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深耕厚植富有政协特色的协商文化.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7125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7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耕厚植富有政协特色的协商文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深耕厚植富有政协特色的协商文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深耕厚植富有政协特色的协商文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第 3 期总第 24 卷第 133 期第 3 期2023 年 6 月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SocialismNo.3,2023Serial No.133作者简介:卞晋平,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原副主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北京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1。要推进协商民主实践更好发展,离不开深厚协商文化的滋养和支撑。积极培育富有政协特色的协

2、商文化,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反映了新时代新使命对人民政协加强自身建设的客观要求,也给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提出一个新的课题。一、什么是富有政协特色的协商文化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是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它服务于经济政治发展,并对经济政治发展具有反作用力。文化的内涵,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包括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和语言文字,还包括传统、作风和习惯等等。文化作为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同时它又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传承性。富有政协特色的协商文化(以下简称政协协商文化)属于文化

3、的范畴,具有一般意义上文化所共有的各种特征。如果给政协协商文化下一个定义,笔者认为应当这样表述:政协协商文化是人民政协这个统一战线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所特有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政治文明成果为借鉴,以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和协商民主制度的实践为基础,是人民政协在 70 多年历程中逐步形成并在传承递进中不断发展的精神产品,是推动人民政协事业持续前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撑。政协协商文化是一个由诸多要素构成的体系,这些要素包括:关于人民政协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传统作风、方法原则乃至行为习惯等等。政协协商

4、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团结和民主”。之所以称其为核心理念,是因为它构成了人民政协发展历程的主线,是人民政协全部工作的主题。政协协商文化的核心理念及其他各种文化要素是人民政协的精神血脉,融化于人民政协的政治方向、组织原则、规章制度、工作方法、活动方式等各个方面,贯穿于人民政协全部历史进程的始终,作用于人民政协的一切工作之中。政协协商文化的特点与价值在于:它是一种兼容并包、广泛凝聚人心的团结合作文化,是一种人民内部各方面共商国是、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民主政治文化,是一种化解矛盾、协调利益关系的社会和谐文化,是一种海纳百川、广集博纳众智的集思广益文化。这种协商文化的精髓在于促进全国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

5、各阶层、各界别多样性与一致性的正向统一,最终实现全国人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致奋斗的目的。这种协商文化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多民族、多党派、多阶层、多利益群体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关系长治久安,不可或缺、意义重大。研究和弘扬政协协商文化,首先要弄清其属性深耕厚植富有政协特色的协商文化卞晋平(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北京西城100033)【摘要】协商民主作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实现形式,生动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民主的要义和特点,展现了中国式民主的深厚现实基础和广阔发展前景。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要推进协商民主实践更好发展,离不开深

6、厚协商文化的滋养和支撑。培育适应时代需要的、与协商机构相适应的协商文化对于彰显协商民主独有优势、发扬全过程人民民主优越性具有重要作用。【关键词】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协商文化【DOI】10.3969/j.issn.1009-2293.2023.03.001【中图分类号】D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93(2023)03-0005-065-2023 年第 3 期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关系及其与左邻右舍相关文化的关系,以便准确把握它在当代中国文化大格局中的定位。比如,政协协商文化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范畴,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种要素。它既体现着国家层面“富强、民主

7、、文明、和谐”的奋斗目标,又融汇了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治国理念,还蕴含着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导向。再比如,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本质上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形式,是我国政治体制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这种协商民主特有的文化形态即政协协商文化又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范畴,具有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普遍共有的基因,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中其他部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弄清楚这些问题,准确把握好政协协商文化在全局中的定位,我们才不会离开这些更为广泛深厚的文化背景去孤立地谈政协协商文化的作用和意义。研究和弘扬政

8、协协商文化,不仅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国政治文化的一般特征,还要进一步研究和把握政协协商文化自身的独有特征。即在研究与其相关的普遍性因素基础上,还要注意研究其本身的特殊性,从事物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中把握其独具的性质、作用及其运行规律。从矛盾特殊性的角度看,人民政协不是权力机构,不是行政机关,不是社会团体,也不是企业学校,而是一个专门协商机构,一个统一战线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机构。因此,政协协商文化天然的拥有诸多不同于其他类型文化的特点。这些自身固有的特点,是政协协商文化区别于其他类型文化的特质,也是它独有的价值和优势。二、政协协商文化的思想文化渊源溯源政协协商文化的由来,除

