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2、了解在稿纸或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认真写钢笔字的习惯。3、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握笔和书写姿势,培养学生认真写毛笔字的习惯。4、初步了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有关知识,懂得如何使用和爱护毛笔,培养正确地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多方面能力。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钢笔、墨水实物。2、钢笔、毛笔书法作品,笔墨纸砚等实物。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2、了解在稿纸或练习本
2、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良好的书写钢笔字的习惯。教学过程:一、作品展示,导入课题1、先出示本班学生铅笔书写的作品,进行表扬。(旨在激励)再出示几幅钢笔书法作品,朗读欣赏。(旨在引趣)2、提问: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笔写的吗?然后揭示课题。上三年级了,我们也要学习用钢笔写字了,有没有信心写好?(教师板书:认真写钢笔字)学生大声齐读。二、认识钢笔及墨水1、教师出示一把钢笔,进行实物认识。现行钢笔头有粗有细,我们学习作业应该用中等的普通钢笔。(看样子)教师拆卸一支钢笔,介绍其结构。2、学会吸水:墨水有多种色彩,我们一般使用纯蓝,出示样品。教师示范吸水,提醒学生注意卫生。如果是旧笔,要先冲洗
3、一下保证吸管通畅。吸完墨水后把钢笔擦干净,拧上笔套和瓶盖。3、学生代表上台试吸,课后指导其他学生。三、学习书写方法1、看第一页上部和第二页上部图示,仔细观察其握笔姿势。教师说明:执笔方法基本与铅笔相同,握点与笔尖距离约一寸;坐姿端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桌面距离约一尺,胸部与桌边离一拳。2、自己试一试,教师巡视,纠正错误。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纸,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提出希望:学写钢笔字一要肯专心,模仿字帖认真写,比比和例字相像吗;二要有恒心,每天定时坚持写,一定能进步。板书设计写好钢笔字专心恒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第 2 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握笔和书写姿势,初步培
4、养学生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2、初步了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有关知识,懂得如何使用和爱护毛笔,培养正确地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一、作品导入,认识四宝先出示毛笔书法作品,问:你知道这是用什么写的吗?再认识文房四宝。中国古代没有铅笔和钢笔,大多是用毛笔来写字的,所以,毛笔书法在我国可说是历史悠久,用毛笔写字,还离不了几样东西。出示实物。教师简单演示,介绍它们的用途。现在一般用墨水。观察图画:第4页右上角,老师指导学生用毛笔书写“丶”“丨”的方法。四幅小图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笔筒里插着大楷、中楷、小楷三种毛笔,笔尖向上,笔架上放着一支小楷
5、;墨靠在砚台旁,金色的字是墨的品牌;与墨配合的是砚台,图中有两个;纸是吸水性能较好的软纸,卷放在砚台旁。字帖是临帖用的。在砚台上掭笔。砚台和各种毛笔。学生用毛笔描红。毛笔有多种型号,小学生练习写毛笔字一般用中等型号的毛笔,从描红开始。第5页的两幅书法作品是经过装裱的;小图:用完毛笔后要将笔头用清水冲洗干净,再轻轻把笔头挤干,套上笔套;图上的同学是站立悬肘写毛笔字的,这种姿势难度较大,要经过长期练习。二、学写毛笔字重点指导毛笔的使用方法:1、选择合适的毛笔。小学生初学,一般用中楷毛笔。2、新笔软化。新毛笔使用前,要用清水泡几分钟,把笔毛泡开。3、写前注意点:写前将适量的墨水倒进砚台或小碟中,备好
6、一张吸水软纸垫在页面下。4、学习写字姿势。握笔姿势与铅笔、钢笔不同,看插图,并学着老师的样子握好笔,坐姿与平时写字一样,要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臂开、足稳。5、学生练一练。写时蘸墨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6、写后注意点:写完后要将毛笔用清水洗干净,把笔头轻轻挤干,套上笔套,有条件的挂在架子上或插在笔筒中。三、总结:用毛笔写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认真练习。板书设计认真写毛笔字头正、肩平、身直、臂开、足稳1、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理解生字组成的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诵读感悟,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
7、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指导朗读、启发展开想象。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第 1 课时课时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教学过程:一 、欣赏歌曲,导入新课1、欣赏歌曲,教师导语:刚才我们听到一首活泼、轻快的歌儿,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它的歌词。2、板书课题。介绍北海: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初读指导1、观察图,说说图上的内
