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陶行知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6185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陶行知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陶行知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12学术思辨学术思辨陶行知先生系统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思想,为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的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目的、内涵和创新之处。(一)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的目的为了改变中国及中国国民的积贫积弱状态,陶行知先生强调对国民进行职业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职业教育应该以“生利”为主义。提出生利主义的原因是陶行知先生认为若想职业教育获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要确定一个职业教育的正当主义。陶行知先生认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能够“生利”之人。“生利有两种:一曰生有利之物,如农产谷,工制器是;二曰生有利之事,如商通有无,医生治病是。前者

2、以物利群,后者以事利群,生产者虽有事物之不同,然其有利于群则一。故凡生利之人,皆谓之职业界中人,不能生利之人,皆不得谓之职业界中人。凡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得谓之职业教育;凡不能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不得谓之职业教育。1”陶行知先生所讲的“生利”职业教育就是让大家知道凡是能对人对社会有用的物或者事都是可以“生利”的2。(二)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陶行知先生认为,通过职业教育,人们可以就业、敬业、乐业,能自食其力,并且以物或者以事利群。职业学校提供“生利”的师资、设备、课程,教给学生“生利”的才能,如此,便能“国无游民,民无废才,群需可济,个性可舒,然后辅以相当分利之法,则富可均而民自足矣。

3、3”(三)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的创新之处在陶行知先生提出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之前,就已经有很多教育家提出了自己的职业教育思想。而陶行知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的创新之处在于:一、通过生利主义与衣食主义、生活主义的对比,陶行知先生明确中国应当确立以生利主义为职业教育的正当主义;二、对于职业师资方面,陶行知先生指出,应当以经验、学术、教法三者都具备为标准。这三者当中,要以经验为根本。这个观点是十分创新的。学记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由此可以看出,一直以来,人们总认为学术、教法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陶行知先生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针对当时中国师资匮乏的情况,提出了“若三者不可得兼,则舍教法学术而取

4、经验”的观点;三、陶行知先生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对解决传统教育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弊病起着积极作用。二、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和理论来源陶行知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有其产生背景和理论来源。(一)产生背景十九世纪末,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中国在列强的打击下逐渐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经历过列强的抢夺、欺辱以后,积贫积弱的中国更是举步维艰。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探索中国的救亡图存之路,其中一些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了中国旧教育的弊病,立志要对中国教育进行改革。陶行知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认为“国内青年学成无用,中学毕业就学者仅十分之一,此为国内最急需解决之问题。解决方法,

5、一在提倡职业教育,二在使普通教育教材与训练方针,皆能适合于实用”于是,他开始在中国兴办职业教育4。(二)理论来源1、杜威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深受美国杜威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美国人士视职业教育目的为学赚钱。杜威否认这样的观点,认为这样的理念太自私。陶行知先生的生利主义的提出也是受了杜威观念的影响。而他们两者的教育理念也有着一些差别,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即教育,生活和教育是一个东西,认为教育应该以生活为中心。而杜威认为教育也是生活的一个过程。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理论。陶行知先生根据中国国情将杜威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创新,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浅

6、谈陶行知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刘艺(长江大学 湖北 荆州 434022)【摘要】探讨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产生背景、理论来源以及其职业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关键词】陶行知;职业教育;历史价值;当代价值【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633(2022)24-00070-030702022.12学术思辨学术思辨合一”等教育理论。2、孟禄的教育思想在陶行知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期间,除了杜威先生对他产生了极大影响外,孟禄先生的教育思想也对陶行知先生产生了深远影响,孟禄先生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和科学主义教育思想均对陶行知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产生了积极影

7、响。3、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锋,他很早便意识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适于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思想。在黄炎培先生的影响下,陶行知先生也意识到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自己的职业教育理论。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他的这个观点与陶行知先生认为的职业教育应当利群有着共通之处。三、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陶行知先生为改变中国贫弱的情况强调职业教育,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他的教育理论推动了中国的教育进步、经济进步、社会进步。陶行知先生明确以生利主义作为职业教育之正当主义,体现了陶行知先生为他人奉献

8、的精神以及陶行知先生的共和精神。他的理想是:“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使他可以贡献社会。”他的生利主义的提出,推动了人们的奉献精神与团结力的形成。陶行知先生在谈论生利主义之职业师资的时候,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办法,即“延聘专门学问家与职业中之有经验者同室试教,使其互相砥砺补益,蔚为职业教师。”陶行知先生知道此法有不足之处,但这种针对当时中国师资匮乏情况所提出的方法,也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试验精神、创新精神。陶行知先生十分反对教育将学生培育成为“书呆子”,强调教学做合一,强调在“劳力上劳心”。他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无疑为中国增添了建设者,生产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为当时的中国教育

9、指明了方向,点燃了希望之灯。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如下。(一)转化观念陶行知先生提倡在“劳力上劳心”,引发了人们对于劳动者的地位的思考,破除了人们固有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只能治于人的思想,让人们以劳动为荣。陶行知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潜移默化地转化了人们的陈旧观念。(二)增强学生的奉献精神与团结力陶行知先生明确以生利主义作为职业教育的正当主义。使学生意识到学习与工作不仅是为自身,更是为了国家和社会生利,培养了学生的奉献精神与团结力。(三)解决设备短缺问题陶行知先生指出可以利用校外的各种资源以充当职业设备。这样的“社会即学校”的思想,给了人们启示。他根据当时职业学校中职业设备短缺的情况提出了