9、了其赖以产生、存在与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实践基础外,还有其深刻的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传承性的思想文化渊源。这种思想文化渊源大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政协协商文化的思想理论渊源,是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这三大理论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但不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的机械搬用,而是把这些一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成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就是对基本理论的运用、深化、升华和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创造的基础上,产生和培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政协组织,同时也产生和培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协协商文化。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

10、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是包括人民政协理论在内的政协协商文化的理论基石和直接源泉,决定了政协协商文化的本质特征和品格风貌。第二,政协协商文化血脉中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些思想观念或者人文传统,受到民众的普遍尊崇,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其中一些经过历史荡涤、去除糟粕后凝聚而成的精萃,润物无声地进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主流。这些传统文化,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比如,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海纳百川、兼容并包,调和鼎鼐、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和而不同,厚德载物

11、、自强不息,忧乐天下、家国情怀等等。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成为人民政协协商文化植根的沃土,不仅在政协协商文化形成过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不断与时俱进地得到升华,使之具有更能体现时代风貌的品格和境界,演化为一代又一代政协人的行为范式和习惯。第三,政协协商文化借鉴了世界文明发展的思想文化成果。人民政协及其协商文化从一开始就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产物,在它形成过程中积极借鉴、批判吸收了其他国家许多思想文化成果。比如,追根溯源,马克思主义的原产地就在西方。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这种先进思想文化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作为政协协商文化理论基石的中国共产党的统战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再比如,

12、20 世纪 40 年代,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惨痛教训的国际社会,开始形成一种以协商谈判取代对抗和战争的进步潮流。其中,联合国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组织的建立及其确立的协商议事原则,一些国家通过多边外交协商解决国际事务、一些国家各派力量间协商国内事务并达成协议等等,对于 1945 年国共两党举行重庆谈判以及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而这次政治协商会议“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2。又比如,在新政协筹备会期间讨论决定一些重要问题时,也参照或借鉴过其他一些国家的做法,周恩来同志等曾就此作过一些说明。总之,富有中国特色的政协协商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借鉴了世界文明发展的成果,同时这种文化也是中国

13、人民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的一大贡献,是世界文明成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上三个方面可以被视为政协协商文化的思想文化渊源。与此同时,还需要明确几点:首先,以上三方面在形成政协协商文化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第一条是根本、是基石,是三大渊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其次,政协协商文化不是对以上三方面思想文化的机械搬用或拼装组合,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建政协并带领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6-2023 年第 3 期卞晋平:深耕厚植富有政协特色的协商文化各族各界在长期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富有新特点的文化形态,是一种文化方面的再创造和新成果。其三,政协协商文化一经形成,客观上就成

14、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乃至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国际社会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三、政协协商文化中的基本概念政协协商文化形成的时间是在 1949 年,其标志是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形成的共同政治基础和思想文化认同。这个共同政治基础和思想文化认同集中体现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中。此后,各级政协和参加政协的各个单位、各界委员在长期实践、认识的过程中,对许多带有共性的现象进行概括总结,加以抽象凝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政协协商文化得以不断丰富发展。在政协协商文

15、化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反映人民政协本质特征、具有特定内涵与特定意义的概念。它们大多数是在政协工作实践中产生的,具有政协协商文化的鲜明特点;也有些属于社会普遍认同的共同原则,在运用于人民政协制度时又被赋予政协协商文化特有的维度与含义。这些概念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并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在各级政协工作中被长期、反复地运用,在人民政协各组成单位和各界委员中受到广泛、普遍的赞同,成为政协协商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形式。笔者认为,类似以下这样一些概念,具有政协协商文化标识性文化符号的意义,是构成政协协商文化的基本要素。(一)共同政治基础人民政协由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各阶级阶层组成,只有在共同的行为

