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 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二、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四、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一)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二)不
2、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五、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六、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七、谨慎性谨
3、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八、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一、会计要素概念会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4、二、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一)资产1.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2.资产的确认条件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二)负债1.负债的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确认条件将一项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
5、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计量。(三)所有者权益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由于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三、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
6、利润。(一)收入1.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2.收入的确认条件收入在确认时除了应当符合收入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确认条件。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因此,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2)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3)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二)费用1.费用的定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
7、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费用的确认条件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2)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3)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三)利润1.利润的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业绩情况,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2.利润的来源构成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3.利润的确认条件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
8、金额的计量。有的利的得和损失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有的通过利润表后再计入所有者权益。会计计量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一)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二)重置成本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
9、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三)可变现净值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四)现值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五)公允价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例如,企业购入存货、建造厂房、生产产品等,应当以所
10、购入资产发生的实际成本作为资产计量的金额。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财务报告目 标,企业会计准则允许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存 货一、存货的概念与确认条件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存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资产的确认条件相同 (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二、存货的初始计量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一)外
11、购的存货原材料、商品、低值易耗品等通过购买而取得的存货的成本由采购成本构成。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应当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对于采购过程中发生的物资毁损、短缺等,除合理的损耗应作为存货的“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计入采购成本外,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1)应从供应单位、外部运输机构等收回的物资短缺或其他赔款,冲减物资的采购成本;(2)因遭受意外灾害发生的损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损耗,不得增加物资的采购成本,应暂作为待
12、处理财产损溢进行核算,在查明原因后再作处理。(二)通过进一步加工而取得的存货1.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以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以及加工费、运输费、装卸费和保险费等费用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受托方代收代交消费税的会计处理及收回委托加工物资实际成本的确定。支付的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消费税应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借方;支付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消费税,应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支付的加工费和负担的运杂费应计入委托加工实际成本;支付的增值税可作为进项税额抵扣。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材料实际成本+加工费+消费税材料实际成本+加工费+消费
13、税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税率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材料实际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2.自行生产的存货自行生产的存货的初始成本包括投入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直接人工和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三)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1.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2.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企业合并等取得的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相关准则规定确定。 (四)通过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企业提供劳务的,所发生的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的间接费用,计入存货成本。存货发出的计价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存货的期末计量一、存货期末计量
14、原则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其中,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存货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二、存货期末计量方法(一)存货减值迹象的判断 (二)可变现净值的确定1.企业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时应考虑的因素(1)确凿的证据;(2)持有存货的目的;(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2.不同情况下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1)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原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2)用于生产的材料
15、、在产品或自制半成品可变现净值产品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产品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方法3.材料期末计量特殊考虑(1)对于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如原材料、在产品、委托加工物资等),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则该材料应按照成本计量。其中,“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中的成本是指产成品的生产成本。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存货数量的盘存方法1.实地盘存制 2.永续盘存制 3.实地盘存制与永续盘存制的比较 4.存货盘盈盘亏的处理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1.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通常应当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企业应在每一资产负债表日,比较存货成本与可
16、变现净值,计算出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再与已提数进行比较,若应提数大于已提数,应予补提。企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期末对存货进行计量时,如果同一类存货,其中一部分是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另一部分则不存在合同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区分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和没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存货,分别确定其期末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分别确定是否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当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方余额反映的是存货的
17、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的差额。3.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企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货已经销售,则企业在结转销售成本时,应同时结转对其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固 定 资 产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一、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二、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具体应用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