8、容。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2、范读课文。3、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想想课文有几节?4、出示生字词。双桨 白塔 四周 环绕 红墙 轻轻 洒在 悄悄 愉快 安排A 各自拼读,指名读,在去掉拼音读。B 相互交流各自读懂得词。5、小组内交流记生字的方法。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指导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3、出示句子。水面上 小船 四周 我们 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小船、白塔、绿树、红墙)从课文中找出来。四、自由朗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的内容。五、作业。1、填量词。(
9、不能重复) 头 匹 架 股 枚 叶 轮 弯 口 尾 朵 座 一( )马 一( )飞机 一( )鱼 一( )牛 一( )针 一( )泉水 一( )山 一( )井 一( )小舟 一( )圆月 一( )新月 一( )乌云2、读词并抄写。(课后第3题)板书设计让我们荡起双桨水面小船四周我们1、让我们荡起双桨 第 2 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诵读感悟,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背诵第一段。“推开”本来是人的动作,课文写船儿推开是什么意思?(课文这样写既表明船儿慢慢地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又体现
10、了文中小朋友轻轻荡舟的欢快情趣。)2、默写生字。二、学习课文第二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中国共产党) “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 “阳光洒在海面上”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也洒在少先队员身上) “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洒在海面上,一片光亮,洒在少先队员身上,他们感觉到温暖)诗中“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体会一下这一句又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
11、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的听我们愉快唱歌。”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感觉?(鱼儿不会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而是他们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哺育下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他们)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拟人句举例(二年级上册出现过的句子):高粱乐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冬瓜披白纱,茄子穿紫袍。2、小结。(让学生自己讲)三、学习课文第三段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2、理解词义“尽情”,“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3、思考: 课文中“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12、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祖国和人们给我们幸福生活)幸福靠我们的劳动换来的,是靠强盛的祖国、勤劳的人民创造的。 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凉爽的风”三次出现,这在歌词中叫副歌,在写法上叫反复。逐层深入。4、小结这一段。四、作业:1、区别形近字: 谁( )狼( )消( )西( ) 推( )浪( )悄( )洒( )2、填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 ) 愉快地( ) 凉爽的( ) 尽情地( )3、按要求写成语。 (1)写两个描写水面平静的成语。水平如镜,风平浪静,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波澜不兴(2)写四个描写花草树木的成语。百花盛开
13、,草木茂盛,桃红柳绿,古木参天,争奇斗艳近:凉爽-清凉 愉快-喜悦 环绕-围绕反:凉爽-炎热 愉快-伤心 欢乐-悲伤语文基本能力练习:给句子排序。( )我心想,它能活吗?( )过了一个星期,无意中我发现在它的顶端钻出一个嫩芽。( )当时它连根都没有,扁扁的,满身是刺。( )回到家里,我把仙人掌的底部往花盆的土里一插,浇点水,我就不管了。( )今年春天,姥姥给了我一片仙人掌。板书设计1、让我们荡起双桨看 海面 倒映 白塔四周 绿树红墙感 我们愉快歌唱问 幸福生活谁安排2、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9个汉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14、文。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教学重难点: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把1到5自然段读正确、流利。2、体会爸爸和聪聪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了吗?玩的过程中你有些什么收获吗?2、生讲自己暑假的收获、经历。二、初读感知过渡:暑假里有一位小朋友要聪聪也跟着爸爸到青岛去旅游了一趟,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他的收获是否和我们相同。1、自由读: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试着联系课文,想想它们的意思。2、检
15、查自学情况。(1)字词情况检查(2)指名读课文,有意识地请三位同学分读课文(1-5)(6-8)(9)。(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讨论)三、设置悬念过渡:聪聪这一趟旅游的确很高兴,因为他不仅看到了青岛的迷人风光,同时还学到了一样本领,想知道是什么本领吗?1、自由读第9自然段,读通顺流利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有字词典?无字词典?)3、只要我们和聪聪一起经历了这次旅行,相信这两个难题会被我们解决的。4、自读1到5自然段,读准生字词。5、指名读,正确、流利。6、齐读。四、学习生字词。出示一类字词,读准音,识记字形。 出示二类字词,看清字形,了解意思。五、练习。1、书写生字词。2、读读写