10、可行的建议,指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四)提升职业教师素质陶行知先生指出,职业教师应当具备教法、学术与经验。如果职业师资“三者不可得兼,则宁舍教法学术而取经验”,引发了人们对于职业教师的标准的思考,也使人们意识到在职业教育中,教师的经验十分重要。(五)职业课程的改革陶行知先生提出:“职业学校之课程应以一事之始终为一课。例如种豆则种豆始终一切应行之手续为一课。每课有学理,有实习,二者联络无间,然后完一课,即成一事。成一事再学一事,是谓升课。自易至难,从简入繁,所定诸课,皆以次学毕,是谓毕课。定课程者必使每课为一生利单位,俾学生毕一课,即生一利;毕百课则生百利,然后万无愧于职业之课程。5”陶行知先生

11、对职业课程的改革让职业课程焕然一新,改变了以往的学之无用的课程,让学生在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当中收获真才实学。(六)劳力与劳心结合陶行知先生指出,当时的废八股,兴学堂,无非是使老八股变为了洋八股,均为“伪智识”阶级。中华民族想要在与有真智识的国家的抗衡中取胜,必得人人“在劳力上劳心”。这样的思想促使当时的人们对于读书这件事情进行思考,促使着人们从死板的书本学习当中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与社会当中。(七)推进女子教育陶行知先生也十分重视女子教育,他认为“女子必须受教育,去共同担负社会的责任”。陶先生的这一理念对中国长久以来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起到了冲击,推动了我国女子教育的进步。女子能够进行教育,一些女子

12、能够通过职业教育自力更生,实现自身的价值。(八)推进乡村教育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乡村教育,认为“真正的乡村教育是教农民自给自足,给农民寻找一条富足生活的出路。”他的理论无疑冲破了许多学生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幻想,使学生们都脚踏实地地学习知识与技能,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做准备。四、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我国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法规文件以确保职业教育的发展,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国家对于我国的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陶行知先生的职业教0712022.12学术思辨学术思辨育思想对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仍然有着重大现实意义。(一)转变观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

13、不仅仅存在于古代,近代,至今人们依然有着这样的观念。当中考分流政策出现的时候,许多家长与学生开始感到恐慌、倍感压力。唯恐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去职高或者技校读书。其实人们应当转变对于职业教育的态度,明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其实根本没有高低之分,真正理解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就是技能教育”,也就不必对分流政策感到如此恐惧与害怕了。(二)规范职业教育学校的学风陶行知先生在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这篇文章中指出“必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当今职业学校大多学风散漫,职业教育总是与成绩不好等字眼相联系。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一旦进入职业学校便会放弃学习和进步。所以,应当规范职业教育,培养各个职业教育学校的良好学风。

14、如此,才能使职业教育的学生学到真正利群的技能与知识。当家长们看到学风良好的职业学校,明白在职业学校当中,学生能够学到真才实学,在学生毕业后能够凭借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就业,也就不会对职业学校产生抗拒心理了。(三)重视职业师资陶行知先生对于职业师资的观点对当代职业学校选择教师方面有着启示作用。职业教师应当以“经验学术教法皆具为标准,这三者中经验尤为根本”。那么当今的职业学校应当在选择授课教师时,应当摒除“学历主义”,选择有真才实干、能传授学生真正技能的教师。职业教师也应当贯彻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职业学校也要注重教师的职前培训,让新教师在授课时也能做

15、到得心应手。职业学校还应当重视职业教师的终身学习,要多为教师的提供进修的途径和机会,让学校中的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进行不断学习。(四)完善职业课程的设置关于职业课程的设置,陶行知先生指出:“以充分生利为标准”。这个观点对当代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方面有着启示作用。学生通过学习相应的职业课程,应当能够掌握一项能够自食其力的技能。职业课程的设置还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课程的灵活性、实践性。(五)重视兴趣的重要性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选择职业科目应当根据学生的才能、兴味。他提出“大凡选择职业科目之标准,不在适与不适,而在最适与非最适。所谓最适者有二,一曰才能;二曰兴味。吾人对于一业,才能兴味皆最高,则此

16、业为最适5”由此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认为兴趣对于职业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这对当代的职业院校有着启示作用。学生在择校、入校时,应当不急于让学生对专业进行选择,应当让学生对各种职业有所了解以后,再让学生对专业进行选择。与此同时,教育者一定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以及实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他们的专业选择进行真诚有效的建议,帮助学生选择喜爱并且适合他们的专业。如此,就可以使学生选择最感兴趣并且最适合的专业,毕业以后,学生能够对于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不会出现“学生则事不慎,则在校之时,学不能专;出校之后,行非所学5”等问题了。(六)完善职业设备对于职业设备方面,陶行知先生针对当时的情况提出了

17、利用校外的各种资源以充当职业设备。当今中国的经济已经比当年进步了许多。但是依然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对于职业学校的设备予以重视,应当使职业学校的设备满足教学需求,如果实在不能满足的,便可以按照陶行知先生当年提出的方法,利用社会上的各种资源充当职业设备,暂时缓解设备不足的问题。但是在发现职业设备不足后,学校一定要尽快向上级部门反映,尽快采买,从根本上解决职业设备不足的问题,以便学生进行学习。(七)理论联系实际陶行知先生在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这篇文章当中指出“中心学校是师范学校之中心”。如今的师范学校也应当增强自身与中小学的联系,让师范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做到教学做合一。我们根据师范学校就可以类推职业教育学校,职业教育也应当加强职业学校与各机构、各企业的联系,让学生将学校中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实践中增长技能。参考文献1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2顾晗菡.陶行知职业教育理论对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6.3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4毕明生.论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启示J.行知论坛,2007,6:12-14.5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0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