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科医学网 随着饮料消耗量的增加,牙齿患龋率和酸蚀症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各国学者越来越关注饮料对牙齿的危害,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A1一dlaigan等对418个牙酸蚀症的儿童调查发现超过80%的儿童饮用饮料,约10%以上的儿童每天饮用饮料的次数超过3次,认为牙酸蚀与饮料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另有相似调查也发现牙酸蚀程度与饮用饮料的多少呈密切关系,牙酸蚀越重的儿童饮用的饮料越多,饮料已成为儿童患龋的潜在危险因素。本文着重从饮料因素和患者因素两方面就饮料与牙酸蚀症及龋病的关系作一描述。1饮料中影响牙酸蚀的因素1.1饮料的酸度大部分饮料呈酸性,HP值在2.04.9之间,饮料的HP值越低,其酸蚀能力越强。大
2、量研究表明饮料的酸蚀能力不仅与其pH值有关,还与缓冲能力、结合和释放钙的能力等有密切关系。含柠檬酸的饮料比含磷酸的饮料更具酸蚀性,用其他酸代替柠檬酸会降低饮料的酸蚀能力,认为饮料的酸蚀能力和酸的种类有关。1.2饮料中的糖饮料中的糖主要有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各种饮料含糖量不一,一般在14%以下。Grenby等通过菌斑发酵实验观察到,含糖量少的饮料并不比含糖量多的饮料脱矿能力低,纯果汁饮料也不比人工饮料的脱矿能力低。1.3饮料中的离子成分各种饮料的钙、磷离子含量各不相同。在pH值为4的橙汁中加入钙(42.9mmol/l)和磷(31.7mmol/l)饮用7d后,未发现釉质被酸蚀。Barbo
3、ur等认为单纯依靠升高饮料的pH值来减少釉质的溶解,其作用微乎其微,而需要增加钙和磷来对抗酸蚀作用。有学者认为饮料中的氟离子与致酸蚀性呈负相关,但氟并不能降低酸蚀的发生,而是在特定状况下,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1.4其他成分成人饮料中可含防腐剂。0.4%的防腐剂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菌斑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饮料的致龋性,但其对细菌产酸影响不明显。当防腐剂浓度增加为2%时,具有明显的抑制细菌产酸作用。2患者因素2.1行为学因素2.1.1饮用方式Johansson等认为饮用方式不同,饮料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就不同,引起的酸蚀程度也不同。与杯子相比,用吸管饮用饮料时,饮料与牙齿的接触时间减少。而在吸饮
4、罐装饮料时,很多人会有习惯性的前顶动作,导致饮料在口腔中的停留时间延长。此外,还有人习惯将饮料含在口腔中品味,也增加了牙齿与饮料的接触时间。2.1.2饮用频率和时间许多研究表明,饮用饮料的频率和龋失补牙数呈正相关。有学者发现婴幼儿在睡觉前使用奶瓶饮用饮料,引起口内的变形链球菌浓度明显增高。2.1.3饮用温度饮料温度也能影响牙酸蚀潜能。大多数饮料在饮用时有三种状态:冰温、室温和热饮。研究表明,较高温度的橙汁引起牙酸蚀的程度较严重,而饮用冰橙汁能减少牙酸蚀的潜力。2.1.4口腔健康意识个体的健康意识有所差别,口腔卫生习惯也迥然不同。口腔卫生好的个体其发生龋齿的机率相对较小。饮用饮料后是否刷牙是龋病
5、的主要危险因素。2.2生物学因素2.2.1唾液zero等发现在酸蚀过程中,唾液的保护机制主要有稀释和清除酸蚀因素、中和和缓冲酸、通过唾液中的钙和磷减慢釉质溶解速度3种。不同个体的唾液腺功能和酸蚀因素的化学性质决定刺激性唾液的持续时间。研究表明唾液在清除和中和牙齿表面酸中具有重要作用。Zero等研究表明酸蚀后较软的牙釉质在接触唾液或再矿化液后可以变坚硬,同时奶制品和氟对此过程有促进作用。牙酸蚀症患者唾液缓冲能力较低,这种差异是其较低的总体唾液流量决定的。故牙酸蚀症的各种影响因素中,唾液的缓冲能力至关重要。很多疾病及针对疾病的治疗措施均有可能导致唾液流量降低,故对牙酸蚀症患者进行综合考虑是很必要的
6、。2.2.2个体差异研究健康牙面在饮用1%柠檬酸后HP值的变化情况,发现上领中切牙的pH值恢复到5.5的时间是2min,上领第一磨牙为4一5min。Amaechi等发现牙酸蚀在人乳牙的进展速度快于恒牙,这可能是由于釉质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不同造成的。易患酸蚀但唾液分泌正常的患者较无酸蚀者的pH值恢复时间长。这些差异主要归结于牙齿的解剖形态和软组织,它们可能影响酸蚀因素的滞留和清除方式以及清除速率。Tahmassebi等研究发现儿童菌斑对产酸性食物的反应能力小于成年人,并提出在研究儿童食品和饮料的产酸能力时应以儿童为主。综上所述,酸性饮料是引起牙酸蚀症和龋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引起牙酸蚀潜力的大小与饮料的酸度、种类、温度以及患者本身的唾液分泌情况、饮用方式和频率等因素密切相关。对这些因素的进一步研究是制定合理措施、减少牙酸蚀症的发生以及预防龋病的基础。参考文献:lLarsen MJ,Nyvda B.Caries Res,1999:33(1):81一87.2Al-dlaigna YH,Shwa L,Smiht A.Br Dent J,2001;190(3):145一149.3Grenby TH.Eur J oral Sci,1996:104(2pt2):221一228.中科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