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活动,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
2、感受动手实验是探索数学规律的途径和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习活动中,孩子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孩子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有必要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让学生经历特性得出的全过程。因此激起学生疑问后,教师适时组织数学实验来“解释”,这时学生抱着积极的心态来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比较、分析中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三角形边的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关键:借助实际操作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感受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我们上节课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谁能说出它各部分的名称?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
二、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封闭图形,今天,老师想让同学们利用你们桌上的木条亲手搭建一个个的三角形,要求是每个三角形只能用三根木条,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学生:想!
师: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开始活动。
(学生分小组活动)
师:每个小组利用桌上的六根木条共搭建了几个三角形?
学生:我们搭建了一个三角形。
师:剩下的三根木条能搭建成一个三角形吗?
学生:不能。
师:你们知道剩下的三根木条为什么不能搭建成一个三角形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我发现剩下的三根木条怎么连也连不到一起。
学生2:我们也是这样的。
师:“剩下的三根木条怎么连也连不到一起”说明了这三边在长短上有某种关系,你们能找出这三边在长短上有什么样的关系吗?
学生1:我们将较短的两根木条连接在一起与最长的一根木条相比较,发现较短的两根木条和起来还没有另外一根木条长。
学生2:我们把较短的两根木条连接在一起与最长的一根木条相比较,发现较短的两根木条和起来不是没有另外一根木条长,而是同另外一根一样长。
学生3:我们发现的结论与学生(1)相同,我们是通过用直尺分别度量这三根木条的长度,再计算、比较后发现的。
学生4:我们发现的结论与学生(2)相同,我们也是通过用直尺分别度量这三根木条的长度,再计算、比较后发现的。
师:下面我们将能拼成三角形的三边分开,象上面一样比较一下这三条边在长度方面有什么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