后于实践,翻译时“体”与“认”之间往往时空分离。对翻译而言,原作者之体认与译者之体认也存在不同步的分离现象。译者之“认”首先应尽可能还原原作者之“体”,即还原原作反映的主、客观世界。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参照人与物,并考虑参照的共时性与历时性。对于共时翻译,译者要尽可能与原作者保持密切沟通,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地通过原作者反映原作之“体”。如有必要和可能,可以实地考察原作中的各种场景,以最大限度地反映原作中的客观世界。对于历时翻译,译者无法与原作者直接对话,但需要尽可能还原历史背景,获得间接体验,这就需要进行大量的文

13、献研究,比如阅读与原作有关的文献、后人对原作的注疏、点评与研究,甚至还可以参考今人创作的影视作品,以便尽可能呈现不同视角下的原文之“体”,作出最接近原文之“体”的翻译选择。若翻译具有宏大历史背景的经典原著,甚至应该实地考察作品中反映的现实世界,以便准确地理解原著,为下一步准确、客观地“认”打下坚实的基础。限制“认”以确保理解的准确性。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译者对原著的“认”是否正确,受制于能否完整、准确地反映原著之“体”。不同的译者生活在具体的不可能彼此完全相同的客观世界中,因而在“认”上存在着差异性,致使对原作的理解与认知不可能完全一样。如果不对译者的认知加工用互动体验加以限制

14、,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认”。译者需要通过不断的认知加工,即发挥主体性,依靠从概念、判断到推理的思维过程去尽可能还原或再现原作反映的世界。由于这种反映主要是间接的,译者只能尽可能接近但不能完全还原原作的世界,因而需要译者在多种可能的客观世界之间进行甄别与抉择。总之,“认”的差异性为多译与重译等创造性翻译开辟了道路,但由于“认”也会受到限制,其差异性会约束译者随心所欲式的理解与所谓的创造性翻译(王寅,2021a:2)。3.3“体体”“认认”之别与译文异同之别与译文异同“体”是客观的,但“认”是主观的,人类有多种认知方式和较强的思维能力,可从相同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空间、事体、事件及其特征和组成部分(王

15、寅,2005:40),因而会存在一体多认现象与“体”“认”之间的背离现象。在翻译过程中,对于同一本原著,不管有多少译者,其“体”都是一样的,这就决定了译文在内容上必定以同为主。尽管不同的译者依据的“体”相同,但由于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3 年第 2 期22认知方式、认知框架、自身经验、现实语境不尽相同,从而使得文本理解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又由于采用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不尽相同,译者可通过多种映射和创仿手段发挥译者主体性,创造性地输入各种新创结构和信息,以实现文本的交际目的和译者的个人目的(胡安江、彭红艳,2022:298),从而使译文具有差异性,不可能完全等同于原文(王寅,2008:212)。4

16、水浒传中的酒文化水浒传中的酒文化中国的酒文化始于夏代的谷物造酒,几千年来酒文化的影响很大,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民俗等各领域,“无酒不成席”“把酒言欢”“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借酒消愁”“酒后吐真言”“酒后乱性”等表达无不体现出酒文化的盛行与影响。无论是我国古代文学还是现当代文学作品,酒文化几乎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尚书中的酒诰到晚清诗歌,以酒为题材的诗文浩如烟海,以酒为主题的诗文流传千古,如曹操在短歌行中发出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人生感叹,李白在将进酒中借酒抒发自己桀骜不驯的愤激情绪,而“李白斗酒诗百篇”则直接点明了酒与诗歌创作的关系。酒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地位也十分突出,尤

17、其是明清时期的小说。四大名著中都有很多涉及酒的内容,尤其水浒传中关于酒的内容更是贯穿始终。唐宋年间酒文化盛行一时,大小酒肆遍及市井村野,上至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以饮酒作为人生快事。明代作家施耐庵(1296-1370)以北宋(960-1127)年间梁山泊农民起义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水浒传描写了 108 个梁山好汉的故事。水浒传把酒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如吴用智取生辰纲、武松景阳冈打虎、武松醉打蒋门神、鲁智深大闹桃花村、宋江浔阳楼上题反诗。据初步统计,书中有 600 多次描写饮酒场合,有 27 回正面描写醉态,涉及酒的种类、酒业、饮酒器具、饮酒风俗等内容的更多。书

