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主要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泛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mdr(pdr)ab、铜绿 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主要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泛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mdr(pdr)ab、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其他肠杆菌科细菌等,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有关
2、预防控制制度如下: 一、多重耐药菌的监测、诊断与报告 1、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结果。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 2、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到多重耐药菌株,应及时发出书面报告,在报告单上盖上“多重耐药菌株,请隔离”的红章,同时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或所在科室。 3、临床科室接到“多重耐药菌株”的报告或感染监控专职人员隔离反馈单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如确诊为医院感染的,必须在24小时内填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4、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可能时,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进行有关相应处置。
3、5、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每半年向全院公布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6、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对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株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向临床科室反馈。 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一)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1、首选单间隔离(如vrsa),也可同种病原同室隔离,不可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 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同一房间。隔离病房确实不足时考虑床边隔离,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病员一览表有接触隔离标识;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挂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挂接触隔离标识;当实施床边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
4、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进行。 3、减少人员出入,如vrsa应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包括护工和保洁工。 4、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前后及周围环境后、摘脱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和/或卫生手消毒。 5、严格执行标准预防。诊疗护理病人时,除戴帽子、口罩外,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戴手套;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镜或防护面罩。 6、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使用专用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患者接触的物体表面、医疗设备设施表面,每班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抹布、拖
5、布专用,使用后进行消毒处理;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之处应立即消毒;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等,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过清洗及消毒处理。 7、标本需用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 8、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锐器置入锐器盒,其余医疗废物均放置双层黄色垃圾袋中,置入转运箱中,规范运送至医院医疗废物暂存地。 9、患者转诊之前应通知接诊科室,以便采取相应的接触隔离预防措施。 10、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每次间隔24小时)方可解除隔离,病人出院做好终未消毒处理。 11、凡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进行手术时,手术医生必须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手术结束
6、后按规定进行严格的终未处理。 12、如果采取以上控制措施,但传播仍然继续时,该病区应暂停止收治病人,对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与评估。 (二)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1、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2、严格按照权限开处方,联合用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三、监督与考核 1、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临床科室mdro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指导,对mdro的患者进行追踪,直至解除隔离。 2、科室不执行或没有认真落实mdro控制措施
7、而造成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的,由科室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篇: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郑州有源中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1.重视和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 指定“抗菌药物专家咨询小组”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专家队伍”,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的各项规定,针对院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各个重要环节,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2.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1)微生物实验室监测目标: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esbls(产超广谱b一内酰胺酶的细菌)。pdra
8、b(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等。(2)诊断与报告: 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学的诊断。因此,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从而做好治疗、消毒、隔离等工作,以防止扩散、流行。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患者所在科室。各病区医师或护士发现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目标性监测时发现与诊断。 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报告。 3.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1)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医务人员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后、摘除手套后、接触患者使