16、准则和共同的行动目标下,才能联合起来并实现长期合作。这个共同的行为准则和共同的行动目标,就是人民政协各参加单位的共同政治基础。这个共同政治基础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个方面无论属于哪个党派、哪个团体、哪个阶级、哪个民族、哪个界别都必须遵循的共同行为准则,也是政协协商文化中最主要的内容。人民政协的共同政治基础是从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及党外民主人士联合合作的政治基础发展而来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共同政治基础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政治基础是“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事业、

17、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3。70 多年来,人民政协共同政治基础中贯穿始终、坚守不变的最重要的内容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政协协商文化的首要原则。这是因为:其一,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组织及其制度得以建立从而也是政协协商文化得以形成的前提;其二,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历经艰辛探索、血火考验、百年奋斗之后做出的共同选择,也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各阶级阶层团结联合的初心所在;其三,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制度能够长期存在、有效运行和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离开党的领导,人民政协的一切(包括政协协商文化)都无从谈起。政协协商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

18、主义制度下才能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协商文化。这种协商文化与其他国家协商文化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参加政协的各个方面始终坚持团结合作、民主协商的共同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首要原则。政协协商文化的这一首要原则昭示我们,必须将人民政协这种民主形式始终置于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之下,置于中国政治体制的总体格局之中,置于各项基本制度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去讲地位、讲特点、讲优势,而不能脱离中国实际以西方协商民主的文化理念来衡量中国的协商民主。(二)十六字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新型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项制度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筹备和召开期间正式形

19、成。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3,是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规定:人民政协要“根据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促进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充分体现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3我国的政党制度,既不是一党专政,也不是多党竞争、轮流执政,而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它立足于中国国情,拥有巨大的政治优势。它相对于西方社会那种非赢即输、零和博弈的单一票决制民主,相对于那种投票前漫天许愿,投票后

20、无法兑现的竞选民主,相对于那种相互攻击制造对立的选举斗争,相对于那种通过一次投票简单多数决定国家命运的决策方式,更具有民主的真实性、持续性和科学性。它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或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真正实现了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全国各族各界的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真正做到了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共同目标奋斗;有效避免了囿于党派、阶级、区域、集团利益决策导致7-2023 年第 3 期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撕裂社会的弊端,真正实现了在人民民主、集思广益基础上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决策。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

21、要机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政治制度上的一个伟大创造,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机构设置中都具有唯一性。这种唯一性是人民政协组织的独有特点,也是政协协商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互相监督、共同奋斗的思想,从一开始就是政协协商文化的重要奠基石,在长期实践中又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成为政协协商文化园地中一簇永葆生机的常青藤。(三)两大主题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也是政协协商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人民政协的全部工作说到底是做两件事:一是通过统一战线各方面的团结合作来促进全国人民的大团结大联合;二是通过发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来实现和推进人民当家作主。政协协商文化是一种具有

22、强大凝聚力的文化。人民政协作为这种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把曾经被人称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组织起来、团结起来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组织方式和团结方式,目的是要构建起这样一种社会结构,即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下,紧密围绕中国共产党这个领导核心,实现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组成的最大同心圆。人民政协所致力推动的民主,是作为我国两种基本民主形式之一的协商民主。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这两种民主形式不是相

23、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4。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政治体制中的专门协商机构,在长期实践中坚持就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开展协商,并在协商中促进多党合作、推动广泛团结、发扬人民民主,坚持实现畅所欲言与集思广益、尊重差异与凝聚共识、建言资政与科学决策、有序参与与民主监督的融会贯通、辩证统一,使民主协商过程成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和凝聚力量的过程。团结和民主作为政协协商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关系和影响着人民政协事业的全局和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推动政协各参加单位形成和保持团结合作、民主和谐、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文化氛围,成为我国社会主

24、义政治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四)两面旗帜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中的两面旗帜,也是政协协商文化中具有鲜明标识性意义的一组概念。爱国主义是人们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的情感、思想和行为的有机统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力量,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一面旗帜。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最集中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人民政协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也是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增进团结、一致奋斗的共同旗帜。新时代

