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梁丽娟(),女,贵州铜仁人,古代文学专业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第 卷第期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 o l N o 年月J OUR NA LO FHUA I B E IVO C A T I ONA LAN DT E CHN I C A LC O L L E G EJ u n 文学文化麝月的“中和”之美梁丽娟(贵州大学 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 贵阳 )摘要:“中和”之美,是一种理想状态.它既是一种哲学范畴,又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标准.红楼梦 中,麝月是一个极易被忽视但却有着重要作用的角色.在人物形象上,麝月兼袭人、晴雯之美;在小说结构上,麝月的“兼美”又与秦可卿的“兼美
2、”相呼应,暗示小说结局的悲剧性.通过运用儒家“中和”思想对麝月的行为处事、性格特征进行分析,能够更好把握麝月的人物形象和她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关键词:麝月;“中和”之美;生存定位;处世之道;兼美中图分类号:I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红楼梦 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作者笔下各具特色的人物仿佛鲜活地出现在我们眼前,有能说会道、八面玲珑的王熙凤,有聪明机灵、处事圆滑的薛宝钗,也有冰清玉洁、聪明伶俐的林黛玉等诸多角色.麝月是 红楼梦 中一个不起眼的丫鬟,在书中的着墨并不多.但细读文本,便能感受到麝月的人性美.正如儒家的“中和”思想,是一种和谐、均衡、稳定的美.不偏不倚的生存
3、定位 麝月的生存环境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它揭示儒家伦理思想持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态度,揭示天地万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在 红楼梦 里,贾府的生存环境用小说里的话可以概括为:“个个都象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想要在环境复杂的贾府生存,保持一种不偏不倚的生存方式会相对安全.初读 红楼梦,对麝月的印象不深,她不争不抢、性格不鲜明,很多时候被作为陪衬存在,所以,容易受到读者忽视.正因如此,读者不易发现她身上所体现的“中和”思想.麝月出场在第五回,贾宝玉在秦可卿房中午歇,只留“袭人、晴雯、麝月、秋纹”,这里仅以名字出现,直到二十回后才正式进入读者视野
4、.笔者对前二十回内容进行梳理得出:袭人出场在第三、五、六、八、九、十三、十八、十九、二十回;晴雯出场在第五、八、九、十九、二十回.可见,麝月是较袭人、晴雯略次的人物.此外,红学界一向有“袭为钗副、晴为黛影”说法,将二人作为林黛玉、薛宝钗的影子.所以,袭人、晴雯比麝月更容易脱颖于大众视野.麝月的“实践理性”“中行”是一种最适中的德行,既不同于狂狷又有别于拘谨.狂狷乖张似晴雯,三十一回,晴雯“跌扇又撕扇”,体现了她较强的叛逆性.她尖酸的语言、强势的行为表现着对封建礼教桎梏的挣扎,最后却成了“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无力反抗.城府颇深如袭人,俞平伯笔下的她与宝钗一样深沉险谲.前八十回中,她是王夫人的心
5、腹,有意无意向王夫人透露怡红院里的消息,机关算尽也未能留在宝玉身边.反观麝月,她心知宝玉对袭人近似亲人,但她不争不妒;面对晴雯的无礼,极力容忍.所谓“实践理性”是说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日常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麝月的理性是对自己的身份定位明晰、不敢有逾越.金钏忘记一时尊卑与宝玉亲密调情,被一旁假寐的王夫人抓个正着,最后不堪屈辱跳井自杀;晴雯因容貌身形像极黛玉被王夫人忌惮,再加上她平日伶牙俐齿得罪不少人,所以,最后受诬陷被赶出贾府.反观麝月,当袭人回家、晴雯恃宠而骄将活儿都交给她,她也毫无怨言;众丫头偷空跑出去玩,只有麝月安分守己留下看院.在王夫人眼中:“宝玉房里常见我的只有袭人、麝月,这两
6、个笨笨的倒好.”在这里,“笨笨的”不是贬义,而是夸她们老实.宝玉也曾评价麝月:“公然又是一个袭人.”袭人是公认宝玉的妾室,又是贾母挑中的人,她的资质与能力自然不容怀疑.麝月能与袭人放一起,也证明了麝月一直以来不偏不倚、含而不露的处事方式是对的.“中和”原则 中庸 里谈到:“致中和,天地位焉.”孔颖达说:“人君所能至极中和,使阴阳不错,则天地得其正位焉.生成得理,故万物其养育焉.”人与万物相处都要遵循“中和”的原则,才能保持自然界的和谐平衡.中庸 中说:“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这是任何人处在任何位置上都为之准绳的行事原则.麝月与主子们相处,不处
