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劳动的开端》习题
通过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①如果不打比方,使句子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
②这两种说法到底哪种好?为什么?
3、“工人进出……从窑里拖出来”。
①变换说法。
②比较体会。
4、“得了吧……把你压扁了”。
①变换说法。
②比较体会。
5、“睡的正熟……浑身疼痛”。
①变换说法。
②比较体会。
6、“肩上的煤筐……打秋千”。
①变换说法。
②比较体会。
7、“红肿的肩头……一样疼”。
①变换说法。
②比较体会。
8、为什么作者的肩膀又红又肿,第二天还去挑煤?
9、读读“从此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说说“从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第一次挑煤称作“劳动的开端”?
参考答案
1、先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再写萍乡煤矿挖煤、运煤情况;最后写“我”去约小赵一起挑煤。
2、①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很难过。
②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心里的难过程度。说明才十二岁的吴运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
3、①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趴在地上爬进去挖煤,又趴在地上把煤挖出来。
②用打比方的说法能突出挖煤工人劳动条件太差,干活太累,资本家简直不把工人当人待。
4、①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你这么瘦,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
②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当时身体瘦小,无法承担挑煤的中获,但生活所迫,只好硬着头皮去挑。
5、①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浑身疼痛。
②用打比方的说法进一步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这反映了矿上办事员得冷酷无情,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穷人的孩子到处受欺侮。
6、①肩上的煤矿来回晃荡,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
②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人小体弱的吴运铎挑煤的不容易,反映出挑煤劳动的艰难。
7、①红肿的肩头很疼。
②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肩头疼痛难忍的程度,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苦。
8、作者年龄虽小,但意志坚强,困难再大也吓不倒它,一定要用劳动来解除一家人受到的饥饿威胁;可以看出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确实没法活,作者虽是一个孩子,正是在校读书的年龄,但也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
9、因为挑煤是作者参加的第一次劳动,而且又以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所以把这件事叫做劳动的开端。
展开阅读全文