9、用过的物品后,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擦手。(2)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隔离病房不足时,才可实施床边隔离,但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性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在隔离病房门口放置一警示牌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并提醒进入者应注意预防隔离,出病房前洗手。 必须进行接触隔离,在床头和病历卡上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必须尽量减少与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每班诊疗患者者为一个护士、一个医
10、生,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可能将与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接触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当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离开病房前脱去手套和隔离衣等置黄色垃圾袋中,洗手。对于血压计、听诊器等应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仪器设备),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过清洗及消毒(1000mgl含氯消毒剂)。 如患者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应先电话通知相关诊疗单位,以便做好隔离准备,防止感染扩散。患者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交班应采取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
11、 病室环境和医疗器械每天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清洁消毒一次,出现或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加强清洁和消毒次数。抹布、拖把专用,并有隔离标志,使用过的抹布、拖把必须消毒处理。 限制探视人群,嘱探视者执行严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 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h)均未培养出多重耐药菌,方可解除隔离。(3)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4.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
12、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减轻抗菌药物选择压力。严格控制万古霉素、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减少或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2)抗菌药物专家咨询小组成员进行会诊,指导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3)每季公布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及药敏结果,对耐药率75的药物予以暂停使用。 5.医疗废物的处理: 医疗废物置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中,锐器置锐器盒,贴上特殊感染标识,由专职人员集中收集后密闭送医疗废物存放处。 6.教育与培训:(1)医务人员:开展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
13、工作的重视,掌握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策略和措施,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2)工人:进行面对面的现场指导与演示,主要是手卫生、消毒隔离知识。(3)患者与家属:进行耐心的说明,并告知洗手等消隔离措施的重要性,提供洗手设施或手消毒剂。 第三篇: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 与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
14、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型新德里金属-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
15、术指南。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本机构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特别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以及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或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臵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16、(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医疗机构应当提供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特别是在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应当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医务人员在直接 2接触患者前后、
17、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医疗机构应当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1.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臵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臵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臵在同一房间。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18、。 2.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3.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
19、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医疗机构要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要做好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要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在多重耐药
20、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臵和管理。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应当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4医疗机构要建立和完善临床抗菌药物处方审核制度,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趋势分析,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处方水平。 四、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一)加强
21、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建设,积极开展常见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及时采集有关标本送检,必要时开展主动筛查,以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二)提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提高其对多重耐药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水平。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当及时反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临床科室,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感染控制措施。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临床微生物实
22、验室应当至少每半年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等。 第四篇: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跃巍 写在课前的话 多重耐药菌是医院感染和控制的重点,也是社会最近比较关注的话题,耐药菌的防控也越发重要。包括监测、分析来源,类型,以便制定相关控制治疗措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将知晓耐药菌防控的常见问题有哪些,明确耐药菌防控的内容和要求。 一、细菌研究发展史 (一)百年细菌学史 细菌在35亿年前就存在于我们的地球之上。这么多年来和我们人类共生共 存。 古希腊哲人德谟克利特曾经说过,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