7、心积虑攀附.对宝玉关心爱护,无半分觊觎之心,她与宝玉最越矩的一次应该是宝玉为麝月梳篦.不过宝玉打小就在女儿堆里长大,对女儿家格外怜惜,所以,这并不算过分逾越.除此之外,也没见过麝月有其他媚上的举动.王夫人经常找麝月传话,时刻关注宝玉在怡红院的情况,所以,得到王夫人的认可要比得到贾母的认可更重要.在整个贾府中,除了袭人、晴雯,她和府上的其他丫鬟相处也很和谐.平儿对晴雯防范,对麝月却信任,除了从小一起长大外,平儿对麝月的人品也极为了解.像鸳鸯所说,麝月、金钏、玉钏、彩霞等人都是打小厮混过来,私交不错.同时,麝月与小丫头们相处时也会照顾,如:晴雯、秋纹责骂小红,欺负坠儿,麝月都会在旁边劝解;芳官为蔷
8、薇硝之事为难,她会想办法解决;平时给小丫头们一些吃的喝的,也是常有的事.审时度势的处事之道 麝月的审时度势冯友兰言:“所谓中是随时变动的,中 并不一定是在与 两端 等距离的中心点上,也并不是老在一个点上.节 就是 中,中 就是一方能维持对方的存在的界限可以维持已有的平衡,维持现状.”他认为儒家的“中和”并不能理解为一种中间状态,而是一种理想状态.中庸 里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并不是说具有中和之美的人,不能拥有人类原始的情绪宣泄,而是指能够对自身情绪有所调节.所以,最重要的是掌握“调节”二字.麝月虽不争,但在面对威胁时
9、却敢于反抗.在读者眼里,麝月是贾府里的吵架冠军,袭人、晴雯每次吵不过外人时,麝月总能出面化解.袭人性格过于温和,晴雯性格则过于冲动,她们都不会自我调节.而麝月会根据环境的不同来灵活调节自身状态从而缓解身处的局势.她性格鲜明,既有袭人的温婉,又有晴雯的凌厉.麝月面对过三次吵架:一是五十二回,坠儿娘抠字眼与晴雯吵架,并讽刺晴雯叫宝玉的名字没规矩,晴雯一时间急红了脸处于劣势,而麝月却能及时机智应对:“便是叫名字,从小直到如今,都是老太太吩咐过的,你们也知道的,恐怕难养活,巴巴的写了他的小名儿”一听到是老太太吩咐的,坠儿娘也不敢挑刺了.二是五十八回,芳官干娘责骂芳官,袭人与宝玉想息事宁人解救芳官,又因
10、性格温和处理不了这种事,便叫来麝月:“我不会和人拌嘴,晴雯性太急,你快过去震吓他两句.”于是,麝月便又搬出前一段时间与坠儿她娘的事情,并直言告到老太太跟前去,芳官娘一听事情可能会闹大,便偃旗息鼓了.三是五十九回,春燕娘打春燕,袭人和宝玉都阻止不了,只好找麝月帮忙.麝月搬出平儿,众媳妇知道不该把事情闹大都帮忙劝,于是,事情就在麝月的三言两语中被巧妙化解了.虽然表面是吵架,但细品麝月的话便知道她只不过是狐假虎威.她不像晴雯只会“一发急红了眼”,也不像袭人性子温和“不会和人拌嘴”.在几次吵架她都没有言语过激地破口大骂,而是摆出老太太、平儿给自己撑腰.可见,麝月是个懂得理性思考、审时度势的人,能调节自
11、己的情绪使其自然又符合礼仪规范.孔子的“中庸”观强调矛盾对立双方的依存、渗透、联结和统一,曹雪芹很显然就是吸取了这一思想.麝月之不争麝月审时度势的处事之道,除了表现为时而“争”的状态外,更多时候展现的则是一种“不争”状态.“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 曲则全 者,岂虚言哉!”古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个人来说,“不争”并不是一味的退让、放弃,而是暂避锋芒、审时度势.当环境不利时退居有利地位,等到时机成熟时再出其不意.老子 全书最后两个字也是以“不争”作结.“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认为“人之道,为而不争”,世界的纷争,皆源自于
12、相争.圣人的伟大则在于他教而不藏,为而不争.教授他人学问时,还能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结合文本,细品麝月人物的塑造,我们发现正是符合这一思想.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第期第二十回中,这天袭人身体不适早些躺下休息了,宝玉独见麝月一个人在外间房里灯下抹骨牌,于是问她为何不与丫头们一块寻热闹去.麝月借没钱的理由搪塞但被宝玉识破,于是才道:“都顽去了,这屋里交给谁呢?那一个又病了.满屋里上头都是灯,地下都是火.那些老妈妈子们,老天拔地伏侍一天,也该叫他们歇歇;小丫头子们也是伏侍了一天,这会子还不叫他们顽顽去.所以,让他们都去罢,我在这里看着.”老子笔下,“水”是至善至柔的象征,与人无争又容纳万物.麝月有
13、水一样的温柔,既为主子们考虑,又对妈妈、丫头们真诚相待.其实,怡红院四大丫头,除去袭人生病外,最应该留下看院的是晴雯才对.但曹雪芹偏偏写的是麝月,这样更加衬托出麝月“不争”品格.换个角度看,宝玉与王夫人都曾提过麝月与袭人很像.在别人眼中,一个人的形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定型,一定是长期的印象积累才会如此.而麝月一直遵循“不争”的原则处事,才会给王夫人留下“笨笨的”的印象.六十二回,宝玉要再给小燕一些好吃的,小燕婉拒道:“不用要,这就够了.方才麝月姐姐拿了两盘点心给我吃了.”可看出麝月平时待小丫头就很好.反观晴雯一直与“不争”原则背道而驰.晴雯自知长得漂亮,行为处事不但不收敛,反而嚣张跋扈.二十六回