18、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通常确认为存货,但某些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需要与相关固定资产组合发挥效用,例如民用航空运输企业的高价周转件,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三、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固定资产的成本,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这些支出包括直接发生的价款、运杂费、包装费和安装成本等,也包括间接发生的,如应承担的借款利息、外币借款折算差额以及应分摊的其他间接费用。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确定其初始入账成本时还应考虑弃置费用。(一)外购固定资产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
19、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外购固定资产分为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和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两类。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相关支出直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3.外购固定资产的特殊考虑(1)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2)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
20、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外,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1.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企业通过自营方式建造的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应当按照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确定。工程完工后剩余的工程物资,如转作本企业库存材料的,按其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转作企业的库存材料。存在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应按减去增值税进项税额后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转作企业的库存材料。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的工程物资,减去保险公司、过失人赔偿部分后的差额,工程项目尚未完工的,计入或冲减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工
21、程已经完工的,计入当期营业外收支。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因进行负荷联合试车所发生的净支出,计入工程成本。企业的在建工程项目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取得的负荷联合试车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对外销售的产品,其发生的成本,计入在建工程成本,销售或转为库存商品时,按其实际销售收入或预计售价冲减工程成本。在建工程发生单项或单位工程报废或毁损,减去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保险公司等赔款后的净损失,工程项目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计入继续施工的工程成本;工程项目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管理费用,不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营业外支出。如为非常原因造成的报废或毁损,或在建工程项目全部报废或毁损,应将其
22、净损失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估计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按有关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作调整。2.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采用出包工程方式的企业,按照应支付的工程价款等计量。设备安装工程,按照所安装设备的价款、工程安装费用、工程试运转等所发生的支出等确定工程成本。 (三)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其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企业与出租人签订的租赁合同应否认定为融资
23、租赁合同,不在于租赁合同的形式,而应视出租人是否将租赁资产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承租人而定。如果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则该项租赁应认定为融资租赁;如果实质上并没有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则该项租赁应认定为经营租赁。在租赁业务中,租赁资产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与所有权的转移并不一定是同时发生的,租赁期届满后,如果承租人购买了租赁资产,则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否则,租赁资产所有权一般不转移给承租人。在判断租赁类型时,不应以租赁资产所有权是否转移给承租人为标准。企业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虽然在法律形式上资产的所有权在租赁期间仍然属于出租人,但由于资产的
24、租赁期基本上包括了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承租企业实质上获得了租赁资产所能提供的主要经济利益,同时承担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因此,承租企业应将融资租入资产作为一项固定资产入账,同时确认相应的负债,并采用与自有应折旧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计提折旧。1.租赁期开始日的会计处理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通常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会计分录为:借: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未确认融资费用贷:长期应付款(最低租赁付款额)采用实际利
25、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分摊率的确定具体分为下列几种情况:(1)以出租人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2)以合同规定利率作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合同规定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3)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4)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的,应当重新计算分摊率,该分摊率是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折现率。2.初始
26、直接费用的会计处理承租人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租入资产价值。会计分录为:借: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贷:银行存款3.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承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当期的融资费用。会计分录为:借:财务费用贷:未确认融资费用4.租赁资产折旧的计提借:制造费用等贷:累计折旧5.租赁期满归还借:长期应付款累计折旧贷:固定资产 如果一项租赁在实质上没有转移与租赁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那么该项租赁应认定为经营租赁。在经营租赁方式下,由于与租赁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
27、部风险和报酬在实质上没有转移给承租企业,因此,承租企业不需承担租赁资产的主要风险,其会计处理比较简单,不需将所取得的租入资产的使用权资本化,相应地,也不必将所承担的付款义务确认为负债。(四)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1.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等义务;2.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油气资产的弃置费用。对于这些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企业应当按照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相关固定资产成本。注意:一般工商企业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报废清理费用,不属于弃置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一、固定资产折旧(一)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应考虑的因素(1)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2)预计有形损耗或
28、无形损耗;(3)法律或者类似规定对资产使用的限制。 (二)固定资产折旧范围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2)按照规定单独估计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无论是否交付使用,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认为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当采用与自有应计折旧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资产使用寿命内计提折旧。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
29、当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使用寿命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处于更新改造过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不再计提折旧。更新改造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转为固定资产后,再按重新确定的折旧方法和该项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因进行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资产,应当照提折旧,计提的折旧额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
30、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1.年限平均法2.工作量法3.双倍余额递减法4.年数总和法 (四)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等的复核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二、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
31、理费用等。(一)资本化的后续支出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 (二)费用化的后续支出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等。在具体实务中,对于固定资产发生的下列各项后续支出,通常的处理方法为:1.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费用。2.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3.如果不能区分是固定资产修理还是固定资产改良,或固定资产修理和固定资产改良结合在一起,则企业应当判断,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是否满足固定资产的确
32、认条件。如果该后续支出满足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否则,后续支出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4.固定资产装修费用,如果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装修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并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单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在两次装修间隔期间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如果在下次装修时,与该项固定资产相关的“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仍有账面价值,应将该账面价值一次全部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5.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比照上述原则处理。发生的固定资产装修费用等,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在两次装修间隔期间、