23、会引起疾病。这种说法在2000多年前被人们斥为异想天开。因为当时人们根本无法去了解肉眼所看不到的世界,也不了解人为什么会得病。 从细菌学的发展史上,有几个重要的人物,他们为细菌学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665年,英国的罗伯特胡克用自己设计制造的显微镜观察的时候,发现在树木中的切片的有很多小室,状如蜂窝,称为“cella”,这是人类第一次看见细胞。 1674年,荷兰的布商列文胡克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高倍显微镜看到了完整的活细胞。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就是日常喝的牛奶是所用的巴氏消毒法的发明人-法国微生物学家和化学家巴斯德,他是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也是巴斯德第一个成功的制造了疫苗用于疾病的预防。 (二
24、)划时代的发现以前很多病人莫名其妙的是死去了,人们无法知道发病的原因,也找不到治疗的办法。直到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让人们对感染性疾病有了第一个治病的根本手段。 (三)耐药菌的出现 但是在青霉素发现仅仅5年以后,青霉素对一部分葡萄球菌就不起什么作用了。那时候人们对耐药的机理还没有什么认识,只是不断的去研制新的抗生素来对抗越来越多的致病菌。很多细菌在新的抗生素的作用之下,逐渐的被人类所制服,但是细菌也在进行着自己的努力,通过变种来进行抵抗人类的进攻。所以人类虽然在不断的发明新药,同时也在造成细胞细菌新的变种,也可以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类在不断发现新的抗生素的同时,在促使对手自身进行
25、改进,是我们逼迫着新的细菌越来越多。那么这场竞赛就在这种不断升级的斗争中进行着。 现在我们知道很多疾病都是由细菌引起的,如果说昆虫、老鼠只是和人类争 夺粮食的话,那么细菌却是在和人类争夺生命。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面对细菌呢。 (四)细菌的协同进化理论 达尔文对人类进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曾经提出过协同进化学说,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人类免疫力有着广泛的差异,免疫力低的人被传染的机率就比较大,能留下后代的总是一些免疫力强的人,其后代免疫力就越强,这也是自然界对人的自然淘汰。那么一代又一代很残酷,也是很仁慈的自然选择,造成人类越来越强大,免疫力也越来越强。但是在人类强大的同时,在微生物世界里,也是传染性强
26、的细菌更容易生存下来,所以细菌的传染性也越来越强。这就是达尔文所提出的协同进化,对每一类生物都是如此。 二、细菌的认知 (一)前人对细菌的认识医疗界曾声称战胜了传染病,但变成了幻觉。”舍温o纳兰德死亡的脸 有迹象表明,细菌是“聪明的小魔鬼”,其活动之诡秘连科学家也从未想到过。斯特利o法尔科 抗生素的使用在有记载的生物学史上空前地激励了进化变革。斯图尔特抗生素的悖论 80年代人们的感觉是我们已经征服了每一种传染病。托马斯o比姆博士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真的完全认识清楚细菌。在日常的治疗中,可以知道病人是因为感染所造成的疾病,但是医生通常在没有证实细菌感染之前就开出了抗生素。每一次使用抗生素,都会
27、增加细菌的耐药性,细菌的耐药性其实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对抗生素的滥用,加速着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抗生素不是万能的灵药,其实这一点每个人都清楚,特别是医务人员。 (二)耐药菌株检测及来源分布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检测网,目前一直在对全国的耐药情况进行着监测,下面图片是06年-07年监测的结果。在这个年度,临床分离细菌的数目是10.8万株,其实革兰氏阳性菌占30%,其他70%是革兰氏阴性菌。 从细菌的来源看,列在第一位的是痰,其次是尿,分泌物、引流液、脓和血液标本。在我们国家感染性疾病仍然以呼吸道感染为主。 从全国各地区分离细菌的情况来看,mrsa的发生率不管在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北或西南地区目前
28、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数量,至少都在40%以上,那么esbls的发生率目前来说各个地区虽然说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最低的也达到15%以上。 (三)细菌菌株分类及耐药率 革兰氏阴性菌的分布,最多的是大肠埃希菌,占28%,铜绿假单胞菌占18.3%,肺炎克雷伯菌占14.1%,鲍曼不动杆菌占10.2%。 革兰氏阳性菌的分布中,以葡萄球菌菌属为主,第一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6.8%,其次是表面葡萄球菌,占15.4%,溶血性葡萄球菌占20.7%,其他的葡萄球菌占8.2%。 细菌耐药率的分析,对大约2万株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所做的耐药性分析中,除亚胺培南、头孢哌酮加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巴唑坦外,其他的抗生素
29、耐药率都在逐渐升高,甚至有的已经达到70%以上,平时用的比较多的,头孢二代,头孢呋辛耐药率是62.3%。 对大约1万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来看,也仅仅是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巴唑坦耐药性较低,而对头孢呋辛的耐药性达到了45.9%。 对近1.4万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分析来看,整体上包括头孢哌酮加舒巴坦,耐药率也达到了20%以上。整体来说耐药率都是在20%-30%。 对760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析,耐药率也是比较高的,很多抗生素都达到40%以上。对大约1万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析可以看出,除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以外,其他的耐药率都很高,甚至达到70%-80%。 三、多重耐药菌
30、常见问题 (一)多重耐药定义 多重耐药,简称mdr,指对三种或三种以上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耐药,如果现有的或者可以获取的所有的抗菌药物都耐药,称之为tdr,即泛耐药。 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或者肺炎克雷伯菌,对以7种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单环类、喹诺酮类、氨基耐类和多粘菌素类药物中,至少5类耐药,称之为mdr,多重耐药。如果对上述7类抗假单胞菌抗生素均产生耐药称之为tdr,称为泛耐药。 多重耐药是指。 a.对现有所有抗菌药物耐药 b.对三种或三种以上不同种类抗菌药物耐药 c.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抗菌药物耐药 d.对一种或一种以上不同种类抗菌药物耐药a.对现有所有抗菌
31、药物耐药b.对三种或三种以上不同种类抗菌药物耐药 c.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抗菌药物耐药 d.对一种或一种以上不同种类抗菌药物耐药 近年来多重耐药传播形势越来越严峻,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 一,对此,医院采取了那些应对措施。 最近从新闻报道中报道,“超级细菌”来了,给社会了造成了一定的恐慌。 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多重耐药菌防控是医疗卫生工作的一部分,医务人员通过对耐药菌的监测、分 析,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方案。目前,耐药菌感染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其实只要做好日常医疗工作中应做的工作,完全避免耐药菌对我们造成的伤害,也可以减轻耐药菌在医院里包括社区广泛的传播。 第五篇: 一、多重耐药菌医院
32、感染预防控制方案一、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国家卫计委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及监测范围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和
33、肺炎克雷伯氏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屎肠球菌和阴沟肠杆菌。 (二)多重耐药菌预警与干预 检验科每季度公布细菌耐药率检测结果,由医务科发布预警,提醒合理使用抗菌药。当细菌耐药率达四级预警时,由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并提请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核批准。具体预警级别如下: 一级预警。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二级预
34、警。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该慎重经验用药。 三级预警: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该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四级预警: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三)多重耐药菌的管理 1、各部门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的报告 (1)检验科。在微生物检测中发现特殊耐药菌感染或发生聚集感染现象时,应立即电话通知院感科和相关的临床科室,并在报告单上注明。 (2)临床科室。住院病人中出现多重耐药菌,应于小时内在填写“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报告卡”并上报院感科,严格执行本方案制定的预防控制措施;出现