14、,林黛玉来找贾宝玉顽乐,却遇到晴雯吃了闭门羹:“谁知晴雯和碧痕正拌了嘴,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了,晴雯正把气移在宝钗身上,正在院内抱怨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三十一回,又是撕扇子又是吃味儿,袭人的那句“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原是我们的不是”中“我们”二字 晴雯就是站得太高,不懂得收敛,最后落个不堪的结局.遵循“不争”处事原则的人,表面看似一味地委曲求全,其实他们更懂得保护自己,委曲反能保全,曲就反能伸展,敝旧反能生新.麝月的“兼美”“兼美”构成的对照“兼美”是“中和”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在 红楼梦 中,作者通过人物塑造所提出的“兼美”思想,使后来学者更加坚持“钗黛合一”说
15、,太虚幻境中警幻仙子之妹“可卿”也成了完美女性的代表.而被视为“钗黛”影子的袭人、晴雯是否也有“兼美”的人物形象?麝月是否就是这一形象?“兼美”一词出现在作品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遇见一位“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乳名兼美字可卿”的女子.秦可卿兼具黛玉和宝钗的美,是红楼中最完美的女性.完美女性的塑造得益于传统小说“双姝”模式的演进.“双姝”模式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叙述模式,它一般以“一男二女”和“双女对比”的模式推动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这种叙述模式大多喜欢将两个性格、外貌、气质等各方面相反的女性进行对比叙事,如:世说新语 里谢道韫与张彤云、梅妃传 里的杨玉环与江采蘋等.这
16、种模式其实是以男性的审美标准来定义女性,并且在形式上还在不断变化,从“双姝”到“二合一”或“三合一”,再到曹雪芹所提出的“兼美”女性,女性形象在不断向理想化发展.“兼美”是指将异质性的特点互补、对抗、交流起来,进而丰富故事的内容.麝月之贤可类袭人,却不同袭人的争荣;麝月口齿直追晴雯,却比晴雯更识时务.麝月这一形象既具有兼美性又具有超越性,这便是儒家“中和”思想的体现.而历来学者常将麝月作为袭人的影子,其实是对两人个性差异的忽视,也是对作者设计这一人物形象意义的忽视.麝月这一形象用来制衡袭人、晴雯之间的关系,并推动故事的发展.二十回,袭人生病,而晴雯和众丫头竟然寻热闹去了.那这样的话,偌大的怡红
17、院岂不是无人照看?这时候,就该麝月出场了.因为麝月“似袭人”这一特点,让她的留下变得合情合理.又如三十一回,晴雯撕扇子,宝玉在一旁纵容,这时麝月持扇走过来,宝玉一把夺过扇子拿给晴雯撕.为何这里不写袭人而写麝月呢?首先,如果是袭人过来,宝玉不会抢她的扇子.可知,在宝玉心中,袭人的分量比晴雯更重些;再则,如果是袭人的扇子,晴雯也不一定撕.因为袭人是大丫头,又从贾母房里出来,平日与王夫人走得近,虽然晴雯平时和袭人顶嘴,但也会有几分忌惮.而换做麝月就不一样了,她在宝玉心中占的分量没有晴雯重;其次,晴雯、宝玉嬉闹,只撕宝玉的一把扇子,展现力度不够.麝月作为陪衬出场,显得晴雯撕扇这一行为更加张扬任性.所以
18、,让麝月出场是最佳的选择.麝月的两次“救场”都很及时,不仅潜移默化地告诉读者麝月有代替袭人的能力,是代替袭人的不二人选;还衬托了晴雯的嚣张跋扈,为后来晴雯被赶出贾府做铺垫.可以看出,小说人物的“三人”配置,常常避免“二人”组合所造成的局限或封闭状态.再如:西厢记 中张生与崔莺莺,两人因为封建礼教的约束加上身份地位的悬殊,封闭的角色组合模式则让情节无法展开.这时就必须得设计第梁丽娟/麝月的“中和”之美三个人物打破设定,同时,这个角色还得合情合理,进而推动情节的发展,所以,才有了红娘这一角色.“兼美”的暗示性“兼美”人物的悲剧预示小说结局的悲剧.秦可卿兼钗黛之美,是作者设置的明线;而麝月兼袭人晴雯
19、之美,是小说的暗线.小说第五回以秦可卿来揭露宁荣两府已呈现衰败之势,妄图通过托梦于王熙凤以扭转形势;之后第六十三回通过麝月表明贾府已由盛转衰无法改变.“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秦可卿既有钗黛的秀美,又有凤姐的干练,这样一个完美的女性却陷入肮脏的泥泞,叫人可悲可叹.秦可卿的死,暴露了贾府膏粱文绣背后的糜烂.宝玉在太虚幻境中没有参破金陵十二钗的秘密,秦可卿托梦王熙凤也无法改变贾府衰落的局势.于是,在六十三回,才有了群芳夜宴中麝月掷的签“开到荼蘼花事了”.这句话出自宋代王琪 春暮游小园,诗人在诗中点出各种花的开落时序,荼蘼花花期最晚,大约在春夏交替之际,为送春花.这也暗示了“三春过后诸芳尽