16、写(课后第3题)。板书设计学会查“无字词典”有字的词典“无字词典”2、学会查“无字词典” 第 二 课时课时目标:1、细读1-5自然段,体会有字词典与无字词典。2、精读6-8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查无字词典。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细续体会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了1-5自然段,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聪聪和爸爸的一件怎样的事呢?2、再指名读1-5。爸爸问聪聪一个什么问题?聪聪怎么回答的?听了聪聪的回答,爸爸笑了笑,他满意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3、讨论交流板书:骄阳似火爸爸怎么解释的:两个人的解释谁正确?他们不同在什么地方?比一比哪种好?聪聪:背词典上的解释,没有实际的理解(板书:有字词典)爸
17、爸:来自生活、大自然,答案具体、直接。(板书:无字词典)板书:烈日当空、树叶晒蔫了4、你能结合生活来说说“骄阳似火”吗?5、读爸爸说的话“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是一句反问句范读,指名读、齐读。改成陈述句。6、指名朗读3-5三个重点段指读,评议,练读,指读,齐读。7、学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要善于联系生活来理解词语,这就是学会查“无字字典”的方法。二、精读6-8,进一步体会无字词典。1、自由轻声读6-8爸爸说:眼前的情景像不像“惊涛拍岸”,指的是什么情景?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自由读读、指名读,读出“汹涌澎湃”的气势(海面上声音。)板书: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2、爸爸用了
18、“惊涛拍岸”来形容这番情景,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3、爸爸在这里是如何使用无字词典的呢?(把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和一个词语联系起来。)4、你会用这种方法吗?让我们来试试,好吗?一个地方盛开着许许多多的花,你想到了什么词?(百花盛开,百花争艳)小明回家写作业总是很认真很专心,你想到了什么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天空中闪电一个接一个,雷声一声紧一声。用“震耳欲聋,雷声隆隆,电闪雷鸣”中哪一个最恰当?(电闪雷鸣,除了雷声还表现出闪电)三、回复读第9自然段,深化感受。1、学到这里,你对文中的“无字词典”懂了吗?“无字词典”指现实生活。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怎样做?学会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生
19、活中学习语言。2、你怎么理解爸爸说话的意味深长?你来意味深长地说一说。指读,评议,练读,齐读。熟读爸爸说的话。学习连词“不仅还”。3、总结全文四、作业1、把解释“骄阳似火”的句子抄下来,并且再结合生活来写上两种“骄阳似火”的现象。2、把解释“惊涛拍岸”的句子抄下来。3、结合生活现象,写出词语东方明珠头顶蓝天,脚踩大地。(一年级课文东方明珠)(顶天立地)大街上行人车辆来来往往,非常热闹。(二年级课文“黑板”跑了)(车水马龙)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二年级沉香救母)(跋山涉水)4、描红5、抄写词语6、扩词查( )( )( )典( )( )( )聪( )( )(
20、)岸( )( )( )音( )( )( )7、拓展:运用刚刚学会的查无字词典的方法,你能说说“热闹非凡”、“悠闲自在”的意思吗?8、课外阅读。大自然是一本书,人生也是一本书。有时候山青水秀,有时候雨暴风凄;有时候阳光明媚,有时候雾压云低;有时候明快欢乐,有时候遍布荆棘;有时候平野千里,有时候寸步难移;是学问,都是学问,不论坎坷一世,还是云山万里。大自然是一本书,人生也是一本书。不问境遇如何,道路如何,前景如何,只要认真地读,总是“开卷有益”。 “背”和“似”两个多音字沥青柏油路晒软了。小狗吐着舌头麻雀张开翅膀散热草叶蔫了知了叫摆出“蔫”的样子 “太像了!太像了!”这里强调了激动的反复。抓住“嚷
21、”板书设计2、学会查“无字词典”骄阳似火,烈日当空(柏油路、动物、花草)惊涛拍岸,波涛汹涌,山崩地裂有字词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无字词典:来自生活、自然3、古诗两首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3、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重难点:以“爱”为诗眼,理解诗句,体会诗人喜秋之情。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第 一课时课时目标:1、读懂山行,理解重点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诵。 2、运用诗画结合,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对诗意的理解。 3、引领学生在诗境中,感受深秋山色的美丽,感悟“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
22、蕴。在情景交融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简介杜牧)(课件:杜牧)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是位文武全才。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对江南美景独有钟情,写下了许多诗篇。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回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领会,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