18、中出现的酒楼、酒店从高档到低档应有尽有。酒的分类名目繁多,叫法上有白酒和浑酒,吃法上分荤酒与素酒,档次上则是皇封御酒与山野村醪。酒的名称与品质五花八门,上层社会主要饮玉壶春、蓝桥风月、青花瓷酒等高度酒,民间穷苦百姓则大碗喝素酒、黄米酒、老酒、村酒、社酿、荤酒、浑白酒、村醪等低度酒。酒具有黄金七宝器、赤瑛盘、娥帽碟、玻璃盏、琉拍钟、玛瑙杯、紫玉碟等。卖酒器具大号有担、桶、瓮,中号有瓢、角、旋、壶、葫芦,小号有瓶、杯、盏、盅、樽等。酒的广告文化随处可见,如“三碗不过岗”“河阳风月”“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5赛珍珠水浒传中酒文化英译的赛珍珠水浒传中酒文化英译的“体体”“认认”视角分析视角分析5.

19、1赛珍珠的中国赛珍珠的中国“体体”“认认”赛珍珠(Pearl S.Buck,1892-1973)1892 年出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四个月时实践论和认识论视域下的赛珍珠水浒传中酒文化翻译之“体”“认”分析23被父母带到中国,她参照清末名妓赛金花的名字给自己起了中文名字。她一生中的前 40 年中除了回美国读书四年外,基本上都在中国江苏镇江与宿迁等地度过。童年时期她跟随父母在比较落后的小城、小镇甚至乡下与中国普通百姓毗邻而居,同农民的孩子一起玩耍,和大人一起跟小商小贩们讨价还价,在街头听说书,去茶馆蹭戏,并迷上了水浒传,甚至还能表演其中武松打虎和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情节,从保姆王妈身上了解了中国风俗,

20、从私教先生那里学习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并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对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与中国文化有着相当深入的了解。她把镇江称为中国故乡,把中文称为第一语言。出生在美国、成长于中国的特殊背景使赛珍珠拥有两种语言和文化背景、两种思维方式与两种民族感情。她回美国读大学时还扎着中国式的辫子,穿着中式服装,行为举止也像中国人。她的绝大多数作品都以中国为背景,以中国人为主角。她在1938 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表示中国人的生活也是她的生活,在中国的生活永远是她生命的一部分,1973 年在佛蒙特州丹比城去世时身上穿的是中国旗袍。为了准确传播中国文化,汇通中西文化,实现文化交流,赛珍珠选择翻译了她认为最能体现中国

21、文化精髓的七十回本 水浒传。赛珍珠凭借中英文双重母语的优势,耗费五年时间将其翻译为英文带到西方世界。她在翻译过程中经常就翻译问题与中国学者进行讨论,还得到了龙墨芗等中国好友的相助,这些都有助于加深对原文的互动体验。1933 年,由林语堂作序的 All Men Are Brothers(英译名取自论语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在英美两国同时出版,后来还多次再版。尽管水浒传迄今已有多种外文译本,如 Water Margin,Outlaws of the Marsh 和 The Marshesof Mount Liang,但赛珍珠的译本最能体现出原著中梁山英雄之间的兄弟情义与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特

22、点。总体上看,赛珍珠对全书背景及书中的文化、习俗的体验与认知显然不是一般人所能及,更非没有中国生活与文化体验的外国译者所能及,因而更能准确理解和完整保留原作的意义与风格,尽可能做到了“体”“认”相符。但不可否认的是,她毕竟只是长期生活在中国的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细微与精妙之处还是有诸多困惑与不解,甚至是误解。正如译者本人所指出的那样,对书中的许多方言、古旧语(包括酒文化在内的词语)的理解与表达都难免会出现意义模糊或缺失的现象(Buck,1948)。由于是外国人,她很难真正完全融入中国,对中国的了解也就受到制约。而现有文献无法证明她造访过水浒传故事的发生地,即今济南西南、泰山正西方向的梁山附近地

23、区、河北邯郸市的大名县(大名府)、阳谷县、江西九江(江洲)、开封(东京)等地。这些无疑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译者对原作的互动体验与认知加工。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3 年第 2 期245.2 水浒传酒文化翻译之水浒传酒文化翻译之“体体”“认认”分析分析原作者的创作过程是文本顺向生成的体认过程,而译者对原著文本的解读与译文的再现则是逆向的体认过程,译者在逆向体认过程中能否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体认”(宫宇航、项成东,2022:20)是决定译文是否具有可接受性的一个关键因素。本部分以体认翻译学为理论基础,以赛珍珠的水浒传译本为研究文本,考察这位精通中西方文化的译者在酒文化翻译中的体认过程,通过是否“共