25、我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是爱国统一战线,是包括大陆范围内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包括港澳台侨同胞在内的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这两面旗帜,聚合了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思想文化共识的最大公约数,不仅是形成人民政协各组成单位实现一致性和多样性正向统一的思想文化基础,而且是形成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大联合最大同心圆的思想文化基础。(五)政治协商人们之所以把政协文化称之为协商文化,是因为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区别于其他组织的鲜明特点。它既是政协组织的名称,又是人民政协的第一职能,还是政协工作的基本方法。人民政协是我国进行政治协

26、商的专门机构。这种政治协商既讨论国计民生重大决策问题,也讨论群众切身利益实际问题。它不是暂时联盟者之间的策略妥协,也不是利益集团之间的讨价还价,更不是阶级对抗者之间的博弈手段,而是我国人民参与国事、共商国是的一种政治制度,是人民内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具体利益差异者之间的商量办事,是人民内部协调兼顾各方利益和正确处理相互关系的重要方式。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主要特点有:其一,协商主体的广泛性。包括中国人民的各个方面,不受阶级、党派、财产、民族、性别等限制。其二,协商制度的严肃性。有宪法、章程和程序保障,与其他制度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协商成果要纳入国家决策体系。其三,协商主体的平等性。参加政治协商的各

27、方面权利义务平等,各种意见均可发表。其四,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然后一致遵行。同时,尊重和保护少数人意见诉求。多年来,党中央协同推进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使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这两种重要民主形式更好结合起来,构建起覆盖 960 多万平方公里土地、14 亿多8-2023 年第 3 期卞晋平:深耕厚植富有政协特色的协商文化人民、56 个民族的民主体系,真正实现了最广大人民的广泛持续参与和让人人起来负责、人人监督政府工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两会”式民主。5人民政协与生俱来地同政治协商天然一体、形影相随。它本身就是政治协商的产物,同时它又开启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的第一篇章。人民政协的定

28、位和职能,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中的各种政策和原则,无不与政治协商的要求相适应,由政治协商的工作所体现。政治协商的文化特质和思想精髓已经贯穿于人民政协的方方面面,融汇于它历届传承的精神血脉之中。(六)民主监督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的一项主要职能。人民政协关于民主监督的一系列思想观点、制度原则、工作理念和传统作风等,都属于政协协商文化的范畴。政协的民主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一起构成我国人民监督的制度体系。在这个监督体系中,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性质属于政治监督,是一种协商式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实施途径是提出意见、批评和建议。政治

29、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阶级、政党、社会集团、个人在国家生活中的活动。政协的民主监督就是这些活动中的一种政治监督活动。政协民主监督内容包括两类:一是各党派团体、各阶级阶层、各族各界通过政协组织对国家机关及其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二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之间在政协中通过相互提意见、作批评的方式开展互相监督。人民政协这种政治监督,既不同于党内的纪律监督,也不同于人大、政府专门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法律监督,不具有纪律监督或法律监督的刚性约束力。政协民主监督的效能主要通过其政治上的影响力和推动力来实现,而这种政治影响力和推动力的大小与施行监督者的性质、地位成正比。人民政协是我国各党派团体、各阶级阶

30、层以及各族各界代表人物组成的政治联盟,是我国政治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政协民主监督的意见纳入决策程序和决策实施过程,既有国家宪法为依据,又有制度程序做保障,还有深厚的国情民意做基础,是我国人民有序参与国事、表达诉求的重要民主渠道,在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和实现中国梦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历史性的重要作用。(七)参政议政人民政协不是国家决策机关也不是执行机关,而是民主协商和参政议政的机构。政协的主要职能是对于国家事务的参与权和话语权,这种参与权和话语权,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从内容上讲,主要是指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问题和

31、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并向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建议。这种参政议政的制度与文化,首先表现为参加政协的各单位都平等地享有参与国事和表达意见的权利。无论哪个政党、哪个民族、哪个阶层、哪个界别,只要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在政协中都可以堂堂正正地表达各自的诉求和主张。其次是各种不同的意见都可以充分表达。无论是赞同的还是不赞同的、拥护的还是批评的都可以讲。通过充分发表各种意见、建议和批评,对政府工作进行讨论协商,进行民主监督,体现毛泽东所说的“人人起来负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以使政府“不敢懈怠”,不会“人亡政息”。第三是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之间、各种不同的诉求