23、,这首诗以它幽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这首诗就是,这位诗人就是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他写的山行(板书)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1、说说“山行”是什么意思?“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
24、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2、秋天,树叶凋零,绿叶枯黄,寒风习习,让人觉得很不舒服,还会有点伤感,这就是“悲秋”,而诗人杜牧看到深秋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你能不能从诗中找到表达心情的词?(爱) “爱”表达诗人喜爱秋天的景色,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可见诗人不是“悲秋”,而是“喜秋”。(课件出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拿起笔像大书法家一样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要求:正确、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25、三、学生自学课文。1、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2、再读课文,你能从诗中读出杜牧爱秋天的什么?四、检查自学效果1、认读生字“径”“飘”2、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3、指名读课文。4、说一说诗主要写的什么: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五、理解诗句。1、讲读第一句,写寒山、石径:理解“远山”“石径”“斜”回答问题:(1)为什么称为“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2)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深秋季节,山间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2、读第二句,写白云、人家。理解“白云生
26、处”。漂浮白云的地方,可见山势之高。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3、读第三行诗,写枫林景色。理解“坐:因为”“爱:喜欢”“枫林晚”:夕阳照耀下的枫林景色。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深秋时节枫林的晚景,要尽情欣赏。)4、读第四行诗,写霜叶红艳。理解“霜叶:被秋霜打过的枫叶”“红于”。于:比。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给人以“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感受。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5
27、、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从诗中你明白了杜牧喜爱秋天的什么?爱枫林:在夕阳映照下,枫叶红艳艳的,比二月的春花还要艳丽,一棵棵枫树像跳动的火焰,像燃烧的火把,一片片枫林红得耀眼,红得热烈,红得壮观。让人深深地喜爱。爱寒山:漫山草叶虽然枯黄了,但是像铺了一地金子,一片金黄。爱石径:小路蜿蜒曲折,伸向远方,给人一种向往,一种希望。爱白云:极目远望,白云升腾,几户人家若隐若现,像是听见几声鸡鸣,看见几缕炊烟,如置身仙境。六、练笔你现在就是杜牧,首先你看见山怎样?山路怎样?第二句白云怎样?那几户人家会让你想到什么?三四句是重点,表现出枫林的红。句式:傍晚时分,夕阳映照,一片片枫叶 ,一棵棵枫树 ,一
28、大片一大片的枫林 。分组练习:组1:山、山路,组2:白云、人家,组3:枫林,组4:任选一景。几组组合就是改写古诗。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八、作业:改写山行,画一幅山行图:一首好诗是美的,一幅好画是美的,一篇佳作会更美,你愿意把游览岳麓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吗?你愿意把它画下来吗?后人称杜甫为“老杜”,杜牧为“小杜”。 (“斜”读成普通话xi,古音xi押韵“”也可,但不提倡读古音,以免加重学生负担。)板书设计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爱 停车坐爱枫林晚, 坐:因为霜叶红于二月花。 于:比(不是春光胜似春光)3、古诗两首 第 二 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9、,背诵古诗枫桥夜泊。2、学会古诗枫桥夜泊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3、理解古诗枫桥夜泊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过程:一、枫桥夜泊写作背景一千二百年前,张继赴京城赶考,可是,他,落榜了。带着满腹的愁绪,他离开京城,黯然回乡。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醒着,江上渔火二三,寒山寺庙敲“夜半钟”,无眠的张继写下了枫桥夜泊。长长的金榜上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谁记得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
30、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1、板书课题。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2、自由朗读,利用工具书及资料,理解诗意,注意划线字的意思。3、检查自学情况。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全诗,注意用心感悟诗情。A、找出能体现作者心情的六种景物(或景象)。(霜天残月、江枫、渔火、古寺、客船,伴随着耳闻的乌啼、钟声,是一处处给异乡人带来无限愁思的美丽却萧索的景致。)B、以上景物(或景象)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听到的,那些是感觉到的?C、这些景物(或景象)给人什么感受?D、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E、从诗中找出表达这种