20、”,与此签上“韶华胜极”四字照应着贾府已到了“盛极必衰”“月满则亏”的时候了.红楼梦 无疑是一部悲剧,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对读者来说,秦可卿是悲剧的,她是完美的化身,却被世俗人伦所摧残;麝月也是悲剧的,她的美是遗憾的,她的一生都只能在红楼中默默殆尽.两个“兼美”的女性,一个死得轰鸣,一个活得无声.作者用她们的悲剧暗示着贾府奢靡、荒淫已到了不可挽回的余地.结语 红楼梦 是悲剧的,但塑造了很多美好的人物.麝月的平和柔顺、恪守本分,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在贾府有着自己的一套谋生之法.她虽然只是一个小角色,却对小说的情节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她身上,融合了中华传统审美的“中和”思想,作
21、者在塑造这个人物时,不仅在人物说话、行为上进行处理,同时还着眼于整体的布局,也体现着作者超高的全局观.参考文献: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谢金良,樊高峰中华文化审美基因初探:在中和之美研究基础上对“中”范畴的理解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李泽厚美的历程(插图本)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十三经注疏M郑玄,注,孔颖达,疏北京:中华书局,: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陈鼓 应老 子 注 译 及 评 介 M北 京:中 华 书 局,:彭兆荣和谐与冲突:中西神话原型中的“二女一男”J中
22、国比较文学,():夏薇男性的审美:明清小说中的四种理想女性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王怀义兼美作为方法:中国文化兼性智慧视域中的 红楼梦 J江海学刊,():鲁 迅鲁 迅 全 集 M北 京:人 民 文 学 出 版 社,:责任编辑:张彩云T h e H a r m o n i o u s B e a u t yo fS h e y u eL I ANGL i j u a nA b s t r a c t:T h eb e a u t yo f h a r m o n i z a t i o n i s a n i d e a l s t a t e I t i sb o t hap h
23、i l o s o p h i c a l c a t e g o r ya n da l o f t ym o r a l s t a n d a r d I nAD r e a mo fR e dM a n s i o n s,S h e y u e i sac h a r a c t e rw h o i se a s i l yo v e r l o o k e db u th a sav e r y i m p o r t a n tr o l e I nt e r m so fc h a r a c t e ri m a g e,S h e y u ei sb o t hX i r
24、 e na n dQ i n g w e nb e a u t y I n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 t h en o v e l,S h e y u e s c o n c u r r e n t l yb e a u t i f u l e c h o e sQ i nK e q i n g s c o n c u r r e n t l yb e a u t i f u l,s u g g e s t i n gt h et r a g i ce n do ft h en o v e l B yu s i n gt h eC o n f u c i a ni d
25、e ao f b e a u t yo fh a r m o n i z a t i o n t oa n a l y z eS h e y u e sb e h a v i o ra n dp e r s o n a l i t y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w ec a nb e t t e rg r a s pS h e y u e sc h a r a c t e r i m a g ea n dh e r 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t h en o v e l K e yw o r d s:S h e y u e;b e a u t yo fh a r m o n i z a t i o n;s u r v i v a l p o s i t i o n i n g;t h ew a yo f l i f e;c o n c u r r e n t l yb e a u t i f u l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