24、享体认”,即“体”“认”的结合与分离讨论译文语言现实的实现情况。5.2.1酒文化英译之酒文化英译之“体体”“认认”结合结合(1)酒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作出门倒。初入口时,醇醲好吃,少刻时便倒。”(第二十三回)“透瓶香”和“出门倒”都是酒名,前者指酒香气扑鼻,透过酒瓶都能闻到;后者则指酒劲大,饮后出门便会醉倒。这两个酒名对当时的人具有巨大的诱惑力,使人产生立刻饮酒的冲动。为了让译本读者体验到这两种酒的酒味之醇香,认识到酒的功能之强大,赛珍珠没有采用音译等较为简洁的方式,也没有采取专用名词的翻译方法,而是分别将其意译为 Smell of It Leaks through the Bott

25、le 和 Wine ThatMakes a Man Fall outside the Door。(2)店主人应道:“实不瞒师父说,酒却有些茅柴白酒,肉却都卖没了。”(第三十二回)句中的“茅柴白酒”并不指字面上的茅柴和白酒。据酒史酒品和警世通言记载,茅柴指代劣质酒或村酿薄酒,因此,“茅柴白酒”实指缺乏绵劲的普通酒或劣质酒。赛珍珠了解此类白酒的真正含义,故舍弃“茅柴”的字面意义,而采用其本来意义,将其翻译成 pale common wine。(3)黄文炳道:“小生夜来不敢进府,回至江边,无可消遣,却去浔阳楼上避热闲玩。”(第三十九回)浔阳楼紧靠长江之滨,是以今江西九江古称浔阳而命名的一座酒楼。在中

26、国文学史上,矗立江畔的浔阳楼历来是迁客骚人云集之地,白居易、韦应物、苏东坡等文豪都曾登楼题咏,留下传世佳作。在长江南部镇江生活数年的赛珍珠想必对浔阳楼有所耳闻,加之书中的经典情节宋江浔阳楼题反诗,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知识把“浔阳楼”翻译成 the Ching Yang Wine Shop 而非 the Ching Yang Wine Building。(4)杨雄看了那妇人,一时蓦上心来,自古道:“醉是醒时言”。(第四十五回)“醉是醒时言”是水浒传中有名的俗语,与“酒后吐真言”同义,指的是酒醉后会说出清醒时想说而没说出来的话。英文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 in wine thereis truth

27、,wine in,truth out。因此,原作者和译者对此有几乎完全相同的文化体验,实践论和认识论视域下的赛珍珠水浒传中酒文化翻译之“体”“认”分析25译者只需按照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进行借用或套用即可,读者理解与接受起来也很容易。但为了尽可能让读者透彻理解原意,赛珍珠将其译为 Whatever a man says whenhe is drunken is what he would not say when he is sober.(5)常言道:“将酒劝人,终无恶意。”(第六十二回)“将酒劝人,终无恶意”是指以酒待客,表示善意,何况中国文化传统讲究“杯酒泯恩仇”,但在西方文化中酒未必有这样的

28、社会功能,因而译者根据译入语特点适当发挥了主体性,用含义更为丰富的 feast 替代了原文中的“酒”,翻译成 to beg a manto feast is never aught but kindness,以表达劝人者的善意。(6)上面盖着桶盖,那汉子手里拿着一个旋子。(第四回)旋子是中国古代用来盛水、酒等液体的一种器具。考虑到“旋子”在译入语中并无对应词,赛珍珠将其译为 wine jug,意为带有柄和嘴的用来盛装液体的酒壶。虽然从“体”上来看,jug 与“旋子”在意义上稍有差异,但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该译法既未过度偏离原文信息,又能较好地为译语读者所理解。(7)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

29、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第十五回)瓢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器具。宋朝时期的瓢用椰壳制成,用来舀水、酒等液体。“瓢”作为中国文化负载词在译语中也无对应词,赛珍珠根据当时的制作材料将其翻译为 cocoanut,突出了瓢的材质,而省去了形状,把“舀了一瓢酒”译为 dip out acocoanut of wine,不仅确保了译文信息与原文相符,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异国舀酒工具形状的想象。5.2.2酒文化英译之酒文化英译之“体体”“认认”背离背离北宋时期主要有黄酒、果酒和配制酒,酒精度最高一般不过 20 度,或者更低。像中国人用一个“酒”字泛指各种酒一样,赛珍珠不管酿酒的原料和方式,也