31、情感的一个字来。作者在诗中没有写一句伤感失落之语,那么他是通过什么向读者传达出这种情感的呢?是景物(景象)。这就叫做借景抒情。这种情与景交融在一起所行成的笼罩全诗的特殊气氛就叫做意境。意境美是古典诗歌的特点之一,希望同学们以后在读古典诗词时,一定要用心去品味它的意境。4、理解每句话。(1)理解一二句。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理解“愁”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又在啼叫,到处弥漫着寒霜,使夜空充满了凉意。在朦胧夜色之中,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看到模糊不清的“江枫”和星星点点的“渔火”
32、,这里的“江枫”与“渔火”,一动一静,一明一暗,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枫桥泊舟的旅人。这里的“愁眠”,是指江中船上的睡眠,当然不是愉快的睡眠,而是带有羁旅之愁的睡眠。江枫伴随着渔船上的灯火,我与愁思相伴难以入睡。对对待;对付。如:对事不对人。 面向;朝着。如:对着高山。 对面的;敌对的。如:对手。 使两个东西配合或接触。如:对对联。 见现代汉语小词典(第4版)第156页这是从现代汉语小词典中摘录下来的一些义项。想一想,你选第几个?在诗人的眼中,仿佛乌鸦也跟着他一起忧愁。仿佛江枫也跟着他一起无眠。仿佛渔火也跟着他一起孤独。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啊!月落是愁,乌啼是愁;江枫是愁,渔火是愁。一个看起来
33、极其普通、极其简单的“对”字,“对出”的是诗人心中的无限寂寞、孤独、忧愁、凄凉。(2)学习第三、四句。指名读三、四句。回答问题。姑苏:苏州旧称。寒山寺:坐落于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处的枫桥镇,始建于南朝梁,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到”送到、传到。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在这充满寒意的夜半,只有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悠扬回荡,传到船上来。 5、总结全诗,体会情感。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6、指导朗读,练习背诵。7、指导书写。其实“愁眠”是人人会有的一种心情。这种心情,会伴随人的一生,也伴随着人类的全部历史。所以,古今中外,写愁眠的诗歌成千上万、数不胜数。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写愁眠,尤
34、其是写思乡的愁眠,更是比比皆是。大家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师:因为愁眠,大诗人李白曾经这样写道生:(齐读李白的诗句)师:因为愁眠,大诗人杜甫曾经这样写道生:(齐读杜甫的诗句)师:因为愁眠,诗人张九龄曾经这样写道生:(齐读张九龄的诗句)师:也是因为愁眠,王安石曾经这样写道生:(齐读王安石的诗句)师:还是因为愁眠,苏轼苏东坡曾经这样写道生:(齐读苏轼的诗句)师:大家一定
35、已经发现,所有的愁眠都跟一种景物连在了一起,这个景物就是月亮。正所谓,明月千里照愁眠,愁眠一夜望明月。于是,诗人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那一轮皎皎的明月上。那么,在没有明月的夜晚,在月亮落下去的夜晚,诗人张继又把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寄托给了谁呢?再读枫桥夜泊。劝解张继这份愁眠的是钟声。抚慰张继这份心情的是钟声。温暖张继这颗心灵的,还是钟声。在张继之前,没有人这样写过钟声;在张继之后,尽管有很多人写过钟声,但是,没有一个人写得像张继这样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正是枫桥夜泊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古的秘密所在。于是,从张继之后,从枫桥夜泊之后,除了“明月千里寄相思”,在中国诗人的心中,又多
36、了一种寄托愁绪的美好景物,那就是钟声!这钟声穿越时空、穿越历史,在一代又一代的诗人笔下悠悠回荡。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宋】陆游宿枫桥四百多年过去了,这夜半钟声在陆游的笔下悠悠回荡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明】高启泊枫桥八百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高启的笔下悠悠回荡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一千多年过去了,这空灵的钟声在王士祯的笔下悠悠回荡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陈小奇涛声依旧一千两百多年过去了,这温暖的钟声在陈小奇的笔下悠悠回荡这就是经典!(板书:经典)这就是文化!(板书:文化)今天,你读了枫桥夜泊,你的心里有了
37、一种感触、一种感受、甚至一种感动。所以,我想,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去苏州,你一定会去看一座桥,哪座桥?师:来到枫桥,你一定会想到一个人,谁?师:想到张继,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充满深情地背诵一首诗,那就是枫桥夜泊。集体背诵枫桥夜泊从此,你对张继不再陌生,尽管你和张继相隔千年;从此,你对枫桥夜泊、你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再陌生,尽管你和枫桥相隔百里、千里、甚至万里。孩子们,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三、作业。1、用钢笔描红。2、背诵课文。3、抄写词语。 chn阊门即事张继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的与镇江有关的一首诗奉寄皇甫补缺京口情人别久,杨州估客来