35、爆发事件(即3个或以上的医院内感染病例,且在流行病学上如时间、空间和病人间有相关性),应严格按照我院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工作预案规定的程序和时限上报。 (3)院感科。每日监测细菌室多重耐药菌检测结果,发现多重耐药菌应与临床医生沟通反馈并指导消毒隔离工作。出现爆发流行时严格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应急处置预案规定的程序和时限上报。 2、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 (1)在分管院长领导下开展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多部门协作工作,由院感科统一协调管理,定期、不定期地向院领导报告全院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的情况。 (2)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与防控工作中,院感科、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检验科、药剂科及临床科室各自
36、职责明确,落实到位。 a.检验科。在微生物检测中发现特殊耐药菌感染或发生聚集感染现象时,应立即电话通知院感科和相关的临床科室,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做好多重耐药菌检测、分析、报告,及时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每36个月将细菌耐药情况汇总公布,有细菌耐药监测机制和预警机制,每季度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配合职能部门做好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工作。 b.院感科。做好检验科上报记录,每天主动监测各科室患者耐药菌感染情况,并到科室督查、指导耐药菌感染控制制度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对改进情况进行跟踪、督查、落实,体现
37、持续改进;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包括围手术期)、微生物送检情况及细菌耐药检测管理。负责对全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分析,提出预防控制措施,必要时提请医院感染管理委员讨论并组织实施。制定培训计划,并不定期以各种形式对全院医护人员和微生物检验人员进行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并对培训效果有追踪总结。 c.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对全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及预防工作的管理协调,协助院感科督促临床科室执行所提出的感染控制和预防措施,组织贯彻落实卫生行政部门各类法规文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培训等工作。医务科每季度对各科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包括围手术期)中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总结,对落实情况体现持续改进。
38、d.药剂科。做好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监测,根据监测情况发出预警信息,定期公布使用情况,根据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提交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要暂时停用的抗菌药,配合职能部门做好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工作。 e.保障、保洁部门。负责督促保洁员做好环境、物体表面、床单位的清洁与消毒工作及医疗废物的回收处理。 f.临床科室。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科室院感管理小组对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有落实情况记录,体现持续质量改进。 (3)医院每半年召开一次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多部门协作联席会。主要包括以下
39、内容:医院病原体检出与细菌耐药监测情况;医院感染病人的微生物检测情况;药剂科根据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指标提出不同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预警、警告、限制等;院感科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的改进建议等;临床科室提出具体执行环节的困难和建议等。 (4)通过多部门的共同协作,切实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当出现多重耐药爆发流行时,各部门应严格按照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工作预案的要求各负其责,通力合作。 (四)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 1、多重耐药菌的预防 (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2)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管理,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有关规
40、定,慎重选择抗菌药物,避免产生耐药菌株。 (3)早期检出带菌者,并及时治疗。 (4)医院应加强对从其他医院转入者及mrsa易感者的检查,尤其是筛查高危科室住院病人如烧伤科、icu、呼吸科、血液科和儿科,及易感患者如接受多种抗菌药物治疗、外院转入、长期住院、病情危重、静脉置管、导尿、接受侵入操作或曾经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保证早期检测和恰当的预防措施得以实施。同时微生物室应选用准确的检测手段,发现多重耐药菌,及时向临床报告,以便控制感染和隔离治疗。 (5)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6)医护人员操作前后应严格执行洗手及手消毒制度,使用一次性外科口罩、帽子、手套,医疗用品要固定,
41、以防院内交叉感染。 2、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控制措施 (1)告知工作人员和病人有关注意事项,减少工作人员和病人在病房内的传播。(2)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床旁及腕带上有隔离标识。 (3)加强手卫生,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
42、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4)能专用的护理用品或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等应专用,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其他不能专用的物品或器械应在每次使用后立即进行擦拭消毒处理方可给其他病人使用,病人周围物品表面、环境和医疗器械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次。 (5)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检查、治疗时,检查治疗科室对腕带上有隔离标识的病人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6)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
43、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洗手和手消毒。 (7)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8)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嘱探视者执行严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 (9)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进行
44、清洁和擦拭消毒2次。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10)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及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规定,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11)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有效封口。 (12)携带mrsa的手术医生不得进行手术,直至检测转为阴性。 (13)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2个标本培养均为阴性后(每次间隔24小时),方可解除隔离。 (14)各科室感染管理监控小组每月对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有落实情况记录,体现持续改进。第27页 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