30、不管酒精度高低,基本上都将“酒”译为 wine,并没有细分为 liquor,alcohol 和 spirit,如“浑色酒”译为 the cloudy wine,“玉壶春酒”译为 Jade Spring wine,“蒋门神酒店”译成 the wine shop of Chiang The Gate God,甚至将“酒色之徒”译成 awine-drinking lusty man。水浒传中的酒品种繁多,酿造方式不一,酒精度数不同,不把其中的细微差别体现出来,统统以 wine 翻译,显然不能把达官贵人喝的高度酒和平民百姓喝的低度酒体现的等级身份文化翻译出来。(8)武松便道:“大娘子,我从来吃不得寡酒

31、,你再切些肉来,与我过口。”(第二十七回)原句中的“寡酒”指的是只饮酒不吃下酒菜。赛珍珠或是因为缺乏相关的背景信息,又或是选择了不同于作者的视角,或者对原文的意思把握不准确,把“寡”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3 年第 2 期26理解为独自,从而把“寡酒”理解为独自饮酒,翻译成 to drink wine alone,导致译文与原文信息出现偏差。(9)众僧都坐了斋。先饮了几杯素酒,搬出斋来,都下了衬钱。(第四十四回)素酒是一种水果酿造的低度酒。赛珍珠由于对此不够了解,用西方的素食来比附素酒,误以为小说中的素酒就是以蔬菜酿成的酒,将“素酒”翻译成了 vegetablewine。(10)又行不到三五十

32、步,早见丁字路口一个大酒店,檐前立着望竿,上面挂着一个酒望子,写着四个大字道“河阳风月”。(第二十八回)“河阳风月”是写在酒望子(酒旗)上面的四个大字,有店家广告的作用。“河阳”指的是古代的孟州,“风月”指清风明月,暗示酒店附近的风景十分秀丽。这四个字除起到吸引来往行人进店饮酒的广告作用之外,还给客人,特别是思乡、思念亲朋的客人带来无限遐想。然而,赛珍珠在译文中却将其直接删除了,导致译文的意境与情趣与原文相比大打折扣。6结语结语本文从“体”与“认”的角度分析了译者赛珍珠的唯一译作水浒传中的酒文化翻译。在“体”的层面上,赛珍珠通过多种方式尽可能还原原著的客观世界;在“认”的层面上,为了尽可能再现

33、原著之“体”与语言文化特质,赛珍珠更多地采用了直译方法与异化策略。综观这部译作,译者与原作者在感受和体验方面越接近,“认”就越有理有据,译文就越准确。凡是体认结合精妙之处,译文能达到忠实、通顺,可读性强,否则就可能出现理解与表达方面的错误。不管是对历史悠久、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中国酒文化还是对其他中华传统文化的翻译,都必须“体”“认”结合。在“体”的层面上,应尽可能重现作者与作品的世界,越接近、越客观、越全面越好;而在“认”的层面上,译者作为独特的认知主体应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选择不同的视角、方式解读原文,灵活地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去再现原文。“体”和“认”不但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

34、。只有保持促进与制约的平衡,译者才能既发挥创造性又避免随意性。致谢:陈雨晴对本文的写作亦有贡献,特此感谢!参考文献:1 Buck,P.1948.All Men Are BrothersM.New York:The George Macy Companies,Inc.2 Lakoff,G.&M.Johnson.1980.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Press.实践论和认识论视域下的赛珍珠水浒传中酒文化翻译之“体”“认”分析273 Lakoff,G.&M.Johnson.1999.Philosophy in the

35、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Western ThoughtM.New York:Basic Books.4 Muoz,M.2010.On Paradigms and Cognitive TranslatologyA.In G.Shreve&E.Angelone(eds.)Translation and CognitionC.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5 宫宇航,项成东.2022.身体认知与译文的可接受性中央文献翻译研究的新视角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1):20-30.6

36、胡安江,彭红艳.2022.美国诗人 Peter Stambler 寒山诗英译的“体认”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2):298-307.7 雷卿.2019.体认视角下指类句的外延内涵分析J.中国外语,(6):44-49.8 廖光蓉.2019.体认语言学观照下的汉语语义组构超常及其典型性J.中国外语,(6):34-43.9 牛保义.2021.试析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1):26-35.10 施耐庵.1975.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1 王寅.2001.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2 王寅.2005.语言的体验性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看语言体验