38、疏。潮至浔阳回去,相思无处通书。板书设计枫桥夜泊经典 文化4、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绳子,两条绿线里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朗读,欣赏爷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教学重难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美的真正内涵。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引入课文。1、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画一片美的叶子!可以上黑板来画,
39、也可以在下面画。(极富诗意地为学生作画配上独白)一只只嫩生生的小手,在黑板上自由“舞蹈”,一个个“舞蹈造型”一片片叶子布满黑板,这仅仅是一片片叶子在展现?不,这是一扇扇心门在洞开,这是一颗颗心灵在舒展,这是一朵朵心花在怒放!每一片叶子都很美!让我们“做一片美的叶子”吧!(板书课题:做一片美的叶子)2、做一片美的叶子是篇充满智慧的散文。读了以后,它会让你见以前所未见,闻以前所未闻,思以前所未思,得以前所未得;它会让你豁然开朗、怦然心动。它很有营养,绝对胜过“脑白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学们,同一篇文章,大家可能各有各的阅读体会。下面,请你们仔细地默读课文,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
40、,让你有了哪些体会,就请你随手写下来,以供交流。二、朗读与思考1、朗读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走近树的时候,我发现,枝头的每一片叶子都很美。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绿叶为大树而生。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为生活的大树输送营养,让它茁壮、葱翠。大树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2、思考大树很美,它美在什么地方?叶子很美,它又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绿叶为大树而生?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你会想些什么?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三、完成下列
41、练习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乳汁(z zh) 奉献(fn fng)输送(s sh) 茁壮(zhu zh)2、写近义词输送( ) 飘零( )葱绿( ) 奉献( )3、摘录文中你认为美的词语和句子。词语:句子:文本对话聪聪:这是一首散文诗,介绍四季中的叶子,赞美了叶子的奉献精神,表达了作者愿做一片美的叶子的愿望。明明:是的,诗中的诗一般的语言既写出了叶子外形美,也写出叶子内在美。聪聪:在预习时,我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我发现要注意区别翘舌音和平舌音,如:翘舌音有:汁zh 置zh 输sh 茁zhu平舌音有:葱cng明明:在字形上,我觉得应辨析一下下列字异 汁 体 置导 什 休 值聪聪:在书写这些字时
42、,要注意“置”和“奉”,“置”的上部“四”要写得扁一些,“奉”的下部要含在撇和捺之间。明明:你说得很对,我已记住了。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指名读。2、识记生字字形。3、指导书写。板书设计做一片美的叶子朗读思考4、做一片美的叶子 第 二 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2、欣赏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感悟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读文读句。二、细读课文。(一)欣赏叶子和大树的外形之美。1、谈感受,突出“美”。2、文中哪些语句也写出了叶子的“美”?(1)找出有关词语。(2)读句子。(3)再次欣赏一些优美的图片,活用
43、文中的一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叶子和大树的美。3、指导朗读。(二)感悟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体会叶子的内在之美。1、再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2、“叶子的工作”:叶子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3、理解“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这句话。(三)由物及人,体会叶子精神。1、自由读第九至十一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一片美的叶子是怎样的?每个人和叶子有哪些地方相象?(课文第四自然段讲到: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我们每个人也各不相同,从这点说,每个人就是一片叶子。)(每个人就像叶子一样,以不同的方式生活着。)(我觉得做人很像做叶子,可课文里说:无数片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可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做一样的工作呀。)(尽管我们的工作不同,可是我们都能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就像文中所说的茁壮、葱绿。)2、是的,每一片树叶都是为大树默默地奉献着,他们为大树而生。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地根。而我们每个人也都为生活这棵大树默默地贡献着。古往今来,多少人默默地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葱绿!你能举出例子吗?(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使我们人类生活在光明之中。)(袁隆平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