32、和意见之间,都可以本着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精神充分交流沟通,开展互相监督,通过民主协商达到思想上凝聚共识和利益上统筹兼顾。第四是政协各个界别中包括了我国各学科、各领域的领军人物,拥有巨大的智力优势,是多学科的综合性人才库。这个人才库不仅可以在专门领域决策上提出有价值的意见,而且在谋全局、谋长远的战略性决策上可以提出综合性、系统性、前瞻性的意见建议,有利于实现重大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我国人民内部各方面对国家事务的有序参与并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种特有形式。它与选举民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

33、势。(八)求同存异求同存异是政协工作中处理统一战线内部多样性和一致性关系的重要原则。实现多样性与一致性的统一、和而不同与凝聚共识的统一,是政协协商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突出特点。人民政协具有政治上的广泛代表性和组织上的巨大包容性。它由各个界别组成这种结构,是由我国社会的现实结构所决定的。作为我国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各阶级阶层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组成的政治联盟,本身即是同和异的矛盾统一体。这种同和异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其中,“同”是大同,是根本利益根本目标上的共同性和一致性。这个共同性和一致性是统一战线能够建立和发展的基石,也是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目的。“异”一般而言是小

34、异,是指政协组织构成上的多样性和各参加单位在具体利益和具体诉求方面的差异性。这种多样性和差异性,是需要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缘由与前提。在“同”和“异”这对矛盾中,“同”是矛盾的主要9-2023 年第 3 期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方面。求同是人民政协工作的主题、主轴和重点,存异是政协组织结构和政治原则的基本要求。统一战线组织的主要任务是最广泛地团结人,团结的人越多越好,团结的面越宽越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二是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

35、者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6。这是毛泽东当年总结的重要历史经验,今天对于我们党的政协、统战工作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邓颖超说,政协不怕大也不怕杂,就怕它越搞越小。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人民政协都要坚持求同存异原则,把扩大团结面,增强包容性作为重要任务,按照习近平同志提出的要求,加强思想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不要搞成“清一色”。(九)专门协商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7。在这个制度体系中,居于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

36、度。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得以建立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其他各项政治制度以及与之相应的各种载体机构各司其职、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优势。其中,人民政协制度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我国民主是人民民主,是全过程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式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把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结合起来,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内容上的整体性、运行上的协同性、人民参与上的广泛性和持续性,使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环节、各方面都体现人民意愿,听到人民声音,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

37、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在我国全过程民主制度体系中,人民政协的特点在于:第一,它是各种协商民主形式中唯一的专门协商机构;第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它独有的主要职能;第三,它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展政治协商的两种主要形式之一;第四,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与一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多重价值与意义。我国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具有重大区别。其一,国体不同。决定了我国协商民主的人民性,即:它是全体人民的一种普遍民主权利,同时不包括任何反动势力。其二,政体不同。决定了我国不搞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协商机构不是权力机关,“两会”制不是“两院制”。其

38、三,政党制度不同。决定了我国不存在反对党和在野党。中国既不是一党专制,也不是多党竞争轮流执政,而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其四,作用不同。我国协商民主一开始就是国家支柱性基本制度,而不是西方那样一种迟到的附属性的制度补丁。在 7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反映人民政协本质特征、具有政协特定内涵和标识性文化符号意义的概念还有许多,不可能在一篇文章中尽数陈述。比如,三不主义、两广方针、协调关系、化解矛盾、聚同化异、社情民意、政协提案、三自方针、自愿学习、自我教育、广交朋友、三不限原则、三亲史料等等,均有待于我们继续研究和发掘。政协协商文化是人民政协

39、事业不断传承递进的灵魂和血脉,是人民政协具有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动力源,是人民政协制度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我们对政协协商文化,不仅要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使之转化为工作机制、工作习惯和行为自觉,成为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参考文献: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8.2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上 毛主席开幕词EB/OL.中国机构编制网,http:/ 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9-20(00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 白皮书N.人民日报,2021-12-05(005).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73.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 6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2(002).(责任编辑:朱小宝)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