33、剩余租赁期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三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6.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固定资产处置一、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转让、报废和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固定资产处置一般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固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予以终止确认:(一)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二)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二、固定资产处置的处理(一)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
34、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固定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无 形 资 产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一、无形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一)无形资产的概念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也可能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或固定资产)、特许权等。商誉的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本章所指无形资产。(二)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
35、能够可靠地计量。二、研究与开发支出(一)研究与开发阶段的区分研究开发项目区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企业应当根据研究与开发的实际情况加以判断。1.研究阶段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研究阶段是探索性的,为进一步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已进行的研究活动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等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2.开发阶段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相对于研究阶段而言,开发
36、阶段应当是已完成研究阶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二)开发阶段相关支出资本化的条件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3.很可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作为管理费用。(三)内部开发无形资产成本的计量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成本,由可直接归
37、属于该资产的创造、生产并使该资产能够以管理层预定的方式运作的所有必要支出构成。内部开发无形资产的支出包括在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时点至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总和,对于同一项无形资产在开发过程中达到资本化条件之前已经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的支出不再进行调整。(四)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增加了“研发支出”科目,类似固定资产中“在建工程”科目。“研发支出”计入资产负债表中开发支出项目。企业发生的研发支出,通过“研发支出”科目归集。1.企业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2.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才能资本化,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首先在研发支出中归集,期末结转管理费
38、用)。三、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一)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二)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本书“第十四章 借款费用”的有关规定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 (五)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政府补助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分别按照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收入的有关规定确定。(六)土地使用权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通常
39、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筑物时,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分别进行摊销和提取折旧。但下列情况除外:1.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应当计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2.企业外购房屋建筑物所支付的价款应当在地上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进行分配;难以合理分配的,应当全部作为固定资产处理。企业改变土地使用权的用途,停止自用土地使用权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时,应将其账面价值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一、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原则(一)估计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 企业应当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为有
40、限或确定的,应当估计该使用寿命的年限或者构成使用寿命的产量等类似计量单位数量;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应当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1.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通常来源于合同性权利或是其他法定权利,而且合同规定或法律规定有明确的使用年限。2.合同或法律没有规定使用寿命的,企业应当综合各方面因素判断,以确定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 经过上述方法仍无法合理确定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才能将其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二)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复核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
41、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企业应当在每个会计期间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如果有证据表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应当估计其使用寿命,视为会计估计变更按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处理。 二、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 (一)摊销期和摊销方法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二)残值的确定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残值应当视为零,但下列情况除外:(1)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
42、命结束时购买该无形资产;(2)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预计残值信息,并且该市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能存在。 (三)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某项无形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三、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对于根据可获得的情况判断,无法合理估计其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应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按照准则规定,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持有期间内不需要摊销,但需要至少于每一会计期末进行减值测试。发生减值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
43、备”科目。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 摊销计提减值准备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摊销计提减值准备无形资产的处置和报废一、无形资产出租:取得的租金收入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发生的相关费用,确认为其他业务成本二、无形资产出售: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应当将取得的价款与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三、无形资产报废: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应当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其账面价值转作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投 资 性 房 地 产一、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一、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投资性房地
44、产应当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一)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项目投资性房地产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1.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是指企业通过出让或转让方式取得并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土地使用权。企业计划用于出租但尚未出租的土地使用权,不属于此类。2.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是指企业取得的、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定的闲置土地,不属于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3.已出租的建筑物是指企业拥有产权并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建筑物。 企业将建筑物出租,按租赁协议向承租人提供的相关辅助服务在整个协议中不重大的,如企业将办公楼出租并向承租人提供保安、维修等辅助服务,应当将该建筑物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二)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项目下列各项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1)自用房地产,即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房地产。例如,企业拥有并自行经营的旅馆饭店,其经营目的主要是通过提供客房服务赚取服务收入,该旅馆饭店不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2)作为存货的房地产。 某项房地产,部分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部分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部分,应当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不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部分,不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二、投资性房地产的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