37、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37-43.13 王寅.2008.认知语言学的“体验性概念化”对翻译主客观性的解释力一项基于古诗枫桥夜泊40 篇英语译文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3):211-217.14 王寅.2014.后现代哲学视野下的体认语言学J.外国语文,(6):61-67.15 王寅.2017.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过程新观J.中国翻译,(6):5-10.16 王寅.2020.体认翻译学视野下的“映射”与“创仿”J.中国外语,(5):37-44.17 王寅.2021a.基于体认翻译学重新解读直译与意译J.翻译研究与教学,(1):1-6.18 王寅.2021b.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J.天津

38、外国语大学学报,(1):1-6.19 王寅.2022.汉语体认语法刍议试论“对称原则”为汉语最重要的语法手段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1-9.20 文旭.1999.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观J.外国语,(1):35-41.21 赵艳芳.2000.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一)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5):22-26.22 赵永峰.2019.身体体验认知:语言主体间性建构研究以英语人称代词为例J.外国语文,(5):8-14.(责任编辑:于涛)2023 年 3 月Mar.2023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第 30 卷第

39、 2 期Vol.30 No.2110本期学术论文英文题目及摘要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Area StudiesYU Jiang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a theoretical system of area studies with Chinesecharacteristics should certainly have a sense of urgency and respond to the needs of thetimes,and should be carried out st

40、ep by step.Firstly,we should have a clearunderstanding of the discipline.The interdisciplinary which is not independent ismethodology-oriented.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area studies is inconclusive.Thetheoretical system,disciplinary system,academic system and discourse system of areastudies a

41、re underdeveloped.Secondly,five disciplinary tasks should be implemented,i.e.emphasis on application,description of phenomena,analysis of causes,assessment oftrends,and cultivation of systemic thinking.Keywords:area studies;theoretical system;discipline knowledge;discipline tasksTheoretical Value an

42、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Embodied-Cognitive LinguisticsWANG YinAbstract:The progress made by Cognitive Linguistics(CL)lies not only in findingconcrete methods for language analysis,such as image schema,metaphor and metonymy,conceptual blending,etc.,but also in far more important academic value.T

43、he ResearchTeam of SISU revises it as Embodied-Cognitive Linguistics(ECL),which is a valuablenativized research.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following topics:(1)Marxist-Leninistdialectical materialism returning to linguistic academia;(2)vigorously advocatingpostmodernist humenism;(3)interpreting

44、the Kernel Principle of ECL;(4)fromsubstance theory to process theory: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Whitehead;(5)from thethree turns of western philosophy to the fourth turn:postmodernism.The colleagues inlinguistic circle should make a down-to-earth effort(not stopping with slogans)to carryout the thoug

45、ht of New Liberal Arts connecting literature,history and philosophy so as toget rid of the nest of pure language studies,broadly accept other schools,further widenour thinking,firmly march on the road of interdisciplinary and trans-disciplinary studies.We believe that the nearest discipline to lingu

46、istics is philosophy(including traditionalphilosophy,language of philosophy,postmodernist philosophy,Chinas post language ofphilosophy,etc.).This is where the theoretical value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ECLlie in.Keywords:Marxist-Leninistdialecticalmaterialism;NewLiberalArts;Embodied-Cognitive

47、Linguistics;humanism;four turns;Process PhilosophyA Discussion of Embodiment and Cogni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Wine Culture inPearl Bucks All Men Are Brothers本期学术论文英文题目及摘要111KONG Ling-cuiAbstract:The translation researches on Pearl Bucks version All Men Are Brothers havebeen fruitful,but no resear

48、ches have been found on the translation of its wine culture.This paper uses the localized translation theory of Embodied-Cognitive Translatology(ECT)proposed by Professor Wang Yin to apply the core elements of embodiment andcognition to explore the translation of wine culture elements in the most wi

49、dely circulatedand most influential translation of Pearl Buck.It is found that if embodiment andcognition are closely connected,the version can be as faithful,accurate and fluent aspossible to be consistent with the original text to the maximum extent,otherwise it maydistort or deviate from the orig

50、inal text.Therefore,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only when thetranslator is infinitely close to the embodiment,fully exerting the influence of theembodiment in the cognition,and is restricted by it in the meanwhile,maintaining adelicate balance between the translators initiative and passiveness,can the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